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拓展课“人”教学及点评
有趣的汉字教案:培养学生中华文化自豪感
有趣的汉字教案:培养学生中华文化自豪感培养学生中华文化自豪感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文化财富,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在中小学教育中,汉字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本文将从汉字教学的角度,探讨如何通过有趣的教案来培养学生中华文化自豪感。
一、教学目标1.掌握汉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游戏、趣味测验等,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包括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等。
2.汉字的组成和结构,包括偏旁部首、笔画部件等。
3.汉字的文化内涵,包括典故、成语、诗词等。
三、教学方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幻灯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汉字的演变历程和文化内涵;2.集体讨论,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就汉字的起源、演变、结构、文化内涵等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3.趣味测验,编写有趣的测验题目,将学习元素巧妙融入其中,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加深记忆;4.汉字拼音游戏,编写汉字拼音游戏,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5.汉字故事会,讲述具有代表性的汉字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
四、教案实施1.教案第一部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时间:45分钟)1)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和视频等展示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等不同时期汉字的样式和演变历程。
2)引导学生探讨汉字形式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分析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文化内涵。
3)了解每个汉字的由来及含义,通过导师教学的方式来教授学生们有关每个汉字的知识。
2.教案第二部分:汉字的组成和结构(时间:45分钟)1)根据汉字部首、笔画部件的特点,设计各类有趣的知识性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2)利用课堂时间,围绕汉字的组成和结构展开集体讨论,探究汉字形式的演变和特征。
《汉字》教学设计及反思
《汉字》教学设计及反思汉字是中国人民的瑰宝和文化传承的象征,是中国人日常生活和社交交流的基础。
教授汉字的教学是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围绕教授汉字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展开讨论。
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汉字并理解其意义。
2. 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常用汉字的拼音和偏旁部首。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汉字写简单的句子和段落。
2. 教学内容:1. 汉字的基本构造和基本笔画。
2. 常用汉字的拼音和偏旁部首。
3. 常见汉字的词义解析和常用词组搭配。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汉字和相关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好奇心。
(2)任务呈现:通过贴大字卡、拼字猜谜、填充缺字等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并逐渐掌握汉字的书写和认读能力。
(3)巩固训练:通过写字对抗、词义配对、词语搭配等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汉字的拼音、偏旁部首和意义,并能够运用到句子和段落的书写中。
(4)拓展延伸:通过游戏、诗歌、故事等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汉字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4. 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包括写字、写词语、选搭配等笔头练习,检验学生对汉字书写、拼音和意义的掌握程度。
(2)作业布置:布置书写汉字、造句、写段落等作业,检验学生对汉字应用的能力。
(3)考试评测:进行汉字听写、写字和理解汉字意义的考试,检验学生对所学汉字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反思1. 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任务呈现和巩固训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部分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汉字的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2. 教学方法的选择:本教学设计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展示、任务呈现、活动训练、拓展延伸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3. 教学评估的合理性:本教学设计采用了多种评估方式,既包括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又包括考试评测,全面评价学生的汉字书写、拼音和意义的掌握程度。
幼儿园大班教案《仓颉造字》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大班教案《仓颉造字》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文化故事》第三章《仓颉造字》。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仓颉造字的传说,学习汉字的基本笔画,通过故事让孩子们认识到汉字的起源,激发他们对汉字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仓颉造字的传说,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
2. 能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动手书写简单的汉字。
3. 激发孩子们对汉字的热爱,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和构造。
教学重点:掌握仓颉造字的故事,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仓颉造字的故事挂图、汉字卡片、磁性黑板、字帖。
学具:彩笔、练习本、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挂图讲述仓颉造字的传说,引发孩子们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仓颉造字的经过,引导孩子们观察汉字的基本笔画。
3. 实践:分发汉字卡片,让孩子们自己动手书写简单的汉字。
4. 例题讲解:以“人”、“大”、“口”为例,讲解汉字的基本笔画和构造。
5. 随堂练习:让孩子们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人”、“大”、“口”,并进行指导。
6. 情景引入: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仓颉造字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仓颉造字2. 内容:仓颉造字的传说、汉字基本笔画、例题“人”、“大”、“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用彩笔在练习本上书写“天”、“地”、“日”、“月”四个字。
2. 答案:天:一横、一撇、一点地:一横、一竖、一撇、一点日:一横、一竖、一横月:一横、一竖、一点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践和练习,让孩子们对汉字有了基本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个性化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课后收集其他汉字的起源故事,并与同伴分享,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可以开展“我身边的汉字”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寻找汉字,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人美版三年级书法上册《第7课 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
人美版三年级书法上册《第7课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书法基本笔画和结构,提高书写能力。
2. 培养学生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专注力。
4. 增加学生对汉字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复习书法基本笔画和结构。
2. 欣赏书法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练习书写规范、工整的汉字。
4. 学习书法史知识,了解汉字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书法基本笔画和结构的掌握,书写规范的汉字。
2.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书写水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展示书法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书法基本笔画和结构(1)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书法基本笔画和结构,强调书写要领。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基本笔画和结构。
3. 欣赏书法作品,提高审美能力(1)教师展示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法作品,并说明理由。
4. 练习书写规范、工整的汉字(1)教师发放练习纸,要求学生按照规范书写汉字。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
(3)学生互相评价,提高书写水平。
5. 学习书法史知识,了解汉字文化(1)教师简要介绍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作品。
(2)学生分享自己对汉字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书写规范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抄写本节课学习的汉字,要求规范、工整。
2. 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写出自己的感受。
3. 了解一位书法家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审美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专注力,使他们在书法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书法基本笔画和结构,提高书写能力;培养学生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专注力;增加学生对汉字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的谐音现象,发现汉字的谐音用法。
2、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记忆等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教学准备分好学习小组,布置学生搜集谐音性歇后语、古诗和对联。
教学过程一、提出学习目标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A、出示故事《开会》。
一个口音很重的县长到村里作报告: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咸菜太贵啦!(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吧!不要讲话,现在开会啦!)县长讲完以后,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酱瓜!(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使大碗吧!)不要酱瓜,我捡个狗屎给你们舔舔。
(不要讲话,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
)B、自由读,说说哪里好笑。
C、小结:这个笑话,是因为汉语方言的谐音引起的。
谐音就是指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
(板书:谐音、一音多字)同学们,谐音现象是汉语特别的地方,它在别的语言中是不多见的。
今天就让咱们一起遨游“谐音趣味王国”吧?2、引出课题。
3、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1)学习书上的那些歇后语,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2)认识汉字的谐音现象,发现汉字的谐音用法。
(3)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谐音性歇后语、古诗和对联。
(4)根据汉字的谐音用法,进行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1、我会读这些歇后语。
《探究汉字文化》教学设计
《探究汉字文化》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门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
它的内容最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兴趣。
我们每天看书、读报、写信、作文等都离不开汉字,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以市教研室组织开展的“小学生母语'阳光•绿洲'工程”活动为基础,创设了“探究汉字文化”这一主题。
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特点,感受汉字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目标:①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及发展。
②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知识处理信息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行为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增强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④情感目标: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时间安排①确立子课题成立小组一课时②各小组实践活动两个月③成果展示一课时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确立子课题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个猜字谜的游戏好吗?师:大家看,这是一个“口”字(教师展示写有口的卡片),那么“二个口是什么字?三个口又是什么字?四个口,五个口,六个口,七个口,八个口各是什么字?九个口,十个口又是什么字?”(学生们通过猜字谜,知道汉字是有形、有色、有味的,学习兴趣倍增,教学气氛也随之活跃。
)师:通过猜字谜我们对汉字有了新的认识,汉字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枯燥,其中有许多的奥妙,从今天开始呢,就让我们共同“游汉字王国”了解汉字的更多秘密。
师:你还知道或想知道有关汉字的什么知识?生:我知道汉字是由甲骨文逐渐演变来的。
生:我家有一本书,上面都是繁体字,老师我想知道汉字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学生充分质疑之后,师生共同研究讨论,把提出的问题分组归纳概括。
生成:汉字的发展史、汉字对历史文化的作用、汉字之趣、汉字之美、现代人与汉字五个子课题。
(二)成立小组,制定计划1、根据五个子课题,我们本着自愿组合的原则把全班分成五个小组,推选出组长。
二年级语文教案——探索汉字的奥秘
二年级语文教案——探索汉字的奥秘【课时设计】一、教材分析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字符号系统。
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学习“描红、认字、写字、点读、背诵”的方法,探究汉字的构造、意义和用法,感悟汉字的深刻内涵,增强汉字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目标1.掌握10个汉字的笔画顺序及结构特点。
2.通过观察比较,学会区分一些相似汉字的字形和字义。
3.掌握一些实用汉字的用法和常用词语的意思。
4.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认真笔画、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1.通过描红、认字、写字、点读、背诵等方法,深入了解汉字的构造、意义和用法。
2.学习10个实用汉字的笔画顺序及结构特点。
3.了解一些相似汉字的区别和意义。
四、教学难点1.理解汉字的构造和意义。
2.掌握一些常用字的用法和意义。
五、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
2.交互教学法。
3.游戏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1.前奏活动返回课程主题,激发学生对学习汉字的兴趣。
2.课堂学习(1)描红字(在板书上,学生在本子上)教师板书一个汉字,学生描红这个汉字,根据汉字的笔画特点,体会汉字的构造和意义。
(2)认字教师读出一个字义,学生认识这个字,并写出这个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
(3)写字学生自己想出一个词语,用刚才学过的字来书写,并口头说出这个词语的意思。
(4)点读和背诵学生用扫描笔或读卡机点读汉字,领略诗意、画意、音韵;同时通过背诵汉字和词语,加深记忆和理解。
3.课后拓展参观博物馆或印刷厂,深入了解汉字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热爱和认识。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学生是否能准确地拼读和理解所学的汉字?是否能够独立地认真描红、认真书写汉字?是否能够掌握一些常用汉字的用法和意义?以上都是教学评价的重点。
八、家校共育家长可以利用家庭教育的机会,加强对孩子学习汉字的监督和引导,增强孩子记忆力和书写能力,提高汉字文字素养。
九、意义学习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初中汉字文化课程的实施意见
对初中汉字文化课程的实施意见作者:王林喜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3年第05期汉字文化课程是以汉字为载体,揭示汉字本身所蕴藏的丰富的文化信息、所体现的深厚的文化现象的一门课程。
勿需回避,汉字文化课程在初中至今尚未列为一门边缘学科,它的开设几乎还是一个空白。
多年来,笔者在所执教的班级开设过三轮汉字文化课程,一秉初衷,乐此不疲,终有讲稿《初中汉字文化基础课程》之结撰。
这里,就初中汉字文化课程的实施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一家之言抛砖引玉,意在引起回应和批评。
一、初中汉字文化课程的实施要义毋庸置疑,初中汉字文化课程的开设,无论对母语文化复兴的积极建设、初中语文课程的多元建构、教师文化修养的自觉砥砺以及学生文化积淀的终极关怀,都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价值取向。
意义诸多,倘从学生方面而言,笔者以为撮其要者有三。
1.为触发学生淡漠的汉字文化情结之需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的汉字教学普遍使用注音识字法。
孩子从懵懂的幼儿时期,就开始接受ɑ、o、e一类的启蒙教育。
其实ɑ、o、e只是一些毫无意义的语音符号,和汉字根本搭不上边。
而学好这些拼音字母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给将要学到的汉字生硬地配上一个读音,至于这个汉字的形与义的关系,则往往被忽视。
用这种方法教学汉字,常常要求学生数十百遍地死记硬写,以致在他们的眼中,汉字只是用笔画拼凑而成的躯壳而已,枯燥无味。
且学生对于汉字的认识,又多限于语文课,可是语文课直面的东西太多,句读音韵、字词句章、语修逻文、内容结构、人物情节、主旨情感、行文技法,纷繁芜杂,林林总总,而汉字教学不过其一。
而这“不过其一”的汉字教学,其中所传授的汉字文化又有几许?所以学生对汉字虽十分熟悉,他们每天说的是汉字,读的是汉字,写的是汉字,至于汉字中孕育着的悠久汉字文化却知之甚少,对汉字的理解和应用也仅停留在一个相当肤浅的语言层面上。
既如此,那么汉字之美感、汉字之理趣、汉字之奇妙、汉字之神圣,从何谈起?到了初中,不少学生对汉字已经产生了厌恶和疏远的心理。
综合性学习导入课——《汉字真有趣》案例及评析
2021年第13期160课程研究综合性学习导入课——《汉字真有趣》案例及评析杨娟福州市茶园山中心小学,福建福州350002教学目标1.开展“汉字真有趣”综合性学习,通过闯关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
增进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热爱。
2.了解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并做准备。
教学重难点1.体会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
2.了解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并做准备。
教学准备:木木课堂、平板、希沃课件教学过程:课前导入:播放《挑战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视频内容:央视的《挑战不可能》,通过一点点的笔画,让选手们猜出完整的成语。
让学生也进行猜测,感受汉字的奇妙,引发学习的兴趣。
一、导入:视频中的小选手们管中窥豹,通过仅有的一点点笔画,猜出了完整的成语,让我们感受到了汉字的奇妙和有趣!这节课我们也以挑战赛的形式走进汉字,一起来体会《汉字真有趣》。
(板书:汉字真有趣)这是我们的挑战规则: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读一读:本次挑战以小组为单位,每次闯关成功的小组加2分—3分,闯关失败不得分。
积极参与答题,并回答正确的小组,同样加2分。
最后按照分数高低来抽取今天的惊喜大礼。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二、字形之趣(一)、象形之趣1、我们的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想要了解汉字之趣,可以从早期的文字字形开始。
(板书:形)出示图片:这是甲骨文,猜一猜它们是我们今天的什么汉字?生答。
师相机点评。
我们的祖先多么智慧,他们将事物的外形特征画出来,造出了有趣的象形字。
2、牛羊二字难不倒大家,接下来,我们就来挑战一下,这是4个生肖的甲骨文,( )它们分别对应我们今天的哪个汉字。
让给我们挑战一下,拿出平板,答题开始。
(挑战一)学生平板操作。
选择2个小组投屏,并说明理由。
象形字落笔成画,充满了一种童稚之趣。
刚才有趣的挑战,各小组完成情况如何呢?全对请举手。
每一大组中的3小组,对一组加1分,请组长统计并加分。
(二)形声之趣1、 汉字的趣,不仅趣在一笔一画中,还趣在奇妙的结构中。
大班主题公开课《有趣的汉字》教案反思
本节课内容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汉字的趣味性,提高他们对汉字的认知和书写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实用性较强。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有趣的汉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设定以下目标:
突破方法:通过讲解生动有趣的汉字故事、组织课堂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汉字文化的内涵。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与重点紧密结合课本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汉字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突破方法:教师进行示范,强调正确的笔画顺序和书写规范,并进行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3)汉字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学生在将所学汉字应用于实际语境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突破方法:创设丰富多样的语境,如故事、游戏等,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所学汉字,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4)汉字文化拓展的深度:学生在理解汉字文化方面,可能难以深入挖掘其内涵。
针对以上反思,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和引导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加强对汉字基本笔画和结构特点的教学,让学生扎实掌握汉字知识。
3.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全面分析问题。
4.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成果展示效果。
5.适当增加汉字文化拓展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有趣的汉字》教学过程中,我深感学生对汉字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改进:
大班语言仓颉造字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仓颉造字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活动教材《仓颉造字》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介绍仓颉造字的背景、传说及仓颉所造的几个典型汉字,通过故事、图片、互动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古人的智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仓颉造字的传说,知道汉字的起源,培养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学习并掌握几个由仓颉创造的典型汉字,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仓颉造字的背景和传说,掌握由仓颉创造的典型汉字。
重点:通过故事、互动等形式,让孩子们感受汉字的起源,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故事卡片、汉字卡片、黑板、粉笔。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仓颉造字的图片,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故事讲解:讲述仓颉造字的传说,让孩子们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古人的智慧。
3. 汉字学习:展示仓颉创造的典型汉字,引导孩子们观察、模仿、读写,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互动游戏,让孩子们用彩泥模仿仓颉造字的过程,加深对汉字的认识。
5. 例题讲解:讲解汉字的笔画、结构、书写顺序等,让孩子们学会正确书写汉字。
6. 随堂练习:让孩子们在画纸上书写所学汉字,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仓颉造字》2. 内容:仓颉造字的传说汉字的起源典型汉字展示汉字书写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用彩泥模仿仓颉造字的过程,创作一个自己设计的汉字,并写出汉字的音、形、义。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互动、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了汉字的起源,掌握了几个由仓颉创造的典型汉字。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反应,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拓展课——《中国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拓展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方案一、课程依据(一)正视语文的学科特征与教学现状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听说读写能力,陶冶学生的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为达到这些目的,老师们可谓八仙过海,各寻其法。
可我们常听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抱怨:最没味的就是语文!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应试教育将语文课束缚于教材课本,学生学习语文学科也只是徜徉于阅读海洋,很难感受到语文学科本身应该具有的趣味性。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文化敏感语文老师要有效地利用拓展课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内外文学作品,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感悟能力和文化敏感。
当一个人有了较丰富的文化素养后,观察生活、思考问题、语言表达能力都会相应增强,同时,通过文化拓展课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能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让学生构筑起健康的民族文化心理,这一点尤其重要。
可见,语文拓展教学中强化文化性、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一箭多雕,作用不小。
(三)汲取并形成学校的文化底蕴与积淀真如中学是一所已经过了一个甲子的高中,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学校目前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要进一步汲取已有的学校文化营养,形成适合时代发展的学校文化,其中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拓展课程是不可缺少的。
传统文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本身是历史的创造和传承,至今仍然保留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活的社会“化石”,具有的民族性、集体性和社会性特征,这些特征使其成为群体聚合的内在动力和维系的基本力量。
所以透过课本,衍生课外,了解传统民族文化,从而了解中国文化对于高中生而言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课程目标这门拓展课名为《中国传统文化》,它的课程目标也是回望中国传统而来的。
我们中国几千年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谋生,是教我们做一个人,而现在我们的教育现状更多的是专门为了升学,为了职业,为了赚钱,基本人格养成教育都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
大班语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汉字》
大班语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汉字》一、教学目标1.学习10个常用汉字的读音、写法和基本义项。
2.能够运用所学汉字进行简单的拼音组合,读出汉字组成的词语,并简单运用词语。
3.提高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认识,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和文化。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有趣的汉字》。
我们要求学生掌握10个常用汉字的读音、写法和基本义项,以及汉字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故事。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展示有趣的汉字图片、短文或故事,来引起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火》字的故事、《山》字的造型、《月》字的寓意等。
第二步:引入新生词引入本节课的生词:火、山、月、水、木、人、马、日、口、足。
第三步:学习“有趣的汉字”教师在黑板上或PPT上展示10个汉字并讲解其基本读音、写法和义项,通过故事、图片或视频等形式介绍汉字的起源、文化和故事。
鼓励学生在课后也可以对感兴趣的汉字进行扩展阅读。
第四步:练习1.拼音游戏:教师给出一个拼音,学生需要用教师给出的汉字拼音组成词语,并朗读给全班听。
例如:给出“biàn”,让学生用“木”和“扁”这两个汉字组成“棒子”,并朗读出来。
2.填空:教师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填上符合句意的汉字,例如:__大__山在冬天会__雪__。
__人民__群众是伟大的创造者和__拥护者__。
第五步:提高阶段让学生结合所学的汉字,写一段有趣的小短文或小故事,以展示他们对汉字的理解和创造力。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和兴趣显著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课堂氛围活跃。
但有些学生在笔画书写方面有一些困难,需要在课后适当增加笔画练习的时间。
同时也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通过阅读、写作和语文游戏等多种形式来探索汉字的文化和内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汉字的认知,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有趣的汉字》教案设计范文拓展汉字教学视野,引导学生多角度认知汉字
《有趣的汉字》教案设计范文-拓展汉字教学视野,引导学生多角度认知汉字给汉字注入生命,唤醒学生的汉字兴趣。
是根据最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针对学生口语习得的困难和学习兴趣的资源化,针对学生语文认知能力提升,拓展汉字教学视野,引导学生多角度认知汉字而编写的基于芬兰赫尔辛基学校教育模式设计成的《有趣的汉字》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历史沿革、构形规则,养成热爱汉字、认识汉字的能力;2、提高汉字记忆、阅读理解能力,促进汉字和语文内涵的交融,达到表意自由、文化传承的目的;3、懂得学习是自主的过程,理解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学习的计划性和目的性;4、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发挥想象空间,创造谜语、联想等活动。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汉字构形规则,汉字历史沿革,汉字与文化的关系,汉字造字方法,常见的成语、诗词、谚语、歇后语等。
2、教学方法情感体验法、游戏体验法、兴趣体验法、思维拓展法、研讨探究法、探索创新法、评价交流法。
三、教学设计1、导入活动引导学生回溯汉字的历史,领略汉字的美丽和神秘。
可使用PPT 图片讲解汉字由“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方法而来。
使学生了解当今常用的6000左右汉字中,只有1000多个字符是“声旁”,其余的都是字形在“形义中心”基础上构造出来的。
2、课堂互动通过谜语、联想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使用白板书写或播放幻灯片,通过联想构词的方式,告诉学生汉字的构成和意义。
例如:构成“人”的字:很容易联想出“亻”,“亻”在字中的位置就是“人”这个汉字的一个特殊构形,它表示人的左边。
各位同学们是否想过,如果把这个相似的位置的成分“亻”、“女”、“子”、“灬”、“月” 先写出来,再加上它右侧的成分,就会写出对应的汉字了。
像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懂得通过构词法来认知汉字。
3、游戏体验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记忆。
例如“三字经”押韵接龙。
老师先读一句三字经,例如,“人之初,性本善”,学生接着读下一句并且让一个字押韵和上一句的一个字相同(如“善”字就是需要押韵的单词)。
汉字“桥式学习”视域下的甲骨文综合课程——以“人、大”教学为例
教育·前沿汉字“桥式学习”视域下的甲骨文综合课程———以“人、大”教学为例文|张明语言和文字是人类社会最伟大的系统工程之一,它是人类一切文明的基石。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学习汉字大多是机械拆解汉字为单独的笔画或者偏旁,采用死记硬背、重复抄写的方式识记,学生学习非常枯燥且十分吃力。
有部分电脑实验班直接把汉字教学拼音化,学生只是学习拼音识读,能通过电脑打出字形词组,具体字源意思不清楚,汉字有拼音化的倾向。
还有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存在随意拆解,是非无正、巧说邪辞的现象。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要符合全方位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的基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应从基础教育教学开始普及。
应用甲骨文一脉相承的文字初始特征、文化融合特征和艺术创造特征,在小学教育中找到一个适合小学生学习汉字的契合点,创设一种他们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整合多学科内容,探索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一直探索的方向。
王鹏伟教授提出的“基于汉字的桥式学习”主张为我指明了方向。
所谓“桥式学习”,是指从一个已知知识点或一个具体问题出发,向未知目标领域探索,建立通向未知领域的桥梁。
桥式学习有如下特点:首先,从一个知识点或一个具体问题展开,形成一个开放系统。
其次,在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引导学生探究。
最后,在探究过程中产生新问题,从而导向更加广泛的未知领域。
其基本思路是以汉字构形为桥,解读汉字;以汉字为桥,解读古代文化。
甲骨文具有字体的形象性、文字的延展性、图形的识别性和人文的精神性等特征。
其本身就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综合体的属性,以此为桥式学习的内容,通过水墨的表现形式在学生心目中构建通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让学生认识汉字———“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历史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我设计的甲骨文综合课程“人、大”一课为例,谈甲骨文综合课程“桥式学习”的实践运用。
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的策略
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的策略汉字文化是经岁月洗礼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授汉字知识,使学生会读、会写,还应立足汉字文化内涵,将教学和文化传承相结合,从多维度着手整合内容,深挖汉字文化内涵,增强教学效果。
一、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的价值将汉字文化渗透到识字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
小学生缺乏自我管束能力,学习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集中注意力。
教师将汉字文化运用于教学中,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时,教师把汉字文化分解为若干部分,利用象形的教学方式对汉字的各部分内容进行分析,以动画的方式呈现,可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
二、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的策略1.追溯根源,融入汉字演变过程汉字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过程,已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在识字教学中,追溯汉字的演变历史,渗透汉字的背景文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汉字的读音、词义,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比如,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日月水火》这篇识字课文,教师可以使用《日月水火》课文中的图片以及汉字等,向学生介绍“日、月、水、火”等从象形图文到汉字的发展过程。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汉字的字形和字义。
比如,课文中“木”字的甲骨文就像一棵树,上面表示树木的树枝,下面表示树木的根部;课文中“禾”字的甲骨文好像一株水稻,上面的一撇看起来像稻穗,下面的部分看起来像水稻的根部。
教学“禾”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描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水稻的地区,古人根据水稻的形象特点,创造了“禾”字的象形字。
教师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这些汉字文化,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汉字的发展规律,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夯实基础。
2.围绕字理,增加教学内容多样性汉字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所有汉字背后都有着多样的文化背景。
在传统的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都是借助单一的教学方式,先对学生学习生字进行指导,再使其机械地临摹练习,没有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汉字文化。
汉字真有趣 教案(表格式,含教学反思、课后作业及答案)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根据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完成填空。
(1)汉字产生于()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汉字之一,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沿用至今。
(2)()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对一些周边国家的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
(3)()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很多著名的(),他们的书法作品是艺术中的珍品。
(4)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能够通过()、()、()等途径查找相关资料。
二、读一读,猜一猜。
(猜字谜)1.字谜:山上还有山。
猜一字,谜底是:()2.字谜:十张口,一颗心。
猜一字,谜底是:()3.字谜:说它小,下边大,说它大,上边小。
猜一字,谜底是:()4.字谜:一只黑狗,不叫不吼。
猜一字,谜底是:()三、下面的歇后语用到了有趣的谐音现象,你能把它们的后半部分补写出来吗?1.三九天穿裙子——2.飞机上敲铜锣——3.墙头上挂狗皮——4.秃子打伞——阅读水平大提升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见鸡而作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还得先送一只鸡给他.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租第二年的田.去时,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说起第二年租田的事,地主见他两手空空,便两眼朝天地说:"此田不予张三种。
"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即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
地主见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张三说:"你的话变得好快呵!"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谈',此刻这句话是见机(鸡)而作'。
"1.这里的谐音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字。
2.从这刻谐音小故事里我们能够感受到地主_________的性格。
3.请你搜索资料,找一个谐音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思维创新大拓展五、巧设字谜:你会出谜语吗?经常出字谜不但能够激发我们学习汉字的兴趣,提升我们是自己子的水平,还有利于锻炼和开发我们的智力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文化拓展课“人”教学及点评【教学目标】1.了解“人”字的演变过程,以及跟“人”有关的“从”“众”“比”“北”“化”等字,初步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2.学习“亻”“彳”,了解偏旁的含义。
【教学流程】板块一:欣赏经典,了解“人”字演变师:孩子们,会写“人”字吗?生:会!师:好,请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今天的课题“人”。
师:这简单的一撇一捺,可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呢。
《三字经》就是从这个“人”字谈起的。
我们以前学过的识字8《人之初》,谁来背一背?(学生踊跃举手,师指名背诵,然后全班齐诵读。
)师:今天,咱们就来谈谈这个“人”字。
首先,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演变的。
(播放“人”字的演变动画)师:你看,汉字多奇妙呀!甲骨文中的“人”字像什么?生:像个站着的人。
师:对! 像一个面朝左站立的人,上面是头,向左下方伸展的是手臂,中间是身子,身子以下是腿。
(同时板书)【点评:汉字原本就是一幅画。
相传,最早的汉字是仓颉根据鸟兽的脚印描绘得来的。
“人”字一撇一捺,在这貌似简单的汉字里,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教师怎样才能把和“人”有关的文化传递给一年级的学生呢?吴老师先从学生刚学过的《人之初》一文谈起,让本节课的学习和课本发生联系。
导课后,吴老师给学生播放“人”字的演变动画,让学生在了解“人”字演变过程的同时,初步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板块二:趣味识字,了解构字方法师:古人用这个“人”字,创造了很多有趣的汉字。
比如,根据两个人的姿势,创造了这样一个字,同学们猜猜看,这是个什么字?(课件演示:一个跟着一个。
)生:是“从”,上学期我们学过“二人从”。
师:对,一个人跟着一个人,就是“从”。
所以,我们常说跟从、随从。
(师随机板书,生齐读词语。
)生:跟从,随从。
师:两个人在一起,还可以有什么样的姿势呢?生:握手。
生:鞠躬。
……师:同桌一起演一演吧,看可以做出什么动作。
(学生两人一组表演:有的握手,有的搂肩膀,有的比高矮,有的用手搭成一颗爱心……)师:看你们表演得真开心啊,哪组同桌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表演?(学生踊跃举手,师邀请三组学生上台展示。
)师:你们表演得太好啦!现在老师提一个更高的要求:能用“人”字那样简单的线条,把同学们摆出的姿势画出来吗?(学生动手画,有的用简单的线条勾画,有的用美术课中学到的画人的方法画。
学生创作三分钟。
)师:谁愿意将你的创造展示给同学们看?请拿着自己的作品到实物投影处展示给大家看!(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师:看到你们画的画,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造字的传说。
你们知道是什么传说吗?生:我知道,是仓颉造字。
师:对!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在一本书上读过。
师:你真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到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后,灵感涌上心头,便造出了文字。
(出示图片:仓颉造字)他根据山的样子,造出了山,根据水流动的样子,造出了水。
请看大屏幕上这三个字,认识吗?生:认识———比、化、北。
师:这三个字和“从”一样,都是由两个“人”组合在一起造出来的。
它们最初是什么样子呢?(多媒体出示)师:比,就是两个人并肩站着。
并排挨着可以比什么?生:比高矮。
生:比胖瘦。
师:两人并肩就是“比”。
“化”这个字,充分显示了古人造字的智慧。
看,一个人头朝上,一个人头朝下,姿势变了,这就是“化”。
谁会组个词?生:变化。
生:化妆。
师:你见过谁化妆?生:妈妈。
师:妈妈化妆后,是不是变了?变得比以前更漂亮啦!生:(笑)是。
师:我们再来看看“北”。
“北”指方向,和两个“人”有什么关系呢?(生疑惑)师:“北”原是“背”的本字。
从较早的字形来看,像两个人背靠背地站着的样子。
后来“北”字多借指“北方”。
于是又另造“背”字,表示原来的字义。
汉字真是奇妙呀!每个汉字,造出来都有理有据,凝聚着古人的智慧。
我们可以用一首儿歌记住刚才讲的字,请读一读。
生:两人相随它是“从”,两人并肩它是“比”,两人相背它是“北”,姿势改变它是“化”,一群人同行就是“众”。
【点评:这一环节,从学生认识的“从”字引出,通过“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等学生喜欢参与的方式,相机引导学生学习“比”“化”“北”三个汉字。
三个汉字貌似跟“人”没有关系,但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轻松了解了三个汉字造字之初的含义。
】板块三:学习偏旁,了解偏旁含义师:“人”是个喜欢热闹的字,喜欢站到别的字旁边,变成一个偏旁。
你知道它变成什么样了吗?生:单人旁! (师随机板书“亻”)师:带“亻”的字可是一个大家族,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带单人旁的字?生:你,“你们”的“你”。
生:伙伴,两个字都是单人旁。
师:请把自己会写的带单人旁的字写在作业本上。
(学生书写,实物投影展示,评议。
)师:请看看你们写出的字,大多跟什么有关?生:跟人有关系。
师:对,带有单人旁的字,大多跟人或人的活动有关系。
比如,表示人称谓的“你”“他”;表示人行为的(大屏幕出示汉字)“伸”“借”“休”。
师:根据图画,你能猜出这三个字的读音吗?生:伸,“伸手”的“伸”。
生:休,“休息”的“休”。
【点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带领学生认识和“人”有关的偏旁。
不仅复习了学过的带“亻”的汉字,还让学生借助图片猜读“伸”“借”“休”的读音;不仅让学生知道带有“亻”的汉字和人的行为动作有关,也培养了学生借助图画识字的能力。
】师:带有“亻”的字,可是个大家族,有的表示人的称谓、身份,有的表示人的行为,还有的表示人的德行。
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在《新华字典》里找一找、看一看。
师:还有一个偏旁跟“亻”很像。
生:双人旁。
(教师随机板书“彳”)师:你觉得双人旁表示什么?生:表示两个“人”。
师:虽然“彳”和“亻”长得非常像,但“彳”并不代表两个“人”。
(生一脸疑惑)师:“彳”跟“人”没关系,那跟什么有关呢?请看图!(多媒体展示)生:十字路口。
师:对,这是一个纵横相交的十字路口。
这其实也是一个字,甲骨文这样写:,现在这样写:行。
生:行!师:对,它的意思就是路,道路。
路是用来走的,所以,它也有“行走”的意思。
比如,我们说的“行人”“自行车”等。
师:去掉一半,就是这样子:,叫作双人旁。
想一想,带有双人旁的字和什么有关?生:跟行走、马路有关系。
师:你真会听!带有“彳”的字,大多与道路、行走有关系。
平时,你见到的十字路口是什么样的?生:十字路口上有斑马线。
生:十字路口的人很多。
生:车也很多。
师:(多媒体出示图片)十字路口处大多就是这样的,人来人往,车辆来来往往。
双人旁的“往”,就是去向一个地方。
请大家齐读词语三遍。
(生读词语)【点评:单人旁的字大多和“人”有关,那么,双人旁的字不也应该和“人”有关吗?这个环节,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了“彳”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明白“彳”是和行走、道路有关。
这一过程,不仅学习了汉字,也让学生了解了“彳”的意义。
】师:中国的汉字多奇妙呀!跟“人”好像无关的“比”“北”“化”,却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跟“人”好像有关系的双人旁,却并不表示两个“人”。
关于“人”的汉字,我们了解了不少。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都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妈妈找几个自己感兴趣的字,看看它们有什么故事。
【总评】自2017 秋季起,全国小学语文教材统一使用统编教材。
统编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突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据说,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共选入古诗文129篇,占整个教材的30%,比原版教材增加56 篇。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统编教材在突显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力度。
民族自信来自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密码,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优秀传统文化仅局限于古诗文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日常使用的普通的汉字,也蕴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或汉字规律,是语文课应该遵循的规律之一。
本节汉字文化拓展课就体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有效整合,弥补常态语文课的缺憾汉字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每一个符号可能就是一幅画、一个故事、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虽然经过历史的演变,很多简化字现在已看不出造字的原意,但只要教师适度点拨,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这样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是机械讲解分析、死记硬背的方法无法企及的。
但在常态的语文课上,教师可能会囿于课堂教学任务,而无法把某一类汉字系统呈现给学生。
现在,由“字理识字和趣味识字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开发的系列汉字文化拓展课,对汉字进行有效整合,既避免了常态课堂因为字理教学的介入而有太多的“旁逸斜出”,又能把孩子所学的汉字系统归纳起来,有效弥补了常态语文课的缺憾。
二、追根溯源,知其形、晓其义,明其演变和文化汉字是一种文化,“一个汉字为什么长这样而并非那样”是有一定理据的。
从结构上看,有很多汉字貌似没有关联,但追本溯源实则是有关系的。
如本节课上所学的“比”“北”“化”,从字面上来,三个汉字似乎没有关系,但这三个汉字实则都和“人”有关系。
明白了这点,在孩子们眼里,单薄的汉字就变得丰富起来。
同样,汉字中有很多部件,貌似是同一类的,但实则并不一样。
例如单人旁和双人旁,尽管貌似都和人有关,但后者实则是和“行走”“道路”有关。
例如“你、他、伸、借”等字,都与人有关;“行、往”等字,却与人没关系。
汉字是一种文化,汉字文化拓展课从字的源头学起,将抽象的汉字符号转化为图画、故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形、晓其义,明了汉字的演变及其历史文化,这样的做法使得识字更加生动、活泼、有趣,更能激发孩子对汉字的热爱,也将文化的基因植入孩子内心深处。
三、循序渐进,从已知到未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汉字文化拓展课是“字理识字和趣味识字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研发的课程,在学生没有教材不能预习、不能复习的情况下,课堂教学设计就更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课堂内容要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节课上,吴存霞老师以学生已知的内容做课堂的起点,从“人”字到单人旁和双人旁,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等多种教学方式,把学生带进“人”字的王国。
这一教学过程,形式多样,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汉字是一个由意象形、形意相连的表意文字体系,站在文化的高度教汉字,让学习汉字成为探寻中国文字瑰宝的文化之旅,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汉字背后的文化,不仅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
这样教,既让学生识记了汉字,也发展了他们的理解力、想象力、思维力,也让汉字文化得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