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及其与社会性之异同析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
公共管理是指在政策制定和执行、公共资源配置、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对社会公共事
务进行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的过程,是一种组织和管理社会资源以达到公共利益的理
念和实践。
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两个基本特征。
公共性是指公共管理的行为对象和行为结果是公共利益,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
进行的管理活动。
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公共事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全民共享的事务,如
公共环境、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
公共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和促进公共福利的
实现。
公共管理的结果应该是公共资产的增加和公共服务的提高,让公共财富更加公平、
有效地分配,使人民群众能够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福利。
社会性是指公共管理是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是集体行动的过程。
公共管理必须注重社会组织、社会责任和社会参与,使公共管理融入社会生活,成为社会
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管理需要建立起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之间的协调机制,从国家、市、县到社区和基层,从政府、企业到民间团体和个体,让各个利益相关者都能够参与到
公共管理中。
公共管理需要通过听取各方面的声音,制定出合理、公正、可行的政策和措施,使公共管理具有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让社会成员共同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总之,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是两个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基本特征。
公共管
理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政府的能力和责任,还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
有充分发挥公共性和社会性的优势,才能让公共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和有效,从而实现公
共利益的最大化和社会公平的实现。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
公共性是指公共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公共利益服务,即整个社会的利益。
公共管理的任务是为公共事务提供监管、服务、计划和协调等各种管理功能,以保障公共福利和公正。
公共管理所涉及的公共事务包括:政府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管理等。
在这些领域,公共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推动公共服务提供、社会公正和社会发展。
社会性是指公共管理过程中的参与主体一定是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不是单一的行政部门。
公共管理需要政府与社会各方面进行协力,共同实现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使公共资源得以合理利用,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
除了政府以外,公共管理还需涉及市场、非政府组织、民众、媒体等各种社会机制的参与。
如果缺乏这些组织和个人的参与,公共管理就无法达成目标。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是密切相关的。
公共性强调整个社会的利益,而公共管理的形式和实现都是为了达成这种利益。
而社会性则强调整个社会的参与,这种参与体现了公共管理的决策过程、政实结果和管理效果的公共性,充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在公共管理实践中,为了充分发挥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在制定和推行公共政策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发挥市场和非政府组织的积极性和作用,充分发挥公共参与和信息公开的作用,提升行政部门,限制权力滥用,确保公共管理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公共管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与国家政治和治理密切相关。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是这一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方面。
公共性指的是公共事务的意义和目的,即公共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并且这些资源是通过政府的组织和监管来实现的。
社会性则指的是公共管理对社会全体的意义和影响,无论是针对个人、组织、团体还是社区。
首先,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体现在公共事务的管理和组织的层面上。
公共事务是政府在法律规定框架内,对社会全体利益进行管理和调控的重要领域。
政府采取政策、法规和规章等手段,确保资源合理分配、公正竞争和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
然而,由于公共事务涉及的范围极广,因此需要将各种资源,包括物质、财务、行政等进行管理,如资源配置等都需要在公共管理中进行有效的协调。
除此之外,公共管理还涉及到危机管理、紧急救援、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都需要有效的公共管理,以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公民生活质量的维护。
其次,公共管理也具有显著的社会性。
社会性指的是公共管理对社会全体的影响和作用。
公共管理的优秀成果可以为公民带来多方面的福利,例如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卫生的保障、环境的改善、消费者保护等。
当公共管理出现问题时,它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如环保、食品安全等问题可能导致公众健康的危害。
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公共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疏于或不善于公共管理,可能会引起社会的不满和抗议,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综上所述,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对我们理解公共事务的性质、意义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只有在公共回报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有效的公共管理和规范,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促进公共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双赢。
试论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的差别
所谓的公共管理就是为了对公共事务进行处理以及为公共提供服务,所成立的拥有足够管理资源以及合法性的公共组织。
在公共管理组织当中,有特定的规则来对其进行规则的组织和公共物品的供给。
所以在公共管理的过程当中,其主体是公共组织,而根本目的则是为了对公共事务进行处理和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也可以认为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
一、公共管理的本质属性--公共性(一)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公共管理所面对的管理主体是为公共组织,同其他组织不同之处在于公共组织具有公共性。
无论是由国家政府,还是社会所组成的公共组织,在企业构成成分上都都会吸纳所有可以吸纳的个人或者是组织,使其参与到公共组织的组成,这样能够维护一定阶级当中的大部分人的利益。
同时,公共组织在一起执行权力的过程当中,所行使的是公共权力,都是围绕公共事务进行的活动,而不是围绕私人事务所开展。
而公共组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或者是维护公众利益,而政府是一种制度性工具,他主要的工作目的是对社会公正进行维护,同时提高对事物的处理效率,将市场上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解决现如今社会当中所面临的公共问题,实现公众利益的实现。
所以也可以说,公共组织是利用其拥有的公共权力,以及所存在的相关制度,将自身存在的价值体现到了实现公众利益上。
而且公共组织所行使的权利是由公众意志集中体现所形成的法律,所以说公共管理主体权力是由公众所赋予的,具有公共性。
(二)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权力是政治社会的基石,也是对一切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的根本工具。
若是没有权力的存在,那么国家以及政府和社会等公共组织就不会存在,公共管理活动是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公共组织使用公共权力进行管理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所以公共权力是公共管理的基础以及后盾,并且其由公众所赋予。
所有公共管理的权力具有公共性而公共管理的手段就是公共权力,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公共管理的手段具有公共性。
(三)公共管理对象目标的公共性公共管理的对象是指那些具有鲜明公共性特征的公共事务,因为公共事务大多数是经过公共部门和他的代表进行管理的,而不是由私人和私人组织进行管理,所以充分体现了公共事务的公共形象。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公共管理是指政府或公共机构对社会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以实现社会各种公共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公共管理所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政府管理、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等。
公共管理既具有公共性,也具有社会性,其公共性与社会性的特点在于社会资源的集中运用和社会服务的提供。
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公共性,首先表现在资源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所涉及的资源主要是社会资源,包括社会资金、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等。
这些资源大部分是社会共有的,属于公共利益范畴。
公共管理以合理、有效地组织和调配这些资源为目的,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提供保障。
其次表现在目标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的目标主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共利益实现提供保障。
公共管理的目标是公共性的,与私人利益无关,是服务于公众的整体利益。
公共管理也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首先表现在社会责任的体现。
公共管理是政府及其机构对社会资源的管理和调配,是一种对社会具有责任和义务的管理。
公共管理的实施者必须具有公共服务的意识和使命感,将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置于首位。
其次表现在服务对象的社会性。
公共管理的服务对象是整个社会公众,是为了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公众的幸福福祉而服务,不同于私人管理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目标。
再次表现在管理活动的社会性。
公共管理是政府及其机构对社会资源的管理和调配,其管理活动受制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是政治性、制度性和社会性较强的管理活动。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公共管理的独特属性。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既表现了公共事务的社会属性和公共事务的社会属性,又表现了从事公共管理的公共管理者的社会属性和公共管理者的社会属性。
这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公共管理的特殊属性和公共管理的根本特质。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公共管理的面向公共利益和服务公众,是公共性领域的基本特征;公共管理的社会性决定了公共管理是政治性、制度性和社会性较强的管理活动,是社会性领域的基本特征。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公共管理是指政府或公共机构通过组织、协调和管理资源,以实现社会目标和公共利益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管理已成为组织和管理社会资源的核心领域之一。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是公共管理学科的核心概念,也是公共管理实践的重要特征。
本文将从公共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对公共管理进行分析,并讨论其意义及影响。
一、公共性公共性是指公共管理活动所涉及的对象、目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公共性质的特征。
公共性包括政府、公共利益、公共服务、公共决策和公共参与等方面的内容。
公共管理的对象具有公共性的特征。
公共管理的对象是社会资源、社会问题、公共服务和公共事务等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物。
这些对象的特点是公共性,即它们不仅关系到个体利益,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利益,需要政府和公共机构来统筹管理。
公共管理的目的具有公共性的特征。
公共管理的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保障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等,这些目的的实现需要政府和公共机构的协调和管理。
公共管理的过程具有公共性的特征。
公共管理的过程是政府和公共机构通过组织、协调和管理社会资源,以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公共服务和实现公共目标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需要政府和公共机构以公共利益为导向,进行公共决策、公共参与和公共监督,确保公共管理的透明、公正和效能。
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本质特征,它决定了公共管理是政府和公共机构的责任和使命,也决定了公共管理需要政府和公共机构的主导和规范。
在当代社会中,公共管理的公共性特征更加凸显,政府和公共机构的作用和责任更加重大。
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推动公共管理向公共利益和公共目标的方向发展。
二、社会性社会性是指公共管理活动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和社会影响具有社会性质的特征。
社会性包括社会需求、社会参与、社会责任和社会效应等方面的内容。
公共管理的社会需求具有社会性的特征。
公共管理的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公共服务,这些需求是社会的需求,是人民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或政府相关机构在一定法律和行政程序下,通过运用管理原理和方法对公共事务进行整合、协调和运作的过程。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是公共管理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是指公共管理活动针对的是公众利益,具有广泛的受众范围和共同性的特征。
公共管理的目标是服务于整个社会,满足广大公众的需要和利益。
它不同于私人管理,私人管理的目标是追求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利益。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其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和公众监督的合法性。
在公共管理中,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实施公正、公平和公正的管理措施,以维护公众利益并避免滥用职权。
公共管理的社会性是指公共管理活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特征。
公共管理不仅仅是一种行政行为,还需要与社会各界相互协调合作。
公共管理需要充分倾听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参与公众讨论和决策,形成公共管理的共识。
公共管理还需要与社会其他组织和利益相关方进行合作,形成多方合作的公共管理模式。
公共管理的社会性要求公共管理者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协商能力和合作能力,以便更好地与社会各界开展工作和解决问题。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公共性决定了公共管理具有社会性,公共管理的目标是满足公众利益,因此需要与社会各界进行合作。
公共管理的社会性也是公共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只有通过与社会各界的协作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公共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摘要】本文围绕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展开探讨。
通过分析公共管理的概念与特点,深入探讨了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并讨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文章还分析了影响公共管理的因素,强调了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应更加关注公共管理中的社会性问题,以促进公共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指出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治理的重要基础,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公共管理领域的相关概念和交叉关系,为进一步深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共性、社会性、关系、因素、重要性、未来研究、结论、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公共管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制定政策、规划资源和指导实践来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公共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探讨。
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主要关注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较少深入探讨其公共性与社会性的内涵。
而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作为其重要属性,对于推动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和提升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对于理解和指导公共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探讨其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因素,进一步揭示公共管理事业的重要价值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的深入探讨,为推动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撑。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梳理公共管理的概念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政府和社会组织中的作用和功能。
分析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公共管理在公共事务中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以及其与私人管理的差异。
研究公共管理的社会性,有助于我们认识其在社会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以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及其与社会性之异同析
现代经济信息86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及其与社会性之异同析陈璎洛 贵阳中医学院摘要:在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公共管理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共管理在社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想保证我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我国需要立足于公共管理的现实条件,不断地采取创造性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手段,更好地实现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对此,本文站在微观的角度,对公共管理职能的公共性以及社会性教学分,了解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以及不同点。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共性;社会性;异同分析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1-0086-01一、引言作为社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管理对推动国家的稳定建设意义重大,在落实公共管理实践的过程之中,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公共管理与公共性以及社会性的相关要求,以此来更好的实现该管理环节的大力落实。
二、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也主要以解决公共问题、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切入点和核心,更好的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手段加强对公共部门以及公共事务的合理控制和协调,因此在公共管理实践的过程之中,公共性非常关键。
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本质,能够直接区别于其他的管理模式。
其次,站在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那么不能发现公共管理主要以社会公共服务为最终的目的,因此存在公共性以及社会性两大特征,在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必须要了解公共管理的具体内涵。
管理学在对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时主要以公共性为切入点,其中具体包括公共利益,公共权力,公共事务,公共组织,公共物品,公共行政以及公共选择,尽管学术界所占有的角度有所区别,但是大部分的研究都离不开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以及社会性的判断,在追求社会价值、社会经济效能的同时严格按照公共管理的目标和价值要求,更好地体现公共管理的根本特征。
其中公共性尤为关键,如果丧失了这一特性,那么就会导致公共管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也会直接成为少数人的统治工具,许多的管理活动无法真正的实现社会的稳定运作和发展,对此,要想真正的了解公共管理的现代化要求,必须要对其公共性进行深入的解读。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管理不仅仅是政府机构内部的管理活动,更是涉及到各个社会领域和层面的管理与治理。
如何更好地实现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公共管理的社会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公共管理的实践需要深刻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社会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深入探讨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对于加深对公共管理本质特征的认识,推动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展开分析,通过对相关概念的阐释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探讨公共管理在不断发展变化中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并展望公共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对公共管理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公共管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领域,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共管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代社会面临的复杂挑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公共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如政府治理能力不足、公共资源分配不公平等。
通过深入研究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变革的规律,为改进政府管理、促进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其次,公共管理的研究对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政府是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主体,其管理水平和效能直接影响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对公共管理的研究,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理解社会需求和公共利益,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总之,公共管理的研究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促进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还能够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希望通过本文的深入分析,能够为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参考,推动公共管理工作不断向着更高水平迈进。
2. 正文2.1 公共管理的定义与特点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代表机构在执行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时,通过组织和协调来实现社会目标的过程。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及其与社会性之异同析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及其与社会性之异同析王乐夫 陈干全 [摘 要] 文章探讨了“公共”及“公共性”起源和演变历史;认为“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本质特征之一,并主要从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价值观的公共性、管理手段的公共性、管理对象和目标的公共性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简要分析了公共性与社会性的异与同。
[关键词] 公共管理;公共性;社会性 在一般意义上,“公共管理是公共管理主体为了解决公共问题,维护与实现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与公共部门施加管理的社会活动。
”[1]因此,公共性贯穿公共管理全过程,公共性是公共管理区别于其它管理的本质特征之一。
与此同时,在本源上,公共管理的一切要素皆来源于社会,公共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社会性又是公共管理的内涵之一。
本文拟初探“公共性”内涵,并论及公共性与社会性的关系,以求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公共管理的内涵。
一、公共及公共性探源在公共管理学研究范畴内,“公共”是最常见的词汇。
可以列举的关于公共二字的概念恐怕有几十个之多,例如公共组织、公共事务、公共权力、公共利益、公共选择、公共行政、公共物品、公共关系等等。
尽管人们对这些概念研究颇多,但大多数都忽视了“公共”的基本涵义。
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我们把重点放在对公共管理如何实现管理目标的研究上,即追求公共管理主体以经济、效率、效能的原则,实现公共管理目标的各种可能方式,而体现公共管理根本特征的“公共性”却不为人们所重视。
公共性的丧失使得公共管理活动难免走样,以致要么成为少数人的统治工具,要么变成纯粹的管理活动。
因此,为了进一步研究公共管理的本质特征,找回公共性,必须先对“公共”的原初涵义做一番挖掘。
根据辞海的解释,“公”的中文含义为“公共,共同”,与“私”相对。
《礼记・礼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即为此意。
汉语大辞典中“公共”意为“公有的”;“公用的”;“公众的”;“共同的”。
因此,“公共”的中文语义强调多数人共同或公用。
公共管理公共性与社会性简析
公共管理公共性与社会性简析摘要: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对公共管理“公共性”以及“社会性”的探讨有利于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有利于我国公共部门实施公共管理活动,实现公共利益。
本文从公共管理的历史起源讲起,接着从其主体、目的与性质、客体等方面进行了解析,认为公共管理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它的“公共性”,并简要分析了公共性与社会性的关系。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共性;社会性上世纪80年代,公共管理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兴起,英文为PublicAdministration,它是从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与政治学、法学、管理学中分离出来的一大新概念。
简而言之,公共组织运用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即为公共管理。
在文化、经济、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已经不能解决困扰我们的社会公共问题。
现代公共问题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优化治理结构,才能使各管理主体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决策质量和运行效率。
一、公共管理“公共性”的生成现代公共管理理念的确立,不是概念演变或理论演绎的结果,而是有效解决公共问题的现实需求迫使人们在不断改革的公共治理实践活动中凝结累积的思想成果。
发掘历史脉络,我们发现,“公共”最早更多地指向存在于古希腊政治社会的非个体性。
到了中世纪,神权替代了人权,封建君主、教会成了公共领域的核心。
直到17、18世纪,公共领域从私人领域部分挣脱,才有了学者们普遍认可的、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性。
但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人们过分追求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严重威胁了公共性。
随着封建社会发展为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私有化,社会逐渐成为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融合体,这时可以将“公共”等同于“国家”,也就是说,公共领域(公共性)只局限于公共权力机关。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古典管理理论在一些西方国家产生,开始坚持政治同行政相分离,研究如何提高行政效率,这奠定了行政管理的基本框架。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公共管理是指政府或公共部门通过组织、协调和指导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公共利益的一种社会行为。
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的特点,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
公共性指的是公共管理事务的对象是公众和社会整体,而不仅仅是个体利益。
公共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广大公众的共同需求,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政府对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就具有公共性,这些都是社会上每个人都需要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
公共管理具有社会性。
社会性指的是公共管理是社会整体的产物,需要社会各方的参与和支持。
公共管理的过程中,政府、组织、企业、非营利机构、市民等各方面都需要共同参与,形成多元主体的合力。
社区治理中,政府、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通过协商、合作、参与等方式共同解决社区问题,实现社区的安全、和谐和发展。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相辅相成,互为基础。
公共性使得公共管理的目标和任务与私人行为和利益区分开来,成为公共治理的专门领域。
而社会性则是实现公共管理目标的前提和基础,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和协作。
只有当公共管理事务具备了公共性,才有可能形成社会性,吸引和调动各种力量共同参与管理。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公共管理事务涉及的利益关系复杂多样,往往存在利益冲突和权力争夺,需要各方通过协商、合作等方式解决。
社会性要求公共管理事务需要各方共同参与,但是不同利益主体的观点、态度、意愿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建立公正、公开、透明的参与机制,增强社会共识和信任。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是其重要特征和基础。
在公共管理实践中,需要充分发挥公共性和社会性的作用,加强公共管理的制度建设,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良好机制,实现公共事务的良好治理,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公共管理是指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等各种力量通过政策制定、资源配置、服务提供等手段,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协调的过程。
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两个基本特征。
公共性是指公共管理事务的性质和目标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公共管理关注的是公共利益,即整体社会的利益,而非个体或特定群体的利益。
公共管理旨在解决公共问题,满足公共需求,提供公共服务,使整个社会得到最大的福祉。
公共性意味着公共管理事务具有普遍性和共享性,不仅影响每个人的利益,也涉及到社会的整体利益。
社会性是指公共管理事务影响和涉及的范围广泛,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和行为主体。
公共管理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涉及到政府、社会组织、市场、企业和公民等各种力量的参与和互动。
政府是公共管理的主导者和组织者,社会组织和市场是公共管理的重要参与主体,而公民则是公共管理的受益者和参与者。
公共管理事务涉及到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管理执行、社会协调等多个方面,并要求各方积极参与、密切合作,共同推进公共事务的顺利实施。
公共性和社会性是公共管理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
公共管理事务的公共性要求管理者要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追求整体利益的最优化。
公共管理事务的社会性要求管理者要与各方合作,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满足社会各方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要求管理者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公正是指管理者在公共管理中要坚持公平、无私、公正的原则,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合理保障和分配。
公平是指管理者要在资源配置、服务提供等方面坚持公平原则,满足社会各方的公正需求。
公开是指管理者要将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价,保证决策的公众参与和公众选择。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公共管理是指政府或非营利性组织为了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而对公共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合理配置的行为。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是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公共管理的这两个概念对于深入理解公共管理的本质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体现在其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公共资源的共享性和社会责任的承担。
公共管理的服务对象不限于某个特定的个体或群体,而是面向整个社会公众,旨在为每一个公民提供一定的公共服务。
无论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还是环境保护等领域,公共管理都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为宗旨,而非私人利益的追求。
公共资源的共享性也是公共管理的公共性的体现,公共资源是为公众共同所拥有的资源,其管理和利用应当以公共利益为导向,不能被个别人或组织垄断和侵占。
公共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公共管理者应当具备公共利益至上的理念和道德观,坚持公正、公平、公开、诚信的原则,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公共管理的社会性表现在其在社会中的连接与影响、社会发展的推动和社会治理的实践。
公共管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的互动和沟通的产物,是政府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既要服务于公众,又要依托于公众的支持和监督。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公共管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事务的协调管理,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在社会治理的实践中,公共管理能够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和矛盾,提高社会的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水平,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期发展。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是相辅相成的,在公共管理的实践中二者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动力。
在当代社会,公共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公共管理实践中充分发挥其公共性和社会性的优势,对于建设现代化国家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充分发挥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必须加强公共服务的公平和普惠。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
公共管理是指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协调、组织、引导、监督和评估的管理过程。
它具有公共性与社会性的特点,下面将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公共性是指公共管理的对象与内容具有公共性质。
公共管理所研究和处理的问题是公众共同关心的,影响着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
公共性体现在公共管理的任务和职能上,主要包括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方面。
公共管理的任务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公共目标。
公共管理的职能是通过制定政策、规划、法规等手段来协调、组织、引导社会资源和力量,解决公众关切的问题。
社会性是指公共管理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它与社会联系密切。
公共管理实际上是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商与决策的过程。
在公共管理中,政府是主要的管理者,但不是唯一的管理者。
除政府以外,还包括公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各利益主体的参与和合作。
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通过协商、合作等方式来推动公共决策的制定与实施。
公共管理还具有社会利益导向的特点,即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核心,追求社会公共价值的最大化。
公共性与社会性是公共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
公共性决定了公共管理的任务和职能,使其具有为公众服务的性质;而社会性则决定了公共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使其成为社会各方合作的过程。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在公共管理实践中相互影响。
只有充分发挥公共性和社会性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公共管理的目标,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公共管理是指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市民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旨在提供公共服务、解决公共问题、维护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是其两个重要的特征,下面我将对其进行分析。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共管理是为了满足整个社会的公共需求而存在的。
公共需求是指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需求,如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
这些需求无法由个人或市场自主提供,需要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来进行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
公共管理的决策过程是公开、透明的。
公共管理涉及到公共资源的分配和公共政策的制定,对这些决策的公开透明是保障公共权益的重要手段。
公众有权知道并参与政府的决策过程,通过舆论监督和公众参与来保障公共决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公共管理的目标是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公共管理是为了通过对资源和政策的合理配置,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公共利益是指社会整体利益和公众福祉,而不是个体或特定群体的利益。
公共管理的决策和行动需要考虑到整个社会的利益,通过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来追求整体的最大化效益。
公共管理的目标是解决公共问题和提供公共服务。
公共问题是指影响公众利益的各种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犯罪等。
公共管理通过制定公共政策、管理公共资源和组织公共服务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公共管理是社会共同责任的体现。
公共管理需要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市民共同参与,各方的合作和协调是实现公共目标的关键。
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需要与其他社会组织和市民密切合作,形成多元化的管理体系,共同承担公共管理的责任。
公共管理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多元性和差异性。
社会是多样化的,不同个体和群体的需求和利益也有所不同。
公共管理需要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公共政策制定,促进社会的平等和包容。
公共管理需要回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
社会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公共管理需要及时调整和适应社会的变化。
公共管理需要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满足新的需求,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分析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和公共部门通过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手段,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的过程。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是其核心属性,对于公共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探讨其内涵、意义以及对公共管理实践的启示。
一、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是指其管理对象具有公共性质,即社会共同利益的体现。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公共性:公共管理是指宏观社会范围内公共事务的管理,其对象和服务对象为整个社会群体,具有社会公共性。
比如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公共事务都需要政府进行管理和公共服务,因此具有社会公共性质。
2. 公共利益导向:公共管理的决策、管理和服务均以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共利益为宗旨,而非追求个人或特定群体的私利。
公共管理体现了公共利益导向原则,其目标是最大化社会整体利益,而非个体利益。
3. 公共资金投入:公共管理的运作依赖于公共资金的投入和支持,这些公共资金来自于纳税人和政府财政预算,用于维护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其管理与服务对象具有共同的公共利益,其决策和服务都是以促进整体社会利益为导向,依赖公共资源和公共资金的支持,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社会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和社会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1. 社会化管理:公共管理是一种由政府和公共部门负责的社会管理行为,其决策和执行需要整个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公共管理的社会性体现在其管理行为和影响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配合,需要形成社会化管理的共识和支持。
2. 社会互动影响:公共管理的决策和服务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并受到社会各方的反响和影响。
公共管理不能单纯地从自治的角度考虑,而是需要在与社会各界进行互动和交流中形成决策和执行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公共性: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础与核心
公共性: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础与核心公共性: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础与核心其次,公民社会的日益成长,第三部门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形成了强大的参与力量,这就要求公共部门在管理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公共性”,从而表现为某种程度上“公共性”的觉醒。
譬如,一种成熟的理论认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都存在体现公共理性的力量,公共领域由于是公共权力活动的场所,因而天然地必须体现公共性。
而私人领域是市民社会成熟基础上的产物,它发挥社会批判功能,体现参与和监督精神,因此它的存在有助于公共性的发扬(注:[德]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
许多国内学者也认为,“经济的市场化或自由化推动着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离开来而获得独立的存在和发展,在市民社会里,各种非官方的社团组织及他们活动于其中的非官方的公共领域也逐渐活跃起来。
一般而言,自治原则、法治原则、个人主义、多元主义、公开性、公共性等被人们认为是市民社会特有的价值旨趣或规范基础。
”随着第三部门的成长壮大,它在政治生活中起到有效抑制公共权力对社会公众的滥用,从而发扬民主行政理念,使公共管理更能体现为公众利益的本质目标(注:参见汪俊昌《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谈论市民社会》,《浙江学刊》1999年第3期。
)。
由此看来,当前对于“公共性”的研究,既是过去探索的延续,又具有现实紧迫性。
二、“公共性”的由来及演变过程根据《辞海》的解释,“公”的中文含义为“公共;共同”,与“私”相对。
《礼记·礼运》所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即为此意。
《汉语大辞典》中,“公共”意为“公有的,公用的,公众的,共同的”。
因此,自古以来,“公共”的中文语义强调多数人共同或公用。
也有人认为“公众”一词有两个起源:一是起源于古希腊词汇(pubes or maturity),强调个人能超出自身利益去理解并考虑他人的利益。
同时意味着具备公共精神和意识是一个人成熟并且可以参加公共事务的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及其与社会性之异同析王乐夫 陈干全 [摘 要] 文章探讨了“公共”及“公共性”起源和演变历史;认为“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本质特征之一,并主要从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价值观的公共性、管理手段的公共性、管理对象和目标的公共性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简要分析了公共性与社会性的异与同。
[关键词] 公共管理;公共性;社会性 在一般意义上,“公共管理是公共管理主体为了解决公共问题,维护与实现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与公共部门施加管理的社会活动。
”[1]因此,公共性贯穿公共管理全过程,公共性是公共管理区别于其它管理的本质特征之一。
与此同时,在本源上,公共管理的一切要素皆来源于社会,公共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社会性又是公共管理的内涵之一。
本文拟初探“公共性”内涵,并论及公共性与社会性的关系,以求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公共管理的内涵。
一、公共及公共性探源在公共管理学研究范畴内,“公共”是最常见的词汇。
可以列举的关于公共二字的概念恐怕有几十个之多,例如公共组织、公共事务、公共权力、公共利益、公共选择、公共行政、公共物品、公共关系等等。
尽管人们对这些概念研究颇多,但大多数都忽视了“公共”的基本涵义。
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我们把重点放在对公共管理如何实现管理目标的研究上,即追求公共管理主体以经济、效率、效能的原则,实现公共管理目标的各种可能方式,而体现公共管理根本特征的“公共性”却不为人们所重视。
公共性的丧失使得公共管理活动难免走样,以致要么成为少数人的统治工具,要么变成纯粹的管理活动。
因此,为了进一步研究公共管理的本质特征,找回公共性,必须先对“公共”的原初涵义做一番挖掘。
根据辞海的解释,“公”的中文含义为“公共,共同”,与“私”相对。
《礼记・礼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即为此意。
汉语大辞典中“公共”意为“公有的”;“公用的”;“公众的”;“共同的”。
因此,“公共”的中文语义强调多数人共同或公用。
“公共”在古希腊语汇中有两个起源。
一是起源于古希腊词汇pubes or “maturity”,强调个人能超出自身利益去理解并考虑他人的利益,同时意味着具备公共精神和意识是一个人成熟并且可以参加公共事务的标志。
二是源于古希腊词汇(K oinon),英语词汇“共同”(common)就起源于该词,意为人与人之间在工作、交往中相互照顾和关心的一种状态。
[2]由以上解释可以看出,“公共”的原本含义都强调群体共同的关系。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存在群体的共同生活,就有人与人的关系,因此“公共”在这里可以被看做与“社会”是一致的。
“公共性”是被广泛运用于政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等领域的复杂的概念。
就政治学角度而言,一般认为“公共性”是衡量政府活动性质和基本价值的分析工具,具体表现在政府活动的长远目标,政府公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政府决策对于保障公共利益完整性和完全性的意义等方面。
公共管理活动作为不局限于政府行为的社会活动,其“公共性”应有更广泛的内涵。
我们认为,仅就起源看,“公共性”不完全等同于“公共”的原初涵义,“公共性”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并且随着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又有不同意义。
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人就不是生活在孤岛之中,就出现了“公共”问题,但在阶级社会之前,公共问题还只是氏族全体成员的共同问题。
随着国家的产生,以公共权力为后盾的国家成为“公共性”即公众意志的虚拟代表,其本质却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工具,“公共性”远离了“公共”的最初涵义。
恩格斯在论述国家起源时指出,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陷入不可调和的矛盾,需要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来缓和冲突,把冲突限制在一定“秩序”内,从而使利益不同的阶级或群体不至于在无谓的争斗中把自己和社会一同消灭。
[3]因此,国家在这里充当不同阶级或群体的公共利益和意志的代言人角色,它等同于协调双方的“公共性”。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社会契约论从另外角度更加明确地阐述了同样问题。
社会契约论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人类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都有运用上天赋予他自己的价值和趋利避害的权利。
然而,由于每个人在运用上天给予的权利去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这种冲突损害了每个人的利益,解决的办法是运用理性,通过协商把天赋权利让渡出来,使之成为一种“公意”,由“主权者”国家来维护和实现“公意”。
在这里,共同利益演变成为“公意”,也就是说具有了“公共性”。
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或政府成为“公共性”的代言人,使“公共性”与最初“公共”的涵义相差甚远。
然而国家的存在对实现“公共性”却是十分必要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在本质上“是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
[4]在国家运用公共权力进行阶级统治时必须以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为基础,以执行社会性职能为基础,因为“一切政治权力起先总是以某种经济的社会职能为基础的”,“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继续下去”。
[5]可见,在阶级社会里,“公共性”并非仅仅被缩小到统治阶级范围内,它至少在表面上或者一定程度上是“代表”了各阶级的共同利益。
因此,它仍不完全丧失“公共”内涵。
在国家干预主义盛行的当代,“公共性”一直是政府和政治的同义词。
与此相对应,在以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功利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个人本位时期,“公共性”不得不隐藏在市场的个人行为背后。
近代以来,随着找回“公共性”的呼声日高,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社会,寻求实现真正意义“公共”的途径。
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建构了通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来实现全人类福祉的制度框架,公共选择理论则希望通过投票机制把个人理性转化为社会共同决策,籍以实现公共利益。
罗伯特・达尔和米歇尔・哈蒙(Michael Harmon)强调政策过程的互动性是维持和获取公共利益的必要条件。
政治多元主义认为,公共性或公共利益往往是通过公民或公民团体(社群)的共享利益得以具体实现的。
此外,民主行政理论、代议制政府等也分别对“公共性”的实现提出方案。
总的来说,当代社会中,“公共性”始终是政治科学研究的中心之一,只不过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派别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罢了。
二、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本质属性之一对于公共性,如果不是给定一个明确的定义而是加以概括和描述的话,那就是:在公共管理研究范式中,公共性“指的是一种公有性而非私有性,一种共享性而非排他性,一种共同性而非差异性。
具体如:在社会公共性领域内活动的主体不是纯粹的私人主体,还有公共主体;运作的权力(利)不是纯粹的私人权力(利),还有公共权力(利);所作的决策不是纯粹的私人自治,还有公共决策;生产的物品不是纯粹的私人物品,还有公共物品。
”;如此等等。
[6]也有学者认为公共性是指“政府作为人民权力的授予者和委托权力的执行者,应按照社会的共同利益和人民的意志,从保证公民利益的基本点出发,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
”[7]基于以上描述,我们认为,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要素之中。
(一)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国家、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共同构成公共管理的主体(这里的国家与政府都从狭义的意义上说的)。
作为公共管理主体,这些组织具有不同于其它私域组织的公共性特征,主要表现在:1.代表性。
从起源上,国家、政府都是一定阶级的代表,维护一定阶级的根本利益。
在现代社会,国家、政府都力求成为最大多数人利益的代言人,在构成上尽可能吸纳一切可以吸纳的人或组织参加其中。
而社会组织本身就是团体因各种需要尤其是利益需要而结合成的共同体,它总能够代表这一团体的意志,维护其共同利益。
2.公务性。
公共管理主体之所以是公共机构,主要在于其机构(组织)事务的公共性。
不管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还是社会公共组织及其成员,都是在行使公共权力,从事公务活动,而不是私人事务。
3.公益性。
公共管理组织及其代表的行为目标或宗旨必须具有公益性本质,公共性组织依靠特殊的公共权力和组织制度规定,把实现公众依靠个人无法实现的利益作为自身存在的价值体现。
西方社会契约论认为,国家是个人出让主权并订立契约的产物,是保障个人无法实现利益的主权者代表。
而现代政府也被当作维护社会公正、效率,弥补市场不足的制度性工具。
4.权力的法定性。
不仅国家、政府机构和其他社会公共组织的产生、设立与废止是法定的,具有合法性,而且他们的行为和结果都必须合法,并且承担相应责任。
法律,就其实质而言,是公众意志的表达。
而法律所保障的权力,在本质上同样是公共权力。
公共管理主体只有依法行使权力,才真正具备合理性。
(二)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与一般意义上的管理把如何经济地和富有效率地实现管理目标不同,公共管理的价值观更主要体现在平等、正义、公平、民主、伦理以及责任心等方面。
私人管理建立在个人本位主义和自利性本质之上,把追求个人效率或利益最大化作为目标取向。
与其迥然不同的是,公共管理则注重在民主政治理念上去实现公众的高度参与、社会公平以及承担为公众谋求福利的责任。
首先,效率一直是公共管理绩效的评价指标,而伦理原则的加入则增加了管理绩效的公共性。
在公共行政发展历史中,曾经受到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及对效率原则的过分关注的影响,公共行政一度陷入手段与目的分离、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脱节的境地,公共行政成为一种纯粹的管理手段。
然而,这在实际上是做不到的。
正如达尔所说,“作为一个学科或潜在的科学的公共行政学的基本问题比纯粹的管理问题要宽广的多;与私人管理学相对照,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预设不可避免地要将公共行政问题置于伦理考虑的脉络背景之中。
”[8]这里的伦理考虑,就是要求公共行政进行价值判断。
其次,公共组织是公平的依靠,追求社会公平是公共组织的天职。
现代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调控行为被看作解决自由市场经济产生的各种不公正问题的合法途径,在平衡效率与公平、效率与民主、效率与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古代对政治领域的公平问题十分关注,如孔子的“政者,正也。
”提倡的是为政不可偏颇,需公正合理。
新公共行政学理论也对公平问题格外关注,按照弗里德里克森的解释,新公共行政学试图在传统公共行政学对效率和经济问题关注的基础上,增加社会公平的衡量指标。
新公共行政学所极力坚持的是,行政管理者不是价值中立的,他们应该对有效的管理和社会公平做出承诺,并以此作为价值、奋斗目标或理论基础。
而在现代,我们或许更关注的是,公共管理在保证效率的情况下,究竟给公众带来了怎样的好处,这恐怕也是新公共管理主义一再追求的目标之一。
再次,公共管理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己任。
从法源上看,公共组织的管理活动所依赖的公共权力具有社会公共性,即来源于社会公众的意志。
因此,公共组织只有承担起维护公众利益,消除社会不公正现象时才具有合法性。
从本质上讲,公共管理必然是责任取向的过程。
这种责任可以表现为对整个社会发展所肩负的引导义务,也可以是对自身行为的一种约束;既是对社会正面发展的积极响应,也是对其负面偏差的一种纠正;如果说传统行政学强调的是政府对其行为负责,那么现代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更应该做到真正对社会负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