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本质论
戏剧美学的本质研究论文
戏剧美学的本质研究论文戏剧美学的本质研究论文这一常识,也关乎对于戏剧本体的理解,即戏剧的本体,既不是作为境遇的一个侧面的冲突,不是作为载体的人物,而是戏剧的情境。
第二个层面,我们在这里所理解的戏剧情境,其重心也并是如谭霈生先生所言的由动机而引发的,而是确定了戏剧之所以是戏剧,并且承载了戏剧与现实之间关系的那种戏剧情境。
这个层面的戏剧情境就不再是惯常理解的戏剧的诸种元素之一,而抬升成为戏剧的本体。
第三个层面,戏剧中的动作要素,与生活现实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戏剧情境进行传导的,戏剧对于行动的摹仿是情境限定之下的摹仿,是戏剧情境的最终表达方式。
要言之,戏剧艺术是生活现实的情境投射,投射所凝结成的戏剧情境,通过戏剧动作被呈现出来,进而使得戏剧自身具备了现实与艺术之间的普遍价值,并实现和完善着这种普遍价值。
这种普遍价值,究其根本也是所有艺术形式的普遍价值,那就是真、善、美。
如同所有的艺术形式一样,戏剧存立的根基正是以其自身的方式,追寻着这种普遍价值,即求真、求善和求美。
今天的我们,时常在刻意躲避着对于普遍价值的探讨,以之为凌空蹈虚,可是任何背离了普遍价值的艺术形式,都注定流散成技术手段的堆积。
在诸种艺术样式中,戏剧与现实之间的依存度最高,荣辱兴衰皆系于此。
戏剧情境作为脐带,勾连于两者之间。
设若以求真为标尺,戏剧的任务就不仅仅在于一个戏剧情境应当如何通过其内部的动作、人物、矛盾冲突等内部元素来实现,而应当归结为如何选择戏剧情境。
有时候,对于现实的背离是刻意的。
音乐剧《妈妈咪呀》正在国内巡回上演,这是一次音乐剧的本土化尝试。
而这种“本土化尝试”又是怎样完成的呢:为了制造“中式幽默”,翻译组把一些原版台词用中国观众中的流行语表达。
“哦,我的上帝”变成了“饿滴神啊”,“什么”改成了“给力”……这种语言上的改动无疑会招徕本土观众的熟悉笑声,可是《妈妈咪呀》的恋爱情境又能够与中国人当下的恋爱情境对接吗?或许,这部戏的成功正在于凭借异国情调的轻松映照中国婚恋艰危的现实,借以消解现实的苦楚而赢得了票房。
戏剧本质略谈
17.戏剧的本质是什么?历史上曾经有哪些关于戏剧本质的学说?戏剧本质略谈刘秋岑(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成都 610200 )【摘要】戏剧是“一种演员当众表演角色的故事”的艺术,在西方戏剧实践历经了两千年后,这种观点已经为我们大众所广泛接受。
而一在西方戏剧产生之后对戏剧本质的探讨与争论就开始了。
从亚氏的“模仿说”到后来的“冲突说”、“情境说”、“结构说”、“观众说”等,西方戏剧创作理论不断发展,对戏剧本质的探讨不可胜举。
本文试对戏剧作为一种创作、表演、观赏的综合的艺术的探讨,并结合相关的戏剧本质学说,希望对戏剧本质有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戏剧本质、特征、剧本创作、表演、观众、模仿、情境、结构、冲突Outline for the Essence of Western DramaLIU Qiucen(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200)【abstract】The conviction that western drama, being existed for over two thousand years, is kind of art that is performed by actors before the audience is largely held by people nowadays. Once the western drama came into being, the arguments about its essence had begun: from Aristotle’s th eory of imitation to the later theory of conflict, situation of play, audience, etc, the theory of drama has developed greatly. The text, together with mentioning the concerned theory, is going to probe into drama about its play writing , actors’ performan ce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audience , hoping to highlight the essence of the drama.【key words】essence of drama; features of drama ; play writing; performance; audience; imitation; situation; structure; conflicts.戏剧产生的本质在于人类具有的扮演本能和天生的希望观看扮演的内在欲求。
戏剧本质体认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
戏剧本质体认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
戏剧本质体认是指对戏剧本身的深入理解和认识。
在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中,戏剧本质体认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戏剧本质体认首先要明确的是,戏剧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演员的表演、剧本的叙述、舞台的布置、音效的配合等多种手段,来呈现一个虚构的故事情节。
在这个过程中,戏剧所包含的元素非常丰富,比如语言、情绪、动作、视觉等。
因此,对戏剧本质的深入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体验戏剧。
一、剧本的选择
剧本是戏剧的基础,一个好的剧本可以为一部戏剧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戏剧本质的深刻理解可以帮助我们选择高质量的剧本。
二、演员的表演
演员是戏剧的灵魂,他们通过自己的表演来诠释剧本中的角色。
对戏剧本质的深刻理解可以帮助演员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剧本中的角色,从而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
三、舞台的布置和音效的配合
舞台和音效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为戏剧的氛围和效果带来重要的影响。
对戏剧本质的深刻理解可以帮助制片人更好地选择舞台和音效,并在戏剧的创作和演出中加以运用。
四、对戏剧的传承
对戏剧本质的深刻理解是戏剧经典化运作的基础。
只有理解了戏剧本身的内在价值,才能更好地传承戏剧的经典。
综上所述,戏剧本质体认在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制片人更好地选择剧本和演员,打造高质量的舞台和音效,从而成功地推出一部精品戏剧,并对戏剧的传承产生积极的影响。
论戏剧的三种本质
论戏剧的三种本质作者:方英姿袁芳童兆升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年第06期[摘要]关于戏剧的本质,西方学者众说纷纭,汉娜·斯克尔尼柯夫的《模仿镜像复象》通过史论结合、实例分析和引述名家观点,介绍了“模仿”说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分析了莎士比亚戏剧作为集体记忆方式的“镜像”,并阐释了安东尼·阿尔托眼中的作为剧场“复象”的现实。
本文对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介评,对其中的一些未加详细阐释的观点展开阐发,以期加深对戏剧本质的理解。
[关键词]戏剧的本质;模仿;镜像;复象[中图分类号]J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06 - 0177- 04关于戏剧的本质问题,西方学者众说纷纭,概括起来,大抵有以下几种学说: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中提出的“动作”说、发端于狄德罗,进而由黑格尔深入发展的“情境”说、萌芽于伏尔泰,承继于黑格尔,又由法国的布伦退尔发展的“冲突”说、由近代英国戏剧理论家阿契尔提出的“激变”说以及由当代波兰戏剧家格罗托夫斯基通过“质朴戏剧”的实验而提出“演员与观众活的交流”说等。
汉娜·斯克尔尼柯夫( Hanna Scolni-cov)的《模仿镜像复象》(Mimesis,mirror.double)(以下简称《模仿》)一文从模仿、镜像、复象三种观点JH发,对戏剧的本质问题展开探讨。
汉娜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专攻戏剧研究的教授、剑桥大学卡莱尔学堂终身会员,虽然她在国际戏剧理论研究领域具有颇高的知名度,但国内对她的研究几乎为零。
汉娜的主要作品有《舞台讽刺剧实验:分析本·琼森的“人人扫兴”,“辛西娅的狂欢”和“冒牌诗人”》与皮特·霍兰德合编的《脱离语境的戏剧:跨文化转移戏剧》、《女性戏剧空间》、《哈罗德·品特实验戏剧》,以及参编《文艺复兴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新生:第九届世界莎士比亚大会会刊》等。
《模仿》收录在《脱离语境的戏剧:跨文化转移戏剧》一书中,该文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以模仿、镜像、复象为讨论焦点,通过史论结合、实例分析和引述名家观点,呈现西方戏剧史的理论根源、发展脉络以及当代先锋派戏剧理论,作者本人对这些理论观点的阐释贯穿全文。
戏剧的概念起源和本质属性
戏剧的概念起源和本质属性戏剧的概念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原始时代,并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本质属性。
本文将通过探讨戏剧的起源、演变和本质属性,来解释戏剧的多元性和重要性。
戏剧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宗教仪式和神话故事。
在人类初期的社会形态中,祭祀活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通过模仿神灵的形象和神话故事的表演来迎合自然力量的神圣。
这样的表演被认为是神圣的,具有神性和仪式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它逐渐演变成为戏剧的样态。
戏剧的本质属性主要包括表演、虚构和观赏。
首先,戏剧是一种表演的艺术形式,它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展示角色的情感、动作和语言,以及故事的情节和冲突。
演员的身体语言、声音和面部表情都是表演的重要元素,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认同。
其次,戏剧是一种虚构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剧本创作和舞台演出来虚构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艺术空间。
戏剧创作者有权利和自由创造一个逻辑完整、具有想象力的虚构世界,以展示他们对社会、人性和生命的理解。
最后,戏剧是一种观赏的艺术形式,它需要观众的参与和感知。
观众通过观看演出来体验和感受戏剧所创造的艺术世界,观察和思考戏剧中呈现的故事和角色,以及与现实生活的关联。
戏剧的本质属性还包括多元性和交流性。
戏剧以其多元性而著称,它可以表现各种不同的主题、形式和风格。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对戏剧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各不相同,但同样都能够承担戏剧的本质属性。
戏剧是一种完全综合艺术形式,它可以结合音乐、舞蹈、美术、文字和戏剧导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创作和演出。
此外,戏剧具有强烈的交流性,它能够通过表演和观赏来传递和交流信息。
戏剧中的情节、角色和对话都是以言语和行动来表达的,观众通过观察和解码来获取戏剧创作者要传达的思想和意义。
戏剧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戏剧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价值教育的方式。
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承载和传达社会、历史和个人的价值观念和情感。
通过观看和参与戏剧演出,观众可以获得情感共鸣和认同,进而反思和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戏剧本质体认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
戏剧本质体认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戏剧本质体认是指对戏剧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的全面认识和理论探讨。
它是戏剧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戏剧创作、演出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于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来说,戏剧本质体认更是重要的基础。
中国现代戏剧经典化运作是指将某一经典戏剧作品通过专业化的演出、传播等方式得到广泛传承和认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戏剧本质体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只有对戏剧本质的深入探究,才能有效地挖掘并展现戏剧作品的内核和价值。
首先,戏剧本质体认要坚持审美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思想。
即把握戏剧作品的审美特性和人性内涵,强调人的情感和思想的体验,让观众能够在精神上得到升华和启迪。
这种思想在中国现代戏剧经典化运作中同样适用。
例如,中国著名戏剧作家郭小川创作的《雅昌鼓乐》就聚焦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旨在通过观众的情感共鸣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戏剧本质体认还要注重剧本结构的研究和审美效果的把握。
剧本是戏剧创作的核心,剧本的结构和情节发展是决定观众体验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中国现代戏剧经典化运作中,要注重剧本结构的深入研究和情节展开的精心设计。
例如,《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一,这部戏剧通过纵横交错的情节展开和多重人物关系的刻画,不仅折射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裂痕,更将观众深深吸引,延续至今。
最后,戏剧本质体认要注重演员的塑造和表演技巧的提高。
演员是戏剧表现的关键,演员的表演决定了戏剧效果的优劣。
因此,在中国现代戏剧经典化运作中,要注重演员的选用和表演技巧的提高,力求通过更精湛的表演和更深刻的解读,进一步提升经典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感召力。
戏剧本质体认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
戏剧本质体认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戏剧是人们在生活中通过表演艺术形式展现情感、思想和价值观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
戏剧的本质体认是指对戏剧的内在特点和精神内涵的理解,而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则是指在戏剧创作、演出和传播过程中如何体现和弘扬经典文化精神。
本文将围绕戏剧本质体认和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展开探讨。
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是指如何在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和艺术环境中推动戏剧经典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中国戏剧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粤剧等种类。
这些戏剧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族特色,是中国戏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中国,如何将这些经典戏剧与当代生活、社会和思想相结合,使之焕发新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成为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重点和难点。
关于戏剧本质体认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要关注戏剧的本质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深入挖掘戏剧作品所蕴含的审美情感和文化价值。
要关注中国现代戏剧创作和演出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如何通过对传统戏剧的再创作和重新诠释,发掘新的创作热点和话题,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要关注戏剧文化传承和教育培养,推动对经典戏剧的传统教育和青年戏剧人才的培养,培养和造就更多对戏剧有深入理解和热爱的人才。
要关注中国现代戏剧的市场推广和国际交流,通过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打造宣传和推广平台,加强与国际戏剧界的交流合作,提高中国现代戏剧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在戏剧本质体认和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中,需要政府、艺术家、教育者、媒体和观众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戏剧艺术和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戏剧创作、演出和传播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和经济支持。
艺术家要注重对传统戏剧的继承和创新,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打造更多具有现代艺术价值和影响力的戏剧作品。
教育者要加强对戏剧艺术和文化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学生和公众对戏剧的认知和理解。
戏剧本质体认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
戏剧本质体认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戏剧是一种文艺形式,其为表演艺术之一。
在表演戏剧的过程中,剧场空间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时剧本也是戏剧的灵魂。
传统意义上,戏剧被认为是反映现实生活和展现人类情感的艺术形式。
在当代,戏剧被广泛运用于教育、社会工作、商业等领域。
戏剧本质体认是指对戏剧进行分析并寻找其内在的特征和意义的过程。
戏剧本质的研究将戏剧视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强调其在文化和社会中的独特性。
在戏剧本质的研究中,常涉及到剧本、表演、舞台美学等方面的探讨。
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指通过对现代戏剧作品的推广和传播,逐渐形成一批经典作品,并获得广泛的认同和影响力。
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其在推动中国戏剧的发展和繁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们对戏剧本质的深入认识和探讨。
中国现代戏剧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在剧本创作、舞台表演、演技表现等方面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特色。
这些特色和规范凝聚在戏剧经典作品中,成为中国现代戏剧的文化符号和象征。
通过对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首先,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反映了人们对现代戏剧的认可和赞赏,其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其次,经典作品的传播和推广,可以促进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和创新,为戏剧界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
最后,经典作品的创作和演出,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和渠道,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代价值观念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
总之,戏剧本质体认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是中国戏剧文化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通过对这两个方面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戏剧文化的内在特征和价值,为推动中国戏剧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戏剧概论
戏剧概论第一讲“戏剧”总论一、所谓“戏剧”:本质与特征1、戏剧的本质亚里士多德《诗学》:人类生活中的三类科学:认识、实践、创造。
艺术:包括工艺和技术型制作,属于创造性科学。
其中,又可划分出“摹仿的艺术”。
摹仿的艺术:具有再现现实生活的功能,即摹仿“人的行动、生活和幸福”,并且,艺术所摹仿的现实生活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幻的。
摹仿的艺术——摹仿的媒介:画家和雕塑家“用颜色和姿态来制造形象,摹仿许多事物”,演员、歌唱家、朗诵者“则用声音来摹仿”,史诗“只用语言来摹仿”,而戏剧则“兼用上述各种媒介,即节奏、歌曲和‘韵文’”,“交替着使用”。
摹仿的对象:各种艺术在表现人物时具有不同选择性,即便在戏剧内部,悲剧和喜剧的摹仿对象也不一样。
摹仿的方式:史诗“时而用叙述法,时而叫人物出场”,抒情诗“始终不变,用自己的口吻来叙述”,而戏剧则要求演员“用动作来摹仿”。
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净化。
萨赛:戏剧艺术是普遍的或局部的、永恒或暂时的约定俗成的东西的整体,人靠这些东西的帮助,在舞台上表现人类生活,给观众一种真实的幻觉。
马修斯和汉密尔顿《戏剧论》:戏剧,乃是演员在舞台上以客观的动作,以感情的而不是理智的力量,当众表演的一场人与人的意志冲突。
综合说——王国维: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
瓦格纳:主张将歌、舞、诗这三种在戏剧起源之初就包括在内的要素再度结合在同一戏剧里,“三T主义”。
河竹登志夫:戏剧是一种凭借人的形体、即在“演员、剧本、观众、剧场”这“四次元”的世界实现戏剧性,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染人的能动艺术。
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论》:从戏剧的整体特征来看,舞台行动是它的本质属性。
或者说,戏剧的本质是行动性,戏剧是行动的艺术。
艺术学基础知识2戏剧篇
戏剧编第一章、概述1戏剧的定义:这里所说的戏剧,专指有古希腊人创造和西方形成悠久传统,并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由演员按照逼真的审美观念,在舞台上以说话和扮演人物故事表现人类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2戏剧的本质:演员扮演人物故事。
3话剧的由来:在20世纪20年代末,这类艺术形式被当时从美国学习西方戏剧,并毕生致力于将其在中国发扬光大的戏剧家洪深定名为“话剧”,以示与依靠唱、念、做、打手段注重对生活进行程式化表现的中国戏曲相区别。
4戏剧的功能:(1)、审美功能。
(2)、娱乐功能。
(3)、教育功能。
(4)、交流功能。
第二章、戏剧的特性1戏剧的本质:是动作。
2动作的分类:台词、表演、内心动作与外部形体动作。
甚至是停顿。
3戏剧冲突:戏剧是对生活的提炼,戏剧作为一门艺术走向成熟,正是与它发现冲突,是表现人类命运的重要手段分不开的。
4戏剧的冲突:是一系列戏剧矛盾酝酿发展而导致不可避免的摊牌的结果。
5戏剧的情境:是对戏剧中矛盾人物关系及其作用的一种概括性描述。
6黑格尔在《美学》中对情境的界定:指若干人在一起因为性格、目的、利益的矛盾而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与冲突,并由此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第三章、戏剧的审美特征1戏剧的审美把握现实的重要原则:(1)、剧场性(2)、戏剧性(3)、假定性(4)、综合性。
2剧场性:它是指由舞台和观众席共同构成的观演空间,它构成了戏剧赖以存在的观演交流关系。
3戏剧性:就是能够使观众在观剧时产生诸如紧张、同情、担心、兴奋、愤怒、害怕、恐怖的各种情感反映的戏剧技巧。
4假定性和戏剧性的区别:假定性解决的是使戏剧即能克服其时空局限,又能营造舞台真实感的问题,而戏剧性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戏剧更好看,更吸引观众。
5戏剧的技巧应为内容服务。
6综合性:(1)时空—视听综合:戏剧是一种时空—视听综合艺术。
7综合性包括:(1)时空—视听综合(2)审美手段与表现元素的综合(3)直观与想象的综合。
8戏剧以:戏剧动作、情节和故事的方式对人的命运发展直至结局的模仿,需要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的综合运行过程中才能进行。
戏剧本质体认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
戏剧本质体认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戏剧本质体认是指对戏剧的价值、内涵和功能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以便更好地把握戏剧的本质特征。
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则是指对经典戏剧的传承、创新和发展,通过对经典作品的重新解读和再创作,使之焕发新的生命力和魅力。
本文将从戏剧本质体认和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两个方面展开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戏剧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戏剧本质体认戏剧的本质体认要求我们对戏剧的内涵和功能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我们需要认识到戏剧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需要认识到戏剧具有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它要求在表现个体人物的也要反映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我们还需要认识到戏剧具有创新和发展的潜力,它可以通过不断的改革和更新来适应社会的变革和观众的需求,使之焕发新的生命力和魅力。
二、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悠久的戏剧传统,形成了独特的戏剧文化。
古代的戏剧作品如《长生殿》、《天下第一楼》等被誉为经典之作,对中国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戏剧正处于转型和变革之中,对经典戏剧的传承和再创作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
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要求我们对经典作品进行重新解读和再创作,以便更好地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文化背景。
我们需要对经典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了解其创作背景和内涵特点,找出其与当代社会的关联和时代的共鸣。
我们需要通过改编和再创作来使经典作品焕发新的生命力和魅力,使之更好地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文化背景。
我们还需要通过现代舞台的表现手法和舞美设计来提升经典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使之更好地传达其内涵和思想。
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需要我们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尊重经典作品的原貌和内涵,又要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文化背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对经典作品的研究和传承,激发创作者的灵感和创新能力,不断拓展戏剧的表现形式和内涵特点,使之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需求。
戏剧本质体认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
戏剧本质体认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一、戏剧本质体认1. 人文关怀2. 艺术审美追求戏剧在本质上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其表现形式多样,包括话剧、音乐剧、舞台剧等多种类型。
中国现代戏剧在艺术审美追求上,追求的是一种与时代相契合的审美情趣。
通过对话剧表演形式、舞美设计、音乐编排等方面的不断创新,使中国现代戏剧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3. 文化传承创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这种传统包括了古典文学、传统戏曲、民间艺术等丰富的文化资源。
中国现代戏剧在本质体认上,积极传承古典文化,将其融入到现代戏剧的创作中,形成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戏剧风格。
中国现代戏剧也不断吸收外来文化,进行创新性的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审美理念和艺术风格。
1. 经典作品的再现中国现代戏剧在经典化运作方面,积极进行经典作品的再现和改编。
这些经典作品可以是古典文学名著,也可以是现代著名戏剧作品。
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的再现和改编,中国现代戏剧为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同时也创造了更多具有当代审美情趣的作品,使经典作品在当代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2. 经典剧目的创新演绎中国现代戏剧在经典化运作方面,注重对经典剧目的创新演绎。
通过对传统剧目的重新编排、注入现代审美理念和艺术手法,使经典剧目在舞台上呈现出更为生动、丰富的艺术效果。
这种创新演绎不仅能够激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而且也使经典剧目有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3. 经典戏剧人物的现代审美再现中国现代戏剧在经典化运作方面,注重对经典戏剧人物的现代审美再现。
通过对传统戏剧人物形象的重新诠释和演绎,使这些经典人物在现代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光彩。
现代戏剧还会加入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使经典戏剧人物在现代背景下更有时代感和现实性。
戏剧本体还能如何思──读谭霈生先生《戏剧本体论》
—033—♦戏剧学(主持人:张婷婷)戏剧本体还能如何思?――读谭需生先生《戏剧本体论》陈军(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谭需生先生思考戏剧本体已经二十多年了,至今,戏剧界对戏剧本体的认识多半未超出谭先生的理论框架。
谭先生的方法贴近亚里,其结 。
三的思路质主义的,此思路虽已退出历史,但我可以站在现代哲学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进而在其指明的方向上找到新的道路,并的体论。
关键词:戏剧本体论;谭需生;亚里;黑格尔中图分类号:J8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44X(2021)02-0033-08国际DOI编码:10.15958/ki.gdxbysb.2021.02.006一、谭需生的戏剧本体之思理论源自现实问题。
谭霍生先生对戏剧本体的思考源自20世纪80年代初剧坛的“形式革新”所带出的理论问题J1瑜討在此背景下,谭先生以其高屋建令瓦的理论把握能力和思辨力提出了他的戏剧本体论,他的思考成果集中体现在《戏剧本体论》一书中。
他的戏剧本体论大致包括两个部分:戏剧的本质和戏剧的基。
⑴龄:2在中,第二章《戏剧的形式》探讨的是戏剧的本质,而关于戏剧基本特征的部分则集中在第三章《戏剧的形态》中展开讨论。
概括而言,在谭霍生先生的语境中,“情境”是戏剧区别于其他一切艺术、使戏剧成为其自身的本质(即戏剧形式)。
具体地说,戏剧本质——“情境”——是“人的内心与行动交合的具体的实现形式”,它包括“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对人物发生影响的具体事件”“特定的关系”。
据此,谭先生还建立了一个情型。
⑴10-109此,关于基本特,先剧的“情”其他叙事艺术(如电影、小说)的“情境”的差别以及戏剧“情境”的类型来展开论述的,我们可以把这部分理解为戏剧的本质——情境——有何特征。
然而,回顾谭先生之思考戏剧本体论的初衷(查明区别于其他一切艺术、使戏剧成为自身的本质)以及他的思考结果(戏剧的本质是“情境”),我们立刻遇到一个难题:“情境”无法解释某些戏剧。
戏剧美学的本质研究
戏剧美学的本质研究这一常识,也关乎对于戏剧本体的理解,即戏剧的本体,既不是作为境遇的一个侧面的冲突,不是作为载体的人物,而是戏剧的情境。
第二个层面,我们在这里所理解的戏剧情境,其重心也并是如谭霈生先生所言的由动机而引发的,而是确定了戏剧之所以是戏剧,并且承载了戏剧与现实之间关系的那种戏剧情境。
这个层面的戏剧情境就不再是惯常理解的戏剧的诸种元素之一,而抬升成为戏剧的本体。
第三个层面,戏剧中的动作要素,与生活现实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戏剧情境进行传导的,戏剧对于行动的摹仿是情境限定之下的摹仿,是戏剧情境的最终表达方式。
要言之,戏剧艺术是生活现实的情境投射,投射所凝结成的戏剧情境,通过戏剧动作被呈现出来,进而使得戏剧自身具备了现实与艺术之间的普遍价值,并实现和完善着这种普遍价值。
这种普遍价值,究其根本也是所有艺术形式的普遍价值,那就是真、善、美。
如同所有的艺术形式一样,戏剧存立的根基正是以其自身的方式,追寻着这种普遍价值,即求真、求善和求美。
今天的我们,时常在刻意躲避着对于普遍价值的探讨,以之为凌空蹈虚,可是任何背离了普遍价值的艺术形式,都注定流散成技术手段的堆积。
在诸种艺术样式中,戏剧与现实之间的依存度最高,荣辱兴衰皆系于此。
戏剧情境作为脐带,勾连于两者之间。
设若以求真为标尺,戏剧的任务就不仅仅在于一个戏剧情境应当如何通过其内部的动作、人物、矛盾冲突等内部元素来实现,而应当归结为如何选择戏剧情境。
有时候,对于现实的背离是刻意的。
音乐剧《妈妈咪呀》正在国内巡回上演,这是一次音乐剧的本土化尝试。
而这种“本土化尝试”又是怎样完成的呢:为了制造“中式幽默”,翻译组把一些原版台词用中国观众中的流行语表达。
“哦,我的上帝”变成了“饿滴神啊”,“什么”改成了“给力”……这种语言上的改动无疑会招徕本土观众的熟悉笑声,可是《妈妈咪呀》的恋爱情境又能够与中国人当下的恋爱情境对接吗?或许,这部戏的成功正在于凭借异国情调的轻松映照中国婚恋艰危的现实,借以消解现实的苦楚而赢得了票房。
戏剧本质体认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
戏剧本质体认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1. 引言1.1 戏剧本质体认的意义戏剧是一种古老而又永恒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人类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而对于戏剧本质的体认,就是对戏剧真正的内涵和意义的理解和把握。
这不仅是对戏剧艺术本身的尊重,更是对人类情感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戏剧本质的体认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感受戏剧作品,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对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反思和启示。
通过对戏剧本质的体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情感、欲望、矛盾和冲突,也可以更加准确地捕捉到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2. 正文2.1 中国现代戏剧的历史演变中国现代戏剧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的戏曲改良运动。
随着西方话剧的传入,中国戏剧开始受到启发和冲击,戏剧家们开始尝试融合西方戏剧形式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创作出了一系列新型戏剧作品。
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更是为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艺青年们纷纷将目光投向戏剧领域,探索表现方式和主题。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戏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代表作品如茅盾的《春雷》、鲁迅的《雷雨》等,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状态。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现代戏剧也不断更新,1950年代后更是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剧作家和导演,他们的作品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不失时代性和现代意识。
到了21世纪,中国现代戏剧更是融合了全球化的元素,不仅在题材和表现形式上有了更多的多样性,也在舞台呈现、舞美设计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
现代戏剧的历史演变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思考和表达。
2.2 现代戏剧的特点与形式现代戏剧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是其一大特点。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戏剧表现形式和内容的需求各异,因此现代戏剧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现代戏剧层出不穷,如悲剧、喜剧、历史剧、社会剧等,每种戏剧形式都有其独特之处。
戏剧本质体认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
戏剧本质体认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戏剧作为艺术的形式,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表达情感、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戏剧的本质体认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话题,涉及到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
而中国现代戏剧作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其经典化运作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从戏剧本质体认和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 戏剧本质体认戏剧本质体认涉及戏剧的起源、发展和价值等诸多方面。
戏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的宗教仪式和民间风俗,它是人类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和表达。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环境中,戏剧的形式、内容和表现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核心是通过表演来展现生活、情感和思想的本质。
戏剧在社会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既是一种娱乐形式,也是一种宣扬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的手段,更是一种对人性、生存和命运的探索和思考。
戏剧通过对生活的再现和对人性的探索,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欲望、恐惧和追求,成为人们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媒介。
戏剧的价值在于它对人类情感和思想的启迪,对社会和时代的反思,以及对艺术和美学的探索。
戏剧不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和艺术的追求。
## 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戏剧本质体认和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是密不可分的。
戏剧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人类对生活的理解和表达的渴望,也承载着文化传承和社会批判的责任。
中国现代戏剧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需要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融中不断求新求变,为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化注入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活力。
希望通过对戏剧本质体认和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的探讨,可以促进中国现代戏剧的更加健康、成熟和多元的发展。
戏剧本质论
作者: 西尔万·巴尼特;莫顿·伯曼;威廉·伯托;陈弘
出版物刊名: 文艺理论研究
页码: 85-89页
主题词: 悲喜剧;戏剧本质;荒诞派戏剧;剧作家;莎士比亚;埃斯库罗斯;悲剧人物;李尔王;易卜生;悲剧主人公
摘要: 《戏剧本质论》选自美国利特尔·布朗出版公司1985年出版的《戏剧种种》(第四版)一书。
《戏剧种种》是被美国大学和研究生院戏剧与戏剧理论专业广为采用的教科书之一。
《戏剧本质论》是其中收录的一篇对西方两千多年来戏剧与戏剧理论进行全方位评述的论文。
本文上及古希腊悲、喜剧,下及当代荒诞派戏剧,经过细致的分析,结合粗线条的概述和客观的观照,为我们展现了西方戏剧及其理论流派的整个嬗变过程。
由于原文较长,将近两万字,译者在编译过程中删去了文中一些与主题无密切关系的引文和例证.。
戏剧本质论
戏剧本质论.戏剧之所以成戏,就仰仗于所谓戏剧性,戏剧性归根结底指的是戏剧动作。
只要在舞台上找到了动作便有可能成戏。
动作乃戏剧艺术的根本。
现代戏剧艺术的探索虽令人眼花缭乱,但都来摆脱这个根本。
因此,现代戏剧与其说是对戏剧传统的否定,不如说是对其自身的艺术规律的重新追求。
1.戏剧动作是戏剧艺术基本表现手段。
在表演艺术中,又称舞台动作。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把动作作为戏剧的特殊表现手段。
他指出:戏剧模仿的对象是行动,而模仿的方式则是动作。
从表现的内容来说,戏剧是行动的艺术;从表现手段来说,戏剧是动作的艺术。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动作是支配戏剧的法律。
2.戏剧动作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它来源于生活,但不等同于生活中的动作。
戏剧动作包括人物的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如形体动作、语言动作、静止动作、内心动作和多种表现手段(表情、姿态)等。
戏剧动作总是需要在演员的表演中得以直观的呈现出来。
戏剧的环境,事件安排、情节发展、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都不是靠叙述来交待的,而是靠动作直观展现出来,所以动作是戏剧表现的基本的艺术语言,也是戏剧中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的基本手段。
3.戏剧动作又具有揭示性。
在戏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本身是非直观的,但是需要通过演员的动作表演展现出来。
因此,每一个完整的戏剧动作都包括外──内──外的过程。
只有把动作的内因和外因展现出来,观众才会了解动作的意义。
4戏剧动作不仅包括剧中人物的行为举止,还必然包括对话、独白等语言因素。
在这个意义上,衡量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不仅要看是否具有思想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更重要的是看剧中人物的动作是否具有足够的艺术表现力和丰富的人性内涵;是否表现对观众的足够吸引力。
如曹禺的四幕悲剧《雷雨》它通过周、鲁两个家庭,8个人物复杂的戏剧冲突,前后30年间复杂的纠葛,通过紧凑集中地来组织戏剧动作,在写出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
它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通过深刻准确的塑造人物形象,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洋溢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悲剧气氛。
戏剧的本质和特征
第1页,此课件共23页哦
戏剧 鉴赏
戏剧是什么 ——戏剧本体论
戏剧演什么 ——戏剧剧本创作论
戏剧怎么演 ——戏剧综合构成论
戏剧怎么看 ——戏剧鉴赏论
第2页,此课件共23页哦
第一章 演故事的艺术 第二章 故事的艺术(一)
剧本、戏剧动作、 戏剧情境、戏剧结构
第三章 故事的艺术(二)
人演出戏剧 哑剧 义 悲剧
神话剧 古典主
舞剧 历史剧 浪漫主义 喜剧 说话剧 社会剧 现实主义 悲喜剧
话剧 心理剧 象征主义
歌剧 青春剧 叙事剧 歌舞剧 儿童剧 表现主义
第9页,此课件共23页哦
*话剧、歌剧、舞剧、 诗剧、戏曲、哑剧 *多幕剧、独幕
第10页,此课件共23页哦
假定性
戏剧 的 特征
第20页,此课件共23页哦
第21页,此课件共23页哦
小说是一个人读,绘画是一个人看,
音乐可以一群人听,而戏剧必定是 很多人在一起观赏。
戏剧 的
剧场性
戏剧的欣赏永远与创作同步,每一 次的表演都如同第一次发生,每一 次都与上一次不完全一样。
戏剧演出观演双方共同“在场”, 台上台下,“同声相应,同气相 求”,现场的响应时刻引导着观演 双方的情绪走向。
戏剧 在戏剧中,“真实”是用来制造虚
的
幻的;而在电影中,虚幻的光影却
假定性 在制造真实世界的感觉。
戏剧艺术不可一味追求所谓真实的
幻觉,而脱离其固有的“假戏真 做”、“以假求真”的特性。
第13页,此课件共23页哦
第14页,此课件共23页哦
戏剧是一种鲜活生动的艺术样式,它是流动在时间中、展 示在空间中、存活于感受、体验和认识当中的一系列的过 程与事件。
戏剧本质体认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
戏剧本质体认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戏剧本质体认是对戏剧本质的认知,它深刻地观察戏剧的表现形式和内在精神要素,解构戏剧的构成要素,从而达到对戏剧的本质认识和阐释。
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则是通过反复演出、不断推崇、普及和传承,使得某些具有代表性、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准的剧目,逐渐被定为经典。
在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对戏剧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经典剧作《雷雨》、《茶馆》、《国姓爷》、《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是通过戏剧本质体认而成就的。
例如,《雷雨》强调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虚伪,透过剧情、人物和语言的表现,揭露出那个时代的黑暗面和人们的痛苦。
而《茶馆》则描绘了晚清民国之际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和困境,让观众在舞台上看到一个具体的历史时代和生活状况。
这些剧作通过对戏剧本质的认知和把握,从而在艺术上实现了优秀的表现,成为中国现代戏剧的代表作品之一。
由于中国现代戏剧的特殊性,经典剧作不仅是独立的精神作品,更是体现中国现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典剧目具有创新性、思想性、时代性和艺术性等方面的特征,因此它们在经典化的运作中,即被推崇和认可,又会对社会文化和艺术融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推广《茶馆》这类经典作品时,学校和文化机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专题讲座、剧艺欣赏、文学读写等活动,让学生和社会公众深刻理解剧作的精髓和内涵,从而拓宽自己的审美视野和文化素养。
总之,戏剧本质体认与中国现代戏剧经典化的运作是两种密不可分的艺术活动。
戏剧本质体认是在深化对戏剧本质的认识基础上创造和创新,而经典化运作则以推崇和认可为基础,在传承和发扬中巩固和弘扬。
两种艺术活动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与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剧本质论.
戏剧之所以成戏,就仰仗于所谓戏剧性,戏剧性归根结底指的是戏剧动作。
只要在舞台上找到了动作便有可能成戏。
动作乃戏剧艺术的根本。
现代戏剧艺术的探索虽令人眼花缭乱,但都来摆脱这个根本。
因此,现代戏剧与其说是对戏剧传统的否定,不如说是对其自身的艺术规律的重新追求。
1.戏剧动作是戏剧艺术基本表现手段。
在表演艺术中,又称舞台动作。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把动作作为戏剧的特殊表现手段。
他指出:戏剧模仿的对象是行动,而模仿的方式则是动作。
从表现的内容来说,戏剧是行动的艺术;从表现手段来说,戏剧是动作的艺术。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动作是支配戏剧的法律。
2.戏剧动作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它来源于生活,但不等同于生活中的动作。
戏剧动作包括人物的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如形体动作、语言动作、静止动作、内心动作和多种表现手段(表情、姿态)等。
戏剧动作总是需要在演员的表演中得以直观的呈现出来。
戏剧的环境,事件安排、情节发展、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都不是靠叙述来交待的,而是靠动作直观展现出来,所以动作是戏剧表现的基本的艺术语言,也是戏剧中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的基本手段。
3.戏剧动作又具有揭示性。
在戏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本身是非直观的,但是需要通过演员的动作表演展现出来。
因此,每一个完整的戏剧动作都包括外──内──外的过程。
只有把动作的内因和外因展现出来,观众才会了解动作的意义。
4戏剧动作不仅包括剧中人物的行为举止,还必然包括对话、独白等语言因素。
在这个意义上,衡量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不仅要看是否具有思想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更重要的是看剧中人物的动作是否具有足够的艺术表现力和丰富的人性内涵;是否表现对观众的足够吸引力。
如曹禺的四幕悲剧《雷雨》它通过周、鲁两个家庭,8个人物复杂的戏剧冲突,前后30年间复杂的纠葛,通过紧凑集中地来组织戏剧动作,在
写出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
它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通过深刻准确的塑造人物形象,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洋溢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悲剧气氛。
作者善于把众多的人物纳入统一的情节结构之中,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紧张的场面和强烈的戏剧冲突,再加上语言的活泼和生动,使《雷雨》获得空前的成功。
5.“流动性”是戏剧动作的一个重要特征。
所谓“流动性”,指的是它的因果连续性,一个动作由别的动作生发出来,同时又引起别的动作。
戏剧中的矛盾、冲突、悬念和情节等都是由一个因果相承、持续发展的动作体系构成的。
6.现代戏剧提供了一些新的动作成分,最有表现力的是音响。
音响在戏剧中本来是动作的辅助成分,或用以再现动作的环境,或用以烘托人物的内心情绪;但也可以成为动作成分:或作为冲突的象征性表现手段,或作为人物内心活动的直观外现方式。
总之,在所有戏剧的形态中,其核心就是戏剧动作。
在这个意义上,戏剧动作既是戏剧事件和情节的内在动力,也是刻画人物的最基本手段,甚至是引发剧中矛盾冲突的诱因。
对于观众而言,看戏就是看表演,而戏剧表演就是通过具体丰富的动作来体现的。
精彩的戏剧动作不仅能抓住观众的心理,制造出曲折奇特的戏剧冲突,还能形成跌宕起伏的戏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