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转型之道:以协同创造价值

合集下载

国企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的实践探索——以中国电子系统公司为例

国企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的实践探索——以中国电子系统公司为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子)积极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重要要求,充分发挥“组织起来”的党建优势,创新构建了计算机软硬件“PKS”安全体系(飞腾CPU +麒麟操作系统+可信链)。

中国电子二级企业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系统),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和中国电子战略,不断实现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相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系统改革改制的背景2016年7月25日,中国电子系统工程总公司完成改革改制,更名为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从国有全资企业转变为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改制以后,中国系统围绕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积极贯彻中国电子“全面深化体系性变革,加快推动中国电子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要求,先后经历两次转型,从最初单一的高科技工程业务板块转向清洁能源领域,再转到以现代数字城市为主要业务,实现公司转型升级、快速发展。

就在改制当年,中国系统完成营业收入111.5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86亿元,改革初见成效。

新发展与新问题同在。

中国系统党委结合党建体检报告,查找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仍然存在;内部抓党建“能力不够、精力不足”导致“作用不好、成效不显”现象仍然存在;再比如基层党建内生动力还未能完全激发,党建工作在职责引领、过程管理、考核激励、成果运用等方面还存在不到位现象。

针对这些主要问题,公司党委不断梳理差距、补齐短板、强化弱项。

中国系统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的实践探索取“点”:重点解决好创造性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怎么看”的问题把握着眼点。

中国系统着眼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从服务集团战略、进而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来思考和看待“两个一以贯之”,助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实践——国家能源集团的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与高质量发展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实践——国家能源集团的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与高质量发展

年11月,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家能源集团)在原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原神华集团公司合并重组的基础上成立,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央企重组——重组后的国家能源集团拥有1.8万亿元总资产和33万名员工的庞大体量,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区和全球十多个国家的煤电业务,快速的技术革命、产业变革和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使得这一重大企业重组面临着机构融合、业务重整、流程再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实践——国家能源集团的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与高质量发展屈琳珊 项安波 | 文屈琳珊: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项安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在强国战略指引下积极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是央企的战略选择和自觉行为。

由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企业和全球最大的煤炭企业重组而成立的国家能源集团,如何通过数字化助力企业融合,推动传统业务体系全方位改造?如何以智能化赋能能源制造业务创造新价值?以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运营效率?2017造等重大挑战。

面对重组融合和转型升级的双重挑战,国家能源集团选择依靠科技创新作为推动转型、促进融合的根本途径,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推动实质性整合与高质量发展。

经过上下齐心戮力,国家能源集团在合并的首年,收入和利润就分别获得了20.48%和33.22%的增长,并在2018、2019和2020连续三年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连续正增长。

这其中,数字化促进企业融合、智能化赋能创造价值、精细化提升运营效率,是实现“1+1>2”协同效79应,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的重要经验之一(见图1)。

强强联手为数字化、智能化和精细化奠定企业基础重组成立的国家能源集团承担着践行中国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使命。

作为十九大之后首个重组的中央企业,国家能源集团被赋予了打通煤电梗阻、实现一体化发展、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等任务。

合并前,中国国电集团和神华集团,分别是发电和煤炭领域的中国行业龙头企业。

新时期铁路勘察设计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考——以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转型发展为例

新时期铁路勘察设计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考——以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转型发展为例

新时期铁路勘察设计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考——以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转型发展为例赵振平【摘要】文章以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转型发展为例,分析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实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企业变革创新、调整转型的发展要义,强调企业转型发展的跨领域、跨业态、跨地域三个基本路径,突出转型发展要注重的跨界管理、协同效应、属地发展、文化融合四个关键因素,深入思考新时期铁路勘察设计企业转型发展统筹问题.【期刊名称】《科技创业月刊》【年(卷),期】2015(028)010【总页数】2页(P34-35)【关键词】铁路;勘察设计企业;转型发展【作者】赵振平【作者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32.6近年来,我国勘察设计行业取得革新式发展,勘察设计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外加铁路行业管理体制已发生重大变革,铁路勘察设计企业亟需快速转型发展,着力建设“一主多元”工程公司,增强市场风险防控能力。

本文结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四院)以“一主两翼”总体发展战略为引领,以建设多元发展的国际型工程公司为目标,调整转型、升级发展的理念,重点阐述新时期铁路勘察设计企业转型发展的基本要义、基本途径和关键因素。

1 新时期勘察设计企业发展的基本要义发展是企业在各个阶段都要面临的使命。

依据宏观经济形势,当前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主题定位于:持续、健康、转型发展。

需结合产业环境和自身实际,探寻发展思路、把握发展要义。

1.1 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众多大型综合性勘察设计企业一样,铁四院进入企业发展的成熟期,同时也面临着很多共性问题:①主业市场空间有限,甚至出现萎缩;②发展速度迟缓,面临“增长的天花板”;③“大企业病”日益凸显,决策执行效率不高,组织内部冲突加剧,中、基层改变现状合力不强,排斥创新、不支持学习等。

1.2 勘察设计企业发展的基本要义解决发展制约问题、获得发展新动力,必须实施变革创新、促进转型发展。

以客户为本,创新驱动一体化发展——景德镇公司市场部践行集团公司经营发展理念

以客户为本,创新驱动一体化发展——景德镇公司市场部践行集团公司经营发展理念

以客户为本,创新驱动一体化发展——景德镇公司市场部践行集团公司经营发展理念2022年景德镇联通市场部高质量落实集团公司“1+9+3”战略规划体系,践行集团公司经营发展理念,为客户创造价值,坚持市场和创新双轮驱动,以一个联通,一体化能力聚合,一体化运营服务为依托,走出了一条景德镇联通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新道路。

为客户创造价值客户在哪里,市场就在哪里,网络就要建在哪里。

强基固本就是要强网络之基,固服务之本,为客户创造价值。

客户需求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景德镇联通要扭转长期以来形成的“网络差一点、产品差一点、服务差一点、价格低一点”局面,就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快速了解客户需求,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

景德镇联通市场部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在网络投资和宽带投资覆盖方面,从多角度、多维度开展实地勘察,兼顾成本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进行网络宽带资源覆盖。

在客户满意度方面,从产品宣传、套餐资费、消费提醒的方面,做好端网业协同,畅通服务全流程,重点攻坚解决影响客户感知的问题。

在客户运营方面,打造分层分级的差异化服务,以上门检测为依托,向家庭客户提供多元化、多场景的服务;以数字经济为契机,向政企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向特殊群体提供有温度、人性化的服务,帮助障残疾人通过使用联通畅听王卡实现与外界无障碍信息交流。

为景德镇联通塑造了良好的客户口碑,为客户实现了价值,同时也彰显了景德镇联通的科技、温暖、智慧的央企担当。

市场和创新双轮驱动面对经济增长乏力,疫情蔓延扩散,通信行业人口红利锐减,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市场环境竞争激烈,必须通过创新,提升业务的组合创新能力,增强家庭市场的营销能力,迅速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景德镇联通市场部通过竞合谈判,倡导三方停止行业内无效内卷,尤其是在新融合、投申诉、渠道转网、校园营销上,转向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与此同时,在营销产品上从单卡产品强切换为双新双融产品转变,在营销思维上从单一用户营销方式向聚类用户营销的创新思维转变,在营销组织上从传统的摆摊营销、守店营销向数字乡村、集体经济创新型组织转变,在终端运营上主推FTTR千兆家庭宽带设备、高价值终端分期产品,对手机终端进行整体操盘,提升供应能力,快速适应市场环境变化。

谈企业集团协同效应的实现

谈企业集团协同效应的实现

谈企业集团协同效应的实现内容摘要:随着企业集团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复杂、经营的多元化,对企业集团这一系统中的母子公司之间、各子公司之间的行为进行协同管理已经成为一项紧迫又意义重大的课题。

本文在系统介绍协同效应的概念和主体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企业集团协同创造价值的方式、协同效应成本认识和如何实现协同效应。

关键词:协同效应企业集团协同效益协同效应(Synergy)是企业在兼并后,两个企业的总体效益(价值)大于两个独立企业效益(价值)的算术和,用公式表示为S=V A+B-(V A+VB)。

其中S代表协同效应,V A+B、V A、VB分别表示为并购后联合企业的价值、并购前A企业的价值和并购前B企业的价值。

理解协同效应的关键在于企业集团的经营表现优于原企业单独经营表现之和。

组建企业集团以后,实现协同效应是企业集团整合最基本的目标,是实现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的基础。

企业集团的管理过程实际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

协同创造价值方式企业资源可划分为实体资产和隐性资产两类,实体资产是指不能同时用于两个价值增值活动的,并且使用后不能再生的资产;隐性资产是指能够同时用于两个以上的价值增值活动中并且不发生损耗可以重复使用的资产。

协同效应就是在实体资产得到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通过整体隐性资产的相互共享和重用,使整体和个体提高了对实体资产的利用效率而产生的效应,其本质是一种质量上的提高,是通过对整体以及各个组成部分的隐性资产的利用,而使单位实体资产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企业集团的协同就是通过对集团内部的隐性资产利用的基础上,使单位实体资产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这种协同效应的产生不仅存在于企业的多元化及对集团内部企业间的整合过程中,而且在同一战略业务单元内部,也存在业务流程不同环节的协同效应。

同一职能部门的不同职能小组之间,两个员工之间均存在协同效应,因此,协同的主体可以是企业集团的战略业务单元,也可以是同一战略业务单元,或者企业中不同的职能部门,或者子公司、分公司或者事业部等单位。

苏新雷:协同创造价值

苏新雷:协同创造价值

S s IL P C E AT
{ 协同开发扮建筑 自动化管 软件—— 里
新雷 和他 的团 队凭着勇 和魄 力毅然踏 ^ 巾 L 闸件 领域 。 如 今 协1 司 已经 和西 安交 通 大学 台 司登 怍、 进行 中间 件 的 矿 究、 西北 大 学 软件 研 与 究所联 合 开 发 l l 巾『 件 。 自主 丌 萤的 作 自 其 ] 中间 件 已 十 20 年 1 月获 科 技部 卜 ’ 81 1 五 国
国电子信 苜产业五百 强 ( 利润排为 36 ) 按 1名 。
: 已身 经 百 战 有 着 丰 富的 大 型企 业管 前 理 经 验的 他 =这次 更 清 楚 自己肩 上 的 担子 多重 。作 为 “ 长 ” 舰 、他 不 仅要使 这艘 超
团队认识到、 单做系统集成不是 民远之 。 公 司开始了从系统集成商向独立软件开发商的转 型 苏新雷把它定位为“ 自主开发的中间件 为平台 针对行业需求、 开发并提炼以特色技 术为支撑的大型应用软件”在智能建筑系统 。 的项目 运作中, 苏新雷对智能建筑领域有了越
十人履 历

现任西 安协 同数码 股份有限公 司总
经理

1日 卓 毕业于厦 门大 学 g8 1 眄 年 3月担任中国航 天机 电工业 g
安软件业的基本状 况=为 了行业整体 的 发展、政惰和软件 界凡士逐渐开始有 了 抟识:尽 陕整合各方资源组建西安软仁
航 空 母舰

集团二 一 0
来越深 的了解 。 大 量的 市场调研 和论证后 , 在
经过第一阶段发展、各方面部取得 了一 定
的 成绩 和 积 累 。
太的航母 向正确的方向前行,还要使它尽
芒 强大起 来 ;他 知 道、 风 云变 化的 I 业 的 T 竞争 规律 是 陕鱼吃 慢 鱼 对他 来 讲 , 也许

广路集团:三项举措提升企业价值创造力

广路集团:三项举措提升企业价值创造力

治企有道管理视窗Enterprise Civilization2024年第1期94广西广路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路集团)作为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投集团)承担贸易板块重要业务的独资子公司,自2016年11月重组以来,按照北投集团“正风、协同、拓展、增效”方针要求,紧紧围绕贸易产业“规模稳定、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发展定位,致力抓住新机遇、开拓新市场、构建新增长,加快推进市场开发、经营提质、改革转型等各项工作,推动贸易优化升级、创新发展,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广路集团经营效益不断攀升,截至2023年11月30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1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2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71%。

以转型升级构筑竞争新优势“顺应数字时代潮流,推动贸易数字化和创新发展,是贸易企业培育发展新动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广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卢历说。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广路集团加快转型升级,改变传统贸易模式,积极探索贸易数字化,培育贸易新业态,开拓贸易新领域,构建贸易新竞争力,助力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推进贸易数字化。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搭建数字贸易平台,积极培育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广路集团在数字贸易平台项目开发方面捷报频传。

如:建成北投智慧供应链平台(一期),推动链上企业降本增效、协同发展,为广西发展数字贸易提供国企范例;建成运营广西高速网络货运平台,进一步完善了物流及供应链服务体系,广路集团由此成为广西第3家拥有网络货运牌照的国有企业;先后开发运营“天天购”“兴农荟”等电商平台,分别搭建快消团购服务、乡村振兴农副产品营销平台,为社区、企业(单位)提供便捷采购服务,开拓了线上商贸新的增长点。

推动企业信息化。

制定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加快统筹推进ERP、进销账、业务统计系统开发运用,建成了一批实用型、行业先进的信息管理平台,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神华集团:以合资方式契合一体化战略进程

神华集团:以合资方式契合一体化战略进程

神华集团:以合资方式契合一体化战略进程作者:暂无来源:《现代国企研究》 2015年第3期在市场基本稳定的环境下,对于重资产运营的企业而言,以合资作为国际化的主要进入方式与一体化战略有着较好的契合。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不以技术为主要动机的国际化中,可以优先开拓地缘接近的新兴经济体国家。

神华集团的国际化始于1996年,神华集团获得自营出口权之后,煤炭远销韩国、日本、印度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地区,此时,神华集团的国际化主要是产品出口。

自2000年以后,国家鼓励企业尤其是矿业能源企业“走出去”的力度不断加大。

神华集团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遇,运营澳大利亚沃特马克和印尼南苏煤电项目,取得了非常好的开端。

此时,神华集团才真正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

近年来,神华集团除了开拓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市场、获取煤炭资源外,也开始于美国等发达经济国家发展页岩气等新兴产业。

我们将主要分析神华集团2000年以后采取的国际化商业模式,阐释神华集团的国际化如何与既有的商业模式建立衔接。

国际化有机融入一体化神华集团的国际化商业模式策略是战略合作模式。

神华集团的国际化首先从其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出发,探索出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一体化商业模式的价值,又如何保证国际化战略与公司原有战略的衔接。

神华集团的一体化商业模式在中国较为成功,但是却难以复制,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神华集团的一体化不仅是自身经营战略的成功,也与其国企背景密不可分,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在神华集团建设铁路、港口时都给予了相当的支持,而一旦神华集团走出国门,目标国很可能不允许神华集团直接投资铁路、港口、电力等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行业。

二是神华集团的一体化资产中,只有煤电一体化、煤化工一体化能够在不同地域间转移,而具有极高价值的铁路网络、航运等却无法跨地域转移。

因此,神华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就面临着与自身一体化战略的潜在冲突。

进而,神华集团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采取了合资的方式,通过与目标国企业合作的方式规避政策风险。

介绍了集团企业发展历程

介绍了集团企业发展历程

介绍了集团企业发展历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集团企业是一种由多个子公司或部门组成的企业集团。

随着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和全球化的发展,集团企业在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集团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涵盖了从起步阶段到成长阶段再到成熟阶段的不同发展过程。

集团企业的发展起步于一个个独立的子公司或部门。

这些子公司或部门可能是在同一领域内的,也可能是跨行业发展的。

在这个阶段,集团企业通常会注重整合资源、优化组织结构、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以实现子公司之间的协作与协同发展。

集团企业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体系,确保集团企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集团企业逐渐进入了成长阶段。

在这个阶段,集团企业不仅需要不断拓展市场,扩大业务规模,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

集团企业还需要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挑战。

最终,集团企业进入了成熟阶段。

在这个阶段,集团企业已经建立起了稳定的市场地位和品牌形象,拥有了强大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集团企业在这个阶段通常会进一步加大对研发创新和品牌建设的投入,以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集团企业还需要注重管理与创新并重,不断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集团企业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起步、成长和成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只有不断创新和进化,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长期持续发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集团企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它们将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企业,引领着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篇示例:该集团企业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起初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潮中,该企业紧紧抓住机遇,通过不断创新和转型升级,逐渐发展壮大。

在其发展的初期阶段,该企业主要依托着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加大投资力度,开发了不少优质的地产项目,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经济效益。

精选案例:中粮集团的战略转型

精选案例:中粮集团的战略转型

中粮集团从粮油食品贸易、加工起步,逐步向实体领域发展,成为一家涉及农产品加工与贸易、金融、地产等多产业、跨领域的投资控股型集团公司,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

中粮集团的战略经历了从以贸易为主到全产业链的艰难转型历程。

以董事长宁高宁和总裁于旭波为代表的中粮管理团队发起一场以“全产业链”为主攻方向的全面战略转型,从过去的外贸业务为主逐渐向加工和品牌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延伸,增强市场主导能力。

在新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中粮通过一系列的并购及分拆上市,形成了粮食贸易、粮食及农产品加工、生物质能源、品牌食品、地产、酒店、土畜产、包装、金融九个板块业务构成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实现了贸易向产业的转型。

中粮的竞争力也得到很大提高:与2004年相比,中粮2008年的总资产、营业收入增长1 倍多,经营利润增长5倍、净利润增长3倍以上。

1.传统战略(1)以贸易为主导的战略1987年以前,中粮是典型的外贸类企业,靠着外贸垄断权和资源权来生存和发展。

1992年,中粮开始由一家传统外贸代理企业向多元化公司转型。

1996年,中粮提出“四三三”经营格局——进出口贸易占40%,实业占30%,期货、金融及服务业占30%,实业成为公司经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粮将其全部实业项目划分为粮食油脂加工,农副产品种植养殖,酒、饮料生产,工业食品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酒店经营和物业开发八大系列。

至2004年,中粮福临门牌食用油,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名列同行业第二;长城干红、干白葡萄酒的销量,在中国葡萄酒行业中排名第二;“金帝”巧克力,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位居第三;中粮可口可乐有限公司,是可口可乐在中国大陆的第三家独立装瓶商。

中粮在酒店、麦芽、面粉、金属包装等几个重要的投资项目上也获得了成功。

2004年12月,宁高宁从华润集团“空降”到中粮,成为中粮集团新的董事长。

2004年底的中粮,传统外贸依然是比较主导的业务。

(2)传统战略的弊端第一,发展战略思路相对简单,不系统中粮集团提出了2000-2005年的发展战略: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调整组织结构、人才结构;扩大粮油食品主业规模,调整产品结构;加强科技开发、资本运营、品牌经营,提高企业核心能力;建立国内营销网络,实现国内外经营一体化;实现产业资本、贸易资本、金融资本、智力资本的结合;到2005年使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进入世界300强。

发挥实业作用,协同实现“双转型”

发挥实业作用,协同实现“双转型”

流 各项业 优势, 通等 务的 尤其 新 的 商 业 模 式
战略转型的核心和灵魂是寻找新的业务模式和商业
模 式, 业务 与服务 转型是企 业战略转型的关键 , 从这几
电信增值业务 , 包括 互联网 I 、I 、】 、 s c 亡 P P ¨ 。 的重要构成部分 。
精神下制定发展远景有关。
的延伸。 这些工作. 只靠主业自 身无法完成 , 必须寻找
具体来说 , 处于伴随主业转型而转型的实业, 战略合作伙伴 ,实业公 司是 比较理想 的选 择之一 。现 在立 两家固网公司已 经和多家包括设备供应商、 容提 内 足主业、 服务社会的基础上, 应进一步拓展市场、 谋求 今,


由于价值创造主体复杂, 主业公司在为 长的历史, 有很高等级的资质和经验丰富的队伍, 这种 丰富、 个性化、 高性能价格比的综合信 情况下, 实业应把配合主业进行平台建设作为当 仁不让

中, 实业公 司应积极参 与渗透 其 中, 发挥 的义务 ,顺 “ 型”之 势迎接 实业发展的新 浪潮。 转 务、末梢 业务 、科技开发 、智能 网络 、 通
业存续的目 标;中国网通围绕规范、 改制、改革、 发展 信息传输业务” “ 与 综合信息服务” 之间的缝隙是转型 的总体思路适时提出了 “ 融合、 改制、 上市”的战略部 中的运营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参照英国电信等国外电 署, 筹划将电信链条上的 相关业务整合上市。 从根本上 信公司的转型经验和 “ 业务和网络分离” 的原则, 运营
从长远发 新思路、创造新价值 ,以精确 化管理 思想为指导 , 重点 供 商和 国外公 司在 内的企业建立 了战略联盟 . 发挥 以下几方面 的作用。 展看 . 实业公 司是不用联盟 的最佳 战略合作 伙伴 。 前 在 些年 电信大发展 时期 .实业 ( 当时称为 多经或开发公 司) 发挥 了重要作用 , 在今天 的转型期 , 实业必将 围绕 主业转型发挥 更大 的作用 。 实业的业务是 电信价值链集团不 可或缺 的重要构成

集团公司总部三种基本的价值创造方式

集团公司总部三种基本的价值创造方式

母合分析的第一步就是要思考总部的价值创造。

“互联网+”时代,集团母公司(总部)存在的最大理由就是集团母公司具有价值创造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是作为单体公司所不具备且无法培育的,它也是集团战略与执行力在母公司层面的能力折射。

然而在集团化运作的实践中,我们也经常无奈地发现很多母公司不仅没有创造战略价值,反而损毁和侵蚀了分子公司(含权属孙公司)的价值创造:例如一些集团公司总部在战略投资决策方面出现重大失误给分子公司带来灭顶之灾;还有一些集团公司在分子公司高层任用上出现不恰当的决策导致集团整体利益受损等等。

因此集团公司必须要认真思考战略价值创造与损毁预防能力的培育:即一般情况下集团公司总部本身不直接从事生产运营,它只投资和管控着若干个子公司,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培育何种能力有效地防止自身价值毁损行为的发生并创造价值?我们将集团总部的价值创造的方法与手段总结为三种:1第一种创造战略协同无论在多元控股还是单一经营产业集团,集团公司都可以通过创造分子公司之间协同效应来实现价值增值:首先母公司可以通过业务的关、停、并、转、投等战略重组手段,促使分子公司之间在业务上形成相互支持态势。

这种相互支持不仅仅体现在多元控股集团打造“端到端”的产业链,即使在单一经营的产业集团也可以促使分子公司之间形成规模化协同效应,例如合理利用资产促使边际成本降低等等;其次集团公司还可以通过战略质询、经营计划财务预算、内部交易价格干预、统一协调外部利益相关方等多种管控手段促使分子公司统一战略行动,避免分子公司之间产生无序的内部竞争;再次对分子公司战略资源实施关联性管理,创造资源的组合共享,共同抵御经营风险,实现集团战略利益最大化。

2第二种挖掘经营潜力集团母公司可以运用战略质询、经营计划财务预算、人员外派、业绩评估、集中采购研发、管理标准制定等管控手段,充分挖掘分子公司单独经营时无法实现的经济潜力。

例如多元控股集团可以通过设计子公司的盈利模式、经营计划与财务预算、业绩评估、重大战略决策审批等手段,促使分子公司不断加压以实现更好的业绩目标,防止子公司的价值毁损;在单一经营的产业集团,还可以通过人员外派、建立统一的运营管理标准提高业务板块运营效率;同时集团公司也可以通过集中运作某些运营职能(如集中战略物资采购)等多种手段,有效的引导并影响外部战略利益相关方,挖掘业务板块单独经营时无法实现的经济潜力。

集团公司123456发展战略框架

集团公司123456发展战略框架

集团公司123456发展战略框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集团公司123456将继续以创新、协作和创造价值为核心,构建全球化、多元化的经营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创新:集团公司123456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团队和人才,拓展创新领域,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层次。

同时,加强创新与产业融合,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二、协作:集团公司123456将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战略方向,加强与业内同行、战略合作伙伴在技术共享、市场协同、资本合作等方面的合作,并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的协同和合作,共同推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构建强有力的生态系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创造价值:集团公司123456将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顾客需求为核心,创新产品、优化服务,提高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不断积累和沉淀自身的品牌价值和品质信誉,在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全球化:集团公司123456将继续扩大海外业务,不断深化本土化管理,加强本地资源和市场的战略整合,进一步提高市场敏感度和竞争力,实现全球化战略目标。

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深化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将海外市场作为企业的重要增长点,不断拓展国际市场份额。

五、多元化:集团公司123456将强化多元化经营,积极探索新领域,拓展新产业链,进一步实现多元化经营机制的完善,打造多元化的产业布局。

同时,开拓相关产业,实现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强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综上所述,集团公司123456将坚持创新、协作和创造价值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推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经营战略方向,努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增长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踔厉奋斗,笃行不怠,全面开启“数字中银+”新篇章

踔厉奋斗,笃行不怠,全面开启“数字中银+”新篇章

踔厉奋斗,笃行不怠,全面开启“数字中银+”新篇章中国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兼企业级架构建设办公室主任孟茜中国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兼企业级架构建设办公室主任 孟茜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大战略部署。

我国金融机构纷纷开启数字化“答卷”,重塑金融业生态和竞争格局。

2021年,中国银行紧跟时代步伐,深度融入数字中国建设,加快推进集团全面数字化转型,科学制定了“数字中银+”金融科技规划并全面推进实施,在金融科技治理、企业级架构建设、数字金融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22年,中国银行将保持战略定力,稳中求进,紧密围绕既定部署,培育新动能,以重点突破带动数字化转型整体提升,为集团业务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一、2021年中国银行金融科技工作回顾“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将推动我国社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筑牢国际竞争新优势,面对新客户、新领域、新竞争者,全面构建数字化能力成为银行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同时,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统筹安全与发展,解决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推进金融业信息化核心技术安全可控,全力实施IT 架构转型成为维护金融基础设施安全的必然选择。

2021年,中国银行谋定而后动,以数字化转型为主轴,坚持固本强基,紧跟时代脉搏,搭建“技术+生态+体验+数据”新能力,为跨越式发展积蓄新势能。

1.谋篇布局,勾勒数字化转型新图景2021年,中国银行着力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统筹规划、体制机制、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战略部署,构筑集团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谋定集团数字化转型前进方向。

一是优化IT 治理体系。

中国银行强化统筹,整合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互联网金融委员会、数据治理委员会,成立金融数字化委员会,统筹集团数字化发展;优化布局、全局统筹,成立企业级架构办公室,加快推进企业级架构建设工作,锻造数字化新军,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面向“一体”核心,设立总行级信息基础设施联合实验室,中银金科苏州分公司和武汉、成都、海南三个研发基地,支持重点区域协同发展;面向“两翼”联动,坚持“一盘棋”,实施“一行/司一策”服务,提升远程办公水平,开展“集团云”服务,试点数据互联互通,支持集约化经营;靶向发力,优化科技资源分配策略和项目管理流程,提升科技管理效能,确保战略任务稳步落地,使得项目立项效率提升50%,交付效率提升9.1%。

产融结合推进铁投集团转型——浙江省铁路投资集团公司产融结合之实践

产融结合推进铁投集团转型——浙江省铁路投资集团公司产融结合之实践
企 业 集 团 可 以 利 用 金 融 业 的灵 活 性 特 点 , 过 并 购 、 通
产融结合 有利 于实业企 业获 得新 的增长 动能 。
控股 、 股等方 式 , 时转 变经营 方 向 , 资本 从低 利润 持 适 将
行业转 向高利润的行业 , 实现集团 的利润最大化 。
根据美 国《 财富》 杂志统计 ,0 8 %的世界 5 0强企 业都不 同 0 程度地 实现了产融结合 。实业企业要 提高主营业 务的竞 争力, 做大做强 , 需要强 有力 的资本及 金融支持 。发达 国 家 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 表明 , 企业 发展到一 定阶段时 , 由 于对 资本需求 的不 断扩 大 ,就会开始 不断 向金 融资本渗
口 文 / 长斌 帅
乏量身订做 的专业性 产品 , 且 国际化 程度不高 , 并 海外 布 局不够广泛 ,服务 能力和服务效 率不能充分 满足部分 企 业的业务需求 。产融结合企 业可以根据本行 业 的业务特
点和金融需求 , 通过 自身涉足金融业 , 借专业优 势打造 凭 个性化金融产 品 , 在企业 不同发展 时期 , 为企业 自身提供
资本 的发展 ,从而使企 业集团通过产 业与金 融产生协 同
效 应而获取竞争优 势。特别是具有 强大产业 支撑 的金 融
次转型发展 , 获得 了宝 贵的改革创新 经验 。面对新形 势 , 集 团公 司“ 十二五 ” 发展规划 中明确提 出“ 产业整合 、 融 产 结合” 双合 ” 的“ 发展模式 , 产融结 合被提高 到指导集 团公 司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高度。
透 , 融是企业壮大的必要途径。 金
— —
产融结合探索之现状
浙江省铁 路投资集 团公 司拥有省 内独一无二 的基础 性 、战略性 产业资源 ,具 备了打造更加 广阔 的产 业大平 台、 进行产业链式 开发和延伸 的能力 , 同时在 产融结合发 展方 面也 已经迈 出了实质性步伐 。第一 , 不仅与 多家银行

中国电信数字化平台总体规划,围绕场景应用,自上而下

中国电信数字化平台总体规划,围绕场景应用,自上而下

中国电信数字化平台总体规划,围绕场景应用,自上而下首先,转意识,数字化转型要牢牢对准业务的本质,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技术使能业务,协同创造价值。

数字化转型是业务与技术双轮驱动,是双人舞,不能单人舞。

转意识,要全员深入了解数字化转型的内涵,明确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标,集中力量分阶段办大事。

转意识,一方面要转业务意识,技术要围绕业务目标开展,改善业务管理模式,深化管理经验与管理规则的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要转技术意识,业务要牵引技术升级,由简单的流程管理、数据管理向多维的智慧管理、信息管理转型。

2021 年中国电信集团层面成立了数字化转型推进工作组,统筹推进数字化转型。

工作组组长由集团公司主要领导担任,成员包括前端业务部门、主要后端管理部门及云网运营部(大数据和AI 中心),各业务部门为数字化转型主体责任部门。

战略部、人力部、财务部负责数字化转型机制创新及激励考核制定,云网运营部(大数据和AI 中心)推进落实数字化转型具体工作。

明确数字化转型为企业一把手工程,全面铺开,自上而下转意识。

其次,转文化,数字化转型要将各自为战、数据烟囱林立、管理孤立的文化转变为开放共享、数据融通、管理交互的文化。

对于实现业务的快速响应,平台尤为重要,大家一起建平台、使用平台,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平台文化和用数据说话的文化,除了“我需要别人为我做什么”,还需要“我能为大家提供什么”。

中国电信探索基于具体任务逐步扩展方式,同时为长期推进企业内部数字化转型积累经验,重点考虑数据管理、中台建设、基础管理、技术创新、组织变革等问题,迭代更新数字化转型整体目标、整体架构和推进路径,并按年度分业务领域更新细项目标,落实到每个任务的考核激励机制上,通过典型问题的解决提振信心。

再次,转组织,业务和IT 部门要组成一个联合团队,改变过去那种“业务部门提需求,IT 部门响应”的单向组织架构。

将技术能力建在业务上,业务主管深度参与、引领牵头,技术人员成为业务不可缺少的部分,形成长期固定的组织形式。

实行财务共享模式下集团下属企业财务职能转型的探讨——以制造业企业为例

实行财务共享模式下集团下属企业财务职能转型的探讨——以制造业企业为例

实行财务共享模式下集团下属企业财务职能转型的探讨——以制造业企业为例杨渝平【摘要】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较多的国内外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相继成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协鑫集团财务共享中心于2010年9月试点成立,集团财务分为专业财务、业务财务和共享财务三个类别层级。

本文以该集团企业为背景,就实行财务共享模式下的集团下属制造企业财务人员作为业务财务该如何进行职能转型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其职能转型应由传统核算型财务转变为集资金管理、预算管理、降本协同推动等管理行为为一体的价值型业财一体化财务,并对业务财务转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履行转型后的职能进行了说明。

【期刊名称】《中国商论》【年(卷),期】2017(000)010【总页数】2页(P97-98)【关键词】财务共享模式;业务财务;职能转型;业财一体化【作者】杨渝平【作者单位】[1]太仓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5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鑫集团”)是一家专注于清洁能源与新能源业务的综合能源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非公有制环保电力控股企业,全球最大的光伏材料制造商。

为了与集团经营战略相匹配,协鑫集团于2010年9月试点成立了协鑫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整个集团财务分为专业财务(集团及管理中心层级)、业务财务(集团下属项目公司层级)及共享财务(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层级)三个类别层级。

本文以该集团企业为背景,就实行财务共享模式下的集团下属制造企业财务作为业务财务该如何进行职能转型探讨如下。

从国际到国内,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都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甚至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财务转型势在必行。

一项来自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调查显示,超过50%的财富500强企业和超过80%的财富100强企业已经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国内的大型企业集团如海尔集团、中兴通讯、中国电信、苏宁电器、华为等也组建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协鑫集团在2010年开始多元化发展时,就开始考虑如何实现集团财务管理的统一化和标准化,并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提上议事日程,于2010年9月试点成立了协鑫集团财务共享中心,从徐州片区的9家电力业务开始,到如今已将包括电力、光伏、集成、新能源等全集团的相关财务业务共计逾500家财务主体公司接入共享中心。

刘俊勇:协同——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价值创造之道

刘俊勇:协同——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价值创造之道

刘俊勇:协同——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价值创造之道
谢青芸
【期刊名称】《新理财:公司理财》
【年(卷),期】2022()4
【摘要】平衡计分卡是一种满足企业的综合业绩评价行为的管理工具。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刘俊勇在本次大会上从平衡计分卡角度看管理会计数字化转型。

刘俊勇介绍,1925年之后,美国杜邦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两大企业在管理会计上的实践引领了管理会计的发展。

其中,“杜邦分析系统”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分配、评价资源的投放和绩效。

此后,通用电气公司在“杜邦分析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事业部的管理体制,这两家企业在管理会计上的实践引领管理会计的发展。

【总页数】1页(P53-53)
【作者】谢青芸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以协同创造价值——集团公司转型之道
2.老西醋"经"愈挫愈勇的国字招牌r——东湖掌门人郭俊陆的"酸"之道
3.刘俊勇:解读人才体系建设新趋势
4.财务转型助力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访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刘俊勇
5.用
工程技术创造绿色价值——访康迪泰克集团企业传讯和国际销售全球负责人施敦克和康迪泰克中国区总经理刘俊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团公司转型之道:以协同创造价值《企业研究》2014年5月作者:圣辰管理系统咨询(上海)公司首席顾问王晨光协同意味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型,是国内集团公司普遍面临的严峻挑战。

协同型集团公司从卓越绩效、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三方面代表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前,多数国内大型企业呈现集团化特点,也往往伴随着业务多元化,以相关多元化为主。

按照业务协同程度由小到大划分,集团化公司的管理演进路径,一般是从最初的松散管理阶段,经过中间的合作管理阶段,最终达到协同管理阶段,即整个集团公司真正形成一个公司(One Company):集团下各企业(业务单元)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业务协同,集团对各个业务有明确的价值定位和资源配置,并通过统一、标准的流程进行集中与共享,实现有力的管控,从而达到以集团整体为单位的最优化管理。

本文拟从战略中心型组织和组织协同理论的视角,着重研究我国集团公司在战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阐明构建协同型集团公司管理体系的变革方向和解决方案,同时探讨绩优企业在战略协同方面的成功实践和案例。

问题提出:国内集团公司为什么“大而不强”过去,多元化企业集团往往以机会为导向,充分把握改革开放的每一个先机,利用政府关系等稀缺资源,“什么挣钱做什么”,依靠粗放型的增长和管理方式带来体量的迅速膨胀。

但是,多数集团公司存在着“大而不强、大而不当”等问题,具体表现在:盈利能力未能与规模俱进;基础不牢固,尤其是在抗危机能力、品牌影响力、创新能力和内部管理水平、效率等方面。

究其原因,在诊断分析大量国内集团公司案例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其管理和运营模式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单个业务缺乏产业竞争力企业基于业务而存在,因而其地位来自于产业竞争力。

但是,多数集团公司的主业即便是在国内市场也缺乏竞争力,更别说其国际竞争力了。

因为市场化程度到了中高级阶段,市场竞争深入到每一个业务领域,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行业竞争能力,而且“一招鲜”式的单项竞争被系统竞争——差异化的战略、聚焦的资源以及独特的综合能力所取代。

与专业化的跨国公司和本土新兴企业相比,大多数企业集团在产业竞争中因为缺乏差异化战略和充足的资源以及核心能力而表现平平,被动挨打。

同时,尽管多元化赖以存在的稀缺资源和大量机会不复存在,但集团公司难以克服追逐机会的多元化扩张惯性,难免导致资金链断裂等经营风险。

因此,其各个业务领域都在遭受不同方式和程度的蚕食;若恶化加剧,当业务支柱被一根根抽走时,企业集团也就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2、业务之间缺乏战略协同无论是在集团总部和业务单元之间的纵向方面,还是在业务单元之间的横向方面,绝大多数集团公司尚无法实现战略驱动下的组织协同,因为捆绑起来的“小舢板”成不了“航空母舰”。

很多集团公司内部的业务板块或各地的子公司在业务决策、资金、运营上有非常大的独立性,它们貌似一个拥有巨大规模的企业,但实际上是若干各自为政的小企业的简单加总,整体竞争力较低。

而且,并购整合往往给集团公司增加了新的协同难度。

例如,一些被行政要求的兼并重组或因企业多元化战略而发生的并购,导致新的企业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地域、业务、文化,更难形成协同竞争力了。

方向:构建协同型集团公司管理体系1、协同型集团公司管理体系的内涵协同是集团公司的价值之源。

集团公司之所以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其意义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优势,也就是能够协同其业务单元并创造协同效应——企业总体价值大于各个业务单元利用自有资金和管理架构独立经营所创造的价值之和。

比如,有些公司总部依靠内部资金市场来创造价值;还有些总部通过分享流程优化的最佳实践来提升竞争优势。

反之,如果总部不能增加价值,例如所做决策不符合业务单元的市场实际,那么市场机制将会发挥作用,对企业进行重组。

集团公司转型以成就协同型集团公司为目标。

协同型集团公司是指在通用的财务指标上持续领先于同行,并且拥有核心竞争力、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它有三个衡量标准:卓越绩效——盈利性、成长性、前瞻性、持久性和一致性;核心竞争力——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在兼顾资源、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长期、持续、合理地发展。

协同型集团公司管理体系是指集团公司用于战略制定、运营实施并将战略转化为绩效的一整套综合的管理框架。

它顺应环境变化和转型趋势,基于企业系统和企业生命周期,由集团总裁主导,以战略作为起点,在管理模式、行动(计划运营体系)、平台(组织、流程、人力资源等基础架构)三个层面上发挥协同功能,使集团公司企业系统循环运作,最终实现卓越绩效、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三者有机结合的企业目标。

2、协同型集团公司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协同型集团公司管理体系是一套通过系统方法进行全局管理,由投入到产出的企业集团级管理体系,其基本框架包括战略(描述战略)——执行(管理战略)——绩效(衡量战略)三个部分,其中的“执行”又分为三个层面,即管理模式层面(总部职能、管控模式、自主权)、计划运营体系层面(战略规划、投资计划和经营计划、财务预算、绩效管理),以及基础架构层面(治理、组织、流程以及资金、资产、人才、信息等资源管理),如图1所示:上述闭环式的管理体系将战略规划和运营执行紧密结合,帮助集团公司监督并提高战略和运营的成效,为战略的取舍抉择与有效执行提供了全面指南。

传统的集团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企业运营层面,而协同型集团管理体系从战略规划出发,战略和运营层面并举,由集团总裁及高级管理层直接领导,超越了业务单元的障碍和职能管理的局限性,将管理职能扩展到企业集团级范畴,从夯实运营基础到提升战略高度,构成了一体化的管理系统。

同时,企业在打造高效的管理体系时,要把这种体系和理念落实成具体的规章和规则,保证各业务单元、部门和员工都有着共同的战略和愿景,有着共同的业务标准,有着共同的行为准则,每个行为都有据可循,有章可依,以帮助企业更快更好地完成转型,降低转型失败的风险。

3、协同型集团公司管理体系的要素解析下面,简要解析上述协同型集团公司管理体系的运作过程及其主要管理要素:第一步,起点阶段:系统输入——战略规划基于成功的专业化,国内集团公司的战略规划通常有三个要点:·业务单元组合根据集团战略规划要求,集团每年要梳理产业布局,并利用吸引力/竞争力矩阵,对现有业务组合进行评估,量化分析集团各项业务的行业吸引力和业务竞争力,将现有或潜在业务分为四类:重点发展类业务、积极观察及培育类业务、保留及维持类业务、退出及放弃类业务。

重点发展类业务即集团的核心业务,其他业务即集团的非核心业务,如图2所示。

集团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是强化核心业务、处置非核心业务。

·增长机遇集团要推动产业升级和业务模式创新,通过不断布局三层面业务来实现持续增长。

除重点扶持、健康发展核心业务(第一层面)外,一要在人力、财力上做大量投资,以期发展新兴业务(第二层面);二要做几个小规模的投资,并在审慎选择中物色最优项目,以作为种子业务(第三层面)而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协同效应集团公司总部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协同不同业务单元和运营活动,以使其创造的企业价值超过各个业务单元独立经营所创造的的价值之和。

一般地,按照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来分类描述企业协同的各种资源,即包括财务协同、客户协同、流程协同和学习与成长协同。

第二步,运行阶段:转化过程——三个层面第一层面管理模式·总部职能集团总部通常有四个管理职能,即战略管理、风险控制、运营协同和职能支持。

·总部对业务单元的管理模式典型的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理模式有三种:财务管理模式、战略管理模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一般地,集团不宜采用任一单一的管理模式,应当根据各产业群的发展阶段以及在业务组合中的地位,确定相应的、具有不同的管理重点及管理深度的混合型管理模式。

·业务单元的自主权业务单元总经理的自主权主要包括:预算内的支出决定权和所属经营资源支配权,以及在集团统一政策指导下的经营决策权、人事决定权和利益分配权。

第二层面行动层集团管理流程以战略规划为起点,分为项目投资管理和企业运营管理两个层面,最终实现经营绩效目标和战略绩效目标。

·战略规划·投资计划和预算·经营计划和预算·绩效管理第三层面平台层·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公司治理目标是在公司高级管理层、股东和董事会三方面参与者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权责关系,即股东对董事会有效制约,同时董事会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监督和制约,从而达到“保护股东权益”的最终目标。

组织结构要与产业布局、业务模式和运营模式等战略要素相匹配,挖掘集中与共享的收益,确保企业战略能够有效分解到业务单元与职能部门,实现战略执行的纵向协同和内外一致。

集团的组织结构一般为多维结构,按照业务单元、地理区域和职能部门划分,同时分为战略决策层、职能支持层和运营执行层三个层面。

总部的常见职能部门为战略管理办公室、投资管理部、运营管理部、计划财务部、审计部、人力资源部、公共关系部和信息中心等。

·业务流程业务流程通过价值链和商业生态系统等体系联通组织内外的价值创造活动,实现战略执行的横向协同。

它以标准化和规范化、统一性和灵活性为衡量标准,清晰地描述其目标、组织职责、主要活动和关键控制点以及信息流转说明,并持续优化,提高效率。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明确员工的学习与成长战略,确保员工的目标、薪酬及激励、培训及发展规划等与企业战略有效整合,使战略“落地”到人,成为每一位员工的日常工作。

·财务及信息化管理建立一套价值导向、高度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及一体化的信息平台。

例如,通过在集团总部设立财务中心实施财务职能的集中管理;子公司财务负责人(财务经理)实行总部派出制,并定期轮换;实行审计和全面预算管理以及收支两条线管理。

此外,信息系统要确保信息完整、及时、可靠并得以有效地分析和利用,最终对管理决策形成有力支持。

第三步,终点阶段:系统输出——企业绩效企业绩效状况一般通过关键绩效指标和目标来反映,企业可以据此衡量各项战略目标的达成程度。

关键绩效指标的整体设计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的平衡计分卡模式。

最佳实践:中国平安迈向协同型集团公司中国平安从一家保险企业发展成为综合金融服务集团,正在向“协同型集团公司”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在业务协同方面,平安旗下的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可以针对共同客户群体的互补型的金融需求形成综合金融业务协同效应,通过提升交叉销售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单一客户价值。

2009年通过交叉销售取得的新业务超过千亿人民币。

另一方面,在运营共享和集中/管控力度方面,平安通过建设后援集中运营管理平台(又称“后援中心”)最大程度地强化资源整合和共享优势,提高效率、控制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加强风险管理,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