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CJJ 28-2004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规范
![CJJ 28-2004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3827535aa00b52acec7ca45.png)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规范(CJJ 28-2004)目录前言 (2)1 总则 (3)2 工程测量 (3)2。
1 一般规定 (3)2。
2 定线测量 (3)2.3 水准测量 (3)2.4 竣工测量 (4)2.5 测量允许偏差 (4)3 土建工程及地下穿越工程 (5)3.1 开挖工程 (5)3.2 土建结构工程 (5)3.3回填工程 (10)3.4地下穿越工程 (11)4焊接及检验 (12)4.1 一般规定 (12)4.2 焊接准备 (12)4.3 焊接 (16)4.4焊接质量检验 (17)5管道安装及检验 (18)5.1 一般规定 (18)5.2 管道加工和现场预制管件制作 (19)5.3 管道支、吊架安装 (22)5.4 管沟和地上敷设管道安装 (22)5.5 直埋保温管道安装 (23)5.6 法兰和阀门安装 (25)5.7补偿器安装 (25)6 热力站、中继泵站及通用组装件安装 (27)6.1 一般规定 (27)6.2 站内管道安装 (27)6.3 站内设备安装 (28)6.4通用组装件安装 (30)7 防腐和保温工程 (31)7.1 防腐工程 (31)7.2 保温工程 (33)7.3保护层 (34)8试验、清洗、试运行 (35)8.1 试验 (35)8.2 清洗 (36)8.3试运行 (37)9 工程验收 (38)9.1 一般规定 (38)9.2 竣工验收 (38)9.3 工程质量验收方法 (39)条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283号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城镇供热管网施工及验收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28—2004,自2005年2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1.3、3.1.9、 3.1.13、 3.4.3、 4.4.4 (4)、 6.4.5 (5)、8.1.8、 8。
2.6(2)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OJ28—89和《城市供热管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38—90同时废止。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https://img.taocdn.com/s3/m/ac36cda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3.png)
管网安全措施与可靠性
01
02
03
预防管网泄漏
采用高标准的管道材料和 连接工艺,定期进行管道 检测,及时发现并修复泄 漏点。
保障管网压力稳定
设置适当的调压装置,确 保管网压力在安全范围内 波动,防止压力过高或过 低引起的安全问题。
增强管网抗震性能
在地震高发区,采取有效 的抗震设计和加固措施, 以减少地震对管网的破坏 。
核能热源
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热能,通过热力站转换成蒸汽或热水 。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环境污染小等优点,但存在一定 的安全风险和技术难度。
热负荷计算与预测
热负荷分类
根据用途和时间等因素,将热负 荷分为基本热负荷、尖峰热负荷 和平均热负荷等类型。
热负荷计算
根据建筑物用途、面积、保温性 能等因素,计算出所需的热量和 流量等参数。
04
管网水力计算
水力计算方法与原则
计算方法
采用节点法、管段法等计算方法,根 据管网布局和热负荷需求进行水力计 算。
原则
确保管网水力平衡,满足用户供热需 求,合理选择管径和设备规格,降低 管网阻力与能耗。
管网阻力与压力分布
阻力来源
管网阻力主要来源于管道摩擦、设备局 部阻力等,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计 算。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热负荷预测
根据城市规划、能源政策、气候 变化等因素,预测未来热负荷的 变化趋势,为热网设计提供依据 。
热力站与热网设计
热力站设计
根据供热需求和热源条件,合理选择和配置热力站的位置、规模和设备,确保供热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 。
热网设计
根据供热需求和地形条件等因素,设计热网的布局、管径、保温等参数,确保热网的安全、高效和经济运行。同 时需考虑管网的调度和控制方案,以便实现对供热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CJJ 28-2004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规范
![CJJ 28-2004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4878ad2a21614791611287c.png)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规范(CJJ 28-2004)目录前言 (2)1 总则 (3)2 工程测量 (3)2.1 一般规定 (3)2.2 定线测量 (3)2.3 水准测量 (3)2.4 竣工测量 (4)2.5 测量允许偏差 (4)3 土建工程及地下穿越工程 (5)3.1 开挖工程 (5)3.2 土建结构工程 (5)3.3回填工程 (12)3.4地下穿越工程 (13)4焊接及检验 (13)4.1 一般规定 (13)4.2 焊接准备 (14)4.3 焊接 (18)4.4焊接质量检验 (19)5管道安装及检验 (21)5.1 一般规定 (21)5.2 管道加工和现场预制管件制作 (21)5.3 管道支、吊架安装 (25)5.4 管沟和地上敷设管道安装 (26)5.5 直埋保温管道安装 (27)5.6 法兰和阀门安装 (28)5.7补偿器安装 (29)6 热力站、中继泵站及通用组装件安装 (30)6.1 一般规定 (30)6.2 站内管道安装 (30)6.3 站内设备安装 (32)6.4通用组装件安装 (34)7 防腐和保温工程 (35)7.1 防腐工程 (35)7.2 保温工程 (37)7.3保护层 (38)8试验、清洗、试运行 (39)8.1 试验 (39)8.2 清洗 (41)8.3试运行 (41)9 工程验收 (43)9.1 一般规定 (43)9.2 竣工验收 (43)9.3 工程质量验收方法 (44)条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283号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城镇供热管网施工及验收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28—2004,自2005年2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1.3、3.1.9、3.1.13、3.4.3、4.4.4 (4)、6.4.5 (5)、8.1.8、8。
2.6(2)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OJ28—89和《城市供热管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38-90同时废止。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cjj34-2022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cjj34-2022](https://img.taocdn.com/s3/m/66bca02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b.png)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cjj34-
2022
2022年7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编号为CJJ/T34-2022,自2022年8月1日起实施。
原《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同时废止。
标准适用于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热水介质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200℃、蒸汽介质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350℃的热源出口至建筑热力入口的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城镇供热管网的设计。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乡镇规划的要求,并应与环境相协调。
城镇供热管网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修改了标准适用范围;
2.调整了民用建筑供暖热负荷指标;
3.降低了热水供热管网的回水温度推荐值;
4.删除了开式热水管网的相关规定;
5.调整了部分水力计算参数;
6.增加了分布循环泵式供热管网水力计算的要求;
7.增加了长输管线、隔压站及综合管廊的有关规定;
8.调整了管道材料的规定;
9.增加了地上敷设或管沟敷设管道的应力验算;
10.增加了架空、管沟和直埋敷设方式供热管道的保温计算;
11.将街区管网改为庭院管网,其内容拆分至各有关章节中。
供热管道设计
![供热管道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eb7c8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5.png)
三、供热管网形式及供热介质 确定
4、供热管网形式 热水——双管制、多管制 蒸汽——单管、双管、多管 热水管网宜采用闭式双管制 供热面积比较大(大于1000万㎡)的系
统,应采用多热源供 热,各热源热力干线 应联通。
四、管网水力计算
1、水力计算目的:确定管网流量、管径、 设备大小,计算管网阻力损失。
或非金属管道
管材及钢制管件的钢材编号如下:
钢号 Q235-A.F
适用范围
钢板厚度
P≤1.0MPa, t ≤150℃ ≤8mm
Q235-A
P≤1.6MPa, t ≤300℃ ≤16mm
Q235-B、20、20g、 可用于本规范适用范围的 不限
20R及低合金钢
全部参数
五、管道布置与敷设
4、管道连接
应尽量采用焊接,与阀门、设备之间需要拆卸时采用法兰 连接,对DN≤25的放气阀,可采用螺纹丝接。
工业余热供热系统、核供热堆和太阳能供热系
统。
2、根据热媒不同分为:蒸汽供热系统和
热水供热系统
3、根据供热管网的不同分为:单管制、
双管制及多管制。
(三)供热管道类别
压力管道设计类别分为长输管道(GA类)、公用管道(GB类) 及工业管道(GC类)
供热管道(热力管道 )属于GB类、GB2级公用管道。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适用范围: (1)供热热水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温度小于或等于200°C; (2)供热蒸汽介质设计压力小于等于1.6MPa, 温度小于或等于 350°C。
及管道构件的承压能力(不超压)。 2、在高温水的用户内,任一点的热媒压力不应
低于该水温下的汽化压力加50kPa(不汽化)。 3、与热网直连的用户,在停止或运行时,回水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22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22](https://img.taocdn.com/s3/m/436d775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3.png)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22
1、总则
本规范旨在规范城镇供热管网设计,维护城镇居民生活热需求人群的安全供暖,为
热需求人群提供优质舒适服务,确保暖设施安全可靠并保障客户使用热源设备质量。
2、热源设备选择
(1)取注射热源设备的热效率、节能性、环保性能为主要指标,根据热需求量选择
合理的供暖热源设备;
(2)热源设备应安装在水平安全稳固的地面上,为保证市民安全,可以采用加埋混凝
土隔热技术与周边建筑物进行隔离。
3、设计建议
(1)设计暖气管路时应考虑气温差,有利于节能和暖气片的运行;
(2)设计除湿时应将加湿器安装有通风系统,有利于降低房间内部的湿度;
(3)阀门的选择要根据暖气片的规格和安装结构来确定适合的阀门型号;
(4)暖气管路设计时,为使暖气片的供热均匀,应将管路集中在墙装上,仔细考虑供
暖管路布线,尽量避免管路间发生缠绕。
4、安装使用
(1)热源设备安装使用前应当将热源设备的有关技术参数及安装要求进行详细研究;
(2)供暖管路选用有检验合格标志的水暖用管件,弯头以及密封件;
(3)热源设备及供暖管路安装、维护和检修时,应当配合集成运行,避免暖气片发生
堵塞、漏损和受损等情况。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47ec20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1.png)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城镇供热管网是指为城市居民提供供热服务的管道网络系统。
为了确保供热系统的运行安全、高效和可靠,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设计规范。
以下是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1.管道布局规范:管道布局应尽量缩短热量传输路径,减少传热损失。
主要管道应设置在地下,避免与其他公共设施冲突。
管道之间的距离和间距应符合相关标准,以便进行维护和修理。
2.管道选择规范:管道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耐高温、耐压、耐腐蚀等性能。
在选择材料时,还需要考虑管道的使用寿命、运行成本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3.热力站规范:热力站是城镇供热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需要考虑热力站的规模、位置和布局。
在热力站设计中,还需要合理设置过滤设备、增压设备、阀门等,以确保热量传输的稳定和可靠。
4.管道绝热规范:为了减少能量损失,供热管道需要进行绝热处理。
绝热层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绝热性能和耐久性。
绝热层的厚度应根据管道的直径、工作温度和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5.管道排水规范:在设计管道时,需要考虑管道的排水和防冻问题。
管道应有适当的坡度和排水装置,以便排除管道内部的积水和气体。
在寒冷地区,还需要采取防冻措施,以防止管道冻裂。
6.安全防护规范:供热管网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规范和标准要求,包括管道的承载能力、抗震性能、防火性能等。
管道的就近安装应避免与易燃物、易爆物等设备和管道接触。
7.监测和维护规范:供热管网应配备相应的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热力站、管道和用户的运行状态。
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
总之,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是确保供热系统正常运行和供热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
设计师应遵循相关规范,采用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以确保供热系统的安全、高效和可靠。
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
![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89f48d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9.png)
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一、整体规划和布局1.城镇供热管网应根据城市的地形、道路、建筑物分布等因素,合理规划和布局。
管网的走向和分支设计应便于管道施工和维护,同时满足热源和用户的供热要求。
2.管网应设立适当的缓冲区和储备区,以应对高负荷和突发事件的需求。
二、管道材料和规格选择1.城镇供热管网的管道材料应具有耐高温、耐压、耐腐蚀等特性,常用的材料有无缝钢管、钢塑复合管等。
2.根据供热系统的规模和运行要求,合理选择管道的直径和厚度,以保证热量传递效果和系统的运行效率。
三、管道敷设和保温1.管道敷设应符合地勘测绘、地形地貌、市政轨道等相关规范。
管道在穿越道路、河道等地方应采取合适的敷设方式,确保安全和施工便利。
2.管道保温应根据供热条件和环境温度选择适当的保温材料和厚度,以减少热量损失和节能。
四、井室和阀门设计1.井室是城镇供热管网中重要的设施,应根据井室的功能合理设计井室的结构和尺寸。
井室的通风、防水和防冻措施也需要同时考虑。
2.设备井、调节井、阀门井等应设置在易检修、维护、更换处。
井室和井盖的材料和防盗措施也需符合相关规定。
五、安全防护和监测设施1.管道路段和井室应设有适当的标识和警示标志,以提醒周围的人员注意供热管网的存在。
2.管道路段和井室应设置防火、防爆等安全设施,同时配备相应的监测设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故障。
六、维修和更换1.城镇供热管网应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及时处理管道泄漏、堵塞等故障。
2.对于老化严重的管道和设备,应及时进行更换,确保供热系统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总之,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是城镇供热工程中的重要指导文件,对于保障供热系统的安全和高效运行非常关键。
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和技术发展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e953e22cfc789eb172dc89b.png)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五)类型:供暖标准规范8.2.9 地上敷设热力网管道穿越行人过往频繁地区,管道保温结构下表面距地面不应小于2.0m;在不影响交通的地区,应采用低支架,管道保温结构下表面距地面不应小于0.3。
8.2.10 管道跨越水面、峡谷地段时,在桥梁主管部门同意的条件下,可在永久性的公路桥上架设。
管道架空跨越通航河流时,应保证航道的净宽与净高符合《内河通航标准》(GB l39)的规定。
管道架空跨越不通航河流时,管道保温结构表面与50年一遇的最高水位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5m。
跨越重要河流时,还应符合河道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河底敷设管道必须远离浅滩、锚地,并应选择在较深的稳定河段,埋设深度应按不妨碍河道整治和保证管道安全的原则确定。
对于一至五级航道河流,管道(管沟)应敷设在航道底设计标高2m以下;对于其他河流,管道(管沟)应敷设在稳定河底1m以下。
对于灌溉渠道,管道(管沟)应敷设在渠底设计标高0.5m以下。
管道河底直埋敷设或管沟敷设时,应进行抗浮计算。
8.2.11 热力网管道同河流、铁路、公路等交叉时应垂直相交。
特殊情况下,管道与铁路或地下铁路交叉不得小于60度角;管道与河流或公路交叉不得小于45度角。
8.2.12 地下敷设管道与铁路或不允许开挖的公路交叉,交叉段的一侧留有足够的抽管检修地段时,可采用套管敷设。
8.2.13 套管敷设时,套管内不应采用填充式保温,管道保温层与套管间应留有不小于50mm的空隙。
套管内的管道及其他钢部件应采取加强防腐措施。
采用钢套管时,套管内、外表面均应做防腐处理。
8.2.14 地下敷设热力网管道和管沟应有一定坡度,其坡度不应小于0.002。
进入建筑物的管道宜坡向干管。
地上敷设的管道可不设坡度。
8.2.15 地下敷设热力网管道的覆土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管沟盖板或检查室盖板覆土深度不应小于0.2m。
2 直埋敷设管道的最小覆土深度应考虑土壤和地面活荷载对管道强度的影响并保证管道不发生纵向失稳。
城市供热力网设计规范
![城市供热力网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ce708c6a1c7aa00b52acba7.png)
城市供热力网设计规范(该信息仅供参考)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维修技术规程主编单位: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施行日期:2001年4月1日前言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89)建标协字第19号《关于下达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规范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制订本规程。
本规程是在总结我国供热企业数十年运行管理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对城镇供热管网的维修管理及设备完好要求作了规定。
由于热力站的形式多样,站内设备规格不一,因此站内设备的检修规定未能全部涵盖,仅作为本规程附录的内容。
附录A中归纳了热力站常用供热设备的维护检修方法;附录B归纳了常用设备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根据国家计委标(1986)1649号文《关于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负责组织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现批准协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维修技术规程》,编号为CECS 121︰2001,推荐给工程建设设计、施工、使用单位采用。
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城市供热工程委员会CECS/TC 34(北京朝阳区慧新南里2号院,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标准科技信息研究所,邮编:100029)归口管理,并负责解释。
在使用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径寄解释单位。
主编单位: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参编单位:吉林市供热总公司唐山市供热总公司主要起草人:闻作祥李谋德张红斌白仁宇杨时荣马健董秋虹崔莲素李国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01年2月20日目次前言 (3)1 总则 (6)2 求语 (6)3 维护、检修人员及设备 (6)3.1 维护、检修机构设置及人员要求 (6)3.2 维护、检修用主要设备与器材 (6)3.3 备品备件 (7)4 主要设备的维护、检修 (7)4.1 一般规定 (7)4.2 管道与钢支架的维护、检修 (8)4.3 阀门的维护、检修 (9)4.4 补偿器的维护、检修 (9)4.5 法兰与螺栓的维护、检修 (10)5 管道的防腐、保温,土建结构及附属物的维护、检修 (11)5.1 管道的防腐 (11)5.2 管道的保温结构 (11)5.3 土建结构(管沟、井盖、爬梯) (11)6 供热管网的运行维护 (11)6.1 一般规定 (11)6.2 维护质量要求 (12)7 供热管网检修及验收 (12)7.1 一般规定 (12)7.2 检修前后的停运和启动 (13)7.3 法兰连接式阀门的更换 (14)7.4 焊接式阀门的更换 (14)7.5 套筒补偿器盘根的增加或更换 (15)7.6 空间补偿器除锈防腐 (15)7.7 法兰垫的更换 (16)7.8 管段的更换 (16)7.9 套筒补偿器的更换 (17)7.10 波纹管补偿器的更换 (17)7.11 球型补偿器及自然补偿器的更换 (17)8 故障处理 (17)8.1 一般规定 (17)8.2 故障处理的前期准备 (18)9 检修技术资料及归档 (18)9.1 检修 (18)9.2 故障处理 (19)9.3 归档 (19)附录A热力站主要设备的维修 (20)A1 热力站主要设备附件的维护、检修 (20)A2 热力站内常用换热设备的检修 (22)A3 故障处理及检修技术资料归档 (24)附录B 一般设备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25)本规程用词说明 (29)1 总则1.0.1 为使城市供热管网的维护、检修工作更为规范和科学合理,确保安全运行,制定本规程。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9407cd927d3240c8447eff7.png)
五、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 30本规范适用于供热热水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200℃;供热蒸汽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350℃得下列城镇供热管网得设计:1 以热电厂或锅炉房为热源,自热源至建筑物热力入口得供热管网;2 供热管网新建、扩建或改建得管线、中继泵站与热力站等工艺系统。
热力网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自热源经市政道路至热力站得供热管网、(2、5MPa,200℃)2.1。
10 街区热水供热管网自热力站或用户锅炉房、热泵机房、直燃机房等小型热源至建筑物热力入口,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95℃,与热用户室内系统连接得室外热水供热管网。
2。
1.11无补偿敷设直管段不采取人为得热补偿措施得直埋敷设方式。
当无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民用建筑得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下列方法计算:采暖热指标推荐值同02版区别,区分了未采取节能措施得热指标与采取节能措施得热指标。
热指标得供热管网热损失按5%考虑当凝结水回收时,用户热力站应设闭式凝结水箱并应将凝结水送回热源。
当热力网凝结水管采用无内防腐得钢管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凝结水管充满水凝结水管道宜采用具有防腐内衬、内防腐涂层得钢管或非金属管道。
非金属管道得承压能力与耐温性能应满足设计技术要求、热力网管沟内不得穿过燃气管道。
8。
2.21当热力网管沟与燃气管道交叉得垂直净距小于300mm时,必须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燃气泄漏进管沟。
8.5。
1 热力网管道干线、支干线、支线得起点应安装关断阀门。
10.1.3 站房设备间得门应向外开、热水热力站当热力网设计水温大于100℃,站房长度大于12m时,应设2个出口。
蒸汽热力站均应设置2个出口、安装孔或门得大小应保证站内需检修更换得最大设备出入。
多层站房应考虑用于设备垂直搬运得安装孔。
11。
3.5 阀门、法兰等部位宜采用可拆卸式保温结构、11.4。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a6c4c0fec3a87c24028c4ee.png)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五、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 ) 30本规范适用于供热热水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 2.5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200℃;供热蒸汽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350℃的下列城镇供热管网的设计:1 以热电厂或锅炉房为热源,自热源至建筑物热力入口的供热管网;2 供热管网新建、扩建或改建的管线、中继泵站和热力站等工艺系统。
热力网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自热源经市政道路至热力站的供热管网。
(2.5MPa,200℃)2.1.10 街区热水供热管网自热力站或用户锅炉房、热泵机房、直燃机房等小型热源至建筑物热力入口,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 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95℃,与热用户室内系统连接的室外热水供热管网。
2.1.11无补偿敷设直管段不采取人为的热补偿措施的直埋敷设方式。
当无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下列方法计算:采暖热指标推荐值同02版区别,区分了未采取节能措施的热指标和采取节能措施的热指标。
热指标的供热管网热损失按5%考虑当凝结水回收时,用户热力站应设闭式凝结水箱并应将凝结水送回热源。
当热力网凝结水管采用无内防腐的钢管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凝结水管充满水凝结水管道宜采用具有防腐内衬、内防腐涂层的钢管或非金属管道。
非金属管道的承压能力和耐温性能应满足设计技术要求。
热力网管沟内不得穿过燃气管道。
8.2.21 当热力网管沟与燃气管道交叉的垂直净距小于300mm时,必须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燃气泄漏进管沟。
8.5.1 热力网管道干线、支干线、支线的起点应安装关断阀门。
10.1.3 站房设备间的门应向外开。
热水热力站当热力网设计水温大于100℃,站房长度大于12m时,应设2个出口。
蒸汽热力站均应设置2个出口。
安装孔或门的大小应保证站内需检修更换的最大设备出入。
多层站房应考虑用于设备垂直搬运的安装孔。
11.3.5 阀门、法兰等部位宜采用可拆卸式保温结构。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2033643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11.png)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汐 汇报时间:20X-XX-XX
管材的选用应考 虑管网的维护、 检修方便,以及 经济性等因素。
管道的热补偿
管道热膨胀:由于温度变化,管道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
热补偿的必要性:为了减少管道应力,防止管道损坏
常用补偿方式:自然补偿、人工补偿 补偿装置选择:根据管道长度、管径、温度等参数选择合适的补偿 装置
供热管网的流量与压力
流量计算
管径的选择
根据供热负荷和 管网流量确定管 径
考虑管道的经济 流速
考虑管道的承压 能力和热媒温度
考虑管道的连接 方式和安装空间
管材的选用
供热管网的管材 应具备耐压、耐 腐蚀、耐高温、 耐磨损等性能。
根据供热管网的 设计压力、温度、 水质等条件选择 合适的管材。
常用的管材有钢 管、铸铁管、塑 料管等,应根据 实际情况选择。
热量输送:通过供热管网将热量从热源输送到用户端,确保供热稳定和可靠。 热量分配:根据用户需求和供热负荷,合理分配热量,实现供热平衡和节能减排。 压力控制:保持供热管网的压力稳定,确保管网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流量调节:根据供热需求和管网运行情况,合理调节供热管网的流量,提高供热效率和质量。
供热管网的监控与维护
降低污染排放: 合理规划管网布 局,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
循环利用:利用 热能回收技术, 将排放的热量进 行循环利用
绿色材料:优先 选择环保、可再 生、低能耗的管 网材料
供热管网的布局与设计
管网的布局
确定供热管网的布局:根据城镇 规划、热负荷分布和地形条件等 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管网的走向、 节点和规模。
案例的改进与优化建议
案例分析:针对具体供热管网设计案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https://img.taocdn.com/s3/m/479e825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c.png)
14 街区热水供热管网
街区热水供热管网 :自热力站或用户锅炉 房、热泵机房、直燃机房等小型热源至建筑物热 力入口,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 度小于或等于95℃,与热用户室内系统连接的 室外热水供热管网。
14.1 一般规定 14.1.1 街区热水供热管网设计时,应计算建筑物
的设计热负荷。对既有建筑应调查历年实际热负 荷、耗热量及建筑节能改造情况,按实际耗热量 确定设计热负荷。 14.1.2 采暖、通风、空调系统供热管网水质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热力站间接连接系统街区热水供热管网水质,应 满足规范第10.3.12条的要求。
传统设计方法及其能耗分析(来自石兆玉教授)
传统设计方法及其能耗分析
需要的能量
分布式变频系统用户水压图
分布变流量输配系统示意图1 (来自石兆玉教授)
分布变流量输配系统示意图2
分布变流量输配系统(回水管加泵)
热源 1 2 3 4 5 6 7 8 9 10
分布变流量输配系统水压图
压头(m水柱)
2 连接锅炉房等热源的街区热水供热管网水 质,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锅炉水质》 GB/T1576对热水锅炉水质的要求。
3 应满足室内系统散热设备、管道及附件的 要求。
14.1.3 用于生活热水系统的管网水质的卫 生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 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规定。
14.2 水力计算
14.3.11街区热水供热管网管沟与燃气管道交叉敷设 时,必需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燃气泄露进管沟。(强条)
14.3.12 当室外管沟敷设管道进入建筑物地下室或 室内管沟时,宜在进入建筑物前设置长度为1m~2m 的直埋管段。当没有条件设置直埋管段时,应在管 道穿墙处封堵严密。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170fd3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0.png)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是指对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规定和要求。
其目的是保证供热管网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提高供热效率,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一、总体设计原则1.按照“合理布局、紧凑配置、集中供热、分散热源”的原则进行设计。
2.优先采用地下管廊、管沟等隐藏敷设方式,确保管网的安全运行。
3.考虑到未来的扩建和改造,应预留足够的应急和备用能力。
二、管线布置设计1.根据城市规划和供热需求,合理确定管道走向和布置。
2.管线应尽量避免穿越建筑物,交通干线等敏感区域。
3.管线布置应尽量保持平整,避免大坡度和弯曲,减少流阻和损失。
三、管道材料选择1.管道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2.优先选用耐腐蚀、耐高温、无毒、无味的材料,确保热力传输的安全和健康。
3.管道绝热性能要好,选择导热系数低的材料,减少热量损失。
四、管网压力设计1.根据供热区域、管道长度、流量等参数确定管网的设计压力。
2.管网的最大设计压力应能满足最不利的工况要求,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五、管线敷设设计1.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因素,选择合理的敷设方式。
2.采用埋地敷设时,应保证管道埋深符合相关规定,减轻地表影响。
3.管线敷设应考虑到与其他设施的关联,避免与其他管线、电缆等交叉干扰。
六、防腐设计1.根据管道材料的特点和环境条件,确定相应的防腐蚀措施。
2.内外壁衬塑料、涂层等材料,保护管道免受腐蚀影响。
3.对于特殊条件下的管道,如高温、高压等,应采取加固和防腐措施。
七、热力站设计1.根据供热范围、热负荷和热源情况,合理确定热力站的数量和规模。
2.热力站的布置应方便管理和运维,合理利用现有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施。
3.热力站的主要设备和系统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确保供热的安全和稳定。
综上所述,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是确保城镇供热系统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
只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才能有效提高供热效率,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 J J34 - 2010) 3 0本规范适用于供热热水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2、5M 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200 C ;供热蒸汽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 Pa , 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35 0 C得下列城镇供热管网得设计:1以热电厂或锅炉房为热源,自热源至建筑物热力入口得供热管网;2 供热管网新建、扩建或改建得管线、中继泵站与热力站等工艺系统。
热力网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自热源经市政道路至热力站得供热管网。
(2、5 MPa , 200 C)2. 1。
10街区热水供热管网自热力站或用户锅炉房、热泵机房、直燃机房等小型热源至建筑物热力入口,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95C,与热用户室内系统连接得室外热水供热管网。
2. 1 .11无补偿敷设直管段不采取人为得热补偿措施得直埋敷设方式。
当无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民用建筑得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下列方法计算:采暖热指标推荐值同02版区别,区分了未采取节能措施得热指标与米取节能措施得热指标。
热指标得供热管网热损失按5 %考虑当凝结水回收时,用户热力站应设闭式凝结水箱并应将凝结水送回热源。
当热力网凝结水管采用无内防腐得钢管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凝结水管充满水凝结水管道宜采用具有防腐内衬、内防腐涂层得钢管或非金属管道。
非金属管道得承压能力与耐温性能应满足设计技术要求。
热力网管沟内不得穿过燃气管道。
& 2。
21 当热力网管沟与燃气管道交叉得垂直净距小于 3 0 0mm 时,必须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燃气泄漏进管沟。
& 5. 1 热力网管道干线、支干线、支线得起点应安装关断阀门。
1 0 .1.3 站房设备间得门应向外开。
热水热力站当热力网设计水温大于100 C,站房长度大于12 m时,应设2个出口。
蒸汽热力站均应设置2个出口。
安装孔或门得大小应保证站内需检修更换得最大设备出入•多层站房应考虑用于设备垂直搬运得安装孔.11. 3。
5 阀门、法兰等部位宜采用可拆卸式保温结构.1 1。
4.3 架空敷设得管道宜采用镀锌钢板、铝合金板、塑料外护等做保护层,当采用普通薄钢板作保护层时,钢板内外表面均应涂刷防腐涂料,施工后外表面应刷面漆。
街区热水供热管网:自热力站或用户锅炉房、热泵机房、直燃机房等小型热源至建筑物热力入口,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9 5C,与热用户室内系统连接得室外热水供热管网.14。
1.1 街区热水供热管网设计时,应计算建筑物得设计热负荷。
对既有建筑应调查历年实际热负荷、耗热量及建筑节能改造情况,按实际耗热量确定设计热负荷。
1 4。
1。
2 采暖、通风、空调系统供热管网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1热力站间接连接系统街区热水供热管网水质,应满足规范第10。
3.12条得要求。
2连接锅炉房等热源得街区热水供热管网水质,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锅炉水质》GB/T15 7 6对热水锅炉水质得要求。
3应满足室内系统散热设备、管道及附件得要求。
14。
1 .3用于生活热水系统得管网水质得卫生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 B 5 7 4 9得规定14。
2。
1管网管径与循环泵得设计参数应根据水力计算结果确定。
当热用户分期建设时,应分期进行管网水力计算,应按规划期设计流量选择管径,分期确定循环泵运行参数。
14。
2。
2对全年运行得空调系统管道,应分别计算采暖期与供冷期设计流量与管网压力损失,分别确定循环泵运行参数.14。
2。
3用于采暖、通风、空调系统得管网,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7、1、1条计算。
生活热水系统得管网,设计流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 B 50015确定。
1424用于采暖、通风、空调系统得管网,确定主干线管径时,宜采用经济比摩阻。
经济比摩阻数值宜根据工程具体条件计算确定•主干线比摩阻可采用60Pa/m〜100 Pa/m。
注:第7章热力网水力计算得7. 3。
2条主干线比摩阻可采用3 0Pa / m~70 Pa/m。
14。
2。
5用于采暖、通风、空调系统得管网,支线管径应按允许压力降确定,比摩阻不宜大于4 0 0Pa/ m.注:第7章热力网水力计算得7。
3。
3条支干线比摩阻不应大于3 0 0 P a/m。
1 4。
2。
6用于采暖、通风、空调系统得管网设计,在保证循环水泵运行时管网压力符合下列规定:1系统中任何一点得压力不应超过设备、管道及管件得允许压力;2系统任何一点得压力不应低于10 kPa;3 循环水泵吸入口压力不应低于5 0 k P a.14。
2. 7 用于采暖、通风、空调系统得管网设计,在保证循环水泵停止运行时管网静态压力符合下列规定:1系统中任何一点得压力不应超过设备、管道及管件得允许压力;系统任何一点得压力,当设计供水温度高于65 C时,不应低于10 k P a;当设计供水温度等于或低于6 5C时,不应低于5 kP a.14 . 2.8用于采暖、通风、空调系统得管网最不利用户得资用压头,应考虑用户系统安装过滤装置、计量装置、调节装置得压力损失.14、3管网布置与敷设14。
3 .1居住建筑管网得水力平衡调节装置与热计量装置应设置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
1 432 当建筑物热力入口不具备安装调节与计量装置得条件时,可根据建筑物使用特点、热负荷变化规律、室内系统形式、供热介质温度及压力、调节控制方式等,分系统设置管网.14. 3 .3 当系统较大、阻力较高、各环路负荷特性或阻力相差悬殊、供水温度不同时,宜在建筑物热力入口设二次循环泵或混水泵.1 4 .3。
4生活热水系统应设循环水管道。
14. 3 .5街区热水供热管网宜采用枝状布置。
14.3 .6 在满足室内各环路水力平衡与供热计量得前提下,宜减少建筑物热力入口得数量。
1 4。
3。
7民用建筑区得管道宜采用地下敷设。
1 4.3 . 8 当采用直埋敷设时,应采用无补偿敷设方式,设计计算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 / T 81得规定执行。
1 4.3.9 当采用管沟敷设时,宜采用通行管沟或半通行管沟。
管沟尺寸及设施应符合本规范第 & 2、5〜& 2、7条得规定。
安装阀门、补偿器处应设人孔。
14。
3。
1 0街区热水供热管网管道可与空调冷水、冷却水、生活给水、消防给水、电力、通讯管道敷设在综合管沟内.当运行期间管沟内得温度超过其她管线运行要求时,应采取隔热措施或设置自然通风设施。
14. 3 .11街区热水供热管网管沟与燃气管道交叉敷设时,必需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燃气泄露进管沟。
(强条)1 4。
3。
12当室外管沟敷设管道进入建筑物地下室或室内管沟时,宜在进入建筑物前设置长度为1m~2m得直埋管段。
当没有条件设置直埋管段时,应在管道穿墙处封堵严密。
1 4.3。
1 3管沟应采取可靠得防水措施,并应在低点设排水设施。
1 4. 3. 1 4 建筑物热力入口装置宜设在建筑物地下室、楼梯间:当设在室外检查室内时,检查室得防水及排水设施应能满足设备、控制阀与计量仪表对使用环境得要求。
14、4管道材料1 4。
4. 1 街区热水供热管网管道材料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得规定。
用于生活热水供应得管道材料,按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得确定。
14。
4。
2直埋保温管得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T 1 14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外护层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 J/T 129得规定。
直埋保温管件得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件》 C J /T 155得规定。
14. 4O 3供热管道及管路附件均应保温。
在综合管沟内敷设得管道,当同沟敷设得其她管道要求控制沟内温度时,应按管沟温度条件校核保温层厚度。
14 .4。
4直埋敷设管道及管路附件等连接应采用焊接,管路附件应能够承受管道得轴向作用力。
14。
4 . 5 管沟敷设管道连接应采用焊接,阀门等可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
14、5调节与控制1 4。
5。
1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供、回水管上应设阀门、温度计、压力表,供、回水管之间宜设连通管,在供水入口与调节阀、流量计、热量表前得管道上应设过滤器。
14。
5。
2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采暖、通风、空调系统应分系统设水力平衡调节装置,生活热水系统循环管上宜设水力平衡调节装置。
水力平衡调节装置得安装应符合产品得要求。
14。
5. 3当公共建筑室内系统间歇运行时,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宜设自动启停控制装置,并应按预定时间分区分时控制。
14 .5。
5热量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热量表》C J 128得规定。
热量表得安装位置、过滤器得规格应符合热量表产品要求。
1 4. 5 .6管网上得各种设备、阀门、热量表及热力入口装置得使用要求与防水等级,应满足安装环境条件。
14。
5.7 有条件时,建筑物热力入口处得温度、压力、流量、热量信号宜传至集中控制室.《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5.5.2直埋保温管与管件必须采用工厂预制,且须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定。
5。
5。
13 直埋热水管道现场安装得接头必须进行100 %得气密性检验。
气密性检验应在接头外护管冷却到4 0C以下后进行。
气密性检验得压力为0、02MPa,保证2 m i n,涂上肥皂水无漏气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