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外资企业的技术控制

合集下载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技术外溢效应思考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技术外溢效应思考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思考摘要:跨国公司掌握着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国际直接投资(fdi)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有助于提高东道国的技术水平、组织效率和管理技能,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本文就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所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中国当前利用外资的现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跨国公司;技术外溢效应;fdi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 (2013)07-0-01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核心政策之一就是引进外资。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逐步由国际贸易转向fdi。

而中国稳定发展的经济状况以及持续扩大的消费市场,使得中国成为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主要对象。

据中国美国商会、中国欧盟商会2011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近两年有扩大在华投资意愿的企业比例有上升趋势。

跨国公司的直接在华投资集资本、技术和管理技能于一体,是直接资本输入和间接技术溢出的重要途径。

中国应该抓住机遇,在实行相关优惠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同时,提高利用技术外溢效应的效率,从而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

二、技术外溢效应及途径分析技术外溢效应通常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时,由于经济外部性,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特定的创新资源组合方式在其无意识、非自愿的情况下,通过非市场途径被东道国所吸收、消化和积累,使得东道国的整体技术水平提升、研发能力增强的效应。

从内涵界定中可知,技术外溢效应最基本的特征是可控性和互动性。

可控性即跨国公司处于技术垄断的考虑,必然会通过采取独资经营方式以及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来控制战略性技术的外溢。

而互动性则指技术外溢效应发生在跨国公司和东道国本地企业之间,外溢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东道国企业对技术的吸收能力。

国内外学者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途径有较为系统的研究,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fdi技术外溢的渠道可归结为以下四种:1.示范和模仿效应。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外资的流入对中国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既有积极的贡献,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积极影响1.提升经济实力外资的流入可以带来大量的资金,促进中国的经济实力提升。

外资可以用于各种领域的发展,比如制造业、服务业、能源等。

同时,外资的引入也可以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有助于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增加经济的创新和竞争力。

2.促进就业和人才引进外资的流入不仅可以带来资金,还可以带来一定数量的就业机会和高素质人才。

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扩大业务规模,需要聘用大量的员工。

此外,外资企业在全球有很多的高级人才,为中国企业带来了高端人才的引进和知识的转移。

3.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外资在中国设立工厂生产出口商品,可以促进中国的贸易发展,扩大中国的出口规模。

外资企业带来的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升了中国的产品质量和制造水平,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更好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二、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挑战和问题1.技术转移不充分尽管外资的流入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先进技术,但是技术转移仍然存在问题。

外资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竞争优势,通常不会将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完全转移给中国企业,这导致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技术瓶颈。

2.竞争加剧随着外资企业的不断进入,竞争加剧。

中国企业面临来自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很难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生存和发展。

3.环境和社会问题外资企业的进入也带来了一些环境和社会问题。

部分外资企业在华生产过程中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导致环境污染和职工权益遭受侵犯等问题。

三、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对策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保护中国企业的利益和加强技术转移,政府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对于外资企业的合法技术转移,政府应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同时加强对违反知识产权保护的行为的处罚力度。

在华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手段、影响及其控制

在华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手段、影响及其控制

在华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手段、影响及其控制论文报告:目录:一、引言二、在华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概念及背景三、在华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手段1.低成本国度设立生产基地2.内部交易设定价格3.资产重组与转让4.大幅度增加投资额5.借助关税政策四、在华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影响1.不公平竞争2.导致国家税收损失3.对产业结构和规模的扭曲4.引发贸易保护主义5.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在华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控制1.强化政府监管2.建立相关法律法规3.加强信息公开4.加强行业自律5.提高国家贸易谈判能力六、案例分析1.苹果公司转移定价案2.通用电气公司转移定价案3.三菱日联金融集团转移定价案4.联想集团转移定价案5.中国建筑材料转移定价案七、结论八、参考文献一、引言在面对全球经济的竞争与合作的形势下,转移定价成为跨国公司在全球化模式下的一项重要的经济行为。

然而,随着跨国公司进一步扩张,转移定价的手段也愈加复杂,其使用不当也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影响。

在华跨国公司作为一个典型的跨国公司群体,其转移定价的行为也不断被公众关注。

本文将分析在华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手段、影响及其控制,并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二、在华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概念及背景在华跨国公司指的是在中国境内注册成立的外资企业,其中不乏诸如华为、阿里巴巴、宝马、三星等知名跨国公司。

转移定价则指在跨国公司内部,利用不同国家税收及规章制度的差异,通过内部定价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

在中国,转移定价在跨国公司内部的应用较为普遍,其中不乏通过内部交易设定低价,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的国家的跨国公司的操作。

三、在华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手段1.低成本国度设立生产基地为了在加强价格竞争的同时,转移定价跨国公司通过建立生产基地来利用内国成本的优惠,通过以较低价格销售中国制造的产品来迅速扩大销售市场。

2.内部交易设定价格通过内部交易设定不合理的价格来实现利益最大化,比如跨国公司将利润转移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子公司中。

合资企业中跨国公司技术控制的管理策略

合资企业中跨国公司技术控制的管理策略


“ 市场换 技术 ” 战略效果 分析
出发点是好 的, 是跨 国公 司 的逐利性 , 但 决定 _ r 其只会根据 自身利益需要 向我 国转I有关技术 , 卜 井采取各种控制 手段来对其技 术进行 严密 的保
护 , 如只 转 让处 于成 熟 期 以后 的技 术 , 心 技 例 核
“ 以市场换技术” 战略是我国政府 2 世纪 9 0 0
l 的领先者; 而我 国却并没有像预期那样获得先 进的技术 , 在某些行业内技术开发创新越米越依
赖于 跨 国公 司。产 生这 种落 差 的原 【有 很 多 , 大 l 比
品, 还带来 了先进 的技 术 ; 另一 方 面, 国为 了 我 获取 国外先进 的科学技 术 , 以达 到快速发 展科 学技术的 目的 , 实施 了“ 以市 场换 技术” 的技术 引进战略 , 望 通过 开放 国内市 场 , 希 引进 外商 直 接 投 资 , 导 外 资 企 业 的 技 术 转 移 , 取 国 引 获
维普资讯
第2 4巷
第 6期
郑 州 航 空 工 业 管 理 学 院 学 报
Ju l‘ h n z o n tueo eo a t a n u t n g me t o ma )Z e g h uIsi t fA rn ui lId sr Ma a e n f t c y
收 稿 日期 :0 6一 9— 7 20 O 2
二、 跨国公司技术控制的管理策略 技术控制是 对生 产过程 r 的经 验、 作技 I 1 操 巧、 工艺等 隐性 知 识进行保 护 的活动。技 术控 制, 尤其 足采用各 种 技 术 壁垒 方 式 是跨 公 司控
作者简介 : 周海炜 ( 98一) 男 , 16 , 江苏无锡人 , 副教 授 , 主要研究方 向为战略管理 、 知识管理

触目惊心: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控制

触目惊心: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控制

触目惊心: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控制据商务部《2004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显示,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中,跨国公司子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己占据国内1/3以上的市场份额。

据《中国产业地图》(中国并购研究中心)一书指出,中国每个已开放产业的前5名都由外资公司控制,在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

啤酒行业:60多家大中型企业只剩下青岛和燕京两个民族品牌,其余全部合资;玻璃行业:最大的5家已全部合资;电梯行业:最大的5家均为外商控股,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家电行业:18家国家定点企业中11家合资;化妆品:被150家外资企业控制;医药行业:20%为外商控制;汽车工业:外国品牌占销售额90%!在感光材料行业,美国柯达于1998年仅出资3.75亿美元就实行在华全行业并购,2003年又收购了乐凯20%国有股,已占有中国感光材料市场至少50%的份额,富士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5%。

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美国微软占有中国电脑操作系统市场的95%,瑞典利乐公司占有中国软包装产品市场的95%,法国米其林占有中国子午线轮胎市场的70%;在手机行业、电脑行业、IA服务器、网络设备行业、计算机处理器等行业,跨国公司均在中国市场占有绝对垄断地位。

在高科技领域:如手机行业,由于本土企业上游技术、关键零部件乃至生产线大部分从跨国公司购买,跨国公司早已从中赚够了。

近期跨国公司开始采用低价策略,挤压国内手机厂商的利润空间,意在赶尽杀绝。

国内手机行业除了自有品牌外没有核心部件的核心技术,2005年以来全部亏损,市场占有率严重萎缩,纷纷退出市场。

在流通领域,占有主导份额的大型超市领域,外资控制的比例已高达80%以上,中国零售企业只能在中低端市场经营。

随着外资的延伸,低端市场也将面临逐渐萎缩的危险。

零售业是最能吸纳劳动就业人口的领域,竟然也任由外国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前来掌控,真是走火入魔。

业内有人指出:流通渠道可以控制工业命脉,如果放任外资企业占领我国的流通渠道,中国的企业终将沦为国外流通企业贴牌产品的加工车间。

我国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但与此同时,过高的引资成本、产业和地域分布不平衡、技术扩散效应不理想、外资管理中存在的漏洞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我们必须在利用外资政策、法律环境等方面建立规范、健全、有效的引资机制。

关键词: 利用外资;引资政策;投资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获得了长足发展,所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额连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FDI的流入多年来持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中国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是我国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资本来源和产出来源,而且直接带动了对外贸易,优化了出口结构,促进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成为我国经济腾飞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一、我国利用外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和加快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举措。

改革开放近30年来,随着中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运行环境日益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商来华投资,我国利用外资的成效已经十分显着。

2002 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刚刚过去的2007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高达826.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外商投资已遍及第一、二、三产业的几乎所有行业。

但在利用外资金额大幅上升的同时在利用外资政策、引资结构和法律环境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一)外商投资产业分布失衡,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由于我国国家政策、劳动力及自然资源优势和市场容量等各方面的原因,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投资少、见效快、盈利高的第二产业,尤其是投机性较强的房地产开发业,其次是第三产业,而需要巨额投资、回收周期长的农业、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领域投资较少。

截至2007 年,外商投资制造业的企业数和实际使用金额分别为19 193家和408.6亿美元,占累计企业数和实际使用金额的50.6% 和54.6%,从一、二、三产业来划分,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分别占总额的1.19%、73.27%和25.54%。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技术转移与知识输出研究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技术转移与知识输出研究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技术转移与知识输出研究一、引言外资企业是指以外资为主的经济实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等资源,还通过技术转移和知识输出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技术转移和知识输出两个方面探究外资企业在中国的作用。

二、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技术转移(一)外资企业技术转移的意义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技术转移是指通过技术凭借、人员培训等方式,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授给中国企业,从而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外资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中国企业的水平,通过技术转移可以弥补中国企业的不足之处,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而提高整个产业的水平,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二)外资企业技术转移的方式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技术转移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1.技术许可:外资企业将自己的技术许可给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可以使用这些技术进行生产和销售。

2.合资和收购:外资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组建合资企业或直接收购中国企业,从而将技术和管理经验融入中国企业中。

(三)外资企业技术转移的效果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技术转移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2.促进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3.推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知识输出(一)外资企业知识输出的意义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知识输出是指通过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等方式,将先进的技术和研发成果引入中国,促进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外资企业所掌握的领先技术和研发经验能够帮助中国企业提升自身技术研发能力,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二)外资企业知识输出的方式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知识输出主要通过以下方式:1.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让中国的研发人员参与到国际项目中,接受国际最前沿的研发知识。

2.与中国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发和技术创新。

浅谈在华跨国公司对技术外溢的防范

浅谈在华跨国公司对技术外溢的防范
逐 步成为有 关部 门制订一系列外资战略与政策 的重要 理论 基 础。然而近年来许 多实证分析却发现 , 在大量市场份额被跨 国
1 .转移非核心技术 。非核心技术是指 已处于成熟期并且
对产 品和生产过程不具有 重要 作用 的技术 ,比如生产线 的操
作、 最终产品的组装技术等。跨国公 司常见的做法是采用母国
国企业 由于效率整体 和局部 的提高而带 来的利益 ” 。一般而 言 ,技术外溢的渠道包括外资 和本 地企 业之间的业务联 系而 引发的关联效应 ;外资对本地公 司的示 范吸引本地公司对先
跨 国公 司在 东道 国设 立企 业时 一般会 向其转 移一些 技 术 , 既是开展 正常生产的需要 , 这 也是 同东道 国企业竞争的筹 码 。为了在获利的同时不以失去对技术 的控制为代价 , 国公 跨
环节 ,核心零部件和 产品的核 心生产 过程与关键环节 主要在 母 国进行 , 而技术含量低的零部件 、 产品的最终成品组装生产
被放在 国外 。
土企业学习努力程度等 因素相关 ,而另一方 面也是常常为人 们所忽视的则是作为技术源 头的跨 国公 司对待 技术外溢并不
如预计的那 般“ 顺其 自然” 。
败。 作为非 自愿转移形式 , 外溢效应使 技术的外流脱离 了跨 国
公司的掌控 , 本土企业不必支付相应 的租金就 能获得技术 , 增 强 自身的竞争力 ,并对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构成威胁 。这种
产生 的效应 。 不同于作为交易行为的技术转让 , 外溢作用更强
调非 自愿 的外部效应 ,其结果是 “ 本土公 司获得 的利 益的增
维普资讯
20 06年 第 3期 ( 第2 总 4期 )
市 场 论 耘
MARKET FORUM

外资企业在我国的贡献与发展

外资企业在我国的贡献与发展

外资企业在我国的贡献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一直是备受瞩目的话题。

无论从就业、税收、技术进步、市场竞争等方面来看,外资企业都在不断地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和支持。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外资企业在我国的贡献与发展。

一、外资企业在我国就业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就业一直是民生之本。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外资企业的进入给中国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

据统计,外资企业在中国创造了数千万个工作岗位,为中国的就业市场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外资企业的进入给留学生和高端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中国的职业教育带来了繁荣。

在外资企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员工也能享受更加多样、优裕的职业机会,从而提高就业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外资企业在我国的技术进步与创新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他们带来的新技术、管理方法、创新理念都在不断地影响着中国各行各业,使得中国企业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外资企业在技术进步和创新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通过资金和先进技术的投入,他们推动了中国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步伐,带来了一系列的高附加值的产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外资企业的进入也推动了国内的整体技术水平提升。

三、外资企业在我国增加出口和税收欧美等发达国家是外资企业主要来源,并且随着他们在中国的发展,也带来了中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

外资企业的进入促动了我国在出口上的增长和贸易顺差的上升,提高了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当然,外资企业也需要缴纳中国的所得税和其他税收,为中国的税收收入注入了相当数量的进项。

这些资金资助了中国的政府部门、职业教育、社会福利等很多领域,从而使得人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四、外资企业在我国的企业培养和市场竞争经过多年的发展,外资企业基本适应和融入了中国的市场环境。

完全是在竞争中成长的他们,拥有统筹协调的全方位优势、高效的管理体系、高质量的生产技术、先进思维方法和营销经验。

进入中国后,外资企业不断地与本土企业进行合作,学习和借鉴本土的特色。

财务管控案例跨国公司在华利润转移以及避税问题探讨

财务管控案例跨国公司在华利润转移以及避税问题探讨

财务管控案例跨国公司在华利润转移以及避税问题探讨一.案例背景在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转变过程中确实还存在一定阻力,因此宏观政策提出“开放可以引进技术、引进管理”,这也是为了打破阻力。

由此外资企业获得了在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但是不少外资却以此作为获取超额收益的途径。

由国家统计局“利用外资与外商投资企业研究”课题组完成的一份关于外资的研究报告称,亏损的外商投资企业中约2/3为非正常亏损,每年通过转让定价避税的税款损失有300亿元。

外资企业凭借超国民待遇和避税手段,使其能以较低价格开拓和占领国内市场,已对内资企业产生了巨大的挤出效应。

研究跨国公司在华行为也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经验。

集团化、全球化是企业发展的趋势,中国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相当多的问题,向优秀的跨国公司学习,加强母子公司管控能力,是中国企业成功必经之路。

二.跨国公司利润转移-成功的横向管控在跨国公司全球化过程中,在其母子公司管控的整体框架的指导下,出于集团整体战略考虑,对于旗下众多不同业务领域、不同地区分布的子公司,母公司会根据运营环境的变化构筑有效的横向管控。

在财务管控的辅助之下,集团整体战略的实施就会更加迅速而有效。

1.跨国公司利润转移的动因-将属于中方的利润转入其集团内部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子公司有多种方式,笼统的讲可分为中外合资公司和外商独资公司两种。

在中外合资公司里,中方合作伙伴并不包含在集团利益版图里,不是集团的一部分,那么跨国公司的母子管控体系里自然会涉及怎么样使其在华子公司能为集团创造更多的利润,在合资公司能创造的利润固定的情况下,根据在合资公司里双方共同分担收益和风险,跨国公司一般建立的横向管控就会要求想办法将合资公司的整体利润尽可能转移至母公司,或者全资子公司,以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

我们刚刚提到的跨国公司对子公司利润控制以达到集团利润最大化的战略实际上是母子公司管控中的横向战略。

横向战略(HorizontalStrategy)是协调相关业务单元的目标和战略,包括协调现有业务单元和基于与现有单位的关联选择进入新产业。

在华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手段、影响及其控制

在华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手段、影响及其控制

在华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手段、影响及其控制内容摘要:为了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跨国公司常常在企业内部交易中运用转移定价来避税。

本文分析了在华跨国公司的国际转移定价手段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

关键词:跨国公司国际转移定价转移定价(Transfer Price,TP)又称转让定价或划拨定价,它是指跨国公司根据全球营销目标在各关联企业之间转移商品、劳务或技术交易时所采用的一种内部交易定价。

这种转移价格服务于跨国公司的整体利润追求,不符合市场交易规律;价格的制定是由公司少数高级管理人员决定的,不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的适用仅限公司内部,实际转移的是成本费用或利润收入。

跨国公司通过转移价格,达到转移公司利润、减少税负、规避风险、应对东道国外汇管制以及减轻配额限制影响等目的,从而获取整体的、长期的最大利润。

近年来,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增长迅速,据统计,截至2008年上半年,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5万多家。

然而从账面上看,外企半数以上处于亏损状态。

而其中相当数量的外企通过用转移定价的手法把利润转移到国外,使我国在经济和税收方面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研究在华跨国公司的国际转移定价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在华跨国公司的国际转移定价手段(一)与海外母公司或关联企业进行关联交易这是在货物采购与销售时,跨国公司经常采用的方法。

外商抢先控制企业供、产、销三环节的前后两端,从境外关联企业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进口原料,以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将产品出口到境外关联企业,将企业的利润向境外转移,造成账面亏损或微利,使我国的税收流失。

(二)向母公司或关联企业支付巨额特许权使用费最典型的是高额商标使用费,专利、商标和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相对于一般商品而言,更容易实行转移定价。

据了解,按照国际惯例,向境外支付特许权使用费需缴纳10%的所得税。

如果企业处于免税期,这部分就不用缴纳,即使需要缴纳,10%的税率相对也较低。

因此,企业经常通过向关联企业支付高额特许权使用费,增加成本,做成微利或者亏损,以此来避税。

外商在华投资的领域和方式

外商在华投资的领域和方式

外商在华投资的领域和方式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外商投资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增加。

外商投资不仅为中国经济注入了巨大的资金和技术,还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就业岗位的增加。

本文将重点探讨外商在华投资的领域和方式,以揭示外商投资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外商在华投资的主要领域1. 制造业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

外资企业涉及的制造业领域多种多样,包括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

根据中国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外商在华投资的制造业企业中,高科技制造业占比较大,这也是外商对中国科技水平的认可和信心的体现。

2. 服务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元化,服务业逐渐成为外商投资的热门领域。

外商投资的服务业领域主要包括金融、医疗、教育、旅游等。

外资银行的设立、外资保险公司的扩张以及外资快餐连锁店的增多等都是外商投资服务业的典型案例。

3. 高新技术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的高新技术领域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

外商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加强与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以获取更多的创新资源和技术人才。

外商投资的高新技术领域主要包括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

这些领域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结构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三、外商在华投资的方式1. 独资企业独资企业是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一种常见方式。

外商独资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独资建立的企业,享受与中国企业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外商独资企业在中国的设立相对简单,投资者可以独占全部股权,并且对企业经营有完全的控制权。

2. 合资企业合资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与中国投资者共同投资成立的企业。

合资企业通常采取股权或者合同的形式,由外商投资者和中国投资者在企业中持有股权。

合资企业的特点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外商投资者和中国投资者共同承担运营风险和利润分享。

3. 合作开发项目合作开发项目是指外商与中国企业在特定的领域开展合作,通常以项目为单位进行投资。

外资在华制药企业技术战略分析

外资在华制药企业技术战略分析

的专利数据 , 主要从创新范围和创新规模 两方面分析 了制药行 业外资技术竞争以及创新 活动的特点。本文原创
性地运 用聚类的统计方法, 定义 了规模 一范围矩 阵( 简称为 双 s矩 阵) 对 外资技术策略 的特点进行分 类, 而 , 进
识 别各 类外资的 角色。本文的研 究结论为行业相关政策 以及企业战略 的制 定提供参考 。
i nvt natie,T i ppraa zd t a r f noa o cv i ymu iaoa cm a i MN s ni oai cvts h ae l e h nt eo nvtn at ie b lnt n o pne n o ii s n y e u i i it s t il s( C )
2 世纪 8 年代以来 , O O 以克隆技术和分子生物 学为代表 的生物技术变点领域 。同
时, 因其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 和手段 高度融合 的高科技产业群体 , 涉及 国民健康、 社会稳定和经
济发展 , 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
tn a afo 1 8 o2 0 .T ep p rr v a st er l f h oe g a i la d ie t e ertc n lg t tg m y e t t rm 9 5 t 0 5 h a e e e l oe o ef r i c p t d n i st i e h o o y s aa e b d h t n an i f h r d v lp n o ln me u l e eo ig a t o a d Do be— S Mar .R s a c n i g id c tst a r i a i sp a o tn oe o — tx i e e r h f d n iae t f eg c pt l ya i i n h o n l a n mp r trl n o a v r ln t n li n v t e c mp t ie e si hss co .I l a o sf m i e e rh C eu e s rf rn e t o — e a ai a n o ai o ei v n s n t i e t r mp i t n r t sr s a c a b s d a e ee c p H l o v t ci o h n o c k r d b s e s c mp is i i a y ma e a u i s o a e n Chn . sn n n Ke r s sz fi n v t n;c p fin v t n D u l y wo d : i o o a i s o e o o a i ; o be— S Ma r e n o n o tx i

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的技术溢出效应

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的技术溢出效应

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的技术溢出效应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的投资。

这些外资企业不仅仅是为了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更重要的是它们带来了大量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中国经济产生了积极的技术溢出效应。

首先,外资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

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外资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当他们进入中国市场时,不仅仅是为了开拓新的市场,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自己的先进技术带到了中国。

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培训和合作研发等方式,外资企业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传授给中国企业,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其次,外资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组织方式。

外资企业在管理方面往往比中国企业更加成熟和规范。

他们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高效的组织架构和科学的管理流程。

在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中,外资企业将自己的管理经验和组织方式传递给中国企业,帮助他们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此外,外资企业还带来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外资企业不仅在技术上不断创新,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业务模式、市场营销和企业战略方面的创新能力更强。

与中国企业合作,外资企业不仅仅是为了利益的最大化,更是通过创新来推动合作伙伴的共同发展。

外资企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中国企业具有积极的影响,激发了中国企业的创新潜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然而,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的技术溢出效应并非只有利好,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均衡,一些地区和行业受益更多,而一些地区和行业受益较少。

这可能导致地区间、行业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其次,外资企业的技术引进和技术转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合作和交流。

另外,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中国企业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技术积累,才能真正实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为了更好地发挥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的技术溢出效应,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外资在华研发战略和我们的对策

外资在华研发战略和我们的对策

外资在华研发的阶段性特点
研发人员占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研发人
� � 员的 2 0% 以上 年, 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 & 科技机构 2 2 2 3 家, 占大中型工业企业办科 技机构 数的 2 1. 2 % .外资 大中型工业企业 科技 机构中人员数为 14 . 38 万人 ,占大中
2 006 年 我国 外资 大中 型工 业企 业办 � � 量 98. 78 万人年的 70. 4 3% . 由此推算, 外资 至 2 004年间我国外资企业 & 研发人员总体上已达 2 0 万人以上. 入近 30%
增长率为 2 7. 6% ,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年均增 经 费 年 均 增长 率 为 18. 9% , 内 资 企 业 仅为 16. 4 %. 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内资企业 外 资在华 专利申 请从 1993 年 后呈迅 速上升趋势, 年均增长率达 33% , 其中特别 是 发 明 专利 占 其 申 请 总 量 的 90% 以 上 .
再如某轴承生产企业多年来是中国轴承行业的重要研发和制造力量该企业在被一家外资企业以并购其铁路轴承这一块优势资产的方式合资后放弃了控股权不仅没有得到先进技术而且原有名牌产品生产萎缩直至丧失制造资质退出了原有市场


科技
外资在华研发战略 和我们的对策
文 / 孔欣欣 郭铁成 多家在华建立了研发机构. 2 006 年 我 国 外 资 大 中 型 工 业 企 业 亿元的 76. 37% . 由此推算, 外资研发投入 约 为全部 规模 以上 企业研 发投 入的 1 /3. 经费强度上看,尽管 2 006 年外资 经费 强度为 2 . 5% ,略低于大中 经费强度 2 . 7% .但此前 经过 2 0 世纪 � 90 � 年 代以来 近 2 0 年的 & 人员达 17. 2万人, 占大中型工业企业 从 &

外资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外资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外资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外资作为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经济发展带来了资金的助力,也对技术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引入新技术、管理经验和创新理念,外资对于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动产业升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技术流动、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三个方面来探讨外资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一、技术流动外资的流入使得技术在国家之间得以流动,从而推动了技术进步。

首先,外资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为我国企业提供了一定的技术装备。

这些装备不仅改善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其次,外资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人才。

外资企业在管理机制、质量控制、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先进的经验和技术,通过与国内企业的合作,可以促使国内企业学习借鉴,改进原有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水平。

此外,外资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和交流也可以加速技术的流动和创新。

二、技术管理外资企业在技术管理方面具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这对培养和提升国内企业的技术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外资企业在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研发投入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这迫使国内企业在技术管理方面不断提高。

通过与外资企业的接触和竞争,国内企业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提高了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能力。

同时,外资企业在技术管理方面的标准还可以影响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形成技术升级的压力,推动产业的发展。

三、技术创新外资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外资企业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和人才,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他们通过技术创新和研发,不断推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在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

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也可以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其次,外资企业对于新技术和创新理念的引进也给国内企业带来了机会和挑战。

国内企业可以通过与外资企业的合作,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总结起来,外资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推动了技术的流动,促进了国内企业的技术装备升级;它提高了技术管理的标准,帮助国内企业提升技术管理能力;它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世界500强企业在华专利技术资源控制战略研究

世界500强企业在华专利技术资源控制战略研究

世纪 9 0年代以后 , 这些企业在新兴领域中的专利申 请量的
增长非常迅速 。
作者简 介 :伍虹儒(9 6_,女 ,四川 自贡人 ,攀枝 花学 院经济与管理 学院讲 师 17_ )

博士研 究生,研 究方 向为技 术创新 管理 。
第 2 卷 第 1 期 7 5
2 0年 8月 01







Sce c in e& T c n l g o r s ndPoiy e h o o yPr g e sa l c
V_ . 0 27NO.5 1 1 Aug 2 0 . 01
伍 虹 儒
( 攀枝花 学院 经济与管理 学院,四川 攀枝 花 6 7 0) 10 0 摘 要 :讨论 了世 界 5 0强企 业在 华 的发展及 专利 申请 趋 势 ,运 用 R A 计量方 法 ,实证 分析 了世 界 5 0强 0 T 0
的本 质 特 征 。
笔者认 为 ,发 明专利 的 申请和授 权活动不 但表现 为当
1 世 界 5 0强 企 业 在 我 国 的 发 展 及 其 专 利 0 申请 趋 势
中国已正式加入 了世 界贸易组 织 ,国内企业 与国际上
地 的科技 活动 ,同时也表现 为外来资 本发展并 控制其 当地 技术 资源优 势的 战略行为 。根据 国家 知识产权 局年报 的相 关 数据 ,笔者总结 出近几年 我 国发 明专利 申请 量排名前 十 位 的企 业及其来 源国( 见表 1。 )
企业 中 3 6家典 型企 业在 1 9 - 2 0 9 4 0 7年 6个 时间段 内,在华 专利技 术资 源控 制 的情况 ,揭示其在 华专利技
术 资源控制 的战略 。 关 键 词 :世 界 5 0强 ; 专 利 技 术 资 源 ; 中 国 0 中 图 分 类 号 : 1 F8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1 7 4 (0 0 1— 0 6 0 10 — 3 82 1)5 0 3— 4

在华跨国公司技术垄断倾向及超越路径

在华跨国公司技术垄断倾向及超越路径
造 成 的危 害 , 而 提 出 了解 决 这 一 问题 的相 应措 施 。 进
[ 关键词 ] 国公司; 跨 技术垄断 ; 自主创 新 [ 中图分 类号 ] 26 7 F 7 ,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4 83 2 0 )3— 07—0 10 —4 3 (0 6 0 0 7 3
速上 升 , 资和控 股经 营 已成为在 华跨 国公 司的 主要形 独
式 。在一些技 术密 集 型的 新兴 产业 领域 , 商 独资 的 比 外 例越来越 高 , 超过 I 亿美元的大型投资项 目的数量增加较 多。一些 学者对 日资企业 在苏州地 区的投资战 略进行 了 实证 研究 。他们指出 , 苏州新区 , 在 日资企业从 19 9 2年至 20 0 2年 8月底 共设 立 日资项 目 9 6个 , 中独资 项 目 7 其 5 个, 占合 同 日资总额 的 8 .2 。 日资企业之 所 以采 用独 64% 资 的投资 战 略, 主要原 因就是 为 了独 占 自己的技术 优势
进 入 可 能 造 成 发 展 中东 道 国 的技 术 人 员 和 先 进 技 术 的 外
流现象 。跨 国公 司在 我 国或设 立独 立 的研 发机 构 , 采 或
取委托科研机构 、 与科研机 构联合 等形式 研究 开发技术 。


在 华 跨 国 公 司 的 技 术 垄 断 倾 向及 其后 果
2 .抑制人才 流动 , 弱化合 资企 业的研发功能
专业 技术 人才的流动是 跨 国公司所 转移 的技术在 东 道国产生技术 外溢 效应 的一个 重要 路径 。但是 , 外商 投 资企业总是通过提高关键 员工 及高级 管理人 员的薪 水来 阻止 人才 的流 动 , 或者 在公 司规章 制度上 设 置人才 流动 壁垒 。在我 国, 绝大多数跨 国公 司并不 设立研 发部 门, 个 别设立 的也是 出于某种 特殊 目的。例 如微软 ( 中国) 限 有 公 司设立 了技 术研 发部 门 , 目的就是 为 了就近 挖掘从 其 事 中文汉 字 系统研 究 的专 家 , 中方企 业争 夺人 才与市 与 场。研发 功能的弱化使合 资企业 的 中方 在技术 开发上 完 全依 赖于外方 。 3 .对高新技术企业或生产一定高新技术 产 品的企业 实行独资战略 近年来 , 在华 的外资 控股 企 业和 独 资企 业 的数量 迅

外资不断入侵我国市场的原因及对策

外资不断入侵我国市场的原因及对策

外资不断入侵我国市场的战略众所周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发展的快慢直接影响了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思想的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业都有了显著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但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以及2002年我国加入了WTO,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所采取的一系列攻略,使中国企业在受到“威胁”的同时,也从中获得了经验和启示,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网络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成为中国企业成长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财富。

尤其是金融危机的爆发,冲击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实体经济。

金融危机使各国的进出口贸易“疲软”,各国的对外投资企业不得不重新选择境外市场战略,与此同时,对于中国外向型企业来说,在必须重新考虑调整国际化战略的同时,也是一次获得新的机遇和新的国际经营经验的机会。

但是,随着外资不断入侵我国市场,给我国本土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中国本土的企业凭借自己的实力已经很难再这个国际大市场上立足发展。

现在,不仅食品、服装等需要外资的支持,粮食、食用油等农产品也受到了外资的入侵。

现有报道称,民族日化品牌或将全军覆没。

这些意味着什么,意味这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市场上,挂着民族品牌的产品都是外资企业控股的产品。

那么,我们中国的本土产业又将如何发展?为了我国本土行业的发展,为了我国市场的繁荣,下面就分析下外资入侵我国市场的战略1、投资战略独资化不断完善的外商对华投资政策和逐渐优化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巨大的市场潜力,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纷至沓来。

随之,为了在中国市场占有更多份额,外商的投资方式也由以合资、合作为主转变为独立投资。

近两年来外资企业在华投资中合资合作企业趋于减少,独资企业不断增加。

2007年,我国外商独资企业新批合同项目占总项目的78.0%,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76.6%。

2008年,我国外商独资企业新批合同项目占总项目比重高达81.4%,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比例达78.3%,分别高于2007年3.4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

外资对中国市场竞争力的影响

外资对中国市场竞争力的影响

外资对中国市场竞争力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外资对中国市场的影响日益显著。

外资不仅带来了资本和技术的注入,也对中国市场竞争力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作为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它们在研发、生产和营销方面拥有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优势。

通过与外资企业合作,中国企业可以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例如,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在外资的引领下迅速发展,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逐渐成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强者。

其次,外资的进入也带来了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刺激了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在外资的竞争下,中国企业被迫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以求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种竞争压力促使了中国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推动了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外资的竞争也不断促使中国企业进行自我调整和创新,使得中国市场竞争力得以提高。

此外,外国投资的大规模进入也推动了中国市场的开放和改革。

外资的参与促使中国政府加快市场经济建设和法制环境的完善,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加稳定、公正的竞争环境。

同时,外资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促使中国企业进行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的改进,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外资的参与还往往伴随着技术和人才的引进,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然而,外资对中国市场竞争力的影响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外资进入可能导致竞争不均衡现象的出现。

由于外资企业具有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它们往往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进行生产和销售,从而对中国企业形成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需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等手段,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其次,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控制力有可能导致经济安全风险。

一些外资企业通过在中国市场进行投资并获取大量市场份额,可能对中国的经济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中国政府需要密切关注外资的进入和投资行为,及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保护国内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华外资企业的技术控制刘刚张浩辰(南开大学研究所)内容摘要现有文献对外资企业在华技术战略的评述,积极面远大于消极面,尤其是对于消极面的分析在深度上是很有限的。

本文先是对现有文献的观点做一个综述,然后从产业内分工、在华外资企业R&D机构的运作模式、R&D机构所处“研发链”上的位置、专利和技术标准以及技术的逆向扩散效应等五个角度对外资企业在华技术战略可能的消极影响之一——技术控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关键字外资企业技术战略技术控制引言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宣布在中国建立研究与开发(R&D)机构,这一潮流延续至今日。

这种现象的背后就是R&D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即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正在抓紧实施R&D全球化战略,以支持其海外市场的开发,并充分利用海外科技资源服务于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战略。

研究与开发全球化已经成为继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资本化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趋势。

它不是少数企业的个别行为,而是经济全球化、知识化大趋势下的必然结果,它的发展必将对我国的技术战略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理论界对于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战略影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其积极方面,概括起来有一下几点:1.将世界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带进中国,增强技术R&D能力;2.可以弥补中国R&D投资的不足,改善R&D投资结构,进而改善产业结构;3.带来先进的研究开发管理经验,促进企业和科研机构研发管理水平的提高;4.有利于中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5.能够对我国企业产生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6.有助于我国科研体制和科研机构的市场化改革,有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7.直接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的生产加工水平;8.有利于中国扩大对外经济合作,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对跨国公司技术战略积极意义的认识不仅仅是在学术界,社会公众也普遍认同。

2003年下半年,国际知名调查机构AC尼尔森公司与《环球企业家》杂志合作进行了“在华跨国公司公众形象调查”,调查涉及北京和上海这两个与跨国公司接触最为密切的大城市,以电话采访的方式进行,共有500人接受了访问。

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公众的观点和上述理论界的观点基本一致,几乎没有被调查者谈到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战略可能会有的消极影响。

当然,现有文献在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战略的影响时,也大都提到了可能的冲击和挑战,这里给予简单综述:1. 国内科技人才流失,可能导致人才结构失衡,并对国内的科研机构造成影响;2.进一步加强的技术垄断与技术转移限制;3.企业的逆向技术扩散现象严重;4. 依靠技术和技术标准优势抢占市场,赢得先机;5.随着人员和技术的流动,保密技术可能泄露或被窃取;6. 不承担社会责任的逐利动机可能会对产业结构产生不健康影响。

但是,现有文献对跨国公司在中国技术战略可能形成的冲击和挑战的分析大都是很简单的,甚至是一笔代过,最普遍的情况就是在长篇大论其积极意义后的总结部分附带地谈到消极影响。

对消极影响的分析很大程度上只是行文完整性的需要,而不是去深入研究这一问题。

鉴于这一情况,本文从不同的层面对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战略可能会导致的消极面之一——技术控制——进行多角度的深入分析。

一、通过产业内分工实现技术控制进入新的千年,跨国公司的技术战略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国际一体化研发趋势的加强。

在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成立的研发机构和中心增多。

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和研发中心总计约400余家,其分布格局大致这样:北京、上海、广东各占1/4,其余散布全国各地,又以江苏等沿海省份为主。

截至到2003年底,上海有外资研发中心107家(上海的目标是5年内使落户申城的外资研发机构达到200家),略少于北京居第二位(设于北京的研发中心和代表处达到293家);第三位当数广东,全省共有外资研发中心100多家(包括采购中心),其中深圳拥有跨国公司研发中心26家;再其次便是江苏,有58家各类外资研发中心(2000年江苏省外商投资研发中心只有13家)。

在上述数字背景下,社会上关于外资企业在华技术战略的分析就很大程度上出现了片面性和肤浅性,认为中国成为外资企业的研发重地,外商投资企业不仅仅是将中国作为简单的制造中心,而是作为研发中心了,国内企业在产业内分工上也似乎占据了有利的“段位”。

问题的本质远远不是上述几组数字所能揭示出来的,而是应该分析数字“背后”的数字。

下图给出了1998——2003年在华外资企业的发展状况,从1998年的324712家发展到2003年的465227家,尽管这是一个累计的数字,但是也足以说明在华外资企业数的庞大,仅仅2003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081家;从地域上来看,上海通过2003年度外资企业联合年检的外商投资企业就有17391家,而北京仅仅在2003年前三季度就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10家。

几百个研发机构和如此庞大的外资企业数相比,应该能说明中国在外资企业研发战略上的地位并非如我们直观想象的那么重要。

2000年在华实有外资企业20万家左右,但是在这20万家外资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仅仅1446家(参与研发活动的人员不过3万),和20万相比这几乎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数字。

这些对比足以说明,更多的在华外资企业并不设立研发机构或研发中心,甚至根本不开展研发活动。

这里作一个对比,据华盛顿工业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显示,在美国仅企业研究实验室就有15000个(这些实验室雇用了75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这才是研发的重地!123456图1 在华外资企业发展状况很多在华外资企业不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而是把研发放在国内,以实现在华的技术控制。

比如中日合资天津富士通天电子有限公司是由日本富士通天株式会社持股60%、天津真美电声器材公司持股35%、日本丰田通商株式会社持股5%组成的合资企业,日本富士通天株式会社不仅控制着公司的资金、销售渠道,还控制公司的核心技术,合资企业在技术方面严重依赖日方母公司,自己根本不设立研发部门;中美合资津美公司的情况也如此类似,津美公司50%的资金由可口可乐公司提供;技术全部来自可口可乐公司,主要来源于可口可乐公司设在日本的一个科研机构,津美公司的各品牌产品通过可口可乐公司设在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进行生产和销售。

再比如日本,未来5年对华投资战略就是要形成以东京为主导的中日“产业内分工体系”,把原来以日本二、三级都市地区为基地的工厂转移到中国,增强以东京等大都市为基地的产业(高附加价值的新产业,如研究开发)竞争优势。

这种情况国际上也很普遍,比如巴西,外资大举进入该国的汽车工业后,汽车工业的研发机构不是增加了,相反是减少了。

因为外资不但自己不在巴西设立研发机构,还通过并购和控股的方式裁减了巴西国内原有的研发机构。

二、通过R&D机构的独资化或控股化运作模式实现技术控制在华外资企业的R&D投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建立独立的R&D机构。

这些研发中心一般直属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控股公司,同时又是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一个分支,从属于研发总部管理。

成立独资研究开发中心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最成熟、最集中、最高级的形式之一。

这类研究开发机构与跨国公司总部联系紧密,而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企业联系相对较弱。

二是在具体业务部门或者合资企业内部设立R&D部门。

为了使产品更适应市场需求,很多事业部内设立研究开发部门,从事产品的技术开发和市场适应性研究。

三是与中国的大学、科研机构合作成立研究中心、实验室。

对于第一种投资形式而言,在华独立的研究机构毫无疑问完全是由外资企业的研发总部控制的。

对于第二和第三种形式,外资企业则当仁不让地追求研发机构或合资公司的控股权。

首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技术控制和技术的保密性。

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的生命线,如何控制技术扩散,做好技术控制和技术保密,是跨国公司最关心的问题。

事实证明,在中方控股或双方股权各占50%的合资企业里,外方确实缺乏实施技术控制的主动权,而且就目前来看,独资企业的技术先进程度要优于合资企业,合资企业中外资控股的企业的技术水平要高于不控股的企业。

为了确保技术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外资企业的运作模式更倾向于采取独资或控股的形式。

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截止到2000年底,外商投资企业共计2654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1531家,占总数的56.3%;中外合资企业1123家,占总数的41.3%,合资企业中,外方投资额占投资总额的65.8%,说明外方母公司在总体上处于控股地位;在合作企业中,外方投资额占投资总额的比重也达69.9%。

全国范围看,2001年新批外商独资企业15643个,合同金额430亿美元,新批外商合资企业8894个,合同外资金额176亿美元,独资企业项目数量是合资企业项目的2倍,金额则是2.4倍。

合资企业的中方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的最后装配工作,既掌握不了核心技术,更与技术开发无涉,以确保跨国公司在价值链分配上的绝对优势。

例如,占据中国无线通迅60%以上市场、生产基地设在天津的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其产品的核心部份(集成电路板)和主要部件来自母公司和其他海外生产基地,中方只负责完成最后的装配。

这种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却变成了劳动密集型。

在华外资企业的运作模式由此可见一斑。

而作为其竞争力源泉的R&D机构或部门,在这方面的表现就更胜一筹了。

下表是作者随机搜集的30家外资企业在华部分研发项目:表1外资企业在华若干R&D项目资料来源①:王志乐.《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新趋势》,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54——74。

30个研发机构中采取独资形式的有24家,占总数的80%,采取合资形式的仅有6家,占总数的20%。

而采取合资形式的研发机构中,中方控股的情况很少且依然在萎缩,譬如,经过多年谈判,阿尔卡特最终以“50%+1股”的模式控股了上海贝尔,随即对公司进行改组改造,将其纳入全球生产和研发体系。

由此可见,各类型的研发机构或部门的控制权依然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

在华外企R&D投资的溢出效应,主要从两个途径反映出来,一是通过跨国公司的示范和国内企业的直接模仿,二是通过与跨国公司建立合资、合作研发关系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间接传播。

随着在华外企R&D机构运作模式的控股化或独资化倾向的加强,这些技术扩散的渠道就很大程度上被封死了,从而减少了先进技术的溢出效应,限制了我们对先进技术的获得。

这就意味着技术控制——尤其是核心技术——仍然是在华外资企业制胜的秘密武①参考资料如果没有特别注明,均为作者自己搜集整理。

器。

三、通过设计R&D机构在“研发链”上的位置实现技术控制1、研发活动的类型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研发活动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