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理论经典二十
管理学30大经典理论
管理学30大经典理论1、彼得原理ﻫ每个组织都就是由各种不同得职位、等级或阶层得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得某个等级。
彼得原理就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得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就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得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得原理。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得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一个优秀得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得官员,而无所作为.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得级别,就会造成组织得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得根据贡献决定晋升得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得职务。
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得岗位,不仅不就是对本人得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ﻫ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普遍存在得,就不多说了。
但就是还有一种情况就就是,上司总就是趋向于把您放在您能力暂时达不到得职位。
而过一段时间之后,您会通过压力、调节、学习等来达到与该职位要求相符得能力.这样便达到了个人得提高.两种情况其实都有道理,还就是因人而异。
决定性因素就是领导瞧人与用人得标2、酒与污水定律准。
ﻫ酒与污水定律就是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得就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得还就是一桶污水。
在任何组织里,几乎都存在几个难弄得人物,她们存在得目得似乎就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
最糟糕得就是,她们像果箱里得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她苹果也弄烂,烂苹果得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得破坏力。
一个正直能干得人进入一个混乱得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得部门变成一盘散沙。
组织系统往往就是脆弱得,就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与容忍得基础上得,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
破坏者能力非凡得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得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如果一个组织里有这样得一头驴子,即使拥有再多得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得工作成果。
组织理论——精选推荐
组织理论1、古典组织理论 古典组织理论最早可追溯到亚当•斯密。
他在《国富论》中⾸先提出了劳动分⼯的原则。
劳动分⼯原则是组织设计的⼀个基本原则,⾄今仍具有⽣命⼒。
⽽古典组织理论的正式产⽣和盛⾏时期为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
古典组织理论侧重于静态组织的研究,注重组织效率。
其主要论点有: 1)劳动分⼯ 组织的每⼀单位,⽆论是横向的或单位,还是纵向的⾼、中、低层,都是根据劳动分⼯的原则进⾏区分和设置的。
2)职权与职责 组织中每⼀单位、单位内每⼀个职位,均有明确规定的职权与职责。
组织中每⼀单位的主管或职⼯都必须按规定的职权职责进⾏⼯作。
3)等级制度 组织中必须划分严格的等级,上级对下级下达命令,下级必须接受和执⾏。
另外,上级不能越级指挥,下级也不可越级汇报,以保证指挥、领导。
4)严格的规章制度 组织中建⽴规章制度的必要性,要求每⼀名员⼯,⽆论职位⾼低,都必须依照规章制度办事。
在古典组织理论盛⾏期,常见的⼏种组织结构为:直线制、职能制、直线制和直线职能制。
1.现代组织理论 进20世纪30年代,特别是第⼆次世界⼤战结束以后,组织理论⼜有了蓬勃发展,出现了学派,这些学派对组织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作出了不同的贡献,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法,主要有⾏为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和新结构学派等。
1)⾏为科学学派 该学派的理论基础是⼼理学、社会学和⼈类学,组织是⼀种⼼理与社会系统,重视研究组织结构中⼈的,尤其是⼈的⼼理对组织的影响。
这⼀学派的主要贡献有: (1)在对古典组织理论提出的⼀些组织原则基本肯定的基础上,把⼈的⾏为因素加了进,对某些组织原则提出了修正意见,如,对劳动分⼯原则,在肯定的劳动分⼯能带来⾼效率的同时,提出应劳动分⼯带来的劳动单调枯燥会引起⼈们对劳动的厌烦,对⼈的⼼理会带来负⾯影响。
(2)提出在组织设计时应考虑通过职务扩⼤化、职务丰富化等⽅式,⼯作本⾝的挑战性、趣味性,从⽽,满⾜⼈的社会需求。
评析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
评析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是指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期间,对组织行为和组织管理进行研究的一系列理论和思想。
这一时期的组织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在组织中的动态行为和相互作用,试图解析人类行为对组织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组织管理。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
1. 人际关系学派:该学派的核心理论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组织效果至关重要",提倡关注员工的社会和心理需求,为员工创造积极的人际关系环境。
2. 行为主义管理学派:该学派将组织行为视为可观察和可控制的,强调通过激励和奖惩机制来引导员工的行为,提高工作绩效。
3. 决策理论:该理论关注决策过程中的个体和集体思考,通过分析决策者的信息获取和判断偏差,试图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4. 期望理论:该理论关注员工对工作结果的期望和努力程度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们在决定行为时会考虑其行动可能带来的结果,并选择对自己来说最有吸引力的行为。
5. 控制理论:该理论强调管理者对员工行为的控制和协调,提出了"控制过程"的概念,包括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执行和监控,并通过反馈机制调整行为。
以上只是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一些代表性思想,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组织行为和管理的研究,为组织提供了一些管理和调整的指导思想。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理论在实践中并非适用于所有组织和情境,管理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并综合运用合适的理论和方法。
组织行为学专家的100个组织行为学理论
组织行为学专家的100个组织行为学理论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个体和团队行为的学科,它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
在组织行为学中,有许多经典的理论和观点,这些理论和观点对于解决组织中的问题和发展组织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在本文中,将介绍组织行为学专家们一百个经典的组织行为学理论。
1. 龚化论龚化论是由龚自珍提出的,“各国学之大意,化而为我有用”是其核心思想,即吸收各个领域的知识和理论,转化为有助于自己的行为和成就的养料。
2. 统观性理论统观性理论是由斯科尔尼克提出的,认为人们在处理信息时,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经验,从整体上把握问题。
3. 学习曲线学习曲线是由柯特斯和琳达·希尔分别提出的。
学习曲线认为,一个人在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时,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反馈和实践,逐渐提高学习效率。
4. 阻碍学习阻碍学习是由亚当斯和弗莱明三世提出的,认为企业中存在失误和问题时,往往是由于员工的阻碍学习行为引起的。
5. 人际感知人际感知是由泰勒和弗西提出的,认为人们在与他人交往时,会通过彼此的交流方式、姿态和语言等来感知对方的情感和认知。
6. 交换理论交换理论是由荣格提出的,认为人们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交换的基础上,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利益选择与他人交往。
7.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由谢菲尔德等人提出的,认为一家企业的文化是它的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共同构成的。
8. 管理回路管理回路是由阿金提出的,认为管理者需要不断地进行反馈、纠错和调整,以确保组织在良性循环中运转。
9. 收入公平理论收入公平理论是由亚当斯提出的,认为一个人在参与相似的付出和工作时,应该得到相似的回报,否则会出现不公平的现象。
10. 技能发展周期技能发展周期是由哈维提出的,认为一个人在学习新技能时,会经历四个阶段:不知道、意识到、尝试和掌握。
11. 互利协作互利协作是由史密斯提出的,认为人们通过合作可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这是进步和发展的关键。
二十大理论知识
二十大理论知识1. 达尔文进化论:《物种起源》(作者:查尔斯·达尔文)2. 相对论:《相对论》(作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3.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基础》(作者:施罗丹格)4. 人类自我感知:《自我在社会中的角色》(作者:艾琳·伯奇)5. 大爆炸理论:《宇宙的起源》(作者:斯蒂芬·霍金)6. 基因理论:《基因的构成和表达》(作者:詹姆斯·沃森)7. 熵增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作者:R. Clausius)8. 均衡与失衡:《生态学基础概念》(作者:C. Krebs)9.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哥德尔证明》(作者:耶日·布恩奇)10. 科学本体论:《科学与假设》(作者:K. Popper)11. 系统论:《系统论:一个概念的历史与哲学》(作者:L. von Bertalanffy)12. 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者:H. Cramer)13. 社会契约理论:《社会契约》(作者:托马斯·霍布斯)14. 决策理论:《决策的困境:多准则决策理论》(作者:T. L. Saaty)15. 分形几何学:《分形几何的自相似性与分形维数》(作者:B. Mandelbrot)16. 博弈论:《均衡论》(作者:约翰·纳什)17. 信息论:《信息论、编码、与表示》(作者:C. E. Shannon)18. 调控论:《从分子到系统的神经与内分泌调控》(作者:R. F. Thompson)19. 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的心理信息学基础》(作者:G. Miller)20. 发展心理学:《人类发展:一本心理学手册》(作者:W. Damon and R. M. Lerner)。
传统组织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的发展
传统组织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引言
组织理论是研究组织结构、组织运作以及组织内外部关系等组织
现象的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传统组织理论逐渐为现代组织
理论所取代。
本文将讨论传统组织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的发展,并分
析其各自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
二、传统组织理论
传统组织理论主要集中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是以科学管
理和行政管理学为主要代表的思想流派。
传统组织理论以理性为基础,注重组织的任务分工、权力结构和控制机制。
1. 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由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
提高工作效率。
该理论注重工人劳动的科学化、标准化以及劳动者与
工作之间的合理匹配,以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科学管理在实践中存
在忽略人性和工人参与的问题,导致工人对组织的反抗和不满。
2. 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是根据组织内部的行政程序和决策过程来管理组织的一种方法。
该理论主要关注组织的权力结构、组织架构和管理过程。
由亨利·费奥尔和利昂纳德·乌里克提出的行政管理学,强调科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的结合,通过权威、规则和程序来控制组织。
然而,行政管理学存在过于官僚化、通。
西蒙:《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赫伯特·A·西蒙:《管理行为》(第四版)笔记(20XX年7月28日——8月5日)序1、组织理论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古典组织理论。
一是韦伯的理想类型的官僚制组织模式,二是泰勒的科学管理运动,三是法约尔、古利克、厄威克、穆尼和赖利等人的管理原则;第二阶段,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新古典组织理论,或称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
新古典理论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一是人的需求、动机和激励,二是人性假设问题(麦格雷戈的X-Y理论,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等,三是非正式组织及人际关系,如卢因的团体力学理论,四是领导风格;第三阶段是现代组织理论,包括系统学派的组织理论和权变理论。
概况而言,古典组织理论倾向于宏观分析,新古典组织理论多从事微观分析,现代组织理论则是对宏观、微观再宏观的组织分析方法的尝试。
P42、全书的核心假设是决策制定过程是理解组织现象的关键。
第一章决策制定和管理型组织1、导向最终目标选择的决策,称为目标价值,包含最终目标实现的决策,称为事实判断。
P32、根据巴纳德的权威定义,下属只要允许上级监督人员通过制定决策,指导自己的行为,而不独立审查该项决策的优劣,就可以说他接受权威的控制。
但按照西蒙的定义,在组织中,权威行使的方向,既可以向上,也可以向下或者横向。
P83、组织忠诚问题。
组织忠诚执行着重要的管理职能。
但组织忠诚也给管理带来麻烦,如几乎所有部门的领导都无法胜任本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资金需求的平衡工作。
P94、行使权威和培养组织忠诚是组织对个人价值影响的两种主要方式。
P105、信息和建议在组织中的流向是全方位的,与决策有关的信息和事实依据往往稍纵即逝,只有在决策时刻才完全确定,而且往往只有操作人员才能确定。
P116、培训。
只要相同要素在大量决策中反复出现,培训就适合于决策过程。
培训有如下功能:可以向受训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事实要素;可以向受训者提供思维的参考框架;可以向受训者提供公认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向受训者灌输制定决策所依据的价值观。
第二讲组织理论
(二)福莱特的人本主义组织理论思想
1. 强调群体的价值。她结合了行政学和心理学的观点, 认为群体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对人的观念和行为 产生重要影响。组织中的人与人之间行为的方式受到群体 的支配,而每个人都是某一群体中的一员,必须要重视群 体中的人际关系。
2. 重视非正式权威。以来自于专业知识与经验衍生的 非正式权威来代替职位权威,这样才能符合成员心理的需 求。
(一)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1.提出“社会人”的观点。人其实是属于某一群体 并受群体影响的“社会人”,不仅促进追求金钱收入,还 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因此揭示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梅奥认为组织是一个社会 系统,不仅存在着正式组织,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组织 中的工人在共同的劳作过程中,由于共同爱好、情感、价 值观念等而形成具有共同情感的团体,也就是“非正式组 织”,是“一些惯例、价值观、准则、信念和非官方的规 则”。
厄威克的观点
1、管理的功能理论。厄威克认为,组织的管理 过程由三个功能组成:计划功能、组织功能和控制功 能。
2、组织管理八项原则:目标原则、相符原则、 职责原则、组织阶层原则、控制幅度原则、专业化原 则、协调原则、明确性原则。
二、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早期的组织理论强调管理的科学、纪律、制度和
标准,虽然在组织效率上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把人 看做 “经济人”,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管理实 践中造成了人与组织之间关系恶化。到了20世纪20年 代,工人怠工、劳资纠纷、企业和工人对抗的情况不 断出现,早期的组织管理理论已经不能适应管理实践 的需求。于是,学者们和管理学家开始反思原有组织 理论,重新界定管理的主体,从人群关系入手研究个 人和群体的行为,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理论被引 入到管理研究中,形成了行为主义科学的组织理论。
组织理论 管理理论的发展及主要学派观点
组织理论组织理论(Organization Theory)组织理论的概述组织理论是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研究组织结构、职能和运转以及组织中管理主体的行为,并揭示其规律性的逻辑知识体系。
组织理论的演进与社会存在和管理实践的需要有密切的关系,其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也是辨证的否定过程。
组织结构理论是组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印证了组织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
组织理论的发展自泰罗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辟了组织理论以来。
系统的组织理论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组织理论到现代组织理论的发展进程。
组织理论的演进与社会存在和管理实践的需要有密切的关系。
其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
也是辨证的否定过程。
一、古典组织理论的演进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和欧洲。
资本主义企业取得一定的发展。
对管理的要求日益强烈。
这一时期,组织理论的研究分为三个派别:科学管理学派、行政管理学派、官僚体制学派。
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主张实行职能管理制。
不仅要单独设置职能管理机构。
还要在职能管理机构内部的各项管理职能之间实行专业化和标准化的分工。
使所有的职能人员只承担1至2项管理职能;提出权利下放的例外原则。
使上下级之间实行合理分工,上级把一般性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只保留例外特殊管理事务的决策权和对下级工作的监督权。
法约尔是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管理的五个基本的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并认为组织职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同时他又提出了直线一职能制的组织模式.设计了一种为解决上下级之间跨越统一的指挥链而进行直接联系的组织形式,即“法约尔跳板”:他也概括了包括组织职能在内的14条一般管理原则。
韦伯的科层制理论认为组织治理机制有三种基础:其一是理性基础。
即组织建立在对权力和法规的信念之上。
并通过相应的规则来组织活动;其二是传统基础,即组织建立在古老传统和统治身份的神圣信念之上;其三是魅力基础.即组织建立在具体的、非同寻常的个人及其统治方式之上:同时韦伯用合理一合法的职权观念论证了官僚制存在的合理性。
organisation theory
组织理论,也称为组织理论和行为理论,是一门研究组织的目标、结构、设计和运作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组织内部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如何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果。
组织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运动,由于科学管理与其他领域的不断交叉融合,组织理论已经成为一个复杂且广泛的领域。
组织理论的核心是研究如何构建有效和创新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组织的框架,它确定了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关系。
有效的组织结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
创新的组织结构可以激励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使组织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
在组织理论中,有许多不同的理论和模型可以用来解释组织行为和决策制定的过程。
一种常见的模型是奥斯本和普拉特的机构理论。
根据此模型,组织的行为是一种通过规则和程序来协调和组织的系统。
该模型强调组织的分工和协作,以及组织内部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的重要性。
另一个重要的组织理论是博纳法兰的共享理论。
根据该理论,组织内的员工通过分享信息、知识和资源来协同工作,以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
共享可以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员工之间的合作和信任。
此外,还有一些关于组织行为和决策制定的经典理论,如麦克格雷戈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和亨理克斯的双因素理论。
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组织内部动机和满足的问题,为组织管理者提供了指导和启示。
除了理论框架和模型,组织理论还关注组织文化、领导力、决策制定和变革管理等方面。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内部共享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
它对组织的行为和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领导力是组织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影响员工的动机、合作和创新能力。
决策制定是组织管理者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决策的质量和效果对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
变革管理是指组织如何应对变化和创新的过程,包括组织结构的调整、员工的培训和沟通等。
总之,组织理论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领域,涉及到许多不同的概念和理论。
组织理论与组织管理
第4章组织体系4.1组织概述4.1.1组织的含义组织的含义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古今中外的管理学家也对此作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
巴纳德(C.I.Barnard)将组织定义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协作系统〞。
一些学者将组织区分为有形与无形,即组织机构与组织活动。
其中,作为组织活动结果的那种无形“组织〞的概念,有别于作为有形实体〔如工商组织、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机构或组织〕存在的“组织〞概念。
为区别起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将有形的组织体称作组织机构,而将那种无形的、作为关系网络或力量协作系统的组织,称作组织活动。
无形的组织活动与有形的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也就是说,作为“力量协作系统〞存在的无形的组织,本身并不具有自己的目的,它不过是为了完成组织机构的目标而存在,是作为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
〔1〕实体组织。
从实体角度看,组织是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群集合系统。
这个概念具有三层含义:•组织必须具有目标任何组织都是为实现某些待定目标而存在的,不管这种目标是明确的,还是隐含的,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和根底。
最根本的目的是有效地配置内部有限的资源。
如大学的目标是传授知识,培养高级人才,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而一些非正式组织,它们隐含的目的就是使组织成员受到保护,满足成员在某些方面的特殊要求。
•组织必须有分工与协作分工与协作关系是由组织目标限定的。
一个组织为了到达目标,需要有许多部门,每个部门都专门从事一种或几种特定的工作,各个部门之间又要相互配合,这就是一种分工和合作。
只有把分工与合作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效率。
例如,剧场里的观众具有相同的目的,彼此没有分工与合作,不能称其为组织,而剧场的全体工作人员那么构成了一个实体组织。
•组织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力与责任制度组织内部必须有分工,而在分工之后,就要赋予各部门及每个人相应的权力,以便于实现目标。
读书笔记《组织理论——理性、自然与开放系统的视角》
读书笔记《组织理论——理性、自然与开放系统的视角》读书笔记《组织理论——理性、自然与开放系统的视角》The Subject is Organizations; The verb is Organizing.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环境、战略与目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人员、工作与技术。
基于不同的本体论,形成的三个主要系统视角:理性系统、自然系统、与开放系统。
生存智慧既不属于基础研究,也不属于应用研究,而属于人文的知识。
当然,也可以算作组织文化的个性化的一部分。
理性系统的四个主要思路: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行政理论、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以及西蒙的行政行为理论。
自然系统的社会共识派的四种主要学派: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霍桑实验)、巴纳德的协作系统论、塞尔兹尼克的制度论思路、帕森斯的AGIL模型。
除此外,还有社会冲突模型。
开放系统的三个流派:系统设计学派、权变理论、维克的组织模型。
专业人士的组织是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现代化带来的一个人文与社会意义上的变革是,在各个领域中,临时契约都在取代永久制度,从专业服务到情感、两性关系、文化、家庭、国际事务与政治活动——J·F·利奥塔德,1989。
----(这其实背后隐含了两种变化,人的物化与时间节奏的快速化)作为开放系统的组织的边界非常模糊,这包括了劳动力的模糊与任务职责的模糊。
腐败问题是所有组织的共同问题,不仅仅在公共组织中,也存在在私人企业中。
私人企业在反腐的问题上,缺乏足够的法律工具与执行工具。
组织决策并非制度安排上的决策程序,作为开放系统的组织,其正确的决策往往需要将所有的参与者与利害相关者都纳入考虑范畴。
设定目标是一回事,动员力量实施目标是另一回事。
从更加常见的情况来看,落实政策的难度要大于制定政策的难度。
管理好与其他组织的关系是组织的重要任务。
交易成本经济学家的“制造还是购买”抉择,认为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揭示了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
南开24年秋季《组织理论》作业参考二
24秋学期《组织理论》作业参考
1.组织发展理论关于人的假设是()
选项A:经济人假设
选项B:社会人假设
选项C:复杂人假设
选项D:自我实现人假设
参考答案:D
2.被誉为“经营管理之父”、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的学者是:____
选项A:泰罗
选项B:法约尔
选项C:马克斯?韦伯
选项D:西蒙
参考答案:C
3.在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以下哪项因素对人的行为不具本质上的激励
作用?____
选项A:成就因素
选项B:目标因素
选项C:兴趣因素
选项D:保健因素
参考答案:D
4.矩阵式组织结构属于
选项A:M型组织结构
选项B:U型组织结构
选项C:临时型结构
选项D:H型组织结构
参考答案:C
5.社会正义观的核心观点是:
选项A:公平
选项B:效率
选项C:利润
选项D:增长
参考答案:A
6.通常所讲的临时性组织结构除了项目小组外另一种是:____
选项A:H型组织
选项B:事业部型组织
选项C:矩阵型组织
选项D:U型组织
参考答案:C
7.泰勒的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是()
选项A:X理论
选项B:Y理论
选项C:Z理论
选项D:超Y理论
参考答案:A
8.泰勒的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是____
选项A:X理论
选项B:Y理论
选项C:Z理论
选项D:超Y理论
参考答案:A
9.按照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与激励因素有关的是____
选项A:工作内容
选项B:工作环境
选项C:组织变革
选项D:决策。
组织行为理论汇总大全
理论
代表者
内容观点
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斯托格迪尔、弗莱西曼
对人的关心和对组织效率的关心两大类。以工作为中心,指领导为了实现工作目标,规定自己和下属的任务,包括组织设计、制定计划和程序、明确责任关系、建立信息途径、确立工作目标。以人为中心指以人际关系为中心,包括建立互相信任的气氛,尊重下级意见,注意下属感情和问题等。
强化理论
斯金纳
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受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则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失。
管理要采取各种强化方式,以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强化的时间安排(固定间隔:按周、月付薪金)或者不考虑行为的时间间隔,在行为达到一个固定数字之后则给强化(如计件工资)。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赫赛和布兰查德
管理者的四种领导方式:告知(高任务—低关系),领导告诉下属干什么、怎么干以及何时何地去干,强调指导性行为;推销(高任务—高关系),领导者同时提供指导性行为与支持性行为;参与(低任务—高关系),领导者与下属共同决策,领导者的主要角色是提供便利条件与沟通;授权(低任务—低关系),领导者提供极少的指导与支持。
管理中要关注员工的心理作用
群体动力理论
卡特·勒温:德国的心理学家,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开拓者,在西方被称为“当代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以研究人类动机和团体动力学而著名。
组织理论经典
组织理论经典一、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是组织理论的早期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泰勒、法约尔和韦伯等。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则强调了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二、行为组织理论行为组织理论关注组织中的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奥、马斯洛和赫茨伯格等。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认为组织中的员工行为受到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了人的五个基本需求层次,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则强调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
三、现代组织理论现代组织理论是在古典组织理论和行为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卡斯特、罗森茨韦克和明茨伯格等。
卡斯特的系统权变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罗森茨韦克和明茨伯格的组织结构理论则提出了组织结构的多种类型和特点。
四、组织理论的应用组织理论在管理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组织设计、组织变革、组织发展和组织文化等方面。
通过运用组织理论,管理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组织运作的规律,提高组织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经典的组织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组织运作的框架和工具,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应对组织中的各种挑战。
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这些理论,提高组织效率和员工满意度,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组织理论经典一、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是组织理论的早期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泰勒、法约尔和韦伯等。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则强调了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二、行为组织理论行为组织理论关注组织中的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奥、马斯洛和赫茨伯格等。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认为组织中的员工行为受到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了人的五个基本需求层次,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则强调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
组织行为知识讲座
始挖掘工人的精神财富,
宣扬“合作”精神,人
际交往机会增多
现代化大工业呈现 出工作技术化(机器 人等)、工作丰富化 趋势。工作岗位安 排双向选择
自我管理。给职工 一定的责任、一定 的权力和报酬。工 作关系的典型代表 就是目标管理
(三)工作设计的原则:p277
1. 从管理哲学角度,牢牢把握以人为中心的思 想,正确处理好人和工作的关系,使二者有 机地结合起来。
– 第一阶段:工作专业化 19c-20c40
– 第二阶段:工作的轮换和扩大化 20c4060
工作设计的发展史
第一阶段
(科学管理) 19世纪末一20世纪40
工 由传统的工作形式转 作 到按工作专业化组织 内 人力安排岗位。组织 容 单项选择
工 工人只管干活,是机器的
作
附属物,是会说话的工具 或牛马。只有按“标准”
售后服务 公司总部 原料供应
产品设计 产品制造
直线型组织结构
经理
总经理 经理
经理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管
管
管
管
管
管
管
• 优点:结构简单、信息传递迅速、利于决 策、权力集中、责任明确、统一指挥。
• 缺点:权力过于集中、部门之间缺乏协调。
职能型组织结构
职能型组织结构(一)
• (2)职能型组织结构
经理
职能部门 1
二是这些互相关连、发生重叠关系的群体是由同处于几个 群体重叠处的个人来连结的。
重视的是以下两点: 第一,这种模型把与任何群体有关的环境看成是另一组系 统或群体。 第二,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同样要依靠在组织与环境之间占 重要地位的关键人物,这种人物在组织与环境之间起着连 结针角色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权力与政治学派的典范 exponent of power and politics school 1.Jeffrey Pfeffer 在1981年《权力在决策制定中的作用》中探讨了权力的优 点与所受制约,认为权力是一个人或组织以其所需要的方式使得事情被做的 能力,是影响人的潜在能力。因此,权力具有相对性,只能在社会关系的特 定语境中才能理解;使用权力或冲突经常胜过方法、手段、路径的选择,体 现为不同专业、教育背景、性别、年龄的组织冲突通常并不涵纳组织目标, 它们处于专业权力的核心,控制了做事的方式,因而组织行为与决策并不通 常是理性的。 2.John R.P. French, Jr. d 在1959年的《社会权力的基础》中认为权力和影 响关系的前提界定为至少要有两个施动者,并把这种施动者限定为个体;并 提出作为接受一方的施动者是解释权力或影响现象的焦点。进而界定了社会 权力的5种主要来源。 3.James G. March 在1966年的《权力的力量》中并未把权力限定于组织内 部,而是通过对组织与共同体内的社会权力的经验研究审视了权力的各种替 代定义、概念、路径。认为共同体权力与组织理论更为紧密相关,尤其是在 当前出现无边界组织形式、网络、虚拟组织形式情况下。他讨论了权力研究 的三种路径的优缺点:即实验研究、共同体研究、制度研究。并分析了实现 权力的社会选择的六种模式。 4.Rosabeth Moss Kanter 在1979年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管理链条中的 权力脱节”中认为执行和管理权力是组织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并界定了组 织管理的三个层次:一线管理人员、职能专家、高层管理人员。但权力的目 标往往不会很好的实现,而是受到下属打折扣,因而权力失效或无权力成为 组织管理的一个大问题。 5.Henry Mintzberg 在1983年的《权力博弈和博弈者》中认为组织行为即权 力博弈,博弈者即有个人需求的影响者,他们在满足组织需要的同时力图满 足自己。
三、权力与权威的区别 difference between power and authority 结构主义者倾向于把权力看作权威的同义语,权 威则基于组织正式层级和正式规章制度来保障组 织既定目标的实现。 但权力学派则把要求人做事的权力与从工作中自 动形成或伴生的权力(权威)加以区别,认为权 威只是组织权力各种有效来源中的一种,权力通 向组织的各个方向,并非仅依靠于自上而上的层 级体系来行使。其它的权力或影响形式通常优先 于权威为基础的权力。 权力的来源可列如下:控制稀缺资源,靠近有权 者或进入权力系统的通道,潜在联盟中的核心地 位,操纵组织规章的能力,可信度。等等。
Conclusion:可以从权力竞争的角度来看待组织现象,权力的基础不同,其 效果也就不同。因此实践中要学会增加的权力的吸引力。 References:
三、结论 assumption and conclusion 1、假定:权力及其影响作用至少要卷入两个作用体,权力受动者对于研究社 会影响和权力现象更为有用。 Two actors 2、各种各样的权力后果:既有被权力所吸引的,也有对权力产生抵抗的。 吸引或抵抗都是权力受动者对于权力施动者的情绪化反映。权力基础不同, 其产生的后果也不同。Different consequences resulting from different bases of power 3.对5种权力而言,权力的基础越强大权力就越大。 4.任何一种权力的范围都可能很大但一般而言参照权力的范围最大。 5.在权力范围之外使用权力将减少权力的力量。 6.奖赏权或强制权所产生的新系统状态对施动者有较高的依赖性,权力受动 者的顺应越明显,这种依赖性就越强;但其他3种权力的这种依赖性并不明显。 7.强制权力削弱吸引力,引起高度抵抗力。而奖赏权力则会提高吸引力,并 将抵抗力降到最低限度。 8.强制权力越合法(感觉而言),抵抗力就越薄弱,注意力也会随之减弱。
第二十讲:selection 29: chapter 6 Power and politics organization theory, selection 32: the base of social power 目标:了解权力学派的基本假设或原则,权力的存在基础 与作用 重点难点:权力学派的基本假设;权力的存在基础 问题框架: 1.What i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power and politics organization theory? 2. what is the base for power? 3. how to understand power’s useage?
selection 32: the base of social power by John R. P. French Jr. and Bertram Raven 1959 主要目的在于明确权力的类型并系统地界定其概念以便我们能够根据它们所 产生的变化或其它影响对他们加以比较。有关两个施动者间的权力与影响关 系的各种现象可以归结为两个问题:什么决定了施加权力的施动者的行为? 什么决定了这种行为的受动者的反应? 一、权力、影响与变化 power, influence, and change 1、心理变化 psychological change :若以影响界定权力,并以心理变化界定 影响;若变化则指心理领域有关行为、观点、态度、目标、需求、价值及其 它所有方面的总体层面的变化;若以系统一词指称生活空间,其在时点1的状 态称为s1,时点2的状态称为s2;则某系统a的状态的历时性变化,其测量表 示为:ch(a)=s2(a)-s1(a) 2、社会影响 social influence 把社会影响限定于对个人P的影响,这种影响则 由社会施动者O即另一个人、角色、规范或团体施加。O对P的生活空间系统a 的影响可界定为施加于系统a之上的结果性力量其根源在于O 的行动。这种结 果性力量包括两个层面:按照O的意向改变系统的力量(吸引力),由同样 的O的行动所形成的反对性的抵制力量(抵抗力)。 3、社会权力界定 social power :在系统a中O对P的权力的力量可被界定为O 在系统a中影响P的最大化潜在能力。 4、系统状态对社会施动者的依赖 the dependence of system on social agent 系统状态的任何变化都是由某些因素的变化所导致的,系统在功能上要依赖 于这些因派的基本假设 hypothesis of power school 权力学派与其前身现代结构或系统学派的假设有关联但更 有区别,权力学派拒绝前者的对组织的幼稚且不现实的假 定(个体受制于组织权威、目标、规范等),认为: 1.个体与联合体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竞争、冲突不可避 免;联合只是暂时的; 2.影响、权力、政治是冲突、竞争的主要武器,是组织 生活中至关重要和永恒因素; 3.组织目标来源于个体、联合体中连续的操纵和讨价还 价,并随着联合体中权力平衡的变化而变化; 4.权力关系是组织的永恒特征,是最重要的结构现象
第一节Introduction of chapter 6 Power and politics organization theory 一、人们对权力的态度 attitude on power 这里所说的权力并非像我们通常所理解的 那样,而是以一种知识化的形式出现的。 平常人与学者们都不愿谈论权力:一是权 力对多数人而言并不是一个文明对话的主 题,它意味着暴力、残忍、控制、不道德 行为等等;诚如R。M。坎特所说:权力是 美国人最后一个肮脏单词,谈论钱与性要 比权力容易的多;二是权力并不适合西方 企业与政府的理性观念。
二、权力的基础 bases of power 权力基础意味着O与P之间的关系是权力的来源。大致有5种 1.奖赏权力Reward Power: 指提供奖赏的能力;这种权力基于给予正面有利结果,或去除负面不利结果 所带来的力量 2.强制权力Coercive Power: 这种权力是指对违背旨意的人进行惩戒的力量 3.法定权力Legitimate Power: 这种权力是指通过选举或任命而担当一定职位所得到的行为力量,亦称组织 权威(Organizational Authority) 或规范权力(Normative Power),它可以 规定其它人的行为及其规则,界定某人的位置与角色。其共同基础在于:文 化价值;其范围在于:法定权力的行使往往遵循既定的权力设计(指定或选 派等等)路线。 4.参照权力Referent Power: 这种权力是由于成为别人学习参照榜样所拥有的力量,即要求P与O看齐或一 致。 5.专家权力Expert Power 这种权力来自于个人所拥有的专长、专门知识和特殊技能 另外,若O不必成为P所在团体的一个成员,专家权力还可界定为信息权力 Information Power,与5类似, 这种权力依赖于对某种他人必须的、重要信 息的控制或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