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一)鱼我所欲也(孟子)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告诉我们,当面临“生”和“义”的选择时,正确的做法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2.3.《鱼我所欲也》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鱼我所欲也》中点明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鱼我所欲也》中,用“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强调“生命”固然重要,但若遇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如“义”),我是不会苟且偷生的。

6.《鱼我所欲也》中用“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7.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说高远的心灵境界并非贤德之人所独有,只是贤德之人能够一直保持这种心境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加焉丧耳。

8.《鱼我所欲也》中,孟子阐述仁人志士不肯苟且偷生、不肯逃避死亡的原因的两句是: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9.《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0.《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1.《鱼我所欲也》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2.《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3.当面临生和义的选择时,孟子以《鱼我所欲也》中“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来表明态度。

14.《鱼我所欲也》中的“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表明背信弃义换来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文。

15.《鱼我所欲也》中的“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孟子在讲述了“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后,发出的豪言壮语。

(二)曹刿论战1.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鱼我所欲也》知识讲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鱼我所欲也》知识讲解

《鱼我所欲也》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早岁丧父,幼年受母亲教诲(“孟母三迁”故事出自《烈女传·母仪篇》可证)。

长大后受业于子思(即孔伋,孔子之孙)的门人,治儒术,通《五经》,尤长于《诗》《书》。

曾游说梁惠王,不成功。

又入齐,见齐宣王,一度充当“客卿”,颇受尊重。

但当时各国国君用兵争强,以权谋为先,对孟子的“王道”主张,都以为“迂阔而远于事情(实际情况)”,不予采纳。

以后孟子返回家乡,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

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

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

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2.患:祸患,灾难。

3.辟:通“避” 躲避。

4.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5.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6.所欲:想要的东西。

7.兼:兼有,并有。

8.贤者:有德才的人。

9.蹴:用脚踢。

10.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1.加:增加。

这里指所获得的益处。

12.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13.乡:通“向”,从前。

14.已:停止,放弃。

15.本心:天性,天良。

重点虚词1. 莫:副词,没有。

(莫.甚于死)2. 勿:副词,不。

(贤者能勿.丧耳)3. 尔:语气助词。

(呼尔.而与之)4. 为:介词,后面带三个并列短语。

(为.宫室之美)5. 所:起指示作用。

与:通“欤”,语气助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假字1.辟:通“避”,躲避。

(初2020级中考复习资料)《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根据最新部编教材和教参整理))

(初2020级中考复习资料)《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根据最新部编教材和教参整理))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 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èi)失其本心。

一、作家作品: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又被称为“亚圣”。

《孟子》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课下注释词语:(1)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2)恶(wù):讨厌、憎恨。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PPT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PPT课件
(然而如果)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饥 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践踏过 再给人(吃),(即使)乞丐(也)不愿意(接 受)。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 它,(这)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 呢?!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的 恩德)(而接受它)吗?
“是心”直译为这种思想, 那么这种思想到底指的是什 么思想?
舍生取义 义 羞恶之心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 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 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羞之恶心之心,义 也;辞让之心,礼也;是非之心, 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 (给与),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 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 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箪食,一豆羹与万 钟在数量上孰多孰少?在 意义上呢?为什么会做出 不同的选择?
词语解释资料
1、丧 : 丢掉 2、辟:通“避”,躲避。 3、 箪 4、豆 5、蹴: (cù)用脚踢 6、不屑: 因轻视不敢接受。7、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8、何加:有什么益处》 9、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 10、乡:通“向”,从前。
补充注释:
兼:同时得到(有几样东西)。 甚:超过、厉害。 恶:(wù)讨厌,憎恨。 本心:本来的性善说”。
二、第一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应 该“舍生取义”的道理。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一)文章概述《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二)作者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邹国(今山东邹城)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被元朝追封为“亚圣”,尊称为“亚圣”。

《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三)三行对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欲:想要、希望。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而:表顺承。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而:表顺承。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翻译句子)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翻译句子)甚:超过。

于:比。

为:做。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厌恶。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翻译句子)如使:假如,假使。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此书与《大学》、《论语》、《中庸》合称为“四书”。

我们还学过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词语积累1.通假字。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②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思惠,这里是“感激”之意)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2.一词多义(1)于①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比)②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于)而①蹴尔而与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可是)为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接受)③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动词,做、采用)3.词类活用患①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作名词,祸患,灾难)4.古今异义①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③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增加三、重点词语解释1.鱼我所欲也2.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3.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4.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5.行道之人弗受(弗:不)6.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轻视而不可接受)8.妻妾之奉(奉:侍奉)9.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10.贤者能勿丧耳(丧:丢掉)11.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12.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有什么益处,加:益处)13.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14.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本来的思想,天性)15.一箪食(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16.一豆羹(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17.所恶有甚于死者(恶:厌恶)18.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正义)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形容位高厚禄)20.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9.《鱼我所欲也》一、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思想家、教育家。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二、朗读节奏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内容理解1.中心论点:人应当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内容结构(1)第一段:人应当舍生取义①论证过程:先通过鱼和熊掌来设喻引出中心论点要舍生取义。

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证明义比生命更重要。

然后得出结论“所欲有甚至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最后进一步论证,人人都有向善之心。

②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第二段人应保有本心,不要见利忘义。

①论证过程:先从正面举贫者不食嗟来之食的实例,证明保有本心才能做到舍生取义。

其次从反面举贪求“万钟”的例子,论证丧失本心会见利忘义。

最后通过反问,强调人应当保有本心。

②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③反例所用修辞和论证方法,所起作用?排比:强有力的批判了这种丧失本心、见利忘义的行为。

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人应保有本心,不能见利忘义,要舍生取义的论点,鲜明有力。

四、重点问题1.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①以生活常理为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②引出中心论点; 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④暗含着大义比生命重要的观点。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鱼我所欲也《孟子》文本回顾知识清单跟踪训练1.下列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心:这种心)C.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D.妻妾之奉.。

(奉:奉献)2.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同“欤”,语气词)B.呼尔而.与之。

(而: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C.所恶有甚于.死者。

(于:在)D.为.宫室之美。

(为:为了)3.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1段开头用人们生活中所熟知的具体事物设喻,引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B.第2段以行道之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为例,阐明了“普通的人也有羞恶之心,宁愿饿死也不失义”的观点。

C.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思想出发,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

D.本文综合运用了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世上存在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

B.孟子以具体的“鱼”和“熊掌”分别比喻抽象的“义”和“生”,在二者不可同时得到的情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

C.孟子在文中指出,无论是“一箪食,一豆羹”,还是“万钟”,与“义”比起来都是次要的。

D.本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

参考答案1.D 奉:侍奉。

2.C 于:比。

3.C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并不是恶的。

4.B 本文以具体的“鱼”和“熊掌”分别比喻抽象的“生”和“义”。

B选项把“生”和“义”的顺序颠倒了。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汇总1、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汇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1【主题思想】文章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本心”,即羞恶之心2【文章结构】提出论点-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舍生而取义道理论证-甚于生者,不为苟得-甚于死者,患不辟也莫甚于生,何不用也-莫甚于死,何不为也举例论证-嗟来之食(正面论证)-万钟俸禄(反面论证)-正反对比3【文学常识】文题“鱼我所欲也”通俗易懂,意思是“鱼是我所喜爱的”。

这个题目间接交代了的观点。

文题中的“鱼”具有比喻义。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战国时期,他非常看重“义”,主张为了“义”而舍弃“生”。

什么是“义”呢?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

”孟子认为,对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对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

他还说:“夫义,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

”就是说,“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在崇尚武力、混战激烈的战国时代,孟子高举“仁义”大旗,反对“霸道”,反对对外发动不正义战争、对内实施剥削。

课文(鱼我所欲也》正是这一思想的重要阐述。

4【词汇-5个】词汇拼音造句或解释苟得gǒu dé不当得而得。

所恶suǒ è所讨厌的。

簞食dān shí指装在箪笥里的饭食。

豆羹dòu gēng豆器中的羹。

喻微小、细微。

蹴尔cù污辱性的施舍。

五【一词多意-3组】词汇拼音词汇释义得dé故不为苟得也取得。

得dé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与yǔ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

与yǔ呼尔而与之给,给予。

是shì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指某种办法。

是shì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是shì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六【古今异义-6个】词汇拼音释义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kě yǐ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shì古义:指示代词,这种;今义:对,正确一豆羹dòu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zhōng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万钟于我何加焉jiā古义:指益处,好处;今义:增加)是亦不可以已乎yǐ古义:停止;今义:已经7【成语-8个】词汇拼音造句或解释不屑一顾bù __è yī gù形容极端轻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原文翻译: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

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

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

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鱼我所欲也》重要知识点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鱼我所欲也》重要知识点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鱼我所欲也》重要知识点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思路一、新课导入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喜欢选择,同时也害怕选择。

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你想得到东的时候可能西就随着失去,想要“鱼”和“熊掌”同时兼得,那是难以办到的。

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得想好了要放弃,而放弃又是痛苦的。

那么,在关键时候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鱼我所欲也》去寻找答案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1)不为(wéi)苟得也(2)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3)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

(1)通假字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辟”通“避”,躲避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所识穷乏者得我:“得”通“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吗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2)一词多义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吗”。

蹴尔而与之:给予。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而:蹴尔而与之:表修饰。

乡为身死而不受:表顺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接。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

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在句首,连接句子,那么。

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就。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却。

为:故不为苟得也:wéi,动词,做。

为宫室之美:wèi,介词,为了、对,向。

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由是:由是感激:因此。

由是则生:采用这些手段。

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

苟:苟富贵,无相忘:如果。

故不为苟得也:苟且。

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人皆有之:代词。

宫室之美:的。

3.翻译下列句子。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099 鱼我所欲也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此篇需背诵。

二、全文展示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主题概述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本心”,即“羞恶之心”。

四、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感激;“与”通“欤”,语气词)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先前)(二)古今异义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者能够。

2.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古代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4.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好处;今义:增加。

5.是亦不可以已乎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9.《鱼我所欲也》一、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思想家、教育家。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二、朗读节奏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内容理解1.中心论点:人应当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内容结构(1)第一段:人应当舍生取义①论证过程:先通过鱼和熊掌来设喻引出中心论点要舍生取义。

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证明义比生命更重要。

然后得出结论“所欲有甚至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最后进一步论证,人人都有向善之心。

②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第二段人应保有本心,不要见利忘义。

①论证过程:先从正面举贫者不食嗟来之食的实例,证明保有本心才能做到舍生取义。

其次从反面举贪求“万钟”的例子,论证丧失本心会见利忘义。

最后通过反问,强调人应当保有本心。

②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③反例所用修辞和论证方法,所起作用?排比:强有力的批判了这种丧失本心、见利忘义的行为。

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人应保有本心,不能见利忘义,要舍生取义的论点,鲜明有力。

四、重点问题1.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①以生活常理为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②引出中心论点; 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④暗含着大义比生命重要的观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文章概述《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二)作者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邹国(今山东邹城)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被元朝追封为“亚圣”,尊称为“亚圣”。

《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三)三行对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欲:想要、希望。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而:表顺承。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而:表顺承。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翻译句子)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翻译句子)甚:超过。

于:比。

为:做。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厌恶。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翻译句子)如使:假如,假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一)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2.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3.所识贫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4.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5.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二)一词多义1.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激故不为苟得也取得2.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3.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呼尔而与之给4.故故患有所不辟也所以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因(三)古今异义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四)词类活用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名词作动词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动词作名词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二、虚词的用法1.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2.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为了,表目的。

第二个“为”:接受。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用3.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那么得之则生就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却4.而蹴尔而与之修饰呼尔而与之修饰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并列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5.之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之:指示代词,指万钟的俸禄。

妻妾之奉:之:……的。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

“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例句(1)(我)乡为(礼义)身死而不受(施舍)。

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例句(2)(我)舍生而取义者也。

四、课文分析(一)第一段分为三层。

首先,第一层作者采用比喻论证方法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常理为喻,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这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九下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梳理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九下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梳理
鱼我所欲也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0.蹴(cù):用脚踢;与:给。
21.不屑:认为不值得,这里是不愿意接受的意思。
2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丰厚的俸禄。则,连词,这里表假设。“辩”通“辨”,辨别。
23.万钟,这里指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24.何加:有什么益处。加:增加。
25.为:为了。下文“乡为”“今为”的“为”都念“wèi”。
26.奉:侍奉。
27.所识穷乏者得我欤: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惠。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28.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旧写作“向”),原先,从前,先前。
29.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现在。为,为了。为(第二个),接受。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动词作名词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9.《鱼我所欲也》中考要点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9.《鱼我所欲也》中考要点

《鱼我所欲也》中考要点一、文学文化常识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称为“亚圣”2.《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二、易考实词梳理1.通假字(1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意思: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意思:辨别(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①“得”同“德”,意思:感恩感激②“与”同“欤,意思: 语气词(4)乡为身死而不受用“乡”同“向”,意思:_先前、从前2.古今异义(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今义:表许可古义:能够用来(2)- -箪食,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今义:豆子(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计时器具(4)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3.重点实词(1)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2)死亦我所恶恶:讨厌,憎恨(3)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5)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为:做,王(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不仅是心:这种心(7)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8)呼尔而与之呼:没有礼貌地吆喝与:给(9)蹴尔而与之蹴:踩踏(10)乞人不屑也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优厚的俸禄(12)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有什么益处(13)妻妾之奉奉:侍奉(14)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15)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本性。

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四、重点句子翻译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2.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017贵州黔东南)死亡是我所憎恨的,但我所憎恨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

最新部编部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常考知识盘点及习题

最新部编部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常考知识盘点及习题

部编部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常考知识盘点及习题常考知识盘点1.资料链接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记录他的言论、活动的《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分7篇,共261章,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

2.文章中心概括《鱼我所欲也》一文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观点,告诉人们要辨礼义,要有“舍生取义,舍得取义”的精神,要有“羞恶之心”,要保持善良的本性,认为“仁义礼智”是人所固有的品德,只要守住“善性”,“人皆可以为舜尧”,本文便对这个道理进行论证,提出“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3.写作特点(1)运用比喻,通俗易懂。

文章开篇用比喻引出中心论点,使“舍生取义”的道理浅显易懂。

(2)正反对比,说理透彻,如“鱼”和“熊掌”做对比,“生”和“义”做对比。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1)通假字①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2)古今异义一豆.羹古义: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的器具今义:常为豆子类的别称(3)一词多义①而:蹴尔而与之(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②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③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④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⑤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做)⑥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呼尔而与之(给)⑦加: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这里指带来的好处)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报)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增加)(4)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恩惠,这里是感激②动词作名词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生:生存,文中指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5)重要句子翻译①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文9《鱼我所欲也》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文9《鱼我所欲也》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文9《鱼我所欲也》知识点一、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思想家、教育家。

本文选自《孟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二、朗读节奏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内容理解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内容结构(1)第一段:人应当舍生取义①论证过程:先通过鱼和熊掌来设喻引出中心论点要舍生取义。

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证明义比生命更重要。

然后得出结论“所欲有甚至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最后进一步论证,人人都有向善之心。

②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第二段人应保有本心,不要见利忘义。

①论证过程:先从正面举贫者不食嗟来之食的实例,证明保有本心才能做到舍生取义。

其次从反面举贪求“万钟”的例子,论证丧失本心会见利忘义。

最后通过反问,强调人应当保有本心。

②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③反例所用修辞和论证方法,所起作用?排比:强有力的批判了这种丧失本心、见利忘义的行为。

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人应保有本心,不能见利忘义,要舍生取义的论点,鲜明有力。

四、重点问题1.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①以生活常理为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②引出中心论点; 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④暗含着大义比生命重要的观点。

族的最高道德准则,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慷慨赴难,为国捐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总结
1【主题思想】
文章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本心”,即羞恶之心
2【文章结构】
提出论点-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舍生而取义
道理论证-甚于生者,不为苟得-甚于死者,患不辟也
莫甚于生,何不用也-莫甚于死,何不为也
举例论证-嗟来之食(正面论证)-万钟俸禄(反面论证)-正反对比
3【文学常识】
文题“鱼我所欲也”通俗易懂,意思是“鱼是我所喜爱的”。

这个题目间接交代了作者的观点。

文题中的“鱼”具有比喻义。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战国时期,他非常看重“义”,主张为了“义”而舍弃“生”。


么是“义”呢?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

”孟子认为,对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对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

他还说:“夫义,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

”就是说,“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在崇尚武力、混战激烈的战国时代,孟子高举“仁义”大旗,反对“霸道”,反对对外发动不正义战争、对内实施剥削。

课文(鱼我所欲也》正是这一思想的重要阐述。

4【词汇-5个】
词汇拼音造句或解释
苟得gǒu dé不当得而得。

所恶suǒ è所讨厌的。

簞食dān shí指装在箪笥里的饭食。

豆羹dòu gēng豆器中的羹。

喻微小、细微。

蹴尔cù污辱性的施舍。

五【一词多意-3组】
词汇拼音词汇释义
得dé故不为苟得也取得。

得dé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与yǔ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

与yǔ呼尔而与之给,给予。

是shì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指某种办法。

是shì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是shì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
六【古今异义-6个】
词汇拼音释义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
kě yǐ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shì古义:指示代词,这种;今义:对,正确
一豆羹dòu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zhōng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万钟于我何加焉 jiā古义:指益处,好处;今义:增加)
是亦不可以已乎yǐ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7【成语-8个】
词汇拼音造句或解释
不屑一顾bù xiè yī gù形容极端轻视。

豆蔻年华dòu kòu nián huá比喻处女。

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自以为是zì yǐ wéi shì形容主观,不虚心。

钟灵毓秀 zhōng líng yù xiù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加减乘除 jiā jiǎn chéng chú算术的四则运算,借指事物的消长变化。

迫不得已pò bù dé yǐ被逼得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得意洋洋dé yì yáng yáng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与众不同yǔ zhòng bù tóng跟大家不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