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三单元 第3课 用水测量时间 教科版

合集下载

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学情分析】在前一课研究圭表与日晷后,学生会发现太阳之所以能够被用来计时,是因为太阳光影是有规律地运动着。

他们开始意识到能够用作计时工具的事物必须是有规律运动着的。

太阳只能用来白天计时,晚上怎么计时?这一课将组织学生去探索如何用流水来计时,研究古人计时用的水钟,用水计时的不同方法,以i 及拓展至其他可以用来计时的工具并动手制作一个自己的时间钟。

在学生的潜意识里,时间具有等时性,能用来测量时间的流水也应该具有等时性。

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所理解的等时性并不是教材所蕴含的等时性(300毫升的水里流出100毫升所需的时间是一样的),而是指前后流出一定量的水所需的时间一样。

因此,我在学生想法的基础上对教材作了处理,先出示古人不同类型的水钟及初步原理,再把第一个活动改成让学生观察流水,从直观上判断流水能不能用来计时。

提出本课的研究问题——流水能用来计时,流水的速度会不会固定不变的?为了证明流水的速度是不是稳定不变这个问题,教师放手让学生设计方法。

学生设计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测量相同时间内流水的量一样吗?另一种方法测量相同的流水量所需要的时间相同吗?利用记录单的辅助,明确实验的方法,在实验中获取数据来证明自己的推测。

学生通过多次观察测量,发现水流的速度居然会发生变化,水流速度发生的变化的原因在实验观察中也被学生初步认识到。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开展研究:怎样使水流以固定不变的速度下流,达到能够用水计时的目的。

学生提出保持相同的水位的方法,流水的速度可能会保持固定不变的想法。

原来水位保持不变,流水的速度也会固定不变。

学生通过两次实验认识到:保持水位不变是用水测量时间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接着再一次出示水钟,与第一次对水钟的认识进行对比。

一方面进一步认识了泄水型与受水型水钟,同时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勇于实践的精神。

整堂课,让学生真正经历了古人设计水钟,用水测量时间的探索过程,学生用自己的经历理解古代的水钟,解释水钟的原理。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测量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时间的流逝,从而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他们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精确测量时间的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精确测量时间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增强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时间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教学难点:精确测量时间,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水、计时器、实验盆等。

2.提前让学生了解时间测量相关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解时间的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测量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水测量时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加深对用水测量时间方法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时间吗?让学生发挥创新能力,探索更多的时间测量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测量时间的实验,下节课分享。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科学五下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和掌握利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教材以实验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探索和发现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实验活动充满兴趣。

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日常生活中,对科学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计时器、水、容器、滴管等。

2.教学课件:实验步骤、原理讲解、时间换算等。

七. 教学过程利用问题导入:“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测量时间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测量时间的方法——用水测量时间。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5分钟)展示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讲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实验注意事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时间吗?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新的测量时间的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3用水测量时间3-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3用水测量时间3-教科版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有现代和古代有哪些计时方法。

2.记录接30毫升水需要多长时间。

设计实验探究水流动的快慢与水位之间的关系。

初步理解水为什么能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3.认识到小组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探究水流的快慢与水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六组:量筒、插着针孔的塑料瓶、一次性杯子、秒表、记号笔(备选材料:尺子、一次性杯子、量筒)教学内容:一、认识计时方法1.谈话:现在几点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们知道手表是可以计时的,你知道古人用什么来计时的呢?到了夜晚或者阴天,人们又用哪些方法来计时呢?2.这是水钟,那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来计时的呢?(水一滴一滴往下滴来计时的)那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深入的研究《用水测量时间》(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任务一:研究接3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1.实验之前,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老师这有问题,可以怎样设计这个实验呢?怎样分工合适呢?如何计时更准确呢?2.学生实验。

3.咱们来看组内和组组数据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不同)同样30毫升的水,为什么流时间不同呢?可能是什么原因呢?4.可能是水量不同。

那你认为和水量有什么样的关系?任务二:设计实验验证水流动的快慢与水位(相同瓶子也可以说水量)之间的关系。

1.这只是大家的猜测,你想不想来研究一下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测,如果设计时发现还需要加器材老师给你提供。

2.生设计方案,教师巡视交流引导。

3.你觉得他的方案怎么样?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呢?4.学生实验。

5.从这个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任务三:保持水位不变,测接3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1.那么大家觉得我们可以用这个装置来精确的测量时间吗?(不能)为什么?一会快,一会慢。

那怎么解决呢?(保持水位不变)怎么样保持水位不变呢?(往里面加水)怎么加水呢?慢慢加,一直加对吗?那么我们让我们这个水位同时保持在10厘米,来测一下它的时间好吗?2.对比前面两次水位变化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三、揭示古代水钟原理1.其实我们刚才研究的问题古代的科学家他们用了几百年才解决,你知道他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2.出示古代水钟图。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认识到细心观察的重要性。
发展研究计时工具的兴趣。
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 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1.导入新课
其实,在古代,人们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
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学习。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
科学概念
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பைடு நூலகம்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 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
测量、记录50ml水缓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根据50ml水流完需要的时间,推测并测量150ml的水流完需要 的时间。
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和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教材以实验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发现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探究有较高的热情。

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难点:能够运用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引导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水、计时器、实验容器等。

2.准备实验教材和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教材和课件,向学生介绍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实验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数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老师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加深对用水测量时间方法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测量时间的准确性?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用水测量时间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3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3)(2)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3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3)(2)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50毫升、1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再通过实验实测,并探究其中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滴漏实验【教学难点】滴漏实验探究,怎样改进使滴漏能更精确计时。

【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瓶、一个量筒、装2 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设计】一、观看图片,情境引入1、课件展示流水图片。

提问:流水与时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2、现在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3、如果回到古代你会怎么计时?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学学古人,用水来测量时间。

二、设计用水计时的装置,并说明理由。

三、滴漏实验实验一:测量积聚1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1、简介器材,明确实验要求每组铁架台上都有一个漏瓶,底部有一个大小相同的孔。

量杯中有125毫升水,一个量筒。

(用多于100毫升的水,是为了避免水的表面张力而带来的水流不完的现象)。

2、师生讨论实验操作要求:先用手指按住小孔,把125毫升的水全部倒入漏瓶中,喊口令开始计时,等量筒里的水积聚10毫升水时,记下时间。

3、小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4、分析数据,反思实验过程。

引导学生发现“同样的装置积聚10毫升的水,所用的时间基本相同”。

同时在交流中反思小组成员在实验中的合作情况。

实验二:积聚5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1、组织学生推测:同样是125毫升的水,当量筒积聚50毫升水时,要用多少时间呢?根据第一次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并说说推测的理由。

2、小组讨论推测,并将估计的时间在记录单上表格中填好后交流: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么估计?你们的根据是什么?3、实验验证,记录实验后的数据。

4、观察分析数据。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证实了水位高的时候,会流得快一些,所花的时间也会少一些。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科学五下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用水测量时间,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测量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探究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对测量时间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实验探究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

2.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2.讲解法:对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提问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水、计时器、实验仪器等。

2.教学课件:实验操作步骤、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测量时间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用水测量时间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用水测量时间的问题,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时间吗?学生自由发言,展示自己的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用水测量时间的实验,下节课分享。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用水测量时间 3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用水测量时间 3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时间的流逝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目标:1.知道古代几种常见的水钟,以及每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2.经历记录100 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3.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作计时工具,思考流水的快慢与时间快慢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怎样用流水来制成计时工具,感受到时间就像流水一样在流动,了解各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经历记录100 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使学生发现,看起来缓缓滴漏的水实际上流失得非常快。

教学准备:各种类型的水钟图片,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一次性杯子、一个量筒、适量的水、手表或者时钟。

教学过程:一、引入1.你们觉得流水与时间有什么相似之处?2.流水可以作为计时的工具吗?古代人也想到了这一点,他们利用流水制作了计时工具。

二、认识两种类型的水钟1.出示古代水钟的图片,观察古代的水钟构造。

2.小组讨论这些计时工具是怎样计时的。

3.小组交流、汇报,集体归纳小结。

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泄水型水钟、漏壶: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根据水面的变化就可以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三、滴漏实验1.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滴漏实验,你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1 )古人是利用了水的流动来制作计时工具的,现在这个一次性杯子中有100 毫升水,如果在杯底扎一个小孔,使水缓缓地往下流,你觉得流完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2 )每个小组在杯底用针扎一个小孔,测量100 毫升水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 3 )做一个滴漏实验需要哪些材料?可以用什么计时?( 4 )根据讨论结果,开始撰写滴漏实验的设计方案。

2.小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用同样的装置,当量筒里的水积聚到10 毫升时,你们估计需要多少时间?当量筒里的水积聚到50 毫升时,你们估计需要多少时间?并记录两次推测的结果。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说课稿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说课稿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是一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掌握测量时间的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设备,以及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指导,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实验,掌握实验方法。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五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也已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

然而,他们在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掌握测量时间的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掌握测量时间的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并能够分析实验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实验法为主线,结合讲授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问题“用水能测量时间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测量用水的时间。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给予学生个别指导,帮助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3.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用水测量时间的技巧和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3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9)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3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9)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1、并记录从瓶中漏出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2、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作计时工具,以及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滴漏实验认识水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水位高低不同对滴漏速度的影响引起的学生的困惑。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能装150的一次性杯子、一个量筒、装150的烧杯、秒表、巾一块。

教学过程:一、引入T:同学们,你们平时怎么知道时间的?S:看手表或钟。

T:可是在古代,人们没有这么精密的记时仪器,他们又是如何记时的?2、揭题S1:用沙漏。

S2:日晷,利用太阳下物体的影子。

S3:用水滴。

T:同学们的知识面真广。

古代的人们的确很聪明,发明了这么多记时工具。

那他们是如何利用水来记时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水测量时间”。

(课件)二、认识古代的水钟1、出示古代的水钟,想想这些水钟是怎样记时的?T:这就是古代人的受水型水钟,你知道它是怎么记时的吗?(课件)S:水从上面的漏斗里流出来,滴到下面的筒里,然后里面的木块浮起来,带动齿轮,使针转动了,就可以看到时间。

T:你们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吗?S:有。

T:我们再来看第2种类型的钟:泄水型水钟,看看是怎么记时的。

沉默片刻,没有学生举手回答。

T:请同学们仔细看筒的外面有什么?S:有刻度和文字。

T:这是干什么的?S:记时间的。

教师出示泄水型水钟特点。

三、滴漏100毫升水所需时间测量1、介绍滴漏100毫升水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T:你想自己来做个水钟吗?我们先来看看需要哪些材料?教师介绍材料名称和用途。

T:我们再来看看做实验的注意事项。

(课件)1、塑料杯孔与量筒口对齐。

2、用手指把孔堵住,把150毫升水全部倒入塑料杯中。

从放手时开始记时,到100毫升时结束。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3.用水测量时间【教材简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五下《时间的测量》单元的第3课,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时间测量。

“根据滴漏实验理解水能用来测量时间”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发现实验过程中水流速不均匀的特点,难点在于发现实验过程中水流速不均匀的特点,寻找原因,寻找原因,寻找原因,尝试改良,尝试改良,尝试改良,从而了解从而了解古人是如果设计水钟来计时的。

本课内容有两个部分,本课内容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古代的水钟,古代的水钟,古代的水钟,这个部分主要介绍了两种类这个部分主要介绍了两种类型的水钟,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人是怎么利用流水来计时的。

第二部分:滴漏实验,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在器材选择和探究实验都做了调整: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在器材选择和探究实验都做了调整:一、器材选择:选用30毫升针筒和孔径大小不同点胶针管组成滴漏装置来替代书本中的滴漏装置,替代书本中的滴漏装置,不仅省去了原器材需打孔的麻烦,不仅省去了原器材需打孔的麻烦,不仅省去了原器材需打孔的麻烦,更方便学生操作,更方便学生操作,更方便学生操作,也也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实验效果。

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实验效果。

二、探究实验二、探究实验: :测量从30毫升水每流出10毫升用时,通过比较每阶段10毫升的流出时间,逐步引导完善概念的形成:相同装置同等水位流出等量水用时一样。

一样。

【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时间的认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了,已经知道太阳钟之所以能够用来计时,是因为太阳光影是有规律地运动着的。

他们开始意识到能够用作计时工具的事物必须是有规律运动着的。

可是太阳钟只能白天使用,那晚上和阴天怎么计时?对于生活中常见的水,学生并不陌生,但对其认识并不全面,在学生潜意识里,在学生潜意识里,水流的速度可能是等时性的,水流的速度可能是等时性的,水流的速度可能是等时性的,这一课将组织学生去探索如这一课将组织学生去探索如何用流水来计时何用流水来计时,,研究古人计时用的水钟,以及不同的计时方法。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3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3)(2)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3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3)(2)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中的第三课。

学生在研究圭表与日晷后,会发现太阳光影之所以能够被用来计时,是因为太阳光影是有规律地运动着的。

他们开始意识到能够用作计时工具的事物必须是有规律运动着的。

这一课将组织学生去探索如何用流水来计时,通过学习要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利用滴漏计时的原理。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发现利用流水是可以用来计时的,进一步进行猜测、验证、分析、发现事实上水在下流过程中不是匀速的,流掉前30毫升水的时间与流掉后30毫升水的时间并不完全相等。

到此可提出问题:水流的速度是在不断变化的,那用水怎么计时呢?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古人是怎样让水保持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学情分析】在本课学习前,学生在前两课的学习中已经开始意识到能够用作计时工具的事物必须是有规律运动着的。

因此通过滴漏实验可以发现利用水的流动可以用来计时,但水流的速度会随着水量的减少而变慢这一现象学生比较难观察到。

【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1)记录3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2)用实验的方法证明水流的速度随着水量的减少而变慢;(3)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2、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心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兴趣。

【教学重点】滴漏实验。

【教学难点】在合作的基础上,经历记录30毫升水慢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用实验的方法证明水流的速度随着水量的减少而变慢。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两个漏杯、一个量筒、装1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一、设计展示自制水钟,初步感知用水计时。

1、(闹钟)可以干什么?你还知道什么方法可以计时?(太阳、蜡烛、水)(PPT-2)2、用水计时的我们把它叫做水钟(自制水钟)3、想不想研究水钟计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用水测量时间。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这一节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测量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科书通过介绍使用水来测量时间的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时间和测量时间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对于简单的测量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探究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使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掌握测量时间的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使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操作和问题探究。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计时器、水杯、水等实验器材。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水杯和一份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水实验,引起学生对用水测量时间的兴趣,进而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并向学生演示如何进行测量。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不同水量的情况下,水流出所需的时间。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掌握测量时间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如:如何提高测量时间的准确性?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测量时间吗?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测量时间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相同装置同等水位流出等量水用时一样。

过程与方法:1.探究记录100毫升水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2.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并实际测量。

3.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2.对科学探究提出有依据的猜测,对研究数据和结论提出质疑3.体会到科学制作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用流水计时的原理。

难点:发现实验过程中水流速不均匀的特点,寻找原因,尝试改良。

【教学准备】小组材料:透明的矿泉水瓶(教师课前已经在瓶盖扎了一个小孔、已经去掉底部)、胶带、铁架台、量筒、秒表。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练习秒表的使用①功能键:把功能调到计时状态(0:0000)。

②计时和暂停键:开始计时,暂停计时。

③复原键:将计时状态复原(0:0000)。

一、视频引入师播放视频:水钟。

生观看视频。

师提出问题:你从视频中获得了什么信息?(预设:(1)水钟在中国又叫做“刻漏”、“漏壶”,它是根据等时性原理来滴水计时。

(2)根据等时性原理来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间;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

(3)中国的水钟,最先是泄水型,后来泄水型与受水型同时并用或两者合一,自公元85年左右,浮子上装有漏箭的受水型漏壶逐渐流行,甚至到处使用。

(4)利用水流,也可以计算时间,因为水的流动和香的燃烧都是一种运动,时间和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只有通过运动才能表现出流逝的时间,量度时间离不开运动。

)师引出并板书课题:用水测量时间。

二、认识古时候的水钟1.阅读资料师:古时候,人们用水来测量时间,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古时候的水钟。

师出示资料:①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的铜壶漏刻是公元1745年制造的,最上面漏壶的水从雕刻精致的龙口流出,依次流向下壶,箭壶盖上有个铜人仿佛抱着箭杆,箭上刻有96格,每格为15分钟,人们根据铜人手握箭杆处的标志来报告时间。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3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9)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3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9)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学情分析:这学期我担任五年级2班的科学老师,共有学生54人。

通过两年的科学课教学,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2、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滴漏实验让学生经历一个水钟流水从“看似均匀——实际上不均匀——怎样均匀”的探究历程难点:让学生充分展开其思维,根据学生所积累的默会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秒表、有孔的一次性塑料杯、铁架台、100m烧杯、150ml 水教学过程:一、引入:1、猜谜语引入时间2、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3、揭题:用水测量时间。

(板书课题)二、新课讲授1、提问,用水如何来测量时间2、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并引导学生知道水位高低的变化来计时的3、让学生回答在刚刚老师的演示过程中水流过的时间是多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4、提问,你们想知道水流了多少时间吗?三、组织学生进行实验:100ml的水流了多少时间1、小组讨论如何来进行这个实验2、教师根据他们的讨论找出他们的区别,并引导他们结合桌子上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完成实验单一,每个小组汇报100ml用了多少时间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们知道他们每个小组测量的时间是有区别的,组织学生回答原因4、根据学生的回答并在投影下展示,找出真正的原因四、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试验:测量流满100ml水不同阶段需要多长时间?1、小组讨论如何来进行这个实验2、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做引导,完成实验单二将150ml水倒入堵住孔的漏杯中。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3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6)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3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6)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稳定的速度往下流,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来计时;水钟分为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水流的速度与水位高低等因素有关系。

2、过程与方法:经历测量相同水量不同水位的水流出所需时间;通过数据证明水流速度随水位的降低而变慢;思考如何改进水钟用于测量时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实验时细心观察和合作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重难点1、教学重点:经历测量不同水位流出相同水量所需时间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与验证。

2、教学难点:滴漏实验;证明水流速度随着水位降低而变慢。

教学准备1、小组材料:铁架台,滴漏,量杯,秒表,毛巾,记录单,笔。

2、教师材料:小组材料一套,多媒体资料,课件播放笔,磁铁若干,废水桶,汇总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课前3min)回忆太阳钟,提出夜间和阴雨天不能使用的缺点。

于是人们想出了用水来计时,欣赏古代水钟的图片,到底怎样用水来计时了?引出课题。

营造课堂气氛引起学习兴趣二.实验讲解(5min)1.请开动你们的脑筋想一想,我们怎样用水来测量时间了?2.学生畅所欲言。

3.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测量①②③格的时间会不会是一样的。

让学生猜测。

4.不能凭空猜测,我们要做实验验证。

学生讨论并描述实验步骤。

5.老师示范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

激发探究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三.滴漏实验一(15min)1.学生做测量相同水量的①②③格水流出时间,重复测量两次,取平均值,时间8分钟。

2.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纠正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3.试验完成后,每个小组把实验数据汇总在老师电脑的总表上。

4.每组汇报分析自己组的数据,说自己得出的结论。

5.老师提问,为什么相同的水量流出时间会不一样?6.学生思考,和水位有关,得出结论:水位高,流速快,水位低,流速慢。

7.提问:如果流完③格,我们让水继续往下流了?会越来越慢。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苏教版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学问,是生活数学的表达,它的学习对同学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根底,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苏教版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通过生活情景教学感受社会学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培育同学数感,并提高同学的心酸力量,3、通过计算培育同学思维的机敏性及逆向思维。

教学重点:机敏解题的力量。

教学预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根底练习1、口算120+6080+1020+5070-2060-3090-602、连加连减口算3+2+41+3+47+2+1010-5-26-2-315-5-2指明同学说出计算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上学期我们还学过连加连减。

那你会算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吗今日我们就来试着解答这样的题目。

二、自主探究1、课件出示第五题,小猴分花生图要求:(1)看图说出图意,要求还剩多少个花生怎么计算(2)列出算式并独立解答(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在算什么2、根底练习。

出示第四题根底练习要求:(1)独立计算,全班订正(2)比拟上下两题,你发觉了什么(3)小组争辩,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怎么计算(4)师总结算法: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一样,只是要加在在十位上。

3、情景模拟,出示第6题师仿照售货员一个同学上来仿照买东西的人,先示范给其他同学看,后要求同学分组模拟。

要求:(1)说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训练同学的口头表达力量。

(2)依据自己的要求买东西并算出要用去多少钱,付出钱后还要找回多少(3)口头列式,并答复。

(4)全班反应,说一说,你想怎么买,是怎么计算的三、稳固练习课件出示第7题,师:看小熊想邀请大家到它家里玩,可是只有算的又对又快的孩子才能进它的家,你有信念和它交上好伴侣吗要求:独立解答。

三、回家帮妈妈算酸她今日买菜用了多少钱,并说出一些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精品教案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精品教案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3课时用水测量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滴漏实验【教学难点】滴漏实验【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一、引入: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

(板书课题)二、古代的水钟: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像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4、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字捉必须解决什么问题?三、滴漏实验:1、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2、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5、实验二: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6、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么?7、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四、延伸:在同样的瓶子里装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怎样变化?板书设计:用水测量时间古代的水钟:受水型、泄水型滴漏实验:流100毫升水需要(),推测:流10毫升水需要(),流50毫升水需要(),流300毫升水需要()。

教学后记:学习小提示:“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同学们,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每一个学习阶段都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版本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
章节课名第三单元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
测量、记录50ml水缓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根据50ml水流完需要的时间,推测并测量150ml的水流完需要的时间。

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细心观察的重要性。

发展研究计时工具的兴趣。

重难点
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
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具体环节设计
教学环节页码内容
1.教师上课
1.情境导入 1.1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用太阳来计时。


么流水能不能也用来计时呢?
1.2 1.导入新课
其实,在古代,人们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

他们是
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2.探索新知 1.3 2.探索新知
同学们知道古代的水钟
有哪两种类型吗?这些水钟
都是怎样报时的呢?
“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1.5
2.探索新知
“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
间。

1.6
2.探索新知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水钟是利用流水的滴漏来计时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滴漏实验,帮助我们更好
地理解水钟的工作原理。

1.7
2.探索新知
实验一:测量流50ml水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计划:
思考:
1.我们的任务是什么?
2.需要做什么实验?
3.要记录什么?
1.8
2.探索新知
实验一:测量流50ml水所需要的时间。

材料:
150ml水加3滴红墨水瓶盖钻了小孔,
剪去塑料瓶的底部
实验一:测量流50ml水所需要的时间。

材料:
量筒秒表铁架台
1.10
2.探索新知
实验一:测量流50ml水所需要的时间。

滴漏装置:
温馨提示:
1.重复实验三次,取三组数据的平均值。

2.重复实验要保证盛水瓶里同样的初始水量。

3.流水和秒表计时同时进行。

4.眼睛要平视观察量筒中水的位置。

1.11
2.探索新知
实验一:测量流50ml水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你觉得流水可以测量时间吗?
为什么?
1.12 实验一结论:同一装置下,流水的速度是有规律的,可
以用来测量时间。

1.13
2.探索新知
推测:
通过实验一,我们知道了流完50ml水需要69.34秒。

那么,同样的装置,流完150ml水需要多长时间?
1.14 推测:69.34×3=208.02 (秒)
理由:因为150ml水是50ml水的3倍,所以推测流完
150ml水需要花流完50ml水的3倍的时间,即208.02
秒。

1.15
2.探索新知
实验二:测量流完150ml水需要的时间。

我们推测流完150ml水需要208.02秒,是否正确呢?一起来做实验验证吧!
1.16
2.探索新知
实验二:测量流完150ml水需要的时间。

数据分析:
对照实验数据,你的推测准确吗?
为什么实测的时间比推测的时间要多那么多呢?
1.17
2.探索新知
实验二:测量流完150ml水需要的时间。

1.18
2.探索新知
实验二:测量流完150ml水需要的时间。

水位的高低引起水压的变化,从而导致水流速度不一样。

水位高时,水流较急,水位越低,水流就越缓,
渐渐地从流变成滴,甚至不再往下漏。

1.19
2.探索新知
我们知道了水位的高低会影响水流的速度。

那么,
我们应该怎样改进滴漏装置,才可以保持水位不变呢?
1.20
2.探索新知
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这幅水钟图,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21
2.探索新知
盛水漏斗边上的泄水口是用来保持水位高低的。

盛水漏斗中的锥体是用来控制流水口的大小的。

从节约资源和使用方便的角度考虑,都应该选择用
“滴漏”的方法来计量时间。

另外,“滴漏”也能尽可
能地减少因水位变化而对水下漏速度的影响。

3.回顾小结 1.22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古代的水钟,了解了
“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的工作原理。

在一定
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
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因为水压的变化会影响水流
速度,所以制作水钟时必须解决“怎样能保持装置里的
水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这个问题。

4.拓展应用 1.23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滴60滴
水的水钟吗?
2.学生自学
1.跟我学
2.1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探究古代的水钟类型,以及这
些水钟是怎样报时的吧!在这里,你将会认识古代的水
钟,体验滴漏实验的趣
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