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心主义

合集下载

欧洲中心论评析———兼评文化中心主义和世界史学

欧洲中心论评析———兼评文化中心主义和世界史学

欧洲中心论评析———兼评文化中心主义和世界史学作者:颜娟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24期颜娟(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天津300204)摘要:“欧洲中心论”是一种狭隘的世界观和史观,主要表现为对欧洲文明具有某种独特的历史优越性,某种种族的、文化的、环境的、心灵的或者精神上的特质的信仰。

这种偏狭对于世界史学的影响是多层面的,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

为了清除“欧洲中心论”对世界史学的影响,要对其反思、批判、最终实现超越。

关键词:欧洲中心论;反思;批判中图分类号:K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044-02作者简介:颜娟(1982-),女,山东临沂人,在读博士,助教,研究方向:拉美史研究。

一、“欧洲中心论”的定义“欧洲中心论”,也称欧洲中心主义(Eurocentrism),出现于18世纪中后期,在19世纪得以发展,并且最终形成为一种人文科学领域的思想偏见。

欧洲中心论由于其视角上的偏狭性,近年来在学理上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但是由于“欧洲中心论”并不是一套完整而固定不变的原则体系,而是由各种不同表现形式而呈现出松散的观念系列,因此对于“欧洲中心论”并没有一个广为接受的定义,相关研究和评论在这一问题上显示出纷繁混乱的局面。

因此,在对“欧洲中心论”展开讨论之前,我们需要对“欧洲中心论”的内涵做出界定,否则这场讨论将无法展开。

当代美国学者J·M·布劳特的说法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在其近著《殖民者的世界模式》基本上指出这一信仰的概念,指的是欧洲文明具有某种独特的历史优越性,某种种族的、文化的、环境的、心灵的或者精神上的特质,这一特质是欧洲人群在所有历史时代直至当今时代,永远比其他人群优越[1]。

从上述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化中心主义,或者叫种族中心主义。

文化中心主义也叫种族中心主义,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的一种倾向,即易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人的。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题第一章总论一、名词解释4、欧洲中心主义:比较文学研究刚好诞生于19世纪末欧洲帝国主义的强盛时期,并无可辩驳地与之联系在一起,早期比较学者的跨文化视野是靠当时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拓展出来的,当时的欧洲在对世界发号施令,帝国主义的地图为当时的文化视野提供了通行证,然而满怀浪漫主义和乌托邦理想的比较学者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一点。

由于眼界、学养的局限以及欧洲中心主义的心理痼疾,比较文学的开创者们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将这门学科限定在印欧语系之内,从而忽略了非西方文学的存在以及东西文学交流互动的价值和意义。

5、美国学派: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的比较文学学派,认为比较文学不再是文学史的一支,而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的文学研究,反对单纯追求“事实联系”的比较文学研究,主张用大规模综合比较和审美批评的方法。

这一学派开启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先河,代表人物有韦勒克、亨利·雷马克等。

6、平行研究: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作为美国学派极力倡导的研究方法,平行研究是指将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进行类比或对比,研究其同异,以加深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归纳文学的通则或模式。

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

平行研究关注的是“文学性”和作品的美学价值,其理论前提是不同的国家、民族、时代的文学存在着共同的文学规律,这使文学具有了“可比性”。

平行研究大大开拓了比较文学的疆域,拓宽了比较文学的视野,提升了比较文学的高度,克服了影响研究画地为牢的局限。

7、教堂山会议(哪一年那个地方内容是什么,对法国主义的挑战):指在1958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召开的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次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以韦勒克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学者对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理论的僵化的、保守的实证主义提出了质疑,提出了恢复比较文学研究的“人文主义精神”,注重文学审美价值关系的平行研究,从此美国学派作为比较文学学派的一支开始与法国学派一起受到国际比较文学界的重视,并丰富了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欧洲中心主义的现实意义

欧洲中心主义的现实意义

欧洲中心主义的现实意义
欧洲中心主义是指将欧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问题和做出决策的思想和理念。

这种思想认为欧洲国家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这种思想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以维护欧洲的利益和地位。

欧洲中心主义的现实意义在于:
1.加强欧洲的经济实力:欧洲中心主义可以促进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提升整个欧洲的经济实力。

2.促进欧洲的政治一体化:欧洲中心主义主张欧洲国家之间的政治合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这种合作可以促进欧洲的政治一体化,并且可以让欧洲在国际事务中更具影响力。

3.维护欧洲的文化多样性:欧洲中心主义主张欧洲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保护欧洲的文化多样性,同时提升欧洲的文化地位。

综上所述,欧洲中心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思想和理念,可以加强欧洲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发展,维护欧洲的利益和地位,同时维护欧洲的文化多样性。

欧洲中心主义的现实意义

欧洲中心主义的现实意义

欧洲中心主义的现实意义
欧洲中心主义是指欧洲在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这种思想认为欧洲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发达的地区,其他地区应该向欧洲学习,接受欧洲的价值观和文化。

然而,欧洲中心主义在现实中存在一些问题。

欧洲中心主义忽视了其他地区的贡献和价值。

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和文明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价值,而欧洲中心主义却认为只有欧洲的文化和价值才是最优秀的。

这种思想会导致对其他地区的文化和价值的忽视和歧视,从而影响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欧洲中心主义忽视了全球化的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世界各地的国家和地区都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欧洲中心主义认为只有欧洲才是最先进的地区,这种思想已经过时。

现在,全球各地的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发展,各自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欧洲中心主义忽视了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全球化带来了许多挑战,如气候变化、贫富差距、恐怖主义等。

这些挑战需要全球各地的国家和地区共同应对,而不是仅仅依靠欧洲的力量。

欧洲中心主义忽视了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可能会导致欧洲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下降。

欧洲中心主义在现实中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应该尊重各个地区的文化和价值,认识到全球化的趋势和挑战,共同应对全球事务。

只有
这样,才能实现全球的和平、繁荣和发展。

轴心时代概念的理解

轴心时代概念的理解

轴心时代概念的理解轴心时代是一个历史概念,最早由德国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夫·施林格尔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

该概念指的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历史的中心或主导地位由一个或一组国家、地区或文化所占据。

轴心时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

施林格尔认为,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哲学、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对后来的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而成为西方文明的轴心。

同样,公元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使欧洲大陆成为轴心时代的新中心,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然而,轴心时代的概念主要针对欧洲历史,因此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一概念,并将其拓展到全球范围内。

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地区,轴心时代的标志可以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影响力。

在现代历史中,特别是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时期,欧洲各国的殖民主义扩张使欧洲成为全球的轴心。

欧洲国家通过殖民地的开发和控制,统治了大部分亚非拉等地区,对其进行资源剥削和文化传播。

这种以欧洲为中心的全球体系,也被称为“欧洲中心主义”。

然而,轴心时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轴心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

例如,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崛起为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大国,取代了英国的地位,成为了全球的新轴心。

美国通过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扩张,主导了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轴心时代的概念开始发生再次变化。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崛起,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中国以其快速增长的经济实力、庞大的市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正逐渐成为全球的新轴心。

中国的崛起对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中国,其他新兴经济体如印度、巴西和俄罗斯也在扩大其影响力,对全球轴心的位置产生了挑战。

这些国家在经济、军事和其他领域的发展,使得轴心时代的概念变得更加多样化。

总的来说,轴心时代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它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含义。

法国学派欧洲中心主义在国际文化文学交流中(人文文化价值观上)

法国学派欧洲中心主义在国际文化文学交流中(人文文化价值观上)

法国学派欧洲中心主义在国际文化文学交流中(人文文化价值观上)和西方中心主义相辅相成的另一股文化理论思潮就是文化相对主义。

这股思潮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史,并且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出现。

早先的文化相对主义也带有明显的欧洲中心主义印记,它旨在凸显欧洲文化相对于其他文化的优越之处,这一点尤其体现在那些有着鲜明的精英意识的欧洲作家和艺术家那里。

从前引歌德和艾克曼的谈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包括歌德在内的一大批欧洲作家和艺术家都认为,只有优秀的欧洲作家及其作品才有资格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和主体。

但是曾几何时,美国后来者居上,由于美国在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上的飞速发展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早先的欧洲中心主义逐步演变成了西方中心主义。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仅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发布这些科技新成果的话语权,而且他们在文化上也不甘寂寞,英美两国的文化学者和人文思想家充分利用英语的文化传播功能,牢牢地掌握了人文学术出版的话语权,这一点也体现在世界文学的研究中。

我们今天在英语世界常用的两大世界文学选——XX和XX无一不是由美国学者担任主编。

但即使如此,那些传统的欧洲人文学者和理论家骨子里并不看重美国的人文思想和文化理论,其认为在现代以来风行于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的理论思潮追踪其源头,几乎无一不出自欧洲。

但是另一方面,这些欧洲的思想家和理论家的成果如果不经过美国以及英语世界的中介,也很难成为有世界性影响的理论思潮。

因此,文化相对主义也始终贯穿在欧洲以及后来的整个西方国家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并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面目出现,从而显示出不同的意义。

但尽管如此,一些心胸开阔的有识之士仍一直试图突破欧洲中心主义的局限,他们开始关注文化相对主义并试图对之进行改造和重构,反其意而用之。

已故荷兰比较文学学者和汉学家杜威·佛克马(Douwe Fokkema)应该算是国际比较文学界较早关注文化相对主义和世界文学经典问题的学者之一,佛克马对文学经典的形成和重构发表了一系列论述,这尤其体现在他对文化相对主义的重新阐释和建构,从而为他的文学经典重构实践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破除_欧洲中心论_的困境及出路_从_偷窃历史_谈起

破除_欧洲中心论_的困境及出路_从_偷窃历史_谈起

破除“欧洲中心论”的困境及出路———从《偷窃历史》谈起魏孝稷“欧洲中心论”在学理上受到愈来愈多学者的批评,在诸多学者的努力下,破除“欧洲中心论”的愿望似乎将要变成现实,杰克·古迪先生的专著《偷窃历史》①(剑桥大学出版社2006年)无疑又为打破欧洲中心主义贡献了一份力量。

古迪是英国杰出的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著作等身。

其主要著作有《野性心灵的驯服》(1977)、《欧洲家庭和婚姻的历程》(1983)、《烹饪、菜肴和阶级》(1982)、《西方中的东方》(2000),等等。

正如访谈古迪的英国学者玛利亚·帕拉蕾丝—伯克所言:“杰克·古迪在年过八旬以后依然过着的这种生机勃勃且成果丰饶的生活让他的许多同事衷心崇敬而又惊讶不已。

他的学术成果无论在质上还是在出版物的量上都令人艳羡。

”②一《偷窃历史》的导论开宗明义地指出“偷窃历史”的含义,是指历史被西方接管,即历史被概念化,并以发生在褊狭的欧洲范围、通常是西欧范围内的事件加以呈现,继而这种模式又被强加到世界其他地区。

他进一步解释道:“欧洲大陆一直认为他们创造了一系列极具价值的制度,诸如民主主义、重商主义、自由和个人主义,但这些制度在更为广阔的人类社会中也都能找到”(第1页)。

本书宗旨延续了古迪近年来致力于“打破欧洲特殊性并建立亚洲特殊性”的主题。

③西方学者把世界历史概念化,提出诸如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个人主义、重商主义、市场、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等概念构成世界历史发展的模式。

只有西方社会创造了该理性的进步事物,才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而非西方的社会因缺乏这些东西故长期处在野蛮残暴的落后状态,他们的进步只有受到西方的冲击并仿效西方才能实现。

古迪认为,这便是西方学者对世界历史的偷窃。

他认为,西方学者首先偷窃了叙述世界历史的两个基本因素即时间和空间。

历史学的①②③Jack Goody,The Theft of Histo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中文版为张正萍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欧洲中心主义

欧洲中心主义

Eurocentrism
时空
表 现
人类学 语言学
历史学 政治学 艺术学
元法(公元纪元法) 墨卡托投影地图 伦敦格林尼治子午线
Eurocentrism
拉丁化
欧洲中心论者把欧洲之拉丁文字理所当然地视为是先 进的、科学的,而其他文字之地区更都是被视为落后地 域。 用官话字母或切音符号都不好,“不如采用世界通行 之字母”(自序)——朱文熊《江苏新字母》(1906) “要根本废除象形文字,以纯粹的拼音文字来代替”。 ——瞿秋白等人中国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汉字拉 丁化的原则与规则》(1931)
•鲁滨逊以认同的表达类话语对待拥有相同“符号资本”的欧洲人 —葡萄牙船长﹑西班牙人﹑英国船长,并以排斥、贬低的表达类话 语对待被剥夺一切“资本”的非欧洲人—黑奴佐立﹑土人星期五, 揭示出鲁滨逊对欧洲民族至高无上权威的建立与认同及其对非欧洲 民族的种族排他性。
1719-1720年, 笛福出版了《鲁滨逊漂流记》与《鲁滨逊 思想录》,作者在后一书中对中国极尽讽刺诬蔑之能事,充 分表现了他作为文学家的天才。他认为中国的一切都不值得 他记述,也不值得后人一读,他们愚蠢无知之极,说长城若 碰到英国陆军手里,10天便可以攻破。说中国人的贫穷愚陋 让他作呕,甚至说他以为最蒙昧的野人,也比中国人略胜一 筹。
Eurocentrism
Eurocentrism
欧洲中心主义(Eurocentrism),又称西方 中心主义,是一种从欧洲的角度来看整个世界 的一个隐含的信念,自觉或下意识感觉到欧洲 对于世界的优越感。
Eurocentrism
西方特权视角下的世界 贯穿时间的目的论叙事 西方文化下的种族优越论
Eurocentrism
东方的东方学

《黑暗的心》中的欧洲中心主义

《黑暗的心》中的欧洲中心主义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黑暗的心》中的欧洲中心主义魏韡 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黑暗的心》是康拉德最优秀的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揭露殖民主义的罪行,但同时这部作品也流露出欧洲中心主义。

关键词:康拉德;欧洲中心主义;种族歧视作者简介:魏韡(1974.2-),女,汉族,陕西省长武县人,教师,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9-139-01在康拉德所处的后维多利亚时期,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大多数英国人都深信殖民主义是给野蛮带去光明。

而康拉德并没有被当时的殖民主义的欺骗标语蒙蔽,他对殖民主义者的残暴行为进行了犀利地揭露和批判,但在他的《黑暗的心》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欧洲中心主义以及种族歧视的痕迹。

一.康拉德简介约瑟夫康拉德出生于波兰,英语是他在十七岁之后自学的,而他却成了用英语写作的了不起的作家。

罗斯•默芬称他的天才超越了语言障碍和国界。

评论家丹尼尔•施瓦茨评价康拉德是“只有劳伦斯和乔伊斯才可与之比肩的伟大小说家”。

二、欧洲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的内容是所有认为欧洲人在过去和现在都比非欧洲人,以及所有非欧洲人后裔,少数民族优越的观点。

这一理论,认为基督教徒创造了历史,从而也是白人创造了历史,欧洲以外的人停滞不前,在种族上低欧洲人一等。

三.《黑暗的心》中的欧洲中心主义1.非洲以及非洲土著人由于受到欧洲中心史观的影响,康拉德的笔下,非洲的土著居民原始,落后,愚昧。

非洲的贫穷反衬着欧洲的富足,非洲的软弱反衬着欧洲的强大,非洲的愚昧反衬着欧洲的发达。

我们可以看到对黑人的蔑视,他们像动物一样,是原始的“异类”。

阿切贝说,“康拉德应该清楚,非洲黑人又嚎又叫,又蹦又跳,可能是他们本民族的一种抒发感情的方式,并非野蛮的骚乱。

”康拉德对土著居民的某些原始风俗不无嘲讽之意,这样的写作源于当代世界历史和世界地理的一种强有力的信念:欧洲文明及西方具有某种独特的历史优越性,这一特质使欧洲人群在所有历史时代,直至当代时代永远比其他人优越。

关于欧洲中心主义英语作文

关于欧洲中心主义英语作文

On EurocentrismEurocentrism, also known as Western centrism, is an implicit belief in the whole world from the European perspective, consciously or subconsciously feeling Europe's superiority to the world. Eurocentrists believe that European civilization is the most progressive and typ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of Eurocentrism, countries outside Europe are barbaric and can only learn from Europe. Eurocentrists place their case studies on the superiority of religious, racial, environmental and cultural assumptions, and explain the world on this basis. Eurocentrism can be divided into "Eurocentrism on the assumption of premise", "Eurocentrism o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Eurocentrism against Eurocentrism". The great influence of Eurocentrism stems from the strong influence of modern western historical philosophy. The theory of progress, stage theory, teleology, universalism and other theoretical tendencies prevailed and flooded in the study of world history. At the same time, western modern colonialism "shaped" and "constructed" the world historical picture including the non western world. The most important point of the influence of colonialism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human history and world history is that it distorts and belittles the achievements and contributions of the non western world.。

《黑暗的心》中的欧洲中心主义

《黑暗的心》中的欧洲中心主义

《黑暗的心》中的欧洲中心主义摘要:小说《黑暗之心》采用了独特的叙事结构,涉及两个叙述者。

两位叙述者交替讲述了这个故事。

叙述者 "我 "先是以一种近乎全知的视角描述了泰晤士河上夜幕降临的场景,然后与船上的其他船员一起,以第一人称视角聆听了马洛在刚果河上的冒险经历。

马洛作为主要叙述者讲述了他在刚果河上的经历,并对西方国家对非洲的残酷殖民统治提出了批评。

然而,从马洛对黑人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仍然受到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种族至上和经济至上。

“受过教化的欧洲人 "和 "光明的使者 "不过是带着伪善面具的剥削。

一高傲的反思:片面的反思之作《黑暗的心》(1902)是英籍波兰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主要作品之一。

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小说,在这部作品中《黑暗的心》记录了船长马洛在一艘停靠于伦敦外的海船上所讲的刚果河的故事。

马洛的故事除了涉及马洛自己年轻时的非洲经历之外,主要讲述了他在非洲期间所认识的一个叫库尔兹的白人殖民者的故事——一个矢志将“文明进步”带到非洲的理想主义者,后来堕落成贪婪的殖民者的经过。

马洛是故事的主要叙述者,而 "我 "主要是为了确立小说的框架。

马洛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故事的人物。

他的双重身份增加了他叙述的复杂性,他的叙述会有意无意地影响故事。

这部作品的名字一语双关,一方面反映出作者对于殖民者贪婪、残忍的人性的批评,另一方面作者用黑暗的心代指非洲大陆,其中引申意义为落后、愚昧、贫瘠……从名字来看,作者并未将非洲文明与欧洲文明放平等的地位,也并未从一个理性、客观的视角审视欧洲所谓文明给非洲带来的毁灭性的打击。

相较于鞭辟入里的对殖民行为、殖民主义进行批判,作者更多的是通过包含怜悯的描写殖民者的暴行,来展示工业文明高速发展下欧洲文明内部的危机。

通过殖民者对非洲大陆的无止境掠夺来反思工业文明后人们的物质主义和人性的异化是这部作品的主旋律,相比之下,对殖民主义的反思不过是这本书的零星点缀罢了。

欧洲中心主义英语作文高中

欧洲中心主义英语作文高中

欧洲中心主义英语作文高中Title: Eurocentrism in English Education。

Eurocentrism, the tendency to view the world from a European perspective, h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English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s. This phenomenon ha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lications, which I aim to explore in this essay.To begin with, Eurocentrism in English education often leads to the prioritization of European literature and history in the curriculum. Classic works by Shakespeare, Dickens, and Austen are commonly emphasized, while the contributions of non-European authors may be marginalized or overlooked entirely. This focus on European literary tradition can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rich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linguistic proficiency. However, it also perpetuates a narrow worldview that fails to acknowledge the diversity and richness of global literature.Moreover, Eurocentrism extends beyond the literary realm to influence the study of history. European historyis frequently taught as the standard, with other regions being treated as peripheral or subordinate. This approach reinforces the notion of European superiority and downplays the achievements and perspectives of non-European civilizations. As a result, students may graduate with a skewed understanding of world history and a limited appreciation for the contributions of diverse cultures.Furthermore, Eurocentrism can manifest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itself. Standard British English is often privileged over other varieties, such as American English, Indian English, or African English. This linguistic bias can perpetuate cultural hegemony and marginalize speakers of non-standard varieties. It also reinforces the idea that European norms and standards are inherently superior, undermining linguistic diversity and inclusivity.However, it is essential to recognize that efforts are being made to address Eurocentrism in English education. Many educators are advocating for a more inclusivecurriculum that incorporates a broader range of voices and perspectives. This may involve integrating literature and history from diverse cultures, promoting multilingualism, and challenging linguistic biases. By embracing a more global outlook, educators can foster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empathy in students, preparing them to thrive in an increasingly interconnected world.In conclusion, Eurocentrism has profoundly influenced English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s, shaping curriculum content, linguistic norms, and historical narratives. While this influence can enrich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European culture and language, it also perpetuates a narrow worldview and marginalizes non-European perspectives. Efforts to combat Eurocentrism by promoting inclusivity and diversity are essential for creating a more equitable and globally aware educational system. By embracing a broader range of voices and perspectives, educators can empower students to become informed, empathetic, and culturally competent global citizens.。

欧洲中心主义名词解释

欧洲中心主义名词解释

欧洲中心主义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啥是欧洲中心主义不?欧洲中心主义啊,就好像是一个
人总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觉得自己所在的地方啥都好,别的地方
都比不上。

比如说,有些人就觉得欧洲的文化、价值观那才是最棒的,其他地区的都得靠边站,这多可笑啊!
咱就拿艺术来说吧,欧洲有很多伟大的艺术作品,这没错吧。

可难
道其他地方就没有让人惊叹的艺术了?像咱中国的传统绘画,那意境、那笔触,不比欧洲的差呀!凭啥就只看重欧洲的呢?这不是明显的偏
见嘛!
再看看科技发展,欧洲确实在历史上有过很辉煌的时期,推动了很
多重要的发明和进步。

但这就能说其他地方的科技就不值一提啦?古
代中国的四大发明,那对全世界的影响多大呀!这欧洲中心主义咋就
视而不见呢?
还有社会制度,欧洲有他们的一套模式,但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
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呀。

不能说欧洲的就是最好的,其他的都得学他
们呀。

这就好比有人说只有一种水果好吃,其他水果都不行,这多荒
唐呀!
欧洲中心主义其实就是一种狭隘的观念,它限制了人们的视野,让
人们只看到了一小部分,却忽略了世界的丰富多彩。

我们应该摒弃这
种观念,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发展
模式。

别再盲目地认为欧洲就是一切的标准,要知道,世界是多元的,每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我们要尊重和欣赏这种多样性,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这个世界,也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反对欧洲中心主义?

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反对欧洲中心主义?

1 9世 纪 中 期 ,西 欧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在 亚 洲 的 远 东 地 区进 行 了 鸦 片 战 争 和 殖 民 活 动 ,印 度 和 中 国这 些 古 老 民 族 的 传 统 社 会 开 始 逐 渐 解 体 ,
进 而 被 强 行 纳 入 到 资 本 主 义 全 球 化 扩 张 的 体 系 中来 。这一 历 史进 程 在 《 共 产党 宣 言》 中得 到
是 对鸦 片 战争 这 一 历史 事 件 的基 本 性 质 与马 克
思 历史 观基 本 原 则 的把 握 。贯 穿 于马 克 思 的历 史 理论 之 中 的 ,是他 把 人类 历 史 的进 程 看 作 受
“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然 规 律 ” 的 支 配 。 他 说 : “ 我 的观 点 是把 经
收 稿 日期 :2 0 1 4— 0 6—2 3
马 克 思 在何 种 意 义 上 反 对 欧洲 中心 主义 ? 术
肖 鹏
[ 复 旦 大 学 ,上 海 2 0 0 4 3 3]
关键词 :欧洲 中心主义 ;世界历史 ;马克 思 ;普遍性 ;具体 化

要 :马克思在 1 9世 纪 5 0年代撰写 的一 系列 论鸦 片战争 的文章 ,后来 曾被 奈格 里 、费彻尔 、
作者简介 :肖鹏 ,男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 目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 政治哲学 发展趋 势” ( 项 目号 :1 2 & Z D1 0 6 )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3・
云 南大 学学报 ( 社 会科 学版 ) 第十 四卷 ・ 第一 期
济 的 社 会 形 态 的 发 展 理 解 为 一 种 自然 史 的 过

欧洲中心主义万变不离其宗

欧洲中心主义万变不离其宗

欧洲中心主义万变不离其宗欧洲中心主义是一种认为欧洲应该在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中扮演主导作用的思想。

这种思想源自欧洲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秩序,并在欧洲一些国家,如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荷兰被广泛接受。

欧洲中心主义的思想内容包含了欧洲的文明优越性、欧洲一体化、欧盟的重要性以及欧元等东西。

欧洲中心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欧洲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迅速,欧洲人自信心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这种自信心不仅表现在欧洲科学家的创新和探索上,也表现在政治和军事领域。

欧洲中心主义把欧洲作为人类文明的中心,认为欧洲文明的发扬光大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20世纪初,欧洲中心主义在面对两次世界大战的挑战中经历了巨大的摧残,不过它的思想和理念在战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发展。

欧洲一体化进程也是欧洲中心主义的重要体现,欧盟作为欧洲一体化的核心,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欧元区的建立更是欧洲中心主义的典范,欧元成为了欧洲经济中的重要货币,彰显了欧盟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然而,欧洲中心主义在21世纪也面临了一些新的挑战。

例如,欧洲领导人的信用度受到了质疑,欧盟内部的分裂加剧,恐怖主义等问题都削弱了欧洲中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力。

此外,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欧洲的领导地位也受到了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欧洲中心主义需要进行自我反思和更新。

欧盟需要加强与成员国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增强团结,应对风险。

欧洲中心主义需要更多关注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才能更好地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并应对挑战。

欧洲中心主义更应该保持对人类文明的开放度和包容性,在欧洲自身的科技和文化发展中参考和吸收其他文化的特点。

总之,欧洲中心主义的核心思想不会改变,但是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欧洲管理者和观察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时代要求,灵活地应对和适应。

欧洲中心主义仍然是欧洲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引,需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引领欧洲的走向。

欧洲中心主义

欧洲中心主义

“欧洲中心主义”认为欧洲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优越性和特殊性,欧洲就是依靠这种内在的力量而兴起并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

同时“欧洲中心主义”把欧洲的胜出永久化,把欧洲的道路和欧洲的模式绝对化与普遍化,认为任何国家要想发展就必须走欧洲的道路并以此断定人类社会历史将终结于欧洲模式。

“欧洲中心主义”历史观扭曲了历史,导致了人们对欧洲以外世界了解和认识的缺乏,从而不能正确认识整个世界和世界历史,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

贡德.弗兰克运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史观”把被“欧洲中心主义”颠倒了的历史反转了过来,并彻底挖掉了“欧洲中心主义”的历史根基,宣告了“欧洲中心主义”的真正终结。

“欧洲中心论”依据与两个支柱,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虽然说黑格尔是“欧洲中心论”在地理方面的系统论述者,但是兰德斯十分露骨的予以阐述,热带国家的劳动效率低下,干旱的地带需要灌溉,谈到西欧,他说“欧洲确实有冬季,冷的足阻止病毒和害虫的大量繁殖。

”还有降水等等的例子,得出结论胜利属于欧洲,从而得出种族优劣论,成为近代“欧洲中心论”本质成立的理论依据;另一个就是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认为欧洲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历史遗产,自由,民主,理性,得以在近代开启资本主义的大门。

在韦伯那里有精致的论述。

在“欧洲中心论”发展的过程中还有另外一条暗流——整体世界史观。

在每一个阶段,史家都是在探讨如何更加理性的撰写世界史,寻求整体世界的发展规律,但是每一次在这个大浪过后,总会偏离航道,转到“欧洲中心论”上,也不能不说这个与欧洲的历史发展进程有关。

从亚历山大东征、文艺复兴开启资本主义时代、对外殖民,在东西方民族近距离接触时,西方凭借科技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在古代就存在的文化优越论在西方不曾中断。

但是当“欧洲中心论”在黑格尔、兰克手中发展成熟后,随着一战的结束,批判的声音终于不再是飘飘渺渺,开始明朗有力起来。

从对“欧洲中心论”进行文化形态的批判,到整体史观和今天的全球史观。

欧洲中心论名词解释

欧洲中心论名词解释

欧洲中心论名词解释
欧洲中心论(Eurocentrism)是指一种以欧洲文化、历史和价
值观为中心的观点或理论。

它认为欧洲是世界的中心,欧洲文化和
文明是其他地区文化和文明的标准和范本。

这种观点通常与殖民主
义和帝国主义有关,因为欧洲中心论在殖民时期被用来合理化对其
他地区的统治和剥削。

欧洲中心论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

在欧洲的探险和殖民活
动期间,欧洲中心论被用来解释和辩护对其他地区的征服和统治。

欧洲中心论认为欧洲的文化、科技和政治制度是其他地区所缺乏的,因此欧洲有义务将其传播到其他地区。

这种观点导致了殖民主义时
期的文化侵略和文化霸权。

然而,欧洲中心论也受到了批评和挑战。

批评者认为欧洲中心
论是一种文化偏见和歧视,它忽视了其他地区的文化和贡献,并将
欧洲文化视为普世的标准。

他们指出,其他地区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不应被简单地以欧洲为中心来评判。

现代社会中,随着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发展,欧洲中心论的影
响逐渐减弱。

人们更加重视多元文化的平等和相互尊重,拒绝将任
何一个地区或文化视为中心。

然而,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仍然存在于某些领域,例如在学术研究、艺术和文化交流中,欧洲的影响力仍然较大。

总的来说,欧洲中心论是一种以欧洲为中心的观点,它在历史上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变化,人们对欧洲中心论持有更加批判和多元化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马士曼看来,孔子的学说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因此他在译文 后面的评注中说到:
The sage had long preserved in his affectionate and laborious attempts to instruct men in the knowledge of their duty; and at length laments the almost complete failure of his endeavors.
用官话字母或切音符号都不好,“不如采用世界通行 之字母”(自序)——朱文熊《江苏新字母》(1906)
“要根本废除象形文字,以纯粹的拼音文字来代替”。 ——瞿秋白等人中国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汉字拉 丁化的原则与规则》(1931)
白人优越主义
Eurocentrism
英国诗人鲁德亚德·吉卜林说,东西方永不相 会,白人高人一等,肩负着缔造世界、传布文明 的责任。
文明史
Eurocentrism
欧洲中心论者把西方或欧洲各个不同时期的思想观 念与历史发展看作是正常的演变,即具有普遍性的历史 进程。
欧洲历史学灌注着欧洲中心主义视野的体系:有关 文明发展的阐述不假思索地与欧洲历史联结在一起。
政治学
Eurocentrism
西方学者建构东方专制主义的观念,认为从希腊古
源于欧洲的西服全面地征服了世界各地传统服饰, 成为了现代文明的象征。
音乐圣殿
洋服
婚纱
学位服
Eurocentrism
欧洲中心主义关照下的19世纪《论语》音译
《论语·里仁》(4.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高大卫译文:
Confucius says, if in the morning you hear divine truth, in the evening you may die.
Eurocentrism
Eurocentrism
欧洲中心主义(Eurocentrism),又称西方 中心主义,是一种从欧洲的角度来看整个世界 的一个隐含的信念,自觉或下意识感觉到欧洲 对于世界的优越感。
Eurocentrism
西方特权视角下的世界 贯穿时间的目的论叙事 西方文化下的种族优越论
时空
表 人类学
语言学
现 历史学
政治学
艺术rism
时空
西历纪元法(公元纪元法) 墨卡托投影地图 伦敦格林尼治子午线
拉丁化
Eurocentrism
欧洲中心论者把欧洲之拉丁文字理所当然地视为是先 进的、科学的,而其他文字之地区更都是被视为落后地 域。
who applies to learning, converse not(thereon); he who hears the instructions of virtue, seem unable to advance in knowledge; and the wicked appear unable to change their course! These things overwhelm me with sorrow.
1719-1720年, 笛福出版了《鲁滨逊漂流记》与《鲁滨逊 思想录》,作者在后一书中对中国极尽讽刺诬蔑之能事,充 分表现了他作为文学家的天才。他认为中国的一切都不值得 他记述,也不值得后人一读,他们愚蠢无知之极,说长城若 碰到英国陆军手里,10天便可以攻破。说中国人的贫穷愚陋 让他作呕,甚至说他以为最蒙昧的野人,也比中国人略胜一 筹。
Eurocentrism
欧洲中心主义关照下的19世纪《论语》音译
《论语·述而》中(7.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 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吴忧也。”
马士曼译文: Chee says,Virtue ceases to preserve its possessor from evil; he
高大卫认为此处所说的“道”跟基督教的神圣教义是相通的, 于是他在评注中说道:
“Nothing can be more foolish or injurious, than for a man to believe principles merely because his forefathers have adopted them……Had Confucius heard the Gospel of Jesus, is it not likely that he would have joyfully embraced it?”
社会学
Eurocentrism
社会科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中,都是以西方 经验为重心的。在伊曼纽·华勒斯坦对社会科学起源的 描述中,认为社会科学是现代世界体系的产物,而欧洲 中心主义又是构成这一现代世界的文化地理因素。
以欧洲经验为根源的社会学,对欧洲和全球进行言 说,所生产的社会学知识背后,蕴含了普遍主义的解释 原则。
Eurocentrism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欧洲中心主义述行
•在荒岛上耕种养殖﹑烹饪技术﹑制瓷工艺以及其未雨绸缪的自律 能力和准确的自我定位能力等的描述,反复强调了鲁滨逊作为一个 欧洲人所具有的强大的能力。 •烧烤与造船技术实际上起源于加勒比海文化,然而在《鲁滨逊漂 流记》中却成为鲁滨逊(加勒比海族人)教导星期五并突显欧洲人 能力的工具。 •鲁滨逊以认同的表达类话语对待拥有相同“符号资本”的欧洲人 —葡萄牙船长﹑西班牙人﹑英国船长,并以排斥、贬低的表达类话 语对待被剥夺一切“资本”的非欧洲人—黑奴佐立﹑土人星期五, 揭示出鲁滨逊对欧洲民族至高无上权威的建立与认同及其对非欧洲 民族的种族排他性。
风时代以来,西方就逐步形成了民主、自由、个人主义 的传统。与之对应的非西方世界则延续了古代的王权制 度形成了专制主义的传统,君王暴戾恣睢,人们生活在 残暴的统治之下,暗无天日。这显然是西方人为抵抗或 征服东方而建构的意识形态。
Eurocentrism
艺术
1851年,法国著名作曲家柏辽兹曾在听了东方音乐 之后评价说“像猫吐出卡在嗓子里的鱼刺”,认为东方 音乐非常落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