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很实用)
广东省东莞市可园中学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材料图标探究题 人教新课标版
广东省东莞市可园中学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材料图标探究题人教新课标版【考点说明】中考变化——综合性学习由原来的3小题变为小题,考点表述为:“利用占有的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并清楚、连贯地阐述。
”其中包含两层要求:一是能够对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提炼出其中的关键信息,进而就给定的主题形成自己的观点或假设;二是能将自己的观点或假设清楚而连贯地阐述出来,调整好的题型更强调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和综合性,探究性更强,答题时更突出了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要求,突出了组织语言完整表述的重要性。
信息筛选与整合类试题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给出的语言文字或图表数据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中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最后概括归纳为符合命题要求的语言表达类题目。
这一题型是近几年各地中考试卷中的亮点与热点,它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考查其整体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翻看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题,我们会总结出一条规律,即语言运用类试题无论是看图、读表或其他形式,都会紧密结合时事政治与社会热点。
例如,在“限塑令”颁布后,会让考生归纳“限塑令”的成效;奥运会也成为热点,具体表现为用说明性文字写出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图案和主题等;世博会期间,则出现许多与世博有关的题目。
预计2011年的语文试题比较平稳,题型没有太大变化,一些社会热点如上海世博会、低碳经济等可能会成为考试内容。
其实只要平日寸关注时事,考试时就会事半功倍。
【提问方式】这类试题的考查点主要有:⑴能准确概括材料的主要信息;⑵能整体把握材料(包括图表和图徽),准确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述;⑶能根据材料所给出的要求,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⑷能透过材料的字面意思,探究到言外之意或隐含信息等。
【答题指导】1.打叶削枝,巧提主干。
材料中有些语段的信息由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性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等组成,在筛选整合时,只需将这些句子摘录出来,然后根据要求将多余的枝叶删除即可。
考点07:材料的提炼、概括与探究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解析版)
考向07 材料的提炼、概括与探究例1:【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某中学开展以“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家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家风是一个家庭(族)代代传承的价值信念、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体现着一个家庭的精神信仰、道德风貌、整体气质,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家风”扮演着关键角色,形成了非常突出的特质,家风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对于人格的养成,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培养有积极意义。
材料二:崇德向善是家风内容的价值取向。
优良的家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涉及方方面面,如孝顺父母、尊老爱幼,崇仁尚义、诚实守信,尊师重教、重礼谦逊,勤奋读书、勤俭节约等等。
《诚子书》中诸葛亮教导儿子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傅雷家书》中傅雷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材料三: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家风,应遵循家国一体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传承问题,强调“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中国人自古就认识到,“家事”“国事”“天下事”紧密相关,家庭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正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
1.请从同学们搜集的三则材料中提取主要信息。
2.结合材料二,说说你在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家风时的具体做法。
3.在活动中,小明认为传承家风只要管好自己的“家事”就行了,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答案】1.示例:材料一:家风是一个家庭(族)代代传承的价值信念、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体现着-家庭的精神信仰、道德风貌、整体气质。
材料二:崇德向善是家风内容的价值取向。
材料三: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家风,应遵循家国一体的宗旨。
2.示例一:孝顺父母。
与父母意见不同时,不与父母顶嘴。
示例二:注重礼节。
吃饭时,爷爷奶奶不动筷,我也不动筷。
3.示例:小明,你好。
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家风应当遵循家国一体的宗旨,“家事”“国事”“天下事”是紧密相关的,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家事,更要始终牢记家国一体的文化传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中考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中考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中考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备考目标:1、明确重庆市中考考纲中对于材料探究的要求。
2、复习并总结材料探究题解题的恰当的思路和方法。
3、分析重庆中考材料探究题命题的特点。
4、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
一、习题训练:1、读下面三则材料,请从成才的角度谈谈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每个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一份随意拟定的学生名单交给有关教师,说这些学生被他鉴定为是最有潜力的,但必须对学生保密。
教师深信不疑,无意中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
八个月后,凡被列入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很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这个实验被命名为“皮革马利翁效应”。
材料二、一个偏远的小村调来一个能“预测”孩子前程的老师,他能“算出”某孩子能成为数学家,某个孩子能成为作家······家长和学生都很相信他的话。
多年以后,这个小村几乎每年都有几个人成为大学生、硕士,甚至博士。
这个小村也因而成为闻名遐迩的“大学村”。
材料三、古人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诗人说:“爱能催开美丽的成功之花。
”科学家研究证明:天才不过1%,99%的学生智力相差无几。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写出你探究结果。
(答出三点即可)材料一、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
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
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
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
过几天,幼虎饿的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虎,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材料三、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
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各提一条建议。
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6分) (2017镇江中考)
【材料一】类似脑残、 “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
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
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同传
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
倚天屠龙抽宝剑
—— 中考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
磨剑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研究下面三则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某小学在校园环境文化的营造中,充分利用书香长廊、 橱窗、墙壁、黑板报等空间,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渗透国学经典 文化元素,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快乐成长。
求 材料二、某学校提倡快乐学习国学。校园内众多的楹联、教学楼
得多。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
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
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摘自《文汇报》)
【材料三】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 ,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
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
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
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摘自《文汇报》)
(1)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
(2)“点赞”一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
的缺陷。
(3)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
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结果表明,第四组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就安安稳
中考专题之材料探究练习
中考复习专题之材料探究练习姓名1、阅读训练三则材料,归纳中国的老玩意儿得以传承的原因。
(4分)【材料一】中国的年画色彩鲜艳,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在室内门上张贴年画,借此寄托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室安泰的祈盼。
【材料二】中国各地的灯彩花色众多,风格各异:冰灯晶莹剔透,纱灯流光溢彩,宫灯端庄稳重……它们无不具有民间艺术的奇特魅力。
灯彩为婚寿吉庆营造了浓厚的喜庆氛围,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象征物。
【材料三】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活泼,是中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剪纸往往选择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答案】1、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2、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阅读下列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材料,探究很多孩子不会讲甚至听不懂绍兴本地话的原因1楼: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
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答案】【1】孩子们缺少讲绍兴话的语言环境。
【2】绍兴话比较土,外地人听不懂,绍兴话逐渐失去了交流沟通功能。
3、阅读下列二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一份随意拟定的学生名单交给有关教师,说这些学生被他鉴定为是最有潜力的,但必须对学生保密。
教师深信不疑,无意中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
8个月后,凡被列入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老师感情也特别深厚。
中考语文材料题答题技巧及练习
中考语文材料题答题技巧及练习专题讲义材料概括从考查的角度来看,单则材料的归纳概括题主要的题型有以下四种:(一)对语言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二)对语言材料进行解释、说明(三)从语言材料中提炼观点、论据或标题、中心等。
归纳概括题解答的一般思路:1、认真阅读,理解文意(整体感知)2、抓住文中的重要词语或句子(1)揭示文章主旨、中心、观点、情感的语句(2)揭示XXX的重要句子(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语句(4)在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5)注意比喻、象征等手法,体会其中的隐含信息。
(一)概括材料的大意或含义例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要点,字数要求在40字以内。
(4分)材料:在滇西北,怒江、金沙江、澜沧江蜿蜒而去,形成雄伟壮丽的三江并流的世界奇观。
三江上游梅里雪山一带,覆盖着大片原始森林。
层层叠叠、密不透风的植被,是调节长江水量、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屏障。
要点:答案:梅里雪山一带的植被是调节长江水量,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保障。
提取法:提取文字中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组合例2:试从下面材料中归纳出四种辨别人民币的方法(不超过6个字)将可疑币与真币对照,两币之间在纸张、图案、油墨、着色等方面有差异,有条件的可用放大镜观察底纹部分和彩色油墨的堆积。
真币明显、自然、协调、统一,印刷精致。
假币显得粗制滥造。
真币一元以上,有凹印技术。
可用手指反复触摸币面、主要图案及“XXX”字样,与这部位相邻部分比较,真币有凹凸感,假币平胶印刷,无凹凸感。
真币有盲文部分凹凸感更强。
至于纸张,新的真币坚挺,用手指弹声音脆,假币则声音闷。
真币水印是造币过程当中的一环,假币系仿造后再将水印盖上去,只印在币面表层。
平放桌面,真币水印不容易看见,图案清晰、规则,边缘整齐,有立体感,条理、深浅过渡自然,与票面毛像一致。
假币水印对光透视反而显得失真,模糊不清,呈线条状。
为进攻假币嚣张气焰,90版50元和100元票面增加安全系数,在票中加了一根金属安全线。
初中语文材料题答题分析方法技巧
初中语文材料题答题分析方法技巧考点检索:1.分析所提供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2.提取主要信息(包括主要内容,拟新闻标题,一句话新闻等)。
3.写出分析、探究后得出的结论。
4.从材料中提炼观点,根据材料给事物下定义。
5.针对材料发表看法,提出建议。
方法点拨:一、材料的分析与探究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准确捕捉材料主要信息。
2.如果几则材料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在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的同时,更应探究它们的个性。
3.有些材料看似讲述不同的主题,其实只是形式不同而实质是相同的,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从而得出结论。
4.如果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关系,探究时可从因果关系等角度入手。
即如果材料是揭示结果的,就应找到得出这个结果的原因。
5.规范表达出探究结果。
二、信息的提取与概括(一)记叙性语段的信息提取记叙性语段:被陈述对象+陈述事实(记人记事类,具体就是:人物+事件)。
(1)拟写标题:消息的标题要求高度概括,以醒目的形式直接揭示消息的内容。
一般消息的标题为:人物+事件(记叙的两个要素)。
(2)拟写导语(一句话新闻)。
形式上:一句话新闻一般情况下以单句为主。
内容上:严格而完全地反映新闻事实。
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新闻内容: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对象),④事件(过程结果),⑤原因(目的),⑥方法(措施,手段,途径)。
一般要求交代清楚"四个W--who,when,where,what"。
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
消息一般把重要的信息放开头部分来说,所以我们主要从语段开头部分了解所发生的事件。
(二)说明性语段的信息提取首先要明确所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其次再看所说明对象的特点有哪些。
然后,用下定义的形式将其表述出来,一般形式是:"××是××"或者"××叫做××"的形式,具体就是:被定义的事物"是"+所具有的特点+"的"所从属的类别。
中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题解答技巧
中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题解答技巧一、题型归纳从前些年刚出现这类试题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出语文实践活动题是中考语文考查的一种必然趋势,因此我们新一届考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要关注这类题型,多做些这方面的训练。
我们发现试卷常常将10个专题、12个综合性学习、6本名著等结合起来考察,所以对近年来的中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题做了归类,简单谈谈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1、可能出现的考题分列如下:2、文明礼仪文化类3、新闻关注类(概括主要内容、写标题、比较异同点等)4、图表大聚会(就焦点问题设计)5、微博跟帖、微信互动等网络行为类6、劝说、主持、辩论等说话类7、材料分析类8、焦点问题思辨类(留守、空巢、汉字文化、空难、环保、手机瘾等)9、应用文体写作、修改类10、标语、对联、书法作品写作和赏析类11、正能量宣传类(孝亲、爱子、助人等)12、名著识记、分析类二、具体说明1、熟悉教材中的六部名著,每部作品至少精心准备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性格、品质特点(辩证看待);两个精彩的故事情节;把握六部作品的主题;浅议对六部名著的阅读感受等。
2、口语交际要根据“对象、场合”准确、文明、条清、得体的进行交流。
在此基础上有创意就更好了。
(称呼,委婉的表达)3、材料探究应观察材料之间有没有关系,有何异同点,是要赞美什么,还是批评什么,从而找出一般规律,根据分值归纳要点。
对于图表题,找其中关系、变化、趋势等,横向纵向比较,最后筛选、归纳、整合答案。
4、综合活动类,如“假如你是主持人,如何写开场白”,此类题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有高低之分。
题目意图是要唤起你的社会经验、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和有关学科的知识积累,答题时应调动你的知识库存,紧扣主题进行涉及就可以了。
开场白:称呼+自我介绍+活动主题介绍+过渡语(进入活动的过渡语)5、漫画类第一步是仔细审题,明确题目的意思。
此步骤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审标题,仔细审读漫画的题目,认真分析思考题目的含义;②审主体画面,准确把握漫画的主题;③审题注和画注,题注和画注往往是对漫画的特别提示,这也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漫画的主题思想。
实践与探究题答题技巧
实践与探究题答题技巧一、题型特点实践与探究题出现是为了适应中考改革、发展形势的需要,适应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而产生的。
这类试题主要有调查报告、活动设计、主题班会、演讲稿、发言提纲、撰写小论文等形式,具有设问发散性强、与学生和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答案倡导并鼓励多元化等特点。
对此类试题的一般性解答要求是:⑴首先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与实践,熟悉和掌握各类实践活动的方法和程序。
⑵要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要审明题意,按要求作答。
(4)要回归课本寻找知识的落脚点。
(5)设计的活动方案或步骤要切实可行,讲究实效、鼓励参与、有所创意、力求完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6)注意答案内容的条理性、开放性和逻辑性。
二.题型及答题方法⑴调查报告类。
调查报告的撰写,在格式和内容上一般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标题。
依据调查目的列出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
不管采用哪种标题形式,都要符合调查的主题。
第二部分:引言。
引言一般要说明调查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等。
调查方法可采用问卷、访问、观察、座谈会等。
第三部分:主体。
主体是全文的主干,它具体叙述调查的基本情况,列举典型事例和数据,并恰当地议论和分析,概括出经验或规律,是表现调查报告主旨的关键部分。
主体部分的撰写应注意三点:第一、列出调查的详细步骤,包括调查的时间、地点、人员安排,调查提问提纲,调查中应注意的问题、调查的反馈及评价方式等。
第二、要把调查的情况写清楚。
这需要对调查得来的材料进行分门别类地归纳整理。
第三、要做到有叙有议,要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表现进行分析、议论、阐明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第四、要通过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第四部分:结论和建议。
这是调查报告的结尾部分,一般要对全篇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性说明,得出结论,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
[例题]: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江河湖泊,但我国却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综合性学习”题是一种全新的题型,考查中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调动,以及语言运用的得体、生动与准确。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它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语文性、自主性、综合性、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要求:能自主地设计、组织活动。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
能搜集有关资料,调查访问等。
能写出简单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报告。
根据语境准确、贴切地表达有关内容。
近几年中考中的综合性学习题主要有如下表现形式:1.实践类。
设计一种活动情景,让学生自主转换角色,参与其中。
2.设计类。
虚拟一个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活动形式,然后由学生策划、设计,从而考查学生组织活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3.评析类。
这类题目命题者会提供多则语言材料或图片,要求学生提炼出其中隐含的观点并有自己的评价。
4.探究类。
这是一种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题目,它打破了学科界限,融合各种知识,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5.建议类。
这类题型要求学生为社会活动、地方经济建设或学校建设提供点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6.拟写类。
这类试题是定好写作的话题,学生根据要求创作,或写广告词,或介绍城市,或拟写对联,一般要求简洁、精辟、优美、有创意、吸引人。
考点一:对联、广告、宣传语等的拟写(一)对联的拟写技巧1.了解对联的基本特征: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符;④意义相关;⑤节奏相合等。
2.注重平时的积累。
多读多记名言警句,多关注自常生活中常出现的对联。
3.了解对对子的一些基本常识,掌握切实可行的技巧。
把对子分成若干个词组,然后逐一作对,再组合起来,是非常实用的对对子方法。
考试时,一般只需做到宽对即可。
即符合对联基本的要求。
例1:为消除部分同学的网瘾,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经典”活动。
中考语文教案]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
中考语文教案]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材料探究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在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上的得分率。
二、教学内容:1. 材料探究题的定义和特点2. 材料探究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3. 材料探究题的答题技巧4. 典型题例分析5. 针对性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2.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材料探究题在中考语文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关注。
2. 讲解:a. 材料探究题的定义和特点b. 材料探究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c. 材料探究题的答题技巧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题例,讲解解题步骤和思路。
4. 练习: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巩固所学方法。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
3. 搜集近年来的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进行分析和解题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材料探究题解题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考试测试:定期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在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上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策略的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跟上课程节奏。
2.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3.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解题思路和技巧。
八、拓展学习资源:1.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语文学科资料,拓宽知识面。
2. 引导学生关注语文学科的前沿动态,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
3. 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如教育平台、论坛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九、家长沟通与合作:1. 定期与家长沟通,报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材料探究题解题策略
一个国家的高速发展离不开高职教育,高级技工有着很好的就业形势,并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一份调查显示,《小燕子》、《小兔子乖乖》、《菜蘑菇的小姑娘》等歌曲成为成年人记忆最深刻的儿歌,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一抹令人难以忘怀的金色阳光。 某中学组织的一次卡拉OK大赛上,学生参赛的歌曲多是《你并不懂我》、《被爱捉弄》等成年歌曲,只有一个学生唱的是《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结果引起学生们的哄笑。就在成人歌曲在孩童间广泛流行时,灰色的童谣也以惊人的速度在底下广为传唱。 我国有2亿多儿童,但专门从事儿歌创作的专业队伍基本没有,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不是童年歌曲,而是各种各样的流行歌曲。
只要肯动脑,总能找到恰当的方法;从不同的 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方法;没有卖不出的豆子,只有想不到的方法。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
选择题的考查范围较广。
近几年来有命题者把“识图”、“材料”等题引入选择题,命题方式采取了“一拖N”试题,使该题型的考查目标延伸向情感价值观领域,2005年历史中考中这类情况的出现要引起大家注意。
选择题是在一组内容相近、相似或相混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的一种题型,属于客观性试题。
它一般由“题干”和“题肢”(也称选项)两部分组成。
所谓“题干”,就是用提问句式或不完整的陈述句式或否定句式,以创设解题情景,明确解答的要求;所谓“题肢”,就是题内列出的备选项,包括正确项和干扰项或者多项选择,或者单项选择。
选择题的解法最主要的有立定法、排除法等方法。
(1)否定型选择题(又称逆向选择题)。
一般采用推理解答,排除不正确选项,找出正确选项,即为答案。
(2)排序型选择题。
首先可采用逐个序号判断法解答,以时间先后,人物、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其次还可采用首尾判断法解答,找出最先(早、快)、最后(晚、慢),确定正确答案。
(3)比较型选择题。
注意寻找比较点,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加以分析,确定答案。
对事件性质、特征、作用等方面都可进行比较。
(4)因果型选择题。
它首先是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即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考查原因时,常见的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因、外因等。
其次是由原因推断出结果或影响,即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解答一般要靠平时对历史知识的熟悉程度来定。
所以注重平时掌握好历史史实,把握历史主体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论和认识,就很容易解答了。
(5)时空型选择题。
它是在题干中设置一定的条件,要求选择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重要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等。
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的推算,包括公元纪年的推算和世纪的推算的识记,再现认知历史事件能力。
一般注重平时熟练掌握,对重要历史年代、历史地图等时空概念的记忆,加强强化训练。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记叙文阅读之链接材料题
记叙文阅读之链接材料题【笔记区】【技巧点拨·题型辨识】1.本质:考查材料与原文之间的关系,按照所给要求进行答题。
2.题型分类:①比较分析型:结合原文和材料所给情境,回答相关知识。
例:请你根据上文有关中西礼节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②内容探究型:分析文章内容、主旨,并根据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感悟。
例: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母亲称为“虎妈”。
你对“虎妈狼爸现象”有怎样的看法或感悟?③词句阐释型:理解文中标题、重点字词、语段的含义,并结合材料中的现象,谈谈对词句的深层看法。
例:文章标题“一个人的麦田”有何含义?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说说你对“陪读现象”的看法。
【技巧点拨·考点分布】1.说明文材料链接题:4分。
材料为限制性情景。
例:旅居海外多年的长沙人孙梅,和她的英国丈夫一起回乡探亲,受邀前往昔日恩师蒋老师夫妇家吃饭,共叙师生情谊。
2.记叙文材料链接题:6分。
材料为现象型新闻。
例: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名校的周边,生活着“陪读”一族。
这些陪读的父母,有的放弃自己宽敞舒适的安乐窝,租住在学校周边狭小的出租屋里;有的甚至辞掉自己的工作,牺牲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照顾子女的学习与生活。
【技巧点拨·解题思路】1.比较分析型解题思路:①明确问题。
把所给材料中的用自己的话进行归纳、概括,并明确问题的关键。
②回归原文。
在知晓问题的基础上,在原文中找到相应段落、语句,进行勾选。
③转化答案。
把问题的指向对应原文话术,进行语句替换后,用自己的话来回答问题。
2.内容探究型解题思路:①明确主旨。
概括并总结原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②陈述理由。
根据问题,可以摆事实,联系细节内容;也可能需要讲情感。
③联系实际。
根据原文与材料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或者因果关系,联系现实情况,表明自己的观点。
3.语句阐释型解题思路:①解释词句。
通过记叙文词句含义理解题先阐释原文中的意思。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05 材料探究过关(指导课件)
考题形式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综合·探究]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考题形式
【材料二】 “您好,您在外卖平台购买的图书已送达!”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很多实体 书店开始向线上拓展。北京105家实体书店陆续入驻外卖平台,读者可以享受 最快30分钟的送达服务。在第二十五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形式多样的阅读 活动,让书香如甘泉一般浸润人们的心灵。 【材料三】 今天,阅读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出新。在纸质书中体验解谜游戏,在数字技术支 持下感受沉浸式阅读,在公共阅读空间邂逅书香……体验、介质、场景等方面 的变化和创新,就是希望阅读能够更便利、更生动,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体验 阅读的美好,感受文化的浸润。 1. 探究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不超过30个字)
考题形式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答案】示例一:广安市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示例二:广安市多措施发展旅游产业。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与信息概括能力。阅读三则材料,材料一主要交 代了“五一”假期广安游客很多,材料二交代广安12家矿山企业变身为4A级景区 ,材料三主要交代了广安市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的思路。三则材料表述的对象 都是广安市,主要交代了广安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或是采取多种措施来发展 旅游产业。意思相近即可。
专题5:中考材料探究题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考点解读
材料探究题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往往放在“综合性学习”考查这一块,有 的地区在阅读文前考,也有的地区在阅读文后考,分值一般在8-11分。 新课标提出了“探究性学习”,要求考查学生“分析探究”的能力。材料探 究题是近几年中考语文命题的热点题型,一般是命题者给出一段或几段材料 (文字、图片、表格)等,要求考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 表达出来, 或是针对材料发表自已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 :
(重庆市2011年)为了展示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 果,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今年5月,中共重 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联合举办了“第三届重 庆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你所在的学校也参与了 这次活动。 (1)请研读下面三则材料,分别概括他们能成 为道德模范候选人的理由。(3分) 材料一:刘兴勇,在妻子生下女儿因病撒手人寰 后,他就担负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不仅要照顾襁 褓中的女儿,还要赡养年迈的父母,伺候智障的妻 哥。这样的日子,他已坚持了二十多年。 材料二:刘安容,一名普通的护林员。几十年来, 月收入仅30元的他顶风冒雨,巡视在山高坡陡的林 场。每天10余公里的跋涉,总里程10余万公里的
材料三: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第10次发射升空爆炸、 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后,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发表了电视 讲话。他说:“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赞 赏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 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 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真正的英雄》) 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责任”话题的大讨论。其中 有一个问题:面对责任,为何有人敢于担当,而有人却退 缩逃避呢?请你根据上面的三则材料,探究其原因。 。 第三则材料是里根对遇难宇航员的评价。请你从“责任” 的角度,对前面一、二则材料中张丽莉老师或者队长季莫 什丘克的行为表现,也作出简要的评价。(50字以内) (2分) 答 : 。 学校为了加强“敢于面对,勇于担当”精神的宣传,拟
3、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
4、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
5、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分析:以上几则材料的共性是讲伟人们在 事业上的成就。细分析1-4则材料有一个共性, 即他们在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5就不 同了。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 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 无坚定的志向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如果我们不能关注相同材料中的差异而得出
边走边看
请阅读下面一道材料探究 题思考: 你得到了怎样的探究结果? 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
材料一 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出去捕 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后来, 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 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 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 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 材料三 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 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 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 心”。
(2)在某一山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 为“鬼谷”的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万丈深渊, 每当导游们带队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或扛点 什么东西。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都是迷路 的旅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当地人,
分析:
阅读两则材料,我们发现命题者是要
考生 首先能够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研读原材料, 材 料1中的老船长让船负重后船反而行的更稳了, 材 料2中的导游也是让旅客负重后,旅客反而安全 了 人生的很多时候,只有背负沉甸甸的重任, 。这就是它们的相似点。在发现了相似点之后, 我 才能稳步前进。 们还要将它上升到一定的哲理高度。所以本题
练习、分析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阅读后的发现。 (1)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 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可怕的巨大风浪,这 时,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 水。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下沉,依 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减小,货轮渐 渐平稳了。
材料三:郑定祥,一位力哥。在与雇主走散后,守着两 包价值两万余元的崭新羽绒服,忍着病痛折磨,在大雪纷 飞、寒风刺骨中,寻找雇主十四天。当雇主给他感谢费时, 他婉言拒绝。 答 : 。 (2)请你参考示例,为下面材料中的候选人写一段推荐语。 要求:语言生动,有文采。 示 例: 。 材料:郑定祥事迹(见材料三) 推荐语:“缺钱不缺德”,贫穷不失信;两包羽绒服, 一颗朴实心。风雪中的坚持,让冬天不再寒冷。 材料:重庆黔江区某村小学生小张,父亲因矿难瘫痪;妈 妈外出打工,一去就没了音讯;爷爷奶奶相继病逝……小 张不仅要料理好自己的生活,穿越崎岖的山路独自上学, 还得担负起照顾爸爸的重担。他常安慰爸爸:“爸爸不哭, 我们都是男子汉……” 推荐
探究复杂材料的常见方法
1、异中求同法:相异的材料,有时形异而实质是相 同的,因此,对于多项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 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
材料1、一根木头搁在山洞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 去者甚少,但若横置于地,则常人皆能从上面过去。
材料2、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
从这两个例题,我们可以得到 如下结论:
要善于发现几 则材料之间的相同 点(共性).
2、同中求异法:相同的材料,从它们的相同
点出发可以探究结论,但往往缺乏深度,如果 我们从相同材料中寻求他们之间的不同点,就 能挖掘深度,得出正确绝伦。
材料:
1、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
2、恩格斯21岁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
中考考点摘要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采取恰当的思 路和方法。 (摘自 《考试说明》)
1、能根据材料筛选信息,提出和探究问题。
(重庆2012年) 我市某中学正在开展以“我是小小主 人翁”为主题的活动,意在增强同学们的责任意识,培养 同学们的担当精神。请你也参与到这一次活动中来。 材料一:张丽莉,是黑龙江佳木斯第十九中学没有编制的女 教师。2012年5月8日,在失控的汽车即将撞向学生的危 急关头,她挺身而出,奋力拉开两名学生。两名学生救下 来了,但她自己却被碾在车下,造成双腿高位截肢,直到 5月21日,尚未脱离生命危险。张丽莉的壮举感动了全国 网友,网友亲切地称她为“最美女教师”。 材料二:在2012年5月20日的欧冠决赛中,坐拥主场优势 的拜仁慕尼黑对在最后的点球大战中输掉1分,败给了切 尔西队,遗憾地与冠军失之交臂。德国媒体报道,拜仁多 名球员,特别是队长季莫什丘克,在点球大战前就表现出 了对失利的极大恐惧,拒绝主发点球。这就像赫内斯赛后 所说的那样:“面对极大的压力,拜仁缺乏一名真正的领 袖,缺少一名能在困境中真正站出来的人。”
由此,我们知道:
既要善于发现几则不同话 题材料之间的相同点(共性)
也要善于发现几则相同话题 材料之间的不同点(个性)
请看下面的材料有何不同?
有位动物学家在对生活在非洲奥兰沿河两岸的动物 的考察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生活在河东岸的羚 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并且奔跑能力也不一样,东岸 的羚羊奔跑速度每分钟要比西岸的羚羊快13米。 对这些差别,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除了东 岸有狼群活动以外,其他的生活环境和食物都相同。在 这位动物学家的倡议下,动物保护协会做了一个实验, 在河的东西岸各捉了10只羚羊送到对岸,结果,送到西 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送到东岸的只剩下了3只, 动物学家发现,另外7只都被狼吃掉了。
分析:结果是出现五角星图案。原因 是孩子有好奇心没有按常规去切,而 好奇心就是人们常说的创造性思维。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2、抓关键 提供的材料总是有一个中心,为了突出中心,有时 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 料的精髓,准确理解材料,探究出正确结论。 例2、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 如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 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分析:本段材料中“其人自护其短”是关键句,找到 这个关键句,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不可自护其短。 或自护其短要不得。如果抓不住关键,而得出“北人 有不同凡响的壮举”就错了。
倚天屠龙抽宝剑
中考材料探究题的 解题思路和方法
所谓探究,就是要求考生通过几则材料 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 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而发现、 探究就是要让考生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几 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
探究性题目总是由2-3则相互之间有关 系的材料组成。它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与阅 读文章结合起来考查。
“伟人们在年青时就取得了突出的贡献”这个结论就 不准确了。
难道竟这样简单? 再走走看!
请阅读关于成吉思汗 的三则材料,说说你 从中有何发现?
一、黑格尔对成吉思汗的评价:他们出现在文明 化了时代的野蛮人,在几年之内突然把罗马世界、 波斯世界和中国世界变成了一堆废墟。 普希金描述成吉思汗的入侵:蒙古人征服俄罗 斯以后,除了肆无忌惮的攫取和破坏,没有给予 我们什么。 二、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主题曲:(男)长天 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女)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 傲。(男)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女)谈笑造时 势,问谁领风骚。 1、历史上的成吉思汗野蛮、凶残,肆意掠夺, 破坏人类文明。 2、电视连续剧美化了成吉思汗的形象,把他 视作“壮士”、英雄。
解题三步走:
艰难环境中学会独立、 学会生存
母虎强迫幼虎自己觅食 提炼分 论点 凡成功人士必先经历艰 难困苦的磨练。 大学生对父亲为自己背行 李熟视无睹
逆境造就人才
过份关爱,使子 女冷漠、懒惰
寻找共同点: 环境(关爱)与成才(生存)的关 系。 组织语言 艰苦的环境与磨难,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表述结论 与成才,或“残忍”的爱比溺爱更有价值 .
临阵磨剑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分析一般材料的基本方法
1、问原因: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原因。我们一旦知道结果, 只要顺藤摸瓜就能探求原因、得出探究结果。 例1、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到家,拿起刀子就要切苹 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 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道:“切错了!切 错了!”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 爸爸看,喊道:“爸爸,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 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