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研究进展课
《植物保护》PPT课件
深耕细作
深耕可以破坏害虫的越冬场所 ,减少害虫数量;细作可以改 善土壤结构,提高植株的抗病 能力。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中耕除草、合理施肥和灌 溉,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寄 生蜂、捕食螨等,控制
害虫数量。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 金杆菌、白僵菌等,防
治害虫。
性信息素诱杀
植物保护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古代植物保护
采取简单的农业措施和天 然物质进行防治。
近代植物保护
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提 高了防治效果,但也带来 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问题。
现代植物保护
强调综合治理,注重生态 、生物和化学等多种防治 手段的结合。
植物保护的现状与挑战
现状
植物保护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 部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和技术 体系。
熏蒸处理
对检验发现带有危险性病、虫、杂草 的植物及其产品,采用熏蒸剂进行除 害处理。
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
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 ,如遥感监测、物联 网技术等;
构建完善的监测网络 ,包括定点监测和流 动监测相结合;
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建立健全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机制,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
减少农药残留的措施
03
通过合理使用农药、推广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减少农
药的使用量和残留量。
农药废弃物的处理与环境保护
01
农药废弃物的种类
包括过期农药、废弃包装物、清洗废液等。
02 03
农药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应遵循分类收集、安全运输和集中处理的原则。对于过期农药和废弃包 装物,应交由专业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清洗废液,应进行中和处 理后排放。
植物保护技术课件
植物保护技术课件植物保护技术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同时也关乎到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介绍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操作,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植物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植物保护技术概述1.1 植物保护技术的定义植物保护技术是指为了保护农作物免受病害、虫害和杂草的侵害,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维护农业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而采用的一系列科学技术和措施。
1.2 植物保护技术的重要性植物保护技术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意义十分重大。
它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植物保护技术的内容2.1 病害防治技术通过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进行研究,采取物理、生物、化学和遗传工程等多种手段,对病害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2.2 虫害防治技术利用昆虫生态学知识,采用化学、生物、物理和生态学等多种手段,对虫害进行科学防治,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
2.3 杂草防治技术结合杂草的生态特性和生长规律,采取物理、化学、生物和农艺等多种手段,对杂草进行科学而有效的防治,保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2.4 生态控制技术通过优化农田生态环境,调节害虫和益虫的生境,构建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实现对病虫害的生态控制。
三、植物保护技术的实践操作3.1 农药的正确使用选择适当的农药品种和使用方法,控制用药量和频次,避免药害,确保农作物的安全和质量。
3.2 生物防治的应用利用天敌、拮抗生物和微生物等生物制剂,对病虫害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3 灌溉和施肥管理进行科学的灌溉管理和施肥技术,维护作物生长环境的平衡,减少对农作物的伤害。
3.4 农业生态系统构建通过合理的轮作种植、间作种植等措施,构建健康的农业生态系统,实现对病虫害的生态控制。
四、植物保护技术的挑战和展望4.1 植物保护技术面临的挑战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植物保护技术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农药残留、病虫害抗药性增强、盲目施肥灌溉等问题。
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技术研究进展
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濒危植物是植物遗传育种的
珍 贵材 料 ,一个 物种 就是 一个 基 因库 ,其 中很 多对 人 类来说 是 育种 的好 材料 ;很 多濒 危植 物具 有 巨 大 的经济 价值 ,如人 参 、红 豆杉 等有 很重 要 的药 用 价 值 ;濒 危植 物具 有 巨大 的文化 价值 , 自然 保护 区内
20 0 6年 9月
S p. 0 6 e 2 0
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技术研究进展
吴 成 贡 蒋 昌顺
( 南热 带农 业 大 学农 学院 海 南儋 州 513 ) 华 777
摘要 分 基 简 述 保 护 濒 危 植 物 的 意 义 、 濒 危植 物 的 成 因 , 综 述 植 物 细 胞 工 程 、 子 标 记 、 因 工 程 等 技 术 在 保 护 濒 危
然保 护 和生 物 多样 性 保 护 的主 要 区域 有 3种类 型 : 自然保 护 区, 森林 公 园, 景名胜 区 。 风
3 2 迁地保 护 .
性 、物种起源、资源分布 、基因资源保护等方面都
具 有 十分 重 要 的意义 ,从 而为 制定珍 稀 濒危植 物 的
因环 境 的变 化成 为稀 有种 类 ,如桫 椤 、银杏 等 。人 为 因素影 响 主要 指 由人类 活 动所 引起 的 ,如过度 采 伐 、采 收 、放牧 、开 垦及 人 为火 灾 等 。如 红豆 杉 能
濒危 植物 虽然 个 体少 ,生存 条件 要 求较 高 ,对
其 生存 和维 护需要 较 高 的成 本 ,但 是对 濒危 植 物 的
3 濒危 植 物保 护生 物 学技 术研 究进 展 3 1 就 地保 护 .
《 物 多样性 公 约 》 和 “ 国生 物 多 样性 保 护 行 动 生 中
植物保护学课件
该地区设立了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负责辖区内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同时,加强与海关、农业等部门 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推进植物检疫工作。该地区还积极推广先进的检疫技术和方法,提高检疫效率和准确 性。
成效评估
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地区的植物检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有效防止了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播 和扩散;另一方面,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促进了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
害监测和防治。
精准化植物保护
通过精准农业技术,实现对农田 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精准管理,提 高植物保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绿色化植物保护
未来植物保护将更加注重环保和 可持续发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 用量,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
等绿色防控技术。
THANKS
感谢观看
预测预报
通过对病原物、寄主和环境条件的监测和分析,结合历史资料和气象预报等信 息,可对病害发生趋势进行预测预报。
防治策略与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科学 施肥等农业措施,提高植物抗病 力。
在必要时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注意选择低毒、低残留农药并 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
防治策略 农业防治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农业科学为植物保护学提供了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和需求,推动了植 物保护学的研究和发展。同时,植物保护学的研究成果也为农业生产提 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02
植物病害及防治
Chapter
病害类型与症状识别
病害类型
根据病原性质不同,植物病害可 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 病害等。
症状识别
各类病害在植物上表现的症状不 同,如真菌病害常导致植物组织 坏死、变色、畸形;细菌病害多 引起植物萎蔫、腐烂等症状。
与其他学科关系
《植物保护》实验与实训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植物保护实验教学是植物保护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又相对独立的自成体系。
二教学目的实验教学主要在于加深对理论教学所获知识的理解并对某项技能进行训练。
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病、虫、杂草标本制作及保存的基本技术;掌握常见(50-60种)病虫草害的识别;掌握植物病原物分离、培养的基本原理及技术;了解农药的常见种类特点及使用技术;熟悉植物病、虫、草害的基本调查和防治方法。
三课程总学时:79学时+0.6周课程总学分:实验总学时(课外学时/课内学时):28学时+0.6周总学分:必开实验个数:10个选开实验个数:3个四适用专业:09种子生产与经营五考核方式及办法按照平时考核成绩和技能抽考成绩4:6的比例计算,其中平时考核根据现场操作情况、实验纪律、安全文明、实验报告(作业)等综合评定实验成绩,专项考核采取技能抽考的方式,按照评分标准评等。
六配套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1、李清西、钱学聪. 植物保护.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刘学敏、陈宇飞. 植物保护技术与实训.北京: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七实验项目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及各发育阶段特征观察实验学时数: 2学时(一)实验类型:演示型(二)实验类别:基础实验(三)每组人数:2人(四)实验要求:必修(五)实验目的:认识昆虫体躯外部形态的一般特征,学会区分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掌握昆虫各虫态主要类型的形态特征,为正确识别害虫和学习昆虫分类奠定基础。
(六)实验内容:1.昆虫外部形态观察:昆虫体躯、触角、胸足、翅、口器、口式观察;2.昆虫的变态和虫态观察:变态类型、卵、若虫形态、幼虫形态、蛹、成虫性二型和多型现象观察。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材料:粉蝶、天蛾、螟蛾、夜蛾、蝽象、蝗虫、瓢虫、草蛉等的卵或卵块;蝗虫、有翅蚜虫、蝽象类的若虫;瓢虫类、蛾类、蝶类、蝇类、金龟甲类、尺蠖类、叶蜂类、象甲类、寄生蜂类的成虫、幼虫和蛹;螳螂、龙虱、金龟甲、步行甲、蚜虫、蓟马、草蛉等足的类型盒装标本各5份,地老虎、蚜虫成虫性二型和多型性标本,全变态和不全变态生活史标本各25份、浸渍标本、针插标本各5份和有关挂图。
大学植物保护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分类;(2)了解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及农药使用技术;(3)熟悉国内外植物保护的研究进展。
2. 能力目标:(1)具备识别植物病虫害的能力;(2)掌握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3)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植物保护的兴趣和责任感;(2)树立科学的态度,培养严谨的学风。
二、教学内容1. 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分类;2. 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及农药使用技术;3. 植物保护的研究进展;4. 植物病虫害调查与标本制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原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策略;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病虫害调查与标本制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植物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讲授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分类;2. 第二课时:讲解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及农药使用技术;3. 第三课时:介绍国内外植物保护的研究进展;4.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病虫害调查与标本制作;5. 第五课时:总结本次课程,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方面:本次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学方法方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学效果方面: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了对植物保护的兴趣和责任感。
在今后的工作中,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为我国植物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4. 教学改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增加实际案例,提高教学效果。
植物保护技术ppt课件
抗性品种选育与推广
抗性品种选育
利用现代育种技术,选育具有抗病虫 性状的优良品种,提高作物的抗病虫 能力。
抗性品种推广
通过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等方式,将 抗性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普及到广大 农户,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 量。
04
生物防治技术与应用
生物防治原理及优势
原理
利用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引入或培养天敌、寄生性昆虫、病原微生物等有益生物,控制有害 生物的发生和危害。
关注社会影响,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植物保护的认识 和意识。
方法论
综合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形成
综合防治体系。
成功案例分享与启示
案例一
某地果园通过引入天敌昆虫,成功控 制害虫数量,提高了水果产量和质量 。
案例二
某农场采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 降低了农药残留,提高了农产品安全 性。
常见病虫害类型及特征
病害类型
包括真菌病、细菌病、病毒病等,常 导致植物叶片黄化、枯萎、畸形等症 状。
虫害类型
主要有蚜虫、蓟马、红蜘蛛等,它们 吸食植物汁液,造成植物生长不良、 叶片卷曲、变色等现象。
诊断方法与技巧
80%
观察症状
根据植物受害部位的症状,如变 色、坏死、畸形等,进行初步判 断。
100%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识别病原
通过实验室检测或专业机构鉴定 ,确定病害的病原类型。
80%
调查分析
了解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传播 途径等,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 据。
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
症状相似
不同病虫害可能引起相似症状,容易造成混淆。
经验不足
缺乏诊断经验和专业知识,难以准确判断。
高职《植物保护》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
的完善 的实践教 学体 系, 从 实践教 学内容、 教 学方法与手段 、 评价考核 等方 面进行改革 , 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综合
实践 能 力及 创新 能力 。 ’
关键词 : 高职教育; 植 物保护 ; 实践教学 ; 实践能 力 中 图分 类 号 : G 7 1 9 . 2 1 文献 标 志码 : A
培养提供教学保障。 ( 一) 植保实验室 植保 实 验室 是植 物 保护 课 程实 验 实训 、 教 师进 行科 研 试验 以及 对 外开 展 社会 服务 的重要 实践 场所 。 包括 显 微镜 室、 病虫标本室、 病菌分离培养室、 植保实训室、 准备室共6 间, 使用面积4 0 6 m z 。 经过多年建设 , 实验室设备完善 , 配备
步骤和常用方法 , 能熟练地运用数据库S Q L 语言进行数据 操纵 , 具有开发实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并有效地进 行数据库应用系统 的维护 。②理论实践相结合 , 注重实际
病虫标 本室 存放 和陈列各 类植 物病 虫害盒 装标本 1 0 0 0 余件 , 浸渍标本2 0 0 0 余件 , 昆虫分类标本5 0 0 余盒 , 昆 虫玻 片标本及病原切片标本5 0 0 余片 , 标本建设每年都在 及时更新。各类病虫挂 图3 0 余幅 、 数码图片2 0 0 余张 , 农药
【 学校与社会 】
高职《 植物保护5 5 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
邱 宁宏
( 遵义 职业 技术 学 院 , 贵州 遵义 5 i 5 3 0 0 6 )
摘要 : 在 高职 《 植 物保 护 》 课 程 实践 教 学 中 , 构 建 了 由实验 室 、 校 内基 地 、 校 外基 地 三 级 配 套 , 并 与 职 业技 能鉴 定 对接
植物学的新发现与进展
植物学的新发现与进展植物学作为研究和探索植物世界的学科,近年来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新发现和进展。
本文将介绍其中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突破,展示植物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
一、植物逆境生理学的研究进展随着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植物逆境生理学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植物应对逆境的新机制和途径。
首先,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抗旱蛋白。
这种蛋白能够感知植物的水分状况,并通过调节植物内部水分平衡来增强植物的抗旱能力。
该研究对于培育抗旱的作物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科学家还发现了一种名为气孔突变体的新型植物结构。
这种结构可以帮助植物减少水分蒸发,并提高植物的耐旱能力。
该研究为设计新型的节水农业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植物多样性和保护的研究进展植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科学家们在植物多样性和保护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发现和进展。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植物物种。
这种植物生长在极端环境中,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非常强。
这一发现对于增加植物多样性和保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科学家还发现了一系列新型的植物保护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植物基因编辑技术、激素处理和物种迁移等。
这些新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并为植物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三、植物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植物作为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在医药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植物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首先,植物中许多活性成分被应用于医药领域。
例如,白藜芦醇被发现具有抗氧化和抗癌作用,丹参酮能够调节血液循环等。
这些药物的应用为治疗多种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其次,植物化学物质的合成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科学家们通过分析植物中的活性成分,并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大规模生产这些物质。
这一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相关药物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总结: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植物学领域的新发现和进展日益丰富。
植物保护中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植物保护中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植物保护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而生物防治则是植物保护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植物病害和害虫的发生和传播,同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也更少,因此在目前对于节约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环境安全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生物防治的意义、技术和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物防治的意义生物防治指的是利用一些有益生物(如寄生物、天敌、病媒生物和微生物等)来防治害虫和植物病害。
相比传统的化学方法进行防治,生物防治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种群和病原体(如白粉虱、棉花黄龙病等),避免了化学物质的残留和环境污染,而且人类使用后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也比较小。
同时,生物防治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野生生物的生存、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等方面也具有非常明显的益处。
二、生物防治的技术1. 微生物防治微生物防治包括对病媒、病原菌和害虫进行生物治疗,如使用细菌、真菌、古菌、病毒等等,来杀灭或控制害虫和病菌。
这些微生物有一些机制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杀死病菌和害虫,如产生抗生素、药物、酶、毒素和代谢产物等。
我国的农业已经开始使用这些微生物来进行生物防治。
2. 天敌防治为了保护植物安全,人们利用各种天敌来控制害虫。
天敌防治可以通过引入和加固天敌数量的方式来控制害虫。
经常用的一些天敌包括甲虫、蜻蜓、蜘蛛、蚂蚁和寄生性昆虫等。
由于各国生态环境的差异,引种天敌的情况也不同,一般用的天敌是本土天敌或者与地区相似的种类。
3. 精准防治生物防治中的精准防治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特定的技术和方法,对害虫进行监测和验证,然后通过定向和精准的方法进行防治。
通过精准防治,可以选择合适的定位和用药量,达到最小剂量、最佳治疗效果的目的。
三、生物防治研究进展1. 生物防治新技术的应用生物防治新技术包括基因修饰和生物技术等。
在植物保护上,生物技术可以通过改变植物的基因,增强植物的防御能力,使它们更加抗病和防虫。
在害虫防治上,基因修饰技术可以用来增强或改善天敌的杀虫能力,驱赶或杀死害虫,增强天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降低天敌的攻击致死率等等。
植物保护一级学科(0904)硕士研究生
植物保护一级学科(0904)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植物保护学科研究生教育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研究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
1. 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
2. 业务水平方面要求掌握植物保护学科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见解。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 学术素养及能力要求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诚实工作;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获取知识能力,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 身心素质应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心理素质良好。
二、学科方向1.植物病理学主要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和流行的规律、病原与植物相互关系,以及植物病害控制的理论和技术。
主要研究领域有真菌学与水稻病害、植物线虫学与大豆病害、植物病毒学与蔬菜病害、植物细菌学与果树病害、植物病害流行学与药材病害、分子植物病理学与玉米病害等。
2.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主要研究重要农业害虫的种类识别,发生、发展、入侵、迁飞扩散、成灾机理与规律,害虫与作物的关系,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机制,监测与治理,预测预报及防控策略与技术。
主要研究领域有害虫生物防治与昆虫分子生物学、昆虫生态学、昆虫抗药性、害虫综合治理和昆虫分类学与资源昆虫等。
植物保护专业课程
植物保护专业课程植物保护专业课程是农学类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
它主要涉及植物病害、虫害和杂草的防治方法,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植物保护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一、课程简介植物保护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植物病害学:介绍植物病原微生物及其致病机理,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和病害诊断技术。
2. 植物虫害学:学习植物害虫的分类、生活习性和防治技术,了解植物与害虫之间的相互作用。
3. 杂草学:探讨杂草的分类、生态特性和防治方法,培养学生对杂草的识别和管理能力。
4. 农药学:介绍农药的种类、用途和安全使用,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农药的意识和技能。
5. 植物保护技术:学习植物保护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如生物防治、基因编辑等,掌握植物保护的前沿知识。
二、课程重要性植物保护专业课程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植物病害、虫害和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地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植物保护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学生可以学会观察植物的病症、虫害和杂草的特征,分析它们的致病原因和传播途径。
课程还能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和仪器,如显微镜、病原菌培养基等,进行植物病虫害的诊断和研究工作。
植物保护课程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需要学习相关的农业政策、法规和环保知识,了解农药使用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要求,提高自己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三、课程实践植物保护专业课程强调实践教学。
学生需要参与实验课程和田间实习,进行植物病害、虫害和杂草的诊断和防治实践。
实验课程包括植物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和鉴定,农药的配制和施药,害虫的采集和鉴定,以及杂草的采集和识别等内容。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保护的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
田间实习是植物保护专业课程的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到农田中进行植物病虫害的调查和防治工作,学习实际操作技巧,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植物保护》课程现场教学研究与实践
《植物保护》课程现场教学研究与实践赵俊侠【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2(000)012【摘要】从提高《植物保护》课程的教学效率这一根本目的出发,通过对《植直物保护》课程现场教学的实践,详细探讨了如何如何设置现场教学的内容以及如何进行现场教学的考核.现场教学不但具有直观性,还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植物保护》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最好的教学方法.%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Plant Protection course, based on the practices of scene teaching, this paper discussed in details how to set up the content of the scene teaching and how to conduct on-site teaching assessment. The scene teaching is not only directly perceived,but also can enhance the students' ways of thinking. It is the best teaching method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observing and thinking ability.【总页数】2页(P225-226)【作者】赵俊侠【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相关文献】1.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现场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J], 曾庆伟;张福荣2.顶岗实习过程中实施专业课程现场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J], 宋卫;邱士安;刘强3.《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J], 李光4.新农科下植物保护专业课程教学实习的改革与实践——基于长江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案例分析 [J], 张建民;王香萍;董小林;徐志红;李传仁;李俊凯5.植物保护本科专业职教师资培养中关于课程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J], 孔凡彬;张百重;王洪亮;孔凡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度《植物保护》PPT课件
2024/3/23
1
目录
2024/3/23
• 植物保护概述 • 植物病虫害识别与诊断 • 植物病虫害防治策略与技术 • 植物检疫与法规制度 •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保护 • 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植物保护挑战与对策
2
01 植物保护概述
2024/3/23
3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植物保护是研究如何保护植物免受有害生物(如病害、虫害、杂草等)的侵害 ,以及如何在受到侵害后恢复其健康状态的一门科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保护逐渐 从经验走向科学,出现了植物病理学 、昆虫学等分支学科。
2024/3/23
5
植物保护的目标与任务
2024/3/23
• 目标:通过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有害生物对植 物的危害,保障植物健康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 和质量。
6
植物保护的目标与任务
任务
研究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辐射处理
利用射线或微波等物理手段处 理种子或土壤,杀死其中的病
原菌和害虫。
2024/3/23
17
04 植物检疫与法规 制度
2024/3/23
18
植物检疫的概念和意义
2024/3/23
概念定义
植物检疫是指为防止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 物由国外传入国内或由国内输出国外,对植物、植物产品及 有关物品在流通环节所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11
诊断流程与注意事项
诊断流程
包括现场调查、症状识别、病原鉴定和综合分析等步骤。
2024/3/23
注意事项
在诊断过程中,要注意排除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异常症状,如药害、肥害等;同时 ,要结合植物的生长环境、品种特性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
植物保护课件PPT课件
13
单元一 昆虫基础知识
2019/11/27
14
昆虫的外部形态(一) 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头部构造
2019/11/27
15
为害作物的有害动物绝大部分是昆虫,昆虫属于动物 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 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 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
2019/11/27
10
植物保护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极强实践 性的课程。在学习方法上应注意:
1、掌握好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单元时,除对一些基本内容要彻底弄清,并 理解深透外,还应注意它与防治的关系。例如掌握昆虫口器的类型对 运用杀虫剂和生物农药的关系等。也就是说要注意基础知识和应用之
2019/11/27
8
2019/11/27
9
二、植物保护的性质、内容和学习方法 植物保护是以病菌、昆虫、作物、植物生理、
遗传育种、气象、土壤、化学等有关学科为基础、 研究作物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的发生为害规 律,并采用积极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的课程, 是种植类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同学们在较好地掌握 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防治原理和各类作 物病虫草鼠害的发生规律基础上、理解环境因素 与有害生物发生为害关系、掌握和实施重要病虫 草鼠害的主要防治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为 害,促进优质高产。
4、植物保护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病、虫、草、鼠害发生为害规 律及采取的防治措施,又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必须因地、因时 制宜。因此,不仅要学好本书的内容,还必须通过课堂实验、教学实 习和生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巩固和加深理解课程的基本内 容。对此应当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