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_03
脑电图及其临床应用PPT课件全
负相
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压差= 脑电波
*
位相—极性 负相波(阴性、向上) 正相波(阳性、向下) 同步或同时相 位相倒置(慢波) 针锋相对(尖波)
只有在双极导联出现
双极导联原理图
*
慢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快波
0
1秒.
Delta
Theta
Alpha
Beta
Alpha
频率--同一周期的脑波在1秒内重复出现的次数---赫兹
*
Lennox-Gastaut 综合征
*
左上图:发作间期,暴发抑制图形
右下图:痉挛发作,EEG广泛性慢波弥漫性电压抑制(最下方可见痉挛发作的肌电活动特征)
大田原综合征
爆发波持续1-3秒,包含高波幅(150-300μV)慢波, 抑制阶段持续约3-4秒。
脑电图及其临床应用
*
脑电图在诊断多种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
癫痫 脑卒中 肿瘤 感染 退化性疾病 昏迷
*
帮助鉴别发作性质:癫痫性或非癫痫性发作 帮助诊断癫痫发作类型和癫痫综合征 了解发作的起源和传播过程 有助于判断治疗反应,作为减药、停药的参考
*
记录到癫痫样放电不一定都诊断为癫痫 少数正常人也存在癫痫样放电 脑电图正常不能完全排除癫痫 放电部位隐蔽,头皮EEG记录不到 异常放电稀少,在有限的记录时间内未能捕捉到 癫痫样放电的频度与临床发作的严重程度不完全一致 有些发作频繁而间期放电稀少(如某些额叶癫痫) 有些间期大量放电而发作不频繁(如儿童良性癫痫) 对各种不典型脑电图表现需要仔细甄别 正常或良性变异型图形与癫痫样放电的鉴别 不典型的癫痫样异常的识别
*
提高癫痫EEG阳性率的方法 延长记录时间(长程EEG监测) 增加记录电极数目 增加特殊位置的电极(如蝶骨电极等) 诱发试验 睡眠诱发 过度换气诱发 节律性闪光刺激诱发 减停抗癫痫药物诱发(仅用于癫痫外科术前评估)
脑电图简述分析报告
脑电图检查法【原理】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生理活动的基础,因而可以反映其功能变化及病理变化。
脑电图是目前最敏感的监测脑功能的指标。
通过放置于头皮的电极,通过导联选择器、放大器、记录器将微伏(u v)级的电位放大并描记于纸上。
脑电图的电位变化来自皮层大锥体细胞垂直树突的突触后电位的总和。
而脑电位的节律则由丘脑内板系统通过上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调节。
近年来,又发展了定量脑电图、深部电极脑电图、磁带记录脑电图监测、闭路电视脑电图和录像监测等技术,提高了脑电图的临床价值,扩展了脑电图的应用范围。
【方法】一、常规脑电图★在清洁去脂后的头皮上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19个电极(双侧前额、额、中央、顶、枕、前颞、中颞、后颞以及额中、中央中、顶中)。
组成两种基本导联:参考导联--记录电极和参考电极(常用耳垂)相连进入放大器,波幅、波形失真少;双极导联--一对记录电极相连进入放大器,定位准确。
★至少记录20—30分钟:包括闭目安静状态、睁眼3秒钟、闪光刺激、过度换气3分钟的记录。
可以根据需要增加特殊电极:鼻咽电极或蝶骨电极。
★分析波幅、频率、波形、位相、各种波出现方式及部位,以及各个电极间的相关性、对称性和同步性。
二、定量脑电图利用计算机将脑电信号经快速付立叶转换(FFT),将脑电位的时间函数转变为频率函数,以功率谱的形式表现,即各频段的能量值。
定时连续作FFT,绘成压缩谱阵,用于长时间监测。
在FFT的基础上经过内插值计算及成像技术可以绘出等电位功率分布图(BEAM),经过统计学Z检验或T检验可绘出显著性概率图(SPM),与药物浓度监测结合成为药定量脑电图。
三、脑电图监测(一)记录监测:将8道或16道脑电信号记录于随身携带的记录仪上。
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而后可以重复分析。
优点在于自然活动下长时间记录,但在脑电图有变化时观察不到当时病人行为或病情的变化是缺点。
(二)闭路电视脑电图和录像监测:在一个荧光屏上同时显视8道或16道脑电图和病人的录像。
脑电图结果的判定
脑电图结果的判定(协和医院)[正常脑电图的判定]一、成人觉醒是的正常成人脑电图是以α波为基本波和间有少量散在快波和慢波组成。
(1)基本波α波或以α波为主,分布正常;两侧对称,左右对称部位的α波频率差不应超过20%,波幅差在枕部不超过50%,其它部位不超过20%;波幅不应过高,α波平均波幅小于100微伏,在睁闭眼、精神活动及感觉刺激时,α波应有正常的反应。
(2)慢波为散在低波幅慢波,主要见于颞部,多为θ波,任何部位均不应有连续性高波幅θ或δ波。
(3)睡眠时脑波应左右对称。
无异常电活动。
(4)发作波不论在觉醒和睡眠,均不应有棘波、棘慢综合波等。
二、儿童相对于成人,背景活动较慢,并且根据不同的年龄而不同,一般来说,8岁儿童的α波若低于8Hz应视为异常。
(1)基本波觉醒时脑波的基本频率与同年龄组正常儿童的平均值相比,其频率差不大于2CPS。
(2)慢波慢波为非局灶性,也广泛性高波幅波群。
(3)过度换气在过度换气中,脑波频率变慢,波幅升高,两侧应大致对称。
(4)睡眠脑波睡眠波一般应两侧对称。
(5)无发作波不论在觉醒和睡眠,均不应有棘波、棘慢综合波等。
另外,6Hz的棘慢综合波,小尖棘波,6-7CPS和14CPS的正相棘波,节律性中颞放电不应视为异常。
[异常脑电图的判定]一、成人(1)基本节律的平均波幅特别高或特别平坦并有低波幅的慢波混入。
(2)基本节律对于各种生理刺激一侧或两侧缺乏反应。
(3)基本节律的波幅明显不对称,两侧波幅相差>50%。
(4)超过正常量的慢波活动,特别是局灶性出现时。
(5)觉醒和睡眠描记中有肯定的棘波/棘慢或尖慢综合波。
(6)高波幅的慢波、快波爆发的出现。
过度换气中出现两次以上的暴发性活动。
(7)睡眠时出现的顶部尖波、睡眠纺锤、K综合波明显不对称。
二、儿童如果不符合或有异于该年龄组正常脑电图式样,即为儿童异常脑电图。
应熟悉儿童在各个年龄组脑电图表现。
[脑电图结果的描记]1.正常范围与相应年龄正常脑电图无异。
3 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
正常范围:多数为正常变异,和正常小儿
脑电图的临床意义基本一致
界线性:可为正常变异,也可见于轻度脑
功能障碍小儿,临床不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异常:有明确的背景异常和(或)阵发性
异常
脑电图基础
脑电图记录的主要技术要求
电极
记录电极数目:国际10-20导联, 特殊部位记录:如蝶骨电极
纸速:常规为3cm/s描记时间
常规清醒脑电图记录时间不应少于30 分钟 睡眠诱发应延长时间,至少包括慢波睡眠Ⅰ、Ⅱ期
电极位置:国际10-20系统
电极数较多 电极位置与头颅的大小和形状成比例,不同记录之间具有
NREM期
Ⅲ期(中睡期):2Hz以下高波幅慢波占20%50%, K综合波,少量睡眠纺锤
Ⅳ期(深睡期):2Hz以下高波幅慢波占50%以 上, 少量K综合波
小儿脑电图睡眠期基本特征
REM期 低、中波幅去同化混合波
入睡前
思睡期
浅睡期
轻睡期
中睡期
深睡期
REM睡眠期
闪光刺激
在节律性闪光刺激时,引起枕区出现和刺 激频率相同的节律,即枕区节律同化;
婴儿期
NREM睡眠期
REM睡眠期
幼儿期以后
Ⅰ、Ⅱ、Ⅲ、 Ⅳ期
REM睡眠期
小儿脑电图睡眠期基本特征
思睡期:α节律解体,散在α波,低波幅θ 波,阵发θ节律
小儿脑电图睡眠期基本特征
NREM期 Ⅰ期(浅睡期):阵发节律,顶尖波
Ⅱ期(轻睡期):睡眠纺锤,K综合波,少量顶 尖波
小儿脑电图睡眠期基本特征
可比性 与解剖部位基本吻合(前颞例外)
脑电图分析要素
基本状况
年龄 状态 合眼 闭眼后最初3S 闭眼 清醒放松状态下保持持续闭眼 睁眼 在上述基础上睁眼片刻 清醒 长程监测中的清醒自然状态 思睡 闭眼困倦状态 睡眠 意识状态 用药情况
脑电图信号的分析与应用
脑电图信号的分析与应用在现代神经科学中,脑电图(EEG)信号早已成为研究大脑活动的重要工具。
脑电图信号记录了大脑皮层神经元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下发出的电信号,可以反映大脑在思考、感知、情绪等方面的活动。
如何对脑电图信号进行分析和应用,是神经科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脑电图信号的分析和应用。
1. 脑电图信号的基本特征脑电图信号是由电极采集到头皮表面的神经元电位形成的。
由于大脑神经元的活动多种多样,因此脑电图信号具有复杂性、非线性和随机性。
然而,脑电图信号的频率特征较为稳定。
在一般情况下,脑电图信号可以被分为四种频率波段:δ波(0-4Hz)、θ波(4-8Hz)、α波(8-13Hz)和β波(13-30Hz)。
每种波段代表了大脑神经元的不同状态,如δ波表示深度睡眠,β波表示注意力集中。
因此,脑电图信号的频率特征成为了许多分析和应用的基础。
2. 脑电图信号的数据采集和预处理脑电图信号的数据采集一般使用多电极阵列。
电极阵列的选择和布局直接影响信号的质量和分析的效果。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信号的采样率、滤波和去除干扰等问题。
脑电图信号一般存在许多伪迹和干扰,如肌肉运动伪迹、眼球运动伪迹和环境噪声等。
因此,对脑电图信号进行预处理是必要的。
预处理的方式包括滤波、去除伪迹和伪信号消除等步骤。
常用的滤波方式有低通滤波、高通滤波和带通滤波。
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独立成分分析(ICA)等方法去除干扰信号和伪迹。
3. 脑电图信号的分析和特征提取脑电图信号的分析和特征提取有许多方法。
其中,频域分析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可以获取信号在不同频率波段上的能量分布。
此外,时域分析也是常用的分析方法。
时域分析的目的是捕捉信号中的时域特性、包络和相位信息。
最常见的时域特征包括均方根、幅度偏移和其它幅值统计特征。
时域分析的优点在于其对信号的原始形态不敏感,能够有效地提取信息。
此外,小波分析、统计分析和模型分析也是常用的方法,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
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来记录大脑电活动的一种技术。
它在临床医学和神经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诊断和评估多种神经系统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脑电图的应用领域1、癫痫诊断癫痫是脑电图应用的最常见领域之一。
癫痫患者在发作期间,大脑的电活动会出现异常的放电模式。
通过脑电图监测,可以捕捉到这些异常放电,从而帮助医生确定癫痫的类型、发作部位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对于一些难以确诊的癫痫病例,长时间的脑电图监测(如 24 小时脑电图)或者视频脑电图监测(同时记录脑电图和患者的行为表现)能够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2、睡眠障碍评估脑电图在睡眠研究中也具有关键作用。
它可以帮助区分不同的睡眠阶段,如快速眼动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以及检测睡眠中的异常,如睡眠呼吸暂停相关的脑电变化、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等。
这对于诊断失眠、嗜睡症、睡眠行为异常等睡眠障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3、脑部疾病诊断除了癫痫和睡眠障碍,脑电图还可以用于诊断其他脑部疾病。
例如,在脑炎、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中,脑电图可能会显示弥漫性的脑电异常;在脑肿瘤、脑血管疾病等结构性病变中,脑电图可能会在病变部位附近出现局部的电活动改变。
此外,脑电图对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也有一定的帮助。
4、昏迷和脑死亡判定在重症监护中,脑电图可以用于评估昏迷患者的大脑功能状态。
持续的脑电图平坦(即没有电活动)可能提示脑死亡,但这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5、精神疾病研究虽然脑电图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中不是主要的依据,但它可以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研究提供有关大脑神经电生理方面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
二、脑电图的记录和分析1、电极放置脑电图的电极通常按照国际标准的 10-20 系统放置在头皮上,以确保不同实验室和研究之间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脑电图诊断报告怎么看
脑电图诊断报告怎么看脑电图(EEG)是一种通过记录大脑皮层电活动的生理学检查方法,是临床神经科医生常用的一种诊断手段。
脑电图诊断报告是根据脑电图检查结果编写的一份医学报告,对患者的脑电活动进行分析和诊断。
下面将从脑电图检查的准备、检查过程、结果解读等方面,介绍脑电图诊断报告的相关内容。
1. 脑电图检查的准备。
在进行脑电图检查之前,患者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患者需要洗净头发,以便电极能够更好地与头皮接触。
其次,需要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因为咖啡因会影响脑电图的结果。
另外,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停止某些药物的使用,因为一些药物会对脑电图结果产生影响。
准备工作做好后,患者可以前往医院进行脑电图检查。
2. 脑电图检查的过程。
脑电图检查通常由专业的技师或医生来进行。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坐在舒适的床上或椅子上,医生会在患者的头皮上粘贴电极,并要求患者闭眼或保持放松状态。
整个检查过程通常需要20分钟至1小时不等,期间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一些特定的动作,以观察脑电图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
3. 脑电图诊断报告的内容。
脑电图诊断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二是脑电图检查的目的和方法,即为什么进行脑电图检查,检查采用的具体方法和仪器;三是脑电图检查结果的描述,包括脑电活动的频率、节律、幅度等指标的具体数值和图形展示;四是脑电图检查结果的分析和诊断,即根据脑电图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和诊断,可能包括对脑电活动异常的描述和诊断建议;五是医生的签名和日期,以及报告的出具单位和联系方式。
4. 如何看脑电图诊断报告。
患者和家属在收到脑电图诊断报告后,可能会对报告中的内容感到困惑。
在阅读脑电图诊断报告时,可以先看基本信息和检查目的和方法部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检查过程。
然后重点关注脑电图检查结果的描述和分析部分,了解脑电活动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诊断意见。
最后可以查看医生的签名和日期,以确认报告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脑电图(EEG)对昏迷患者脑功能及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脑电图(EEG)对昏迷患者脑功能及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脑电图(EEG)是一种通过记录头皮上的电活动来研究大脑功能的非侵入性检测技术。
在神经科学领域,EEG广泛应用于可逆或不可逆性的意识障碍的评估和脑损伤后的神经恢复评估。
什么是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是指意识清晰度、觉醒度和注意力等认知能力的降低或丧失。
常见的意识障碍包括昏迷、嗜睡、昏睡等。
昏迷是一种极度的意识障碍状态,患者表现出完全丧失意识、反应和感觉功能。
昏迷的病因复杂,可能因为颅脑外伤、脑血管病、感染、代谢性异常等造成。
EEG在昏迷患者中的应用EEG在昏迷患者中可用于确定病因、预测预后和指导治疗,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下面我们将介绍EEG在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病因诊断EEG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昏迷的病因。
例如,当患者出现癫痫发作时,EEG可以记录到脑部的电活动异常,这有助于医生判断癫痫是否是导致昏迷的原因。
此外,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代谢性异常和药物中毒等情况下,EEG也可以反映出不同的电活动特征,从而帮助医生确定病因和制定治疗方案。
预测预后EEG可以帮助评估昏迷患者的预后。
根据EEG检查结果,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的保留程度和恢复程度。
对于极度昏迷患者,EEG可以检测到若干生命体征的反应性,这对确定患者存活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EEG检查结果显示脑部电活动的功能保留较好,通常意味着患者的预后相对好;相反,如果EEG检查结果显示脑部电活动的功能损伤严重,通常意味着患者的预后相对差。
指导治疗EEG可以帮助指导治疗。
例如,在癫痫发作后,EEG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最佳的抗癫痫药物和治疗方案。
此外,在持续昏迷患者的治疗中,通过连续监测EEG可以及时发现脑损伤的进展和疾病的变化,从而调整治疗方案。
EEG在脑功能评估中的局限性虽然EEG在昏迷患者的脑功能评估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EEG检查依赖于患者的合作和安静。
在很多情况下,昏迷患者无法配合进行EEG检查。
[临床医学]脑电图指南
Fp1-AV
2
Fp2-A2
Fp2- AV
3
F3-A1
F3- AV
4
F4-A2
F4- AV
5
C3-A1
C3- AV
6
C4-A2
C4- AV
7
P3-A1
P3-AV
8
P4-A2
P4-AV
9
O1-A1
O1-AV
10
O2-A2
O2-AV
11
F7-A1
F7-AV
12
F8-A2
F8-AV
13
T5-A1
T5-AV
14
24
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
脑电图记录的要求
过度换气
除非在特定限制条件下(如近期的颅内出血病史、 明显的心肺疾病、镰形细胞病、或者病人不愿意 或者不能合作的情况下),过度换气检查也应该 常规应用 为了评价这种技术的效果,在过度换气之前应该 有至少1分钟相同导联的描记 过度换气描记至少3分钟,每分钟呼吸15-20次, 并且中止过度换气后,继续描记2分钟。 儿童不能合作者,可令其吹置于嘴前的羽毛、纸 片或风车等 技术员应观察及保证过度换气的质量
辅助设备
应该包括一个能够产生节律性高强度闪光 刺激的设备
11
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
电极的要求
头皮电极有针电极、管状电极和盘状电极, 常规记录提倡使用盘状电极 特殊电极有蝶骨电极、鼻咽电极及颅内电 极,常规记录提倡使用毫针蝶骨电极
12
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
电极的要求
使用盘状电极可以进行长时间及卧位睡眠 描记,也适宜于意识不清的患者 24小时以上的长时间监测应使用5%的火棉 胶固定 为了减少噪音,电极必须保持干净 记录完传染病病人后,采取常规的消毒预 防工作
脑电图记录测量大脑活动及异常情况
脑电图记录测量大脑活动及异常情况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手段,用于测量大脑的电活动。
通过记录患者头皮上的电信号,脑电图能够提供有关大脑功能和异常情况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脑电图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常见的异常情况。
脑电图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极与头皮的接触,测量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
这些电信号通过放大和滤波等处理后会被记录下来,形成脑电图图像。
脑电图图像通常通过特定的模式和频率来表示不同的脑活动,包括α波、β波、θ波和δ波等。
这些波的出现和频率能够提供有关大脑功能和活动的信息。
脑电图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首先,它被用于评估睡眠和觉醒状态。
在正常睡眠周期中,脑电图呈现出特定的波动模式,可以反映人体的睡眠深浅。
其次,脑电图也被用于诊断癫痫。
癫痫是一种由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病状。
脑电图能够记录到这种异常放电,帮助医生确诊和治疗。
此外,脑电图还被用于评估脑功能障碍和疾病,如脑外伤、脒 Sku10ce行程病和海马硬化等。
脑电图能够测量到的异常情况多种多样。
其中包括癫痫的放电活动,如部分性癫痫(partial seizures)和全身性癫痫(generalized seizures)。
部分性癫痫通常指限制在脑的某个部分产生的癫痫发作,而全身性癫痫涉及到整个大脑。
脑电图能够显示这些异常放电的特定形态和频率,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除了癫痫,脑电图还能够测量到其他脑功能异常。
例如,脑电图可以显示出脑电活动减弱或消失的情况,这可能暗示着脑功能受损或停止的可能性。
此外,脑电图还能够检测到脑电活动过度增强的异常情况,如患有脑癫痫的人经常会出现脑电活动异常增强。
这些异常活动能够帮助医生及早识别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治疗。
脑电图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其操作简单、安全且无痛。
对于患有脑功能异常的人群来说,脑电图可以提供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建议,让他们尽早恢复大脑的正常功能。
脑电图的临床应用
脑电图在精神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脑电图是一种无创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大脑的电活动来评估大脑功 能。脑电图在精神疾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提供关于大脑功能异常的客 观证据。
此外,脑电图的检查结果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 、性别、药物使用等。因此,在解读脑电图结果时需要考 虑到这些因素,避免误诊和漏诊的发生。05Leabharlann 脑电图在其他临床应用中 的价值
脑电图在认知科学中的应用
脑电图在认知科学中常被用于研究大脑的认知过程和神经活动,如注意力、记忆、语言和思维等。通 过脑电图技术,科学家可以观察大脑在执行特定任务时的电活动变化,从而深入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 。
脑电图的异常表现可以提示精神疾病的某些特征,如抑郁症患者的脑电图可能出 现节律减慢或不对称等异常表现。这些异常表现有助于医生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 分类。
脑电图在精神疾病诊断中的局限性
脑电图在精神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有限,不能单独作为诊断 依据。脑电图的异常表现可能出现在多种精神疾病中,也 可能出现在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中,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 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脑电图在认知科学中还被用于评估大脑的功能障碍,如注意力缺陷、记忆力减退等,为诊断和治疗提 供依据。
脑电图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指大脑神经元逐渐死亡或功能衰退的一类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脑电图可以检测这些疾病 对大脑神经活动的异常影响,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通过脑电图技术,医生可以观察到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大脑的电活动异常,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α波异常和帕金森病患者的β波 增加等,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脑电图基本知识及判读
性别对脑电图波形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月经周期、更年期等,女性的脑电图可能会出现一 些特殊变化。
正常变异和异常情况区分方法
正常变异
正常脑电图中可能存在一些变异情况,如α波的不对称、β波的增多或减少等。这些变异通常不具有临床 意义,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异常情况
疑难问题解答:如何提高判读准确率?
1 2
熟练掌握脑电图基本知识
包括正常脑电图波形、异常脑电图波形及其临床 意义等方面的知识,是提高判读准确率的基础。
系统化培训和实践经验积累
通过参加专业培训课程、多阅读典型病例和不断 实践,逐渐积累经验,提高判读能力。
3
结合临床信息和影像学资料
在判读脑电图时,应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 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频率为8-13Hz,幅度为20100μV。在清醒、安静、闭目时 出现的波形,睁开眼睛或接受其 他刺激时α波会消失而呈现出快波, 这一现象称为α波阻断。
β波
频率为14-30Hz,幅度为5-20μV。 在睁眼视物或突然听到声音或思 考问题时出现,表示大脑皮层的 兴奋状态。β波的出现一般表示大 脑皮层处于紧张的活动状态,是 正常人的主要脑电波之一。
脑电图基本知识及判 读
目录
• 脑电图概述 • 脑电图基本原理 • 脑电图采集技术与方法 • 正常脑电图波形特征分析
目录
• 异常脑电图波形特征分析 • 临床案例分享与讨论环节
01
脑电图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脑电图(EEG)定义
通过电极记录大脑皮层神经元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的一种 检查技术。
发展历程
异常脑电图可能表现为波形异常、频率异常、振幅异常等。例如,癫痫患者的脑电图可能会出现棘波、尖 波等异常波形;脑肿瘤患者的脑电图可能会出现慢波增多、α波减少等异常情况。对于异常脑电图的解读 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
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脑电图是通过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记录大脑电活动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诊断和评估多种神经系统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准确判定脑电图的结果也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
脑电图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首先,在癫痫的诊断中,脑电图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癫痫是一种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疾病,脑电图可以捕捉到这种异常的电活动,帮助医生确定癫痫的类型、发作部位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对于那些疑似癫痫发作但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脑电图更是具有关键的诊断价值。
其次,脑电图在睡眠障碍的评估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在睡眠过程中的脑电活动模式,判断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暂停、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嗜睡症等问题。
通过对不同睡眠阶段的脑电图特征进行分析,能够为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再者,脑电图在脑损伤和脑部疾病的监测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脑外伤、脑中风等情况下,脑电图可以反映大脑的功能状态,及时发现异常变化,预测病情的发展和预后。
对于脑炎、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脑电图能够辅助诊断,并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此外,脑电图还被应用于精神疾病的研究和诊断。
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等,虽然脑电图的结果并非诊断这些疾病的唯一依据,但可以为医生提供有关大脑功能的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然而,要准确解读和判定脑电图的结果并非易事。
脑电图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年龄、状态(清醒、睡眠、麻醉等)、电极的放置位置、记录时间的长短以及设备的性能等。
在判定脑电图结果时,医生首先会观察脑电图的基本节律。
正常成年人在清醒、安静、闭眼状态下,大脑的主要节律为α波,频率通常在 8 13Hz 之间。
如果α波的频率、振幅或分布出现异常,可能提示大脑存在功能障碍。
除了基本节律,异常的放电模式也是判定脑电图结果的重要依据。
例如,癫痫患者的脑电图可能会出现棘波、尖波、棘慢波综合等特征性的放电。
脑电图的基本知识及临床应用
•脑电图的基本内容
• 出现部位
广泛性:遍布两侧半球各区,基本对称。 弥散性:遍布两侧半球各区,无对称性。 对称性:相似波于两半球对应区同步出现 非对称性 一侧性 限局性
•脑电图的基本内容
• 生理反应性 • 诱发或活化
睁闭眼:正常:α节律抑制 睁闭眼:正常:α 异常:不抑制,不对称或出现异常波 过度换气:异常:慢波建立在HV 过度换气:异常:慢波建立在HV 停止后30秒仍未消失;明显不对称; 停止后30秒仍未消失;明显不对称; 异常波的出现 闪光刺激:节律同化。
2 复合波
复形δ波:δ波上重叠有α 复形δ波:δ波上重叠有α或β频带内的小波, 常见于皮层下病变。 复合波: 棘(尖)慢波综合:由一个棘(尖)波与 一个2 5Hz的慢波组成。异常波。 一个2-5Hz的慢波组成。异常波。 多棘慢波综合:一个以上棘(尖)波与 一个慢波组成。异常波。 K-综合波:一个高波幅1Hz左右的慢波。 综合波:一个高波幅1Hz左右的慢波。 继之以12-14Hz节律,出现于深睡中。 继之以12-14Hz节律,出现于深睡中。 手套型波:睡眠中额部最后一组睡眠纺 锤组成,其最后一个波为6 12Hz,类似手套之拇指, 锤组成,其最后一个波为6-12Hz,类似手套之拇指, 其前方的睡眠纺锤相当于其它各指。也可见于锥体外 系疾患。含义有争议,目前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电图分析中,已很少 提及。 梳型节律:7 11Hz,中央区明显,为正 梳型节律:7-11Hz,中央区明显,为正 常节律。
• 波形
1 单型波 正弦样波:上升支及下降支光滑对称。正常α 正弦样波:上升支及下降支光滑对称。正常α波、 β波、θ波的主要波形,δ波也可以为正弦样波 波、θ波的主要波形,δ 棘波:上升支陡峭,下降支稍有坡度,周期小于 80ms,纸速为30mm/s时小于2mm 80ms,纸速为30mm/s时小于2mm 尖波:波形与棘波相似,时限80-200ms。棘波和 尖波:波形与棘波相似,时限80-200ms。棘波和 尖波为异常波,最常见于癫痫,但不能称之为癫痫波。 三相波:频率常为2 3Hz,常见于代谢性脑病。 三相波:频率常为2-3Hz,常见于代谢性脑病。 λ波:出现于注视复杂图形时,常位于枕部,3波:出现于注视复杂图形时,常位于枕部,3 5Hz,高波幅的正相三角波,闭目时消失。 5Hz,高波幅的正相三角波,闭目时消失。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α波泛 化
成人异常脑电图的判定
• 基本节律为8c/s以下或14c/s以上的快节律 • 基本节律的平均波幅特别高或特别平坦并有低波幅
的慢波混入 • 基本节律对于各种生理刺激一侧或两侧性缺乏反应 • 基本节律波幅明显不对称,>50%。或两侧波幅相
• 过度换气反应:正常反应为随着深呼吸的进行,脑波波率逐渐变慢,波幅逐渐增高,出现双 侧性频率在1.5-4Hz左右的δ活动节律性慢波
➢ 闪光刺激诱发试验
将闪光灯置于被检者眼前20~30cm处,给予不同 频率的间断闪光刺激,观察脑波有无变化。一般由低 频逐渐转换至高频。对光敏性癫痫具有重要价值。
节律性的间断散光刺激直接兴奋枕叶初级视觉皮质。当刺激频率接近枕区本身的频 率时,视觉皮质的神经元可在刺激的作用下同步兴奋,导致节律性同化现象。
T3
C3
Cz
C4 % T4
A1
A2
20%
T5 P3 Pz
P4 T6
O1 Oz O2
枕外粗隆点
Fp1/Fp2=左/右额极(frontal pole) F3/F4=左/右额(frontal) C3/C4=左/右中央(central) P3/P4=左/右顶(parietal) O1/O2=左/右枕(occipital) F7/F8=左/右前颞(anterior temporal) T3/T4=左/右中颞(mid-temporal) T5/T6=左/右后颞(posterior temporal) Fpz=额极中线(frontal pole midline point) Fz=额中线(frontal midline point) Cz=中央中线(central midline point)
精神科学中脑电图数据分析的使用注意事项与结果解读方法探究
精神科学中脑电图数据分析的使用注意事项与结果解读方法探究脑电图(EEG)是一种常用的神经生理学工具,用于研究和诊断与大脑活动相关的各种疾病和状态。
然而,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在使用和解读脑电图数据时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旨在探究精神科学中脑电图数据分析的使用注意事项和结果解读方法。
首先,对于脑电图数据的分析,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数据收集和准备:在进行脑电图实验之前,需要确保数据收集设备的正常运行,并消除可能干扰数据质量的因素。
例如,保持被试者的舒适和放松,以减少运动产生的噪声。
2. 数据预处理:脑电图数据通常包含多个通道和高时空分辨率的信号。
因此,在分析之前,需要执行一系列的预处理步骤,以提高数据的质量。
常见的预处理步骤包括滤波处理、去除眼电和肌电干扰、剔除噪声和伪迹等。
3. 特征提取:脑电图数据通常会包含一系列的波形特征,如脑电节律和事件相关电位。
在特征提取时,可以使用一些基本的信号处理技术,如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时频分析等,从原始脑电图信号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其次,对于脑电图数据的结果解读,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 与基线对比:脑电图数据的解读需要与一个相应的基线对比。
这个基线可以是对照组的数据,也可以是同一被试在不同时间点的数据。
通过与基线对比,可以确定某种刺激或任务对脑电图的影响。
2. 频率和时间:脑电图数据中存在不同频率的电活动,如δ波、θ波、α波、β波和γ波等。
在解读时,需要注意不同频带的电活动是否有变化,以及它们出现的时间点。
3. 空间分布:脑电图数据可以通过电极分布图进行可视化,显示不同电极位置对应的电活动。
通过观察不同电极之间的电活动变化,可以推断不同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
最后,根据脑电图数据的结果,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解读。
1. 事件相关电位(ERPs)分析:ERPs是与某个特定事件相关的脑电活动。
通过分析ERPs的振幅和潜伏期等特征,可以揭示出不同事件对脑电图数据的影响。
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
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通过精密的电子仪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是脑神经细胞电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
脑电图在临床医学和神经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正确判定脑电图的结果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脑电图的应用1、癫痫的诊断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
脑电图对于癫痫的诊断具有极高的价值。
在癫痫发作期间,脑电图通常会显示出异常的电活动,如棘波、尖波、棘慢波综合等。
即使在癫痫发作的间歇期,脑电图也可能会发现一些异常,有助于癫痫的诊断和分类。
2、睡眠障碍的评估睡眠脑电图可以帮助了解睡眠的结构和质量,诊断各种睡眠障碍,如失眠、嗜睡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通过监测睡眠过程中的脑电波变化,可以确定睡眠的不同阶段,以及是否存在异常的睡眠模式。
3、脑部器质性病变的检测脑电图对于脑部的器质性病变,如脑肿瘤、脑血管疾病、脑部感染等,也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虽然脑电图不能直接显示病变的位置和性质,但异常的脑电图模式可能提示大脑功能受到了损害。
4、精神疾病的研究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中,脑电图也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例如,某些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存在脑电图的节律异常或功率改变。
5、脑功能研究脑电图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也被广泛应用,用于研究大脑在认知过程中的神经电活动,如注意力、记忆、语言等。
6、昏迷和脑死亡的判断在昏迷患者中,脑电图可以评估大脑的功能状态。
对于脑死亡的判定,脑电图也是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
二、脑电图结果的判定1、正常脑电图正常成年人在清醒、安静、闭目状态下,脑电图主要表现为α节律,其频率为8 13Hz,波幅为20 100μV,主要分布在枕叶和顶叶。
此外,还有β节律(13Hz 以上)、θ节律(4 7Hz)和δ节律(05 3Hz),但在正常情况下,这些节律的出现范围和幅度都有一定的限制。
通过脑电图能够看出哪些信息?
通过脑电图能够看出哪些信息?对于一些在神经内科进行就诊的患者来说,做一个脑电图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些患者对其了解的不是很深入,觉得名字听起来就挺吓人的,又是脑子的又是电的,有什么样的作用。
这也正是因为患者对于脑电图检查没有深入的了解,所以经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那么今天就来看一看,通过脑电图能够看出来哪些信息。
一、什么是脑电图?脑电图检查是对人体神经系统检查的方法之一,和心电图检查一样,脑电图是使用仪器来记录身体电活动的一种方式。
人体正常都会有自发的电活动,专业的说法就是人体的大脑神经细胞的活动会产生一种节律性的电位变动,也就是我们说的会产生脑电波。
脑电图检查就是把金属所做成的电极片贴在患者的头部,用电极片与导线进行连接,通过相关仪器对信息的收集转化,最终将脑电波的整体情况呈现在电脑之上,医生就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形来判断患者的具体问题,而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脑电图。
脑电图最主要的检查目的就是为了评估患者脑部的功能是否出现了异常,尤其是对于一些使用 CT等检查方式检查不出的异常。
人体正常的波形就是正常的脑电图,如果患有其他的疾病时就会出现异常的波形,例如当患者出现癫痫以及其他的原因昏迷的时候,脑电图上就会出现异常的波形,医生就可以利用脑电图出现的波形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且与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最终做出准确的诊断。
脑电图对于人体是没有任何损害的,安全性大可放心。
二、通过脑电图能够看出来哪些信息?第一,癫痫的信息。
脑电图对于检查癫痫就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癫痫作为一种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通过脑电图有利于医生的准确判断,在诊断方面可以通过脑电图得出患者究竟是不是患上了癫痫,还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癫痫,在后续的治疗过程当中需要选择何种治疗方式?使用脑电图进行检查便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
对于癫痫患者来说,脑电图还可以清楚地给出所使用何种药物的相关信息,并且在服用相关药物之后,其具体的疗效怎么样,是否需要更换药物或者是进行停药,这些关键的地方都需要使用脑电图进行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极位置:国际10-20系统
• 电极数较多 • 电极位置与头颅的大小和形状成比例,不同记录之间具有可比性 • 与解剖部位基本吻合(前颞例外)
International 10-20 system
• • • • • Fp = frontopolar or prefrontal(額前叶) F = frontal(額叶) C = central(額叶中心 沟) T = temporal(顳叶) P = parietal(頂叶) • 單号代表左側 – F3 = left midfrontal – P3 = left parietal 雙号代表右側 – T4 = right temporal Z (zero) 代表中線 – Cz = vertex
常见的癫痫样放电
癫痫人群常规EEG发作间期 癫痫样放电的阳性率在40%左右
• 提高癫痫EEG阳性率的方法
– – – – 延长记录时间(长程EEG监测) 增加记录电极数目 增加特殊位置的电极(如蝶骨电极等) 诱发试验
• • • • 睡眠诱发 过度换气诱发 节律性闪光刺激诱发 减停抗癫痫药物诱发(仅用于癫痫外科术前评估)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卫生部 中华医学会 中国抗癫痫协会
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
脑电图原理
• 通过放置适当的电 极,借助电子放大 技术,将脑部神经 元的自发性生物电 活动放大 100 万倍, 将脉冲直流电转变 为交流电并记录下 来的脑电活动。
脑电活动的起源
• 头皮记录的脑电图
–电位变化:源自皮质大锥 体细胞顶树突突触后电位 的总和
反应性
• 正常人EEG对于某些生理刺激具有特定的反应性,如
– 睁眼引起枕区节律阻滞 – 一侧肢体运动引起对侧中央区节律抑制
• 在EEG记录中给予受试者一定的生理刺激,观察受试 者对该刺激的反应是否正常
癫痫样放电
• 癫痫样放电的定义:大脑神经元群的异常超同 步化放电 • 癫痫样放电的识别:明显区别于背景活动的阵 发性脑电活动 • 根据是否伴有临床发作分为
左上图:
发作间期,高度失律
右下图:痉挛发作
广泛性快节律高波幅慢波低波幅快波
脑电图的判读和解释
• 包括三个层次
–对脑电图记录的客观描述 –作出正常或异常程度的判定 –对脑电图结果的解释 (对临床诊断的提示意义 )
脑电图的规范化操作是正确判读脑电图的基础 癫痫专科医师应对脑电图有基本的掌握
成人脑电图判断标准
记录时间长,可同步观察 发作期临床和EEG变化, 容易识别伪差
鉴别睡眠中发作性事件的 性质,研究癫痫病人的睡 眠结构
病人活动受到限制
病人活动受到限制
定量脑电图或脑电地形图不能用于癫痫的诊断!
REEG
AEEG
VEEG
脑电图记录的主要技术要求
• 电极
– 记录电极数目:16~19个或更多,8导不能满足癫痫诊 断的需要 – 特殊部位记录:如蝶骨电极
– – – – 睁闭眼试验:诱发某些枕叶癫痫或全面性癫痫的放电 过度换气:诱发癫痫样放电和(或)发作,特别是失神发作 闪光刺激:诱发光敏现象或诊断光敏性癫痫 睡眠诱发:对各种癫癎样放电都有较好的诱发效果
• 描记过程中注意观察和记录病人的临床表现
强调脑电图记录的规范化操作!
脑电图分析要素
• • • • • • • • 频率 波幅 波形 时相和位相关系 异常波出现的方式 异常波的空间(部位)分布 异常波的时间(状态)分布 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
– 双极导联描记 – 相邻的两个放大器有一个公用 电极 – 该公用电极分别进入两个放大 器的 G1 和 G2 端口,并显示出 相反的极性 – 位相倒置的脑波定位于该公用 电极部位
棘 波 尖 波 的 极 性
脑波的空间分布
• 全面性(generalization):脑波活动出现在双侧半球的各 个脑区,左右半球相应区域频率及波幅基本对称,但前后 脑区的波幅可有差别 • 弥漫性(diffuse):脑波活动出现在双侧半球的各个脑区, 但波形、波幅或频率有不固定、非持续性的不对称及不同 步现象 • 局灶性(location or focus):限局在某一局部的特殊脑电 活动,可涉及不同的范围 • 一侧性(unilateral):出现于一侧半球或以一侧半球为主的 异常电活动 • 对称性(symmetry):双侧大脑半球各对应区域脑电活动的 波形、波幅、位相和频率基本相同(反之为非对称性)
– 掩盖脑电图形,影响分析 – 有时被误判为“癫痫样放电”,造成假阳性结果,导致临床误诊 – 注意分析在波形、分布、演变过程等方面与真正脑波活动的区别 – 了解病人当时的活动状态 – 增加EKG、EMG、EOG记录,帮助排除其他生物电干扰 – 在难以确定时慎下结论,必要时复查
• 伪差带来的问题 • 伪差的识别
频 率
• 某种脑波在一秒钟内 重复的次数(Hz或c/s) • 分为4个频带:
– (delta)频带 : 3.5Hz以下 – (theta)频带: 4~7.5Hz – ( alpha)频带 : 8~13Hz – (beta )频带: 13Hz以上
波 幅
• 一个波的高度,用微伏 (µV)来表示
容易与癫痫样放电混淆的良性变异型脑波
• • • • • 可出现在正常人群或各种神经系统病变者 与临床症状之间无明确关系 不属于癫痫样放电 不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常见的如:
– – – – – 6和14Hz的正性棘波 中颞节律性放电 6Hz棘-慢波综合 小棘、尖波 ……
6Hz和14Hz正相棘波
节律性颞区Theta暴发(精神运动变异型)
• 记录到癫痫样放电不一定都诊断为癫痫
– 少数正常人也存在癫痫样放电
• 脑电图正常不能完全排除癫痫
– 放电部位隐蔽,头皮EEG记录不到 – 异常放电稀少,在有限的记录时间内未能捕捉到
• 癫痫样放电的频度与临床发作的严重程度不完全一致
– 有些发作频繁而间期放电稀少(如某些额叶癫痫) – 有些间期大量放电而发作不频繁(如儿童良性癫痫)
• 对各种不典型脑电图表现需要仔细甄别
– 正常或良性变异型图形与癫痫样放电的鉴别 – 不典型的癫痫样异常,特别是发作期异常的识别
脑电图记录方法
优 点 缺 点
记录时间短,阳性率低
易混有大量的伪差,不能观 察到临床表现
常规脑电图
动态脑电图
方便,快捷
记录时间长,便捷,在接 近自然状态下记录
录像脑电图
多ndic区小棘波
脑电图中伪差的识别
• 伪差:混入脑电信号中的非脑源性信号 • 伪差的来源
– 生理性信号(心电、肌电、眼球或眼睑运动、血管搏动、呼吸、 出汗等) – 仪器和电极干扰(电极或导线接触不良、仪器接地不良等) – 环境中的电磁干扰(50Hz交流电、静电、高频电子脉冲等) – 日常活动引起的各种节律或非节律性运动
– 多数为比较典型的癫痫样放电(尖波、棘波、棘 慢波复合波、多棘慢波复合等) – 多数为散发或短阵节律性发放 – 某些儿童癫痫睡眠期可有长时间持续放电,但没 有临床发作
• 发作期
– 多数发作类型的发作期放电与间期放电不同(肌 阵挛、失神等发作类型除外) – 在波形、节律、波幅等方面明显区别于背景活动 – 在发作过程中多数具有动态演变过程
–低波幅:<25µV –中波幅:25-75µV –高波幅:>75µV
• 上述对波幅的分级不适用 于儿童EEG
波
• 根据脑波沿基线偏 转的次数分为
– 单相波 – 双相波 – 三相波
形
• 由2个或2个以上相连 续的波组成复合波
– – – – 棘慢复合波 尖慢复合波 多棘波 多棘慢复合波
• 根据波形分为
– – – – – 正弦样波 多形性波 弓形波(梳状波) 棘波 尖波
极性和位相
• 负相( negative ): 当 G1 的
电位相对于G2为负相时,引出向 上的波形。大多数癫痫样放电
为负相波 • 正相( positive ): 当 G1 的
电位相对于G2为正相时,引出向 下的波形。
• 位相倒置(phase reversal)
–节律变化:丘脑和脑干网 状结构系统与大脑皮质相 互作用的结果
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 • • • 帮助鉴别发作性质:癫痫性或非癫痫性发作 帮助诊断癫痫发作类型和癫痫综合征 了解部分性发作的起源和传播过程 评价首次癫痫发作后复发的可能性 有助于判断治疗反应,作为减药、停药的参考
脑电图诊断的局限性
–发作间期放电 –发作期放电
背景活动异常
• 根据起源部位分为
–局灶性(或多灶性)放电 –全面性放电 –局部继发全面性放电
不是癫痫诊断
必须或特异性的指标
Partial Onset Seizure – Left Temporal
Generalized Onset Seizure
癫痫样放电的特点
• 发作间期
某些生理性脑波具有特定的空间分布和状态相关性
脑波的出现方式
• 散发(random):单个无规则出现的脑波 • 阵发 (paroxysm) :突出于背景并持续一段时间的 脑波 • 节律 (rhythm) :三个或三个以上波形、频率、波 幅相似的脑波连续出现
– 短程:小于1秒 – 中程:1 ~3秒 – 长程:大于3秒
•
•
•
O = occipital(枕叶)
A = ear or mastoid
• A1 = right ear
•
特殊电极的位置
蝶骨电极的位置
T1和T2的位置
主要用于提高颞叶癫痫的阳性率
导联设置
• 单极导联 : 各记录电极 与参考电极之间的电位 差(理论上参考电极为 零电位)
– 耳电极参考 – 平均参考导联 – Cz不能作为参考电极
• 双极导联 : 两个记录电 极之间的电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