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 规范版
梁的配筋设计一般控制要求
梁的配筋设计一般控制要求一、梁的纵筋配筋率1梁支座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率《高规》6.3.3.1: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不应大于2.75%;当梁端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大于2.5%时,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一半。
2、梁支座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1 ).《高规》63.2.2: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Pmin(%),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O.2和45ft∕fy二者的较大值;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表6.3.2-1规定的数值。
2 ).《高规》10.2.7.1:转换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30%;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0.50%和0.40%o3、梁跨中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1 ).《高规》6.3.2.2: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Pmin(%),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O.2和45ft∕fy二者的较大值才亢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表6.3.2-1规定的数值。
2 ).《高规》1027.1:转换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30%;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0.50%和0.40%o二、上下铁比值1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比值1 ).《混规》9.2.6.1: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
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应少于2根。
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0∕5,IO为梁的计算跨度。
2 ).《高规》63.2.3: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02、梁通长筋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比值《高规》633.2: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β三、钢筋直径1梁箍筋最小直径1) .《抗规》6.3.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β2) .《高规》10.2.7.2:转换梁,离柱边1.5倍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梁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Iomm、间距不应大于IOOmm0加密区箍筋的最小面积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9ft/fyv;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1.3ft∕fyv、1.2ft∕fyv和1.Ift/fyv。
新规配筋率汇总 (1)
配筋率汇总非抗震梁、板纵筋(%):《混规》8.5.1最小配筋率: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如梁C30HRB335为;板C30HPB300为。
(《混凝土》8.5.1)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ρmin,采用C60以上时,增大2,板类受弯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筋,采用400MPa、500MPa钢筋时,ρmin采用和45f t/f y较大值;3,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底板为最大配筋率:根据界限受压区高度算得,如C30HRB335为;ρmax=ξb*α1*f c/f y=**300==%抗震梁、板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3.6)框架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3.6-1规定的数值:注:1,表中C30,小括号内数值:HRB335,中扩号: HRB400,大扩号: HRB500 2,框架梁端截面底部和顶部纵筋截面积比值,一级不应小于,二三级不应小于(下部纵筋不宜过少);A S底/A S顶≥最大配筋率:%,《混凝土》11.3.7《抗规》梁内受扭纵筋(%):最小配筋率:85f t/f y,C30HRB335为。
(《混凝土》9.2.5)梁内箍筋(%):最小配箍率:非抗震24f t/f y,受扭时28f t/f y,C30HPB300分别为和。
(《混凝土》9.2.9,)抗震,一级30f t/f y,二级28f t/f y,三四级26f t/f y(《混凝土》11.3.9)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非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一侧;全部。
《混凝土》8.5.1(注意同梁)最大配筋率:不宜5%,不应6%,《混凝土》9.3.1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4.12)(《抗规》)注:12,采用335MPa、400MPa时可增加和,采用C60以上时,增大3,IV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增加;()最大配筋率:5%,《混凝土》11.4.13 、《抗规》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不宜大于%柱内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混凝土》11.4.17)C35 : N/mm2注:1,表中数值按C30混凝土HPB300箍筋算得(ρV≥λv fc/fyv) 2,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框支柱时、剪跨比小于2时见规范《混凝土》11.4.17: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规定:(注意条文说明第388页)剪力墙(%):非抗震:(《混凝土》9.4.4、5)抗震:一、二、三级;四级;框-剪;部分框支(《混凝土》11.7.14《抗规》、6.5.2)梁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9.2.1(注意条文)、6、13;、7;《抗震》6.3.3、4箍筋:《混凝土》9.2.9、11;、8、9;《抗震》6.3.4-3柱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9.3.1;、13;《抗震》6.3.7、8柱中箍筋:《混凝土》9.3.2;、14、15、17、18;《抗震》6.3.7、9、1011.4.12-2《抗规》6.3.7-2轴压比:《混凝土》11.4.16 《抗规》墙中配筋要求:水平、竖向分布筋:《混凝土》9.4.2、4、5、6;、15、18、19《抗震》6.4.3、4、5、6、9;框架抗震墙6.5.1、2墙轴压比:《抗规》6.4.5 《混规》轴压比限值:《混规》11.7.16 《抗规》(新修订全高)分项系数柱体积配箍率的计算(《混凝土》6.6.3):《混凝土》9.2.9):墙配筋率的计算(《混凝土》9.4.4):配箍率在混凝土结构中,配箍率是用来体现箍筋相对于混凝土的含量,分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梁配筋规范要求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 <300mm时,不应小于8mm.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内.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级抗震等级:x≤0.25*ho,二、三级抗震等级:x≤0.35ho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 x≤ξb*h0;钢筋等级为HPB300时,ξb =0.576钢筋等级为HRB335/HRBF335时,ξb =0.550钢筋等级为HRB400/HRBF400/RRB400时,ξb =0.518钢筋等级为HRB500/HRBF500时,ξb =0.482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位置┃┃抗震等级┣━━━━━━━━━┳━━━━━━━━━┫┃┃支座(取较大值) ┃跨中(取较大值) ┃┣━━━━━━╋━━━━━━━━━╋━━━━━━━━━┫┃一级┃0.40,80ft/fy ┃0.30,65ft/fy ┃┣━━━━━━╋━━━━━━━━━╋━━━━━━━━━┫┃二级┃0.30,65ft/fy ┃0.25,55ft/fy ┃┣━━━━━━╋━━━━━━━━━╋━━━━━━━━━┫┃三、四级┃0.25,55ft/fy ┃0.20,45ft/fy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弯构件不应小于0.2和45ft/fy的较大值.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小于0.30%;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5%和0.4%.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进行计算, 表3.4.3 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构件类型┃挠度限值┃┣━━━━━━━━━━━╋━━━━━━━━━━━┫┃吊车梁: 手动吊车┃lo/500 ┃┃自动吊车┃lo/600 ┃┣━━━━━━━━━━━╋━━━━━━━━━━━┫┃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当lo<7m时┃lo/200(lo/250) ┃┃当7m≤lo≤9m时┃lo/250(lo/300) ┃┃当lo>9m时┃lo/300(lo/400) ┃┗━━━━━━━━━━━┻━━━━━━━━━━━┛注:1.表中lo为构件的计算跨度;2.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3.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4.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o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结构构件正截面的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裂缝控制等级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宜产生拉应力,当有可靠经验时可适当放松;三级---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时,的规定选用不同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Wlim.表3.4.5 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裂缝控制等级┃Wlim(mm)┃裂缝控制等级┃Wlim(mm) ┃┣━━━━━━╋━━━━━━━━╋━━━━━╋━━━━━━━━╋━━━━━┫┃一┃┃0.3(0.4) ┃┃0.2 ┃┣━━━━━━┫┣━━━━━┫三级┣━━━━━┫┃二a ┃┃┃┃0.1 ┃┣━━━━━━┫三┃┣━━━━━━━━╋━━━━━┫┃二b ┃┃0.2 ┃二级┃━┃┣━━━━━━┫┃┣━━━━━━━━╋━━━━━┫┃三a、三b ┃┃┃一级┃━┃┗━━━━━━┻━━━━━━━━┻━━━━━┻━━━━━━━━┻━━━━━┛注:1.表中的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采用其他类别的钢丝或钢筋时,其裂缝控制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2.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3.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2mm;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mm;4.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屋架、托架、屋面板和楼板,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在一类和二类环境下,对需作疲劳验算的须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5.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 6.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7.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8.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表6.3.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mm) ┃箍筋最大间距(mm) ┃箍筋最小直径(mm)┃┃┃(取较大值) ┃(取较小值) ┃┃┣━━━━╋━━━━━━━━━━╋━━━━━━━━━━━╋━━━━━━━━┫┃一┃2*hb,500 ┃hb/4,6d,100 ┃10 ┃┣━━━━╋━━━━━━━━━━╋━━━━━━━━━━━╋━━━━━━━━┫┃二┃┃hb/4,8d,100 ┃8 ┃┣━━━━┫┣━━━━━━━━━━━╋━━━━━━━━┫┃三┃ 1.5*hb,500 ┃┃8 ┃┣━━━━┫┃hb/4,8d,150 ┣━━━━━━━━┫┃四┃┃┃ 6 ┃┗━━━━┻━━━━━━━━━━┻━━━━━━━━━━━┻━━━━━━━━┛注:1.d为纵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2.梁高不小于1m 时,梁端箍加密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应允许为hb/6,但不应大于200mm对截面高度h>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h≤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压钢筋最大直径的0.25倍.框支梁支座处(离柱边1.5倍梁截面高度范围为)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在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2倍的加密区箍筋间距.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9.2.9┏━━━━━━┳━━━━━━━━━┳━━━━━━━━━┓┃梁高h(mm) ┃V>0.7*ft*b*h0 ┃V<=0.7*ft*b*h0 ┃┣━━━━━━╋━━━━━━━━━╋━━━━━━━━━┫┃≤300 ┃150 ┃200 ┃┣━━━━━━╋━━━━━━━━━╋━━━━━━━━━┫┃300<h≤500┃200 ┃300 ┃┣━━━━━━╋━━━━━━━━━╋━━━━━━━━━┫┃500<h≤800┃250 ┃350 ┃┣━━━━━━╋━━━━━━━━━╋━━━━━━━━━┫┃h>800 ┃300 ┃400 ┃┗━━━━━━┻━━━━━━━━━┻━━━━━━━━━┛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6.3.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mm) ┃箍筋最大间距(mm) ┃箍筋最小直径(mm)┃┃┃(取较大值) ┃(取较小值) ┃┃┣━━━━╋━━━━━━━━━━╋━━━━━━━━━━━╋━━━━━━━━┫┃一┃2*hb,500 ┃hb/4,6d,100 ┃10 ┃┣━━━━╋━━━━━━━━━━╋━━━━━━━━━━━╋━━━━━━━━┫┃二┃┃hb/4,8d,100 ┃8 ┃┣━━━━┫┣━━━━━━━━━━━╋━━━━━━━━┫┃三┃ 1.5*hb,500 ┃┃8 ┃┣━━━━┫┃hb/4,8d,150 ┣━━━━━━━━┫┃四┃┃┃ 6 ┃┗━━━━┻━━━━━━━━━━┻━━━━━━━━━━━┻━━━━━━━━┛注:1.d为纵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2.梁高不小于1m 时,梁端箍加密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应允许为hb/6,但不应大于200mm.框支梁支座处(离柱边1.5倍梁截面高度范围为)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9.2.9 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mm)┏━━━━━━┳━━━━━━━━━┳━━━━━━━━━┓┃梁高h(mm) ┃V>0.7*ft*b*h0 ┃V<=0.7*ft*b*h0 ┃┣━━━━━━╋━━━━━━━━━╋━━━━━━━━━┫┃≤300 ┃150 ┃200 ┃┣━━━━━━╋━━━━━━━━━╋━━━━━━━━━┫┃300<h≤500┃200 ┃300 ┃┣━━━━━━╋━━━━━━━━━╋━━━━━━━━━┫┃500<h≤800┃250 ┃350 ┃┣━━━━━━╋━━━━━━━━━╋━━━━━━━━━┫┃h>800 ┃300 ┃400 ┃《混凝土构造手册》图3.3.2当梁宽<400 n=2, ≥400 n=4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二.《混凝土构造手册》图3.3.2当梁宽<400 n=2, ≥400 n=4一级:ρsv≥0.3ft/fyv二级:ρsv≥0.28ft/fyv三、四级:ρsv≥0.26ft/fyv当V>0.7ft*b*ho时,箍筋的配箍率ρsv(ρsv=Asv/(b*s)尚不应小于0.24ft/fyv.框支梁最小配箍率:特一级:ρsv≥1.3ft/fyv一级:ρsv≥1.2ft/fyv二级:ρsv≥1.1ft/fyv非抗震区:ρsv≥0.9ft/fyv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沿梁高应配置间距不大于200.直径不小于16mm的腰筋.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沿梁高应配置间距不大于200.直径不小于16mm的腰筋.。
最小配筋率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ρ=As/bho,其中,ρ为配筋率;As为受拉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o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
是根据Mu=Mcy时确定最小配筋率。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设计中,提起“配筋率”,行内人士想必都不陌生,这里我主要说的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
在设计过程中,最初本人对它的概念比较模糊,并发现工作多年的同行朋友对此理解也有误区,所以在这里整理一下自己的理解,和大家分享。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9.5.1注解第3条,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
这句话我读了几十遍,照字面理解,我们计算配筋率的时候,分母应该取全截面面积,即b·h,但是我看校对人员帮我看图的时候,验算配筋率,用As/(b·h。
)。
有人说h和h。
的差距在实际工程中的意义不大,我看未必,单排配筋时h。
=h-35,差距还不算大,而双排或双排以上配筋时h。
=h-60,如此说来,我们还真的应该抠一下到底用h还是h。
这个问题纵说纷议,我查阅资料和规范得出如下看法:《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明确指明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是按有效高度计算,受压构件按全截面。
PKPM对受弯构件也是按有效高度计算的。
配筋率汇总(2010混凝土规范)
配筋率汇总(2010混凝⼟规范)作者:MR⼀QI⼀、⾮抗震梁、板、柱纵筋(%):《混凝⼟结构设计规范》《混凝⼟结构设计规范》8.5.11、纵向受⼒钢筋的最⼩配筋百分率(%)受⼒类型最⼩配筋百分率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强度等级500MPa0.50强度等级400MPa0.55强度等级300、335MPa0.60⼀侧纵向钢筋0.20受弯构件、偏⼼构件、轴⼼受拉构件⼀侧的受拉钢筋0.2和45ft/fy(0.178)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配筋百分率,当采⽤C60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加0.10;2 板类受弯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筋,当采⽤强度等级400 MPa、500 MPa的筋时,其最⼩配筋百分率应允许采⽤0.15和45ft/fy中的较⼤值;3偏⼼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侧纵向钢筋考虑;4 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受拉构件和⼩偏⼼受拉构件⼀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均应按构件的全截⾯⾯积计算;5 受弯构件、⼤偏⼼受拉构件⼀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积扣除受压翼缘⾯积(bf'-b)hf'后的截⾯⾯积计算;6 当钢筋沿构件截⾯周边布置时,“⼀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向两个对边中⼀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7 括号内数值为混凝⼟强度C30,钢筋采⽤HRB400。
(有括号中数值可观察到,C30,HRB400的最⼩配筋率不由材料强度控制)。
2、纵向受⼒钢筋的最⼤配筋率对于梁跨中:x≤§b·h0 §b由混凝⼟规范6.2节具体计算公式计算得来。
(C≤50,HRB400时,计算的§b为0.518 )将上式带⼊混凝⼟基本计算公式α1·fc·b·x=fy·As中,可得到混凝⼟的最⼤配筋率公式:α1·fc·b·§b·h0=fy·As,maxρmax=As,max/ b·h0=(§b·α1·fc)/ fy (公式1)(C30,HRB400时,计算的ρmax为2.06﹪《详见⼤学教材》)重要说明:以上计算公式按照单筋矩形截⾯推导,但实际⼯程中的梁上部⼀般有架⽴钢筋(抗震时有通长筋或者通长筋+架⽴筋),此时从理论上来说最⼤配筋率的计算按照双筋矩形截⾯推导更加合理,但计算较复杂,且对超筋控制更松。
梁配筋规范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 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 v 300mmB寸, 不应小于 8mm.一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条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寸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 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寸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12mm.二.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条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内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 一级抗震等级:x < *ho,二、三级抗震等级:x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x WE b*h0;钢筋等级为HPB300时,E b =钢筋等级为HRB335/HRBF335寸,E b =钢筋等级为 HRB400/HRBF400/RRB400时,E b =钢筋等级为HRB500/HRBF500时,E b =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条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 1 条纵向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规定的数值 ; 表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受弯构件不应小于和 45ft/fy的较大值 .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条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 非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小于 %; 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 %.%和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 2 条抗震设计时 ,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 , 二、三级不应小于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进行计算其计算值不应超过表规定的挠度限值 .表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1 1构件类型i 丨挠度限值1 1吊车梁 : 手动吊车1 1 lo/500自动吊车1 1 1 IO/60011 1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1 1当Io v 7m时 1 lo/200(lo/250) 当 7m< Io < 9m 时I lo/250(lo/300)当Io > 9m时i I lo/300(lo/400)1注:1.表中 lo 为构件的计算跨度 ;2.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 ;3.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 ,且使用上也允许 ,则在验算挠度时 , 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 ; 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 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 ;4.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 ,其计算跨度 lo 按实际悬臂长度的 2倍取用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结构构件正截面的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裂缝控制等级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 一级--- 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 ,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 , 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 ;二级--- 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 ,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 , 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 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时 , 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宜产生拉应力, 当有可靠经验时可适当放松 ;三级 --- 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 ,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时,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表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结构构件应根据结构类别和本规范表规定的环境类别 , 按表的规定选用不同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Wlim.表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I I I II I 钢筋混凝土结构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丨I 环境类别 I ------------ 1 ------- 1 ---------- 1 ------ 1 I I 裂缝控制等级 I Wlim(mm) I 裂缝控制等级 I Wlim(mm) II1 ---------- 1I ---- 1三级I 二 aI 1 1 I I I I I I 1 1 11二 bI 一I II 1 1 I 二级I I 1 1IIII 1 1II注:1. 表中的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采用预应力钢丝、 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当采用其他类别的钢丝或钢筋时 , 其裂缝控制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 ; 2. 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 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 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 ;3. 在一类环境下 , 对钢筋混凝土屋架、 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 ,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 取为 ;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 , 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 ;4. 在一类环境下 ,对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 托梁、屋架、托架、 屋面板和楼板 , 应按二级裂缝 控制等级进行验算 ;在一类和二类环境下 ,对需作疲劳验算的须应力混凝土吊车梁 , 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5. 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 的验算 ;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 8章的要求 ;6. 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构件 , 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7. 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 ,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 8. 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 .一.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条梁端 箍筋加密区的长度 . 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应按表 采用,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 2%时, 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加大 2mm. 表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 . 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1 1 1抗震等级11 1加密区长度(mm ) | 丨(取较大值) 1箍筋最大间距(mm )| 1箍筋最小直径(mm ) ||n 1 一 | 2*hb ,500|1I hb/4,6d ,1001| 10 n 1 二 | | 1 11Ihb/4,8d ,1001| 8 n 1 三 1n |hb/4,8d,150|1 8 |n 1 四 11 16 | 注:为纵筋直径,hb 为梁截面高度.2. 梁高不小于1m 时,梁端箍加密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应允许为 hb/6,但不应大于200mm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对截面高度h>800mm 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 8mm; 对截面高度h< 800mm 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 6mm. 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 ,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压钢筋最大直径的倍 .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条 框支梁支座处(离柱边倍梁截面高度范围为)箍筋应加密, 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10m m 间距不应大于100mm. 一.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在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w 2倍的加密区箍筋间距.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I I1 1 1抗震等级1 1 1加密区长度(mm ) I I ( 取较大值)箍筋最大间距(mm )( 取较小值)1 iI 箍筋最小直径(mm )In 1 一 I 2*hb,500 I 1 I hb/4,6d,100 1I 10n 1 二 I 1 I hb/4,8d,100 1I 8n 1 1 1 I I n i I I I hb/4,8d,150I注:为纵筋直径,hb 为梁截面高度.2.梁高不小于1m 时,梁端箍加密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应允许为 二.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条框支梁支座处(离柱边倍梁截面高度范围为 )箍筋应加密 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10m m 间距不应大于100mm.《混凝土构造手册》图当梁宽V 400 n=2,> 400 n=4一.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 200mm 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 值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 250mm 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二.《混凝土构造手册》图当梁宽V 400 n=2, >400 n=4hb/6,但不应大于200mm.I I I I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mm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II一级:p sv > fyv二级:p sv > fyv三、四级:p sv >fyv二.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当V> *b*ho时,箍筋的配箍率p sv(p sv=Asv/(b*s)尚不应小于fyv.三.《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条框支梁最小配箍率 :特一级:p sv > fyv一级:p sv > fyv二级:p sv > fyv非抗震区:p sv > fyv一.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当梁的腹板高度hw> 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且其间距不宜大于 200mm.二.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条沿梁高应配置间距不大于200.直径不小于16mm的腰筋.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当梁的腹板高度hw> 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且其间距不宜大于 200mm.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条沿梁高应配置间距不大于200.直径不小于16mm的腰筋.。
梁配筋规范要求
总
定
于附表1规定的数值。
参见规范
《砼规》P109, 8.5.1
于300mm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钢筋配置
1、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砼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
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 于0.3。 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附表5采用,当梁端纵向受 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其他深受弯构件 梁附表1
钢筋最小配筋率 深梁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水平分布钢筋配筋率和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附
配筋
除深梁以外的深受弯构件,其纵向受力钢筋、箍筋及纵向构造钢筋的构造规定与一般 部1/2高度范围内和中间支座上部1/2高度范围内布置的纵向构造钢筋宜较一般梁适当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
钢筋配置其他规 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
定
2、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
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
梁设计相关规定汇总
结构类型
砼结构构件
注意部位
相关规定
纵向钢筋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应不小于附表1规定的数值。
1、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应少于2根。
梁 受弯剪扭构件
2、梁高不小于300mm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梁高小于300mm时,钢筋直径不应小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柱的配筋和尺寸要求:【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 (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 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矩形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剪跨比宜大于2(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二级为0.75;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一级框架短柱的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6)纵筋配置原则:①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②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
一般取150-200。
(大于600的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 中改看配筋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 ③上下层纵筋的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
(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7)箍筋配置原则:①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 ,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 ,四级不宜大于300mm 。
②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 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梁配筋规范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
2。
1条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 时,不应小于8mm。
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
4。
1条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二。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2条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内。
一。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
3.1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级抗震等级:x≤0。
25*ho,二、三级抗震等级:x≤0.35ho二。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2。
7条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 x≤ξb*h0;钢筋等级为HPB300时,ξb =0。
576钢筋等级为HRB335/HRBF335时,ξb =0。
550钢筋等级为HRB400/HRBF400/RRB400时,ξb =0。
518钢筋等级为HRB500/HRBF500时,ξb =0。
482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
4。
1条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
5%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6第1条纵向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
3。
6-1规定的数值;表11。
3。
6-1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位置┃┃抗震等级┣━━━━━━━━━┳━━━━━━━━━┫┃┃支座(取较大值)┃跨中(取较大值) ┃┣━━━━━━╋━━━━━━━━━╋━━━━━━━━━┫┃一级┃0.40,80ft/fy┃0.30,65ft/fy┃┣━━━━━━╋━━━━━━━━━╋━━━━━━━━━┫┃二级┃0.30,65ft/fy┃0.25,55ft/fy┃┣━━━━━━╋━━━━━━━━━╋━━━━━━━━━┫┃三、四级┃0.25,55ft/fy┃0.20,45ft/fy┃┗━━━━━━┻━━━━━━━━━┻━━━━━━━━━┛二。
梁配筋规范要求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8mm.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内.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级抗震等级:x≤*ho,二、三级抗震等级:x≤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 x≤ξb*h0;钢筋等级为HPB300时,ξb =钢筋等级为HRB335/HRBF335时,ξb =钢筋等级为HRB400/HRBF400/RRB400时,ξb =钢筋等级为HRB500/HRBF500时,ξb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位置┃┃抗震等级┣━━━━━━━━━┳━━━━━━━━━┫┃┃支座(取较大值) ┃跨中(取较大值) ┃┣━━━━━━╋━━━━━━━━━╋━━━━━━━━━┫┃一级┃,80ft/fy ┃,65ft/fy ┃┣━━━━━━╋━━━━━━━━━╋━━━━━━━━━┫┃二级┃,65ft/fy ┃,55ft/fy ┃┣━━━━━━╋━━━━━━━━━╋━━━━━━━━━┫┃三、四级┃,55ft/fy ┃,45ft/fy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弯构件不应小于和45ft/fy的较大值.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小于%;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和%.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二、三级不应小于.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进行计算,表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构件类型┃挠度限值┃┣━━━━━━━━━━━╋━━━━━━━━━━━┫┃吊车梁: 手动吊车┃lo/500 ┃┃自动吊车┃lo/600 ┃┣━━━━━━━━━━━╋━━━━━━━━━━━┫┃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当lo<7m时┃lo/200(lo/250) ┃┃当7m≤lo≤9m时┃lo/250(lo/300) ┃┃当lo>9m时┃lo/300(lo/400) ┃┗━━━━━━━━━━━┻━━━━━━━━━━━┛注:1.表中lo为构件的计算跨度;2.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3.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4.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o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结构构件正截面的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裂缝控制等级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宜产生拉应力,当有可靠经验时可适当放松;三级---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时,的规定选用不同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Wlim.表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裂缝控制等级┃Wlim(mm)┃裂缝控制等级┃Wlim(mm) ┃┣━━━━━━╋━━━━━━━━╋━━━━━╋━━━━━━━━╋━━━━━┫┃一┃┃┃┃┃┣━━━━━━┫┣━━━━━┫三级┣━━━━━┫┃二a ┃┃┃┃┃┣━━━━━━┫三┃┣━━━━━━━━╋━━━━━┫┃二b ┃┃┃二级┃━┃┣━━━━━━┫┃┣━━━━━━━━╋━━━━━┫┃三a、三b ┃┃┃一级┃━┃┗━━━━━━┻━━━━━━━━┻━━━━━┻━━━━━━━━┻━━━━━┛注:1.表中的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采用其他类别的钢丝或钢筋时,其裂缝控制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2.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3.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4.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屋架、托架、屋面板和楼板,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在一类和二类环境下,对需作疲劳验算的须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5.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6.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7.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8.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表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mm) ┃箍筋最大间距(mm) ┃箍筋最小直径(mm)┃┃┃(取较大值) ┃(取较小值) ┃┃┣━━━━╋━━━━━━━━━━╋━━━━━━━━━━━╋━━━━━━━━┫┃一┃2*hb,500 ┃hb/4,6d,100 ┃10┃┣━━━━╋━━━━━━━━━━╋━━━━━━━━━━━╋━━━━━━━━┫┃二┃┃hb/4,8d,100 ┃8┃┣━━━━┫┣━━━━━━━━━━━╋━━━━━━━━┫┃三┃*hb,500 ┃┃8 ┃┣━━━━┫┃hb/4,8d,150 ┣━━━━━━━━┫┃四┃┃┃ 6┃┗━━━━┻━━━━━━━━━━┻━━━━━━━━━━━┻━━━━━━━━┛注:为纵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2.梁高不小于1m 时,梁端箍加密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应允许为hb/6,但不应大于200mm对截面高度h>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h≤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压钢筋最大直径的倍.框支梁支座处(离柱边倍梁截面高度范围为)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在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2倍的加密区箍筋间距.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梁高h(mm) ┃V>*ft*b*h0 ┃V<=*ft*b*h0 ┃┣━━━━━━╋━━━━━━━━━╋━━━━━━━━━┫┃≤300 ┃150 ┃200 ┃┣━━━━━━╋━━━━━━━━━╋━━━━━━━━━┫┃300<h≤500┃200 ┃300 ┃┣━━━━━━╋━━━━━━━━━╋━━━━━━━━━┫┃500<h≤800┃250 ┃350 ┃┣━━━━━━╋━━━━━━━━━╋━━━━━━━━━┫┃h>800 ┃300 ┃400 ┃┗━━━━━━┻━━━━━━━━━┻━━━━━━━━━┛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mm) ┃箍筋最大间距(mm) ┃箍筋最小直径(mm)┃┃┃(取较大值) ┃(取较小值) ┃┃┣━━━━╋━━━━━━━━━━╋━━━━━━━━━━━╋━━━━━━━━┫┃一┃2*hb,500 ┃hb/4,6d,100 ┃10┃┣━━━━╋━━━━━━━━━━╋━━━━━━━━━━━╋━━━━━━━━┫┃二┃┃hb/4,8d,100 ┃8┃┣━━━━┫┣━━━━━━━━━━━╋━━━━━━━━┫┃三┃*hb,500 ┃┃8 ┃┣━━━━┫┃hb/4,8d,150 ┣━━━━━━━━┫┃四┃┃┃ 6┃┗━━━━┻━━━━━━━━━━┻━━━━━━━━━━━┻━━━━━━━━┛注:为纵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2.梁高不小于1m 时,梁端箍加密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应允许为hb/6,但不应大于200mm.框支梁支座处(离柱边倍梁截面高度范围为)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mm)┏━━━━━━┳━━━━━━━━━┳━━━━━━━━━┓┃梁高h(mm) ┃V>*ft*b*h0 ┃V<=*ft*b*h0 ┃┣━━━━━━╋━━━━━━━━━╋━━━━━━━━━┫┃≤300 ┃150 ┃200 ┃┣━━━━━━╋━━━━━━━━━╋━━━━━━━━━┫┃300<h≤500┃200 ┃300 ┃┣━━━━━━╋━━━━━━━━━╋━━━━━━━━━┫┃500<h≤800┃250 ┃350 ┃┣━━━━━━╋━━━━━━━━━╋━━━━━━━━━┫┃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二.《混凝土构造手册》图当梁宽<400 n=2, ≥400 n=4一级:ρsv≥fyv二级:ρsv≥fyv三、四级:ρsv≥fyv当V>*b*ho时,箍筋的配箍率ρsv(ρsv=Asv/(b*s)尚不应小于fyv.框支梁最小配箍率:特一级:ρsv≥fyv一级:ρsv≥fyv二级:ρsv≥fyv非抗震区:ρsv≥fyv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沿梁高应配置间距不大于200.直径不小于16mm的腰筋.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沿梁高应配置间距不大于200.直径不小于16mm的腰筋.。
各种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大与最小配筋率
各种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大与最小配筋率,规范、规程及有关构造手册中均以做出明确规定,但合理配筋率要根据设计师的设计历练、扎实的结构知识、丰富的经验、构件的受力特性以及结构设计的整体性思维等来确定。
1.混凝土构件配筋首先满足受力、裂缝、变形要求;2.受弯构件如板配筋率最好控制在0.25-0.5%之间,钢筋直径在Φ8-Φ12之间,钢筋间距在100-200mm之间,配筋率较小时对控制混凝土收缩裂缝不利,配筋率较大不经济。
混凝土板厚在构造手册中有规定,板配筋优化的空间很大,根据跨度、荷载布置情况,应多做比较,才能找到平衡点。
3.梁构件配筋率最好控制在0.5-1.2%之间,梁配筋主要取决于梁高合理性及荷载大小,若依据建筑空间需要做宽扁梁,计算配筋会偏大。
但造价不要由结构专业去主导,应结合其他专业综合分析考虑。
4.柱、剪力墙属受压或偏心受压构件,其配筋一般有构造控制,在满足最小配筋率基础上,适当提高配筋率,钢筋间距最好控制在200mm以下,能更好约束混凝土、控制裂缝。
注意:受力柱钢筋直径在16-25之间,市场供应充足,施工便于用直螺纹连接。
直螺纹连接与焊接造价相差不多,施工简单,节约钢筋。
5.构造需要截面较大构件,如地下室外墙,在满足最小配筋率基础上,配筋率最好控制在0.5%以上,钢筋间距150mm以下,严格控制裂缝,满足防水需要。
6.基础等以冲切、抗剪控制的混凝土构件,满足受力及最小配筋率即可。
7.建筑构造装饰性混凝土构件,配筋率在满足受力需求上,一般不控制最小配筋率,但做好拉结,确保安全。
8.柱的体积配箍率,从抗震角度,取值应保守些,应高于规范中的限值,对约束混凝土,提高抗倒塌能力有益处,也能够实现“强柱弱梁"的设计准则。
最大配筋率是提示你不要超筋,最小配筋率是构造要求,合理配筋率是控制截面设计的依据之一。
下面是框架梁的配筋率要求: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ρmin(%),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2和45ft/fy二者的较大值;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高规下表6.3.2-1规定的数值;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抗震设计时,计入受压钢筋作用的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值,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高规下表6.4.3-1的规定值,且柱截面每一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抗震设计时,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数值应增加0.1;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大于5%、不应大于6%,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5%。
梁配筋规范要求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得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8mm、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4、1条沿梁全长顶面与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与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得1/4;三、四级抗震设计与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2条偏心受拉得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内、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1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得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抗震等级:x≤0、25*ho,二、三级抗震等级:x≤0、35ho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2、7条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x≤ξb*h0;钢筋等级为HPB300时,ξb=0、576钢筋等级为HRB335/HRBF335时,ξb =0、550钢筋等级为HRB400/HRBF400/RRB400时,ξb =0、518钢筋等级为HRB500/HRBF500时,ξb=0、482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4、1条梁端纵向受拉钢筋得配筋率不宜大于2、5%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6第1条纵向拉钢筋得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3、6-1规定得数值;表11、3、6-1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得最小配筋百分率(%)┏━━━━━━┳━━━━━━━━━━━━━━━━━━━┓┃┃位置┃┃抗震等级┣━━━━━━━━━┳━━━━━━━━━┫┃┃支座(取较大值)┃跨中(取较大值) ┃┣━━━━━━╋━━━━━━━━━╋━━━━━━━━━┫┃一级┃0、40,80ft/fy┃0、30,65ft/fy┃┣━━━━━━╋━━━━━━━━━╋━━━━━━━━━┫┃二级┃0、30,65ft/fy ┃0、25,55ft/fy┃┣━━━━━━╋━━━━━━━━━╋━━━━━━━━━┫┃三、四级┃0、25,55ft/fy┃0、20,45ft/fy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得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弯构件不应小于0、2与45ft /fy得较大值、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1条梁上、下部纵向钢筋得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小于0、30%;特一、一与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5%与0、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6第2条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得底面与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得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受弯构件得最大挠度应按荷载效应得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进行计算,其计算值不应超过表3、4、3规定得挠度限值、表3、4、3 受弯构件得挠度限值┏━━━━━━━━━━━┳━━━━━━━━━━━┓┃构件类型┃挠度限值┃┣━━━━━━━━━━━╋━━━━━━━━━━━┫┃吊车梁: 手动吊车┃lo/500 ┃┃自动吊车┃lo/600 ┃┣━━━━━━━━━━━╋━━━━━━━━━━━┫┃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当lo<7m时┃lo/200(lo/250) ┃┃当7m≤lo≤9m时┃lo/250(lo/300) ┃┃当lo>9m时┃lo/300(lo/400) ┃┗━━━━━━━━━━━┻━━━━━━━━━━━┛注:1、表中lo为构件得计算跨度;2、表中括号内得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得构件;3、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得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得反拱值;4、计算悬臂构件得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o按实际悬臂长度得2倍取用、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3、4、4条结构构件正截面得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裂缝控制等级得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得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得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宜产生拉应力,当有可靠经验时可适当放松;三级---允许出现裂缝得构件,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时,构件得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表3、4、5规定得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3、4、5条结构构件应根据结构类别与本规范表3、5、2规定得环境类别,按表3、4、5得规定选用不同得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Wlim、表3、4、5结构构件得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裂缝控制等级┃Wlim(mm)┃裂缝控制等级┃Wlim(mm)┃┣━━━━━━╋━━━━━━━━╋━━━━━╋━━━━━━━━╋━━━━━┫┃一┃┃0、3(0、4) ┃┃0、2┃┣━━━━━━┫┣━━━━━┫三级┣━━━━━┫┃二 a ┃┃┃┃0、1┃┣━━━━━━┫三┃┣━━━━━━━━╋━━━━━┫┃二b┃┃0、2 ┃二级┃━┃┣━━━━━━┫┃┣━━━━━━━━╋━━━━━┫┃三a、三 b ┃┃┃一级┃━┃┗━━━━━━┻━━━━━━━━┻━━━━━┻━━━━━━━━┻━━━━━┛注:1、表中得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筋得钢筋混凝土构件与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采用其她类别得钢丝或钢筋时,其裂缝控制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2、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得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得数值;3、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得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2mm;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与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mm;4、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屋架、托架、屋面板与楼板,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在一类与二类环境下,对需作疲劳验算得须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5、表中规定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得裂缝控制等级与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得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得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得要求;6、对于烟囱、筒仓与处于液体压力下得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得有关规定;7、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得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得有关规定;8、表中得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得最大裂缝宽度、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3、3条梁端箍筋加密区得长度、箍筋得最大间距与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加大2mm、表6、3、3 梁端箍筋加密区得长度、箍筋得最大间距与最小直径┏━━━━┳━━━━━━━━━━┳━━━━━━━━━━━┳━━━━━━━━┓┃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mm) ┃箍筋最大间距(mm)┃箍筋最小直径(mm)┃┃┃(取较大值) ┃(取较小值) ┃┃┣━━━━╋━━━━━━━━━━╋━━━━━━━━━━━╋━━━━━━━━┫┃一┃2*hb,500┃hb/4,6d,100┃10┃┃二┃┃hb/4,8d,100 ┃8 ┃┣━━━━┫┣━━━━━━━━━━━╋━━━━━━━━┫┃三┃1、5*hb,500 ┃┃8┃┣━━━━┫┃hb/4,8d,150┣━━━━━━━━┫┃四┃┃┃ 6 ┃┗━━━━┻━━━━━━━━━━┻━━━━━━━━━━━┻━━━━━━━━┛注:1、d为纵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2、梁高不小于1m 时,梁端箍加密区箍筋得最大间距应允许为hb/6,但不应大于200mm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9、2条对截面高度h>800mm得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h≤800mm得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梁中配有计算需要得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压钢筋最大直径得0、25倍、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3条框支梁支座处(离柱边1、5倍梁截面高度范围为)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7条在非加密区得箍筋间距≤2倍得加密区箍筋间距、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9、2、9┏━━━━━━┳━━━━━━━━━┳━━━━━━━━━┓┃梁高h(mm) ┃V>0、7*ft*b*h0 ┃V<=0、7*ft*b*h0 ┃┣━━━━━━╋━━━━━━━━━╋━━━━━━━━━┫┃≤300 ┃150 ┃200┃┣━━━━━━╋━━━━━━━━━╋━━━━━━━━━┫┃300<h≤500┃200 ┃300┃┣━━━━━━╋━━━━━━━━━╋━━━━━━━━━┫┃500<h≤800┃250 ┃350 ┃┣━━━━━━╋━━━━━━━━━╋━━━━━━━━━┫┃h>800┃300 ┃400 ┃┗━━━━━━┻━━━━━━━━━┻━━━━━━━━━┛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6、3、3 梁端箍筋加密区得长度、箍筋得最大间距与最小直径┏━━━━┳━━━━━━━━━━┳━━━━━━━━━━━┳━━━━━━━━┓┃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mm) ┃箍筋最大间距(mm) ┃箍筋最小直径(mm)┃┃┃(取较大值) ┃(取较小值) ┃┃┃一┃2*hb,500┃hb/4,6d,100┃10┃┣━━━━╋━━━━━━━━━━╋━━━━━━━━━━━╋━━━━━━━━┫┃二┃┃hb/4,8d,100 ┃8┃┣━━━━┫┣━━━━━━━━━━━╋━━━━━━━━┫┃三┃1、5*hb,500┃┃8┃┣━━━━┫┃hb/4,8d,150 ┣━━━━━━━━┫┃四┃┃┃6┃┗━━━━┻━━━━━━━━━━┻━━━━━━━━━━━┻━━━━━━━━┛注:1、d为纵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2、梁高不小于1m 时,梁端箍加密区箍筋得最大间距应允许为hb/6,但不应大于200mm、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3条框支梁支座处(离柱边1、5倍梁截面高度范围为)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9、2、9梁中箍筋得最大间距(mm)┏━━━━━━┳━━━━━━━━━┳━━━━━━━━━┓┃梁高h(mm)┃V>0、7*ft*b*h0 ┃V<=0、7*ft*b*h0 ┃┣━━━━━━╋━━━━━━━━━╋━━━━━━━━━┫┃≤300┃150┃200 ┃┣━━━━━━╋━━━━━━━━━╋━━━━━━━━━┫┃300<h≤500┃200 ┃300 ┃┣━━━━━━╋━━━━━━━━━╋━━━━━━━━━┫┃500<h≤800┃250 ┃350┃┣━━━━━━╋━━━━━━━━━╋━━━━━━━━━┫┃h>800┃300┃400 ┃《混凝土构造手册》图3、3、2当梁宽<400n=2, ≥400n=4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8条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得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与20倍箍筋直径得较大值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与20倍箍筋直径得较大值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二、《混凝土构造手册》图3、3、2当梁宽<400 n=2,≥400 n=4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9条一级:ρsv≥0、3ft/fyv二级:ρsv≥0、28ft/fyv三、四级:ρsv≥0、26ft/fyv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9、3条当V>0、7ft*b*ho时,箍筋得配箍率ρsv(ρsv=Asv/(b*s)尚不应小于0、24ft/fyv、三、《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10、2、7条框支梁最小配箍率:特一级:ρsv≥1、3ft/fyv一级:ρsv≥1、2ft/fyv二级:ρsv≥1、1ft/fyv非抗震区:ρsv≥0、9ft/fyv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3条当梁得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得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得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得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2条沿梁高应配置间距不大于200、直径不小于16mm得腰筋、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3条当梁得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得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得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得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2条沿梁高应配置间距不大于200、直径不小于16mm得腰筋、。
梁的规范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梁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的规定:1 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少于两根2 梁高不小于300mm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梁高小于300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
3 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 和1.5d ;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 和d 。
当下部钢筋多余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 和d ,d 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4 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形式。
梁的上部纵向构造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
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少于2根。
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0l /5,0l 为梁的计算跨度。
2 对架力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 时,直径不小于8mm ,当梁的跨度为4~6m 时,直径不小于10mm ;当梁的跨度大于6m 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
梁中箍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3mm 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h=150mm~300mm 时,可尽在构件端部0l /4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0l 为跨度。
但当在构件中部0l /2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
当截面高度小于150mm 时,可以不设置箍筋。
2 截面高度大于800mm 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 ,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 的梁,不宜小于6mm 。
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d/4,d 为受压钢筋最大直径。
3 梁中箍筋最大间距宜符合表9.2.9的规定;4 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是,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1) 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5d ,d 为箍筋直径2) 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 ,并不应大于400mm 。
最新规范梁、板、柱配筋要求总结大全
砼梁宜采用箍筋作为承受剪力的钢筋。当采用弯起钢筋时,弯起角宜取45°或60°; 行于梁轴线方向的锚固长度,且在受拉区不应小于20d,在受压区不应小于10d,d为弯 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起,顶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下。
箍筋
1、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300mm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 h=150mm~300mm时,可仅在构件端部l0/4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l0为跨度。但当在构件 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小于150mm时,可以不设置箍筋。 2、截面高度大于800mm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的梁, 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拉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d/4,d为受压钢筋的最大直径。 3、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宜符合附表2的规定;当V大于0.7f tbh0+0.05Npo时,箍筋的配 0.24ft/fyv。 4、在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1)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 2)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并不应大于400mm。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 3)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宽度不大于 向受压 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在受弯剪扭构件中,箍筋的配筋率不因小于0.28ft/fyv。
受弯剪扭构件
受扭所需的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应沿截面周边布置。当采用复合箍筋时,位于截面 受扭所需的箍筋面积。受扭所需箍筋的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小 。 在超静定结构中,考虑协调扭转而配置的箍筋,其间距不宜大于0.75b。
局部配筋
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附加横向 箍筋应布置在长度为2h1与3b之和的范围内。 当采用吊筋时,弯起段应伸至梁的上边缘,且末端水平段长度必应小于《砼规》9.2. 附加横向钢筋所需的总截面面积应符合规定。 纵向构造钢筋
梁配筋规范要求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 >300mm 时,不应小于10mm 当梁高h v 300mm 时,不应小于 8mm.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 , 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 于14mm 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 1/4; 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12mm.偏心受拉的框支梁 ,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 50%沿梁全长贯通 ,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 直通到柱内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 , 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 一级抗震等级:x < 0.25*ho,二、三级抗震等级:x < 0.35ho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x WE b*h0; 钢筋等级为HPB300寸,E b = 0.576钢筋等级为 HRB335/HRBF33时,E b = 0.550钢筋等级为 HRB400/HRBF400/RRB40时,E b = 0.518 钢筋等级为 HRB500/HRBF50时,E b = 0.482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 2.5%1 111抗震等级 1 1位置1 11支座(取较大值)丨1 i跨中 ( 取较大值 ) 1 11 一级I 0.40,80ft/fy1 10.30,65ft/fy1111 二级 I 0.30,65ft/fy1 0.25,55ft/fy11 11 三、四级 1 1I 0.25,55ft/fy0.20,45ft/fy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 受弯构件不应小于 0.2 和 45ft/fy 的较大值 .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 非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小于 0.30%; 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 0.6%.0.5%和 0.4%.抗震设计时 ,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 除按计算确定外 , 一级不应小于 0.5, 二、三级不应小于 0.3.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进行计算 , 表 3.4.3 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构件类型1丨挠度限值1 11I lo/500 自动吊车II lo/6001 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 1I 当lo v 7m 时Ilo/200(lo/250)当 7m< lo < 9m 时 I lo/250(lo/300) 当lo > 9m 时iI lo/300(lo/400)i注:1.表中lo 为构件的计算跨度;2.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3.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 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 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4.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 其计算跨度lo 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 结构构件正截面的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裂缝控制等级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级--- 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 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二级--- 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 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宜产生拉应力, 当有可靠经验时可适当放松;三级--- 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 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时, 的规定选用不同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Wlim.表 3.4.5 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I 丨钢筋混凝土结构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I 环境类别I ------------- 1 ------- 1 ----------- 1 -------- 1I | 裂缝控制等级丨Wlim(mm) | 裂缝控制等级丨Wlim(mm) |注:1.表中的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采用其他类别的钢丝或钢筋时, 其裂缝控制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2.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 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3.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 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2mm;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 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mm;4.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屋架、托架、屋面板和楼板, 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在一类和二类环境下,对需作疲劳验算的须应力混凝土吊车梁, 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5.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的验算;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6.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构件, 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疋;7.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8.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表63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I抗震等级丨加密区长度(mm)丨箍筋最大间距(m m)丨箍筋最小直径(m m)| I | (取较大值)| (取较小值)I1 1 1 1 11 1 nI 2*hb,500 | hb/4,6d,100 | 101 1 1 1d d dhb/4,8d,100 | 8I 三 | 1.5*hb,500 | | 8I --------- 1 | hb/4,8d,150 | ----I 四 | | | 6注:1.d为纵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2.梁高不小于1m时,梁端箍加密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应允许为hb/6,但不应大于200mm对截面高度h>800mm勺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h<800mn勺勺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压钢筋最大直径的0.25 倍.框支梁支座处(离柱边1.5倍梁截面高度范围为)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 m间距不应大于100mm.在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w 2倍的加密区箍筋间距.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6.3.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I抗震等级| 加密区长度(mm)| 箍筋最大间距(mm)|箍筋最小直径(mm)|I | (取较大值)| (取较小值)|1 ------- d I 2*hb,500 dI hb/4,6d,100TI 101 二 1 ------- 1 1 三 T d I dIhb/4,8d,100I 8I 1.5*hb,5001 I I hb/4,8d,150IdiI 8 I i 厂I 6TI注:1.d 为纵筋直径,hb 为梁截面高度.2.梁高不小于1m 时,梁端箍加密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应允许为 hb/6,但不应大于200mm.框支梁支座处(离柱边1.5倍梁截面高度范围为)箍筋应加密, 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10m m 间距不应大于100mm.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 9.2.9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mm)《混凝土构造手册》图3.3.2 当梁宽V 400 n=2, >400 n=4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 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 值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n 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 300mm 二. 《混凝土构造手册》图3.3.2 当梁宽V 400 n=2, >400 n=4一级:p sv > 0.3ft/fyv 二级:p sv > 0.28ft/fyv 三、四级:p sv > 0.26ft/fyv当 V > 0.7ft*b*ho 时,箍筋的配箍率 p sv( p sv=Asv/(b*s)尚不应小于 0.24ft/fyv. 框支梁最小配箍率:特一级:p sv > 1.3ft/fyv一级:p sv > 1.2ft/fyv 二级:p sv > 1.1ft/fyv非抗震区:p sv > 0.9ft/fyv当梁的腹板高度hw >450mn 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 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 积bhw 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沿梁高应配置间距不大于200.直径不小于16mm 勺腰筋.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n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沿梁高应配置间距不大于200.直径不小于16mm勺腰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