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秀荣答案word版(整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
34、(1)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认识的发展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由于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
(也可以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说明: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是至上和非至上、无限和有限的对立统一,它决定了作为认识、思维成果的真理,也是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死这样由相对到绝对不断发展和转化的过程)
(2)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这些发展变化提供了哪些启示?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34、(1)结合材料1,分析人类与自然关系失衡的原因。
生态失衡除了社会方面的原因外,主要是与人的思想观念及实践方式有关。实践既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如果人类的实践不能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出现灾难性后果。
(2)结合材料2,说明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关系及在实践中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有区别的,又是能够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统一的。一般说来,这种调节总是要使价值服从真理。成功的实践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3)结合材料3,指出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统一表现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对立表现在天然自然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人类还需要改造自然以创造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更好条件。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时候,要遵循自然规律。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自然史和人类史彼此相互制约。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实践的规律与人类不断自觉遵循物质世界的规律是一致的。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实践观念和实践方式的一种转变。
34、(1)结合材料2中强调的始终要立足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分析材料1中我国制定两个百年目标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
涉及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主要是可能性和现实性。制定目标必须建立在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把握事物的可能性,要注意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的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2)如何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就必须: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二,通过实践这一基本途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第三,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34、(1)运用哲学原理说明材料1所说的“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就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及材料2中所说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原因。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就我国当前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言,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结合材料3,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与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关系。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群众学习的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未、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毛中特
35、(1)结合材料1,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所以,我国要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结合材料2、3、4,说明改革开放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直接动力。改革开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成为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成为增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保证;使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适应世界发展趋势。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3)结合材料5、6,说明为什么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及如何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