氘核中子与质子的相互作用

合集下载

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间的强相互作用理解

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间的强相互作用理解

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间的强相互作用理解在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之间存在着强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一种极其强力的力量,起到了稳定原子核的作用。

本文将对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间的强相互作用进行深入探讨,以增进对其理解。

1. 强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强相互作用是一种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它是质子和中子在核内相互作用的主要力量。

强相互作用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比电磁力和引力要强几十个数量级,超越了我们常人的直观认识。

2. 强相互作用的特点强相互作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强相互作用的作用范围极为短暂和短程,只有在非常近距离的原子核内才会表现出明显效果。

- 强相互作用具有超高的强度,能够抵抗质子和中子之间的库伦斥力,维持原子核的稳定。

- 强相互作用对质子的作用和对中子的作用是相同的,因此在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之间的稳定性没有明显差异。

3. 强相互作用的传递者:胶子在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是通过传递子粒子——胶子来实现的。

胶子是一种介于质子和中子之间传递强相互作用力的基本粒子。

通过交换胶子,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之间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距离。

4. 强相互作用的作用机制强相互作用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胶子的交换来实现的。

当质子和中子之间的距离在强相互作用范围内时,它们在核内通过交换胶子而相互吸引,在一定距离内保持稳定状态。

同时,质子和中子之间的库伦斥力也被强相互作用抵消,从而使得原子核更加稳定。

5. 对于原子核稳定性的影响原子核的稳定性与质子和中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质子和中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抵消了它们之间的库伦斥力,使得原子核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当质子和中子的比例适当时,即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保持一定的比值,原子核将更加稳定。

6. 强相互作用的研究历程和意义强相互作用的研究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粒子物理学的兴起,对于强相互作用的理解逐渐深入。

强相互作用的研究对于揭示物质的基本结构、核物理以及宇宙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argonne 氘核 结合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argonne 氘核 结合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argonne 氘核结合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所要探讨的主题,即氘核结合能及Argonne 氘核研究。

氘核是氚和氦的核的一个同位素,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结合能。

在本文中,将首先介绍氘核的性质,包括其构成和特点;接着探讨氘核的结合能,即氘核内部核子间的结合力;最后将对Argonne国家实验室最新的氘核研究进行详细介绍。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氘核结合能的重要性,以及Argonne氘核研究在核能领域的意义。

同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氘核结合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整个文章将以客观、全面的角度探讨氘核结合能及Argonne氘核研究的相关内容,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和见解。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将介绍文章的背景和重要性,概述氘核和其结合能的主要概念,并阐明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在正文部分,将具体展开讨论氘核的性质和结合能对核物理和能源领域的重要性,以及介绍Argonne国家实验室在氘核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讨论氘核结合能的重要性,探讨Argonne 氘核研究的意义,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氘核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氘核的结合能在核物理研究中的重要性,并深入分析Argonne国家实验室对氘核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氘核性质和结合能的介绍,以及对Argonne氘核研究的深入探讨,旨在展示氘核在核能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全面的分析,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关于氘核结合能研究的重视,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2.正文2.1 氘核的性质氘核是氘原子的核心部分,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

氘是氢的同位素,其核中含有一个中子,相比于普通氢原子的质子+质子核心结构,氘核具有更大的质量。

这使得氘核在核反应和核聚变中具有特殊的性质和重要的作用。

高三物理原子核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物理原子核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物理原子核试题答案及解析1. 假设两个氘核在一直线上相碰发生聚变反应生成氦的同位素和中子,已知氘核的质量是2.013 6 u ,中子的质量是1.008 7 u ,氦核同位素的质量是3.015 0 u.(1)聚变的核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在聚变核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为______ MeV.(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若氚核和氦核发生聚变生成锂核,反应方程式为H +He→Li ,已知各核子比结合能分别为E H =1.112 MeV 、E He =7.075 MeV 、E Li =5.603 MeV ,求此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 . 【答案】(1) H +H→He +n 3.3 (2)7.585 MeV 【解析】(1)在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由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可知在聚变核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为(2.013 6 u+2.013 6 u-1.008 7 u-3.015 0 u )×931.5MeV="3.3"MeV(2)比结合能为平均每个核子的能量,所以释放的能量为1.112 MeV×3+7.075 MeV×4-5.603 MeV×7="7.585" MeV2. 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质量亏损为Δm,相应的能量ΔE=Δmc 2="2.2" MeV 是氘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能量小于2.2 Me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B .用能量等于2.2 Me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C .用能量大于2.2 Me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D .用能量大于2.2 Me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不为零【答案】AD【解析】用能量小于等于结合能的光子照射氘核时,氘核一定不能分解,所以A 正确,B 错误.用能量大于结合能的光子照射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只要分解,分解出的质子和中子动能之和一定不为零(若动能之和为零就分不开了),所以C 错误,D 正确.3. (山东临沂一模)如图所示是原子核的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Z 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D 、E 能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B .若D 、E 能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C .若A 能分裂成B 、C,分裂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D .若A 能分裂成B 、C,分裂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答案】AC【解析】核反应过程中,核子数守恒,反应后比反应前核子平均质量减小,则反应过程一定要放出能量,反之,反应后核子平均质量增大,则反应过程中一定要吸收能量,由图象易知A 、C 正确.实际上在这里A 项为轻核的聚变反应,C 项为重核的裂变反应.4.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α衰变或β衰变生成新原子核时,往往会同时伴随__________辐射.已知A、B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分别为T1和T2,经过t=T1·T2时间后测得这两种放射性元素的质量相等,那么它们原来的质量之比mA mB=__________.【答案】γ 2T22T1【解析】由半衰期公式m=m0结合题意可得mA·mB·所以5.太阳内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4个质子聚变为一个氦核的热核反应,这个核反应释放出的大量能量就是太阳的能源.(1)写出这个核反应方程.(2)这一核反应能释放出多少能量?(3)已知太阳每秒释放能量为3.8×1026 J,则太阳每秒减少的质量为多少kg?(4)若太阳质量减小万分之三,热核反应不能继续进行,计算太阳还能存在多少年?(mp=1.0073u,mα=4.0015 u,me=0.00055 u,太阳的质量为2×1030 kg)【答案】(1)4H―→He+2e(2)24.78 MeV (3)4.2×109 kg(4)4.5×109年【解析】(1)核反应方程是4H―→He+2 e.(2)这一核反应的质量亏损是Δm=4mp -mα-2me=0.0266 uΔE=Δmc2=0.0266×931.5 MeV≈24.78 MeV.(3)由ΔE=Δmc2得每秒太阳质量减少Δm== kg≈4.2×109 kg.(4)太阳的质量为2×1030 kg,太阳还能存在的时间为t==s≈1.4×1017 s即为4.5×109年.6.太阳的能量来源是轻核的聚变,太阳中存在的主要元素是氢,核聚变反应可以看做是4个氢核结合成1个氦核同时放出2个正电子.试写出核反应方程,并由表中数据计算出该聚变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取1 u=×10-26 kg).粒子名称质子pα粒子电子e中子n质量/u 1.0073 4.00150.00055 1.0087【答案】:见解析【解析】核反应方程为4H―→He+2e,4个氢核结合成1个氦核时的质量亏损为Δm=(1.0073×4-4.0015-2×0.00055)u=0.0266 u=4.43×10-29 kg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得,聚变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为ΔE=Δmc2=4.43×10-29×(3×108)2 J=4.0×10-12 J.7.(2010·北京·15)太阳因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其质量不断减少。

人教版初中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我国科学家为解决“玉兔号”月球车长时间处于黑夜工作的需要,研制了一种小型核能电池,将核反应释放的核能转变为电能,需要的功率并不大,但要便于防护其产生的核辐射。

请据此猜测“玉兔号”所用核能电池有可能采纳的核反应方程是( )A .32411120H+H He+n →B .235114192192056360U+n Ba+Kr+3n →C .238238094951Pu Am+e -→ D .274301132150Al+He P+n →2.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 1、m 2和m 3。

当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的能量是(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 ) A .123()m m m c +- B .123()m m m c -- C .2123()m m m c +-D .2123()m m m c --3.朝鲜“核危机”举世瞩目,其焦点问题就是朝鲜核电站采用的是轻水堆还是重水堆.因为重水堆核电站在发电的同时还可以产出供研制核武器的钚23994u P 这种23994u P 由铀23992U 衰变而产生.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23994u P 与23992U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B .23994u P 与23992U 核内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C . 23992U 经过2次β衰变产生23994u PD . 23992U 经过1次α衰变产生23994u P4.K -介子方程为0ππK --→+,其中K -介子和π-介子是带负电的基元电荷,0π介子不带电。

一个K -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中,其轨迹为圆弧AP ,衰变后产生的π-介子的轨迹为圆弧PB ,两轨迹在P 点相切,它们的半径K R -与πR -之比为2∶1,如图所示,0π介子的轨迹未画出,由此可知π-介子的动量大小与0π介子的动量大小之比为 ( )A .1∶1B .1∶2C .1∶3D .1∶65.一个静止在磁场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3015P ,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成原子核3014Si ,在图中近似反映正电子和Si 核轨迹的图是( )A .B .C .D .6.某原子核A 先进行一次β衰变变成原子核B ,再进行一次α衰变变成原子核C ,则( )A .核C 的质子数比核A 的质子数少2B .核A 的质量数减核C 的质量数等于3 C .核A 的中子数减核C 的中子数等于3D .核A 的中子数减核C 的中子数等于57.恒星向外辐射的能量来自于其内部发生的各种热核反应.核反应方程为448224He He Be γ+→+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核反应为裂变反应B .热核反应中有质量亏损C .由于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所以质量也是守恒的D .任意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总是相等的8.在匀强磁场里有一个原来静止的放射性碳14,它所放射的粒子与反冲核X 的径迹是两个相切的圆.圆的直径比为7∶1,碳14的衰变方程是( )A .14410624C He X →+ B .14115606C e X -→+C .14014617C e X -→+ D .14212615C H X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B .温度升高,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半衰期减小C .原子核发生β衰变后原子序数不变D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比天然放射性物质短的多,因此放射性废料容易处理 10.一个静止的铀核,放射一个α粒子而变为钍核,在匀强磁场中的径迹如图所示,则正确的说法( )A .1是α,2是钍B .1是钍,2是αC .3是α,4是钍D .3是钍,4是α11.某科学家提出年轻热星体中核聚变的一种理论,其中的两个核反应方程为,112131671H+C N+Q →,115121762H+N C+X+Q →,方程式中Q 1,Q 2表示释放的能量,相关的原子核质量见下表: 原子核 11H 32He42He 126C137N 157N质量/u1.0078 3.0160 4.0026 12.0000 13.0057 15.0001A .X 是32He ,Q 2>Q 1B .X 是42He ,Q 2>Q 1 C .X 是32He ,Q 2<Q 1 D .X 是42He ,Q 2<Q 112.钍核23290Th 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后变成铅核,则A .铅核的符号为20882Pb ,它比23290Th 少8个中子B .铅核的符号为20478Pb ,它比23290Th 少16个中子C .铅核的符号为20882Pb ,它比23290Th 少16个中子D .铅核的符号为22078Pb ,它比23290Th 少12个中子13.研究表明,中子(10n )发生β衰变后转化成质子和电子,同时放出质量可视为零的反中微子e ν。

氘-氘聚变

氘-氘聚变

氘-氘聚变
氘-氘聚变是氢核聚变的一种,也是目前已知的最重要的原子能
源产生方式之一。

氢核聚变反应的基本原理是,两个氢原子碰撞时,由于相互作用的力量,会分子碎裂成两个氦原子和三个质子,然后那三个质子又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相互作用,生成更大的核子氦核子,氦核子会释放极强的能量,以至于使得温度上升到一百万度左右,从而产生原子能。

氘氘聚变这种反应,与普通氢核聚变反应有一些不同。

由于氘原子的中子数相对比较少,它的核势能非常低,使得在氘氘聚变反应中,由氘原子产生的有用能量也很低。

但是,氘-氘聚变的优点也非常明显,即它在产生原子能时,所消耗的氢核聚变物质非常少,而且产生的放射性废料也很少,只有极少量中性子,使得它是目前已知最理想的原子能源生成方式之一。

因此,氘氘聚变反应在研究和开发原子能方面,非常重要。

高能粒子聚变实验室已经积极推进了氘-氘聚变技术的研究。

目前已经做
出了一些成果,如可以利用氘-氘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来支撑一种叫
做“等离子体核反应堆”的装置,该装置可以生产出极大的能量,且能量的损耗极低,可以说是一种理想的原子能来源。

而且,氘-氘聚
变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也有助于我们推动太阳能的应用,减少对传统矿物燃料的依赖,从而更好地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因此,氘氘聚变是一种重要的原子能源产生方式,它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能源的利用率,而且还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能源利用方式,
而且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我们更好地维护我们的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后习题 第5章 原子核 分层作业25 核力与结合能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后习题 第5章 原子核 分层作业25 核力与结合能

分层作业25 核力与结合能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题组一核力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关于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外电子与原子核间的万有引力和库仑力大小相当B.原子核内任意两个核子间都存在核力C.核力是强相互作用,一定是引力D.弱相互作用是短程力2.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存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我们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那么分子间作用力实质上是属于( )A.引力相互作用B.电磁相互作用C.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共同作用D.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共同作用题组二对结合能和比结合能的理解3.(云南普洱高二期末)下列关于结合能和比结合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子结合成原子核吸收的能量或原子核拆解成核子放出的能量称为结合能B.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因此它的结合能也一定越大C.重核与中等质量的原子核相比较,重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都大D.中等质量的原子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均比轻核的要大4.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的核反应中发生质量亏损,放出能量,核反应方程为01n+H+3.5×10-13 J,据此计算出12H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为( ) A.3.5×10-13 J B.1.75×10-13 JC.2.1×10-12 JD.4.2×10-12 J5.原子核的比结合能随质量数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根据该曲线对核能的认识正确的是( )A.质量数越大,比结合能越大B.质量较小的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重核时要吸收能量;质量较大的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轻核时要放出能量C.质量较大的重核和质量较小的轻核比结合能都较小,但轻核的比结合能还有些起伏D.一重原子核衰变成α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质量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质量题组三质量亏损核能的计算6.(多选)为纪念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联合国将定为“国际物理年”。

对于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E=m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E=mc2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其质量成正比B.根据ΔE=Δmc2可以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C.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出核能,表明此过程中出现了质量亏损D.E=mc2中的E是发生核反应时释放的核能7.(山西阳泉高二期末)我国高海拔宇宙射线观测站“拉索”首次完整记录迄今最亮“宇宙烟花”——伽马射线暴GRB221009A爆发全过程,并精确测量了迄今最亮伽马暴的高能辐射能谱,据此为检验相对论的适用范围提供了重要信息。

氘核基态

氘核基态
dr 2 d 2u2 (r)
dr 2

k

2u1(r) 0 2u2 (r) 0
r rN r rN
其中:
k


2(V0 B)


2B

(B E 0)
径向波函数满足有限条件 :
uu21((rr))||rr000
方程的解:
u1 A1 sin kr
总之,根据目前我们所学知识,我们已经知道核力有如下性质: 1、核力主要是吸引力 2、核力是短程力 3、核力具有饱和性 4、核力是强作用力 核力除了上述一些性质外,核力还具有哪些重要性质?它又与哪些物
理量有关? 本章我们将由分析氘核基态、低能核子-核子散射和高能核子-核子散
射,来讨论核力的性质。
§4.1 氘核基态
gd

1 2 (gs

12) (gs

12)

1 2 (gs

3) 2

d

1 2
(
g
s

3 2
)

N
0.310N
总之:

1P1 3S1 3P1
: : :
3D1 :
d 0.50N d 0.880N d 0.689N d 0.310N
在氘核的基态波函数中除了S态(l =0)之外,还有很小的D态( l =2)
的混合。
考虑相对运动轨道角动量对磁矩的影响,氘核的磁矩应为总的自旋
磁矩和轨道磁矩之和。
d

s
l


gs N S


gl Nl
其中:g s , gl 分别为总自旋磁矩和轨道磁矩的g因子。

2021年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经典测试(答案解析)(3)

2021年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经典测试(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1.下列核反应中,属于原子核的衰变的是( )A .427301213150He Al P n +→+B .32411120H H He n +→+ C .235190136192038540U n Sr Xe +10n ++→D .238234492902U Th He →+2.一 静 止 的 铀 核 放 出 一 个 α粒 子 衰 变 成 钍 核 , 衰 变 方 程 为238234492902U Th H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892U 中含有42HeB .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α粒子的动量大小C .衰变后 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D .200 个铀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就只剩下 100 个铀核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382349290U Th X →+中X 为电子,核反应类型为β衰变B .234112H+H He+Y →中Y 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人工核转变C .2351136909205438U+n Xe+Sr+K →,其中K 为10个中子,核反应类型为重核裂变D .14417728N+He O+Z →,其中Z 为氢核,核反应类型为轻核聚变4.14C 发生放射性衰变变为14N ,半衰期约为5700年。

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 与12C 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14C 的比例持续减少。

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14C 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为5700年B .12C 、13C 、14C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 .14C 衰变为14N 的过程中放出α射线D .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14C 的衰变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钍的半衰期为24天。

1g 钍23490Th 经过 120 天后还剩0.2g 钍B .一单色光照到某金属表面时,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延长入射光照射时间,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会变化 C .放射性同位素23490Th 经α、β衰变会生成22286Rn ,其中经过了2次α衰变和 3 次β衰变D .大量处于n =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产生4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6.现有核电站是利用核能发电,对于缓解能源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

氢核聚变反应方程

氢核聚变反应方程

氢核聚变反应方程一般来说,氢核聚变反应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两个氘核(半中子和质子组成,化学符号为D)融合在一起形成氦-3核(两个质子和中子组成,化学符号为He-3),同时释放出一个高能质子。

这个反应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D+D->He-3+p其中,D表示氘核,He-3表示氦-3核,p表示质子。

这个反应是气体靶靶反应,因为氘核是气体状态。

这个反应也是太阳中主要的氢核聚变反应。

第二个阶段是氦-3核与氘核反应,形成氦-4核(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和释放出一个质子。

He-3+D->He-4+p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反应,氢核聚变反应可以将几个氘核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氦-4核,并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在太阳中,氢核聚变反应是以极高的温度和压力发生的。

太阳的核心温度约为1500万度,而压力则相对较高。

这种高温高压条件使得太阳中的氢核聚变反应能够持续地进行,并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些能量通过光子的形式传递到太阳表面,最后传递到地球上,成为我们所依赖的光和热能源。

除了太阳中,氢核聚变反应还可以在地球上进行。

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如何在地球上实现可控的氢核聚变反应,以便用于能源生产。

目前,最有可能实现的方式是使用一种叫做等离子体的状态来维持和控制聚变反应。

等离子体是一种高温、高能量的状态,其中的粒子具有与太阳中类似的性质。

通过将氢气加热到极高温度,可以将其转化为等离子体,并且使聚变反应发生。

然而,由于实验条件的难度和技术难题,目前尚未实现可控的聚变反应。

总结起来,氢核聚变反应是一种将几个氢核融合在一起形成氦核的反应过程。

这个反应发生在太阳和其他恒星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在地球上,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实现可控的聚变反应,以便用于能源生产。

尽管目前尚未成功,但聚变能源仍然被广泛认为是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候选项。

05 中子—质子散射——H的截面

05 中子—质子散射——H的截面

k cot(δ o ) 。对于左侧项,相对于 K ' 中的 Vo,可以忽略 E。同时相对于 K 中的 Vo,可以忽略 EB。
于是 K ~ K ,由于(5.8), 左侧项可设为等于 − κ 。注意这一系列的近似已经使我们可以利用 束缚态问题中的色散关系(5.8)来进行散射计算。因此,(5.14)可以写为:
n + 1H → 2 H + γ (2.23MeV )
该反应的逆反应是利用一定能量的电子产生外部的轫致辐射从而在 H 上引发( γ , n)反应,这 2 已经得到应用。 H 除了基态以外,没有其它的稳定态。它在~2.30 MeV 能量上存在一个虚态。
2
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应该牢记对于氢核(n, γ ) 的反应截面是 0.33 巴。尽管与当前散射问题 的讨论无关,但对于北美核能的开发却具有重要意义。水对中子的吸收很高,因此不能建造以 235 天然铀为燃料、轻水作为慢化剂的临界堆。美国采用的方法是浓缩天然铀使 U 的浓度达到 3% 235 ( U 的天然丰度是 0.07%) 。而加拿大则采用重水作为慢化剂,因为重水的中子吸收截面比轻 水低三个量级,使用重水作为慢化剂的反应堆利用天然铀即可达到临界条件。 利用氘核的数据,我们考虑将中子——质子的相互作用势简化为最简单的形式——球形势 阱。势由两个参数决定,阱深 Vo 和力程 ro 。
22.54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应用(2004 年春季) 第五讲(2004 年 2 月 19 日) 中子——质子散射
参考文献: M. A. Preston, Physics of the Nucleus (Addison–Wesley, Reading, 1962). E. Segre, Nuclei and Particles (W. A. Benjamin, New York, 1965), Chap. X. 我们在本讲继续讨论低能中子与氢核的散射问题,它的散射截面在很宽能量范围内的测量 结果都是 20.4 巴。我们的目的是将上一讲中讨论的势散射理论应用到这个问题中。我们很快就 会看到 s-波近似(低能时的反应条件)在中子能量为 1~1000eV 时是非常适用的。以方势阱来 表达 n-p 相互作用,我们考虑关于它的两个计算。氘核的束缚态问题,即波动方程在 E<0 时的 解,使我们可以对势阱的宽度和深度设置界限;而散射态的解,即 E>0 时的解则提供给我们相 移或者等价的散射长度。该计算得到的反应截面值 2.3 巴与实验值相去甚远。原因在于我们没 有考虑 n-p 反应的自旋相关特性。 中子和质子的自旋可以形成迥异的两种自旋组态——平行 (三 重态)或者反平行(单态)——都会对散射长度有影响。考虑到这些因素之后的计算值就会与 实验室相当接近。结论是 n-p 应是与自旋相关的,且氢核对于中子具有异常大的散射截面实际 上与核力在这一方面的特点有关。 氘核的束缚态 氘核是两种核子所能形成的唯一稳定束缚态。 换句话说, 双中子和双质子都是不稳定的 (由 于不相容原理) 。氘核是由于低能中子被氢核所俘获形成,该反应释放出能量为 2.23 MeV 的 γ:

《核物理》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核物理》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核物理》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核物理研究的对象是原子核及其内部的组成粒子,其中包括中子。

中子是一种构成原子核的无电荷粒子,质量稍大于质子。

在核反应、放射性衰变等核过程中,中子与物质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几个主要方面。

首先,中子可以与物质发生弹性散射。

当中子与物质中的原子核相撞时,会发生弹性散射,也称为Rutherford散射。

这种散射过程中,中子的能量、角度等会发生改变,但中子不会被物质吸收或转化为其他粒子。

这是由于中子没有电荷,故无法与原子中的电子发生库仑散射。

弹性散射的现象和规律可以通过散射实验的方式来研究,揭示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性质。

其次,中子还可以与物质发生非弹性散射。

当中子与物质中的原子核相撞并且被散射后,它可以与其他原子核发生碰撞,从而导致能量转移。

这种现象称为非弹性散射,也叫做光学跳跃。

在非弹性散射过程中,中子可以激发物质中的原子核或者引发核反应。

其中,激发过程可以让原子核处于一个高能级的激发态,而核反应则会导致核的转变和释放出能量。

另外,中子还可以被物质所吸收。

中子在物质中的吸收过程是核物理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利用中子进行材料分析和创建核反应堆等应用的基础。

中子的吸收可以导致中子损失能量并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引起核反应或者放射性衰变。

由于中子是无电荷,且具有透射性,因此与其他带电粒子不同,中子可以穿透较厚的物质,并在其中进行吸收。

吸收程度取决于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截面积,即横截面积。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截面积在不同能量下会有所差异,需要根据能谱进行测量和计算。

最后,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还涉及到中子的衰变、裂变和俘获等核反应。

中子的衰变是指中子在原子核内衰变成为质子、电子和反中子。

中子的裂变是指中子与原子核发生碰撞后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片。

中子的俘获是指中子被原子核俘获并转化为另一个核子,产生新的稳定或不稳定核。

综上所述,核物理中子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涉及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吸收、衰变、裂变和俘获等过程。

谁促成了生命大爆发?

谁促成了生命大爆发?

其绝对值大于里面粒子的动能,这正是氘核稳定的原因。

下面我们来看看公式推导:氘核的静能=质子的静能+中子的静能+质子的动能+中子的动能+相互作用能在这个公式里,相互作用能是负值,并且其数值大于质子的动能+中子的动能,因此不难看出:氘核的静能< 质子的静能 + 中子的静能根据质能等价原理,很容易得出如下结论:氘核的质量 < 质子的质量 + 中子的质量我们之前说过,所有衰变后产生的粒子,其质量总和一定小于衰变前的母粒子质量。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回答为什么氘核内的中子不能衰变的问题了。

假设中子可以发生衰变,那么氘核就会变成两个质子、一个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

两个质子都具有正电荷,彼此排斥,与此同时,电子和反中微子也会离开现场。

这样它们之间可以说没有了负的相互作用能,系统只包含所有粒子的静能和动能。

既然动能总是正的,那么衰变后系统的能量至少要大于所有粒子的静能。

不过,科学数据表明两个质子的静能之和就已经超过了氘核的静能,也就是说衰变后的质量大于衰变前的质量。

所以,氘核内的中子不能衰变。

另外,这种情况也适用于所有的稳定的原子核,但并不是所有原子核里的中子都是稳定的,一些的不稳定元素,其内部的中子是可以衰变的。

不过在衰变之前,它们都能存活一段时间。

它们的衰变过程也五花八门,例如质子变成中子,中子变成质子,有的还放出阿尔法粒子等等。

读者思据资料记载,在距今8.5亿~6.3亿年前的新元古代成冰纪,整个地球几乎全被冰川覆盖,就连赤道地区也白雪皑皑,这被称为“雪球事件”。

地球的平均温度可能低至-50℃,赤道的温度可能为-20℃,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大量冰川沉积物。

水中的氢元素转变为放射性同位素氚时,则被称为超重水,比氕水略重。

根据地球化学知识,在海水蒸发的过程中,轻的氕水分子比重的氚水分子易蒸发,并富集于蒸汽中飘到高纬度地区形成冰川,而在凝聚过程中重的氚水分子优先凝结而形成降雨回到海中。

水分子经过反复多次的蒸发、凝聚、分馏,使冰川中富集了轻的氕水,而海水中富集了超重水(氚水)。

质子和中子结合成氘核释放的能量

质子和中子结合成氘核释放的能量

质子和中子结合成氘核释放的能量
质子和中子结合成氘核,释放的能量主要来自核反应,如质子反应(核裂变)和中子反应(核合成)。

核反应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比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多得多,它也是发电反应的主要原料。

质子反应是核裂变的一种,也是最典型的核反应之一。

在质子反应中,一个氘核(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的核子)被质子撞击,把其中一个质子打碎,释放出能量。

两个氘核也可以通过质子反应合成一个新的核,这种反应也可以释放出能量。

而中子反应则是核合成的一种,即一个中子和一个氘核碰撞,将质子和中子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核,它也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由于质子和中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的能量非常大,因此,这种反应经常被利用来发电,例如核反应堆,以及核弹等等。

- 1 -。

氕氘氚氢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氕氘氚氢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氕氘氚氢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氕(符号为H)是最轻的同位素,也是唯一没有中子的同位素,因此它的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

而氚(符号为T)是氢的同位素,它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为1和2。

氚是唯一一个具有中子的氢同位素,因此相对于氕来说,它有更大的质量。

氢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也是最简单的元素,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然而,氢还有两个同位素,分别是氕和氚。

氕是最轻的同位素之一,其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因此,氕的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而其电子数则与质子数相等,都为1。

相比之下,氚的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

质子与中子皆存在于原子核内,中子的质量稍大于质子的质量。

因此,氚的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

氚的电子数同样与质子数相等,都为1。

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角度来看,氕与氢是相同的,都只有一个质子。

而氚则在氢的基础上多了两个中子。

由于中子的质量稍大于质子的质量,氚相对于氕来说有更大的质量。

因此,氚具有比氕和氢更高的原子质量。

氕和氚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量非常稀少。

氕存在于太阳风和宇宙射线中,但它的丰度非常低,约为地球上自然元素的百万分之一。

氚也存在于自然界,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和地下气体的放射性矿床。

然而,它的丰度同样非常低,约为地球上自然
元素的千亿分之一。

作为稀有同位素,氕和氚广泛应用于核物理、天文学、地质学和氢能研究等领域。

总结起来,氕(氢-1)的质子数为1,没有中子;氚(氢-3)的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

对于氢同位素而言,氕是最轻的同位素,而氚是相对较重的同位素。

氕氘氚关系 -回复

氕氘氚关系 -回复

氕氘氚关系-回复氕、氘和氚是三种同位素,它们在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数量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应用。

本文将逐步回答氕、氘和氚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氕、氘和氚的基本概念。

氕是氢的同位素,其原子核由一个质子和零个中子组成。

氘是氢的同位素,其原子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

氚是氢的同位素,其原子核由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

从核子构成来看,氕和氘的差别在于中子的数量,氚则在氘的基础上再多一个中子。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氕、氘和氚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由于氕、氘和氚的核构成有所不同,它们在原子质量和原子半径上存在差异。

氕的原子质量最小,氘的原子质量稍大一些,而氚的原子质量最大。

相应地,氚的原子半径也最大,氕的原子半径最小。

此外,氕、氘和氚在核的自旋和核磁矩等性质上也有一些差异。

在化学性质方面,氕、氘和氚在常规条件下基本上表现出与氢相似的化学性质。

它们都是一价正离子,可以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合物。

不同的是,在某些特殊的化学反应中,氘和氚可以表现出与氕有所不同的性质。

例如,氘可以形成重水(D2O),与普通水(H2O)相比,具有稍高的沸点和更慢的化学反应速度。

氚则在核聚变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最后,我们来讨论氕、氘和氚的应用。

氕作为氢的同位素之一,在核物理实验和天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用于生产放射性示踪剂,用于研究物质的扩散、流动和代谢过程。

氘作为氢的同位素之一,广泛用于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

此外,氘还可以用于生产重水,应用于核反应堆和核磁共振成像等领域。

氚作为氢的同位素之一,在核聚变反应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科学家利用氚来研究核聚变过程,以期实现清洁、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氕、氘和氚是氢的同位素,它们在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数量上存在差异,因此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应用。

了解氕、氘和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原子结构和性质,以及核物理和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氘核中子与质子的相互作用

氘核中子与质子的相互作用

氘核中子与质子的相互作用摘 要: 核子间相互作用力简称核力。

研究中子和质子的相互作用时,氘核是一个最简单而且有用的例子。

本文从量子力学里最常见的方势井和有心力模型出发,通过求解氘核基态波函数来分析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和现有实验数据的对比,说明模型的正确性和不足,进而采用高斯作用势,利用数值方法求解波函数。

关键词:有心力;方势井;薛定谔方程;数值解.1. 球形方势井假定核力是有心力。

在质心坐标系中,氘核基态波函数ψ满足[ℏ22μ∇2+V (r )]ψ(r )=Eψ(r ) 其中,μ=M n M p M n +M p,因为中子和质子的质量近似相等,所以μ≈M p 2。

V (r )表示质子与中子的间位能。

束缚态能量E =−B =−2.226MeV ,所以B 表示核子间的结合能。

由于基态的s 波部分只包括径向波函数,所以可以设ψ(r )=R (r )=u (r )r。

若只考虑径向部分,拉普拉斯运算满足∇2ψ(r )=1r 2ddr (r 2dψ(r )dr)。

所以,∇2[u (r )r]=1rd 2u (r )dr 2。

薛定谔方程(1)可以化简为d 2u (r )dr 2−2μV (r )ℏ2u (r )+2μEℏ2u (r )=0令α2=−2μE ℏ2,v (r )=−2μV (r )ℏ2,得到方程{d 2dr2+[−α2+v (r )]}u (r )=0 u (r )满足边界条件u (0)=0,u (∞)=0。

简单起见,假定V (r )为球形方势井,即V (r )={−V 0,r <b0,r >b图一 势能分布函数(4)(1)(2)(3)方程(3)变为{ (d 2dr 2+K 2)u (r )=0,r <b (d 2dr2−α2)u (r )=0,r >b其中,K 2=2μV 0ℏ2−α2=2μℏ2(V 0−B )。

由此,可以得到解u (r )={C 1sin (Kr ),r <bC 2e −αr ,r >b考虑到波函数的物理意义,概率密度函数只与|u (r )r|有关,所以C 1和C 2可以取正实数。

一个质子与一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氘核...

一个质子与一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氘核...

8.⼀个质⼦与⼀个中⼦结合成⼀个氘核时释放2.2MeV的能量,两个中⼦和两个质⼦结合成⼀个氦核时,释放28.3MeV的能量.现在把两个中⼦和两个质⼦先结合成氘核,再把两个氘核结合成⼀个氦核,整个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为( )
A.不知氘核结合成氦核时释放的能量,⽆法判断
B.29.3MeV
C.26.1MeV
D.28.3MeV
分析根据两个中⼦和两个质⼦结合成⼀个氦核时,释放能量,从⽽即可求解.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两个中⼦和两个质⼦结合成⼀个氦核时,释放28.3MeV的能量;
当把两个中⼦和两个质⼦先结合成氘核,再把两个氘核结合成⼀个氦核,整个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即为两个中⼦和两个质⼦结合成⼀个氦核时,释放28.3MeV的能量,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考查两个中⼦和两个质⼦先结合成氘核,再把两个氘核结合成⼀个氦核,释放能量与两个中⼦和两个质⼦结合成⼀个氦核时,释放能量具有相等关系.。

质子氚核a粒子比荷

质子氚核a粒子比荷

质子氚核a粒子比荷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质子氚核a粒子比荷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揭示了不同粒子之间的电荷量之比。

在核物理研究中,我们常常需要比较不同粒子的电荷量,而质子氚核a粒子比荷正是一种常用的比较方式。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质子氚核a粒子比荷的意义和应用。

让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质子、氚核和a粒子这三种粒子分别是什么。

质子是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之一,其电荷量为正电荷,常表示为e。

氚核是氚的原子核,氚是一种氢同位素,其原子核中包含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常表示为T。

a粒子是α衰变过程中放射出的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的核粒子。

质子氚核a粒子比荷则是指在核物理实验中,不同粒子的电荷量之比。

通常情况下,质子的电荷量为正电荷e,氚核的电荷量也是正电荷e,而a粒子的电荷量则为2e,即是质子氚核a粒子比荷等于1:1:2。

质子氚核a粒子比荷在核物理实验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通过测量不同粒子的电荷量之比,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核反应的过程和性质。

在核物质中,质子、氚核和a粒子的比荷关系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核反应的机制,从而更好地探索核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质子氚核a粒子比荷还在核技术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核工程领域,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粒子的电荷量之比来设计和优化核反应堆和核电站,以确保其安全运行和高效发电。

质子氚核a粒子比荷的研究成果也为核聚变反应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第二篇示例:质子氚核a粒子比荷是一种物理现象,它是指质子和氚核(氚气体的原子核)中a粒子(即氦核)所携带的电荷比例。

这个比荷也被称为核电荷或原子核电荷,是物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在核物理学中,质子和氚核都是原子核的构成要素,它们的电荷状况对于原子核的性质和相互作用有着重要影响。

质子和氚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它们都有着正电荷。

质子是最常见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构成要素,其电荷为+1e(元电荷单位),而氚核内的氚则带有电荷为+1e。

a粒子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它是氦的同位素,也具有正电荷,其电荷为+2e。

氕氘氚的电荷量和质量

氕氘氚的电荷量和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1、2、3,电荷量均为1.6*10^-19c
1、氢核只有一个质子,带电量和质量和质子一样,e=1.6x10^-19C,
m1=1.67x10^-27Kg1,带电量为+1,相对质量约为1。

2、氘核是氢的一种核素(重氢),有一个质子一个中子,电量e=1.6x10^-19C ,质量为质子的二倍.,带电量为+1,相对质量约为2。

3、氦核有两个质子两个中子,q=2e,质量为质子的四倍,带电量为+2,相对质量约为4。

扩展资料:
原子核简称“核”。

位于原子的核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

而质子又是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又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原子核极小,它的直径在10-15m~10-14m之间,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在这极小的原子核里却集中了99.96%以上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的密度极大,核密度约为1017kg/m3,即1m3的体积如装满原子核,其质量将达到1014t,即1百万亿吨。

原子核的能量极大,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能克服质子之间所带正电荷的斥力而结合成原子核,使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分裂。

当一些原子核发生裂变(原子核分裂为两个或更多的核)或聚变(轻原子核相遇时结合成为重核)时,会释放出巨大的原子核能,即原子能(例如核能发电)。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呈中性,核带有的正电荷等于核外电子的总负电荷。

对原子序数为Z的原子,核带正电+Ze。

核的电荷数是一个严格的整数,它等于核内的质子数。

质子带正电+e,与电子的电量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氘核中子与质子的相互作用摘 要: 核子间相互作用力简称核力。

研究中子和质子的相互作用时,氘核是一个最简单而且有用的例子。

本文从量子力学里最常见的方势井和有心力模型出发,通过求解氘核基态波函数来分析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和现有实验数据的对比,说明模型的正确性和不足,进而采用高斯作用势,利用数值方法求解波函数。

关键词:有心力;方势井;薛定谔方程;数值解.1. 球形方势井假定核力是有心力。

在质心坐标系中,氘核基态波函数ψ满足[ℏ22μ∇2+V (r )]ψ(r )=Eψ(r ) 其中,μ=M n M p M n +M p,因为中子和质子的质量近似相等,所以μ≈M p 2。

V (r )表示质子与中子的间位能。

束缚态能量E =−B =−2.226MeV ,所以B 表示核子间的结合能。

由于基态的s 波部分只包括径向波函数,所以可以设ψ(r )=R (r )=u (r )r。

若只考虑径向部分,拉普拉斯运算满足∇2ψ(r )=1r 2ddr (r 2dψ(r )dr)。

所以,∇2[u (r )r]=1rd 2u (r )dr 2。

薛定谔方程(1)可以化简为d 2u (r )dr 2−2μV (r )ℏ2u (r )+2μEℏ2u (r )=0令α2=−2μE ℏ2,v (r )=−2μV (r )ℏ2,得到方程{d 2dr2+[−α2+v (r )]}u (r )=0 u (r )满足边界条件u (0)=0,u (∞)=0。

简单起见,假定V (r )为球形方势井,即V (r )={−V 0,r <b0,r >b图一 势能分布函数(4)(1)(2)(3)方程(3)变为{ (d 2dr 2+K 2)u (r )=0,r <b (d 2dr2−α2)u (r )=0,r >b其中,K 2=2μV 0ℏ2−α2=2μℏ2(V 0−B )。

由此,可以得到解u (r )={C 1sin (Kr ),r <bC 2e −αr ,r >b考虑到波函数的物理意义,概率密度函数只与|u (r )r|有关,所以C 1和C 2可以取正实数。

图二 约化径向波函数为了确定待定常数C 1和C 2,需运用波函数的连续性和归一化条件。

u (r )在r =b 处连续,所以C 1sin (Kb )=C 2e −αb基态波函数ψ(r )=u (r )r={C 1sin (Kr )/r,r <bC 2e −αr /r,r >b对|ψ(r )|2在全空间进行积分,即∫dφ∫sin θdθ∫|ψ(r )|2r 2dr =1∞π2π得到4π(C 12∫sin 2(Kr )dr+C 22∫e −2αr dr ∞bb)=1解出C 122[b −sin (2Kb )2K ]+C 222αe −2αb =14π结合之前得到的关系式,可以得到关于C 12和C 22的二元方程组,即{sin 2(Kb )C 12−e −2αb C 22=012[b −sin (2Kb )2K ]C 12+e −2αb 2αC 22=14π(5)(6)(7)(8)(9)(10)(11)(12)通过二阶行列式可以很容易解出C 12和C 22的值,进而求得C 1和C 2的值。

另外,由于势井的深度有限,所以 u (r )的一阶导数在r =b 处也连续。

所以有kC 1cos (Kb )=−αC 2e −αb结合式和式,不但可以确定待定系数C 1和C 2的值,还可以解出束缚态能量。

式(7)除以式(13),得到tan (Kb )=−K/α令Kb =x ,可以得到关于x 的超越方程tan x =−xαb 。

利用图解法,在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 =tan x 和y =−x αb左右两边两个函数的图像能够求到数值解,也可以采用计算机进行数值求解。

(见附录)值得注意的是,外部波函数的梯度∇u (r )=−αC 2e −αr <0。

假设氘核只有一个束缚态,则内部波函数C 1sin (Kr )在r =b 处必定是刚刚开始下降,即Kb =π2+δ,δ为一小量。

如果B =0,则Kb =π2,此时V 0与b 之间满足V 0b 2=(π2)2ℏ22μ≈π2ℏ24M p。

对于实际的B 来说,V 0b 2比π2ℏ24M p稍大,也就是说,势井的深度与宽度之间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

以上所讨论的模型都十分粗略和简单,我们可以结合已知的实验数据对建立的模型加以修正。

1) 氘核是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的稳定核,它只有一个束缚态(这点与之前的假设一致),核自旋J =1;2) 结合能B =2.226±0.002MeV ; 3) 磁矩μD =0.857411±0.000019核磁子; 4) 电四极矩Q D =(2.735±0.014)×10−27cm 2。

由此,能够看出实验结果和模型假设之间的一些矛盾。

因为既然认为氘核处于基态,其s 波函数是球对称的,就不会有电四极矩。

如果核子间相互作用是有心力场,则轨道角动量是运动常数,氘核基态必然只能有一定的轨道角动量。

S 态不可能和其他态混起来,所以Q D ≠0表示核子间位能不可能全是有心力场。

但由于Q D 和μD −μp −μn 的数值比较小,为了估计有心力的大小,略去这些是合理的。

2. 高斯型作用势以上的讨论比较简单,当质子与中子的相互作用势变得相对复杂时,想要求得波函数的解析解是几乎不可能的。

所以以下给出氘核基态波函数的一种数值解法。

选取高斯形式的相互作用势,即V (r )=−V 0e −(r/r 0)2结合相关的文献[3],V 0=72.194MeV ,r 0=1.484fm 。

根据式(2)得到方程u ′′(r )=Au (r )(13)(14)(15)(16)其中,A =2μℏ2[V (r )−E ],基态能量E =−2.226MeV 。

由于氘核的半径很小,对上式的求解取r 的范围为:r ~(0,25fm)。

把r 所属的区间进行均匀的n 等分,每个区间的长度为h ,第i 个区间的起点为r i ,终点为r i+1。

将r i+1和r i−1处的约化径向波函数在r i 点进行泰勒展开,u (r i+1)=u (r i )+ℎu ′(r i )+ℎ22u ′′(r i )+ℎ36u ′′′(r i )+ℎ424u (4)(r i )+ℎ5120u (5)(r i )+ℎ6720u (6)(r i )+⋯u (r i−1)=u (r i )−ℎu ′(r i )+ℎ22u ′′(r i )−ℎ36u ′′′(r i )+ℎ424u (4)(r i )−ℎ5120u (5)(r i )+ℎ6720u (6)(r i )+⋯两式相加,得u (r i+1)−2u (r i )+ u (r i−1)=ℎ2u ′′(r i )+ℎ412u (4)(r i )+ℎ6360u (6)(r i )+⋯经过简单的推导,可以将式的微分方程化成如下:u (r i+1)≈[2+56ℎ2A (r i )]u (r i )−[1−ℎ212A (r i−1)]u (r i−1)[1−ℎ212A (r i+1)]即约化径向波函数满足的三点中央差分递推公式。

要确定这个波函数的具体数值,需要知道u (r 1)和u (r 2)两点的数值,u (r 1)=0是已知的,但u (r 2)的数值不好确定,简单起见,取一个小的整数来近似表示u (r 2)。

通过Matlab 软件,可以通过循环迭代方式求出每一点的波函数,然后画出u (r )的图像(见附录)。

3. 结论本文介绍了两种作用势模型下质子与中子的相互作用,并给出了两种模型的计算方法,分析了两种方法的合理性和优缺点,着重介绍了常用的科学计算方法。

但由于缺乏数据和相关的研究,并不能和真实的情况进行对比。

参考文献:[1] 杨立铭,于敏.原子核物理讲义[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6-8. [2] 杨福家. 原子物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00-307.[3] 李小华,张贵清等. 氘核基态波函数的数值解[J]. 广西物理,2011,32(4):11-13.(17)(18)附录图三函数y=tanx与y=x/2的图象数值方法求解超越方程,可以使用简单的二分法进行计算。

但利用二分法的前提是待求解的方程必须在给定的区间内单调连续,否则会得不到正确的解,所以可以先做出相应的图形,通过简单的计算大致判断根所在的区间。

本文利用C语言来编写此算法,并以一个具体的函数作为例子进行求解。

源代码如下:#include<stdio.h>#include<math.h>double fun(double x);double findroot(double a,double b);int main(void){double a=1.8,b=2.5;//选定的初值区间为[1.8,2.5]double value=findroot(a,b);printf("%g\n",value);return 0;}//待求解的方程为tanx=-x/2double fun(double x){double y;y=tan(x)+x/2.0;return y;}//二分法求解double findroot(double a,double b){double x1,x2,x0;double root=0;x1=a;x2=b;if(fun(x1)*fun(x2)>0){printf("重新选择计算区间!\n");}else{while(fabs(x1-x2)>1e-6)//计算结果的精度{x0=(x1+x2)/2.0;if(fun(x1)*fun(x0)<0){x2=x0;}else{x1=x0;}}root=(x1+x2)/2.0;}return root;}运行结果为:2.28893%---------------数值求解高斯形式相互作用势下的波函数-----------%clear;clc;n=500;r=linspace(0,25,n+1);%等间隔插入个n+1个点,将区间均分成n段h=25/n;%步长%质子质量为938MeV/c2,ℏc=197fm*MeVA=938/197^2*(-72.194*exp(-r.^2/1.484^2)+2.226);u=zeros(1,n+1);u(2)=0.0025;for i=2:nu(i+1)=((2+5/6*h^2*A(i))*u(i)-(1-h^2./12*A(i-1))*u(i-1))/(1-h^2./12*A(i+1)); endu=u/max(u);plot(r,u,'.-r'),xlabel('r/fm'),ylabel('u(r)'),set(gca,'ytick',[]);grid on,box on,title('约化径向波函数');图像如下:图四波函数图像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带入数据的精度和初始条件的设定合理性,会使得求解出的函数存在很大的偏差,原因是波函数的边界条件应该是u(0)=0,u(∞)=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