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技术扩散_技术创新与社会保障_双引擎_驱动策略_王增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θ· ( 13 ) -
γ· E { P T + 1 / P t · [ β· rd t + 1 } ] Kt + 1 =1
Zt + 1 + ( 1 - εT ) Kt + 1
( 14 ) ( 15 ) ( 16 ) ( 17 ) 四、动态模拟分析及评价
( 1 - θ) ( 1 - β ) ·Z t = ( W t + S t ) L t 3. 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出清条件 : Z t = rd t + I t + C t Lt = Gt
〔3 〕 并不大 。 现在需要弄清楚的问题是, 究竟技术 〔2 〕
服务对 经 济 增 长 的 驱 动 效 应 在 发 达 国 家 已 得 到 验证。
〔9 〕
深入研究技术进步、 就业、 工资及社会保障 全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动态均衡组合显然有利于促 使中国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向 。 本文将通过建立 各变量形成的动力系统, 采用动态优化方式探寻 最优组合及在最优组合条件下技术进步及社会保 障变量对经济增长路径的影响效应 。 下面将重点 探讨这种组合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率 。 三、动力系统模型构建 先假设现实经济体中存在两大部门 : 家庭部 门与最终生产部门。 家庭部门向最终产品部门提 供劳动,最终产品部门向家庭部门提供其所需要 的消费品。 ( 一) 家庭部门 在各期中,选择代表家庭的消费 Ct 及劳动供 给 Gt,使未来效用 U0 最大化: Max U0 = E0 Σ γ t [ lnC t - η
〔4 〕
{

G (t 1 - λ ) ] ( 1 + λ -1)
-1
}
( 1)
当 0 < γ t < 1 , 代表家庭部门效用最大化, 决 策的折现值,η > 0 , 代表家庭部门在消费与休闲 间的相 对 权 重 系 数, λ 为 Frisch 劳 动 供 给 弹 性。 家庭部门提供的劳动所获得的即期与未来收入为 : G t ·( W t + S t ) , ( W t + S t ) 为劳动报酬率, 其中, W t 为劳动获得的货币工资与实物报酬 , S t 为未来 收入,或称社会保障收入; 生产商从最终产品中 获得的利润为 Φ, 那么, 家庭部门的预算约束条 件有如下形式: Dt + Ct = ( Wt + St ) Gt + It - 1 Dt - 1 + Φt ( 二) 生产部门 生产部 门 最 终 产 品 的 科 布 道 格 拉 斯 生 产 函 数为:
社会科学研究
2016. 3.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技术扩散 、 技术创新 与社会保障 “ 双引擎 ” 驱动策略
王增文
本文采用一般均衡理论分析框架建立了社会保障与技术进步的实证模型以便研 究其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社会保障冲击在短期内引发经济波动相异的是 ,技
〔摘要〕
术进步变量冲击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持续提升潜在的技术存量水平 , 促使生产部门进行更多的 R&D,进而使产出达到更高水平的均衡。 社会保障对经济的影响效应体现在对其他经济变量 的 “传递 + 互动” 方面。社会保障投入的正向冲击对技术存量及就业等方面具有正向传递效 应,而与工资的 “互动性” 能够给经济产出带来更大的提升效应, 最终促使经济不断地达到 更高水平的均衡点。在促进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的关键性因素中除技术进步变量外 ,社会保障 冲击及生产部门的 R&D 投入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 “引擎 ” 及波动因素 时,在其动力系统模型中引入再分配领域的社会保障制度及服务指标不失为一项有启发意义的 探索性研究。
关于技术存量 Q t + 1 的方程, 既有文献给出了 如下的形式: T t + 1 = ( 1 - ε T ) Q t + MS t ( 6) 0 < ε T < 1 表示技术折旧率, MS t 表示新增技 术。新增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并非是一个线性流程 , 其生产过程被两方面因素所决定 : 潜在的技术水 平 X t 和转化为现实生产的概率 δ t ,X t 为外生技术 的可及性存量。从转化的概率 δ t 构成来看, 其大 小取决于 rd t 投入水平、 Q t 及 K t 。 rd t 投入水平与 δ t 成正比; δ t 与现有技术水平亦是成正比的 , 也 就是随着现有技术水平的提升 , 单位 rd t 的产出 会逐步提高。 实际上, 资本存量可测度生产部门 K t 越大,研究与试验 的 rd t ,在 δ t 既定的水平下, 性发展所需要的投入越大, MS t 的生产函数表达 式如下: MS t = δ t ·X t = δ ( rd t ·Q t ·K t- 1 ) ψ ·X t ( 7) 0 < δ < 1 ,0 < ψ < 1 , 表示生产部门 rd t 投入 的研发效率。潜在的技术水平 X t 是国际间技术扩 散和国内技术创新综合作用的结果 。 而技术进步 过程与路径是外生的 : X t + 1 = U t ·X t 作用速率,变化路径的自回归方程为 : lnu t = ( 1 - α ) lnu - αlnV t - 1 ·π U ( 9) 0 < α < 1 , 表示自回归系数, u 为 U t 达到稳 定状态时的值, lnu 表示达到稳定状态时技术进 步的速率, π U 表示随机冲击, 且服从正态分布; 本文同时假设 π U 和 π A 是相关的,相关系数为 ρ , 服从联合正态分布。 生产部门通过选择劳动投入 L t 、rd t 以及新增劳动投入 I t 使其利润最大化, 折 现值公式为:

技术创新、技术扩散、 就业与工资以及社会保障 与工资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及相互影响状况 。 其 三,从研究方法来看, 现有研究多采用一般均衡 模型研究不同要素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效应 , 如供 给、需求、技术变迁、 投资及金融信贷等对经济 增长的影响效应
〔8 〕 〔7 〕
, 然而实际上社会保障及公共
· 34·
rd t, I t, Lt
S t + W t = η ·G λ t 在 ( 5) 式为: 式和 ( 6)
-1
·C t
( 12 ) 式
2. 生产决策部 门。 最 优 跨 期 利 润 ( 10 )
式的约束条件下的一阶形
rd t = γ · E { PT + 1 / Pt· [ ψ ( 1 - β) MS t Zt + 1 rd t + 1 + · ( 1 - εT ) T t + 1 MS t + 1 + ψ· rd t + 1 } ] Qt + 1
〔关键词〕
中国经济; 技术扩散; 社会保障; 技术创新; 双引擎; 一般均衡理论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4769 ( 2016 ) 03 - 0033 - 07
〔中图分类号〕 F124. 3 ; F810. 455
于做好经济增长的波动预测 。 然而,技术进步与 一、引言 2015 年 3 月全国 “两会” 上李克强总理所作 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一方面要增大创新力度 , 保障就业质量, 保持工资稳步增长; 另一方面要 增加以社会保障为核心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 给,提高供给率。 在就业结构性 压 力 依 然 巨 大、 社会保障待遇差别有待弥合的宏观背景下 , 评估 中国经济运行态势及测度未来经济走势的关键在 社会保障动态组合的经济增长驱动策略和路径到 底是怎样的? 如何优化它们间的动态组合才能减 少波动,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 国 际经验表明,国பைடு நூலகம்收入从低等到中等需要跨越两 个阶段: 第Ⅰ阶段的典型特征是依赖经济结构专 业化程度逐步提升; 第 Ⅱ 阶段则是依赖于经济效 率 TFP 的全面提升。 中国目前正在倡导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成为经济发展进 入第Ⅱ阶段后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 , 这其中便涵
接下来再 利 用 中 国 1990 - 2014 年 度 相 关 数 据,其数据来源于 《中国统计年鉴 》 和中国经济 网 ( www. ce. cn ) 数据库, 并以 1990 - 2014 年 GDP 产出作为 Z t 的代理变量; 年末从业人员作为 就业总量 ( L t ) 的代理变量;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总额作为 I t 的代理变量。 以高技术产业中工业企 业新产 品 技 术 量 作 为 生 产 部 门 新 增 技 术 ( MS t ) 的代理变量; X t 可用外观设计、 实用新型及发明 专利的总量授权作为代理变量 , 表示生产部门能 够进行技术创新或者能够应用技术扩散转化为提 升产品 质 量 和 产 量 的 技 术 量 ; ( Kt ) 及技术存量 ( Q t ) 对于资本存量 可采用账面盘存法测算
C t, Gt t =1
进步与社会保障 “双引擎 ” 动力机制对经济增长 影响的中长期均衡路径呈现一种怎样的趋势 ? 接 下来本文将进行探讨 。 二、文献回顾 从经济动力系统视角来看, 就业、 工资、 技 术进步及社会保障水平之间或许暗含着一种动态 变化关系。但是其内在动态变化关系的相互作用 是否能达到一个最优的均衡状态 ? 即是否存在一 个最优均衡状态的动态解以满足就业 、 工资、 技 术进步及社会保障水平所形成的动力系统 ? 这是 学术界至今仍未触及的问题 。 相关文献多数只是 研究两两之间的互动关系 , 或某一因素对经济增 长的影响效应。 然而技术创新、 技术扩散和社会 保障及相关变量所形成的动力系统已成为不可回 避的问题。 纵观既有研究文献, 本文发现, 研究 视角及方法总体上可分为三个方面 : 其一, 技术 创新、技术扩散、 就业、 工资与社会保障水平对 经济增长的影响。 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能够保持 良性互动,从调整磨合适应阶段逐渐向协同阶段 过渡
〔1 〕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校哲学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新 型 城 镇 化 背 景 下 城 乡 社 会 保 障 制 度 整 合 策 略 及 路 径 研 究 ” ( 2015SJB141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15FGL014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 大项目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研究 ” ( 15JJD630009 ) ;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王增文,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博士,江苏 南京
〔6 〕
( 3)
K t 表示资本存量,Q t 表示技术存量, L t 表示 劳动投入,0 < β < 1 , 表示资本投入份额,0 < θ < 1 ,表示技术存量在其他要素中的投入份额 。 首先,社会保障投入水平的变化为 St, St 的 一阶自回归方程为: ln S t - 1 = ξln S t + π s μ S ) ,资本存量 Kt 组成的动态方程为: Kt + 1 = ( 1 - εK ) Qt + It 资量。 ( 5) ε K 为资 本 折 旧 率, I t 为 生 产 部 门 的 新 增 投 ( 4) 其中, ξ 与 一 阶 自 回 归 系 数, π S ~ N ( 0 ,
1-θ θ Zt = At Kβ ) t ( Q t ·L t 1-β
( 2)
; 工资水平也并不总是被经济水平所决定 ,
〔5 〕
工资水平对经济发展也能产 生 重 要 影 响 。 一 方 面,就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早已被证实 ; 另一方 面,工资增长水平取决于经济增长水平 。实际上, 就业、工资、技术进步及社会保障水平之间的动 态组合对经济增长的复合作用体现为一个动力系 统,涉及初次分配及再分配领域 ,是在技术创新、 技术扩散和社会保障驱动下的均衡系统 ; 其二, 在经济增长不变条件下 ,研究就业与社会保障
210023 。 · 33·
盖了技术进步及社会保障投入两项因子 。 比如, 1978 - 2015 年技术进步对中国 GDP 的贡献率达到 25% 以上,技术进步变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 的关键性因素, 由此带来新的就业岗位、 工资水 平及社会保障水平。 此外, 据有关学者的研究, 中国能在 30 年内实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减贫目 标,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其最大的贡献因素 莫归于经济的快速增长, 而以社会保障为核心的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在收入分配中的贡献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