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一)

合集下载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富有教育意义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这次,我将以《看云识天气》为主题,设计一节生动有趣的活动课程。

一、设计意图1. 设计思路:本次活动课程以“看云识天气”为主题,让孩子们通过观察云朵的变化,了解天气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们能够认识不同的云朵,了解天气变化,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孩子们认识不同的云朵,了解云朵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能够准确地观察和描述不同云朵的特征。

2.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了解云朵与天气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云朵图片、天气预报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孩子们观察室外的天空,让他们说一说看到了哪些云朵。

2. 观察不同云朵:展示云朵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不同云朵的特征。

3. 了解云朵与天气的关系:通过天气预报视频,让孩子们了解云朵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4. 动手制作云朵:让孩子们动手制作云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 情景剧表演:让孩子们分组进行情景剧表演,展示他们对于云朵和天气的理解。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孩子们能够认识不同的云朵,了解云朵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2.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能够准确地观察和描述不同云朵的特征。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活动课程结束后,我会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孩子们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 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鼓励孩子们观察天空,记录云朵的变化,进一步了解天气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天气现象产生兴趣。

激发学生观察云彩并预测天气的欲望。

1.2 教学内容:介绍天气的多样性以及云彩与天气的关系。

讲解观察云彩的基本方法。

1.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云彩的变化。

利用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了解云彩与天气预测的关系。

1.4 教学活动: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云彩的变化。

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云彩与天气预测的关联。

第二章:观察云彩的基本方法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云彩的技巧。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云彩分类知识。

2.2 教学内容:讲解观察云彩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云彩的颜色、形状、高度等特征。

介绍常见的云彩分类,如积云、层云、卷云等。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云彩特征。

引导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实际操作并记录云彩的特征。

2.4 教学活动:展示不同类型的云彩实物模型或图片,讲解其特征。

安排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并记录云彩的特征。

第三章:云彩与天气预测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云彩预测天气的能力。

帮助学生了解云彩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3.2 教学内容:讲解云彩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如积云逐渐变厚可能预示着雨天。

介绍简单的天气预测方法,如观察云彩的移动速度和形状变化。

3.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云彩的变化并预测天气。

利用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了解云彩与天气预测的关联。

3.4 教学活动: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云彩的变化并预测天气。

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云彩与天气预测的关联。

第四章:实践活动:观察云彩并预测天气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云彩实际预测天气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4.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户外观察,根据云彩的特征预测天气变化。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与实际天气进行对比。

4.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实际操作并记录云彩的特征。

2023最新-《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

2023最新-《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为朋友们整理了5篇《《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看云识天气》教案篇一创意说明:重点在指导学生阅读科普文的方法上,怎样通过速读抓中心、精读抓重点,研读质疑解难,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一、导入课题多媒体大屏幕出示不同类型的云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由此导入课题。

二、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云和天气有怎样的关系?明确:抓住关键句来回答,即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

三、精读第二部分,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包括:云的种类,云的形状、位置,预示天气等。

三、研读第一部分1.这段文字的语言有何特征?试作具体分析。

明确: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体会说明性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2.仿照“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句式造句。

3.读背第一段。

四、合作探究学完本课,我们知道了云和天气的。

密切关系,也知道了留心处处皆学问的道理。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就能有所发现,有所积累。

现在,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将自己所积累的自然、社会、人生的经验用“看……识……”的形式概括出来,越多越好。

五、布置作业1.在小字本上抄写本课所积累的词语。

2.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③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内容《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2023最新-《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优秀8篇)

2023最新-《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优秀8篇)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牛牛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8篇《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教学目的:篇一一、学习并启发学生运用条分缕析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事物。

二、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

教学重点:掌握总分结构顺序及分类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

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

《看云识天气》教案篇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二)能力目标:1.学习并启发学生运用条分缕析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总分结构顺序及分类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

课文类型:讲读课教法设计: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列图表,明确文章结构层次。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出示小黑板、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云”和“天气”有着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辨别,推测天气的好坏,这篇说明文是怎样把有关云和天气的气象知识告诉我们的?三、讨论全文结构。

四、着重研究一、二部分层次及语言特色。

(一)讲读第一自然段1.朗读首句提问什么叫“姿态万千”、“变化无常”?2.哪些语句分别说明“姿态万千”“变化无常”?3.朗读指出修辞手法?4.这一节按什么顺序写的?(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指出概括说明作用。

2.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三)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1.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形状、位置、厚度怎样,是什么样天气?2.雨天的“招牌”呢?三种云的特点、高度、厚度、颜色在怎样变化?3.“改名换姓”、“躲藏”是什么修辞手法?4.从积云到积雨云,则是夏天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的变化速度和以上有什么不同呢?5.归纳与第二节关系。

语文课文《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语文课文《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看云识天气》,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云的分类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云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云的分类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3)学会通过观察云来预测天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云的分类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难点:1. 云的分类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2. 如何通过观察云来预测天气。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看云识天气》原文。

2. 云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云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云的认识和观察云的经验。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默读课文《看云识天气》,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气和情感。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3)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云的分类和天气变化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4. 学生通过观察云来预测天气的能力。

六、教学步骤:1. 第一步:云的分类(10分钟)(1)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简要介绍每种云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 第二步:天气变化与云的关系(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不同云朵与不同天气的联系。

(2)学生讨论并总结出常见的天气变化与云的对应关系。

课文《看云识天气》优秀教案设计

课文《看云识天气》优秀教案设计

《看云识天气》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对课文《看云识天气》产生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引入课文主题,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云朵,引发学生对天气的兴趣。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的云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1.4 教学步骤展示不同云朵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云朵与天气的关系,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云朵与天气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2.2 教学内容课文《看云识天气》的主要内容,云朵的种类和特点,以及与天气的关系。

2.3 教学方法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和思考。

通过问题解答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云朵的种类和特点。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云朵与天气的关系。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第三章:云朵观察与描述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观察云朵并进行描述。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云朵,学习如何用语言描述云朵的形状、颜色和变化。

3.3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和图片展示不同的云朵,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提供描述云朵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3.4 教学步骤展示不同云朵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提供描述云朵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云朵与天气的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云朵与天气的关系,预测天气变化。

4.2 教学内容云朵与天气的关系,如何通过观察云朵来预测天气变化。

4.3 教学方法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预测。

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云朵与天气的关系。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篇一:《看云识天气》优秀教案篇一【教学过程设计】知识目标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能力目标理清本文写作的说明顺序,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复习巩固比喻修辞,并在写作中运用比喻修辞。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学习和继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

(与天气有关的谚语)创新目标把本课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学写简单的说明文。

【确定五点】1、重点:理解本文从两个方面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理解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点。

2、难点:了解本文采用由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4、素养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并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

5、空白点:了解本文采用由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

【教学法】小团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本文从两个方面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理解本文语言的生动准确的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班级气象员报告昨天当天气象观察情况二、课前三分钟演讲《草船借箭》三、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请你们说说生活中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示天气变化?刘剑:观察日记《泥鳅与天气》四、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字和拼写有错鱼粼丝丝缕缕lǔ迷漫日晕yǖn点辍一霎sà间轻盈yín五、知识大比拼六、填写三张表格(竞赛结束后再把表格发给学生,看哪个小组写得最快最准)七、同学们互相质疑、释疑项目:今日我当小老师(每小组一天一位)接着请小老师提问,可指名哪位同学来回答,最后将请同学们评出哪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最佳?哪位同学回答最有创新?要求:同学们可就文章的语言如词语的运用,修辞、文章的写作特点、文章的结构等方面提问。

这一部分教师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行之有效的引导,以攻破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八、学生小结九、研究性作业从现在开始的一个月内,班级小气象员每天抽个时间,练习看云识天气,判断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轮流发布天气预报,看谁预报得准确。

2024年《看云识天气》语文课教案

2024年《看云识天气》语文课教案

一、教案简介《看云识天气》学科领域:语文适用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观察云朵变化来预测天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让学生掌握看云识天气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云朵变化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观察和预测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云朵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云朵与天气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 实践法:让学生课后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天气,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不同云朵图片及对应的天气情况。

2. 准备晴、雨、雪等天气现象的道具或图片。

3. 准备课后实践观察的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一朵白云,提问:“你们认为这朵云会带来什么天气?”1.2 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看云识天气》。

2. 教学基本知识2.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云朵图片及对应的天气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各种云朵。

2.2 教师讲解云朵变化与天气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看云识天气的方法。

3. 实践操作3.1 学生分组讨论云朵与天气之间的关系,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3.2 教师出示不同云朵图片,让学生预测对应的天气情况。

4. 课堂小结4.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观察云朵变化的重要性。

4.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天气,记录观察结果。

5. 课后实践5.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观察云朵变化,预测天气情况。

5.2 学生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价评价目的:检查学生对看云识天气方法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和预测能力。

评价方法:1. 课后实践观察报告:评估学生在课后观察云朵和预测天气的实际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察心得分享。

看云识天气_教案新部编本1

看云识天气_教案新部编本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看云识天气》教案1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识记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加深对看云识天气知识的了解。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学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2.课文的主体部分,即“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由于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学生一时难于分辨,所以这一部分也是难点。

【教学方法】分析法、表格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先放一段音乐,请同学们描述一下画面: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大雨点砸在盆上叮当响,人们四下奔跑的声音,鸡鸭乱叫声。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是暴雨来临时的场面,由什么的变化引起了雨的到来?对,是云、风的到来引起的,所以说,云的变化就能暗示天气变化。

(训练学生听、说的能力和想象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云和天气关系的课文——《看云识天气》。

(板书课题)二、玩味文题板书课题之后,问:1.从题目上看,这是说明什么的文章?明确: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文章。

2.从题目上看,你还能读出什么来?明确:体裁,说明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三、解读课文1.速读课文。

要求:思考——云和天气有怎样的关系?明确:抓住关键句来回答,即第1段最后一句。

2.通读全文。

要求: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3.精读课文。

《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云的基本概念。云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气象现象,它是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云的形态分类和云与天气的关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图片对比和实际案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合作意识较强,能够积极参与。但也有一些小组在成果展示时,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过于依赖他人意见,缺乏独立思考。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计划在教学中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增强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继续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课标要求相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云的形态分类:讲授基本云层类型,如积云、层云、高层云、积雨云等,并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云。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云朵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通过观察云朵预测天气。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制作云的模型,观察云的形成过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本教学内容选自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材中“气象”单元。主要内容包括:1.云的观察与分类;2.不同云层与天气的关系;3.利用云朵预测简单天气现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观云识天气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课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技能。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2篇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2篇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设计:看云识天气教学目的:1.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云朵的形状、颜色和位置,初步判断当前的天气状况。

2. 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观察和判断才能,对不同类型的云朵进展识别。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云朵。

2. 笔记本或纸张供学生记笔记和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简单的问答或视频展示,引起学生对天气变化和云朵的兴趣,并向学生介绍云朵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Step 2:云朵的分类1. 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云朵的图片或幻灯片,并解释每种类型云朵的特征和与天气相关的情况。

2. 向学生讲解如何通过观察云朵的形状、颜色和位置,初步判断当前的天气状况。

Step 3:实地观察1. 带着学生到户外进展实地观察,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云朵,并结合天气情况,尝试判断当前天气状况。

2. 学生可以使用笔记本或纸张记录自己的观察和判断结果。

Step 4: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判断体会。

2. 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补充和纠正。

Step 5:总结归纳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所观察到的不同类型的云朵以及它们与天气的关系。

2.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提问,加深对云朵与天气关系的理解。

Step 6:拓展学习1.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云朵的形成原理,并与学生分享一些有趣的云朵现象和云朵分类。

2.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或阅读相关书籍,更深化地理解和认识云朵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Step 7:总结评价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和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并提出对下一节课的期望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判断天气。

2. 学生可以参观气象站或参加天文活动等,进一步拓展对天气和云朵的认知。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精选2篇(二)教案:看云识天气年级:小学四年级时间:2课时教学目的:1. 通过观察云朵的形状和变化,学生可以初步判断天气变化。

看云识天气课文教案语文教案-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课文教案语文教案-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课文教案语文教案-看云识天气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观察云朵来预测天气的方法。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章中获取有用信息。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云朵的方法。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积极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观察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云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云朵的认识。

2.学生分享自己曾经观察到的云朵变化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记出生字词和难以理解的地方。

(三)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讲解生字词。

2.教师带领学生梳理课文结构,分析课文内容。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通过观察云朵来预测天气的?(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对云朵和天气的关系有什么新的认识?(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提到的各种云朵的特点和对应的天气现象。

2.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三)课堂实践1.教师给出一些云朵的图片,让学生尝试根据图片预测天气。

2.学生分享自己的预测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观察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观察云朵来预测天气,那么如何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呢?(二)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云朵的实践活动,记录观察结果。

2.各小组汇报观察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提高观察云朵的准确性?(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看云识天气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从文中筛选有用信息。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通过举例、图片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中的知识点。
4.教师强调观察云朵时应注意的事项,如:观察的时间、地点、云的形态等,以提高学生观察天气的准确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讨论看云识天气的方法和技巧。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出看云识天气的有效方法。
3.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看云识天气”。告知学生将通过学习课文《看云识天气》,掌握如何观察云朵,预测天气变化。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详细讲解云的形态、颜色、高度等特征与天气的关系,如:积云通常预示着晴朗的天气,而高层云往往预示着阴雨天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生活理念。
4.通过学习看云识天气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智慧,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云的分类和特点。

1.1.2 学会通过观察云来预测天气的变化。

1.1.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观察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思维能力。

1.2.2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

1.3.2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生活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2.1.1 云的分类:积云、层云、卷云、雷暴云等。

2.1.2 云的特点:形状、高度、颜色等。

2.1.3 观察云的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云的分类和特点。

2.2.2 观察云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云的形状和变化,引发学生的兴趣。

3.1.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判断天气的变化的?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云的分类和特点。

3.2.2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实物,总结云的特点。

3.3 课堂讲解3.3.1 教师讲解云的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3.2 教师演示观察云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4 巩固练习3.4.1 学生进行云的分类和特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4.2 学生进行观察云的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4.1.1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4.2 同伴评价4.2.1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4.3 教师评价4.3.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看云识天气》5.2 云的图片或实物5.3 观察云的实践场地5.4 练习题和答案第六章:教学方法6.1 讲授法6.1.1 教师通过讲解云的分类、特点及观察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范例

《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范例

《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范例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观察云朵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探索科学的精神。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云朵的特征,理解云朵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云朵来预测天气变化。

三、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云朵图片和相关知识。

2.纸和笔,供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3.分组讨论的场地。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教师展示一组不同形状的云朵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云朵的特点。

第二环节:学习云朵与天气的关系1.教师讲解云朵的类型(如积云、积雨云、层云等),并展示相应的图片。

2.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不同云朵的特点。

3.教师讲解不同云朵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如积雨云预示着暴雨,层云预示着阴天等。

第三环节:实践观察1.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观察和记录。

2.教师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空中的云朵。

3.学生记录观察到的云朵类型、形状、颜色等,并尝试预测天气变化。

第四环节:交流讨论1.学生回到教室,分组讨论观察结果,交流各自的观点。

2.每组选代表汇报观察到的云朵类型、预测的天气变化以及观察过程中的发现。

2.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收获,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观察一周内的云朵变化,记录并分析天气变化。

五、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观察是否认真。

2.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是否能够有效交流。

3.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分析天气变化的准确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观察云朵与天气变化的关系,提高观察大自然、探索科学的精神,同时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师展示积云、积雨云、层云等云朵类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从这些云朵中看出什么天气特征吗?”教学难点:1.教师提问:“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不同形状的云朵会有不同的天气变化?”2.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正确,因为云朵的形状和高度与大气中的水汽和温度有关,这决定了它们是否会下雨或带来其他天气变化。

语文课文《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语文课文《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云的分类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云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学会通过云的形状、颜色等特征来判断天气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

二、教学重点:1. 云的分类和特点。

2. 学会通过云的形状、颜色等特征来判断天气变化。

三、教学难点:1. 云的分类和特点的理解与应用。

2. 判断天气变化的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看云识天气》文本。

2. 云的图片资料。

3. 天气变化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云朵的美丽。

(2)提问:你们见过各种各样的云吗?云有什么特点?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了解云的分类和特点:(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云的图片,总结云的分类和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学习判断天气变化的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云的形状、颜色等特征来判断天气变化。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判断方法。

6.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观察天空中的云朵,尝试判断天气变化。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分享,点评并总结。

7.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考虑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

课文《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课文《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看云识天气》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对课文《看云识天气》产生兴趣。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题,预测课文内容。

1.2 教学内容:引入课文话题,讨论天气的重要性。

让学生观察不同的云朵,并分享他们对云朵的认知。

1.3 教学活动:展示不同形状的云朵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云朵和天气的经验和知识。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观察云朵的准确性。

记录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云朵与天气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2.2 教学内容:朗读并讲解课文《看云识天气》。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概念。

2.3 教学活动:分组朗读课文,并讨论课文中的重要信息。

让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

2.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通过回答问题的情况来评估。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

第三章:云朵观察与记录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云朵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记录技巧。

让学生通过观察云朵来预测天气变化。

3.2 教学内容:教授学生如何观察云朵,包括形状、颜色和移动方向。

指导学生如何记录云朵的变化和天气情况。

3.3 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云朵,并指导他们如何记录观察结果。

让学生分组讨论云朵的变化,并预测天气情况。

3.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评估他们的观察和记录准确性。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预测天气的能力。

第四章:云朵与天气实验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理解云朵形成和天气变化的科学原理。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4.2 教学内容:进行云朵形成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云朵的形成过程。

进行天气变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原因。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云朵形成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云朵的形成。

进行不同天气变化实验,如模拟降雨、风力等。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云朵形成的过程。

小学课文《看云识天气》的教案

小学课文《看云识天气》的教案

小学课文《看云识天气》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看云识天气》。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掌握云的分类和天气变化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云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学会观察云朵判断天气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云的分类和天气变化的基本知识。

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

(2)观察云朵判断天气变化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看云识天气》的PPT或黑板。

2. 云朵的图片或实物。

3. 天气变化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朵。

(2)提问:你们见过各种各样的云朵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2. 学习课文:(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云的分类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3. 观察云朵:(1)展示云朵的图片或实物。

(2)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云朵。

(3)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判断云朵对应的天气变化。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中的云的分类和天气变化的知识。

(2)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观察云朵判断天气变化的方法?(3)展示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天气变化知识。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天空中的云朵,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总结课文中学到的云的分类和天气变化的知识,并在日记中进行记录和反思。

六、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云的分类和天气变化知识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小学课文《看云识天气》的教案

小学课文《看云识天气》的教案

小学课文《看云识天气》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看云识天气》。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云的种类和天气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云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云和天气的关系。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天气变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看云识天气》。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云的种类和天气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云的种类和特点的区分。

(2)如何根据云的形态判断天气变化。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看云识天气》2. 云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 黑板、粉笔4. 小组讨论表格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云,引发学生对云的兴趣。

(2)出示云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发表对云的看法。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云识天气》。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学生跟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掌握。

3. 云的种类和特点:(1)展示不同种类的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教师讲解不同云的特点和区别。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云的特点。

4. 判断天气变化:(1)展示云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云的变化。

(2)教师讲解如何根据云的形态判断天气变化。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判断。

五、作业布置:1. 根据云的图片,用自己的话描述云的特点。

2. 的家庭作业:观察云的变化,记录下来,并与父母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学习的表现。

2. 云描述评估:评估学生对云的描述是否准确、生动。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享观察和判断的能力。

语文课文《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语文课文《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语文课文《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了解云的种类和天气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云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学会观察天空的云彩,判断天气的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云的种类和天气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字词的学习。

2. 观察云彩,判断天气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看云识天气》的幻灯片或多媒体课件。

2. 各种云彩的图片。

3. 天空观察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天空和云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云彩的种类和特点。

(3)教师总结,引出本课的课题《看云识天气》。

2. 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掌握。

3. 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云的种类和天气之间的关系。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观察,总结云与天气的关系。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观察天空的云彩,记录下来。

(2)学生根据观察到的云彩,判断天气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3)各组分享观察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3)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云彩的其他种类和特点,如卷云、层云、积雨云等。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家长,了解云彩和天气之间的关系,分享自己的收获。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每个词语写两遍。

2. 观察天空的云彩,记录下来,并尝试判断天气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的
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得到识别天气阴晴雨雪的知识。

2.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3.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教学设想
1.安排一教时。

2.文章第二部分(2——6段),一层层具体说明云的形态、光彩变化同天气变化的关系,应为教学的重点。

可以通过列表,有条件的可以通过放映有关云的彩色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

3.预习要求:
(1)认真看“阅读提示”,把握本文学习的两个重点。

(2)掌握课文注释中的字、词语(会读、会解释)。

(3)朗读课文,注明段的序号。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解题
问:从课题看,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云和天气的关系即通过观察天空中各种云来识别阴晴风雨。

(二)朗读课文(检查读音和语句停顿)
(三)正音、正率和解词
峦山(与“恋”区别)霎(与“刹”区别)盈缕(注意汉语拼音规则)晕(还有一个音,朦胧连绵不断(注意加点字写法》
解释词语:
姿态万千点缀一霎间预兆轻盈弥漫
(四)统观全文,了解结构
提示:联系前面课文,《苏州园林》是“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我国的气候》是“先分说后总说”的结构。

思考这一课是怎样的结构形式。

学生发言,归纳:
本文是“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

将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识天气可以看云。

第二部分(第2——6段),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方法和注意事项。

问:课文第一段是怎样的结构形式?
学生发言,归纳。

“总——分——总”的结构。

“姿态万千”总说云的形态;
“变化无常”总说云的特征。

中间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扣“万千”;省略号后,
“有时”“有时”“刚才”“一霎间”,紧扣“变化无常”。

最后一句,以“招牌”作比,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看云识天气”,引出全文的中心。

问:从第一段,看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形象,你可以举哪些例?学生先自读,再发言,归纳。

(l)为了具体写“姿态万千”,用了八个比喻。

结合课后练习二,说明这些描写准确而生动,不仅形象具体,而且有动态特点。

为了具体写“变化无常”。

作者用“有时……美丽”,“有时……阴森”,“刚才……阳光灿烂,一霎间……大雨倾盆?进行对比。

(2)用词非常准确、生动。

例:各种云运动时有不同的特征,有的“飘”在空中,有的整齐地“排列”着,有的“来来去去”,有的满满地“盖”住了天空;写天气变化用“点缀”、“笼罩”;“阳光灿烂”“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用“招牌”作比,也非常准确。

(五)重点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问:第2段上下文有何关系?起什么作用?
学生发言,归纳。

“薄云”“晴朗”;“低而厚密的云层”“阴雨风雪”——承上说明“云的各种形态”,启下引出“云和天气”的关系。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默读课文第3.4、5、6段。

思考这部分的结构层次。

同学讨论,明确。

分为两层:第一层(第3—5段)说明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第H层(第6段),说明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

按课后练习一的要求,边看课文,边境表。

可以补充每一类云的“位置”一栏。

┌───────────┬─────┬────────────────┐
│云种类│云的形状│位置│天气的情况│
├───┬───────┼─────┼────────────────┤
│卷云│像羽毛像绫纱│最高│阳光可以透过它照到地面,天气晴朗│
├───┼───────┼─────┼────────────────┤
│卷积云│像粼波│很高│它不会带来雨雪│
├───┼───────┼─────┼────────────────┤
│积云│像棉花团│2000米左右│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阳光│
├───┼───────┼─────┼────────────────┤
│高积云│像羊群│2000米左右│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空天晴│
├───┼───────┼─────┼────────────────┤
│卷层云│仿佛白色调幕│高│它向前推进,天气将转阴│├───┼───────┼─────┼────────────────┤
│高层云│像毛玻璃│低│它预示将要下雨或下雪│
├───┼───────┼─────┼────────────────┤
│雨层云│布满天空│更低│雨雪就开始下降│
├───┼───────┼─────┼────────────────┤
│积雨云│形成高大的云山│更低│马上就会下暴雨│
└───┴───────┴─────┴────────────────┘
由上面云的位置、厚薄和天气的关系与第2段是相照应的。

“象征”“预兆”用词准确。

问:如何说明这部分说明语言的生动、形象?
同学从课文中找出例句,归纳。

(1)运用贴切的比喻:
“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说明卷云的轻盈和洁白;
“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
“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
写卷云聚集成卷层云时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作比喻。

(2)运用拟人的手法:
写卷层云变成高层云时,用“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写高层云变成雨层云时,用“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

(3)用描写的语句:
“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的“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溃”、“乌云弥漫”描绘“积雨云”的发展变化。

(4)用词准确:
问: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

迅速、不一会、顷刻、马上……说明变化速度之快,用词又不雷同。

默读第6段课文。

提示:本段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是过渡句、也是中心句。

边读课文,边填表。

┌──┬───────────────┬────┬────────────┐
│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光彩│天气征兆│││
├──┼───────────────┼────┼──
──────────┤
│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
│华│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
││││华环由大变小,转阴雨一│
├──┼───────────────┼────┼────────────┤
│虹│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
├──┼───────────────┼────┼────────────┤
│露│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云层变红│朝霞西阴雨袭晚霞东几天晴│
└──┴───────────────┴────┴────────────┘
问:这段没有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没有细致的描绘,怎样使语言鲜明生动的?
学生讨论,明确。

引用了谚语,简短、通俗、鲜明、生动。

最后读第7段课文,说说每句话写了什么,怎样概括段的主要意思?
学生回答,归纳。

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局限性;还要依靠天气预报。

——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提示:最后两句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它与前文中的“往往”、“常常”、“有时’等词是相照应的,表明使用词语的准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