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B)

点: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
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渠 途 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径:太阳能 → 第一营养级 → 第二营养级 → ‥‥‥第五营养级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第一、能量流动不是循环的而是单向的: 从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第二、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林德蔓10%定律): 传递率为10%~20%
五 点 取 样 法
M(标记个体数) N(种群个体总数)
m(重捕中标记个体数)
n (重捕个体总数)
N(种群个体总数)
n (重捕个体总数)
m(重捕中标记个体数)
× M(标记个体数)
• 标记重捕法的前提:标记个体和未标记 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等
二、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数学模型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 ”型曲线
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
措施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 迁地保护:迁入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保护中心等。
1.(2009·广东文基,73)下图表示某生态 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错
在渔业生产上,人们常常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惑:不捕捞或捕 捞很少,鱼类资源可能得不到充分利用;捕捞过多,又会导 致鱼类资源枯竭。那么,对于某个水体中的某种鱼来说,每 年应当捕捞多少才合适呢?
三、群落的结构特征
生态学上把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 1、定义: 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 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范围
联系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者相互伴随,相辅相承, 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A)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性质 来源 物理信息 光、声、温度、湿度、 无机环境或生物体 磁力等 植物:有机酸,生物碱 化学信息 动物:性外激素等信息素 行为信息 生物体的行为特征 生物体的产物或分 泌物 生物体的动作行为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 概念: 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生物体的C、H、O、N、P、 Ca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 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
特点:具全球性、反复出现、循环运动
4、生态系统中的C循环(C)
温 室 效 应
碳的存在形式: CO2和碳酸盐 碳循环的形式: CO2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生态系统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
动和信息传递,彼此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 态学功能单位。群落+无机环境=生态系统 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
陆 地 生 态 系 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冻原生态系统
飞机场附近用噪音来驱赶鸟类
昆虫性信息素防治病虫害
四、生态系统中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 )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 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理想条件:食物(养料) 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 适宜、无天敌
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 常常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 型增长。
环境条件有限,种内个体间 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种 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 再增加。
2、研究种群数量变动的意义
(1)、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鱼类的捕捞 (2)、害虫的防治—蝗虫的防治
能量金字塔
2、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B)
人们虽然不能改变能量流动的客观规律,但可设法调整能量流 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例如,在森林中, 最好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中;在草原牧场上,则最好使能量多 流向到牛、羊等牲畜体内,获得更多的毛、肉、皮、奶等畜产 品。
3、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B)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因果关系
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来维持的。生 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 的渠道实现的,二者相互伴随进行,又相辅相承,密不 可分的统一整体。 能量流动
形式
特点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物质循环
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 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反复循环 反复循环维持生态平衡 具全球生物圈
种群的特征(数量特征)
• • • •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直接 预测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某一种 群全部个体的数量,是种群结构最基本的参 数。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a、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
b、标记重捕法(适用于动物)
样方法

通过计算若干样方中某 种生物的全部个数,然后以 其平均密度估算种群总体 平均密度的方法。
水 域 海洋生态系统 生 态 淡水生态系统 系 统
1、生态系统的结构
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 (1)生态系统的成分
•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 空气、水等 阳光等 • 生产者:生态系统中最基本、 最关键成分。(自养生物:主要 为绿色植物) 植物 • 消费者:动物(植食性、肉食 鱼(动物)性、杂食性、寄生动物) • 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细菌等 三级消费者…… • 分解者:细菌、真菌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 )
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的活动超出
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 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破坏。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A )
3、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B )
意义
遗传多样性——各种生物所拥有的多种多样的遗传信息。 物种多样性——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多样化。 生态系统多样性——它涉及生物圈中生物群落、生 物的生活环境与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等。
标记重捕法
• 标志重捕法:是在一个有比较明确 界限的区域内,捕捉一定量生物个 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经过一个 适当时期(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 重新充分混和分布后),再进行重 捕。根据重捕取样中的标记比例与 样地总数的标记比例相等的假定, 来估算该区域的种群总数。这种方 法一般适用于哺乳类、鸟类、爬行 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种群数量的 估计。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生态学上把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 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 判断种群的三要素:
1、同一地点: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不存在地理隔离 2、同种生物: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不存在生殖隔离
3、全部个体。
•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种群是生物生殖的基本单位。 • 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2、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B) 适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功能不 会破坏,还能促进森林的更新。 科学合理的载畜量,不会破坏草原,又可以 获得稳定的畜牧产品。 适度捕捞海洋系统中成鱼,不仅可以促进海 洋鱼类资源的更新,还能不断获得各类产品。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 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 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 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 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 统的稳定。
2、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A)
• (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利用光照提高鸡的产蛋量
利用温度和湿度延长蔬菜的种植期
•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 组成的。
2、特征: 物种丰富度
结构特征: 垂直结构:群落的分层现象 水平结构: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
状态下的格局或片层分布。 主要特征:镶嵌性 原因:光照、地形、土壤
四、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的过程和主要类型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 灌木林 乔木 次生演替
废弃农田上的演替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原生演替
裸岩上的演替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群落
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
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 方向进行。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食物链:各种生物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 营养级: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各 种生物的总和。 • 食物链有五个环节——五个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第五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
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误的是(
A
)
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 C.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 同一营养级
D.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
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
2
3
A、B、C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光合 A 生产者 有机物
25a
被生产者自己呼吸作用消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