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哲学史33陆王心学PPT课件
第三章 陆王心学
1
第一节 陆九渊
2
• 陆九渊(1139-1192),字子静。 抚州金溪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他从小就聪明好思。三、四岁时就 向父亲提出“天地何所之”。这样深 邃的哲学问题。七、八岁,“举止异
凡儿,见者敬之”。他读古书,见“宇宙”两 字,
别人解说道:“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 宙。”他顿然大悟说:“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 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13
3.尊德性与道问学: 朱熹格物致知论中提出博学—积累—贯
通—推类的这样一条路径。朱熹认为才能感具 体的事物着手,通过分析研究,并与相似事物 作比较从中找到共同的东西,这样积累起来, 通过人的思维就可以明白万物的共同之理了。 朱熹所讲的博学,一是读书,二是认识具体事 物。 陆九渊就不同了,他认为人们的体人 途径,应该是“先发明之本心,而后使之博 览”。以至于在鹅湖之会上陆九渊提出“尧舜 之前有何书可读”。陆九渊认为只要明心见性 就可以了,读书无非是衬托而已。
14
鹅湖之会上,陆九渊认为“先立乎 其大者”就是“此心”,“此心”终究 长久流传,并能发扬光大,认为朱熹的 “道心”是支离事业;朱熹则认为圣人 相传的“道统”就是“此心”,他的 “道学”就是传承这个“道统”的,认 为陆九渊的思想空疏、简易。
15
第二节 王守仁
16
•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因曾 筑室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明 山阴人,生于余姚。28岁中进士,历 任知县、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吏部 主事、左佥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 王守仁确立了心学理论体系。提出“知 行合一”观,倡导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 的统一,强调“言行一致”,“笃实躬行” 的重要性。心学 的最终完成是“致良 知”说。这对破除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强调实践有巨大的作用和现实的意义,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个里 程碑。阳明哲学远播海内外,不仅在我国,而且在日本、朝鲜 及东南亚各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著有《王阳明全集》。
1
第一节 陆九渊
2
• 陆九渊(1139-1192),字子静。 抚州金溪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他从小就聪明好思。三、四岁时就 向父亲提出“天地何所之”。这样深 邃的哲学问题。七、八岁,“举止异
凡儿,见者敬之”。他读古书,见“宇宙”两 字,
别人解说道:“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 宙。”他顿然大悟说:“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 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13
3.尊德性与道问学: 朱熹格物致知论中提出博学—积累—贯
通—推类的这样一条路径。朱熹认为才能感具 体的事物着手,通过分析研究,并与相似事物 作比较从中找到共同的东西,这样积累起来, 通过人的思维就可以明白万物的共同之理了。 朱熹所讲的博学,一是读书,二是认识具体事 物。 陆九渊就不同了,他认为人们的体人 途径,应该是“先发明之本心,而后使之博 览”。以至于在鹅湖之会上陆九渊提出“尧舜 之前有何书可读”。陆九渊认为只要明心见性 就可以了,读书无非是衬托而已。
14
鹅湖之会上,陆九渊认为“先立乎 其大者”就是“此心”,“此心”终究 长久流传,并能发扬光大,认为朱熹的 “道心”是支离事业;朱熹则认为圣人 相传的“道统”就是“此心”,他的 “道学”就是传承这个“道统”的,认 为陆九渊的思想空疏、简易。
15
第二节 王守仁
16
•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因曾 筑室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明 山阴人,生于余姚。28岁中进士,历 任知县、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吏部 主事、左佥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 王守仁确立了心学理论体系。提出“知 行合一”观,倡导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 的统一,强调“言行一致”,“笃实躬行” 的重要性。心学 的最终完成是“致良 知”说。这对破除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强调实践有巨大的作用和现实的意义,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个里 程碑。阳明哲学远播海内外,不仅在我国,而且在日本、朝鲜 及东南亚各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著有《王阳明全集》。
中国哲学史课件
总结词
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
详细描述
中国近现代哲学家开始关注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试图通 过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为中国哲学的创新和发展 提供借鉴。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总结词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详细描述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对中国哲 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推动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进程, 促进了中国哲学的转型和发展。
商鞅与法家哲学
总结词
商鞅是法家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 主张强化法律制度,推行严格的法律制裁, 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国家发展的目的 。
详细描述
商鞅认为法律是治国之本,必须强化法律的 权威和执行力度,推行严格的法律制裁,以 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国家发展。同时,商鞅 也主张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实行军功爵制度
中国哲学史课件(新)
目录
•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 儒家哲学思想 • 道家哲学思想 • 法家哲学思想 • 佛教哲学思想 • 中国近现代哲学思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早期发 展
夏商周时期的哲学思想
总结词
初创期,思想萌芽
代表人物
商汤、周公旦等
详细描述
夏商周时期,中国哲学思想开始初创 ,逐渐形成了对天人关系、道法自然 等问题的思考。
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用法律和制度来约束和规范。
05
佛教哲学思想
佛教的传入与早期发展
佛教的起源与传播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
佛教起源于印度,约在公元1世纪左 右开始传入中国。初期主要通过商人 和僧侣的传播,逐渐在中国社会中产 生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传统文 化融合,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 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
详细描述
中国近现代哲学家开始关注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试图通 过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为中国哲学的创新和发展 提供借鉴。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总结词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详细描述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对中国哲 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推动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进程, 促进了中国哲学的转型和发展。
商鞅与法家哲学
总结词
商鞅是法家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 主张强化法律制度,推行严格的法律制裁, 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国家发展的目的 。
详细描述
商鞅认为法律是治国之本,必须强化法律的 权威和执行力度,推行严格的法律制裁,以 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国家发展。同时,商鞅 也主张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实行军功爵制度
中国哲学史课件(新)
目录
•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 儒家哲学思想 • 道家哲学思想 • 法家哲学思想 • 佛教哲学思想 • 中国近现代哲学思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早期发 展
夏商周时期的哲学思想
总结词
初创期,思想萌芽
代表人物
商汤、周公旦等
详细描述
夏商周时期,中国哲学思想开始初创 ,逐渐形成了对天人关系、道法自然 等问题的思考。
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用法律和制度来约束和规范。
05
佛教哲学思想
佛教的传入与早期发展
佛教的起源与传播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
佛教起源于印度,约在公元1世纪左 右开始传入中国。初期主要通过商人 和僧侣的传播,逐渐在中国社会中产 生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传统文 化融合,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 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哲学史PPT课件
中. 國哲學簡史
36
哲学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大体可归纳为以道为实体的本体论、“万物 齐一”的相对主义认识论,并由此引发出其独有的主观唯心 主义倾向和相对主义诡辩倾向。庄子的哲学提倡破除“肉身 我”与“认知我”,追求超然物外的审美态度,于事于物不 着痕迹。
中. 國哲學簡史
中. 國哲學簡史
17
儒家
中. 國哲學簡史
18
儒家學派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儒 家思想是一种奉孔子(前551年-前479年)为宗师,所以又有称为 孔子学说,对中国以及远东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 形态。
它中国古代自汉代以来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 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
中国哲学家有覃思精察、析入毫芒的头脑,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
怀。他们善于发扬本民族哲学的优良传统,也善于取他山之玉攻自家之
石,学习、借鉴、吸收、融会外国哲学的理论思维成果,并且进一步发
展中国哲学,使之获得新的理论形态。
➢ 东汉时期佛教的传入,传入多年以后,发展成了我们中国的佛教。
➢ 基督教和西方近代科学传入,它促使中国哲学出现了一种新的思维。
中. 國哲學簡史
10
第一是阴阳家
他们讲的是一种宇宙生成论。它由“阴”、“阳”得名。在中 国思想里,阴、阳是宇宙形成论的两个主要原则。中国人相信,阴 阳的结合与互相作用产生一切宇宙现象。
中. 國哲學簡史
11
第二是儒家
这一家在西方文献中称为“孔子学派”。他们与别家的人不 同,都是传授古代典藉的教师,因而是古代文化遗产的保存者。 至于孔子,的确是这一家的领袖人物,说他是它的创建人也是正 确的。不过“儒”字不限于指孔子学派的人,它的含义要广泛些。
中国哲学课件 ppt
教育理念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礼义”
01
注重道德教育,培养尊重师长、友爱同学的美德。
道家思想中的“自然无为”
02
提倡顺其自然,尊重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
墨家思想中的“兼爱非攻”
03
强调和平与和谐,反对欺凌和暴力,建立良好的校园氛围。
个人修养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家学派
总结词
道家学派强调自然、无为和道法自然, 主张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其自然,反对 过度的人为干预。
VS
详细描述
道家学派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人物,主张 "道法自然",认为万物皆有道,应该顺应 自然规律和天道,以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境界。道家思想强调个体自由和独立, 反对过度的人为约束和强制,对中国文化 产生了重要影响。
02
03
知识体系
价值观
西方哲学通常以学科为单位划分 知识领域,而中国哲学则更注重 整体性和相互联系。
西方哲学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意 志,而中国哲学则强调集体主义 和社会和谐。
与印度哲学的比较
宗教色彩
中国哲学较少涉及宗教色 彩,而印度哲学与宗教紧 密相连。
思想流派
印度哲学流派众多,包括 佛教、印度教等,而中国 哲学则以儒家和道家为主 。
道法自然
总结词
道法自然是中国哲学中的一种自然观,强调万物都有 其自身的规律和法则,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行事。
详细描述
道法自然思想认为,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法则,这 些规律和法则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 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行事,不要违背自然法则。同时, 人类也应当通过观察和研究自然规律,来认识和把握事 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以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一 思想强调了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和不可抗拒性,是人类认 识和改造自然的基础和前提。
大学中国哲学史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13
4
❖ 哲学主要指一种对智慧的追求的活动,具有实践 的品格。在不断变化实践中,人们对宇宙、人生的 理解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因此,从来没有一个确定 不移的哲学知识体系供人们去学习、模仿。智慧不 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他是人在具体的生存境遇实践 中感悟出的。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哲学更主要指对智慧的不间断的追求活 动。学习哲学,不是学习哲学知识,而是智慧追求 的训练,因此,学习哲学要和自身的宇宙觉解、人 生追求的实践活动起来。
2020/12/10
2
❖ 哲学、宗教、科学
❖ 哲学:以人观物
❖ 宗教:以神观物
❖ 科学:以物观物
❖ 人不能认识自己时,是以神观物;当认识自己时,是以 人观物;当发现自己的理性时,是以物观物。
❖ 当我们每一个人走进神庙时,我们都没有认识自己,都 不能左右自己。苏格拉底几千年前就告诫人们:认识你自己。 当人们开始自己认识自己时,哲学就产生了。
2020/12/10
5
❖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yi)我大瓠(hu) 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 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pou)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今子有 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 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 夫!”
2020/12/10
6
❖ 3、何谓哲学史? ❖ 哲学史是哲学思想的展开 ❖ 哲学就是哲学史 ❖ 不同区域的人在不同时代依据不同的地理环境、
文化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对世界的看法、理解、诠释, 形成了他们当时的哲学。当后人对前人的哲学进行 梳理、反思、继承、践行时,就形成了哲学史。 ❖ 哲学史就是人类智慧逐渐呈现的历史;是不同 时期不同地域的哲学家凝练人类智慧的历史。
Thank You For Watching
13
4
❖ 哲学主要指一种对智慧的追求的活动,具有实践 的品格。在不断变化实践中,人们对宇宙、人生的 理解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因此,从来没有一个确定 不移的哲学知识体系供人们去学习、模仿。智慧不 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他是人在具体的生存境遇实践 中感悟出的。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哲学更主要指对智慧的不间断的追求活 动。学习哲学,不是学习哲学知识,而是智慧追求 的训练,因此,学习哲学要和自身的宇宙觉解、人 生追求的实践活动起来。
2020/12/10
2
❖ 哲学、宗教、科学
❖ 哲学:以人观物
❖ 宗教:以神观物
❖ 科学:以物观物
❖ 人不能认识自己时,是以神观物;当认识自己时,是以 人观物;当发现自己的理性时,是以物观物。
❖ 当我们每一个人走进神庙时,我们都没有认识自己,都 不能左右自己。苏格拉底几千年前就告诫人们:认识你自己。 当人们开始自己认识自己时,哲学就产生了。
2020/12/10
5
❖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yi)我大瓠(hu) 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 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pou)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今子有 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 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 夫!”
2020/12/10
6
❖ 3、何谓哲学史? ❖ 哲学史是哲学思想的展开 ❖ 哲学就是哲学史 ❖ 不同区域的人在不同时代依据不同的地理环境、
文化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对世界的看法、理解、诠释, 形成了他们当时的哲学。当后人对前人的哲学进行 梳理、反思、继承、践行时,就形成了哲学史。 ❖ 哲学史就是人类智慧逐渐呈现的历史;是不同 时期不同地域的哲学家凝练人类智慧的历史。
中国哲学史课件
“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8
孔子急于作官的原因
第一,孔子急于作官,是要实施他的政治蓝图 第二,孔子急于做官,是要实践他的学术主张 第三,孔子急于做官,是要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论语·宪问》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 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
5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 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亦何常师之 有?” “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6
②孔子对现实的关切和他的政治抱负
“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7
②孔子对现实的关切和他的政治抱负
4
Ⅱ.孔子是善于学习、思考的普通人
孔子作为学习、传承文化的读书人,有几个最鲜明的特点——好学、博学、活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 “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 孔子对“好学”的看重远在“忠信”之上 “有颜回者好学 ,“今也则亡。”
10
孔子对他生活的时代的政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游说,二是教书
◆孔子要把他自己的学生培养出来,让他们去参与政治,以此来 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孔子的教学,有四教、四科之类的说法。 四教,就是“文、行、忠、信” ,也就是历代文献(文)、社会 实践(行)、道德修养(忠)、行为准则(信) 四科,则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孔子教学生,主要也就两条:一是做官,二是做人。怎么教? 主要也是两条:一是答问,二是讨论。
8
孔子急于作官的原因
第一,孔子急于作官,是要实施他的政治蓝图 第二,孔子急于做官,是要实践他的学术主张 第三,孔子急于做官,是要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论语·宪问》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 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
5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 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亦何常师之 有?” “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6
②孔子对现实的关切和他的政治抱负
“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7
②孔子对现实的关切和他的政治抱负
4
Ⅱ.孔子是善于学习、思考的普通人
孔子作为学习、传承文化的读书人,有几个最鲜明的特点——好学、博学、活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 “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 孔子对“好学”的看重远在“忠信”之上 “有颜回者好学 ,“今也则亡。”
10
孔子对他生活的时代的政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游说,二是教书
◆孔子要把他自己的学生培养出来,让他们去参与政治,以此来 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孔子的教学,有四教、四科之类的说法。 四教,就是“文、行、忠、信” ,也就是历代文献(文)、社会 实践(行)、道德修养(忠)、行为准则(信) 四科,则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孔子教学生,主要也就两条:一是做官,二是做人。怎么教? 主要也是两条:一是答问,二是讨论。
中国哲学史ppt课件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 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 陶之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 丹之愛,宜乎衆矣。
3
.
身世与著作
❖ 周敦颐,字茂叔,原名惇实,据《濂 溪先生事状》记载:“后避英宗旧名 改惇颐。“(《伊洛渊源录》卷一) 生于”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濂 溪之上“(《濂溪先生事实记》, 《朱文公文集》卷九十八),一说营 道皮的营乐里。宋真宗天禧元年(公 元1017年)生,死于宋神宗熙宁六 年(公元1073年)。因建濂溪书堂 于庐山之麓,后人称其为濂溪先生。
❖ 尝作《太极图》、《易说》、《易通》 数十篇。(《伊洛渊源录》)
4
.
圣可学乎?——《通书》第二十 圣学
❖ 圣可学乎?曰:可。 ❖ 曰:有要乎?曰:有。 ❖ 请闻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
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 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 公溥,庶矣乎!
5
.
志趣与气象:孔颜之乐
❖ 程颢: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颜子仲 尼乐处,所乐何事?(《二程遗书》)
❖ 志伊川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通 书·志学》)
❖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 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于贫者,独 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富可爱可求而 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 大而心泰,心泰则无不足。”(《通 书·颜子》)
6
.
志趣与气象:道义之乐
❖课程论文,以本人所报告的内容为论题,必 须有自己的看法,必须有论证、论据以支持
其论点。简明扼要。
❖ 第16周交论文,1千五百字以上,最长不超
过3千字。
2
.
《爱莲说》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 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3
.
身世与著作
❖ 周敦颐,字茂叔,原名惇实,据《濂 溪先生事状》记载:“后避英宗旧名 改惇颐。“(《伊洛渊源录》卷一) 生于”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濂 溪之上“(《濂溪先生事实记》, 《朱文公文集》卷九十八),一说营 道皮的营乐里。宋真宗天禧元年(公 元1017年)生,死于宋神宗熙宁六 年(公元1073年)。因建濂溪书堂 于庐山之麓,后人称其为濂溪先生。
❖ 尝作《太极图》、《易说》、《易通》 数十篇。(《伊洛渊源录》)
4
.
圣可学乎?——《通书》第二十 圣学
❖ 圣可学乎?曰:可。 ❖ 曰:有要乎?曰:有。 ❖ 请闻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
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 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 公溥,庶矣乎!
5
.
志趣与气象:孔颜之乐
❖ 程颢: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颜子仲 尼乐处,所乐何事?(《二程遗书》)
❖ 志伊川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通 书·志学》)
❖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 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于贫者,独 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富可爱可求而 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 大而心泰,心泰则无不足。”(《通 书·颜子》)
6
.
志趣与气象:道义之乐
❖课程论文,以本人所报告的内容为论题,必 须有自己的看法,必须有论证、论据以支持
其论点。简明扼要。
❖ 第16周交论文,1千五百字以上,最长不超
过3千字。
2
.
《爱莲说》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 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中国哲学史新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0
◆ 中国哲学的基本特色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 富的文化内涵和特色鲜明的哲学传统。从总体上 来归纳,大致可以有如下一些基本的方面:
完整版ppt课件
11
一、辩证思维传统
● 物生有两与一分为二
○“物生有两”即事物无不有其对立面, 春秋时期的史墨首先自觉地予以表述。它要 求既把握统一体之“一”,又抓住对立面之 “二”(两),注重对立双方的相互作用。
○“二”既然是由“一”分成,“一分(生) 为二”也就是更为一般的观点。
完整版ppt课件
14
○《老子》有“一生二”。
○《易传》提出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 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二分生成模式。
○朱熹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将一分为二发 展成为普遍的宇宙观和方法论。
完整版ppt课件
15
○王夫之对自《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 以来主分和主合的两派观点进行了梳理,认为 分一与合二应当统一起来,合一与分二是“相 为保合”、互相支持的关系。王夫之对一两分 合问题的总结,反映了中国哲学首尾一贯的辩 证思维传统。
○ 孟子认为,达到诚的境界,是人最高的乐 道精神的体现。“万物借备于我矣,反身而诚, 乐莫大焉。”
完整版ppt课件
39
○ 儒家之乐,更多的是指道德心灵的体验和 精神快乐。“乐者,服德者之所乐也。”
○ 庄子则追求自然之乐:“与人和者,谓人 之乐,与天和者,谓天之乐”,有和才能有乐, 人和天和,人乐天乐,天人共和乐,这是和乐的 自然境界。
完整版ppt课件
3
◆ 中西哲学的不同背景
● 中国古代社会是建立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的宗法等级制度的基础之上的,它的经济基础是 以分散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与以古希腊为代表的地中海沿岸国 家工商业和贸易兴旺发达的情况迥然有别。
《新编中国哲学史》课件
儒道融合标志着中国哲学的成熟和定型。
总结词
儒道融合标志着中国哲学的成熟和定型,这种融合的思想体系为中国哲学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儒道融合的思想体系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哲学家和思想流派,还对中国社会的文化、政治、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详细描述
02
中国哲学的形成与演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3
佛学代表人物包括玄奘、慧能等,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哲学对解决当代全球性问题的启示
中国哲学强调整体性、和谐性、自然性等理念,为解决当代全球性问题如环境保护、国际关系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中国哲学在全球化时代的人文价值
中国哲学关注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在全球化时代对于提升人类精神生活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哲学对全球文化多样性的贡献
中国哲学作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文化交流与对话提供了独特的思想资源。
感谢您的观看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哲学的推动
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学者开始强调科学和理性的重要性,推动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他们试图用科学的方法重新审视和解释中国传统哲学,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详细描述
当代中国哲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创新点。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现实问题,试图将哲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相结合,推动了中国哲学的多元化和跨学科发展。同时,中国哲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表述方式,以更好地呈现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和现代价值。
《新编中国哲学史》ppt课件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中国哲学的形成与演变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与当代发展中国哲学的思想精髓与实践价值中国哲学的国际影响与未来展望
中国哲学史课件
第二节 孟子的哲学思想
孟子生平及研究孟子的相关史料来源 性善论 “仁政”的治国理念 人格修养论
孟子生平
成长经历 讲学、周游列国、著述
相关史料
直接材料 :《孟子》 有关《孟子》的参考书 《孟子注》 汉赵岐,《十三经注疏》本。 《孟子集注》 宋朱熹,清刻本。 《孟子正义》 清焦循,《焦循遗书》本,《诸子 集成》本。 《孟子事实录》(《崔东壁遗书》) 崔述,考证 孟子和其弟子的事迹。 《孟子四考》 周广业,《清续经解》本。
西周时期,是上古时期天命神学理论发展成熟的阶段,德 的提出意味着周人开始提出一个关于统治权的正当性问题。 由于周人把德行,把道义上的正当性看作是天的本意,天 就被赋予了一种价值理性的品格,原来的那种人格神的色 彩就淡化了。
三、《易经》在哲学史上的意义
通过易经的卜筮方法,古代先民试图认识宇宙, 把握自身命运,并且以变化的视野来关注宇宙 和人生。体现出朴素的辩证法观点。
二、殷商天命思想的形成
1、有秩序的多神体系:
天神:上帝、日、东母、西母、云、风、雨、雪 地祗:社、四方、四戈、四巫、山、川 人鬼:先王、先公、先妣、诸子、诸母、旧臣
2、殷商神灵信仰的哲学意义:1、上帝除了取得了
支配自然的权力外还取得了支配社会的权力。殷人无论在征战、祭祀 之前常常问卜,说明上帝担负起了社会和国家政治的许多功能。2、 上帝只是全能,不是全善,他既降福也降祸,喜怒无常,没有被充分 的人格化。3、殷人依靠天命维持统治,表现出对上帝的直接依赖, 但在商人的观念里并没有想过在人间如何协调与其他部族的关系问题,
《史记·五帝本纪》对禅让制的记载
尧知子丹硃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 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硃病; 授丹硃,则天下病而丹硃得其利。尧曰 “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 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硃 於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硃而之舜, 狱讼者不之丹硃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 硃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 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中国哲学史》课件
实时的教学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实时的教学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课件适用人群
章节副标题
06
哲学爱好者
对哲学有浓厚兴趣的人群
对历史、文化、艺术等领域有广泛涉猎的人群
对人生、宇宙、伦理等方面有思考的人群
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有研究的人群
大学生哲学课程学习
适用人群:大学生哲学专业学生
继承和发扬中国哲学的优良传统
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哲学成果
推动中国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
加强中国哲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魏晋南北朝哲学与儒、道、佛的关系:阐述该时期哲学与儒、道、佛等学派的关系,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魏晋南北朝哲学的历史地位:评价该时期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探讨其对中国哲学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隋唐哲学
隋唐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隋唐时期的社会背景
隋唐时期的哲学流派
隋唐时期哲学的影响与意义
宋元明清哲学
《中国哲学史》PPT课件
单击添加副标题
Ppt
汇报人:PPT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课件介绍
03
课件结构
04
课件内容
05
课件亮点
06
课件适用人群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1
课件介绍
章节副标题
02
课件背景
课件的定位和目标
课件的内容和结构
课件的特色和亮点
课件的适用对象和使用方法
课件目的
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生动形象的图表展示
图表类型丰富:包括时间轴图、关系图、流程图等
《中国哲学简史》课件
教育哲学
01
儒家教育哲学
儒家教育哲学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品德高尚、有文化修养的人才,主
张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教育内容,注重人文教育和实践
能力的培养。
02
道家教育哲学
道家教育哲学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主张通过启发式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注重思维训练
02
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与理论
天人合一
总结词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 相协调。
详细描述
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整体,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变迁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 类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才能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天人合一思想也强调人类应当追求内在的精神 境界,以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中国哲学面临的机遇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中国哲学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空间, 如文化交流、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 ,需要积极把握和利用。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哲学在全球化中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化为中国哲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但同时也 带来了挑战和竞争,需要中国哲学不断自我完善和创新。
中国哲学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哲学的传统与创新
01
中国哲学应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文明成果,进
行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
02
中国哲学需要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以更加开放、包容、多元的
道家思想对东亚文化的补充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法则和无为而治,对东亚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艺术创作产 生了重要影响。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國哲學簡史
6
中國哲學精神
以人为本 基本的哲学类型:人生哲学
1.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 “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 “爱人者必人爱之” 4.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5.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6. “无为而无不为” 7. “治大国者烹小鲜”
中國哲學簡史
中 國 哲 學
1
中国哲学精神
中. 國哲學簡史
2
中國哲學精神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也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中国哲学跟其
他民族的哲学都不一样,有其特有的民族性。它浓缩的反映出中 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社会心理,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 方式,认知结构等等。中国哲学的民族性也就是中国哲学区别于 其他民族哲学的特质,这种特质构成中国哲学独特的精神风貌。
国也化家古陬名 人
人是的、代邑丘
。
,
中. 國哲學簡史
20
儒家學派
孔子三大思想
政治思想
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 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中. 國哲學簡史
4
中國哲學精神
实事求是 知识论态度
实事求是与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相一致。《左传》把”实事”概括 为为三条,叫”正德”,”利用”,”厚生”。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不同,哲学家并不从纯粹的理论兴趣出发 探求知识,而是把”求是”,即探求知识通”实事”紧密地联系 在一起,主张为”实事”而求知识。
➢ 西方进化论的传入,与中国的“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传统哲学
相结合,促进了中国近代哲学的转型,丰富了中国哲学的内涵。
➢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使中国的思想资源进一步丰富,使中国哲学获得新
的理论形态,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
思想。
中. 國哲學簡史
9
各家起源
——司马谈和六家
中. 國哲學簡史
5
中國哲學精神
辩证逻辑 思想方法特色,两点论,动的逻辑
与注重发展、注重有机联系的宇宙观相联系,中国传统哲学中 的辩证思维比较发达。
以阴阳范畴为核心,在先秦时期形成三个辩证法学说系统。 ➢ 道家的“贵柔”辩证法,以老子为代表。“企者不立,跨者
不行”。 ➢ 兵家的“尚刚”辩证法,以孙子为代表。 ➢ 儒家的“执中”辩证法,以《易传》为代表。
在中பைடு நூலகம்哲学以人为本的精神中,包含着尊重他人、尊重民意、与人为善、利
群利他、忧国忧民、严于律己、推己及人、向往高尚人格等合理思想,
曾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发生极大的影响。
中. 國哲學簡史
7
中國哲學精神
内在超越 价值观的基本态度。
与以人为本的精神相一致。 所谓“内在”,是指肯定人生的价值,肯定在人性中存在着自我完善
中. 國哲學簡史
17
儒家
中. 國哲學簡史
18
儒家學派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儒 家思想是一种奉孔子(前551年-前479年)为宗师,所以又有称为 孔子学说,对中国以及远东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 形态。
它中国古代自汉代以来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 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
的内在根据,因而不必否定人生的价值,不必寄希望于外力的拯 救与超拔;所谓“超越”,是指设定理想的价值目标,以此作为 衡量自我完善的尺度,作为意义追求或形上追求的方向。在中国 哲学中,超越性与内在性是联系在一起的,并不同彼岸世界相联 系,因而没有神性的意味。
中. 國哲學簡史
8
中國哲學精神
有容乃大 兼容性
中. 國哲學簡史
15
第六是道家
这一家的人把它的形上学和社会哲学围绕着一个概念集中起 来,那就是“无”,也就是“道”。道集中于个体之中,作为人 的自然德性,这就是“德”,翻译成英文的virtue(德),最好解释 为内在于任何个体事物之中的power(力)。
中. 國哲學簡史
16
冯友兰:
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 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法家者流盖出于法述之士。
中. 國哲學簡史
12
第三是墨家
这一家在墨子领导下,有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它的门 徒实际上已经自称“墨者”。所以这一家的名称不是司马谈新起的, 其他几家的名称有的是他新起的。
中. 國哲學簡史
13
第四是名家
这一家的人,兴趣在于他们所谓的“名”、“实”之辨。
中. 國哲學簡史
14
第五是法家
汉字“法”的意义是法式、法律。这一家源于一群政治家。他们 主张好的政府必须建立在成文法典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儒者强调 的道德惯例上。
中. 國哲學簡史
10
第一是阴阳家
他们讲的是一种宇宙生成论。它由“阴”、“阳”得名。在中 国思想里,阴、阳是宇宙形成论的两个主要原则。中国人相信,阴 阳的结合与互相作用产生一切宇宙现象。
中. 國哲學簡史
11
第二是儒家
这一家在西方文献中称为“孔子学派”。他们与别家的人不 同,都是传授古代典藉的教师,因而是古代文化遗产的保存者。 至于孔子,的确是这一家的领袖人物,说他是它的创建人也是正 确的。不过“儒”字不限于指孔子学派的人,它的含义要广泛些。
中. 國哲學簡史
3
中國哲學精神
自强不息 基本的宇宙论态度 《周易·乾卦·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中国古代哲人崇尚键动,以动态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人生。 在古人看来,宇宙便是生生不息的,迁流不止的运动过程, 不存在任何一成不变的东西。中国哲学家立足于动态的宇宙 观,以”生”作为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原则,他们鼓励人们积 极进取,奋发向上,高扬乐观主义精神。
中国哲学家有覃思精察、析入毫芒的头脑,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
怀。他们善于发扬本民族哲学的优良传统,也善于取他山之玉攻自家之
石,学习、借鉴、吸收、融会外国哲学的理论思维成果,并且进一步发
展中国哲学,使之获得新的理论形态。
➢ 东汉时期佛教的传入,传入多年以后,发展成了我们中国的佛教。
➢ 基督教和西方近代科学传入,它促使中国哲学出现了一种新的思维。
中. 國哲學簡史
19
儒家學派
(
世 界 上 知 名 度 最 高 的
发 展 有 极 其 深 远 影 响
政 治 家 , 对 中 国 思 想
最 著 名 的 思 想 家 、 教
)
今 山 东 曲 阜 人 。 中
字 仲 尼 , 春 秋 时 鲁
孔 子 “ 前 前
中,文育国国”
—
551- 479
孔 子
儒 家 创 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