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案 教学设计 说课稿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案 教学设计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7ee42b1866fb84ae55c8d47.png)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程标准要求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
(2)了解第一国际主要活动及意义。
(3)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4)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从经济基础、阶级关系、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归纳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本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历史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体会任何思想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尤其是通过比较空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学习马、恩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深入认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学习巴黎公社的措施,判断其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2)学习马、恩青年时期的生活、学习和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习两位革命导师的伟大友谊及合作精神,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学习巴黎公社英雄先烈的事迹,树立不怕艰难、勇于斗争的优良品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2、难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意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999年,先是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
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恩斯坦却屈居第二。
随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
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恩斯坦第二。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1、历史条件(从经济、阶级、思想、实践基础等这几方面去思考)(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说课稿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说课稿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https://img.taocdn.com/s3/m/24399ea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4.png)
2.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功原因和启示。
3.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小论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结合现实案例,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和指导意义。
2.设计互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高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和兴趣。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纪录片、电影片段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
1.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不足。
2.同伴互评:让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讨论、写作等成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有针对性的建议,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阅读教材和辅助材料,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
2.完成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发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理论贡献。
3.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传播。
难点:
1.对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核心观点的理解。
2.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传播和实践的历程。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99ab02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6.png)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解析《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是高中历史学科的一本必修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历史和国际历史,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来自第一单元《近代中国的转型》中的第一篇文章《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该文章主要讲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产生背景、内容以及对中国起源的重要意义。
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影响,并对近代中国的发展过程有更深入的理解。
2. 学生分析此次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思辨能力。
然而,由于历史主题较为抽象,他们可能会对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感到陌生。
因此,在本节课中,要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从而提升他们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知识目标:•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背景和历史背景。
•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掌握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和作用。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和历史背景。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引导学生分析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和作用。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复杂性和深度。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发展。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幻灯片投影仪•课件•黑板、白板、彩色粉笔•多媒体音箱2. 教材准备•《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材第一单元第一篇文章《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 学生准备•学生预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做好相关笔记和思考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让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与本节课的主题进行关联。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248287d3169a4517723a368.png)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一、说教材本课是社会主义运动史的第一课,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明白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和科学性,所以本课教材处于重要的地位,对以后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内容分析本课可以整合成两个问题: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二、巴黎公社——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1、学情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相关内容在初中时已经讲过,这里不必过多讲解史实。
本课内容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内容较枯燥,应作为难点给学生讲清。
“马克思”这一名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逸闻趣事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法指导: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研究,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动口、动脑,从而在知识产生迁移中发现规律,进一步把知识纳入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体现了自我建构知识的现代教学思想。
三、说重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的内容;难点:巴黎公社的爆发的偶然性和失败的必然性四、说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这节课是从寻找一个岛开始的。
大约在500年前,曾经有一位水手,他扬帆出海,去寻找一座传说中的岛屿。
岛的名字叫“乌托邦” Utopia(希腊文),他能找到吗?观看视频《乌托邦》“乌”:没有;“托”:寄托;“邦”:国家。
即“乌有之乡”,空想的国家。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设想了一个平等而美好的社会,鸣响了世界社会主义第一枪,开创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500年来人类为了实现这个美好的社会而不断努力奋斗着。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合作探究一】有人说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一个“文明而不公平的社会”,你赞同这一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工人阶级和思想家进行了怎样的探索?为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材料1、19世纪欧洲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生活图片展示,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财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发展,也造成了贫富两极分化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福鼎三中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福鼎三中](https://img.taocdn.com/s3/m/c3158d2a79563c1ec5da71cb.png)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一,课题选取从小我们就听及马克思主义,而许多人依然感觉它高高在上而不可捉摸,仿佛上帝一般不食人间烟火,特别是在当今商品经济发达、社会多元文化价值取向的社会里,于是许多人就断言: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其实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想,一种有崇高价值的人类理想,引导我们学生在多元化时代里树立一种崇高理想,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所在,这节课这样选取课题,也正基于这样的一种设想。
二,说教材高一新课程教学,属于模块教学,每个模块具相对独立性特征,《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属于第八模块开篇内容,在模块当中属于主题意义的作用,因为后面两节的社会主义运动实践都应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当中的应用。
所以只有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对其产生兴趣,才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后面的社会主义运动产生兴趣与探究。
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属于生涩难懂的知识,要使学生产生兴趣关健在于教师的教学。
而新课程理念当中特别强调学生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三,说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2,具体知识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感受马克思、恩格斯为探求真理不懈奋斗的创造精神。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A、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的观察,进行推理分析归纳,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的答案。
B、学会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有关问题。
学会运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图像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革命活动的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国际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马克思主义诞生》详细说课稿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马克思主义诞生》详细说课稿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4cd069ec3a87c24128c42b.png)
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立第 1 课马克思主义的出生【教课目的】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感情态度价内容识记理解运用与方法值观幻想社会主义与幻想社会主义;工人的觉悟三大工人运动简述《共产党宣通过对马克言》的主要内容,经过马克思主义思主义产生认识马克思主义出生的历史条件问题研究和巴黎公社产生的重大意的剖析,培育学的学习,学会马恩创办科学共产主义,认识巴黎公生运用辩证唯物《共产党宣言》的归纳阐释运用科学的义;《共产党宣言》社革命的主要史主义和历史唯物问世理论和方法的内容及意义实,认识其在建看法从政治、经独立思虑认识历史和立无产阶级政权济和思想文化之现实问题,初上的经验教训,间的辩证关系对合作商讨步认识人类巴黎公社成立的历史培育历史思想和问题进行察看和社会发展的背景;巴黎公社的成解决问题的能剖析的能力。
基本规律。
巴黎公社立;巴黎公社采纳的力。
革命举措;巴黎公社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教材构造及要点难点】一、幻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悟1.幻想社会主义2.三大工人运动二、《共产党宣言》的问世1.马恩创办科学共产主义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意义三、巴黎公社1.巴黎公社成立的历史背景2.巴黎公社的成立及采纳的革命举措3.巴黎公社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要点:马克思主义的出生;巴黎公社的革命举措。
难点:幻想社会主义和巴黎公社性质【教课方法】本节课理论性和史实性都较强,在叙述时应防止叙述式,多增添商讨式,同时配合发问、史料阅读、讲堂议论等方法,调换学生的学习踊跃性,培育学生思虑、剖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从感知历史和历史知识不停累积中,不停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同时在讲堂上主动参加到教课活动中来,能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学习。
b5E2RGbCAP【导入新课】18 世纪 60 年月,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促使了社会生产力,稳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对世界历史进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跟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快速壮大,工人运动盛行,社会主义思想活跃。
人教版必修1历史: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1历史: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60368e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18.png)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观点,促进知识的内化。
4. 创设实践性任务,如让学生编写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小论文、进行课堂展示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5. 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合作学习。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 启发式教学: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下,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其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
2. 案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历史实际相结合,提高理论素养。
3. 合作学习:这种方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讨论、分享观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能够理解较为抽象的概念,但还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加深理解。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具有较强的兴趣,尤其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感兴趣。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已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习惯,但还需教师引导,以提高学习效率。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8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8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918d28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f.png)
3.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引导,使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总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思想认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学生作业和测试成绩。
2.学生课堂表现和反馈。
3.同行评价和建议。
针对教学反思,我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积极性。
3.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以一段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视频作为开场,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提出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让学生在思考中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3.通过简要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事迹,引起学生对这两位伟大思想家的兴趣,进而引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探索。
(三)互动方式
1.师生互动:我计划在课堂过程中的互动,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解决疑问。
2.生生互动: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针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展开讨论,促使他们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此外,组织小组展示活动,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从而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降低理解难度。
5.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1065be3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2.png)
(3)通过讨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尊重和认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情境:通过讲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活故事,让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展开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3.案例分析: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及其影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历史图片、文献资料、时间线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和发展过程。
2.多媒体资源:播放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纪录片、电影片段,让学生更生动地感受历史场景,提高学习兴趣。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资本主义兴起、工业革命等历史知识,这为他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基础。但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
2.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事迹了解不多,难以理解他们的思想演变过程。
3.部分学生可能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1f172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d.png)
2、学习要求
w了elc解om马e to克us思e t主hes义e P产ow生erP旳oin历t te史mp条lat件es,;New C简on述ten《t de共sig产n, 1党0 y宣ea言rs e》xpe旳rie主nce要内容; 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旳重大意义; 感受马克思、恩格斯为探求真理不懈 奋斗旳发明精神。
专题八:解放人类旳阳光大道
第一课:马克思主义旳诞生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学习目的 四、教学理念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提议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2
学习要求
1
专题分析
3
1、课标要求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简Con述ten《t de共sig产n, 1党0 ye宣ars言exp》erie旳nce主要内容
Content
请在此添加段落内容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2、学习延伸
①、问: 简述《共产党宣言》旳主要内容。 解题关键:归纳概括《共产党宣言》旳主要内容。 思绪引领:仔细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概括《共产党宣言》
2、有关阶级基础
在讲解阶级基础——欧洲旳三次 大规模旳工人运动时,因为学生在初 中课本中已经学过,并伴有图片、油 画旳视觉印象,所以不需要多花时间, 可简朴处理。
3、有关马克思主义旳三大思想起 思想源起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教师能够采用多媒体技术、投放幻灯片、人 物图片等资料进行处理。这么既能增强课堂旳 趣味性,激发学生旳爱好,也轻易让学生了解 什么是“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说课稿 高中历史说课稿 近代历史说课稿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说课稿 高中历史说课稿 近代历史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6d41d01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e.png)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更新传统教学理念,打破高中历史新课学习的常规教法,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通过创设独特的教学情境,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处理,斗胆重组教材,倡导灵便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从总体上概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从理论付诸实践的历史。
说明了社会主义理论并非平空产生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的进一步了解,理解当代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及必要性,匡助当代青少年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和为之奋斗的信心和决心,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借鉴历史经验,服务当今社会的目的。
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政权性质。
难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全面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阅读《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有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3、分析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历史教训,培养学生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课前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教材,查阅相书目、搜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历史阅读能力,以让学生主动获得自身发展。
2、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文史资料和影视片段,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整理资料、阅读教材、合作研究问题,使学生养成独立思量的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与交流。
4、按照师生互动的原则,采取灵便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预课堂讨论和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感受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革命活动,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和献身的精神。
2、体验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理解,对学生进行情操、意志品质的教育,激发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并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18c60c9b84ae45c3a358c47.png)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其主要内容。
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历史教训。
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客观条件,认识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和分析教材引用的《共产党宣言》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对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②引导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一目的课文,帮助学生掌握归纳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③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历史资料的方法。
④引导学生分析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实践性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革命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
②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的介绍,对学生进行情操、意志品质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并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
【重点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难点:对教材摘引的《共产党宣言》的有关资料的理解,巴黎公社的性质及失败原因。
【设计思想】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问题式”和“双主导学”(导学式)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恰当的主导作用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前预习、课中自学阅读、质疑答疑、分组讨论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
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论从史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基本能力。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1.空想社会主义2.三大工人运动二、《共产党宣言》的问世1.马恩创立科学共产主义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意义三、巴黎公社1.巴黎公社成立的历史背景2.巴黎公社的成立及采取的革命措施3.巴黎公社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教学方法】本节课理论性和史实性都较强,在讲述时应避免讲述式,多增加探讨式,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诞生说课稿
![马克思主义诞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dea527c852458fb770b5674.png)
马克思主义诞生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第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2、学习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感受马克思、恩格斯为探求真理不懈奋斗的创造精神。
3、专题分析:在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上,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程。
本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专题八的第一课,它正是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上的一盏明灯,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用于指导国际工人运动使之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具有重要的启下作用。
4、新老教材的比较:老教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学习是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的第三章第三节。
新老教材在内容上没有大的变化,两者基本上都是从社会经济前提、阶级基础、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等四方面来阐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但新教材的内容稍微详细一点,比如关于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比老教材增家了一些简单的介绍,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此外,还增加了马恩的个人简要经历和两人的伟大友谊等内容,这也是老教材中没有的内容。
关于《共产党宣言》部分的内容,新老教材没有很大变化,但新教材没有了老教材中比如: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等结论性的断言。
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在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的第四课《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部分内容。
初中教材中含有较多的黑白、彩色插图,这正是高中教材中缺少的内容,所以高一新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已经有一定的印象、影象上的基础,但还缺乏知识深化和理论理解,但由于初中社会课的特殊尴尬地位,也使得高一学生的历史科基础薄弱,缺乏历史科的学习方法,所以关键是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
三、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fb98f1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9.png)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说课稿尊敬的各位教师、领导、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一、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如下: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导致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不同于其它社会主义思想的特点。
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指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传入外国,并将其传播与实践的进程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始,具体包括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第二国际的形成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活动、十月革命及其影响以及共产国际的成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经过和其历史意义,并学会运用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授、课外阅读、小组探究、讨论、辨析、总结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学问素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主义认识和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重点: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历程及其意义。
四、教学难点:1、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解其基本原理和不同于其它社会主义思想的特点。
2、理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五、教学过程:本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非遗”、“多元文化”等教学形式。
1、导入(5min)通过展示年轻时的卡尔·马克思及其家庭、背景,让学生了解卡尔·马克思的经历和影响。
2、知识讲解(30min)(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背景:解释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其时代背景。
2)基本原理和特点:如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剩余价值论、阶级斗争学说、历史唯物论等。
3)不同于其他思想的特点:如强调革命、坚持世界性、追求无产阶级的彻底胜利等。
(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1)国际工人运动:指共产主义思想在国际范围内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结合的情况。
【说课稿】岳麓版必修1第五单元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
![【说课稿】岳麓版必修1第五单元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363b060de80d4d8d15a4f90.png)
岳麓版必修1第五单元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岳麓版必修1第五单元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我的说课包括以下六部分:◆一、说教学理念二、说教材分析三、说教学方法四、说学法指导五、说教学过程六、说教学反思◆一、说教学理念在新课改精神指导下,我在本课教学中力求贯彻以下教学理念:◆新课改的课程观◆生本位的学生观◆探究式的学习观◆多角色的教师观◆发展性的评价观◆二、说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2.本课地位:本课从总体上概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程。
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通过学习学生可对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加深了解,理解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及必要性,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必胜信念和为之奋斗的决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以史鉴今,服务现实的目的。
3.学情分析:通过课前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很陌生,甚至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但高一学生对历史有一定的感知,思维更活跃,自学能力更强,归纳、演绎推理能力很大进步,有利于本课开展感悟式、探究式等自主学习。
4.教学目标:以课标为依据,结合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一)知识与能力: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巴黎公社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过程及实践活动。
培养历史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课前学生预习,搜集信息,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2、引导学生分析图片、文史资料,借助形象思维感知历史,体验历史。
3、通过生生合作、师生互动,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学习马克思恩格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学习巴黎公社战士为理想战斗不息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诞生说课稿人教版(美教案)
![马克思主义诞生说课稿人教版(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b92890caaedd3382c4d337.png)
《马克思主义的出生》讲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的非师范类的应届毕业生,我叫井媛。
今日到达我们这里参加教师资格认定能力测评考试,接受各位评委老师的测评与指导,请各位多多关照。
我讲课的题目是“马克思主义的出生”本次讲课,我将分五个部分向大家介绍,它们分别是:第一,说教材,也就是教材剖析第二,说教法,也就是教法剖析第三,说学法,也就是学法指导第四,说教课程序,也就是教课过程第五,说特点,也就是我此次讲课的特点所在让我们来看一下本次讲课的第一部分:即说教材。
在说教材这部分中,我将对教材从教材地位、作用,要点难点和教课目的三个部分进行梳理。
一、说教材(一)、说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Ⅰ)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第课内容,本课从整体上概括了社会主义从幻想变为科学,从理论付诸实践的历史。
说了然社会主义理论其实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定结果。
经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的进一步认识,理解今世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定性及必需性,所以本课教材处于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要点和难点在认识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后,让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要点和难点。
依据《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所作的要求即、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意义。
、认识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成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所以,我把马克思主义的出生;巴黎公社的革命举措和政权性质,作为本课的要点。
再看难点,依据本课的内容较乏味又都重视理论,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使得本课的讲课对象即高一学生不易掌握,所以,我把《共产党宣言》的理解;巴黎公社的失败原由和经验教训作为本课的难点。
(三)、说教课目的依据历史教课纲领的要求:经过学习历史,使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经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和辨证思想对社会历史进行察看和思虑,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cf8c71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3.png)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下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本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学习好本课,对于理解本单元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探寻公正的理想国、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
从纵向来看,本课是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第一课,从总体上概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初次实践的历程。
对于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今后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内容来看,本课的重点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意义。
本课的难点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综合来看,本课将用一个课时进行讲授。
二、说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本课在整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课标】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培养历史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概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众多伟大思想家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培养探索求知的精神。
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学习马克思恩格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学习巴黎公社战士为理想战斗不息的精神,养成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说学情由于初中阶段的学习理解历史能力不够,历史素养不足,历史认识还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理性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5ff188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c.png)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及其对当代社会影响的心得体会,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2.布置一份关于马克思主义知识点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3.鼓励学生关注时事热点,结合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社会现象。
作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实践,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课后作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简洁的内容和直观的风格。板书分为三个部分:左侧为历史背景,中间为核心知识点,右侧为案例及应用。这样的布局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理解理论的发展脉络。
1.板书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共产党宣言》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影响等。
3.邀请专家或教授进行讲座,让学生近距离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现状和前沿问题。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找出不足之处。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3.鼓励学生提问,解答他们的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高一人教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第18课,主题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本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既是历史学科的基石,又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的关键环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主要理论观点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
◆一、说教学理念
在新课改精神指导下,我在本课教学中力求贯彻以下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课程观◆生本位的学生观◆探究式的学习观◆多角色的教师观◆发展性的评价观
◆二、说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2.本课地位:本课从总体上概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程。
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通过学习学生可对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加深了解,理解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及必要性,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必胜信念和为之奋斗的决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以史鉴今,服务现实的目的。
3.学情分析:通过课前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很陌生,甚至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但高一学生对历史有一定的感知,思维更活跃,自学能力更强,归纳、演绎推理能力很大进步,有利于本课开展感悟式、探究式等自主学习。
4.教学目标:以课标为依据,结合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3)、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的观察,进行推理分析归纳,积极主动地追究问题的答案。
•(2)、学会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有关的问题。
学会运用各种资料文字、图像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学习马克思恩格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伟大的友谊形成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友谊”的深刻内涵5.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难点: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关于巴黎公社失败原因的认识。
6.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说教学策略
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运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情境激趣法◆问题导学法◆任务驱动法
◆四、说学法指导
◆1. 信息整合法◆2. 合作探究法◆3. 以史鉴今法
◆五、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我设计了五大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对媒体播放《国际歌》欣赏,由国际歌的地位导入,曾经是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国歌,为什么能从法国千山万水走到中国,从而导入对本课的学习。
◆环节二:【课前探究,预习热身】
浏览课文,进行自主知识的梳理,掌握基本知识点
◆环节三:【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1:为什么会产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由工业革命的深刻影响和带来的后果导入分析)
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动荡,阶级矛盾激化)
3、思想基础: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便有了构建新社会的设想)
4、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
◆探究活动2: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有何不同?
1、可以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通过学习内容了解,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并号召工人行动起来。
(与空想社会主义不同的原因)
3、意义:工人阶级有了理论指导,开始指导实践
4、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指导实践---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民主革命
◆环节四:【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科学理论由过去到现在,从世界到中国
◆环节五:【作业】
课堂练习(略)
◆六、说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我感觉成功之处主要有三点:
1、整个教学活动由系统的课改理念作指导,有教育理论为支撑。
2、自认为导入新颖
3、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对教材进行了合理整合。
4、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实现了多元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