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_论许渊冲先生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改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一名诗词翻译大家, 许渊冲先生于孜孜 的诗歌翻译之外, 多年来一直坚持字斟句酌的改译,
三番五次, 锲而不舍。这也应该也是他成为一名翻译 大家的原因之一。本文是对许渊冲先生诗词改译的集 中研究, 分为如下 16 项。
1. 改韵救义
有人说: 采用格律体译诗, 不能不因韵害义; 许渊 冲先生则说: 译诗而因韵害义, 还是译诗的技艺不成 熟的表现。闻一多先生说: 带着镣铐跳舞, 并能跳得 好, 才是真好; 许渊冲先生也说: 格律体译诗, 往往能 达到自由体或散体译诗无法达到的高度。惮于“因韵 害义”而把诗歌的押韵一棍子打死, 如此做法, 实无异 于因噎而废食。至少, 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 方针, 格律体译诗也应该是—— 实际上早已成为—— 诗歌翻译领域里面的一个流派。察乎许渊冲先生的总 体译诗实践, 因韵害义只是少数之例外; 多数译诗, 均 是镣铐舞蹈, 丁当作声, 如玉润, 如珠圆。对于偶发其 间的不谐之音, 许渊冲先生没有充耳不闻, 而是细加 甄别、反复修改。
诗歌需要修, 需要改, 需要不断的修修改改; 在语 言艺术中, 没有哪一种文体比诗歌更加强调推敲修 改、字斟句酌的重要性。今人艾治平说: “写诗, 须付出 艰辛的劳动; 改诗, 也须付出艰辛的劳动; 而把诗真正 改好, 尤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因此, 改诗, 正可说是一 次‘再创造’呢”( 艾治平, 1981: 167) 。更有人强调改 诗之难、难于做诗: “改诗难于作诗, 何也? 作诗, 兴会 所至, 容易成篇; 改诗, 则兴会已过, 大局已定, 有一二 字于心不安, 千力万气, 求易不得, 竟有隔一两月, 于 无意中得之者”(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 ( 艾治平, 1981: 163) 。诗不厌改, 改诗又极难。原因何在? 因为 “人的认识不会一次完成, 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总要经 过不断琢磨和雕饰。因此, 就是大诗人也不例外”( 艾 治平, 1981: 161) 。随着时间的流逝, 不仅译者对原诗 的理解会发生变化或深化, 译者的译诗艺术也会渐趋 成熟和老练, 正如杜甫《戏为六绝句》诗云: “庾信文章 老更成, 凌云健笔意纵横。”总之, 诗歌翻译的修改, 比 之诗歌创作的修改, 似乎更多了一些必要。
2005 年 7 月 第 26 卷 第 4 期
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July . 2005 Vol. 26 No . 4
陶冶性灵存底物 新诗改罢自长吟
—— 论许渊冲先生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改译
张智中
( 中原工学院 外语系 河南 郑州 450007)
摘 要: 诗歌创作是一门语言 的艺术, 诗歌翻译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 诗歌创作需要修改, 诗 歌翻译同样需要修改。诗 词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字斟句酌的诗词改译, 如琢如磨, 精益求 精, 体现了对翻译艺术的执著追求 。 本文通过对许渊冲先生诗词改译情况的分类研究, 旨在为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带来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诗歌翻译; 改译; 许渊冲 中图分类号: H31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544( 2005) 04-0069-08 Abstract: P oetr y co mpo sitio n is an ar t of lang uage , so is po etr y tr anslatio n; poetr y compo sitio n cannot dispense with rev isio n, nor can poetr y translatio n. A s a disting uished t ransla tor o f poetr y, pro fesso r Xu Y uancho ng has been rev ising his t ranslat ions fo r decades o f y ears, t hr oug h w hich his pur suit for perfection is r evealed. T his paper is a close study on the r evision of po etry tr anslatio ns by pr ofessor Xu Y uanchong , w ith an aim to shed some lig ht on the Eng lish t ransla tion o f classic Chinese po ems. Key words: po etry tr anslatio n; r evision; X u Y uancho ng
杜甫有诗云: “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 人死不 休”(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 又有诗云: “陶冶性 灵存底物? 新诗改罢自长吟”( 《解闷十二首》之七) 。这 两联诗句, 虽不同诗, 却正好形成一个因果关系; 它是 中国古代诗人在诗歌追求方面的极好写照。关于炼字
炼句的名言, 已累可盈筐; 关于改诗的佳话, 也难以尽 列。如, 清代李沂在《秋星阁诗话》中说: “作诗安能落 笔便好? 能改, 则瑕可为瑜, 瓦砾可为珠玉。”明朝谢榛 在《四溟诗话》卷二中说: “诗不厌改, 贵乎精也。”
·70·
3. 通情顺理
在下例中, 原译着一介词 for , 便使“云深”和“不 知处”变成了因果关系, 从而有悖于原诗的诗情与旨 趣。改译之后, 则译诗与原诗口吻相仿佛, 语气相颉 颃。
( 3)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贾岛: 《寻隐者不遇》 原译( 《汉英对照唐诗一百五十首》; 1984 年 10 月) : I met yo ur bo y 'neat h a pine-t ree. “My mast er' s go ne f or herbs, ”says he, “Amid t he hills I know not w here, F or clouds have v eiled them here and there. ” 改 译( 《汉 英 对 照 唐 诗三 百 首》; 2000 年 8 月) : I ask y our lad ' neat h a pine-tree. “My mast er' s go ne f or herbs, ”says he. You hide amid the m ount ains proud, I know not w here deep in t he cloud.
( 1) 十四为君妇, 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 千唤不一回。 ——李白: 《长干行》 原译( 《唐宋诗一百五十首》; 1995 年 5 月) : I w as f ourt een w hen I becam e your br ide, I' d oft en t ur n my bashful f ace aside. Hanging m y head, I' d look t ow ards t he w all, A t ho usand t imes I'd no t answ er your call. 改 译( 《汉 英 对 照 唐 诗三 百 首》; 2000 年 8 月) :
( 4) 对酒不觉暝, 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 鸟还人亦稀。 ——李白: 《自遣》 原译( 《唐宋诗一百五十首》; 1995 年 5 月) : I' m drunk wit h w ine And w ith moonshine, Wit h f low ers fall en o 'er t he gr ound And o' er me the blue-g ow ned. Sobered, I st ro ll alo ng t he st ream Whose ripples gleam, I see not a bird And hear not a w or d. 改 译( 《汉 英 对 照 唐 诗三 百 首》; 2000 年 8 月) : I' m drunk wit h w ine
2005 年 7 月 第 26 卷 第 4 期
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4. 内蕴毕现
就译诗的形式而言, 下例确为许氏译诗当中的例 外, 百里难挑其一。改译只有一个地方: 把表示否定的 副词 not 改为表示否定的形容词 no , 同时原译中的 不定冠词 a 也随之去掉。这样以来, 改译的两个诗行 各自少了一个音节。更为重要的是, no 以元音结尾, 避免了 not 尾音的短促, 从而具有余音缭绕之效; 此 外, 改译的否定语气更加强烈。总之, 虽只是一字之 改, 却事关全局, 从整体上更好地凸显了诗歌的内在 意蕴。
·69·
2005 年 7 月 第 26 卷 第 4 期
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July . 2005 Vol. 26 No . 4
At f ourt een years when I becam e your b r ide, I'd o ft en turn m y bashf ul f ace aside. Hanging my head, I' d lo ok on the dark w all; I w ould not answ er y our call up on call . 为了押韵, 原译的 y our call 采用了单数形式, 总 给人一种因韵害义的感觉。原文“千唤”, 极言呼唤次 数之多、之频, 理应采取复数形式。改译后的 call upo n call , 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既保留了诗行结尾 call 为单数的形式, 以便于押韵, 又将“千唤”的内在涵义 淋漓尽致地传译出来。
( 2)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 《问刘十九》 原译wenku.baidu.com 《汉英对照唐诗一百五十首》; 1984 年 10 月) : In bot tl es g reen t he new brew g leam s; In red-clay st ove t he f ir e looks f ine. T he snow w ould f al l at dusk, it seems. How do you like a cup of w ine? 改 译 ( 《汉 英 对 照唐 诗 三 百 首》; 2000 年 8 月) : M y new brew giv es g reen g low ; M y red clay st ove f lames up. At dusk it t hreat ens snow . Won' t you com e fo r a cup?
由繁到简, 正是许渊冲先生诗歌改译的一个显著 特征。1984 年 10 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英对 照唐诗一百五十首》, 是许渊冲先生较早的一个唐诗 译本。若将其中译文与近二十年之后的译文做一比 较, 可以发现, 许氏改译之后的译诗, 比之原译一般都 少了两个音节。有的由原译的每行八个音节, 改为每 行六个音节; 有的由原译的每行十个音节, 改为每行 八个音节; 简化程度最大的, 由原译每行的十二个音 节, 改译每行为八个音节。可以说, 由繁到简, 也是许 渊冲先生译诗艺术不断成熟、臻于炉火纯青的一个外 在标志。
2. 删繁就简
崇尚简洁, 反对繁缛, 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特 征。“文贵简, 凡文笔老则简, 意真则简, 辞切则简, 理 当则简, 味淡则简, 气蕴则简, 品贵则简, 神远而含蓄 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 清·刘大木魁《论文偶 记》) 关于文章之修改, 又说: “夫善取者不如善舍, 善 改者不如善删”( 陈炯, 2001: 187) 。今人艾治平也说: “诗以精炼为贵。一般说改简为繁不如以简驭繁, 言简 而意深”( 艾治平, 1981: 16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