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思考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 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 仓颉)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 "成均" )和( "庠" )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
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三、简答
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答: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教育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教育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原始人的群居生活为成员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基本条件,有利于年长一代向年青一代传授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经验,使他们的身心获得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与原始生活的需要和生产技能是相应的。原始人类的教育意识是一个逐步加强的过程。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将知识传授给别人、向别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很低,但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发现和积累,教育的意识性、目的性、计划性不断得到加强,最终摆脱教育与生活混同的状态。
2、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
(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
(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 序),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有教无类" )。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诗_》、《_书_》、《_礼_》、《_乐_》、《_易_》、《_春秋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
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C )
A 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B )
A《千字文》B《史籀篇》C《三字经》D《急就篇》
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C )
A.射B.御C.诗D.数
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D )
A.孝B.礼C.忠D.
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B )
A.孟子B.孔子C.荀子D.老子
三、判断题
1、西周时期所谓的"乡学"就是设在农村中的学校。(╳)
2、西周时期还没有出现按年龄大小入不同类型学校的情况。(╳)
3、孔丘对弟子们普遍传授的主要教材是《诗》《书》《礼》《乐》。(√)
4、孔丘提出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思想中,"性"是指先天素质,"习"是指行为习惯。(╳)
5、私学是出孔子首创的,这也是孔子中国传统教育的杰出对贡献之一。(╳)
6、孔子所提倡的"爱"是无差别的"爱",而墨子所提倡的"爱"是有差别的"爱"。(╳)
7、孔子的"六艺"教育中,"书"是指教学生识字、写字,以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
四、名词解释题
1、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孔丘去世后,儒家内部分为八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思孟)学派和(荀况)学派。
2、(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3、在关于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是(墨翟);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是(孟轲);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荀况)。
4、墨家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兼士)或"贤士"。
5、孟轲的教育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6、孟轲提出的"五伦"分别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7、法家关于教育实施的主张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8、《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9、《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