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讲解
合集下载
电容式传感器ppt课件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4.1 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分类 4.2 测量电路 4.3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 1F=106μF=109 nF=1012 pF
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 量变化的一种传感器,它具有结构简单、分辨率 高、抗过载能力大、动态特性好;且能在高温、 辐射和强烈振动等恶劣条件下工作。 电容式传感器可用于测量压力、位移、振动、 液位、厚度。
C C0 S K 2 d d0 d0
图4.6 基本的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
差动式电容的相对变化量和灵敏度 C0 2 S C d 分别为 C K 2
C0 2 d0
d d0
2 d0
与基本结构间隙式传感器相比, 差动式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减少了一个 数量级,而且提高了测量灵敏度,所以 在实际应用中被较多采用。
增加极板面积和减小极间距离可减 小边缘效应的影响;当检测精度要求很 高时,可考虑加装等位环,如图4.19所 示,即在极板周边外围的同一平面上加 装一个同心圆环,致使极板周边极间电 场分布均匀,以消除边缘效应的影响。 3.寄生电容的影响 (1)减小引线长度。 (2)屏蔽。
图4.19 极板周边加装同心圆环示意图
C 2π h R ln r
图4.所示为一种电容式液面 计的原理图。在介电常数为x的被测液 体中,放入该圆柱式电容器,液体上面 气体的介电常数为,液体浸没电极的 高度就是被测量x。
C C1 C2 a bx
液面计的输出电容C与液面高度x成 线性关系。
若被测介质的介电常数 x 已知, 测出输出电容C的值,可求出待测材 料的厚度x。若厚度x已知,测出输出 电容C的值,也可求出待测材料的介 电常数x。因此,可将此传感器用作 介电常数x测量仪。
图4.9 测厚仪
4.1 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分类 4.2 测量电路 4.3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 1F=106μF=109 nF=1012 pF
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 量变化的一种传感器,它具有结构简单、分辨率 高、抗过载能力大、动态特性好;且能在高温、 辐射和强烈振动等恶劣条件下工作。 电容式传感器可用于测量压力、位移、振动、 液位、厚度。
C C0 S K 2 d d0 d0
图4.6 基本的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
差动式电容的相对变化量和灵敏度 C0 2 S C d 分别为 C K 2
C0 2 d0
d d0
2 d0
与基本结构间隙式传感器相比, 差动式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减少了一个 数量级,而且提高了测量灵敏度,所以 在实际应用中被较多采用。
增加极板面积和减小极间距离可减 小边缘效应的影响;当检测精度要求很 高时,可考虑加装等位环,如图4.19所 示,即在极板周边外围的同一平面上加 装一个同心圆环,致使极板周边极间电 场分布均匀,以消除边缘效应的影响。 3.寄生电容的影响 (1)减小引线长度。 (2)屏蔽。
图4.19 极板周边加装同心圆环示意图
C 2π h R ln r
图4.所示为一种电容式液面 计的原理图。在介电常数为x的被测液 体中,放入该圆柱式电容器,液体上面 气体的介电常数为,液体浸没电极的 高度就是被测量x。
C C1 C2 a bx
液面计的输出电容C与液面高度x成 线性关系。
若被测介质的介电常数 x 已知, 测出输出电容C的值,可求出待测材 料的厚度x。若厚度x已知,测出输出 电容C的值,也可求出待测材料的介 电常数x。因此,可将此传感器用作 介电常数x测量仪。
图4.9 测厚仪
传感器技术第4讲电容式传感器
特点: 1、 非接触 2、 精度高
Cx
S
d
3、 分辨率高(最小检测量为0.01微米)
第四节 应用举例 三、电容式测厚系统
Cx
S
d
第四节 应用举例 四、电容式测电缆偏心示意系统
C1 C2
C1 C2
C1 C2
C1 C2
Cx
S
d
完
第一节、工作原理及特性 三、类型
(一)变面积型(二种)
角位移式
直线位移式
第一节、工作原理及特性
三、类型
(一)变面积型
1、角位移式工作原理
当被测量的变化引起 动极板有一角度位移 θ时,两极间相互覆 盖的面积改变了 ,从
而也就改变了两极板 间的电容量C 。
C0
S
d
CdS1
由上式可见,电容量C与角位移θ呈线关系
隔离膜片
很高但差压很小的场合
隔离膜片
油硅
2.精度高、耐振动、耐冲击、
感压膜片
可靠好。
3.但制造工艺要求很高,尤 电极板
电极板
其是感压膜片的焊接是一工 绝缘体
艺难题。
第四节 应用举例 二、电容式测微仪
电容式测微仪原理如图3—18所示。圆柱 形探头外一般加等位环以减小边缘效应。 探头与被测件表面间形成的电容为:
第二节 测量电路
一、类型
1、调幅型 2、脉宽调制型 3、调频型
第二节 测量电Βιβλιοθήκη 1、调幅型这种电路输出的是幅度值,并且正比于或 近似正比于被测信号。该电路有两种:
(1)交流电桥电路
(2)运算放大器电路
第二节 测量电路
1、调幅型 (1)交流电桥电路----单臂接法
A
第4章-电容式传感器资料
,
D1
L :筒长
C0
rL
1.80ln D0
(L/
cm ; C
/
pF )
D1
D1 a
L
当覆盖长度变化时,电容量也随之变化。当
内筒上移为a 时,内外筒间的电容C1为:
D0
圆柱形电容式线位移传感器
C1
2
0r L
ln D0
a
C
0
1
a L
,
与a成线性关系。
D1
1.3 变介质型电容式传感器
厚度传感器
聚四氟乙烯外套
设定按钮
智能化液位传感器的设定方法十分简单: 用手指压住设定按钮,当液位达到设定值 时,放开按钮,智能仪器就记住该设定。正 常使用时,当水位高于该点后,即可发出报 警信号和控制信号。
4-1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由绝缘介质分开的两个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平板 电容器,如果不考虑边缘效应,其电容量为:
电 容式传感器
变间隙型
变面积型
变介质型
在实际使用时,电容式传感器常以改变平行板间 距d来进行测量,因为这样获得的测量灵敏度高 于改变其他参数的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
改变平行板间距d的传感器可以测量微米数量级 的位移,而改变面积A的传感器只适用于测量厘 米数量级的位移。
1. 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
下图为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图。当传感器的εr
概述
电容式传感器是实现非电量到电容量转 化的一类传感器。 可以应用于位移、振动、角度、加速度等参 数的测量中。 由于电容式传感器结构简单、体积小、分辨 率高,且可非接触测量,因此很有应用前景。
电容式液位计
棒状电极(金属管)外面包裹聚 四氟乙烯套管,当被测液体的液面上 升时,引起棒状电极与导电液体之 间的电容变大。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时,略去各非线性项后才能得到近似线性关系为
C
C0
采用差动形式得:
C
2C0
1
2
4
...
相比之下,差动式的非线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灵敏 度也提高了一倍。
变面积和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具有很好的线性。
电容传感器主要特点
优点:
1、温度稳定性好 电容值与电极材料无关,自身发热极小。
2、结构简单,适应性强 能在较恶劣的环境下可靠工作。
当被测参数变化使得式中的S, ε或 发生变 化时, 电容量C也随之变化。如果保持其中两个 参数不变, 而仅改变其中一个参数, 就可把该参 数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路就 可转换为电量输出。因此, 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 变极距型、变面积型和变介质型三种类型。
二、 类型 变极距(间距)型电容传感器
变化的被测量变化之比。
对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
由
C
S
S
S
C0
得
kg
C
C0
(1
1
/
)
由于 / 1 将上式展成泰勒级数得
kg
C0
1
2
3
4
...
可见,其灵敏度是初始极板间距 的函数,同时还随被测量 而变化。减小 可以提高灵敏度。但是 过小容易导致电容
根据介质的介电常数不同,检测液面高度
同心圆柱状极板,插入液体 深度h,两极板间构成电容 式传感器(并联)
c c1 c2
21h 2 (H h)
ln D
ln D
d
d
2 H
ln D
2h(1 )
ln D
d
d
c0
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4.1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类型
平板电容器是由金属极板及板间电介质构成的。若忽略边缘效应,其 电容量为
改变电容器电容C的方法: 一是为改变介质的介电常数ε; 二是改变形成电容的有效面积S; 三是改变两个极板间的距离d。
电容式传感器基本类型
通过改变电容得到电参数的输出为电容值的增量ΔC,从
• 4.2.1 电容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 在低频时,传感器电容的阻抗非常大,因此L和r的影响可以忽略。
• 其等效电路可简化为图 b,其中等效电容Ce=C0 + CP,等效电阻Re≈Rg。 • 在高频时,传感器电容的阻抗就变小了,因此L和r的影响不可忽略,而漏电
阻的影响可以忽略。
• 其等效电路可简化为图c,其中等效电容Ce=C0+CP,而等效电阻re ≈ rg。
•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减动极板与定极板之间 的相对面积变化而引起的测量误差,大都采用差动式结构。
• 3.变介电常数型电容传感器
• 变介电常数式电容传感器的极距、有效作用面积不变,被测量 的变化使其极板之间的介质情况发生变化。
• 传感器的总电容量C为两个电容C1和C2的并联结果,即
若传感器的极板为两同心圆筒,传感器的总电容C等于上、下部分电容C1 和C2的并联,即
2.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
与变极距型相比,它们的测量范围大。可测较大的线位移或角位移。 平板型电容传感器两极板间的电容量为
• 可见,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特性是线性的,适合测量较 大的位移
• 增大极板长度b,减小间距d,可使灵敏度提高
• 极板宽度a的大小不影响灵敏度,但也不能太小,否则边缘影 响增大,非线性将增大。
而完成由被测量到电容量变化的转换。
第04章电容式传感器ppt课件
4.3.1 调频测量电路
调频测量电路把电容式传感器作为振荡器谐 振回路的一部分。当输入量导致电容量发生 变化时, 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就发生变化。
高频、低频激励电压作用下电容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4.3.1 调频测量电路
虽然可将频率作为测量系统的输出量, 用以判 断被测非电量的大小, 但此时系统是非线性的, 不易校正
因此加入鉴频器, 将频率的变化转换为振幅的 变化, 经过放大就可以用仪器指示或记录仪记 录下来
调频测量电路原理框图如图所示:
4.3.1 调频测量电路
图中调频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为:
f
1
1
2(LC) 2
(4-13)
4.3.1 调频测量电路
✓调频电容传感器测量电路具有较高灵敏 度, 可以测至0.01μm级位移变化量
改变极板间距离(δ)的极距型传感器 改变极板遮盖面积( A )的面积型传感器 改变电介质介电常数〔ε0〕的介质型传感器
4.2 电容传感器分类
电容传感器分类结构图如下
电容式传感器
极距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面积型
介质型
4.2.1 极距式电容传感器
➢当传感器的εr和A为常
+ +
+
数,初始极距为δ0时,由
式(4-1)可知其初始电
为此, 极板间可采用高介电常数的材料〔云母、 塑料膜等〕作介质
4.2.1 极距式电容传感器
此时电容C变为:
C
A
g 0
0 g 0
(4-4)
4.2.1 极距式电容传感器
➢式中: ➢ εg—云母的相对介电常数,εg= 7
ε0—空气的介电常数, ε0= 1 ➢ d0—空气隙厚度 ➢ dg—云母片的厚度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及其应用
4
两平行板组成的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传感 器的基本理想公式为:
C A 0r A
dd
请思考:上式中,哪几个参量是变量?可
以做成哪几种类型的电容传感器?
4/14/2020
5
C A 0r A
dd
改变A、d、 三个参量中的任意一个量,均可 使平板电容的电容量C 改变。
固定三个参量中的两个,可以做成三种类型的 电容传感器。
4/14/2020
8
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特性
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特性是线性的, 灵敏度是常数。这一类传感器多用于检测直线位 移、角位移、尺寸等参量。
你能否画出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曲线??
4/14/2020
9
2、变极距(d)式电容传感器
当动极板受被测物体作用引起位移时,改变了两
极板之间的距离d,从而使电容量发生变化。
成差动形式后,能使灵敏度提高一倍。
请思考: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差动形式?
4/14/2020
18
休息一下
4/14/2020
19
§4.2 电容式传感器的 测量转换电路
4/14/2020
20
被测非电量
电容式 传感器
转换电路
电容变化
电量
转换电路实现将微小的电容变化转换为电压、 电流或频率等信号。
电容转换电路有电桥电路、调频电路、运算 放大器式电路、二极管双T型交流电桥等。
4/14/2020
16
4、差动电容传感器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减 小非线性,常常把传感器做成差动形式。
变极距式差 动电容器
4/14/2020
旋转形差 动电容器
圆柱形差 动电容器
第四讲 电容式传感器
(2)位移(位置)测量 两平行电极固定不动,极距为
L
L0
d0,相对介电常数为εr2的介质。
设传感器初始电容为
C0 =
ε r2
ε r1
d0
ε 0 ε r 1 L 0 b0
d0
传感器总电容量C为:
C = C 1 + C 2 = ε 0 b0
ε r 1 ( L0 − L ) + ε r 2 L
d0
ε r1 = 1
以电容器为敏感元件,将被测非电量转换为电容量变化的传 感器称为电容式传感器。 实际上,它本身(或和被测物)就是一个可变电容器。 结构简单、分辨力高、可非接触测量,并能在高温、辐 射和强烈振动等恶劣条件下工作。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成为一种很有 发展前途的传感器。
一、 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与结构
• 将频率作为测量系统的输出量, 用以判断被测非电量的大小, 但此时系统是非线性的, 不易校正 • 可加入鉴频器, 将频率的变化转换为振幅的变化, 经过放大 就可以用仪器指示或记录仪记录下来
图中调频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为: f =
L:振荡回路的电感
1 2 π ( LC )
1 2
C:回路的总电容 C=C1+C2+C0±ΔC ,其中: C1为振荡回路固有电容,C2为传感
——模平衡条件 模平衡条件 ——相位平衡条件 相位平衡条件
& Z2
D
& Z4
表明交流电桥有两个平衡条件, 只有当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电 桥才能达到平衡 。
+L
3 3 +L
电容值总的变化量为
∆ C = C1 − C 2 ∆d ∆d = 2C 0 + d d0 0 ∆d + d 0
第4章电容式传感器(吴建平)
0
(
0
) 2 ]
C2 C0 [1
0
(
0
) 2 ]
电容的总的变化量
C C1 C2 2C0 [
0
(
0
)3 ]
第 4章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4.2 电容传感器输出特性 电容相对变化量
C 2 [1 ( ) 2 ( ) 4 ] C0 0 0 0
4.3 测量电路 3.二极管双T型电路 UE 高频对称方波电源,D1、D2 二极管,特性相同; C1、C2传感器差动电容;R1、R2 为固定电阻,RL负载。 一个周期内RL 上的平值电压为
U RL
R( R 2 RL ) RLU E f (c1 c2 ) MU E f (c1 c2 ) 2 ( R RL )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4.2 电容传感器输出特性 2.变面积型(S)
平板电容:当动极板移动Δ X 后,两极板间电容量为
初始电容 C0 ab
C x 电容的相对变化量 C0 a
b(a x) b x C C0 x C0 C0 a
C b k0 x
☻ 一个周期内负载 RL 上输出电
压URL与电源电压UE幅值、频率 f 有关; 与电容的差值 (C1-C2) 成正比。
第 4章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4.3 测量电路 3.二极管双T型电路 工作原理分析 • t > 0电路接通, C1充电至UC1= E ; • t = t1 UE负半周, D1截止,D2导通 C2充电至UC2 =-E,同时C1通过RL放电; 负载上电流 :IL’= I1’(放)+ I2’(电源) • t = t2 ,UE正半周, D1导通, D2截止 C1充电, C2放电; 负载上电流 : IL = I1(电源)+I2(放) • C1 = C2时 IL = IL’一个周期内平均值
第四章-电容式传感器
第四章 电容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如尺寸、压力等)的变化转换 成电容变化量的一种传感器。实际上,它本身(或和被测物) 就是一个可变电容器。
电容式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动态响应快、易实现非接触 测量等优点。也存在易受干扰、分布电容等影响。
它广泛应用于压力、位移、加速度、液位及成分含量等的 测量。
6、 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如图所示。 图中C1、C2为差动式电 容传感器, 电阻R1=R2, A1、A2为比较器。当双稳态触发器处 于某一状态, Q=1, Q =0, A点高电位通过R1对C1充电, 时间常 数为τ1 = R1 C1, 直至F点电位高于参比电位Ur, 比较器A1输出
正跳变信号。与此同时, 因 Q= 0, 电容器C2上已充电流通过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灵敏度,减小非线性误差,大都采 用差动式结构。下图是变极距型差动平板电容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在差动式平板电容器中, 当动极板位移Δd时, 电容器C1的间隙d1变
为d0-Δd, 电容器C2的间隙d2变为d0+Δd, 则
0
d1
C1
0
d2
C2
S
差动平板式电容传感器结构图
c1
c0 1
S——两平行板所覆盖的面积;
d——两平行板之间的距离。
真空
4.2 结构类型
改变电容C的方法有三种,其一为改变介质的介电常数 ε;其二为改变形成电容的有效面积;其三为改变两个极板 间的距离,而得到电参数的输出为电容值的增量ΔC,这就成 了电容式传感器。
因此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变极距型、 变面积型和变介电常数 型三种。
下图是二极管双T形交流电桥电路原理图。e是高频电源, 它提供了幅值为U的对称方波,VD1、VD2为特性完全相同的两只 二极管,固定电阻R1=R2=R,C1、C2为传感器的两个差动电容。
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如尺寸、压力等)的变化转换 成电容变化量的一种传感器。实际上,它本身(或和被测物) 就是一个可变电容器。
电容式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动态响应快、易实现非接触 测量等优点。也存在易受干扰、分布电容等影响。
它广泛应用于压力、位移、加速度、液位及成分含量等的 测量。
6、 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如图所示。 图中C1、C2为差动式电 容传感器, 电阻R1=R2, A1、A2为比较器。当双稳态触发器处 于某一状态, Q=1, Q =0, A点高电位通过R1对C1充电, 时间常 数为τ1 = R1 C1, 直至F点电位高于参比电位Ur, 比较器A1输出
正跳变信号。与此同时, 因 Q= 0, 电容器C2上已充电流通过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灵敏度,减小非线性误差,大都采 用差动式结构。下图是变极距型差动平板电容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在差动式平板电容器中, 当动极板位移Δd时, 电容器C1的间隙d1变
为d0-Δd, 电容器C2的间隙d2变为d0+Δd, 则
0
d1
C1
0
d2
C2
S
差动平板式电容传感器结构图
c1
c0 1
S——两平行板所覆盖的面积;
d——两平行板之间的距离。
真空
4.2 结构类型
改变电容C的方法有三种,其一为改变介质的介电常数 ε;其二为改变形成电容的有效面积;其三为改变两个极板 间的距离,而得到电参数的输出为电容值的增量ΔC,这就成 了电容式传感器。
因此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变极距型、 变面积型和变介电常数 型三种。
下图是二极管双T形交流电桥电路原理图。e是高频电源, 它提供了幅值为U的对称方波,VD1、VD2为特性完全相同的两只 二极管,固定电阻R1=R2=R,C1、C2为传感器的两个差动电容。
第四章 电容式传感器
低频时: 传感器电容的阻抗非常大,因此L 和r的影响可以忽略。图中
Ce
Re
Ce C0 C p
Re Rg
低频
高频时: 传感器电容的阻抗变小,L和r的影 响不可忽略,漏电影响可以忽略。图中
L
re Ce
Ce C0 C p
re r
高频
二、电桥电路
C1 Z1
. .
.
E
C1
U~
U~
.
如右图所示,是圆形平板电 容器加等位环的原理图等位环3与 电极2在同一平面上,将电极2包 围,使得电极1和2之间的电场基 本均匀。
2 3 均匀电磁场
3 边 缘 电 场
1
图4-14 带有等位环的平板 电容传感器原理图
3. 减小和消除寄生电容的影响
减小和消除寄生电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增加传感器原始电容值; 注意传感器的接地和屏蔽; 集成化; 采用“驱动电缆”技术; 采用运算放大器法;
兆赫的频率下工作,特别适合动态测量。
介质损耗小,可以用较高频率供电,因此可用于测量高速
变化的参数,如高频振动,瞬时压力等。
4. 可以实现非接触测量点
1.输出阻抗高,负载能力差 由于电容量小,致使输出阻抗很高,因此传感器负载 能力差,易受外界干扰产生不稳定现象。
Z2
C2
.
U0 ~
E
. C2 U ~ 0
图4-11 电桥电路
电桥臂接入了两个相邻的电容作为传感器,另一侧接入 电阻或电容或电感,第二个电路是两个二次线圈。
如图所示的电桥是紧耦合电感臂电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和稳定性,且寄生电容影响极小,大大的简化了电桥的屏 蔽和接地,非常适合于高频工作。
第四章 电容式传感器
四、温度的影响
环境温度的变化将改变电容传感器的输出 与被测输入量的单值函数关系,从而产生温 度干扰误差(简称温度误差)。这种影响主 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温度对结构尺寸的影响
电容传感器由于极板间隙很小而对结构尺 寸的变化特别敏感.在传感器各零件材料线膨 胀系数不匹配的情况下,温度变化将导致极间 隙有较大的相对变化,从而产生很大的温度误 差.
二、变间隙型
1. 基本结构
设动极板在初始位置时与定极板的间距为d0。 此时的初始电容量为 C S
0
d0
当被测量的变化引起间距减小了Δd时,电 容量就变为 C0 S S 1
C0 C d 0 d
当
d 1 时: d0 d d0 C d d C0 1 d0 d0
1. 电容式液面计
电容器总电容: C C1 C2 介质为气体部分的电 容: 2 (h x)
C1 R ln r
介质为液体部分的电容:
2 x x C2 R ln r
h 为电极高度; R 为外电极的内半径; r 为内电极的外半径.
2 (h x x x) 2h 2 ( x ) C x a bx R R R ln ln ln r r r
由虚断: I i I x
Ci 由上三式得: U 0 U i Cx
CX为电容传感器 理想运算放大器: 虚短和虚断
S Cx d C U 0 U i i d S
2. 温度对介质的影响 温度对介电常数的影响随介质不同而异, 空气及云母的介电常数温度系数近似为零, 而某些液体介质,如硅油、蓖麻油、煤油 等,其介电常数的温度系数较大。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V
235.6L
三、变极板间距(d)型
设初始电容为:
C0
0r S
d0
0S
d0
同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当间隙d0减小Δd时,则电容量增大ΔC,则:
C
C C0
0r S
d0 d
0r S
d0
0r S
d0
d d0 d
C0
d d0 d
电容的相对变化为: C d 1 C0 d0 1 d d0
C0
d0
d0
d0
d0
1 C C0 1 d
d0
灵敏度:
C 2d
C0
d0
非线性误差:
11/12
2 (d / d0 )3 100% ( d )2 100%
2(d / d0 )
d0
§4.2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等效电路 同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等效阻抗 2 f
放电时间
T = -RC*ln(Vs/Vt)
U SC
U AP
U BP
C1 C1
C2 C2
U1
结论: 〈1〉输出直流电压 USC 具有线性输出特性; 〈2〉无须附加解调电路,而只需经低通滤波简单引出输出(自身能判向); 〈3〉由于低通滤波对波形要求不高,故仅需一电压稳定度较高的直流电源, 比要求稳频稳幅的交流电易于做到。
去高次项得到其近似的线性关系:
C d
C0 d0
为了提高灵敏度,应使当d0 小些还是大些?当变间隙式 电容传感器的初始极距d0较 小时,它的测量范围变大还 是变小?
电容传感器的静态灵敏度为
第4章电容式传感器
4.1 电
传感器 工
结构
由绝缘介质分开的两个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平 板电容器,如果不考虑边缘效应,其电容量为: 板电容器,如果不考虑边缘效应,其电容量为:
式中: 式中: d ——电容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 ε 电容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 其中ε ε——电容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 = ε 0 ε r,其中ε0 为真空介电常数, 为极板间介质相对介电常数; 为真空介电常数,εr为极板间介质相对介电常数; ——两平行板所覆盖的面积 两平行板所覆盖的面积; A——两平行板所覆盖的面积; ——两平行板之间的距离 两平行板之间的距离. d——两平行板之间的距离.
4.1电
传感器 工
结构
为防止击穿或短路, 为防止击穿或短路,极板间可采用高介电常数 的材料(云母,塑料膜等)作介质. 的材料(云母,塑料膜等)作介质.云母片的 相对介电常数是空气的7 相对介电常数是空气的7倍,其击穿电压不小于 kV/mm,而空气的仅为3kV/mm 3kV/mm. 1000 kV/mm,而空气的仅为3kV/mm.因此有 了云母片,极板间起始距离可大大减小. 了云母片,极板间起始距离可大大减小.同时 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的线性度得到改善. 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的线性度得到改善. 一般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起始电容在20 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起始电容在20~ 一般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起始电容在20~ pF之间 极板间距离在25 200μm的范围内 之间, 25~ 的范围内, 30 pF之间,极板间距离在25~200μm的范围内, 最大位移应小于间距的1/10 1/10, 最大位移应小于间距的1/10,故在微位移测量 中应用最广. 中应用最广.
式中: 式中: ——空气介电常数 空气介电常数; ε ——空气介电常数; ——由变换器的基本尺寸决定的初始电容值 由变换器的基本尺寸决定的初始电容值, C0 ——由变换器的基本尺寸决定的初始电容值,即: 2πε 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C和Ls,一般都很小,在激励信号 频率较低时,电容传感元件本身可用纯电容表示;
35
二、边缘效应
实际上当极板厚度h与极距d 之比相对较大
时,边缘效应的影响就不能忽略。对极板半 径为r的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其电容值应 按下式计算:
C
r2
d
r
ln
16 r
d
1
f
一、等效电路
等效电容
Ce
C
1 2CLs
1(
C f/
f0 )2
f0
2
1 LsC
为电路的谐振频率
电容的实际相对变化
① 实际相对电容变化量与转换元件的固有电感有关,应用 时需保持电容式传感器的标定和测量在相同条件下进行;
②只有在激励信号频率远离谐振频率时,才能获得电容式 传感元件的正常工作;
33
一、等效电路
C:传感器电容 Rp: 并联损耗电阻 很大 Rs : 串联损耗电阻 较小 Ls : 总电感 Cp:寄生电容
等效阻抗 一般 Rp、 Rs的影响可忽略:
总阻抗为:
jLs 1 1 2CLs jC jC
等效电容: Ce
C
1 2CLs
1(
C f/
f0 )2
34
电桥初始处于平衡状态 被测量变化时
20
一、交流电桥测量电路
被测量变化时
设桥臂比
且
电桥的桥臂系数 传感器阻抗相对变化率 对电容传感器
Z
Z1
输出电压
U U K C
o
Cs
21
一、交流电桥测量电路
变压器式交流电桥测量电路
C1 ,C2 :差动电容式传感器电容;
E : 感应电动势;
47
The End Thank you!
48
Us
: 电源电压;
E
Us
E
Uo : 电桥输出电压;
变极距型 变面积型
22
二、运算放大器测量电路
电容式传感器作为电路的反馈元件接着运算放大器的输入 端和输出端之间;
C :电容式传感器电容;
Co : 固定电容;
Ui
: 电源电压;
Uo
: 输出电压;
此电路能解决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非线性问题
C Cf
50KHz
+
Us ~_
发送片
接收片
屏蔽片
+
_
Uo
输出电压与位置转角成正比
45
三、电容式位置传感器
心电图测量
信号源 ~
发送片
屏蔽片 接收片
Cf
-
检波 微分
N
+ S
位置
心电
速度
笔式自动平衡心电图测试原理图
46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基本工作原理、结构及特点
极距变化型 (变间距型电容式传感器) (牢固掌握) 面积变化型(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 (牢固掌握) 介电常数变化型(变介电常数型电容式传感器)(掌握)
x (1d0 0d1)L
常数
14
四、变介电常数型
2. 圆筒式液位传感器
同轴圆筒电极
被测液体介电常数:ε1 电容器的高度:H 液面高度:h 内筒外半径:r 外筒内半径:R
C 2L
ln( R r )
电容C与液面高度h呈线性关系
15
四、变介电常数型
16
四、变介电常数型
当液位为零时电容最小 当液位最大时电容最大
1
Ui (CR0
/
Cx0
)
R1 W R2 Ui
Uo
测量电路
1 Cx
1 Cx0
(1
2
)r
2 x
16 Eh3
P
Uo
3 2
1 P
100 200 300 mmHg 输出特性
43
二、电容式微音器
切光片 窗口
参比接收室
参比光束
测量光束 测量接收室
可动电极 固定电极
(薄膜)
44
三、电容式位置传感器
初始若a为高电势时:Cx1充电 A1产生脉冲 触发器翻转
a为低电势,b为高电势: Cx2充电, Cx1迅速放电, A2产生脉冲 触发器翻转
29
五、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双稳态触发器两输出端各 产生一宽度受Cx1和Cx2调 制的方波信号;
T1、T2 : Cx1和Cx2充至Uf需要的时间;
30
解:∵
U0
整体屏蔽法原理图
40
第四节 电容式传感器的医学应用
41
一、电容式压力传感器
CR
CX
膜片
排气孔 基座
敏感电容与血压关系
1 Cx
1 Cx0
(1 2 )r2x 16 Eh3
P
工作和参比电极 公共电极
42
一、电容式压力传感器
CR
CX
输出电压
CR0 Cx0
• 起始电容在 20~100pF之间, • 极板间距离在25~200μm的范围内, • 最大位移应小于间距的1/10,
故在微位移测量中应用最广;
10
三、面积变化型
面积变化型
线位移型 角位移型
平面形直线位移式
圆柱形直线位移式
角位移式
11
三、面积变化型
初始电容 上极板右移ΔL
电容变化量 灵敏度 优点:输入与输出呈线性关系
相对非线性误差:
时,才有近似的线性输出,只适用于小范围位移测量。 克服非线性和提高灵敏度矛盾
7
二、极距变化型
差动式结构 初始位置:d1=d2=d ,C1=C2=C0 动极板下移Δd:
电容总相 对变化量
8
二、极距变化型
电容总相对变化量:
灵敏度 相对非线性误差
单电容式 传感器
9
一般变间距型电容式传感器
⑴驱动电缆法 它实际上是一种等电位屏蔽法。在电容传感器
与测量电路的前置级之间采用双层屏蔽电缆,并接入 增益为1的驱动放大器,(接线如图示)。
38
三、寄生与分布电容
芯线
传 感 器
+ 1:1
- 内屏蔽 层
外屏蔽 层
测量 电路 前置级
“驱动电缆”技术原理图
这种接线法使内屏蔽与芯线等电位,消除了 芯线对内屏蔽的容性漏电,克服了寄生电容的影 响。保证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小于1pF时,也
C1 C2
U
i
Cx
20 (L x)
ln( R / r)
(1)要使Uo 与x呈正比
Cx
C1
CF
C2
31
Uo
Cx CF
Ui
-
(L x)Ui L
(2)传感器灵敏度
Cx
2 0 (L x)
ln(R / r)
(3)传感器测量变换系统输出电压灵敏度
32
第三节 电容式传感器的误差分析
17
四、变介电常数型
储存罐体积
灵敏度
18
第二节 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电路
交流电桥测量电路 运算放大器测量电路 调频测量电路 双T电桥电路 脉冲宽度调制测量电路
19
一、交流电桥测量电路
Z1 :电容式传感器阻抗; Z2 , Z3 , Z4 :固定阻抗;
U s : 电源电压;
U o: 电桥输出电压;
调频测量电路特点 1. 灵敏度高,可测0.01μm位移变化; 2. 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 3. 输出是频率信号,可长距离发射和接受收; 4. 可获得高电平的直流信号,达伏特级; 5. 温度及寄生电容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
26
四、二极管T型网路
二极管双T型交流电桥; 1. 组成
2. 工作过程 电源为正半周: D1导通,D2截止 Cx1充电,Cx2放电
3
一、工作原理
基本类型
极距变化型 (变间距型电容式传感器) 面积变化型(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 介电常数变化型(变介电常数型电容式传感器)
4
二、极距变化型
初始电容 极板上移 电容变化量
5
二、极距变化型
极距变化型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
(若
)
6
二、极距变化型
极距变化型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
)
减小边缘效应的方法:
1.极板应做得极薄使之与极间距相比很小, 2.可在结构上增设等势环来消除边缘效应。
均匀电场
3
2
固定
等势环
3边 缘 电 场
可动极板 1
带有等势环的平板电容传感器结构原理图
37
三、寄生与分布电容
具有随机性的寄生与分布电容的干扰,严重影响传 感器的输出特性。消灭寄生与分布电容影响,是电容 式传感器实用的关键。
23
三、调频测量电路
1. 组成: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固定电容和固定电感 组成高频LC振荡回路; 2. 原理
24
振荡器的振荡频率:
被测量无变化 ΔC = 0
L :振荡回路的电感; C :振荡回路的总电容;
Cp : 寄生电容;
Cg :振荡回路的固定电容;
25
三、调频测量电路
被测量无变化 ΔC = 0 被测量有变化 ΔC ≠ 0
(
h d
)
边缘效应因子表
h d f (h) d
0.02 0.098
0.04 0.168
0.06 0.230
0.08 0.10 … 0.285 0.335 …
35
二、边缘效应
实际上当极板厚度h与极距d 之比相对较大
时,边缘效应的影响就不能忽略。对极板半 径为r的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其电容值应 按下式计算:
C
r2
d
r
ln
16 r
d
1
f
一、等效电路
等效电容
Ce
C
1 2CLs
1(
C f/
f0 )2
f0
2
1 LsC
为电路的谐振频率
电容的实际相对变化
① 实际相对电容变化量与转换元件的固有电感有关,应用 时需保持电容式传感器的标定和测量在相同条件下进行;
②只有在激励信号频率远离谐振频率时,才能获得电容式 传感元件的正常工作;
33
一、等效电路
C:传感器电容 Rp: 并联损耗电阻 很大 Rs : 串联损耗电阻 较小 Ls : 总电感 Cp:寄生电容
等效阻抗 一般 Rp、 Rs的影响可忽略:
总阻抗为:
jLs 1 1 2CLs jC jC
等效电容: Ce
C
1 2CLs
1(
C f/
f0 )2
34
电桥初始处于平衡状态 被测量变化时
20
一、交流电桥测量电路
被测量变化时
设桥臂比
且
电桥的桥臂系数 传感器阻抗相对变化率 对电容传感器
Z
Z1
输出电压
U U K C
o
Cs
21
一、交流电桥测量电路
变压器式交流电桥测量电路
C1 ,C2 :差动电容式传感器电容;
E : 感应电动势;
47
The End Thank you!
48
Us
: 电源电压;
E
Us
E
Uo : 电桥输出电压;
变极距型 变面积型
22
二、运算放大器测量电路
电容式传感器作为电路的反馈元件接着运算放大器的输入 端和输出端之间;
C :电容式传感器电容;
Co : 固定电容;
Ui
: 电源电压;
Uo
: 输出电压;
此电路能解决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非线性问题
C Cf
50KHz
+
Us ~_
发送片
接收片
屏蔽片
+
_
Uo
输出电压与位置转角成正比
45
三、电容式位置传感器
心电图测量
信号源 ~
发送片
屏蔽片 接收片
Cf
-
检波 微分
N
+ S
位置
心电
速度
笔式自动平衡心电图测试原理图
46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基本工作原理、结构及特点
极距变化型 (变间距型电容式传感器) (牢固掌握) 面积变化型(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 (牢固掌握) 介电常数变化型(变介电常数型电容式传感器)(掌握)
x (1d0 0d1)L
常数
14
四、变介电常数型
2. 圆筒式液位传感器
同轴圆筒电极
被测液体介电常数:ε1 电容器的高度:H 液面高度:h 内筒外半径:r 外筒内半径:R
C 2L
ln( R r )
电容C与液面高度h呈线性关系
15
四、变介电常数型
16
四、变介电常数型
当液位为零时电容最小 当液位最大时电容最大
1
Ui (CR0
/
Cx0
)
R1 W R2 Ui
Uo
测量电路
1 Cx
1 Cx0
(1
2
)r
2 x
16 Eh3
P
Uo
3 2
1 P
100 200 300 mmHg 输出特性
43
二、电容式微音器
切光片 窗口
参比接收室
参比光束
测量光束 测量接收室
可动电极 固定电极
(薄膜)
44
三、电容式位置传感器
初始若a为高电势时:Cx1充电 A1产生脉冲 触发器翻转
a为低电势,b为高电势: Cx2充电, Cx1迅速放电, A2产生脉冲 触发器翻转
29
五、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双稳态触发器两输出端各 产生一宽度受Cx1和Cx2调 制的方波信号;
T1、T2 : Cx1和Cx2充至Uf需要的时间;
30
解:∵
U0
整体屏蔽法原理图
40
第四节 电容式传感器的医学应用
41
一、电容式压力传感器
CR
CX
膜片
排气孔 基座
敏感电容与血压关系
1 Cx
1 Cx0
(1 2 )r2x 16 Eh3
P
工作和参比电极 公共电极
42
一、电容式压力传感器
CR
CX
输出电压
CR0 Cx0
• 起始电容在 20~100pF之间, • 极板间距离在25~200μm的范围内, • 最大位移应小于间距的1/10,
故在微位移测量中应用最广;
10
三、面积变化型
面积变化型
线位移型 角位移型
平面形直线位移式
圆柱形直线位移式
角位移式
11
三、面积变化型
初始电容 上极板右移ΔL
电容变化量 灵敏度 优点:输入与输出呈线性关系
相对非线性误差:
时,才有近似的线性输出,只适用于小范围位移测量。 克服非线性和提高灵敏度矛盾
7
二、极距变化型
差动式结构 初始位置:d1=d2=d ,C1=C2=C0 动极板下移Δd:
电容总相 对变化量
8
二、极距变化型
电容总相对变化量:
灵敏度 相对非线性误差
单电容式 传感器
9
一般变间距型电容式传感器
⑴驱动电缆法 它实际上是一种等电位屏蔽法。在电容传感器
与测量电路的前置级之间采用双层屏蔽电缆,并接入 增益为1的驱动放大器,(接线如图示)。
38
三、寄生与分布电容
芯线
传 感 器
+ 1:1
- 内屏蔽 层
外屏蔽 层
测量 电路 前置级
“驱动电缆”技术原理图
这种接线法使内屏蔽与芯线等电位,消除了 芯线对内屏蔽的容性漏电,克服了寄生电容的影 响。保证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小于1pF时,也
C1 C2
U
i
Cx
20 (L x)
ln( R / r)
(1)要使Uo 与x呈正比
Cx
C1
CF
C2
31
Uo
Cx CF
Ui
-
(L x)Ui L
(2)传感器灵敏度
Cx
2 0 (L x)
ln(R / r)
(3)传感器测量变换系统输出电压灵敏度
32
第三节 电容式传感器的误差分析
17
四、变介电常数型
储存罐体积
灵敏度
18
第二节 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电路
交流电桥测量电路 运算放大器测量电路 调频测量电路 双T电桥电路 脉冲宽度调制测量电路
19
一、交流电桥测量电路
Z1 :电容式传感器阻抗; Z2 , Z3 , Z4 :固定阻抗;
U s : 电源电压;
U o: 电桥输出电压;
调频测量电路特点 1. 灵敏度高,可测0.01μm位移变化; 2. 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 3. 输出是频率信号,可长距离发射和接受收; 4. 可获得高电平的直流信号,达伏特级; 5. 温度及寄生电容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
26
四、二极管T型网路
二极管双T型交流电桥; 1. 组成
2. 工作过程 电源为正半周: D1导通,D2截止 Cx1充电,Cx2放电
3
一、工作原理
基本类型
极距变化型 (变间距型电容式传感器) 面积变化型(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 介电常数变化型(变介电常数型电容式传感器)
4
二、极距变化型
初始电容 极板上移 电容变化量
5
二、极距变化型
极距变化型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
(若
)
6
二、极距变化型
极距变化型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
)
减小边缘效应的方法:
1.极板应做得极薄使之与极间距相比很小, 2.可在结构上增设等势环来消除边缘效应。
均匀电场
3
2
固定
等势环
3边 缘 电 场
可动极板 1
带有等势环的平板电容传感器结构原理图
37
三、寄生与分布电容
具有随机性的寄生与分布电容的干扰,严重影响传 感器的输出特性。消灭寄生与分布电容影响,是电容 式传感器实用的关键。
23
三、调频测量电路
1. 组成: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固定电容和固定电感 组成高频LC振荡回路; 2. 原理
24
振荡器的振荡频率:
被测量无变化 ΔC = 0
L :振荡回路的电感; C :振荡回路的总电容;
Cp : 寄生电容;
Cg :振荡回路的固定电容;
25
三、调频测量电路
被测量无变化 ΔC = 0 被测量有变化 ΔC ≠ 0
(
h d
)
边缘效应因子表
h d f (h) d
0.02 0.098
0.04 0.168
0.06 0.230
0.08 0.10 … 0.285 0.3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