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4《白天和黑夜》
小学科学14《白天与黑夜》(教案)
小学科学14《白天与黑夜》(教案)白天与黑夜是小学自然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是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键知识之一。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照射和地球的自转引起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还能够了解与之相关的一些现象和生活经验。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白天与黑夜的原因及相关概念,并能够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太阳引起地球的白天和黑夜变化,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探究解释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太阳照射地球引起白天和黑夜的变化,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践活动来深入理解白天和黑夜的变化原因,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约10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早晨、中午和傍晚的天空变化,引起学生思考:“为什么早上的天空是暗的,到中午时变得明亮,下午又变暗了?”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 学习(约30分钟)a. 大脑风暴:分组讨论学生对白天与黑夜变化的原因的观点,并进行集体讨论,梳理出正确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太阳的角度和光线的方向变化是导致白天和黑夜交替变化的原因。
b. 概念讲解:教师通过绘图和实物模型等方式,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阐述自转和公转对白天和黑夜的影响。
c. 实例分析:教师给出一些实际例子(如极昼、极夜等),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球自转和公转与白天和黑夜的关系的理解。
3. 实践(约40分钟)a. 观察实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利用灯和地球模型来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的情况,观察不同角度和光线方向下地球表面的亮度变化,进一步理解白天和黑夜的原因。
b. 真实观察: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阳光在不同时刻的照射角度和地面的明亮度变化,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和总结。
小学科学_14.白天和黑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观察图片。
(教师出示同一地点白天和夜晚的照片)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两张照片。
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张照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这两张照片照的是同一个地方。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呢?生:我是比较了它们的建筑物,发现是一样的。
师:还有什么发现呢?生:我发现上边的这张照片是白天的景色,而下边的那张照片是美丽的夜景。
师:这一点相信大家都能轻松的发现。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白天结束之后就是黑夜,黑夜结束之后就会是白天,白天和黑夜就这样周而复始的交替。
那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白天和黑夜的交替是怎样形成的呢?2.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究这个秘密。
(教师板书:白天与黑夜)二.探究活动1.历史上人们对昼夜变化的认识其实在很久就之前,古时候的人们为了弄懂昼夜交替的奥秘,做了大量的努力工作,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们经历了怎样的一个科学过程。
师:出示“地心说“.首先是古希腊的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
老师把他的观点制作成了一个小动画,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日心说的观点准确吗?其实之前的科学们也发现了日心说存在的许多问题。
所以之后的哥白尼提出了新的学说,日心说。
老师把他的观点也制作了小动画,我们来一起欣赏。
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日心说的观点科学性强还是地心说的观点科学性强。
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了解。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可以看出古时候的人们对于白天与黑夜的奥秘做出了大量的研究。
2.实验探究昼夜交替的原因那么同学们根据现在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你觉得白天与黑夜的交替与什么有关呢?我们自己作为未来的小科学家,先来自己猜测猜测。
讨论汇报:地球的自转。
媒体:出示课本图地球自转示意图。
(介绍地球自转)明白了地球自转的信息,为了验证刚才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下面我们要进行什么来验证。
做实验之前我们应该首先进行实验设计。
讨论:各小组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
青岛小学科学六上《14、白天与黑夜》PPT课件 (9)
创始人。 哥白尼最大的成就是创立了
日心说,否定了在西方统治达一千多年
的地心说。
哥白尼的日心说引起了教会的恐慌,
封建神权统治的理论支柱动摇了,他们
疯狂地进行反扑。于是,他们宣布日心
说为“邪说”,对哥白尼以及他的拥护
者进行攻击、迫害。但他并没有屈
服,仍然坚持不懈地为研究天体
运行的科学理论奋斗终生。
1543年5月24日,弥留之际的哥白
11
林老师编辑整理
12
本节课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林老师编辑整理
13
6
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这是地球 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林老的师编时辑整间理 大约是24小时 7
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林老现师编象辑整就理 会交替出现。 8
林老师编辑整理
9
林老师编辑整理
10
林老师编辑整理
白天与黑夜
Hale Waihona Puke 王打卦中心林老师小编辑整学理
袁红伟 1
请同学们 仔细观察 对比这两 幅图片, 它们有什 么相同和 不同?
林老师编辑整理
2
地心说
日心说
1、你能分别在两图中指出太阳、地球的位置吗?
2、“日心说”的主林老要师编辑内整理容有哪些?
3
哥白尼(1473~1543)
哥白尼的故事
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的
尼终于见到刚刚出版的《天体运行论》,
可惜当时的他已经因为脑溢血而双目失
明,他只摸了摸书的封面,便与世长辞。
林老师编辑整理
4
林老师编辑整理
分你你 享所对 吧知地 。道球
青岛小学科学六上《14、白天与黑夜》PPT课件 (1)
A 地球围绕太阳转,太阳静止 B 太阳围绕地球转,地球静止
C 地球围绕太阳转,同时自转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林老师编辑整理
10
14. 白天与黑夜
林老师编辑整理
1
历史上人们对昼夜变化的认识
地心说
古希腊学者托勒密热认为
1.地球静止在宇宙中心 2.太阳,月亮和其他天体 围绕地球运动 从而地球上产生白天与黑夜 的更替
林老师编辑整理
托勒密(约90年—168年)
2
地球
古希腊
林老师编辑整理
3
哥白尼(1473~1543)
林老师编辑整理
面只是 是能怎 白照样 天亮形 ,地成 背球的 着的: 太一地 阳半球 的,是 那对个 面着球 是太体 黑阳,
7
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这是地球 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林老的师编时辑整间理 大约是24小时 8
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林老现师编象辑整就理 会交替出现。 9
课堂练习:
1. 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的 (
)形成的.
2. 在地球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 ),背着太阳的一面是( ).
3.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 ).地球自转一周
的时间是( ).
4.地球的自转引起了( )
A昼夜的变化 B季节的变化 C气候的变化 D风向的变化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பைடு நூலகம்
日心说
4
哥白尼的故事
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始人。 哥白尼最大的成就是 创立了日心说,否定了在西方统治达一千多年的地心说。 哥白尼的日心说引起了教会的恐慌,封建神权统治的理论支
六年级科学第14课《白天与黑夜》ppt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白天与黑夜
古希腊学者托勒密认为:地球处 在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而太阳、 月亮等天体围绕地球运动,所以地 球上就有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托马斯.阿奎那
(约1225年—1274年)
(1473年—1543年)
托勒密 地心说体系 哥白尼 (约90年—168年)
哥白尼的“日心说”指出:地球不是宇宙 的中心,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月球绕着地球 转,地球绕着太阳转,而且地球每天都在自转。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太阳 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银河系中 2000多亿颗恒星中普通的一颗,太阳 率领太阳系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绕 银河系中心飞旋。而迄今为止,人们 仍旧没有发现宇宙的边缘。
概 推日 念 动心 奠 了说 定 天是 基 文人 础 学类 。 的认 革识 命宇 为宙 建的 立重 完要 善里 的程 宇碑 宙, .
白天与黑夜交替出现是 地球自西向东 转动的结果.
模拟实验结论: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阳光照射到地 球上。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明亮的,就是 白天;背对太阳的一面是黑暗的,就是黑夜。 地球不停的自转,白天和黑夜现象就会交替 出现。
小学科学白天与黑夜课件(共张)
小学科学白天与黑夜课件(共张)小学科学:白天与黑夜导语:白天和黑夜是地球上生物生活的两个基本时间段。
人们在白天活动,而在黑夜则休息。
这是为什么呢?本篇文章将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并介绍白天与黑夜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一、白天与黑夜的形成原因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之一,它围绕太阳运行。
当地球旋转时,太阳直射的地方我们就会进入白天,而太阳直射的地方离我们远,我们就会进入黑夜。
这种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和公转造成的。
1.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心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24小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天,一天被分为24个小时。
当地球自转时,不同地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白天变为黑夜,或者从黑夜变为白天。
2. 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圈所需的时间。
地球公转一圈所需的时间是365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年。
地球沿着一个椭圆形的轨道绕太阳运动,这个轨道被称为地球的公转轨道。
当地球沿着公转轨道运动时,地球上不同地区由于旋转轨迹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时间进入白天或黑夜。
这也是为什么不同地区的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长度不同的原因。
二、白天与黑夜的特点1. 白天的特点白天是太阳高出地平线的时间段。
白天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太阳光照射地面:在白天,太阳的光线直射地面,为我们提供光亮和热能。
(2)温度较高:白天由于太阳的照射,地面温度通常较高,这也是为什么人们通常在白天进行户外活动的一个原因。
(3)活动频繁:白天是人们活动的主要时间段,学校和工作单位通常在白天进行学习和工作。
2. 黑夜的特点黑夜是太阳低于地平线的时间段。
黑夜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太阳的光线不直射地面:在黑夜,太阳已经低于地平线,光线不直接照射地面,因此天空变暗,我们见不到太阳。
(2)温度较低:由于太阳的照射减弱,地面温度会下降,黑夜通常更凉爽。
(3)人们休息:黑夜是人们休息和睡眠的时间,人们通过休息恢复精力,为第二天的活动做准备。
l六年级上册科学 白天与黑夜
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 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 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昼夜是怎 样形成的: 地球是个 球体,太 阳只能照 亮地球的 一半,对 着太阳的 那面是白 天,背着 太阳的那 面是黑夜。
因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 轴不停地旋转着,这时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 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 时。所以产生了白天与 黑夜。
“地球自转”,只是在描述地球自身绕日运行的 姿态,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而言,每24小时旋转 一周;相对于恒星的位置而言,每23 小时56分旋 转一周,这是现行时间标量的依据,是太阳日和 恒星日日长的由来,也是地球出现朝、昼、暮、 夜的原因。“地球自转”这一概念揭示的是“地 球在自转”这一自然现象。地球自转:地球绕自 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 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 7.292×10-5 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 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转是均匀的。但精密的天文 观测表明,地球自转存在着3种不同的变化。地球 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 会增加或者减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 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 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 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 律。地球的公转这些规律从地球轨道、地 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和 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
日心说的艰难成立 背景:通常认为完整的日心说宇宙模型是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 1543年发表的《天体运行论》中提出的,实际上在西方公元前300多 年的赫拉克里特和阿里斯塔克就已经提到过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 围绕太阳运动。 坚实的大地是运动的这一点在古代是令人非常难以接受的,而另 一方面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可以很好的和当时的观测数据相吻合,因 此即使在《天球运行论》出版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日心说仍然很少 受到人们的关注,支持者更是非常稀少。 这里必须指出的一点是,近代以来关于罗马梵蒂冈的地心说和哥 白尼的日心说的斗争是被严重夸大的。布鲁诺1600年遭受的火刑,并 非因为他支持日心说,而是因为他的反神论等的令宗教恼火的反宗教 思想。 事实上,直到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并以此发现了一 些可以支持日心说的新的天文现象后,日心说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些天文现象主要是指:木卫体系的发现直接说明了地球不是唯一中 心,金星满盈的发现也暴露了托勒密体系的错误。 然而,由于哥白尼的日心说所得的数据和托勒密体系的数据都不 能与第谷的观测相吻合,因此日心说此时仍不具优势。直至开普勒以 椭圆轨道取代圆形轨道修正了日心说之后,日心说在于地心说的竞争 中才取得了真正的胜利。
青岛小学科学六上《14白天与黑夜》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4.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胶南市经济开发区袁家村小学张从美教材分析:《昼夜交替》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里的第一课,研究的是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让学生意识到由于地球的自传,使得同一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
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变换的现象,是学生每天都会看到的现象,也会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做出自己的解释,一些学生会认为这是太阳围绕地球转动的结果。
历史上也曾提出类似的观点。
书本从古代学者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空间概念,引领学生展开对“昼夜交替变化现象”产生原因的探究,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材在第一个环节中以图文的形式一方面呈现了人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探索历程,认识到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进步。
第二环节研究昼夜更替的原因,书中呈现地球自传的模拟图,呈现模拟昼夜成因的场景图,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探究空间,本环节是本课的核心活动。
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2)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
2、知识与技能:(1)知道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2)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喜欢大胆想象;(2)愿意合作交流;(3)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
4、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图钉、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我们人类生活在哪儿?(教师画地球的简笔画)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不发光,一片黑暗,像我们所看到的?(板书黑夜)那地球上的光明是哪里来的呢?(画太阳)。
有太阳的时候,地球从黑夜有了?(板书白天)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探究地球上的白天与黑夜——板书课题(二)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教师:关于今天探究的内容,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部分问题随机解决,部分难题留着课后继续探究,主要留下本节课主要探究的问题】教师:要想知道白天黑夜形成的问题有什么办法?教师:做模拟实验的话,需要准备什么材料?【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自己想办法,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现在有了材料,你怎样进行模拟比较科学?2、揭示昼夜教师:你能让我们的祖国处在白天的状态吗?(学生自主模拟做实验)汇报交流那地球的另一面又处在什么状态呢?教师:白天和黑夜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画示意图)3、探究昼夜交替的形成教师:现在你们能让我们的祖国从处在白天的状态转入黑夜的状态吗?再转入白天的状态呢?教师:谁来把你们组的模拟实验展示给大家?(教师边指导操作,边指导叙述实验)(1)动手实验,初步的得出多种可能(学生展示模拟实验,教师用课件或简笔画展示学生的不同模拟实验)【会出现多种可能:第一种:手电筒不动,地球仪围着手电筒转,自己不转。
【精选】新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4白天与黑夜》教案.docx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4.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胶南市经济开发区袁家村小学张从美教材分析:《昼夜交替》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里的第一课,研究的是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让学生意识到由于地球的自传,使得同一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
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变换的现象,是学生每天都会看到的现象,也会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做出自己的解释,一些学生会认为这是太阳围绕地球转动的结果。
历史上也曾提出类似的观点。
书本从古代学者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空间概念,引领学生展开对“昼夜交替变化现象”产生原因的探究,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材在第一个环节中以图文的形式一方面呈现了人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探索历程,认识到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进步。
第二环节研究昼夜更替的原因,书中呈现地球自传的模拟图,呈现模拟昼夜成因的场景图,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探究空间,本环节是本课的核心活动。
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2)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
2、知识与技能:(1)知道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2)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喜欢大胆想象;(2)愿意合作交流;(3)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
4、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图钉、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我们人类生活在哪儿?(教师画地球的简笔画)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不发光,一片黑暗,像我们所看到的?(板书黑夜)那地球上的光明是哪里来的呢?(画太阳)。
有太阳的时候,地球从黑夜有了?(板书白天)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探究地球上的白天与黑夜——板书课题(二)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教师:关于今天探究的内容,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部分问题随机解决,部分难题留着课后继续探究,主要留下本节课主要探究的问题】教师:要想知道白天黑夜形成的问题有什么办法?教师:做模拟实验的话,需要准备什么材料?【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自己想办法,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现在有了材料,你怎样进行模拟比较科学?2、揭示昼夜教师:你能让我们的祖国处在白天的状态吗?1(学生自主模拟做实验)汇报交流那地球的另一面又处在什么状态呢?教师:白天和黑夜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画示意图)3、探究昼夜交替的形成教师:现在你们能让我们的祖国从处在白天的状态转入黑夜的状态吗?再转入白天的状态呢?教师:谁来把你们组的模拟实验展示给大家?(教师边指导操作,边指导叙述实验)(1)动手实验,初步的得出多种可能(学生展示模拟实验,教师用课件或简笔画展示学生的不同模拟实验)【会出现多种可能:第一种:手电筒不动,地球仪围着手电筒转,自己不转。
六年级科学上册白天与黑夜PPT课件6
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课堂练习:
1. 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的 (
)形成的.
2. 在地球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 ),背着太阳的一面是( ).
3.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 ).地球自转一周
87.当一切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贾柯·瑞斯] 88.每个意念都是一场祈祷。――[詹姆士·雷德非]
89.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柏格森] 90.习惯正一天天地把我们的生命变成某种定型的化石,我们的心灵正在失去自由,成为平静而没有激情的时间之流的奴隶。――[托尔斯泰]
现代人们的研究
分你你 享所对 吧知地 。道球
的的 ,了 讲解 给有 大多 家少 一? 起请 来把
夜的太昼 。那阳夜
面只是 是能怎 白照样 天亮形 ,地成 背球的 着的: 太一地 阳半球 的,是 那对个 面着球 是太体 黑阳,
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这是地球 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的时间是( ).
4.地球的自转引起了( )
A昼夜的变化 B季节的变化 C气候的变化 D风向的变化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围绕太阳转,太阳静止 B 太阳围绕地球转,地球静止
C 地球围绕太阳转,同时自转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5.每一年,我都更加相信生命的浪费是在于:我们没有献出爱,我们没有使用力量,我们表现出自私的谨慎,不去冒险,避开痛苦,也失去了快乐。――[约翰·B·塔布] 86.微笑,昂首阔步,作深呼吸,嘴里哼着歌儿。倘使你不会唱歌,吹吹口哨或用鼻子哼一哼也可。如此一来,你想让自己烦恼都不可能。――[戴尔·卡内基]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4白天与黑夜》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4.白天与黑夜》精品教案教材分析:《昼夜交替》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里的第一课,研究的是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让学生意识到由于地球的自传,使得同一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
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变换的现象,是学生每天都会看到的现象,也会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做出自己的解释,一些学生会认为这是太阳围绕地球转动的结果。
历史上也曾提出类似的观点。
书本从古代学者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空间概念,引领学生展开对“昼夜交替变化现象”产生原因的探究,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材在第一个环节中以图文的形式一方面呈现了人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探索历程,认识到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进步。
第二环节研究昼夜更替的原因,书中呈现地球自传的模拟图,呈现模拟昼夜成因的场景图,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探究空间,本环节是本课的核心活动。
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2)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
2、知识与技能:(1)知道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2)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2)愿意合作交流,能够听取和分析不同的观点,面对有说服力的论据时,勇于改变自己的观点。
4、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教学课件、小纸人等。
课前游戏:教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老师手里有一个手电筒和一个篮球,让手电筒照射篮球,会发现什么现象?如何让球的背面亮?还有别的方法吗?看来要达到同一个目的,可以找到不同的方法。
对同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决途径,是我们科学当中常用到的手段。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我们人类生活在哪儿?(教师画地球的简笔画)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不发光,一片黑暗,像我们所看到的?(板书黑夜)那地球上的光明是哪里来的呢?(画太阳)。
新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白天与黑夜》优质课件
10 . 白天与黑夜
• 每天太阳东升西 落,昼夜交替出 现。白天与黑夜 是怎样形成的?
2
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3
4
思维导航
5
太空中看 地球的白 天和黑夜
6
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
7
地球怎样自转?
9
地球始终不停地绕着一根 假想的轴转动,这根假想 的轴叫地轴。地轴始终指 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绕地 轴自西向东转动叫自转, 约24小时自转一周。
10
傅科摆 实验
11
12
13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呢?
14
谢谢观看 !
2022/11/28
15
六年级科学上册白天与黑夜PPT课件6
历史上人们对昼夜变化的认识
地心说
古希腊学者托勒密热认为
1.地球静止在宇宙中心 2.太阳,月亮和其他天体 围绕地球运动 从而地球上产生白天与黑夜 的更替
托勒密(约90年—168年)
地球 古希腊
哥白尼(1473~1543)
日心说
哥白尼的故事
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始人。 哥白尼最大的成就是 创立了日心说,否定了在西方统治达一千多年的地心说。 哥白尼的日心说引起了教会的恐慌,封建神权统治的理论支
•
•
2、成功的秘诀是努力,所有的第一名 都是练 出来的 。
•
•
3、目标的实现建立在我要成功的强烈 愿上 。
•
•
4、不管失败多少次,都要面对生活, 充满希 望。
•
•
5、人生,最宝贵的莫过于光阴;人生 ,最璀 璨的莫 过于事 业;人 生,最 快乐的 莫过于 奋斗。
•
•
6、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不断地重复做 。
的时间是( ).
4.地球的自转引起了( )
A昼夜的变化 B季节的变化 C气候的变化 D风向的变化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围绕太阳转,太阳静止 B 太阳围绕地球转,地球静止
C 地球围绕太阳转,同时自转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1、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 生转折 的最佳 期。谁 若自怨 自艾, 必会坐 失良机 !
柱动摇了,他们疯狂地进行反扑。于是,他们宣布日心说为“邪
说”,对哥白尼以及他的拥护者进行攻击、迫害。但他并没有 屈服,仍然坚持不懈地为研究天体运行的科学理论奋斗 终生。
1543年5月24日,弥留之际的哥白尼终于见到刚刚出版的《天 体运行论》,可惜当时的他已经因为脑溢血而双目失明,他只摸 了摸书的封面,便与世长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4《白天和黑夜》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突出科学探究体现科学本质,注重学生发展。
)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对当前知识有效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努力体现如下特征:
1、强调创设情境并使学生进入情景。
2、强调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活动。
3、强调为学生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问题研究。
4、强调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利用小组合作模拟形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喜悦与乐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特征。
2、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和讨论。
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
3、通过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乐于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用具
地球仪、十字方向标、烛、火柴、白色的乒乓球,地球自转及昼夜现象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1、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你们对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有多少呢?
(学生依靠以前所学所接受的知识进行回答。
)
2、同学们对地球了解的确实不少,现在我有一个问题,我们常看到太阳周而复始地东升西落,是太阳绕地球旋转造成的吗?
(常见的先入错误概念与科学的正确概念发生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
)
地球究竟是如何自转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探究《白天与黑夜》。
(二)交流认识
1、你对昼夜形成的原因有什么初步的认识?交流分析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谈谈自己的认识。
2、科学家们很早以前便对昼夜变化这一自然现象进行了研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1页,了解一下古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三)探究地球的自转
师:请同学们转动地球仪,看看地球仪有几种转动方向?
生:(通过转动地球仪)有自西向东和自东向西两种。
提出问题:
师:地球究竟是绕地轴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旋转呢?
建立假设:
学生假设:1、地球自西向东旋转。
2、地球自东向西旋转。
设计实验方案:
师:如何来设计实验检验我们的假设呢?
(根据以上的猜测假定太阳不动,用点燃的矿烛代表太阳,白色的乒乓球代表地球仪,在“地球仪”上某点贴上十字方向标以判定方位,在十字方向标中间插上一火柴代表观察者。
)
师:怎样检验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以观察者看到太阳是否是东升西落为标准。
)方案一:猜测地球自西向东旋转。
方案二:猜测地球自东向西旋转。
实验探究
师:请各组派一代表汇报探究的结果,进行组间交流。
得出结论:
1、地球是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2、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三)、探究(2)昼夜交替和昼夜交替现象
师:我们知道我们生活的一天中有白天和黑夜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否世界各地都同时是白天和黑夜呢?能否用我们现有的工具来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讨论,设计方案:---------------------。
教师小结完善其中一方案:(1、用点燃的矿烛代表太阳,白色的乒乓球代表地球仪,让“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观察“地球”那部分被“太阳光”照到哪部分没有被照到。
各代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2、转
动“地球”使它自西向东旋转(即自左向右)转动,观察同一地点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
小组中学生代表发言:“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部分代表白天即(昼);“太阳光”没有照射到“地球”上的部分表示黑夜即(夜)。
转动“地球”使它自西向东旋转(即自左向右)转动,观察同一地点会出现白天与黑夜交替现象。
师:造成昼夜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结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太阳照不到,是黑夜,这就产生了昼夜现象。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地球每转一周,昼夜就更替一次,这就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师:昼夜更替一次的时间是多少?
生:约24小时。
播放昼夜现象及昼夜交替现象课件。
(使较抽象较难理解的现象直观化、具体化、可接受化。
)
师: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没有好处?为什么?请大家课后思考。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大家的探讨、研究,你们对地球有那些新的认识?及你得到了些什么?是否有新的问题!
生:小结(通过学生小结使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意义的建构,与原有知识进行顺应。
同时产生新的问题激发新的探究动机和目标。
)教学反思:
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及兴趣是有效进行探究式教学和这种教学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本设计抓住学生的先入错误概念与科学的正确概念的冲突引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动机及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也较抽象,但通过模拟实验的形式把它形象化、可视化、易懂化使学生可操作化,效果较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实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把课堂还给学生。
使学生按照探究活动的步骤进行探究活动,使学生能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教师确实要改变教育观念,不能做好好先生把学生捧在手心怕他碎了,含在嘴里怕他化了,应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只要我们能为他们创设起较好情境、合适的氛围学生的科学素养完全可以在“开放、自主”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