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语文】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1次阶段考试题(解析版)

【语文】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1次阶段考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1次阶段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 3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综观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人类不断抗击灾难的历史。

不同的灾难对人类文明的意义也不一样。

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方式,文艺也在对灾难的表现中不断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超越局部灾难的表现,接通人类有关灾难的思想传统,不断攀升精神与审美的高度。

所以,如何真实地描绘灾难,刻画灾害中的人物,挖掘特殊情境中人性的复杂性,并进而对灾害进行反思,从而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更理性地面对自然和人类自身,是文艺家们应该长久探索的问题。

可以想见,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灾害将长久地留在中国和世界人民的记忆中,对它的书写也将继续下去。

②如果对世界文艺史上优秀的灾难文艺进行考察,它们大概体现出如下的特点,可以作为此次抗疫文艺创作的参照。

③首先是强烈的现场意识。

现场感最能体现出文艺在灾难面前的人类担当意识。

在富于现场感的灾难文艺作品中,灾难仿佛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它们以逼真的方式将灾难告诉世界,为人们的记忆提供了完整的灾难地理坐标,复现出真实的灾难场景,特定的事件、人物、气氛如在眼前,从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强烈震撼。

当然,这一切要经过精心的选择、剪裁,力求将有代表性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与事件呈现出来,从而构成完整的灾难叙事。

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提供令人难忘的人物与故事,尤其是那些堪称中流砥柱的英雄,他们可能本身就是杰出人物,但也可能是平头百姓。

许多作品都将镜头对准了“草根”阶层,普通的、来自各行各业的平头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平凡得让人无法记得住他们的面孔,但当灾难来临时,却迸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和智慧。

人民创造历史,正是他们在灾难中的人生轨迹、性格命运,灾难中的生存与死亡、希望与绝望,彰显出人类社会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④其次是自觉的超越意识,在发现与反思中建构人文精神。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一、现代文阅读(2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创生一种能够开创中国和世界未来的新型文明,是中华文明复兴的核心取向,而传承、创新和引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要义。
复兴的前提是传承,但传承不等于复古。东西方文明兴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人类历史上,成功的文明复兴都是优化或革新传统文明而结出的甜美果实。中华文明的复兴也不例外。所谓“梦回唐朝”,为再现昔日荣光而回归强大的封建帝国,既不可能也不必要。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登泰山而小天下
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邑人奇之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
由于屡次讨伐不利,关东军要把东日文信送上军事法庭,东日文信不堪受辱,剖腹自杀了,他到死也没有弄明白,是谁、用什么办法给抗联报的信!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文章引用罗素的话有力论证了100多年前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人自豪的文明。
D.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首段提出文章中心观点,再对传承、创新和引领展开论述,最后总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中华文明复兴具体实践的“一带一路”的倡议与合作,符合中华文明复兴传承、创新和引领的要义。

福建南安侨光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福建南安侨光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年秋季南安侨光中学高一第1次阶段考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关于诗歌,如今人们常常说到的一个关键词是“回暖”或“升温”。

这个关键词表达了人们对当下诗歌基于共同感受基础之上的一种判定,也有种种现象可以证实着人们的这种判定。

其实,新诗文体形式的发展,从来没有停滞,也从来没有脱离它所处的时代。

同时,不只是新诗,当代旧体诗词的写作人数及作品数量同样得到了几倍的增长,旧体诗词的采风、研讨、吟诵等活动也是此起彼伏、层出不穷。

社会在进步,思想在演进,人们在改变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形成的对于诗歌的成见,能够重新以一种客观、冷静、正常的眼光去看待诗歌和诗人了。

越来越多的人,在以诗歌为载体,非常便捷地交流感情,传递智慧,散发温馨,乐享生活。

在诗歌面前,人们似乎打破了年龄、职业、地域等种种限制,实现了平等并超越于尘俗之上。

诗歌与新媒体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亲密。

如果说10年前网络诗歌海量涌现时,不少人发出的“网络媒体的勃兴挽救了诗歌”之类的断言不无道理的话,那么,今天的微信传播平台,让诗歌进一步活得更加自由、自在和舒适了。

诗歌的短小、快捷等文体优势,遇到微信平台,可谓如鱼在水。

还有,电脑与手机的结合、联动,让诗歌呈现了崭新的景观和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中国诗歌网一开始就拥有电脑端、手机端、APP三个端口,随后又申请开设了微信公众号传播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全方位的立体多向传播。

中国诗歌网以建设“诗歌高地、诗人家园”为宗旨,以繁荣诗歌创作,发现和培养青年诗人,引领网络诗歌发展方向为己任。

中国诗歌网的问世,结束了多年来没有官方诗歌网站的历史。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到前些年的梨花体、羊羔体,诗歌常常遭人诟病,许多诗人也常常不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诗人身份。

羊羔体遭媒体热炒的时候,许多人甚至连诗歌文本读都没有读过,就想当然地认为羊羔体完全是不好的、负面的、应该否定的东西。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南安市侨光中学2020届高三年第一次阶段语文科试卷―、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

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

未来虚拟事物将被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在指尖这样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被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羁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

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

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时,由于静电吸引,你手指的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

电荷的数量随着交流电的振荡而发生变化,所以你的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之变化。

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上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使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

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

由于这类振动本质上跟手指滑在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和手机上。

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

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

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拥有阳光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拥有阳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为了看到阳光,我们来到世上。

为了成为阳光,我们存于世上。

”根据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规范的记叙文或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字数不少于800字。

【试题来源】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1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参考例文:拥有阳光“为了看到阳光,我们来到世上。

为了成为阳光,我们存于世上。

”人于尘世,睁眼黎明,闭眼黑夜,并不是碌碌无为,白水度日,可可存在意义又是什么?这个世界有许多未知的温暖,却是需要我们去感知的,生活需要阳光,我们要学会拥有阳光,拥有生活的美好。

阳光是乐观的心态,是广阔的胸襟,是面对生活一往无前的勇气。

拥有阳光,就能为寂寂百草普降催醒新芽的生机;拥有阳光,就能捧接点点垂泣到天明的红泪的烛火的温情;拥有阳光,就能拧开苦尽甘来的阀门……拥有乐观的阳光,照亮你或黑暗或苦痛或困顿的生活!拥有一轮乐观的朝阳,让如朗月照花的清光铺陈顿挫的心田。

世上没有绝望的深渊,只有你推开乐观的阳光后恒久的黑。

我最敬佩的人是沈从文先生,当初在牛棚中暗无天日地生活着的他却写信淡淡地说———这里荷花开了,阳光落下来,你若来看……在这样耻辱的重压下,他的内心竟如此空明一片!他是个拥有阳光的人。

是的,一个用心中乐观的阳光照亮漆沉黑夜,也照亮了阴霾社会的人!黑暗与绝望侵蚀不了他的肉体与灵魂,他将拥有恒久的灿烂。

拥有一尊乐观的艳阳,让如深潭微波的光茫撼动掩埋的梦想。

世上没有上帝恩赐的金钻,只有托起乐观的阳光后夺目的光华。

有这样一群人,被炸弹,鲜血,战争与绑架包围的伊拉克足球队一路披荆斩棘,没有夺冠后的豪言壮语,乌黑的唇吐出这样一句话,我们需要阳光,希望它带给伊拉克人民一点光明与快乐。

怎么不动人心魄?当他们连安全地返回国内都难以保证的时候,他们选择托着一轮乐观的太阳,奋力拼抢,为了祖国被尘土掩埋的未来,为了痛苦人民的欢乐,要知道,这是乐观的阳光力量!我们还长着稚嫩眉眼,像是一株株尚未长成的蒲公英,还很弱小,不曾有飞翔的翅膀,但也要拥有一轮乐观的太阳,迎着一点点的风,飞向远方,即便是落到不为人知的地方,即便是沉入荒野与泥潭,也要试着垦开处女地的犁印,也要照亮困顿与梦想。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1次阶段考试题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1次阶段考试题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1次阶段考试题本试卷分四大题。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友情提醒: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做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飘渺无踪的。

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

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

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

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

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用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

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

《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

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

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共31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综观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人类不断抗击灾难的历史。

不同的灾难对人类文明的意义也不一样。

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方式,文艺也在对灾难的表现中不断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超越局部灾难的表现,接通人类有关灾难的思想传统,不断攀升精神与审美的高度。

所以,如何真实地描绘灾难,刻画灾害中的人物,挖掘特殊情境中人性的复杂性,并进而对灾害进行反思,从而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更理性地面对自然和人类自身,是文艺家们应该长久探索的问题。

可以想见,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灾害将长久地留在中国和世界人民的记忆中,对它的书写也将继续下去。

②如果对世界文艺史上优秀的灾难文艺进行考察,它们大概体现出如下的特点,可以作为此次抗疫文艺创作的参照。

③首先是强烈的现场意识。

现场感最能体现出文艺在灾难面前的人类担当意识。

在富于现场感的灾难文艺作品中,灾难仿佛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它们以逼真的方式将灾难告诉世界,为人们的记忆提供了完整的灾难地理坐标,复现出真实的灾难场景,特定的事件、人物、气氛如在眼前,从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强烈震撼。

当然,这一切要经过精心的选择、剪裁,力求将有代表性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与事件呈现出来,从而构成完整的灾难叙事。

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提供令人难忘的人物与故事,尤其是那些堪称中流砥柱的英雄,他们可能本身就是杰出人物,但也可能是平头百姓。

许多作品都将镜头对准了“草根”阶层,普通的、来自各行各业的平头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平凡得让人无法记得住他们的面孔,但当灾难来临时,却迸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和智慧。

人民创造历史,正是他们在灾难中的人生轨迹、性格命运,灾难中的生存与死亡、希望与绝望,彰显出人类社会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④其次是自觉的超越意识,在发现与反思中建构人文精神。

在优秀的灾难文艺中,反思型的作品令人瞩目,它们常常从一些新的角度去把握,去打量,将灾难中的一切作为思考对象去反思,以忏悔之心检讨错误与教训,以善良的愿望祈祷人类的平安,以建设性的态度呼吁社会的改革,帮助社会成员树立自觉的灾难意识。

对此次新冠肺炎而言,可以预见,我们的文艺将会从人与自然、生命,自我与他人,个人利益与公共关系,疾病与病毒的意义,药物与医疗的本质,国家制度与卫生防控体系及其国民安全保障体系,国际间的救助合作机制,科技创新与科研伦理,直至社会的文明水平等方面作出思考。

它应该,也必将会把十几年前的非典文艺的灾难美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⑤最后,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对灾难文艺本身的发展做出贡献。

它们不断丰富世界文艺史上灾难美学的含义,使灾难文艺成为有别于一般文艺的特殊类型。

从题材、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塑造、思考方式、抒情手段等诸多方面,灾难文艺已经形成和积累出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

作为重大题材,优秀的灾难文艺从不以为题材就能决定一切,更不会企图只以悲情换取眼泪,它们时刻警惕以浅薄的心灵鸡汤拉低精神的天际线,杜绝以虚假和恶劣的个性化哗众取宠、博人眼球。

唯有坚持艺术良心与艺术理想,椎心泣血,精益求精,才会创作出感天动地的优秀之作。

正因为志存高远,伟大的灾难文艺常常因为其无可比拟的独特性超越其自身,站到了人类思想与艺术的巅峰。

⑥客观地说,中国的灾难文艺总体水平并不高,与中国多灾多难的历史与现实相比,中国为世界贡献出的优秀灾难文艺作品还不多。

现在,中国的文艺家们又一次站在了灾难面前。

相信我们的文艺家们一定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承灾难文艺的优秀传统,创新创造,奉献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能与世界灾难文艺经典对话的作品。

(摘自汪政《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原载:《文艺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优秀的灾难文艺总能超越局部灾难的表现,因而能够不断提升其精神与审美的高度。

B.要突出灾难文艺作品的现场感,就要全面、详细、具体地叙述灾难中的人物与事件。

C.只要坚持艺术良心和艺术理想,杜绝虚情假意,就能够创作出优秀的灾难文艺作品。

D.灾难面前,我国的文艺家,应守正出新,创作出能与世界灾难文艺经典对话的作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提出问题,然后论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发出呼吁。

B.文章在新冠病毒肆虐带来的灾难背景之下,提出“如何书写抗疫文艺”的中心问题。

C.第⑤段从正反两方面比较,有力论证了好的灾难文艺作品能为其自身的发展做出贡献。

D.文章第⑥段客观地指出我国虽然有着多灾多难的历史,但优秀的灾难文艺作品并不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挖掘特殊情境中人性的复杂性,对灾害进行反思是文艺家们应长久探索的主要问题。

B.当灾难来临时,普通的百姓可能比英雄人物更能迸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和智慧。

C.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冠病毒能使灾难美学提高到新的层次而展现出其美好的一面。

D.灾难文艺作品应从题材、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诸多方面展现审美形态和审美风格。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

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

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材料二: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

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徒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

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材料三: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

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

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

如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材料四: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

通过“互联网+”把以上这些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

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

(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空巢老人的数字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

B.当下,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难题,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C.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可谓“内忧外患”,其中,突发疾病是猝死家中的主要原因。

D.把“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出现了诸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各种各样的矛盾,空巢老人问题日益严重。

B.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的数量很大,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然困难。

C.经过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都可以享受到便利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

D.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诸如“医保”改革政策得以落实,“空巢”之痛将有望获得有效解决。

(3)我们应该如何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寒色龙应台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①。

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他问的是:“家,是什么?”家是什么,这不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

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的,我也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

这么难的题啊。

做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

天若下雨,他坚持你要带伞。

烫的便当②塞在书包里,书包拎在肩上,贴身还热。

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

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

晚了,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黑甜时间。

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被褥的松软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

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缎般的栀子花香,就幽幽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

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

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

留在里面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