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效学实验设计
医学实验教案药物作用机制的实验与技术操作
图表元素设置
合理设置图表标题、坐标轴标签、图例等元素,使图表易于理解和 解读。
色彩搭配
运用色彩搭配技巧,突出重要信息,提高图表视觉效果。
实验结果解读与讨论
结果解读
结合实验目的和假设, 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 阐述药物作用机制及其 与实验指标的关系。
体外实验
体内实验
利用细胞或组织培养技术,在体外模拟药 物与受体的物实验或临床试验,观察药物在体 内的代谢、分布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对 机体的生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组学技术
利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药 物与受体的结合位点、信号传导途径和基 因表达调控等机制。
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
01
药物通过特定的结合位点与受体结合,形成药物-受体复合物。
药物对受体的激活或抑制
02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可激活或抑制受体的功能,从而改变细胞
的生理状态。
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与选择性
03
不同药物对受体的亲和力不同,导致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效应
具有选择性。
信号传导途径及效应
医学实验教案药 物作用机制的实 验与技术操作
汇报人:XX 2024-01-19
目 录
• 药物作用机制概述 • 药物作用机制实验设计 • 药物作用机制实验技术操作 • 药物作用机制实验结果分析 • 药物作用机制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 药物作用机制实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01
CATALOGUE
药物作用机制概述
1 2
信号传导途径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一系列信号传导途径, 将信号从细胞外传递到细胞内,最终产生生物效 应。
药理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报告
药理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药理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目的:通过学习药理学实验基本操作,掌握常用的药理学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的解释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内容:1. 药效学实验:构建药效学曲线和计算药效学参数。
2. 毒性学实验:测定毒剂的毒性。
3. 药代动力学实验:测定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力学参数。
4. 药物作用机制实验:测定药物在体内的受体作用、酶促反应和细胞信号转导等方面的作用机制。
实验步骤:1. 药效学实验:选定药物和实验动物,将药物以不同剂量注射或口服给实验动物,记录实验动物的反应和症状等数据,以此构建药效学曲线,并根据曲线计算药效学参数。
2. 毒性学实验:选定毒剂和实验动物,将毒剂以不同剂量注射或口服给实验动物,记录实验动物的反应和症状等数据,以此测定毒剂的毒性。
3. 药代动力学实验:选定药物和实验动物,将药物以不同途径给实验动物,收集实验动物的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测定药物的浓度并绘制药代动力学曲线,根据曲线计算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力学参数。
4. 药物作用机制实验:选定药物和实验动物,将药物以不同途径给实验动物,通过生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测定药物的作用机制,如受体结合、酶促反应和细胞信号转导等方面的作用机制。
实验结果:1. 药效学实验:根据药效学曲线计算药效学参数,如EC50、ED50、TD50等。
2. 毒性学实验:根据实验动物的反应和症状等数据,测定毒剂的毒性,并评估毒剂的安全性。
3. 药代动力学实验:根据药代动力学曲线计算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力学参数,如AUC、t1/2、Cl等。
4. 药物作用机制实验:测定药物在体内的受体作用、酶促反应和细胞信号转导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以揭示药物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
实验结论:通过药理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学习和实验操作的实践,掌握了常用的药理学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的解释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并深入了解药物的药效学、毒性学、药代动力学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知识。
药效学实验的设计
药效学实验的设计药效学实验是一种用于评估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的科学方法,它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药效学实验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方法、实验指标等因素。
下面以设计一项药效学实验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评估其中一种药物在体外和体内的药效,并探究其毒副作用,为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实验对象:选取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分为若干个子组,每个子组设置不同剂量药物处理。
实验方法:1.体外实验:使用细胞培养技术,选取适当的细胞系,如癌细胞系或正常细胞系,搭建细胞培养体系。
将药物加入不同浓度的培养基中,与细胞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胞存活率或其他相关指标,如细胞增殖、凋亡等。
通过细胞实验初步评估药物的毒性、抗肿瘤作用等。
2.体内实验:选取同源性小鼠种群,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在实验组中,将不同剂量的药物以适当的给药途径(如口服、静脉注射等)给予小鼠,对照组则给予相同的溶剂。
观察小鼠的行为、体重变化等药物相关指标,并定期采集血液和组织样本,进行药物浓度的测定,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
同时,对各组小鼠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药物对体内器官的影响。
实验指标:1.细胞实验指标:细胞存活率、细胞增殖率、细胞凋亡率等。
2.小鼠实验指标:行为观察(包括活动、呼吸、食欲等)、体重变化、药物浓度变化、血液生化指标(如血糖、血脂等)、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和整理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如均值、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
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比较不同剂量药物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实验指标差异,如使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
根据结果,分析药效学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伦理:在实验过程中,应遵守伦理规范,确保实验过程不会对实验对象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同时确保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总结:药效学实验的设计需要全面考虑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方法和实验指标等因素。
河北医大中药药理学实验指导04基本实验项目-24某一中药活血化瘀作用的药效学实验设计与研究
实验二十四某一中药活血化瘀作用的药效学实验设计与研究
【目的与要求】
在查阅有关活血化瘀药物的药效学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中药药理学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首先选择相关指标并设计研究方案,交老师修改认可后着手实验研究,总结实验结果并写出研究报告。
该综合设计性实验过程意在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知识独立进行科研设计及操作,初步掌握科研思路、了解科研基本过程、学会分析与解决问题等,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提示】
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当归、川苜等;
指标:1、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确定
2、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3、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4、先谶循环的影响
5、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6、对凝血时间的影响
7、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药效学实验
药效学实验
药效学实验是一种旨在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实验方法。
在药效学实验中,研究者通常会使用动物模型或人类志愿者,通过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观察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态过程,以及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等指标。
其中,常见的药效学实验设计包括:
1. 剂量反应试验:通过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生物体对药物的反应情况,确定药物的有效剂量范围、最佳剂量和毒性剂量等指标。
2. 时间-效应试验:在不同时间点给予药物,观察药物的治疗
效果随时间的变化。
3. 对照组实验:将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治疗组在治疗效果、药物代谢、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差异。
4. 多剂次试验:连续多次给予药物,观察药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稳态浓度等指标。
5. 反转试验:在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交叉实施药物给予和安慰剂给予,以确定药物治疗的效果是否真实存在。
通过药效学实验,研究者可以评估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和药物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同时,
药效学实验也可以帮助确定药物的合理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案,以及预测药物在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简单的临床药物试验设计
简单的临床药物试验设计在临床医学研究中,药物试验是评估新药安全性和疗效的重要手段。
设计一项简单的临床药物试验是为了能够准确地评估药物的效果,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临床药物试验设计——随机对照试验。
1. 试验目的简单的临床药物试验的目的是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确定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及其副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2. 试验设计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选择与试验目的和药物性质相匹配的研究对象,如患有特定疾病的患者群体。
(2)随机分组: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
分组过程需要使用随机分配方法来保证组间的比较具有可比性。
(3)试验组给药:试验组接受药物治疗,根据药物的特性和用法,确定给药途径、剂量和频次等。
(4)对照组给药: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或者常规治疗,以便与试验组进行对比。
(5)观察指标的选择:根据研究目的确定观察指标,如病情缓解程度、生存期、不良反应等。
(6)数据收集: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病例进行定期随访,并记录相关数据,如病情改善情况、生存期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7)结果分析:通过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观察指标的差异,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结果分析,如t检验、卡方检验等。
3. 伦理考虑和风险控制进行任何临床试验都需要考虑伦理问题,并确保试验过程中研究对象的权益和安全。
在设计简单的临床药物试验时,需要尽量减少研究对象的不适和风险,并得到研究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4. 结论简单的临床药物试验设计是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可以有效地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为进一步的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设计试验时,需要考虑研究对象的选取、随机分组、观察指标的选择和数据收集分析等因素,并确保试验符合伦理要求。
通过科学规范的试验设计,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药效研究实施方案
药效研究实施方案一、研究背景。
药效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特点以及安全性,为新药的临床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药效研究实施方案对于药物研发工作至关重要。
二、研究目的。
本次药效研究的目的是全面了解目标药物的药效学特点,包括其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等方面的特性,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药物上市申报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
1.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研究,探索目标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其对靶点的亲和力、选择性以及作用途径等方面的特点。
2. 药代动力学研究。
通过体内实验,了解目标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特点,明确其在体内的动力学特性。
3. 药效动力学研究。
通过体内实验和动物模型研究,探索目标药物的药效特点,包括其在体内的药效参数、剂量-效应关系、持续时间等方面的特性。
四、研究方法。
1. 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严格控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实验材料。
选取符合国家药典规定的实验动物和实验用药,确保实验材料的质量和纯度。
3. 实验操作。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4.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专业的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科学可靠的研究结论。
五、研究进度安排。
本次药效研究计划历时12个月,按照药效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分阶段开展实验工作,确保研究进度的顺利进行。
六、研究预期成果。
通过本次药效研究,预期可以全面了解目标药物的药效学特点,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药物上市申报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七、研究风险及对策。
在实施药效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实验材料不足、实验操作失误等风险,我们将通过加强实验材料的管理和提高实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研究风险,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结语。
制定科学合理的药效研究实施方案对于药物研发工作至关重要,只有通过严谨的研究设计和规范的实施过程,才能得出科学可靠的研究结论,为新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中药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1. 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药效学特性和作用规律的学科。
2. 中药的作用机制包括对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对生物分子靶的作用等。
3. 中药的药效学特点包括药效的时效关系、量效关系、个体差异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中药样品、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等)、生理盐水、试剂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酶标仪、PCR仪器、药理实验仪器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中药对实验动物的药效学实验a. 准备实验动物并对其进行分组。
b. 给予不同剂量的中药给实验动物。
c. 观察并记录实验动物的生理反应,如心率、血压等。
d. 分析中药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
2. 实验二:中药对生物分子靶的影响a. 提取实验动物的组织蛋白并进行Western blot实验。
b. 观察中药对特定蛋白表达的影响。
c. 分析中药的作用机制。
3. 实验三:中药对细胞培养的影响a. 准备细胞培养板并培养细胞。
b. 给予不同剂量的中药处理细胞。
c. 采用MTT法或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中药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d. 分析中药的细胞毒性作用。
4. 实验四:中药对实验动物的毒理学实验a. 给予实验动物不同剂量的中药。
b. 观察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如体重变化、器官损伤等。
c. 分析中药的毒性特点和剂量关系。
5. 实验五:中药的综合药理学研究a. 综合分析实验一、二、三、四的结果。
b. 探讨中药的多靶点作用机制。
五、实验报告与评价2. 教师将对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包括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结果分析的深度等。
3. 学生需参与实验报告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思考。
六、实验六:中药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1. 目的:探讨中药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
药效学方案
药效学方案1. 研究背景药效学,又称药力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所产生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的学科。
通过药效学研究,可以了解药物的药理学特性,确定最佳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以及评价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药效学研究对于新药的研发和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建立一个药效学方案,以便进行药物的效果和作用机制的研究。
通过该方案,可以深入了解药物的药理学特性,为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3. 研究内容3.1 药物选择在进行药效学研究时,首先要选择适合的药物。
选择药物的原则包括但不限于:疾病的治疗需要、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已有的临床数据以及研究资金和设备的可用性。
在选择药物时,应尽量选择已有充分研究支持的药物,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3.2 动物模型选择药效学研究通常需要使用动物模型进行实验。
在选择动物模型时,应考虑疾病的相似性、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
常用的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大鼠、猪、狗等。
根据研究需要,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实验。
3.3 实验设计在药效学研究中,实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实验设计可以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实验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分组设计:将实验对象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以比较药物的效果。
•随机分组:随机将实验对象分组,以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
•盲法:实验者在进行实验时对药物分组情况要保密,以减少主观干扰。
•多重重复:对每个实验条件进行多次重复,以获得更可靠的结果。
3.4 药物给药药物给药方式通常包括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等多种途径。
根据不同的药物和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
在给药过程中,要注意给药剂量、给药时间和给药频率的控制,以确保给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5 药效评价药效评价是药效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药效评价可以了解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常用的药效评价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疗效评价、药物浓度测定、药物代谢产物分析、毒性评价等。
根据实验的具体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进行实验。
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设计
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设计药学专业学生通常都会接触到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而综合设计性实验是一种能够提供学生实践操作和综合应用知识的实验形式。
这种实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一份关于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实验目的本次综合设计性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过程。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方法,提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内容为对某种药物的品质进行全面评价。
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 药物的理化性质的测定通过实验测定目标药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外观、溶解度、熔点、稳定性等方面的指标。
2. 药物的质量控制通过实验测试目标药物的含量测定和纯度测定,保证药物的质量达标。
3. 药物的稳定性研究通过实验测试目标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确定药物的最佳保存条件,保障药物的稳定性和长期使用。
4.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研究通过实验测试目标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活性和生物利用度。
5. 药物的药效学评价通过实验测试目标药物的药理学效应,包括对靶细胞或器官的影响和药物的毒副作用,评价药物的临床效果。
三、实验步骤1. 确定实验药物首先确定实验所需评价的药物,并准备好相应的实验试剂和设备。
2. 实验前的准备对实验需要的试剂、设备进行清洗、消毒和校准,并做好实验记录表格的准备。
3.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设计的步骤,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包括药物的理化性质的测定、质量控制、稳定性研究、生物利用度研究和药效学评价。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将实验结果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和分析,分析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5. 实验总结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总结实验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完整版抗肿瘤药物药效学试验方法及指导原则
完整版抗肿瘤药物药效学试验方法及指导原则一、引言抗肿瘤药物药效学试验是评价抗肿瘤药物作用与效果的重要手段。
其目的是通过药理学与临床学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评价药物的抗肿瘤活性、药理学特性、副作用及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完整版抗肿瘤药物药效学试验方法及指导原则。
二、试验设计1.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应根据药物作用机制、药物毒性及效果评价指标来选择。
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小鼠、大鼠、禽类等。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癌症,可使用转基因小鼠模型进行研究。
2.药物给药途径和剂量选择药物给药途径应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目标靶区来选择。
常用的给药途径有经口给药、腹腔注射、静脉注射等。
药物剂量的选择应根据药物的毒性和治疗效果来确定,常采用多剂量组合实验设计。
3.观察指标的选择观察指标应包括药物的抗肿瘤活性指标和毒性指标。
常用的抗肿瘤活性指标有肿瘤体积抑制率、生长延缓时间、生存期延长等。
毒性指标包括体重变化、脏器毒性、血液学指标等。
三、实验步骤1.药物制备和给药药物应按照实验设计的要求制备,并以适当的剂量给予实验动物。
给药过程中要控制好给药途径和剂量,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和分布。
2.肿瘤模型建立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可选择裸鼠移植瘤模型、体内免疫相关模型等建立肿瘤模型。
3.观察药物治疗效果按照药物治疗时间和剂量进行观察,在一定时间段内记录肿瘤体积的变化、瘤内细胞的凋亡情况等。
同时,使用电子显微镜、荧光染色等技术观察药物的作用机制。
4.毒性评价观察实验动物的体重变化情况、脏器是否受损、血液学指标是否异常等,评价药物的毒性。
5.统计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以确定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毒性。
四、指导原则1.伦理原则药效学试验应符合伦理原则,保护实验动物的权益,确保试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2.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试验设计应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控制变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安全性评价药物的毒性评价应充分考虑人体安全性,确保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兼顾。
证明药物效果临床实验设计
证明药物效果临床实验设计设计合理的临床实验是评估药物效果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讨论证明药物效果的临床实验设计,包括实验对象选择、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面。
一、实验对象选择选择适当的实验对象对于验证药物效果非常重要。
通常情况下,实验对象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疾病诊断明确:实验对象需要经过确诊,明确患有特定的疾病,以便能够明确观察药物对疾病的影响。
2. 疾病严重程度相当:实验对象的疾病严重程度应该相当,既不能是过轻的病例,也不能是严重的病例,以便能够准确观察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3. 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实验对象应排除与药物治疗无关的其他疾病或因素的影响,以便能够准确评估药物的效果。
二、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临床实验中的关键环节,是评估药物效果的重要基础。
常见的研究设计包括单盲、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研究设计方法:1. 单盲设计:在单盲设计中,实验对象不知道他们接收到的是治疗药物还是安慰剂,但是研究人员知道。
这种设计可以减少实验对象的心理影响,更客观地评估药物的效果。
2. 双盲设计:在双盲设计中,实验对象和研究人员都不知道接收到的是治疗药物还是安慰剂。
这种设计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药物的效果,并降低研究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
3. 安慰剂对照设计:在安慰剂对照设计中,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收治疗药物,另一组接收安慰剂。
这种设计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临床实验中不可或缺的步骤,直接关系到对药物效果的准确评估。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 临床指标评估:临床实验中,可以通过对实验对象进行身体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手段,来评估药物对疾病的影响,并记录相应的临床指标。
2. 统计学分析:在临床实验中,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如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来评估药物效果的显著性差异。
3. 随访调查:在实验结束后,可以通过随访调查来了解实验对象的康复情况,从而更全面地评估药物的效果。
新药药效学研究实验设计与实施-陈健文
不同给药途径对受试物的要求不一样。
实验体系的选择及数量
实验体系:整体动物,离体器官、细胞、受体、离 子通道和酶等。整体动物常用小鼠、大鼠、豚鼠、 家兔、犬、猴等。
动物要求:人工培育,遗传背景清楚;环境设施应 达国标中的等级标准;专门用于科研、教学、生产、 检定、实验等。
药效学试验的剂量设置3
正式实验通常设置低、中、高3个剂量组-----通过前期某个经 典方法大致确定量效关系,设2-3倍剂量梯度
剂量设置合理与否的标准:能否得到有效剂量范围,包括起 效剂量、最佳有效剂量和量效关系。
低剂量组:有一定的效果,与模型组比较可未达到统计学差 异;
中剂量组:为较佳有效剂量,多数实验可实现与模型组比较 有统计学差异;
对药效学研究的现场的检查
供试品及试剂: • 是否有供试品接收记录表; • 供试品的接收、分发、配制、返还的记录,出
入是否平衡,是否按要求保存; • 主要试剂是否有购买证明及使用说明书?
对药效学研究的现场的检查
实验动物: • 实验动物购买证明、发票或送货单,数量是否
相符?体重、年龄是否相符? • 动物使用许可证明 • 动物实验使用开展证明
有效性 安全性
临床研究
质量可控性
一个理想的新药
• 稳定和优良的药学特性 • 良好的药效学作用 • 明确的作用机制 • 可接受的安全性范围 • 适宜的药动学特征:良好的生物利用度、适中的溶解度和
蛋白结合率、预期靶标分布、代谢稳定性好,等。
第二十一条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8号)
为申请药品注册而进行的药物临床前研究,包括药物 的合成工艺、提取方法、理化性质及纯度、剂型选择、处方
药物设计学实验报告
药物设计学实验报告引言药物设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运用药物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设计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化合物,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化学合成验证其有效性。
材料与方法数据检索利用化学文献数据库,如PubMed等,检索相关的已知抗癌药物化合物,并获取其分子结构信息以及抗癌活性数据。
分子模拟在化学计算软件中,建立目标化合物的三维结构,并优化其构象。
选择适当的分子力场和优化算法,使分子达到最低能量状态。
利用分子模拟软件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模拟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行为。
药效团筛选基于前一步的分子模拟结果,利用药效团筛选方法,筛选出可能具有抗癌活性的药效团。
化合物设计根据筛选出的药效团,设计出若干具有相似结构但不同功能团的化合物。
药效预测利用分子对接方法,将设计出的化合物与药物靶点进行对接,预测它们的亲和力。
根据对接结果,评估化合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进一步筛选出有潜力的化合物。
化合物合成根据药效预测结果,选择其中几个潜力化合物进行合成。
通过化学实验合成目标化合物,并使用核磁共振等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
抗癌活性评价利用体外细胞实验等方法,测试合成化合物的抗癌活性。
结果与讨论根据数据检索,我们获取了一系列已知的抗癌药物化合物及其抗癌活性数据。
在分子模拟过程中,我们建立了目标化合物的三维结构,并对其进行了优化。
通过药效团筛选和化合物设计,我们设计出了若干具有潜力的化合物。
在药效预测和分子对接过程中,我们将这些设计出的化合物与靶点进行对接,预测了它们的亲和力。
通过对接结果,我们筛选出了一些有潜力的化合物,进一步进行了合成。
在化合物合成过程中,我们成功合成了部分目标化合物,并使用核磁共振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
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我们评价了合成的化合物的抗癌活性。
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了较好的抗癌活性,与已知的抗癌药物相比也有一定优势。
结论通过药物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我们设计合成了具有抗癌活性的化合物。
高脂血症药效学实验及评价
高脂血症药效学实验及评价1、研究目的现发现一种新药具有降低血脂的功效,……欲初步检测其抗血脂的效果,现用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来检测和评价其药效。
2、动物模型的选择、理由以及造模原理选择模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选择理由:大鼠饲养方便,抵病力强,食性与人类相似,易得到规格一致的动物,且费用较低,经济性能较好,用于复制高脂血症模型有其独特的优点。
造模原理:动物饲喂高胆固醇和高脂饮食,加入少量胆酸盐,可增加胆固醇的吸收,如再加入甲状腺功能抑制药甲硫氧嘧啶或丙硫氧嘧啶,可进一步加速高脂血症的形成。
3、实验设计⑴实验动物体重150g~250g的雄性SD大鼠⑵实验分组实验总共分为4组,每组均为随机抽取的10只大鼠,分为:①空白对照组;②模型对照组;③阳性对照组;④受试药组。
⑶实验设计Ⅰ制造大鼠的高脂血症模型(后述);Ⅱ造模完成后对每个实验组进行以下处理①空白对照组:该组为正常大鼠,在与模型动物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连续4天正常饲喂,不做处理;②模型对照组:每只高脂血症大鼠每日灌胃400mg/kg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4天;③阳性对照组:每只高脂血症大鼠每日灌胃400mg/kg的血脂康,连续灌胃4天;④受试药组: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A、高剂量组:每只高脂血症大鼠每日灌胃浓度为10%的受试药400mg/kg,连续灌胃4天;B、中剂量组:每只高脂血症大鼠每日灌胃浓度为30%的受试药400mg/kg,连续灌胃4天;B、低剂量组:每只高脂血症大鼠每日灌胃浓度为90%的受试药400mg/kg,连续灌胃4天Ⅲ给药4天后,对每组大鼠由尾部取血,分离血清后测定血清TC浓度和TG(三酰甘油)浓度,从而测定出每组的平均浓度,计算出每组的血脂浓度下降百分率。
阳性对照组血脂浓度下降百分率=(阳性对照组平均血脂浓度-模型对照组平均血脂浓度)/模型对照组平均血脂浓度×100%;受试药组血脂浓度下降百分率=(受试药组平均血脂浓度-模型对照组平均血脂浓度)/模型对照组平均血脂浓度×100%Ⅳ比较受试药组与阳性对照组的血脂浓度下降百分率,对其进行药效分析及评价。
抗炎药物的药效学设计与观察实验讨论
抗炎药物的药效学设计与观察实验讨论在药物领域,抗炎药物的药效学设计与观察实验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
抗炎药物是用于治疗炎症相关疾病的药物,包括但不限于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
在进行抗炎药物的药效学设计时,通常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目标疾病的特点、作用机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等。
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对于目标疾病的特点的深入了解是药效学设计的基础。
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药物靶点和疗效评估指标。
对于关节炎的治疗,了解关节炎的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和炎症反应过程,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药物靶点,如炎症介质或信号途径。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决定了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和疗效。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则影响药物的持续时间和副作用。
药效学设计中,在进行观察实验前,我们需要进行有目的的药物筛选和优化。
通过综合考虑药物的活性、选择性、毒性和药代动力学等因素,可以选择出有潜力的候选化合物进入实验室实验阶段。
观察实验是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观察实验的设计需要考虑疾病模型的选择、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等因素。
根据具体研究的目的和药物的特点,常用的观察指标包括炎症水平的变化、关节功能的改善等。
观察实验中也需要注意控制变量、样本大小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
总体而言,抗炎药物的药效学设计与观察实验是一项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通过深入了解目标疾病特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以及设计合理的观察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个人观点和理解方面,我认为抗炎药物的药效学设计和观察实验是药物研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科学的设计和严格的观察实验,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疗效和安全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我也认识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未知的领域,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
抗炎药物的药效学设计与观察实验讨论
抗炎药物的药效学设计与观察实验讨论1. 引言对抗炎药物的药效学设计与观察实验进行讨论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抗炎药物。
抗炎药物是一类用于抑制或减轻人体炎症反应的药物,包括类固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NS本人Ds)、生物制剂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炎症,抗炎药物的药效学设计与观察实验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抗炎药物的药效学设计和观察实验,并针对其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加以深入讨论。
2. 抗炎药物的药效学设计2.1 药物治疗目标抗炎药物的药物治疗目标在于减轻炎症症状、促进组织修复、改善炎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药效学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的抗炎药物对疾病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炎症部位的影响,以确保药物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2.2 药物作用机制不同类型的抗炎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例如NS本人Ds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来减轻炎症反应,而类固醇类药物则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来达到治疗效果。
在药效学设计中,需要充分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以便合理设计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
2.3 药物剂型选择针对不同类型的炎症部位,可以选择口服、局部给药或者静脉注射等不同的药物剂型。
在药效学设计中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用药便利性,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剂型。
3. 抗炎药物的观察实验讨论3.1 动物模型实验在抗炎药物的观察实验中,动物模型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的炎症动物模型,可以评估抗炎药物的药效学特性和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3.2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评价抗炎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可以全面评估抗炎药物在真实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风险。
3.3 药物相互作用抗炎药物常常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因此在观察实验中需要充分评估抗炎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性。
4. 对抗炎药物的个人观点和理解抗炎药物的药效学设计和观察实验是保证药物安全和疗效的关键一环,对于提高抗炎药物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抗炎药物的新型作用机制、新的观察实验技术和临床应用前景,以提高抗炎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效学实验的设计
小鼠
0.018
0.0075
40
85
大鼠
0.25
0.045
20
111
狗 10
0.48
6
125
婴儿
8
0.4
3
63
儿童 20
0.8
3
63
成人 70
1.85
3
108
动物的体表面积的一般计算法:
从体重推算体表面积,一般认为MeehRubner公式较为合适:
A=k(W2/3)/10,000 式中A为体表面积,以m2计算;W为体重,以
3.按电脑统计软件,生成随机顺序如下: 第一批:6,3,2,4,1,5 第二批:1,4,5,3,2,6 第三批:4,5,2,3,6,1 第四批:2,4,5,3,1,6 第五批:3,6,1,5,2,4
二.随机(Random)
4.备好6只鼠笼,分别标为A.正常对照组,B.模型对照组, C.阳性对照组,D.某药低剂量组,E.某药中剂量组,F.某 药高剂量组。
三.重复
重复实验时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各次 重复中使条件尽量前后一致,严防干扰因素对 各批实验的影响。应控制的干扰因素包括: (1)动物:品系、性别、体重、年龄、饲料、 饲养环境,(2)药物:批号、剂量、溶解度、 稳定性、注射容量、注射速度、酸碱度、温度、 保存条件。(3)仪器:灵敏度、精确度、零 点飘移、电压稳定性与操作熟练程度。(4) 环境:室温、气压、湿度、季节,甚至实验的 上午或下午、动物的群养和独养也影响实验结 果。
照。
一.对照(control)
阳性对照药的选则:选已知药物,如研究目的是报批新药,
应选已批准上市的药物作对照;如系理论研究,可选未上市药
物。所选药物尽量是同类药,以便比较作用强度,或公认的有
吗啡的镇痛实验
结论 对实验结果作概括性总结,包括试实验对象、
处理因素、实验效应。
吗啡的镇痛实验(扭体法)
原理:腹膜有广泛的感觉神经分布,把醋酸等化学刺 激物注入腹腔,可使小鼠很快产生疼痛反应,表现出 特征性的躯体伸缩行为称之为扭体反应(表现为腹部内 凹、躯干与后腿伸张、臀部抬高等) 。吗啡可明显抑 制扭体反应的发生,从而证明其镇痛作用。 实验对象 小白鼠,体重18~22g,4只 实验药品 0.1%盐酸吗啡、2%醋酸、生理盐水 实验器材 天平、小鼠笼、注射器、烧杯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分组 吗啡组 盐水组
动物数(n) 发生反应动物数(%) 扭体次数(次) 最先出现扭体反应时间
讨论 1.结合实验结果,说明为什么吗啡对醋酸刺激有镇痛作用。
2.实验中各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结论 对实验结果作概括性总结,包括试实验对象、
处理因素、实验效应。
1. 将热板仪的温度调到55±1度。
2. 筛选并测定正常痛阈。将小鼠放于热板上,记录自放 入热板至出现舔后足所需时间(秒)作为该鼠的痛阈 值。凡痛阈值小于5秒,大于60秒为不合格小鼠。 3. 取筛选合格的小鼠4只,称重,分成甲乙两组,并作 标记。 4. 将甲组小鼠分别皮下注射0.2%吗啡0.1 ml/10 g, 乙组小鼠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 g。 5. 给药后15、30、45分钟分别测定痛反应时间。如小白 鼠在热板上60秒,仍无痛反应,应立即取出,按60秒 计。
实验方法:
1. 取小鼠4只,称重,分成甲乙两组,并作标记。
2. 将甲组小鼠分别皮下注射0.1%吗啡0.1 ml/10g,
乙组小鼠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 g。
3. 给药后30分钟,二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2%醋酸 0.1 ml/10g,观察30 min内各组出现最先出现扭 体反应时间及扭体次数。 4.汇总各组实验结果,记于下表内,并依照下列公 式计算药物镇痛百分率或抑制百分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质量、饲养条件、药物溶媒、给药途径、 给药次数、手术过程。
二.随机(Random) 随机(Random)
随机包括随机分组和随机操作。 随机包括随机分组和随机操作。 随机分组 1.随机分组: .随机分组: 随机分组就是按照机遇原则来进行抽样或分组,其目 的是使一切干扰因素分配到各组时只受纯机遇的抽样误差 的影响,由于机遇对每个组来说是相等的,未知因素可对 每个组产生影响,使每个组的同一指标平行增加或减少, 这就避免了实验者主观因素或其它偏差性误差的影响。如 观察药物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应先造成大鼠胃溃 疡模型,然后将已成型动物随机分配到各组中,从而避免 了造型过程中人为的影响。对于短时内难完成的造型,应 先确定随机顺序,按随机顺序操作,并将动物按随机顺序 分配到各组。
一.对照(control) 对照(control)
阳性对照药的选则: 阳性对照药的选则:选已知药物,如研究目的是报批新药, 应选已批准上市的药物作对照;如系理论研究,可选未上市药 物。所选药物尽量是同类药,以便比较作用强度,或公认的有 效药物,如抗溃疡药研究一般选法莫替丁。如抗癌药研究一般 选环磷酰胺。 设阳性对照组的目的: 设阳性对照组的目的 考察实验方法的可靠性、稳定性。 考察受试药的作用性质、强度,从而发现受试药的优缺点。 阳性对照药的剂量选则:如要比较阳性药与受试药的作用 阳性对照药的剂量选则 强度,应设多个剂量组。如受经费等的限制,也可设一个剂量 组,但此时设阳性对照组的作用只是考察方法的可靠性,不能 得出受试物作用强弱的结论。 阳性对照药的给药途径,如能做到,尽量同受试药组。 阳性对照药的给药途径
二.随机(Random) 随机(
3.按电脑统计软件,生成随机顺序如下: 第一批:6,3,2,4,1,5 第二批:1,4,5,3,2,6 第三批:4,5,2,3,6,1 第四批:2,4,5,3,1,6 第五批:3,6,1,5,2,4
二.随机(Random) 随机(
4.备好6只鼠笼,分别标为A.正常对照组,B.模型对照组, C.阳性对照组,D.某药低剂量组,E.某药中剂量组,F.某 药高剂量组。 5. 从18 g笼(如有4只小鼠)开始取小鼠,按第一批随 机顺序,依次放入F组、C组、B组、D组。A组和E组各缺1 只鼠,从体重最为接近的19 g笼中取出,依次放入A组和E 组。第二批和第五批随机方法依此类推。 重复上述过程,将30只♂鼠随机分入6个实验组中。分 组结果,各实验组小鼠同性别鼠数量相等,各组平均体重 相近,各组在不同体重档次中的小鼠数相近。各组鼠的营 养状态及活泼程度接近。
一.对照(control) 对照(control)
2 组间对照 组间对照:是实验中设若干平行组,进行各组间比较。 这种设计符合平行对照的原则,最为常用。 组间对照实验设计: 组间对照实验设计: 1.正常对照组 .正常对照组(或阴性对照组,或空白对照组):正 常动物,给药物赋型剂。给药途径同给受试药组。 2.模型对照组:如制备肝硬化、高血压、心肌梗塞等。 .模型对照组: 不用药物治疗,给赋型剂,给药途径同给受试药组。 3.阳性对照组:制造动物病理模型,给已知药物作对 .阳性对照组: 照。
药效学实验设计
吴勇杰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研究所 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
药理实验设计三原则:
对照control 对照 随机random 随机 重复replication 重复
一.对照(control) 对照(control)
1 自身对照:是在同一个体身上观察给 自身对照: 药前后某种指标的变化,此种对照可减少 个体差异,但不能克服随时间而变的因素 的影响。如肝炎有自愈倾向,给药后肝功 好转不一定是药物的作用,故自身对照实 验可能会得出错误结论。除非有可靠证据 说明检测指标不随时间而变或同时设组间 对照,否则不宜使用自身对照。
体重 (kg) ) 0.018 . 0.25 . 10 8 20 70
动物的体表面积的一般计算法: 动物的体表面积的一般计算法:
从体重推算体表面积,一般认为MeehRubner公式较为合适: A=k×(W2/3)/10,000 式中A为体表面积,以m2计算;W为体重,以 g计算;K为常数,随动物种类而不同,小鼠 和大鼠9.1,豚鼠9.8, 兔10.1,猫9.9, 狗11.2, 猴 11.8,人10.6。应当指出,这样计算出来的体 表面积仍是粗略估计,不一定完全符合实测数 据。
一.对照(control) 对照(control)
为了判定实验模型的成功与否,即此指标 的变化(血压升高)是否是由于造型的结 果还是自发性波动,必须另设空白对照组。 故更完整的实验设计应如下: 空白对照组:A+C 模型对照组:A+B+C 药物实验组:A+B+D
一.对照(control) 对照(contro: 实验过程如可能受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已知和未知因素的 影响,则操作过程的顺序(不论是组间或是组内)也应是 随机的,不应按一固定顺序进行,否则会出现顺序误差。 操作典型错误举例: 操作典型错误举例 某实验者进行抗心肌梗塞实验,60只大鼠,分为6组进行 冠状动脉结扎,分别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只开胸不结扎冠 状动脉)10只、模型对照组10只,阳性对照组10只,药物 低、中、高剂量组各10只。实验时按组别顺序依次对第1-6 组进行手术。
(5)参考人用量推算: 参考人用量推算:
早在十九世纪末年,生理学家Voit 氏等发现虽然不同 种类的动物每kg体重单位时间内的散热量相差悬殊,但都 如折算成每m2体表面积的散热量,则基本一致。例如马、 猪、狗、大鼠和人的每m2体表面积每24小时的散热量都在 1000 kCal 左右。药理学家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则习 惯于以mg/kg 或g/kg等方式来计算药物的剂量。这种办法 行之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时,问题似乎不大;但用于不 同种类动物时,常常会出现严重偏小或偏大,以致无法完 成实验。1958年Pinkle氏报告6-MP等抗肿瘤药物在小鼠、 大鼠、狗和人身上的治疗剂量,按mg/kg计算时差距甚大, 但如改为按mg/m2体表面积计算,就都非常接近(见表25),此后,按体表面积计算剂量的概念逐渐为药理学家接 受,被认为尤其适用于不同动物之间剂量的换算。
表 2-5. 动 小鼠 大鼠 狗 婴儿 儿童 成人 物
6-MP 对不同种属动物和人有效剂量的变异 体表面积 (m2) 0.0075 . 0.045 . 0.48 . 0.4 . 0.8 . 1.85 . 每 天 剂 量 (mg/kg) ) 40 20 6 3 3 3 (mg/m2) 85 111 125 63 63 108
一.对照(control) 对照(control)
要使对照组与实验组具有可比性,必须符 合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 除处理因素不同外,非处理因素应均衡一 致(同时、同地、同条件、同种、同批、 同病情)
一.对照(control) 对照(control)
在用动物疾病模型(如高血压)实验时, 在动物A的基础上加了处理B高血压,加 上溶媒C,故欲判定药物D的作用,给药 组的设计必须满足下述设计: 模型对照组:A+B+C 药物实验组:A+B+D
三.重复
药理实验的结果应能稳定地重现出来,重现实 验过程称重复。重复有二个含义:一是只做一 批实验,在不同个体身上重复,如每一实验组 要做多只动物,小鼠和大鼠一般每组要在10只 以上,这种重复适合于绝大多数实验。另一种 重复的含义是,每次每组做10只 小鼠(体内) 或4管样品(体外),反复重复3次,这主要是 一些特殊实验的要求,如抗肿瘤药的研究。
四 剂量确定
受试药组:制造动物病理模型,给未知药物。 受试药组 剂量组:至少设2个剂量组,一般在三个剂量组以上。 剂量组 剂量的选则: 剂量的选则:剂量的最终确定,应以预试结果为据。 在进行预试时,可参考下列方法: (1)根据文献资料,参考结构类似药物的有效剂量。 (2)根据文献资料,参考本药在其它实验模型中的有 效剂量。 (3)参考LD50,主要药效试验时一般应 <1/3~1/5LD50,如有效剂量接近LD50,所测实验结果应 用价值不大。 (4)参考药动学数据,从有效浓度推算有效剂量。
三.重复
重复实验时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各次 重复中使条件尽量前后一致,严防干扰因素对 各批实验的影响。应控制的干扰因素包括: (1)动物:品系、性别、体重、年龄、饲料、 饲养环境,(2)药物:批号、剂量、溶解度、 稳定性、注射容量、注射速度、酸碱度、温度、 保存条件。(3)仪器:灵敏度、精确度、零 点飘移、电压稳定性及操作熟练程度。(4) 环境:室温、气压、湿度、季节,甚至实验的 上午或下午、动物的群养和独养也影响实验结 果。
二.随机(Random) 随机(
随机化手段可用随机数字表,这在一般 统计学书上均可捡索到。也可用电脑统计 学软件生成。 近年来提倡均衡下的随机(随机区组 法),即先将能控制的因素(性别、体重、 病情严重程度等)均衡地分档,然后在每 一档中随机取出等量动物分配到各组,使 哪些较难控制因素(如活泼程度、饥饱程 度、疲劳程度)得到随机安排。
二.随机(Random) 随机(
错误:该实验各组手术依次进行,未遵照随机操作的原则, 错误 实验结果可能会受随时间变化因素的影响,如受麻醉、动 物体内生理状态(如血糖水平)的时晨变化、环境的经时 性变化,如室温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顺序误差。体外实 验如一次操作时间短(如在一个细胞培养平板上的操作), 对指标不发生影响时,可以顺序操作,此时应严格控制实 验条件,使其稳定不变,特别是环境变化。样品数不宜过 多,以便缩短操作时间。体外实验如在短时间内分批进行 (如在几块细胞培养平板上的实验),每批均应同时做对 照组,以消除顺序误差。 正确的操作顺序:共分10批进行。第1批手术动物,每组 正确的操作顺序 各做一只(平行操作),各组顺序随机排列。第2-10批如 法进行。
三.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