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制氢工艺简介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制氢工艺简介PPT课件
四、中温变换
原料经转化生成的产品气中含有11-12% 的CO,为了尽可能多的产氢气以节约原料消 耗和减少PSA系统进料的杂质,这就要使转 化气中的CO继续于与汽反应生成H2与CO2 。这就是变换反应,反应机理为:
CO+H2O→CO2+H2
五、变压吸附(PSA)
从中变气第四分液罐出来的气大部分为氢气约74%, 另外还含有近5%的甲烷,3%的一氧化碳和18%的二氧化 碳,其中甲烷和一氧化碳都含有很高的热值,而且一氧化 碳和二氧化碳是加氢装置的毒物,PSA单元的任务就是把 这些毒物除去,得到99.9%以上的高纯氢,而杂质气体甲烷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则作为PSA尾气为送至转化炉全部 做燃料。
预硫化是指在一定氢浓度下,利用硫化剂与氢 气反应生成的H2S,在一定温度下与催化剂中氧化 态的活性组分反应,生成具有高活性的金属硫化物 的过程。通常使用的硫化物为DMDS或CS2。
脱硫脱氯剂
本装置脱氯剂是以Al2O3或活性碳为载体,Na 、Ca、Zn、Cu等金属氧化物为活性组分,其脱氯 机理与脱硫机理相同,都是化学吸收型吸附剂。脱 氯剂、脱硫剂中的活性组分随化学吸附反应的进行 ,其有效活性组分会降低,最终达到在工业条件下 的饱和而使催化剂失去活性。因此催化剂需要及时 的更换,以免催化剂达到饱和硫容而失去吸附作用 后引起第二床层的硫穿透。
第五节 制氢催化剂及吸附剂
制氢装置催化剂种类繁多,分别有加氢精制催 化剂、脱硫脱氯催化剂、转化催化剂、中变催化剂 ,另外PSA区有5种吸附剂。
加氢催化剂主要活性组分为CoO及MoO3,双 功能加氢催化剂还含有NiO,而氧化态的Co、Mo、 NiO加氢活性非常低,为了达到要正常生产的目的 ,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及初活性的发挥,需对新鲜 催化剂进行预备硫化,使之变成具有较高活性的硫 化态的金属硫化物。
制氢工艺技术PPT
氢气的化学性质
氢能与很多物质进行化学反应,在进行化学反 应形成化合物时其价键具有特征。氢原子失去 其ls电子就成为H+离子,实际上就是氢原子核 或质子。质子的半径比氢原子的半径要小许多 倍,使质子有相对很强的正电场。因此它总是 同别的原子或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物质。 如加氢反应就是将氢气加到各种化合物上的反 应。如甲烷化反应:
甲烷化催化剂
催化剂的主要化学组分为Ni0、Al203,使用时还原为金 属镍。主要毒物为硫、砷、钒、碳酸钾和羰基镍等。对 于甲烷化催化剂,硫是永久性毒物,这是因为操作温度 较低,活性镍一旦与硫化氢生成Ni2S3后,即使除去H2S, 也无法被氢气再还原为活性状态。研究表明,甲烷化催 化剂中吸硫达到0.15%~0.2%时活性丧失50%,若达到 0.5%则活性全部丧失。希望进甲烷化催化剂的原料气中 硫含量越低越好,一般要小于0.1ppm。甲烷化工序设在 脱碳之后,各种脱碳液带入均会造成不同的毒害。砷是 永久性毒物,催化剂中砷含量达到0.1%时便严重失活。 甲烷化催化剂在150℃以下操作时,活性镍与一氧化碳 会反应生成羰基镍Ni(CO)4,这是对人剧毒的挥发物, 还造成催化剂中镍的流失,严重降低活性。因此,在床 层降温至150℃以下时不能再通工艺气,应改用氮、氢 气氛
催化剂
反应
毒物
加氢,脱氢
Ni,Pt,
Pd,Cu
氧化
Co Ag V2O5,V2O3
Fe
SiO2-Al2O3
加氢裂解 氧化 氧化 合成氨 加氢 氧化
费-托合成 裂化
S,Se,Te,P,As,Sb,Bi,Zn,卤化物, Hg,Pb,NH3,吡啶,O2,CO(<180℃)
铁的氧化物,银化合物,砷化物,乙炔, H2S,pH3
甲醇制氢专题讲座PPT
这部分氢气将用作吸附剂的再生气源。
逆放过程
顺放过程完毕后,吸附前沿已到达床层出口。 这时,逆着吸附方向将吸附塔的压力降至 0.04Mpa左右,此时被吸附的杂志开场从吸附 剂中大量解吸出来,逆放解吸气进逆放解吸气 缓冲罐
逆放冲洗过程
逆放过程的后期,为使吸附剂得到彻底的再生 ,用顺放气缓冲罐中的氢气逆着吸附方向对吸 附床层进行冲洗,进一步降低杂志组分的分压 ,使吸附剂得以彻底再生。
PSA的特点
特点如下: ⑴产品纯度高。 ⑵一般可在室温和低压下工作,床层再生时
不用加 热,节能经济。 ⑶设备简单,操作、维护简便。 ⑷连续循环操作,可完全到达自动化。
PSA吸附剂: PSA工业上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
化铝、活性炭、分子筛等,另外还有针对某组 分选择性吸附而研制的特殊吸附材料。吸附剂 对各种气体组分的吸附性能是通过实验测定静 态下的等温吸附线和动态下的穿透曲线来评价 的。
各吸附剂物性比较
以下图为不同组分在分子筛上的吸附强弱大致顺序
组分
吸附能力
氦气
☆
弱
氢气 氧气 氩气 氮气
☆ ☆☆ ☆☆ ☆☆☆
不同的气体, 要选择合适的 吸附剂。
一氧化碳
☆☆☆
甲烷
☆☆☆☆
二氧化碳
☆☆☆☆☆☆
乙烷
☆☆☆☆☆☆
乙烯
☆☆☆☆☆☆☆
丙烷
☆☆☆☆☆☆☆
异丁烷
☆☆☆☆☆☆☆☆
可以在更宽的温度范围内满足不同温度加热、冷却的 工艺需求,或在同一个系统中用同一种导热油同时 实现高温加热和低温冷却的工艺要求。
省略了水处理系统和设备,提高了系统热效率,减少 了设备和管线的维护工作量。
导热油检测要素有七点:粘度、蒸汽压、沸程、初馏 点、闪点、燃点、流点
逆放过程
顺放过程完毕后,吸附前沿已到达床层出口。 这时,逆着吸附方向将吸附塔的压力降至 0.04Mpa左右,此时被吸附的杂志开场从吸附 剂中大量解吸出来,逆放解吸气进逆放解吸气 缓冲罐
逆放冲洗过程
逆放过程的后期,为使吸附剂得到彻底的再生 ,用顺放气缓冲罐中的氢气逆着吸附方向对吸 附床层进行冲洗,进一步降低杂志组分的分压 ,使吸附剂得以彻底再生。
PSA的特点
特点如下: ⑴产品纯度高。 ⑵一般可在室温和低压下工作,床层再生时
不用加 热,节能经济。 ⑶设备简单,操作、维护简便。 ⑷连续循环操作,可完全到达自动化。
PSA吸附剂: PSA工业上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
化铝、活性炭、分子筛等,另外还有针对某组 分选择性吸附而研制的特殊吸附材料。吸附剂 对各种气体组分的吸附性能是通过实验测定静 态下的等温吸附线和动态下的穿透曲线来评价 的。
各吸附剂物性比较
以下图为不同组分在分子筛上的吸附强弱大致顺序
组分
吸附能力
氦气
☆
弱
氢气 氧气 氩气 氮气
☆ ☆☆ ☆☆ ☆☆☆
不同的气体, 要选择合适的 吸附剂。
一氧化碳
☆☆☆
甲烷
☆☆☆☆
二氧化碳
☆☆☆☆☆☆
乙烷
☆☆☆☆☆☆
乙烯
☆☆☆☆☆☆☆
丙烷
☆☆☆☆☆☆☆
异丁烷
☆☆☆☆☆☆☆☆
可以在更宽的温度范围内满足不同温度加热、冷却的 工艺需求,或在同一个系统中用同一种导热油同时 实现高温加热和低温冷却的工艺要求。
省略了水处理系统和设备,提高了系统热效率,减少 了设备和管线的维护工作量。
导热油检测要素有七点:粘度、蒸汽压、沸程、初馏 点、闪点、燃点、流点
炼厂制氢工艺原理课件ppt
的热。
造
•
CH4+202→C02+2H20 + 1802kJ
方
•
法
2021/3/10
4
一、氢气的制造方法
• 在高温及水蒸汽存在下,C02及水蒸汽可与未燃 烧C02的不C多H4 ,反反应应,为得强到吸主热要反产应物。CO 及 H2 燃 烧 所 得
•
CH4+C02→2C0+2H2 —206kJ
•
CH4+H2O→CO+3H2 —247kj
2021/3/10
8
(3)轻烃水蒸汽转化法
• 合适的反应条件为:温度800~900℃,反应压力
1.5----3.0MPa,水蒸汽与原料气摩尔比2.5----
6。所得转化反应气体的组成为:甲烷3—8%(V),
一氧化碳7%-8%,二氧化碳10%-15%,氢气70
%左右,采用催化剂(一般为镍催化剂),该催化
•
CnHm+nC02→2nC02+1/2mH2
(2)
• CnHm+nH20→nCO+(1/2m+n) H2
(3)
• 反应(1)为强放热反应,反应(2)、 (3)为强吸热 反应。反应主要产物为CO及H2,
• 反应温度为1200—1370℃,压力为3.2----8.3MPa, 不用催化剂。1t原料加入水蒸汽量约400-----500kg。
、 氢
气 等过程。不同来源的炼厂气其组成各不相同,
的 其中氢含量也不相同。如催化重整气体中含
氢量很高,是炼油厂氢气的重要来源。
• 催化重整反应一般是以石脑油馏分为原料生 产高辛烷值汽油或生产芳烃。其化学反应中
制 造
制氢课件PPT
表一 下吸式气化炉实验结果(体积百分含量) H2 O2 CH4 CO CO2 C2H4 C2H6 24.0 0.4 4.4 37.9 32.6 0.6 0.1
2021/3/10
12
• 从表1可见,气化产物中,有相当一部分 是CO。因此在生物质气化中,为了提高氢 气产出量,需在气化介质中加入水蒸气。通 常认为,在蒸汽流态化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
质在气化介质中如:空气、纯氧、水蒸气或 这三者的混合物中加热至700度以上,将生 物质分解为合成气。生物质气化的主要产物 为H2、CO2、CO、CH4,混合气的成分组 成比因气化温度、压力、气化停留时间以及 催化剂的不同而不同:气化反应器的选择也 是决定混合气组成的一个主要因素。
2021/3/10
摘自文献生物质废弃物制氢技术
2021/3/10
10
• 综合分析上述三种气化炉可知,下吸式气 化炉在提高产品气的氢气含量方面具有其 优越性,但其结构复杂,可操作性差,因 而如何改进下吸式气化炉的物料流动性, 提高其气化稳定性是下吸式气化炉需要研 究的。
2021/3/10
11
• 1.2 水蒸气气化、合成气催化变换
表1是在图2所示的下吸式气化炉条件下,以混 合木块为气化原料,气化介质为空气,燃烧区 温度为840度时气化产物的组成。
生物质 气化反应 空气、水蒸气
变换反应
合成气净化 氢气 图2
摘自文献生物质废弃物制氢技术
3
• 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 ⑴甲醇裂解制氢工艺流程框图
脱盐水系统
甲醇
汽化塔
导热油炉系统 轻柴油
反应器
PSA尾气
冷凝、洗涤、气液分离 变压吸附 储罐
用户
冷凝分离液
2021/3/10
制氢工艺简介课件
优点:煤炭资源丰富,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一直占有举足 轻重的地位;洁净煤气化技术的兴起。
缺点:效率较低、污染严重,需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增加成本。
4.电解水制氢
理论分解电压1.23V,每1Kg氢电耗为 32.9 KWh 。实际为~46.8KWh。 机理:正极: 2OH- H2O + ½ O2 + 2e φ = 0.401V
二、荒煤气预处理及压缩部分
脱氨脱水后的荒煤气进入荒煤气分液罐 (V2101)进行分液,含油污水排至污水总 管出装置。由于煤气中携带一部焦油、萘 等杂质进行,吸附分离,分离后的气相进 入荒煤气压缩机入口缓冲罐(V2102)进行 稳压、分液,罐顶出来的荒煤气进入荒煤 气压缩机,荒煤气压缩机共5台,其中三台 往复压缩机、两台离心压缩机,并联使用, 经荒煤气压缩机加压后,荒煤气压力升至 1.35 Mpa(G)进入变换部分。
美元/1kg浓缩铀,能量巨大,聚变能可用几亿年。
制氢技术简介
1
化石燃料制氢
2
电解水制氢
3
生物制氢
4
光催化制氢
1甲烷重整(Steam Methane Reformation,SMR )
优点:气体燃料重整制氢中最为经济合理的。 缺点:反应需吸收大量的热,能耗高;
反应速度慢,制氢能力低,需建大规模装置,投资 高。
神木锦界天元化工有限公司
一、高效集成脱氨脱水
来自焦化装置的0.3MPa(G)荒煤气含有一定量的氨,全部进入氨水 洗塔(T2001)进行洗氨。由塔顶喷淋下来的水洗涤气体中的氨,从 氨水洗塔顶出来的气体进入脱水塔(V2002)除去煤气中的小液滴。 从水洗塔底抽出的洗氨水一部分循环进入氨水洗塔中部进行重复吸收, 浓缩氨浓度,另一部分洗氨水送至焦化进行污水焚烧。
缺点:效率较低、污染严重,需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增加成本。
4.电解水制氢
理论分解电压1.23V,每1Kg氢电耗为 32.9 KWh 。实际为~46.8KWh。 机理:正极: 2OH- H2O + ½ O2 + 2e φ = 0.401V
二、荒煤气预处理及压缩部分
脱氨脱水后的荒煤气进入荒煤气分液罐 (V2101)进行分液,含油污水排至污水总 管出装置。由于煤气中携带一部焦油、萘 等杂质进行,吸附分离,分离后的气相进 入荒煤气压缩机入口缓冲罐(V2102)进行 稳压、分液,罐顶出来的荒煤气进入荒煤 气压缩机,荒煤气压缩机共5台,其中三台 往复压缩机、两台离心压缩机,并联使用, 经荒煤气压缩机加压后,荒煤气压力升至 1.35 Mpa(G)进入变换部分。
美元/1kg浓缩铀,能量巨大,聚变能可用几亿年。
制氢技术简介
1
化石燃料制氢
2
电解水制氢
3
生物制氢
4
光催化制氢
1甲烷重整(Steam Methane Reformation,SMR )
优点:气体燃料重整制氢中最为经济合理的。 缺点:反应需吸收大量的热,能耗高;
反应速度慢,制氢能力低,需建大规模装置,投资 高。
神木锦界天元化工有限公司
一、高效集成脱氨脱水
来自焦化装置的0.3MPa(G)荒煤气含有一定量的氨,全部进入氨水 洗塔(T2001)进行洗氨。由塔顶喷淋下来的水洗涤气体中的氨,从 氨水洗塔顶出来的气体进入脱水塔(V2002)除去煤气中的小液滴。 从水洗塔底抽出的洗氨水一部分循环进入氨水洗塔中部进行重复吸收, 浓缩氨浓度,另一部分洗氨水送至焦化进行污水焚烧。
天然气制氢简介演示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甲醇生产
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也是燃料添加剂,天然气 制氢可用于甲醇的生产。
石油工业
在石油工业中,天然气制 氢可用于石油加工和裂化 等过程,提高石油产品的 质量和产量。
氢能源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未来可持续交 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气制氢 可以为燃料电池汽车提供清洁的 能源。
混合动力汽车
将天然气经过净化处理,除去 其中的硫、氯等杂质,得到纯
净的甲烷气体。
反应
将纯净的甲烷气体与水蒸气在 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生
成氢气和二氧化碳。
产物分离
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方法 ,将生成的氢气和二氧化碳进 行分离,得到高纯度的氢气。
氢气压缩
将得到的氢气进行压缩,以便 于储存和运输。
02
天然气制氢的技术
天然气制氢的原理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在一定条件下,甲烷与水蒸气反应生 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CH4 + (x+1)H2O → H2 + CO2 + xH2O。
反应过程中需要使用催化剂来加速反 应,同时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和压力。
天然气制氢的工艺流程
01
02
03
04
原料准备
天然气制氢简介演示
汇气制氢的技术 • 天然气制氢的应用 • 天然气制氢的挑战与前景 • 天然气制氢的案例分析
01
天然气制氢概述
天然气制氢的定义
• 天然气制氢:是指利用天然气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将天 然气中的主要成分甲烷转化为氢气的过程。
资源消耗
大规模的天然气制氢需要大量的水资 源和土地资源,对环境产生一定压力 。
《生物质制氢技术》课件
宣传推广
加强对生物质制氢技术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度 ,促进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技术创新与突破
研发支持
加大对生物质制氢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技 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技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推动技术进步和产 业升级。
人才培养
重视人才培养,加强生物质制氢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为技术创新 提供人才支撑。
降低成本是生物质制氢技术推广 应用的关键,需要加强副产物的 资源化利用和降低能耗等方面的 研究。
开发新型生物质资源是解决生物 质资源多样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可以探索利用木质纤维素等新型 生物质资源进行制氢。
04
生物质制氢的环保与经济性 分析
环保性分析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01
生物质制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与生物质生长过程中吸收的
生物质来源
生物质主要来源于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畜禽粪便、城 市垃圾和废水等。
生物质转化
生物质通过热解、气化、发酵等过程转化为氢气和其他有用 物质。
生物质气化制氢
原理
生物质在高温条件下,经过气化反应将有机物转化为合成气,其中含有氢气、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工艺流程
生物质经过干燥、粉碎后,进入气化炉进行气化反应,生成的气体经过冷却、 净化后得到氢气。
二氧化碳达到平衡,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02
生物质废弃物如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等可用于制氢,实现
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降低环境污染。
替代化石燃料
03
生物质制氢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降低空气污染和碳排放。
经济性分析
加强对生物质制氢技术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度 ,促进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技术创新与突破
研发支持
加大对生物质制氢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技 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技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推动技术进步和产 业升级。
人才培养
重视人才培养,加强生物质制氢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为技术创新 提供人才支撑。
降低成本是生物质制氢技术推广 应用的关键,需要加强副产物的 资源化利用和降低能耗等方面的 研究。
开发新型生物质资源是解决生物 质资源多样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可以探索利用木质纤维素等新型 生物质资源进行制氢。
04
生物质制氢的环保与经济性 分析
环保性分析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01
生物质制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与生物质生长过程中吸收的
生物质来源
生物质主要来源于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畜禽粪便、城 市垃圾和废水等。
生物质转化
生物质通过热解、气化、发酵等过程转化为氢气和其他有用 物质。
生物质气化制氢
原理
生物质在高温条件下,经过气化反应将有机物转化为合成气,其中含有氢气、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工艺流程
生物质经过干燥、粉碎后,进入气化炉进行气化反应,生成的气体经过冷却、 净化后得到氢气。
二氧化碳达到平衡,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02
生物质废弃物如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等可用于制氢,实现
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降低环境污染。
替代化石燃料
03
生物质制氢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降低空气污染和碳排放。
经济性分析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PPT课件
某学生为了在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 得到较纯净的气体, (1)采用右图装置,是否可行?为什么? (2)若不去掉橡皮塞,应作何改进?
第12页/共19页
练习四
1、 下列几种装置都可用来收集氢气,操作时氢气应 沿哪一个导管口通入集气瓶中?
A
B
B端进气 C
D端进气 D
2、若用上述二个装置来收集氧气,操作时氧气应 沿哪一个导管口通入集气瓶中?
制氢气的简易 发生装置
长颈漏斗 试 管
带橡皮塞导管
改进后装置优点:使用方便; 缺点:适用范围小
第7页/共19页
练习一 下列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正确的是( A )
第8页/共19页
练习二
下列装置能否用来制取氢气?哪些具有启普发生器的
特点?为什么?
B.C.D
A
B
C
D
第9页/共19页
实验室制取氢气收集方法
3.四氢化铝锂和水反应 LiAlH4+4H2O=== Al(OH)3+LiOH+4H2↑
4.碳和水反应
加热
C+H2O ===== CO+H2
加热
CO+H2O
=======
催化剂
CO2+H2
第18页/共19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9页/共19页
A端
C端
第13页/共19页
知识的扩展(二)
在实验中有时需准确地知道产生的气体的体积, 上述装置作何改进才能测得反应生成的气体的体积?用上述装置测量产生的氢气或氧气的体积时, 气体应沿集气瓶中导管中的哪一端通入?
第14页/共19页
练习五
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指出图中错误, 说明原因并加以改正。
第12页/共19页
练习四
1、 下列几种装置都可用来收集氢气,操作时氢气应 沿哪一个导管口通入集气瓶中?
A
B
B端进气 C
D端进气 D
2、若用上述二个装置来收集氧气,操作时氧气应 沿哪一个导管口通入集气瓶中?
制氢气的简易 发生装置
长颈漏斗 试 管
带橡皮塞导管
改进后装置优点:使用方便; 缺点:适用范围小
第7页/共19页
练习一 下列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正确的是( A )
第8页/共19页
练习二
下列装置能否用来制取氢气?哪些具有启普发生器的
特点?为什么?
B.C.D
A
B
C
D
第9页/共19页
实验室制取氢气收集方法
3.四氢化铝锂和水反应 LiAlH4+4H2O=== Al(OH)3+LiOH+4H2↑
4.碳和水反应
加热
C+H2O ===== CO+H2
加热
CO+H2O
=======
催化剂
CO2+H2
第18页/共19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9页/共19页
A端
C端
第13页/共19页
知识的扩展(二)
在实验中有时需准确地知道产生的气体的体积, 上述装置作何改进才能测得反应生成的气体的体积?用上述装置测量产生的氢气或氧气的体积时, 气体应沿集气瓶中导管中的哪一端通入?
第14页/共19页
练习五
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指出图中错误, 说明原因并加以改正。
制氢系统ppt课件
• 捕滴器一般装在洗涤器的上顶部或是分离器(如卧式分离器)的气
体出口处,用于分离氢(氧)气中夹带的直径为 0 . 3 µm以上微液滴。
它是在一定直径的圆筒内装填一定规格和数量的不锈钢捕滴网。当进
入捕滴器的气体流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时,气体中夹带的液滴撞到丝
网并附在其上,水滴聚集到一定程度,在重力作用下沿丝网下流,达
到分离液滴的目的。 .
16
碱液循环泵
• 保证系统的碱液循环。 • (1) 碱液循环量的大小影响槽内小室电压和气体纯度。对于一个特
定的电解槽,应有适量的循环量。槽内电解液更换次数每小时2—4次。 在常压系统中,通常用自然循环,而在压力电解系统中,因电解装置 体积小,管道细,气液流通阻力大,电流密度较大,一般强制循环。 碱液在氢分离器和氧分离器中,靠重力作用与氢气、氧气分离后,通 过氢氧分离器的连通管汇总,再经过碱液过滤器除去杂质,然后由碱 液循环泵把碱液送入电解槽,形成完整的电解液循环系统。 • (2)电解液循环的目的: • ①在于向电极区域补充电解消耗的纯水。 • ②带走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氢气、氧气和热量。 • ③增加电极区域电解液的搅拌,减少浓差极化电压,降低碱液中的 含气度。降低小室电压,减少能耗等,以使电解槽在稳定条件下工作。
• (2)法兰接口处漏碱:适当拧紧螺母或更换聚四氟垫片。 • (3)弹簧片碎裂:先停车待温度恢复到常温状态,松开相应的螺栓,
拆下损坏的弹簧片,换上备件重新拧紧。
• (4)气体纯度下降:当碱液循环量正常,差压和碱液温度控制正常 情况下,则要考虑石棉隔膜布可能破损,这时电解槽则需要大修。把 槽体拆开,更换全部氟塑料隔膜石棉布垫片,重新组装。
流。槽内电压决定于相邻两电极的电位差。电解槽的总电压为各个小室
制氢技术ppt课件
2.5 其他制氢方法
烃类分解生成氢气和炭黑
生成的炭黑可以用于橡胶工业、着色剂、抗静电剂、复 印色粉及黑色染料等。 ❖ 热裂解法
CnHm----n C + m/2 H2 ❖ 等离子体法 a. 采用氢气为等离子体气。 b. 原料的适应性强,几乎所有的烃都可作制氢原料。 c. 过程的热量可回收发电,能耗有所降低。
床气化炉和Texaco加压气流床气化炉。制得的氢主要 用于合成氨工业。 2)煤炭地下气化生产原料气 将地下的煤直接进行有控制地燃烧,通过对煤的热作用及 化学作用而产生可燃气体。集建井、采煤、地面气化 三大工艺为一体,省去庞大的工艺设备。“第二代采 煤方法”
气体原料制氢
❖ 天然气水蒸气重整制氢 CH4+H2O----CO+3H2-206KJ CO+H2O----CO2+H2+41KJ 需要吸收大量的热,反应温度为650~850度,反应管出口
第二章 制氢
L/O/G/O
目前的制氢方法有哪些?
热化学 制氢
化石能 源制氢
电解水制 氢
氢气
其它制氢 方法
生物质 制氢
2.1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2.1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2.2 用水制氢
❖ 水电解制氢目前占总产量的4%,工艺过程简单,无污染,但 消耗电量大,每立方米氢气电耗为4.5—5.5 kWh,电解水制氢 主要用于工业生产中要求纯度高,用氢量不多的工业企业。
1)开发新的热源---热化学制氢过程需要消耗水和热,热 源是关键。核能是今后最有希望的热源;太阳能亦可 产生600-800℃ 的高压过热蒸汽。
2)热化学制氢面临的技术挑战 反应过程的控制,以及中间产物的分离。 3)热化学制氢的材料难题——耐酸以及高温材料的研究
《制氢工艺技术》课件
《制氢工艺技术》PPT课件
目 录
• 制氢工艺技术概述 • 制氢工艺的主要类型 • 制氢工艺技术的经济性分析 • 制氢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制氢工艺技术概述
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氢气的性质
氢气是一种轻质、易燃易爆、无色无 味的可燃气体,具有很高的热值和能 量密度。
氢气的用途
氢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 化工、石油、冶金等领域,同时也是 燃料电池的主要燃料。
环境压力
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发展制氢技术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环 境压力。
产业升级
制氢技术的发展对于推动相关产业升级和转型具 有重要意义,能够带动一系列产业链的发展。
02
制氢工艺的主要类型
天然气制氢
天然气蒸汽转化制氢
将天然气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通过转化反应将天然气转 化为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再通过一氧化碳变换反应 进一步制取高纯度氢气。
制氢技术的经济性评价方法
投资回收期法
通过计算投资回报率来评估技术的经济性。
净现值法
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通过比较不同方案的 净现值来选择最优方案。
内部收益率法
计算投资方案的内部收益率,以评估其盈利 能力。
制氢工艺技术的经济性比较与选择
1
比较不同制氢技术的成本与效益,选择经济性更 优的方案。
2
考虑环境影响,权衡经济效益与环境成本。
开发新型反应器结构
研究新型反应器结构,提高反应器的传热、 传质性能。
加强副产物的回收与利用
副产物分离与回收
研究高效的副产物分离和回收技术, 提高副产物的回收率。
副产物资源化利用
将副产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实现 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
目 录
• 制氢工艺技术概述 • 制氢工艺的主要类型 • 制氢工艺技术的经济性分析 • 制氢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制氢工艺技术概述
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氢气的性质
氢气是一种轻质、易燃易爆、无色无 味的可燃气体,具有很高的热值和能 量密度。
氢气的用途
氢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 化工、石油、冶金等领域,同时也是 燃料电池的主要燃料。
环境压力
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发展制氢技术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环 境压力。
产业升级
制氢技术的发展对于推动相关产业升级和转型具 有重要意义,能够带动一系列产业链的发展。
02
制氢工艺的主要类型
天然气制氢
天然气蒸汽转化制氢
将天然气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通过转化反应将天然气转 化为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再通过一氧化碳变换反应 进一步制取高纯度氢气。
制氢技术的经济性评价方法
投资回收期法
通过计算投资回报率来评估技术的经济性。
净现值法
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通过比较不同方案的 净现值来选择最优方案。
内部收益率法
计算投资方案的内部收益率,以评估其盈利 能力。
制氢工艺技术的经济性比较与选择
1
比较不同制氢技术的成本与效益,选择经济性更 优的方案。
2
考虑环境影响,权衡经济效益与环境成本。
开发新型反应器结构
研究新型反应器结构,提高反应器的传热、 传质性能。
加强副产物的回收与利用
副产物分离与回收
研究高效的副产物分离和回收技术, 提高副产物的回收率。
副产物资源化利用
将副产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实现 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
《制氢技术简介》PPT课件
3. 水分解制氢
利用光化学、热化学和电化学方法制氢。然而,太阳能的收集、 高品质热能和电能的产生方法,都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全球年产氢: 5000亿Nm3 化石燃料制氢 占96%
合成氨:50% 石油精练:37% 甲醇合成:8%
五、制氢技术简介
1、化石燃料制氢 (1) 甲烷重整(Steam Methane (2) 天然气热解制氢
2、光电转换
Fuels CO2
O2
H2
e
a) 光伏电池
Sugar
b) 光电化学电池
c) 染料敏化光电化学电
H 2O
池
O2
sc
M
H2O
3、光-化学能转换
Photosynthesis Semiconductor/Liquid Junctions
太阳能 + 水 = 氢?
三、氢能经济的缘起
氢能经济的设想
Chrysler Natrium 车(2001)
2、电解水制氢 0.401V
负极: 2H2O + 2e 2OH- + H2 φ =- 理论分解电压10.2.832V8,V每1Kg氢电耗为 32.9 KWh 。实际为~
46.8KWh。
(1) 碱性水溶液电解
(2) 质子膜电解水发生器
2OH- H2O+ ½O2+2e
2H2O+2e 2OH- + H2
五、制氢技术简介
4、光催化制氢体系
半导体光 催化制氢
Z-型体系 光催化法
悬浮体系 光催化法
光电化学 体系制氢
M.Gratzel, et al, Nature, 1991, 353: 737; Nature,et al, Science, et al., Nature, 2001, 414, 625.
甲醇制氢PPT课件
24
反应器(R-101A/B)
反应器是甲醇重整制氢的核心设备,为列 管式。管内装催化剂,壳程为加热介质导 热油。25换热器(E-101):
利用废热将原料加热。 使重整气降温。
26
汽化过热器(E-102)
汽化过热器用于将经过换热后的原料液汽 化并过热至接近于反应温度。
加热介质是导热油。
14
原料消耗量:
甲 醇: 550~600Kg/h 脱 盐 水: 320~360Kg/h.
15
公用工程规格及消耗:
供 电: 装机容量: 电耗:
380V/220V 50HZ; 120KW
≤99.8 KW
循环冷却水用量: 75吨/h 仪表空气: 80NM3/h,0.6MPa 蒸汽:10.3MPa,314℃
合格的转化气经过一套由6台吸附塔并联交 替操作的变压吸附系统,一次性吸附分离 所有杂质,得到纯度和杂质含量均合格的 产品氢气。
与水电解制氢相比单位氢气成本低30 %以上。
与氨裂解制氢技术相比具有反应条件 温和,原料运输和储存方便。
6
工艺原理
本工艺以来源方便的甲醇和脱盐水为原料,在220~ 280℃下,专用催化剂上催化转化为组成为主要含氢和 二氧化碳转化气。
其原理如下:
主反应: CH3OH=CO+2H2
+90.7 KJ/mol
12
工艺流程图
高压蒸汽 精甲醇 脱盐水
导热油换热器
汽化过热
转化反应
循环液
冷却、吸收
变压吸附 (PSA-H2)-
产品氢气 解吸气
13
系统操作参数:
氢气气量: 500--1000NM3/H(温度:常温, 纯度:99.99%,杂质CO≤10PPm、 CO2≤10PPm)
反应器(R-101A/B)
反应器是甲醇重整制氢的核心设备,为列 管式。管内装催化剂,壳程为加热介质导 热油。25换热器(E-101):
利用废热将原料加热。 使重整气降温。
26
汽化过热器(E-102)
汽化过热器用于将经过换热后的原料液汽 化并过热至接近于反应温度。
加热介质是导热油。
14
原料消耗量:
甲 醇: 550~600Kg/h 脱 盐 水: 320~360Kg/h.
15
公用工程规格及消耗:
供 电: 装机容量: 电耗:
380V/220V 50HZ; 120KW
≤99.8 KW
循环冷却水用量: 75吨/h 仪表空气: 80NM3/h,0.6MPa 蒸汽:10.3MPa,314℃
合格的转化气经过一套由6台吸附塔并联交 替操作的变压吸附系统,一次性吸附分离 所有杂质,得到纯度和杂质含量均合格的 产品氢气。
与水电解制氢相比单位氢气成本低30 %以上。
与氨裂解制氢技术相比具有反应条件 温和,原料运输和储存方便。
6
工艺原理
本工艺以来源方便的甲醇和脱盐水为原料,在220~ 280℃下,专用催化剂上催化转化为组成为主要含氢和 二氧化碳转化气。
其原理如下:
主反应: CH3OH=CO+2H2
+90.7 KJ/mol
12
工艺流程图
高压蒸汽 精甲醇 脱盐水
导热油换热器
汽化过热
转化反应
循环液
冷却、吸收
变压吸附 (PSA-H2)-
产品氢气 解吸气
13
系统操作参数:
氢气气量: 500--1000NM3/H(温度:常温, 纯度:99.99%,杂质CO≤10PPm、 CO2≤10PPm)
氢的制备与储存技术ppt演示课件
12
5.各种化工过程副产氢气的回收
多种化工过程如电解食
盐制碱工业、发酵制酒 工艺、合成氨化肥工业、 石油炼制工业等均有大 量副产氢气,如能采取 适当的措施进行氢气的 分离回收,每年可得到 数亿立方米的氢气。这 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资源, 应设法加以回收利用。
氢回收工厂
13
二、氢的储存
14
氢可以气态、液态和固态3种方式进 行储存。
氢储存装置
16
3、而利用吸氢材料与氢气反应生成固溶体和 氢化物的固体储氢方式,能有效克服气、 液两种储存方式的不足,而且储氢体积密 度大、安全度高、运输方便、操作容易, 特别适合于对体积要求较严格的场合,如 在燃料电池汽车上的使用。
17
目前,有希望达到或接近该要求的材 料有3大系列: a.镁基合金材料; b.碳基材料; c.络合物储氢材料。
7
(3)以重油为原料部份氧化法制取 氢气
重油原料包括有常压、
减压渣油及石油深度加 工后的燃料油。重油与 水蒸汽及氧气反应制得 含氢气体产物。
该法生产的氢气产物成
本中,原料费约占三分
之一,而重油价格较低,
故为人们重视。
我国建有大型重油部份
氧化法制氢装置,用于
氢气氨分解炉
制取合成氨的原料。
8
3.生物质制氢
生物质资源丰富,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 生物质可通过气化和微生物制氢。
9
(1)生物质气化制氢
将生物质原料如薪柴、锯未、麦秸、稻草 等压制成型,在气化炉(或裂解炉)中进 行气化或裂解反应可制得含氢燃料气。
10
(2)微生物制氢
利用微生物在常温常压下进行酶催化反应 可制得氢气。
11
4.其它含氢物质制氢
1、气态方式较为简 单方便,也是目前储 存压力低于17 MPa 氢气的常用方法,但 体积密度较小是该方 法最严重的技术缺陷, 另外气态氢在运输和 使用过程中也存在安 全隐患。
5.各种化工过程副产氢气的回收
多种化工过程如电解食
盐制碱工业、发酵制酒 工艺、合成氨化肥工业、 石油炼制工业等均有大 量副产氢气,如能采取 适当的措施进行氢气的 分离回收,每年可得到 数亿立方米的氢气。这 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资源, 应设法加以回收利用。
氢回收工厂
13
二、氢的储存
14
氢可以气态、液态和固态3种方式进 行储存。
氢储存装置
16
3、而利用吸氢材料与氢气反应生成固溶体和 氢化物的固体储氢方式,能有效克服气、 液两种储存方式的不足,而且储氢体积密 度大、安全度高、运输方便、操作容易, 特别适合于对体积要求较严格的场合,如 在燃料电池汽车上的使用。
17
目前,有希望达到或接近该要求的材 料有3大系列: a.镁基合金材料; b.碳基材料; c.络合物储氢材料。
7
(3)以重油为原料部份氧化法制取 氢气
重油原料包括有常压、
减压渣油及石油深度加 工后的燃料油。重油与 水蒸汽及氧气反应制得 含氢气体产物。
该法生产的氢气产物成
本中,原料费约占三分
之一,而重油价格较低,
故为人们重视。
我国建有大型重油部份
氧化法制氢装置,用于
氢气氨分解炉
制取合成氨的原料。
8
3.生物质制氢
生物质资源丰富,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 生物质可通过气化和微生物制氢。
9
(1)生物质气化制氢
将生物质原料如薪柴、锯未、麦秸、稻草 等压制成型,在气化炉(或裂解炉)中进 行气化或裂解反应可制得含氢燃料气。
10
(2)微生物制氢
利用微生物在常温常压下进行酶催化反应 可制得氢气。
11
4.其它含氢物质制氢
1、气态方式较为简 单方便,也是目前储 存压力低于17 MPa 氢气的常用方法,但 体积密度较小是该方 法最严重的技术缺陷, 另外气态氢在运输和 使用过程中也存在安 全隐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氧化锌脱硫反应 H2S + ZnO → ZnS + H2O 4 脱氯反应:脱氯剂脱出HCI.
5 脱金属反应As Pb 吸附在催化剂上。
二、原料的脱硫与净化
原料净化的目的主要是脱除原料中的硫、氯,保 证转化催化剂的正常运行,其反应机理为,利用金 属氧化物在一定温度下与HCl、H2S反应生成金属 氯化物与金属硫化物,是原料中的氯、硫被固定下 来,脱除原料气。
C2H6 + 2H2O → CH4 + CO2 +3H2 C3H8 + H2O → CH4 + CH4 + CO+H2 2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
CH4 + H2O → CO + 3H2 CH4 + 2H2O → CO2 + 4H2
3 甲烷化反应 (低温,低水炭比发生甲烷化反应) CO + 3H2 → CH4 +H2O CO2 + 4H2 → CH4 +2H2O
装置从原料净化到原料蒸汽转化及中温变换, 每个过程都包含有复杂的化学反应,而产物的分离 则是一个除去杂质的变压吸附过程,装置各组成部 分的催化剂又有所不同,对操作的要求及处理也不 同,为达到控制正常生产的目的,必须对每个过程 的生产原理及催化剂性能有一定认识。
一 、原料加氢精制反应
制氢原料中的硫、氯等有害杂质能使转化催化 剂中毒而失去活性,而原料中的烯烃则在较高的温 度下易热裂解,使催、氯大多以有机硫 、氯形式存在,要想除去必须进行加氢处理,使之 生产易除去的H2S、HCl,同时原料中的烯烃也需 要经过加氢饱和才能达到进转化的要求。
四、中温变换
原料经转化生成的产品气中含有11-12% 的CO,为了尽可能多的产氢气以节约原料消 耗和减少PSA系统进料的杂质,这就要使转 化气中的CO继续于与汽反应生成H2与CO2 。这就是变换反应,反应机理为:
CO+H2O→CO2+H2
五、变压吸附(PSA)
从中变气第四分液罐出来的气大部分为氢气约74%, 另外还含有近5%的甲烷,3%的一氧化碳和18%的二氧化 碳,其中甲烷和一氧化碳都含有很高的热值,而且一氧化 碳和二氧化碳是加氢装置的毒物,PSA单元的任务就是把 这些毒物除去,得到99.9%以上的高纯氢,而杂质气体甲烷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则作为PSA尾气为送至转化炉全部 做燃料。
制氢工艺技术多样化发展,各制氢工艺路线 不同,相应成本也不同。相比之下蒸汽-轻烃转化 制氢成本较其它制氢工艺要低得多。尤其是干气 制氢成本最低。
蒸气-烃类转化制氢法是由国外巴登苯胺 纯碱公司和法本公司于1913~1927年研究发 展起来的,目前国内制氢工艺应用发展较快, 至今全国共建近60多套制氢装置,目前国内 地方炼油为了增加效益,提高产品质量,争 先恐后建设制氢、加氢装置,这就更加促进制 氢工艺的应用及发展。
原料预加氢的目的就是在一定温度下使原料中的 烯烃加氢饱和及有机硫、氯的生成H2S、HCl以便 除去。其反应机理:
1 烯烃加氢饱和反应: 乙烯加氢:C2H4 + H2 → C2H6 +Q 热量 丙烯加氢:C3H6 + H2 → C3H8 +Q 热量
2 加氢脱硫反应 硫醇加氢:RSH + H2 → RH +H2S 硫醚加氢:R1SR2 + 3H2 → R1H+R2H+H2S 噻吩加氢:C4H4S + 4H2 → C4H10 + H2S
制氢工艺简介
10000Nm3/h干气制氢装置
目录
第一节 制氢工艺发展简介 第二节 原料、产品性质及要求 第三节 制氢化学反应机理 第四节 制氢装置工艺过程 第五节 制氢催化剂及吸附剂 第六节 制氢装置主要设备 第七节 制氢装置安全运行
第一节 制氢工艺发展简介
随着炼油工艺的发展,特别是加氢工艺广泛的 应用,增大了对氢气的需求 ,同时促进了制氢工 艺的发展。现各种制氢工艺路线有干气制氢、电 解制氢、水煤气制氢、甲醇裂解制氢、轻油制氢 、重油制氢等。
第二节 原料、产品性质及要求
序号
1
原料:我公司制 2
氢装置原料主要是
3 4
焦化干气,现简要 5
介绍一下焦化干气 6
的成分.
7
8
9
10
11
温度
压力
组分 H2O H2 CH4 C2H6 C3H8 C4H10 C5H12 C2H4 H2S N2 O2 ℃ MPa
组成(V%) 0 16.53 58.56 18.69
本装置脱硫剂的主要活性组分为ZnO,其脱硫 机理为:
ZnO+H2S=ZnS+H2O
三、 蒸汽-烃类转化反应 烃类的蒸汽转化是以烃类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
下使组成为CnHm的烃类和水蒸汽反应,转化为气体 H2和CO,同时伴生CO2和少量残余的CH4,其中H2
是本装置的目的产物。转化炉出口的转化气中甲烷含 量≯5.0%(干基)。 1 轻烃裂解蒸汽转化反应
变压吸附技术是以吸附剂(多孔固体物质)内部表面 对气体分子的物理吸附为基础,利用吸附剂在相同压力下 易吸附高沸点组份、不易吸附低沸点组份和高压下吸附量 增加(吸附组份)、减压下吸附量减小(解吸组份)的特 性。将原料气在高的压力下通过吸附剂床层,达到氢和杂 质组份的分离。然后在减压下解吸被吸附的杂质组份使吸 附剂获得再生,以利于下一次再次进行吸附分离杂质。这 种压力下吸附杂质提纯氢气、减压下解吸杂质使吸附剂再
3.59 ≤50PPM 1.0 1.63 40 0.6
产品:制氢单元产品为工业氢气,副产解吸气。
工业氢规格:
出装置温度:40℃
出装置压力:2.4MPa(表)
组成:H2
≥99.9%
CH4
0.1%
CO+CO2 <20ppm
第三节 制氢化学反应机理
干气制氢装置是由原料烯烃饱和、原料的脱硫 与净化、水蒸气转化、中温变换、PSA净化、余热 回收等几个部分组成.
转化炉内进行的烃类蒸汽转化反应是很复杂的,包括高 级烃类的热裂解、催化裂解、脱氢、加氢、结碳、消碳、 甲烷化等反应。这些反应构成了一个极复杂的平行、顺 序反应体系。 结碳是转化反过程中的必然反应,当结碳反映速度大于消碳 反应速度转化催化剂就会积碳,使催化剂活性下降甚至 失活。为保证催化剂活性,就要有一定量的水蒸汽来消 碳。因此,正常生产时要求转化进料始终保持一定的水 碳比,使消碳速度大于结碳速度,避免催化剂上碳的沉 积,一旦转化配汽中断,瞬间就会使催化剂造成不可挽 回的热力学结碳。
5 脱金属反应As Pb 吸附在催化剂上。
二、原料的脱硫与净化
原料净化的目的主要是脱除原料中的硫、氯,保 证转化催化剂的正常运行,其反应机理为,利用金 属氧化物在一定温度下与HCl、H2S反应生成金属 氯化物与金属硫化物,是原料中的氯、硫被固定下 来,脱除原料气。
C2H6 + 2H2O → CH4 + CO2 +3H2 C3H8 + H2O → CH4 + CH4 + CO+H2 2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
CH4 + H2O → CO + 3H2 CH4 + 2H2O → CO2 + 4H2
3 甲烷化反应 (低温,低水炭比发生甲烷化反应) CO + 3H2 → CH4 +H2O CO2 + 4H2 → CH4 +2H2O
装置从原料净化到原料蒸汽转化及中温变换, 每个过程都包含有复杂的化学反应,而产物的分离 则是一个除去杂质的变压吸附过程,装置各组成部 分的催化剂又有所不同,对操作的要求及处理也不 同,为达到控制正常生产的目的,必须对每个过程 的生产原理及催化剂性能有一定认识。
一 、原料加氢精制反应
制氢原料中的硫、氯等有害杂质能使转化催化 剂中毒而失去活性,而原料中的烯烃则在较高的温 度下易热裂解,使催、氯大多以有机硫 、氯形式存在,要想除去必须进行加氢处理,使之 生产易除去的H2S、HCl,同时原料中的烯烃也需 要经过加氢饱和才能达到进转化的要求。
四、中温变换
原料经转化生成的产品气中含有11-12% 的CO,为了尽可能多的产氢气以节约原料消 耗和减少PSA系统进料的杂质,这就要使转 化气中的CO继续于与汽反应生成H2与CO2 。这就是变换反应,反应机理为:
CO+H2O→CO2+H2
五、变压吸附(PSA)
从中变气第四分液罐出来的气大部分为氢气约74%, 另外还含有近5%的甲烷,3%的一氧化碳和18%的二氧化 碳,其中甲烷和一氧化碳都含有很高的热值,而且一氧化 碳和二氧化碳是加氢装置的毒物,PSA单元的任务就是把 这些毒物除去,得到99.9%以上的高纯氢,而杂质气体甲烷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则作为PSA尾气为送至转化炉全部 做燃料。
制氢工艺技术多样化发展,各制氢工艺路线 不同,相应成本也不同。相比之下蒸汽-轻烃转化 制氢成本较其它制氢工艺要低得多。尤其是干气 制氢成本最低。
蒸气-烃类转化制氢法是由国外巴登苯胺 纯碱公司和法本公司于1913~1927年研究发 展起来的,目前国内制氢工艺应用发展较快, 至今全国共建近60多套制氢装置,目前国内 地方炼油为了增加效益,提高产品质量,争 先恐后建设制氢、加氢装置,这就更加促进制 氢工艺的应用及发展。
原料预加氢的目的就是在一定温度下使原料中的 烯烃加氢饱和及有机硫、氯的生成H2S、HCl以便 除去。其反应机理:
1 烯烃加氢饱和反应: 乙烯加氢:C2H4 + H2 → C2H6 +Q 热量 丙烯加氢:C3H6 + H2 → C3H8 +Q 热量
2 加氢脱硫反应 硫醇加氢:RSH + H2 → RH +H2S 硫醚加氢:R1SR2 + 3H2 → R1H+R2H+H2S 噻吩加氢:C4H4S + 4H2 → C4H10 + H2S
制氢工艺简介
10000Nm3/h干气制氢装置
目录
第一节 制氢工艺发展简介 第二节 原料、产品性质及要求 第三节 制氢化学反应机理 第四节 制氢装置工艺过程 第五节 制氢催化剂及吸附剂 第六节 制氢装置主要设备 第七节 制氢装置安全运行
第一节 制氢工艺发展简介
随着炼油工艺的发展,特别是加氢工艺广泛的 应用,增大了对氢气的需求 ,同时促进了制氢工 艺的发展。现各种制氢工艺路线有干气制氢、电 解制氢、水煤气制氢、甲醇裂解制氢、轻油制氢 、重油制氢等。
第二节 原料、产品性质及要求
序号
1
原料:我公司制 2
氢装置原料主要是
3 4
焦化干气,现简要 5
介绍一下焦化干气 6
的成分.
7
8
9
10
11
温度
压力
组分 H2O H2 CH4 C2H6 C3H8 C4H10 C5H12 C2H4 H2S N2 O2 ℃ MPa
组成(V%) 0 16.53 58.56 18.69
本装置脱硫剂的主要活性组分为ZnO,其脱硫 机理为:
ZnO+H2S=ZnS+H2O
三、 蒸汽-烃类转化反应 烃类的蒸汽转化是以烃类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
下使组成为CnHm的烃类和水蒸汽反应,转化为气体 H2和CO,同时伴生CO2和少量残余的CH4,其中H2
是本装置的目的产物。转化炉出口的转化气中甲烷含 量≯5.0%(干基)。 1 轻烃裂解蒸汽转化反应
变压吸附技术是以吸附剂(多孔固体物质)内部表面 对气体分子的物理吸附为基础,利用吸附剂在相同压力下 易吸附高沸点组份、不易吸附低沸点组份和高压下吸附量 增加(吸附组份)、减压下吸附量减小(解吸组份)的特 性。将原料气在高的压力下通过吸附剂床层,达到氢和杂 质组份的分离。然后在减压下解吸被吸附的杂质组份使吸 附剂获得再生,以利于下一次再次进行吸附分离杂质。这 种压力下吸附杂质提纯氢气、减压下解吸杂质使吸附剂再
3.59 ≤50PPM 1.0 1.63 40 0.6
产品:制氢单元产品为工业氢气,副产解吸气。
工业氢规格:
出装置温度:40℃
出装置压力:2.4MPa(表)
组成:H2
≥99.9%
CH4
0.1%
CO+CO2 <20ppm
第三节 制氢化学反应机理
干气制氢装置是由原料烯烃饱和、原料的脱硫 与净化、水蒸气转化、中温变换、PSA净化、余热 回收等几个部分组成.
转化炉内进行的烃类蒸汽转化反应是很复杂的,包括高 级烃类的热裂解、催化裂解、脱氢、加氢、结碳、消碳、 甲烷化等反应。这些反应构成了一个极复杂的平行、顺 序反应体系。 结碳是转化反过程中的必然反应,当结碳反映速度大于消碳 反应速度转化催化剂就会积碳,使催化剂活性下降甚至 失活。为保证催化剂活性,就要有一定量的水蒸汽来消 碳。因此,正常生产时要求转化进料始终保持一定的水 碳比,使消碳速度大于结碳速度,避免催化剂上碳的沉 积,一旦转化配汽中断,瞬间就会使催化剂造成不可挽 回的热力学结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