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参考教案

合集下载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差异,能够分析影响工业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2.掌握我国工业区的发展现状及转型路径,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设计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实践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课堂互动性。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1.选择一个传统工业区和一个新工业区,分析它们的形成原因、发展特点及差异,并撰写一篇对比分析报告。
-要求:报告不少于800字,包括地图、统计图表等辅助分析材料。
-目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目的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工业区的分类、特点、形成原因等关键知识点。
-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工业区发展的看法。
2.教学目的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评价设计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实践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2. 掌握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条件。

3. 分析我国不同工业区的案例,认识其差异性和地域性。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2. 新工业区的特点3. 我国不同工业区的案例分析4. 工业区发展的影响因素5. 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形成条件,新工业区的特点,我国不同工业区的案例分析。

2. 难点:工业区发展的影响因素,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工业区的形成、发展、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2.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工业区的案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工业区的概念和分类。

2. 讲解:介绍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特点,新工业区的特点,分析我国不同工业区的案例。

3.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工业区的形成条件、特点、发展影响因素和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练习解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

3. 评价标准:能准确描述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特点,新工业区的特点;能分析我国不同工业区的案例,认识其差异性和地域性;能提出针对工业区发展的解决方案,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

2. 辅助材料:相关工业区的图片、视频、案例分析等。

3.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讲解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特点,新工业区的特点;第二课时分析我国不同工业区的案例,讨论工业区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概念及特点。

2.了解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对环境的影响。

3.了解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趋势。

4.了解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传统工业区的概念及特点。

2.新工业区的概念及特点。

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对环境的影响。

4.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工业区的兴趣,让学生了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概念。

2. 活动一:小组讨论- 将课堂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些课前准备的材料,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有哪些不同之处?- 请学生讲述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3. 活动二:小组报告-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传统工业区或新工业区,展示该工业区的特点和对环境的影响。

-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报告内容,受到其他小组的提问,并进行回答和讨论。

4. 活动三:小组讨论- 要求学生讨论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并列举一些案例。

- 一名小组成员代表小组讲述他们的讨论结果。

5. 活动四:制定行动计划- 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如何通过自己的方式和行动参与传统工业区的转型升级和环保事业。

- 小组成员制定行动计划,包括具体的环保项目和实施计划。

- 学生代表向全班做出汇报,得到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6. 作业要求:- 写一份小结,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观点。

- 根据自己的环保兴趣和行动计划,写一份个人在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和环保事业中的作用。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报告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评估学生在制定行动计划和个人作用写作中的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

五、教学延伸:可以安排一次到当地的传统工业区或新工业区实地考察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业区的特点和环保现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完成以下作业:
a.选择一个传统工业区和一个新工业区,对比分析它们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发展历程等方面的差异,撰写一篇分析报告。
b.结合教材中的案例,思考影响工业布局演变的主要因素,并尝试分析这些因素在我国工业发展中的具体表现。
c.搜集有关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分析其转型升级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对新工业区发展的启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两者的差异。随后,提出引导性问题:“为什么有的工业区被称为传统工业区,而有的被称为新工业区?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教学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直观印象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3.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互动提问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4.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针对工业布局的演变及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教学过程: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为什么有的传统工业区会衰落?新工业区的发展有哪些优势?”等。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作业要求:
a.分析报告需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字数不少于800字。
b.分析影响工业布局演变的主要因素时,要求逻辑清晰,论据充分,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c.案例搜集要求真实可靠,分析要深入浅出,能体现出对工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
3.作业提交时间:一周后。
4.作业评价: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让学生了解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优势。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新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和发展优势。

3. 我国主要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1. 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优势。

四、教学难点:1.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比较分析。

2. 我国主要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案例分析。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和优势。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主要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案例。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异同。

4. 提问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工业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工业区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和新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发展优势。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主要传统工业区(如辽中南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新工业区(如深圳、苏州等)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发展特点。

4. 比较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异同,总结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发展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工业区发展的未来趋势。

七、课堂讨论:1.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 讨论如何促进我国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章:传统工业区的特点与案例分析1.1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与特征讲解传统工业区的概念分析传统工业区的特点: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集中等1.2 传统工业区的案例分析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例,分析其兴衰原因探讨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等传统工业区的特点与发展现状第二章:新工业区的形成与发展2.1 新工业区的定义与特征讲解新工业区的概念分析新工业区的特点:技术密集、轻型产业为主、分散布局等2.2 新工业区的形成与发展条件探讨新工业区形成的条件: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等分析新工业区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第三章:我国主要工业基地概况3.1 沪宁杭工业基地介绍沪宁杭工业基地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与发展优势分析沪宁杭工业基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3.2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介绍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与发展优势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特点与潜力第四章: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4.1 自然资源因素讲解自然资源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分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对工业发展的作用4.2 社会经济因素讲解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分析市场需求、政策支持、交通物流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第五章:工业可持续发展策略5.1 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讲解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分析工业发展对环境、资源的影响5.2 工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分析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六章: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业区发展6.1 全球化对工业区的影响讲解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业发展特点分析全球化对工业区竞争格局的影响6.2 我国工业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策略探讨我国工业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优势与挑战分析我国工业区如何应对全球化的策略: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强国际合作等第七章:高新技术产业与工业区发展7.1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与影响讲解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与特点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区发展的影响7.2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工业区布局介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分布特点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区布局的影响与启示第八章:服务业与工业区的发展8.1 服务业的发展及其对工业区的启示讲解服务业的概念与特点分析服务业发展对工业区的启示:产业链完善、产业融合等8.2 服务业在工业区的发展策略探讨服务业在工业区的发展优势与挑战分析服务业在工业区的发展策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水平等第九章:生态工业区与可持续发展9.1 生态工业区的概念与特点讲解生态工业区的概念与特点分析生态工业区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9.2 生态工业区的发展策略探讨生态工业区的发展优势与挑战分析生态工业区的发展策略: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第十章:工业区的转型与升级10.1 工业区转型与升级的必要性讲解工业区转型与升级的必要性分析工业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0.2 工业区转型与升级的路径与案例探讨工业区转型与升级的路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等分析我国工业区转型与升级的成功案例:深圳、苏州等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特点、案例分析、形成与发展、我国主要工业基地概况、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以及工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等。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第一章:传统工业区的概念与特征1.1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1.2 传统工业区的特征1.3 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第二章:传统工业区的优势与挑战2.1 传统工业区的优势2.2 传统工业区面临的挑战2.3 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措施第三章:新工业区的概念与特征3.1 新工业区的定义3.2 新工业区的特征3.3 新工业区的发展趋势第四章:新工业区的优势与挑战4.1 新工业区的优势4.2 新工业区面临的挑战4.3 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措施第五章: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分析5.1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点5.2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转化与衔接5.3 我国工业区发展的战略选择教学目标:1. 理解传统工业区的概念、特征及其发展历程。

2. 掌握传统工业区的优势与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措施。

3. 理解新工业区的概念、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4. 掌握新工业区的优势与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措施。

5. 能够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进行比较分析,并理解我国工业区发展的战略选择。

第六章:全球视角下的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6.1 传统工业区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6.2 新工业区在全球经济中的兴起与发展6.3 全球化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影响第七章:我国传统工业区的转型升级案例分析7.1 我国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的背景与意义7.2 成功转型升级的传统工业区案例解析7.3 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第八章:我国新工业区的培育与发展策略8.1 我国新工业区的现状与特点8.2 新工业区的培育与发展条件8.3 我国新工业区的政策与发展策略第九章: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协同发展9.1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协同发展意义9.2 协同发展的模式与机制9.3 推动协同发展的政策与措施第十章:未来工业区发展的趋势与展望10.1 数字化与智能化对工业区的影响10.2 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工业区的重要性10.3 工业区发展的新兴领域与未来方向教学目标:6. 了解全球视角下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全球化对其的影响。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了解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概念与特点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差异与联系探讨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策略1.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1.3 教学内容介绍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定义与背景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特征与差异探讨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相互影响与联系第二章:传统工业区的发展与转型2.1 课程目标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与特点分析传统工业区的面临问题与挑战探讨传统工业区的转型发展与创新策略2.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2.3 教学内容介绍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与特点分析传统工业区的面临问题与挑战探讨传统工业区的转型发展与创新策略第三章:新工业区的特点与优势3.1 课程目标了解新工业区的概念与特点分析新工业区的优势与潜力探讨新工业区的创新发展与战略布局3.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3.3 教学内容介绍新工业区的概念与特点分析新工业区的优势与潜力探讨新工业区的创新发展与战略布局第四章: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分析4.1 课程目标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差异与联系探讨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优劣势思考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协同发展策略4.2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分析、小组讨论、案例研究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4.3 教学内容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差异与联系探讨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优劣势思考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协同发展策略第五章: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策略5.1 课程目标探讨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策略与建议5.2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5.3 教学内容探讨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策略与建议第六章:传统工业区的环境问题与治理6.1 课程目标了解传统工业区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影响分析传统工业区环境治理的挑战与对策探讨传统工业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友好型工业的发展6.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讲座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6.3 教学内容分析传统工业区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影响探讨传统工业区环境治理的挑战与对策介绍传统工业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友好型工业的发展案例第七章:新工业区的产业链与产业集群7.1 课程目标了解新工业区的产业链结构与特点分析新工业区内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影响探讨新工业区产业链优化与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7.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7.3 教学内容分析新工业区的产业链结构与特点探讨新工业区内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影响介绍新工业区产业链优化与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第八章:新工业区的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8.1 课程目标了解新工业区的技术创新特点与需求分析新工业区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挑战探讨新工业区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策略8.2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8.3 教学内容分析新工业区的技术创新特点与需求探讨新工业区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挑战介绍新工业区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策略第九章:新工业区的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9.1 课程目标了解新工业区的政策环境与支持措施分析新工业区产业发展趋势与机遇探讨新工业区政策制定与产业发展的关系9.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9.3 教学内容分析新工业区的政策环境与支持措施探讨新工业区产业发展趋势与机遇介绍新工业区政策制定与产业发展的关系10.1 课程目标展望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研究的兴趣10.2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10.3 教学内容展望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前景提出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研究的方向与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概念与特点:理解两个概念的定义及其区别是理解后续章节的基础。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优秀教案范文3篇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优秀教案范文3篇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优秀教案范文3篇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优秀教案范文3篇一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条件和工业部门。

2.掌握传统的鲁尔工业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了解它的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能力目标1.读图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明确工业生产也应因地制宜。

2.联系实际,了解当地传统工业发展状况,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应有哪些改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2.中国已经“入世”,我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国传统工业今后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难点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

3. 教学用具把课本中的相关图形可制作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搜集一些有关传统工业发展的新闻报道资料及景观图片,增强感性认识。

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前面几节课分别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一些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

从本节开始,我们利用两节课时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我们以前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的发展。

本节课,我们学习第八节,传统工业区。

[新课教学]传统工业区(板书)本节内容主要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了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衰落的主要原因和综合整治过程,我们学习时应推而广之,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传统工业基地有一正确认识,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概念(板书)传统工业区,如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理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信息解读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工业区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学生在此阶段好奇心强,对新知识充满探索欲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需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图片、案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吸引力。同时,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可组织小组讨论、汇报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现象、规律的欲望。
2.增强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发展观念。
3.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发展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4.通过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回顾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梳理知识框架。
2.强调工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
3.提问:“如何实现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创新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深入研究:请学生选取一个传统工业区或新工业区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其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撰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调研报告。
此外,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可能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现实、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我国工业发展出谋划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地理学科角度看待工业发展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介绍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课程中关于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内容。

通过分析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影响以及新工业区的崛起,使学生了解不同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和影响;(2)了解新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和崛起原因;(3)分析不同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掌握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地理问题的责任感;(3)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影响;(2)新工业区的特点、崛起原因;(3)不同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2. 教学难点:(1)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的比较;(2)不同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工业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区的特点和差异,激发学生对工业区地理现象的兴趣。

2. 传统工业区:(1)介绍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2)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影响;(3)案例分析: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例,分析其兴衰原因。

3. 新工业区:(1)介绍新工业区的定义、特点;(2)分析新工业区崛起的原因;(3)案例分析:以珠三角为例,分析其发展新兴产业的优势和挑战。

4. 比较与讨论:(1)分组比较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2)开展小组讨论,探讨不同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3)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其他典型工业区的特点和影响;3.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新工业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

六、教学评价1.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和影响;2. 新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和崛起原因;3. 不同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4. 案例分析能力和合作讨论能力;5. 关注社会发展和地理问题的责任感。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一、教案主题: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b. 让学生了解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c.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 教学重点:a. 传统工业区的特点。

b. 新工业区的特点。

c.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

3. 教学难点:a.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区别和联系。

b. 如何分析和评价不同类型的工业区。

二、教学内容:1.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新工业区的定义和发展趋势。

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工业区的概念和发展。

2. 讲解:详细讲解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 比较: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工业区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评价其发展特点和优劣势。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和发展趋势。

2.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工业区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特点、异同。

2. 选取一个具体的工业区案例,分析其发展特点和优劣势。

六、教案主题:传统工业区的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某个具体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b.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工业区发展的能力。

2. 教学重点:a. 某个具体传统工业区的特点。

b. 该工业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 教学难点:a. 如何分析和评价工业区的发展。

七、教学内容:1. 选取某个具体的传统工业区作为案例。

2. 分析该工业区的特点、发展历程和现状。

3. 评价该工业区的发展优势和面临的问题。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案例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掌握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崛起原因;(3)学会分析工业区的转型和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认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差异;(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兴趣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1)传统工业区的定义;(2)传统工业区的主要特点;(3)我国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

2. 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崛起原因(1)新工业区的定义;(2)新工业区的主要特点;(3)新工业区崛起的原因。

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1)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差异;(2)案例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转型发展。

4. 我国典型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转型案例(1)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2)珠江三角洲新兴工业区的崛起。

5. 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1)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3)案例分析: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崛起原因;(3)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2. 教学难点:(1)新工业区崛起的原因分析;(2)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特点、发展历程和转型策略;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典型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转型案例;3. 小组讨论法:讨论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章节的教学内容;2. 案例资料:收集我国典型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转型案例;3. 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资料和教学内容。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章:传统工业区的特点与转型1.1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与形成条件工业区的定义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1.2 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工业规模大工业结构单一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1.3 传统工业区的转型转型原因转型策略成功案例分析第二章:新工业区的概念与发展特点2.1 新工业区的定义与形成条件工业区的定义新工业区的形成条件2.2 新工业区的发展特点工业结构多样化技术创新驱动环境友好型产业链完整2.3 新工业区的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新工业区介绍新工业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启示第三章: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3.1 工业区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传统工业区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新工业区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3.2 工业区的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传统工业区的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新工业区的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3.3 工业区的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传统工业区的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新工业区的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第四章:我国传统工业区的改造与升级4.1 我国传统工业区的现状分析工业区的规模与产值工业区的结构与产业特点4.2 我国传统工业区的改造与升级策略产业转型与升级技术创新与引进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4.3 我国传统工业区改造与升级的案例分析某地区传统工业区改造与升级的成功案例成功案例的经验与启示第五章:新工业区的培育与发展策略5.1 新兴产业的选择与培育新兴产业的定义与特点新兴产业的选择标准与培育方法5.2 新工业区的产业链构建与完善产业链的概念与作用新工业区产业链构建的原则与方法5.3 新工业区的政策支持与服务保障政策支持的作用与内容服务保障的措施与实施第六章: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业区发展6.1 全球工业区的分布与特点全球工业区的地理分布不同地区的工业区特点6.2 全球化对工业区的影响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全球化对工业区产业结构的影响6.3 我国工业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策略适应全球市场需求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工业区的竞争力第七章:工业区的产业链与价值链7.1 产业链的概念与构成产业链的定义与作用产业链的构成环节7.2 产业链的优化与升级产业链优化的意义产业链升级的策略与方法7.3 价值链的概念与作用价值链的定义与特点价值链在工业区发展中的应用第八章:工业区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8.1 工业区的环境问题工业区环境污染的原因与影响工业区的生态破坏问题8.2 环境保护的措施与技术工业废水处理与回收技术工业废气处理与减排技术8.3 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绿色生产与循环经济第九章:工业区的规划与管理9.1 工业区的规划原则与方法工业区规划的目标与原则工业区规划的方法与步骤9.2 工业区的管理机构与职能工业区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职责工业区管理的方法与手段9.3 工业区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性转型升级的策略与路径第十章:案例分析与实践10.1 国内外典型工业区案例分析国外典型工业区的成功经验国内典型工业区的改革与发展10.2 工业区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实践活动类型与目的实践活动案例分享与评价10.3 学生工业区考察与调研报告考察目的与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传统工业区的定义与形成条件传统工业区的定义:需要明确传统工业区的概念,以及它与一般工业区的区别。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我国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两者的差异。
“同学们,请大家观察这两组图片,它们分别代表了我国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大家能发现它们之间有哪些不同吗?这些不同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
2.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的途径和新工业区的产业发展趋势”。
“下面请大家分成小组,结合教材内容和自己的了解,探讨以下问题: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的途径有哪些?新工业区的产业发展趋势是什么?”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特征、区别,以及它们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教师强调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地理学科不仅帮助我们了解世界,还能指导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工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我国工业的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讲解,绘制一张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对比分析图,要求清晰展现两者的特征、区别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传统工业区或新工业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转型升级的途径或产业发展趋势,并撰写一篇分析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新工业区的概念、特征以及与传统工业区的区别。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工业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与特点2. 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3. 新工业区的概念与特征4. 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的区别5. 国内外典型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新工业区的概念、特征以及与传统工业区的区别。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内外典型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工业区的特点。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案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传统工业区:介绍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

3. 讲解新工业区:介绍新工业区的概念、特征以及与传统工业区的区别。

4. 分析案例:选取国内外典型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案例进行分析。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案例,总结不同工业区的特点。

6. 总结与评价: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点评学生的讨论表现。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选择一个典型的传统工业区和一个新工业区,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工业区的特点。

2. 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针对考察所学的知识,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感受。

3. 学生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整理成报告,进行课堂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地理素养。

七、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有关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4.结合实地考察、访谈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业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关注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重大问题。
2.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关注社会、热爱家乡的情感。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工业化进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传统差异。
2.了解我国典型传统工业区(如辽中南、京津唐等)与新工业区(如长三角、珠三角等)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3.学会运用地理学视角分析工业区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掌握评价工业区发展的方法与技巧。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学习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对比分析报告。要求如下:
-分析报告中需包括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发展历程等内容;
-从地理、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分析两种工业区的发展差异;
-结合具体案例,评价工业区发展的优劣势;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阶段,教师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判断题:设计一些关于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特点的判断题,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选择题:设计一些关于工业区发展影响因素的选择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3.分析题: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工业区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并提出评价意见。
4.讨论题:组织学生针对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措施。
-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
2.设计一份关于工业区发展评价的调查问卷。要求如下:

高一地理教案: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高一地理教案: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高一地理教案: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及分布。

2.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分析不同类型工业区的形成原因。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及分布。

2.教学难点: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不同类型工业区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工业区位因素,思考:为什么不同的工业区有不同的特点?2.引导学生思考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及分布。

三、课堂讲解1.传统工业区a.概念:传统工业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某一主导产业为核心,形成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工业企业集群。

b.特点:规模较大,产业链完整,企业之间联系紧密,以重工业为主。

c.分布: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

2.新兴工业区a.概念:新兴工业区是指在新技术、新产业、新市场的推动下,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的工业企业集群。

b.特点:规模较小,以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企业之间联系相对松散。

c.分布: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

四、案例分析1.以我国某传统工业区为例,分析其形成原因、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2.以我国某新兴工业区为例,分析其形成原因、发展优势及未来趋势。

第二课时一、课堂讲解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a.自然因素:地理位置、资源、气候等。

b.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劳动力、技术等。

c.政策因素: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

2.不同类型工业区的形成原因a.传统工业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劳动力充足、产业链完整。

b.新兴工业区: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创新、产业升级。

二、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思考:如何促进传统工业区的发展与转型升级?三、课堂小结2.强调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不同类型工业区的形成原因。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word教案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word教案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word教案4.3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要紧特点和存在问题。

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要紧缘故,了解其综合整治措施。

3.了解新兴工业区的兴起和分布,了解意大利新兴工业区进展的特点、条件和分布。

4.把握美国硅谷兴起的要紧缘故及区位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如硅谷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思维等综合能力,并了解相关的区位条件。

2.对比分析我国乡镇企业的进展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进展等有何异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由硅谷的崛起,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树立科教兴国的观念,激发学生发奋读书的热情。

2.联系家乡的乡镇企业进展情形,了解其科技因素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念和决心。

【教学重点】1.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2.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3.分析美国硅谷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1.高新技术对新兴工业进展的渗透作用。

2.讨论辽中南工业区的综合整治、浙江温州乡镇企业和北京中关村的进展。

【教学设计】一.传统工业区典例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俄罗斯的欧洲中部和北部工业区地位在各国以至世界工业进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目前仍是本国进展新兴工业的重要支撑点问题普遍面临着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峻等问题进展20世纪50年代后,专门是70年代以来,传统工业区经济开始衰落,为此,各国采取多种措施对其进行改造。

P65 案例德国鲁尔工业区本案例介绍鲁尔区的区位、衰落、整治,现整理如下: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它位于德国中西部,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等国的工业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2.中国已经“入世”,我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国传统工业今后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重点
1.鲁尔区优势区位条件;鲁尔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2.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为代表的新工业区的特点分析。
教学难点
第二课时
2、Google网站www。people。com。cn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传统工业区”的主要内容,了解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科技生产力的提高,传统工业经历了诞生、发展、繁荣、衰落等阶段,同时,一批新兴工业又即诞生。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新工业区。
阅读教材第一段,从中找出新工业区的概念、特征、主要分布区。
3、整治措施:(1)调整工业结构;(2)调整工业布局;(3)发展第三产业;(4)优化环境
大学生的消费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除食品外,很大一部分开支都用于。服饰,娱乐,小饰品等。女生都比较偏爱小饰品之类的消费。女生天性爱美,对小饰品爱不释手,因为饰品所展现的魅力,女人因饰品而妩媚动人,亮丽。据美国商务部调查资料显示女人占据消费市场最大分额,随社会越发展,物质越丰富,女性的时尚美丽消费也越来越激烈。因此也为饰品业创造了无限的商机。据调查统计,有50%的同学曾经购买过DIY饰品,有90%的同学表示若在学校附近开设一家DIY手工艺制品,会去光顾。我们认为:我校区的女生就占了80%。相信开饰品店也是个不错的创业方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其各项措施是针对哪些衰落原因的。
【活动】案例分析:鲁尔工业区
要求学生阅读案例思考如下问题:鲁尔工业区的区位优势、衰落原因、整治措施。
师:鲁尔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可总结为以下几点:A.便捷的水路交通B.丰富的煤矿资源:鲁尔煤矿C.离铁矿较近,如法国西北部的洛林铁矿D.广阔的市场:德国,西欧等。
(三)上海的文化对饰品市场的影响2、衰落原因由其自然资源分析其生产部门:生产结构——单一,由学生总结煤炭工业、钢铁工业的衰落原因
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高新技术对新兴工业发展的渗透作用。
教学方法
图形、案例和讲述相结合
课时总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创业首先要有“风险意识”,要能承受住风险和失败。还要有责任感,要对公司、员工、投资者负责。务实精神也必不可少,必须踏实做事;(要有设计意图和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导入: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工业地域的形成,知道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从而促使工业地域的形成,我们知道工业地域的形成主要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传统工业区,二是新工业区。因为随着现代工业生产分工的详细复杂,使得工艺日益专业化、自动化,各部门,各企业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其中传统的一些工业就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传统工业区。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一下传统工业区。
科目
地理
教材
必修二
备课组长
授课教师
备课日期
上课周次
课题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条件和工业部门。
2.了解新优越的区位条件,了解它的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4.归纳概括意大利新工业区发展的特点、条件和分布。
过程与方法
【活动】案例5,思考以下问题:
1.新技术革命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2.高技术工业与传统工业相比,有哪些特点?
、DIY手工艺市场现状分析师:调整产业结构是针对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和世界性钢铁过剩而采取的措施;调整工业布局是针对环境问题严重而提出的针对性措施;发展第三产业和优化环境是针对新技术革命的冲击而提出的措施。
因为是连锁店,老板的“野心”是开到便利店那样随处可见。所以办了积分卡,方便女孩子到任何一家“漂亮女生”购物,以求便宜再便宜。【活动】教材P67活动题,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后完成。
(二)大学生对DIY手工艺品消费态度分析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并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传统工业区的概念(2)典型的工业区(3)工业部门(强调以重工业为主)
(4)工业布局:高度集中
【转折】传统工业区在各国以至全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70年代以来,发展中面临了很多问题并开始出现衰落,而有些工业区后来经过长期的改造历程后,现在又成为一颗备受众人关注的新星。下面我们以德国的传统工业区——鲁尔区为例,加以详细分析。
学生进行讨论,教师总结归纳。
小结:以板书的形式小结。
(二)创业优势分析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传统工业去的分布和特点,以鲁尔区为例,让学生自己从书中案例中找出问题的答案,进而分析鲁尔区的衰落原因及整治措施。在学习过程中,时间的把握不太好,不敢留太多时间让学生自主去完成,导致学生的学习带有一些被动,部分知识点还不是很明确。
还有一点就是beadwork公司在“碧芝自制饰品店”内设立了一个完全的弹性价格空间:选择饰珠的种类和多少是由顾客自己掌握,所以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进行取舍;此外由于是顾客自己制作,所以从原料到成品的附加值就可以自己享用。学生回答,略。
【活动】案例4,了解、分析意大利工业区的分布位置、区位条件。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意大利新工业区发展的机遇及其条件有哪些?
2.意大利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相比,有哪些突出特点?
3.了解工业小区的含义及模式。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补充归纳。
【活动】阅读教材P70材料,思考完成活动题。
【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意大利新工业区,了解了其特点及发展模式,即以传统工业为主发展起来的,正是这种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现状相类似,因而,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更具借鉴意义。我们应以此为例,来指导我们家乡的乡镇企业发展的战略。下面我们来学习新工业区的另一种类型,高新技术工业区,这类新工业区以美国“硅谷”为代表。
1.读图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明确工业生产也应因地制宜。
2.联系实际,了解当地传统工业发展状况,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应有哪些改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读图(如“鲁尔区”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思维等综合能力,并了解相关的区位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