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定

合集下载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

• 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定劳动关系 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 以规章的形式确认了认定劳动关系的标准:第 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但同时具各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1)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 资格;(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 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 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3)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劳动法
张晓霞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内容提要: 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劳动法的理论基础 劳动法的地位与作用 劳动法的渊源及体系框架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其 调整对象
• 一、劳动法的概念 • 国外的不同立法含义: • 德国的学者和专家认为劳动法是与劳动 有关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 日本劳动法是调整雇佣劳动关系的法律 规范的总称,这种雇佣关系在目本经济 学中被称为劳资关系,是指劳动者受雇 主雇用,并在其指挥下从事劳动者的被 动性劳动法律关系。
●思考 个体劳动、农民劳动是否属于劳动法意义 上的劳动?
2.劳动关系的含义
• 广义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主体在实现集体劳动过程 中彼此之间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它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劳动者在集体劳动过程中与其他劳动者或其他 组织之间产生的关系等; • 另一类是劳动者在实现集体劳动过程中与所在单位之 间发生的关系。这两类劳动关系并不全由劳动法调整, 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仅限于后者,亦称狭义的劳 动关系。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用人单位 之间的关系、个体工商户的家庭成员之间基于共同劳 动所发生的关系等,都不是劳动关系,均不由劳动法 调整。 • 因此,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与 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思维导图---每天总结用课件 (一)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思维导图---每天总结用课件 (一)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思维导图---每天总结用课件 (一)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思维导图---每天总结用课件劳动关系和劳动法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两个概念,同时也是人们工作中需要了解和遵守的法律法规。

为了更好地掌握劳动关系和劳动法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总结,每天总结用课件,以此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

一、劳动关系1.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指雇主与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法律关系。

2.劳动关系的种类(1)个人劳动关系:雇主与个人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

(2)集体劳动关系:雇主与劳动者集体组织之间的劳动关系。

3.劳动合同(1)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劳动合同主要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资待遇、保险福利、劳动保护和岗位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2)劳动合同的签订方式劳动合同可以通过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进行签订,同时应当保证双方都能够理解合同内容。

二、劳动法1.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则,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

2.劳动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雇主与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应当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2)保护原则:劳动法应当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劳动者受到不正当待遇。

(3)协商原则:在劳动关系中,雇主与劳动者应当通过协商的方式处理纠纷和问题。

(4)公开原则:劳动关系应当透明公开,双方都应当了解相关规定和义务。

3.劳动法的适用范围(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中工作的劳动者。

(2)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保护的劳动者。

以上便是劳动关系和劳动法的相关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总结和记忆,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让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劳动法 PPT课件

劳动法    PPT课件
劳动法
一、劳动法 二、劳动合同 三、经典案例解析
1
《劳动法》的体例设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全文13章,107条法规
• 第一章 总则 • 第二章 促进就业 • 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 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 第五章 工资
2
• 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 第七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 第八章 职业培训 • 第九章 社会保险和福利 • 第十章 劳动争议 • 第十一章 监督检查 •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 第十三章 附则
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
比如:一个生产洗衣粉的厂家,每个月需要以货 币支付工人工资,而不能在劳动者工作一个月后, 用自己厂家生产的一箱洗衣粉作为劳动报酬,这 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7
劳动报酬
• 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 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 和工资水平。(ex:超市工资)
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 约束力。 • 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 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 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 民法院确认。
26
劳动合同的解除
• 第三十一条 •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
通知用人单位。 •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
•我们平常所说的周六、周日,不是法定假日,只是 休息日。
12
6、带薪年假
• 第四十五条 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13
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 第五十二条 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 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 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 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劳动法知识点整理

劳动法知识点整理

精心整理劳动法一、题型(一)辨析题(单选)2*10(二)名词解释5*4(三)论述题10*1+20*1(四)案例分析15*2第一章:一、我国(1法律。

(2二、(一)12(二)1234(三)12、用工双方的关系不同3、报酬支付形式不同4、法律的适用不同5、两者产生的依据不同6、关系的稳定性不同第三章:一、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一)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三)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四)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五)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六)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七)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简单来说:1、劳动权:(首要地位)2、劳动报酬权包括:(1)报酬协商权(2)报酬请求权(3)报酬支配权。

3、劳动保护权——休息权4、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5、生活保障权6、结社权:——与集体协商权7第四章:一、三、(一)12(二)12345四、(1亡结束)(2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协助。

(3)一个劳动者只能存在一个劳动法律关系,一般不允许两个以上劳动法律关系的存在;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不受限制。

第六章:(重中之重!!!这章最好把书大致看一下>.<)一、劳动合同的相关概念和特征(一)劳动合同概念劳动合同,又称劳动契约、劳动协议,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关于确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二)劳动合同的特征1、主体的特定性;2、诺成、有偿、双务性;3、劳动合同的内容规定具有特殊性;4、劳动者在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中的地位;5、劳动合同一般有试用期的规定二、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一)相同点都是由当事人一方提供劳动力给他方使用,他方支付报酬。

(二)区别1、两者的法律性质不同2、对合同主体要求不同3、合同主体的地位不同4、合同的内容不同5、确定报酬的原则不同6三、QA:123四、12(1(210(33123、劳务派遣用工劳动合同(三)按照劳动合同存在的形式不同划分1、书面劳动合同2、口头劳动合同(四)按产生劳动合同的方式划分1、录用合同2、聘用合用3、借调合同4、续用合同5、停薪离职合同。

第10章劳动关系-第1节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架

第10章劳动关系-第1节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架

第十章劳动关系第一节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框架【知识点】劳动关系的概念一、劳动关系的定义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构成的社会关系。

以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为基本主体。

●员工和雇主以及他们的组织,构成了狭义的劳动关系主体;●广义的劳动关系主体还包括政府。

以劳动与劳动报酬相交换的利益分配关系;也是一种组织与个体、群体之间重要的社会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特征★1.雇佣关系2.冲突与合作3.劳动者和雇主的权利义务:三、劳动关系的层级结构(3个)★1.(狭义)—具体的企业或劳动单位中劳动者个人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涉及劳动行为的实现和劳动标准的保障。

2.—由工会为代表的劳动者与雇主或雇主组织所构成的社会关系。

集体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主体独立、权利对等、工会代表。

集体劳动关系的主要功能:交涉、谈判和协商确定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

3.—又称产业关系,包括劳方、资方、政府的三方关系。

●最重要的特征:政府作为一个直接主体介入。

●是一种宏观层面的劳动关系。

(1)个别劳动关系:是基础构成(2)集体劳动关系:是核心构成(3)社会劳动关系:是总体构成【真题:2016年单选题】关于社会劳动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劳动关系是一种微观层面的劳动关系B.社会劳动关系的主要功能是保护雇主C.社会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公会代表各方利益D.社会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系统的总体构成【答案】D【解析】社会劳动关系通常是指一个大的产业或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范围的劳动关系。

政府作为一个直接主体介入其中,是社会劳动关系最重要的特征。

社会劳动关系是一种宏观层面的劳动关系,A、B、C三选项错误。

劳动关系的层级结构的特点: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系统的基础构成,集体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系统的核心构成,社会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系统的总体构成,D选项正确。

【知识点】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和环境因素一、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1.劳动者权利和义务★权利义务(1)个别劳权✧内容主要涉及:是劳动者的就业条件和劳动条件✧包括: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社会保险权、劳动安全卫生权、职业培训权以及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2)集体劳权工会来代表劳动者具体行使。

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概述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

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概述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

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概述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新中国第一部调整劳动关系、确定劳动标准的基本法。

此后,我国又颁发了一大批配套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对劳动者基本权利义务、劳动合同制度、工资制度、劳保制度、劳动争议处理等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劳动关系,所谓劳动关系,是指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勤人员;3、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非工勤人员;4、其他通过劳动合同(包括聘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5、《劳动法》不适用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非农场的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

二、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3)休息休假的权利(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8)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2、劳动者的义务(1)完成劳动任务(2)提高职业技能(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三、促进就业和劳动合同制度1、促进就业劳动就业权是劳动者一切权利的基础。

促进就业是国家的基本职责。

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范围内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

国家支持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多种类型的职业介绍机构,提供就业服务。

第一讲 劳动法基础理论(法硕)

第一讲 劳动法基础理论(法硕)
2、我国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已经完 成了从“书面合同标准”(《劳动法》)到 “实际用工标准”(《劳动合同法》的转变, 这样更加科学和易于操作。
劳动附随关系
与劳动关系有密切的联系,但本身不是 劳动关系的一些社会关系。具体包括:
1、劳动行政管理关系 2、社会保险关系 3、职业介绍关系 4、劳动监督检查关系 5、劳动争议处理关系
第一讲 劳动法基础理论
主要内容
一、劳动法的概念 二、劳动法的地位 三、劳动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 四、劳动法发展简史 五、劳动法基本原则 六、劳动法的渊源 七、劳动法的体系
一、劳动法的概念
1、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附随 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包括劳动关系和劳 动附随关系。
六、劳动法的渊源
1、宪法 2、劳动法律 3、劳动行政法规 4、司法解释 5、地方性劳动法规 6、部门规章 7、地方劳动规章 8、国际公约与双边条约
七、劳动法的体系
1、按照法律规范的性质,可以分为劳动 实体法与劳动程序法
2、按照劳动法律规范的功能,可以分为 劳动合同法、劳动基准法、产业关系法、 就业促进法、劳动保险法、劳动争议处 理法
二、劳动法的地位
1、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2、劳动法是从民法分离出来的一个新兴
法律部门; 3、劳动法兼具公法与私法双重属性; 4、劳动法是社会法(第三法域)的重要
组成部分
三、劳动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 关系
1、与宪法的关系:具体性权利还是纲领性规 定?
2、与民商法的关系:密切联系但互相独立。 3、与经济法:同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手段,
福利国家转向放松规制
(二)中国劳动法发展简史
1、民国时期有了初步发展: (1)1923年《暂行工厂条例》是起点; (2)先后颁布《工厂法》、《劳动争议

1劳动法概述

1劳动法概述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指劳动关系及与劳动 关系有密切联系的某些社会关系。 关系有密切联系的某些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 (一)劳动关系—最基本的关系
1. 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在运用劳动 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 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 劳动使用者)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位(劳动使用者)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部的相关规定, 根据劳动部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 证: 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 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 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 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考勤记录; (四)考勤记录; 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 )(三)(四 ,(一 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 位负举证责任。 位负举证责任。
三、劳动法的渊源
1. 宪法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 2.基本法及法律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 2.基本法及法律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 3. 行政法规 4. 部门规章 5. 地方性法规 6. 地方规章 7. 国际法律文件 8. 国际惯例
四、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1. 劳动法的空间适用范围
劳动法的空间范围即劳动法的地域范围。 劳动法的空间范围即劳动法的地域范围。 一般来讲,根据立法权限的不同, 一般来讲,根据立法权限的不同,地域适 用范围不同。 用范围不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 会颁布的法律适用于全国, 会颁布的法律适用于全国,国务院及其各 部委颁发的行政法规、 部委颁发的行政法规、规章除有特别规定 适用于全国。各地域、 外,适用于全国。各地域、地方性法规只 适用于各地区管辖范围内。 适用于各地区管辖范围内。民族自治地区 的法规只适用于该民族自治区域内。 的法规只适用于该民族自治区域内。

劳动关系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劳动关系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劳动关系的法律定义是什么?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

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从用人单位领取劳动报酬和受劳动保护。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存在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就说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属于劳动关系,这其实只是劳动关系的一种。

在法律上,通常会出现基于劳动关系的个人和单位之间的纠纷,需要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劳动关系的法律定义是什么?一、劳动关系的法律定义是什么?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包括劳动合同关系和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关系应是指机关、企业、事业、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依照劳动法的规定,签订劳动合同,使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从事用人单位指定的工作,并获取劳动报酬和劳动保护所产生的法律关系。

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虽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实际履行了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权利义务而形成的劳动关系。

1、它的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的双重性质。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在劳动法律关系建立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是平等的主体,双方是否建立劳动关系以及建立劳动关系的条件由其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法确定。

劳动法律关系建立后,劳动者是用人单位的职工,处于提供劳动力的被领导地位;用人单位则成为劳动力使用者,处于管理劳动者的领导地位,双方形成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

2、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属性。

劳动法律关系是按照劳动法律规范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形式形成的,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共同意志。

劳动法律关系具有较强的国家干预性质,当事人双方的意志虽为劳动法律关系体现的主体意志,但它必须符合国家意志并以国家意志为指导,国家意志居于主导地位,起统帅地位。

3、它具有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实现的特征。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件)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件)

A 建立规章制度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内部 规章制度,明确各项管理流程和操
作规范。
B
C
D
争议处理
在发生劳动争议时,用人单位应当积极与 劳动者协商解决,或者依法申请调解、仲 裁、提起诉讼等方式处理。
监督检查
用人单位应当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检 查,确保各项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06 劳动争议处理与法律责任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件
目录
• 劳动关系概述 •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 劳动合同的订立与履行 •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 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 劳动争议处理与法律责任
01 劳动关系Biblioteka 述劳动关系的定义与特点定义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 动者之间,依法所确立的劳 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主体特定性
违约责任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 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 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规定支付赔偿金。
04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劳动者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能力和社会需要选择职业 ,不受任何歧视和限制。
用人单位有权根据劳动者的劳动贡献和合同约定,确定和调整 劳动者的薪酬水平。
在符合法定或约定条件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有权依法解除与劳 动者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的义务与责任
保障劳动者权益
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 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按时足额支 付工资、提供安全卫生条件等。
签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 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一章考点手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一章考点手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考点1 劳动关系的定义(★三级普通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一、劳动关系的词源1.词源劳资关系: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含有对立意味,包含了一致性与冲突性。

劳工关系:强调以劳动者为中心展开,着重于劳动者。

劳使关系:源自日本。

强调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中性、温和。

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

广义的产业关系主体包括劳资双方、而且包括政府。

2.定义:1704劳动关系指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3.【1704简】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考点2 劳动关系的主体(★★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1.狭义:雇员、雇主;广义:雇员、雇主、政府2.雇员的含义:(1)雇员是被雇用的人员;(2)雇员是在雇主管理下从事劳动的人员;(3)雇员是以工资为劳动收入的人员;(4)有些国家劳动法规定某种或某几种人员不属于雇员,如公务员、军事人员、农业人员、家庭佣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3.雇员的范围包括蓝领工人、医务人员、办公室人员、教师、警察、社会工作者,以及其他在西方被认为是中产阶级的从业者和低层管理者。

从产业部门来看,雇员的范围包括第二和第三产业。

4.雇员的范畴不包括:自由职业者、自雇佣者和第一产业中的农业劳动力。

5.雇员团体。

在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工会是雇员团体的最主要形式。

6.雇主。

雇主可以包括雇佣劳工的业主、经营负责人或代表业主处理有关劳动事务的人。

7.雇主组织。

雇主组织的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

8.政府。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有以下四种:(一)劳动关系立法的制定者,通过立法介入和影响劳动关系,为劳动关系的调整提供法律保障和依据,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劳动三权”,即结社权、集体交涉权和争议权;(二)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三)公共部门的雇主;(四)有效服务的提供者。

第十六章-劳动法-PPT课件

第十六章-劳动法-PPT课件
13
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
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遵循 一定的手续和步骤。
(1)提出签订 劳动合同的建议。
(2)双方协商。
(3)双方签约。
14
(三)劳动合同的效力
(三)劳动合同的效力
劳动合同的效力,就是指劳动合同赋予 劳动合同的相关人士的法律约束力。
15
(1)劳动合同的生效
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其他情形。
31
第三节 集体合同
一、集体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集体合同,又称团体协约、集体协议等, 是指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或其团体就 各项具体劳动标准协商一致而达成的以全体 劳动者的共同利益为中心内容的书面协议。
32
集体合同作为一种劳动合同,不仅具有一般 合同的共同特征,同时具有其自身的特征:
第十六章 劳动法
教学目的:
1 劳动法概念及调整对象 2 劳动法 3 劳动法的基本特征和法律地位 4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5 劳动法的渊源和体系
1
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
一、劳动法的概念
劳动法
广义
包括全国人大、国务院制定的有 关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及国务 院各部门和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 劳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
26
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1)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①过错性 辞退。
②非过错 性辞退。
③经济性 裁员。
④得解 除劳动合 同的情形。
27
(3)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①一般性辞职; ②特殊性辞职;
28
(二)劳动合同的终止
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的法 律效力依法被消灭,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 间的劳动关系终结。劳动合同的终止不同于 劳动合同的解除,解除表现为劳动合同的法 律效力提前消灭,而终止是基于一定的法律 事实导致劳动合同效力的自然消灭。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2013.8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2013.8
35
第二节
劳动法的地位
36
一、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一)劳动法具有特定的调整对象 (二)劳动法具有其他法律部门不可取代的 功能和重要性 (三)劳动法具有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传统
37
二、劳动法是一个基本的法律部门
劳动法是直接隶属于宪法的,与民法、 行政法、经济法相平行的一个基本的法律 部门。
31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劳动关系 劳务关系
之间、自然人和法 人之间的关系
主体
关系 适用法律 合同形式
劳动者——用人单位 自然人之间、法人
兼具平等关系和隶属 关系 劳动法 书面形式 地位平等 民法 书面形式、口 头形式 没有相应待遇
32
主体待遇
强制保险等待遇
下列情形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是( ) A.出版社向作者支付稿酬 B.企业支付给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的 劳动报酬 C.甲企业支付给乙企业的零件加工费 D.国家机关支付给公务员的工资
24
不包括以下人员: (1)公务员和比照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 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 (2)农业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 经商的农民除外); (3)现役军人; (4)家庭保姆; (5)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建立劳动合同关 系的干部。
25
习题: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 整的劳动关系是( ) A、劳动者甲与劳动者乙发生借款关系 B、某公司向职工集资而发生的关系 C、两企业之间签订劳务输出的合同关 系 D、某民工被个体餐馆录用为服务员产 生的关系
《劳动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 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 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 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 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劳动法课件,第一-四章(概述、历史、法律关系、主体)

劳动法课件,第一-四章(概述、历史、法律关系、主体)

(3)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志 当事人之间是否形成劳动关系,直接关系到是 否适用劳动法调整的问题,因此劳动关系的认定 具有重要意义。 ▲实质标志: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 者建立劳动关系。 注意:《劳动合同法》第7条、《关于确定劳动 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形式标志 认定劳动关系,有形式标志一般依形式标志; 无形式标志或者形式标志与实质标志不一致,依 实质标志。
3.特征:
(1)该类关系当事人一般有一方是劳动者或用人单
位,另一方是劳动关系相关人,或者双方均为劳动关系
相关人或用人单位。
(2)它的目的是实现劳动关系。 4.类型 (1)劳动行政关系;(2)劳动服务关系; (3)劳动团体关系;(4)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关系。
5.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劳-劳”视角和“雇-雇”
(2)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 雇佣关系是指雇主与雇员约定在一定期限内雇员向雇 主提供劳务并由雇主给付报酬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实际生活中常见的这类雇佣形式有:家庭雇佣保姆,车 主雇人开车,雇请钟点工等等。 联系: ①二者规范的对象均为劳务的给付和劳务的受领, ②二者的特征也有重合之处,如均强调用工主体对工 作人员的支配权,工作人员都是为雇主或用人单位的利
益而工作。
区别:
①二者受国家干预程度不同; ②发生纠纷时适用法律不同; ③二者所涉及的主体不同(但实践中存在认定方 面的困难与争议):按照《劳动法》及其解释规定,用人
单位具有营业执照或依法履行了登记、备案手续的,则属于劳 动关系的范畴,反之,则属于雇佣关系。而《工伤保险条例》 第63条扩大了用人单位的外延,将无营业执照未经依法登记、 备案的单位及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也 纳入了劳动关系的范畴。
5.劳动关系、劳务关系、雇佣关系 (1)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劳务关系主要包括加工承揽关系、运输关系、保管 关系、建设工程承包关系、委托关系等,属于民事关 系,由民法调整。 联系:一方提供劳动力给他方使用,他方支付劳 动报酬。 区别: ①当事人及其关系不同; ②劳动过程关注点与要求不同; ③劳动风险责任承担主体不同; ④劳动报酬支付方式不同。

人民大2024劳动法(第二版) 教学课件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人民大2024劳动法(第二版) 教学课件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三节 劳动法的法律地位
四、劳动法与经济法的关系
经济法诞生于19世纪末,以反垄断法的出现为标志,是一个产生较晚的法律部门。劳动法 诞生于19世纪初的“工厂立法”。与民法、刑法等历史悠久的法律部门相比,劳动法诞生、成 长的历史也比较晚,若与经济法相比,劳动法的诞生则早了将近一个世纪。劳动法的产生源于职 业劳动关系的普遍化;经济法的出现则源于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的常态化。劳动法与经济 法的关系,就联系(相同点)而言,都是具有现代性的独立的法律部门,在功能和机理上都具有弥补 民商立法对新型社会关系调整功能不足的特点。就区别而言,经济法调整的是政府与市场主体 之间围绕生产和经营所产生的规制与调控关系,这是一种外部关系,其调整目标是实现宏观经济 秩序化,实现经济生活在自由和秩序协调基础上的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作为劳动法主要调整对象 的职业劳动关系,是一种单位内部关系,是组织体与其成员之间的劳动给付关系,调整的目标是实 现劳动与资本的结合(联姻)、协调、共进和劳动者利益之维护。
总则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第三节 劳动法的法律地位 第四节 劳动法的体系 第五节 劳动法与劳动伦理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和分类
一、劳动法的概念
劳动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乎亿万劳动者切身利益 和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法律部门。 (一)国外关于劳动法概念的见解 通过考察国外关于劳动法的各种认识和见解,可得出以下结论: (1)劳动法诞生于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时期并以雇佣劳动关系为其规制对象。 (2)劳动法起源于工厂法,脱胎于市民法(民法)并超越和发展了市民法。 (3)劳动法以保护劳动者为使命,以确保劳动者生存利益不受侵犯为理念。 (二)我国学界对劳动法概念的认识 (1)所谓劳动,是指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针对特定对象所从事的肉体或精神的活动 。 (2)劳动法的定义中涵盖了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但对于反映劳动法部门法精神(部门 法品格)的法理念并未加以明示 (3)“法律规范的总和”这种属概念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可以包含诸如民法、行政法, 甚至是刑法之中的有关劳动问题的立法规范。

第一章 劳动法基本理论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第二版)PPT课件)

第一章  劳动法基本理论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第二版)PPT课件)

• 遵守工会章程,执行工会决议,参加工 1 会活动,按月交纳会费
• 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公德和职业 2 道德,遵守劳动纪律
• 积极参加民主管理,努力完成生产和工 3 作任务 4 • 其他:学习法律和工会知识等
三、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一)用人单位在个别劳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用人 单位 在个 别劳 动法 律关 系中 的权
劳动
5
得特殊培训
者在
个别
• 社会保险和福利权:平等享受保险福利、
劳动
6
获得社保待遇给付、获得利用公共福利
法律
设施
关系
中的 权利
•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依法自主选择争
7
议处理方式、请求依法受理争议、控告
不法行为
1 • 履行劳动合同、完成劳动任务
劳动 2 • 服从指示命令
者在 个别
3 • 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含 义
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特殊保护或者倾斜性保护
理论 基础
是劳动法的本质要求;由劳动关系从属性决定 ;劳动者权利的人权性质
具体 建立劳动者权利的内容体系;形成特殊保护的 体现 实体规范体系;设置特殊保护的程序规范体系
引申:为何劳动者相对是个“弱者”?
(四)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协调原则 含义 既是目标状态,也是调整方法
• 会计、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
• 基金会
引申: 1.自然人用工的 法律调整? 2.“高管”的界 定与法律调整
地域上的 适用范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由劳动法调整的用工 主体与劳动者形成的劳动关系
四、劳动法基本原则
(一)确立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标准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一)确立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史尚宽:《劳动法原论》,上海正大印书馆 1934年版,第1页。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 定
(三)劳动关系的含义
1.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 ß 劳动关系是由传统的雇佣关系发展而来。 ß 雇佣关系属于民法的概念,在工业社会初
期,雇佣关系的法律调整主要是私法的范 畴。 ß 从大陆法系主要国家民法典的内容看,雇 佣关系长期受到民法的调整。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ß Takashi Araki, Labor and Employment Law in Japan,
the Japan Institute of Labor, 2002.
ß Mark A. Rothstein, Charles B. Craver, Elinor P.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 定
我国虽然未在正式的法律文件对“雇佣” 下定义,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 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3年)第9条规定,“从事雇佣活动”, 是指从事雇主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的生产 经营活动或者其它劳务活动。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 定
2.雇佣关系的发展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 定
1.家政服务人员
• (1)我国家政工的保护现状 • 根据司法解释,家庭或者个人与家政服务
人员之间的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 定
ß 1994年,劳动部制定的《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 的说明》第2条明确指出,《劳动法》的“适用范 围排除了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 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业劳动者、现役军 人和家庭保姆等”,因此,家庭保姆被明文排除在 《劳动法》的适用中。
一标志。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 定
史尚宽先生认为劳动关系和一般雇佣关 系的区别在于,“劳动法上之劳动为基于 契约上之义务在从属的关系所为之职业上 有偿的劳动”。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 定
ß 第三,组织性。 雇主的组织性也是区分雇佣关系和劳动
关系的重要标准。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 定
ß 第四,期限性。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 定
4.劳动关系的动态性
ß 雇用关系和劳动关系是动态的,一些雇佣 关系慢慢为劳动法所调整,也演变为劳动 关系,二者之间也存在模糊的地带和立法 政策问题(比如家政工)。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 定
5.劳动关系的判断方法
ß 由于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劳务关系)的 标的同为劳务,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的边 界越来越模糊,在许多国家,主要通过立 法和判例来明晰雇主(employer)和雇员 (employee)尤其是雇员的概念,特别是如 何判断“从属性”的存在,以此来判断劳 动关系是否成立以及当事人是否适用劳动 法。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 定
ß 雇佣关系与相关合同的区别 ß 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保
管合同、委托合同…… ß 承揽合同 ß 《合同法》第二百五十一条 承揽合同是
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 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的合同。
承揽包括加工、定作、修理、复制、 测试、检验等工作。
ß Stefen Lingemann, Robert von Steinau-Steinruck
and Anja Mengel, Employment and Labor law in Germany, Verlag C.H. Beck, 2003.
ß Simon Deakin & Gillian S Morris, Labor Law (Fourth
ß 尽管公司高管仍具有雇员的身份,但在许 多场合,其可能被认定为雇主,承担特殊 的义务和责任。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 定
4.退休人员和内退人员的劳动关系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 定
ß 《劳动合同法》(2007年通过,2008年生效)第四十 四条规定,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劳动合同终止。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 定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 定
ß 劳动关系的认定和劳动法的适用就主要演 变为如何界定雇员和雇主的概念和明确雇 员和雇主的边界。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 定
(4)我国的判断方法
ß 我国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5年颁布了《关于 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该《通知》规 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 动关系的认定
2020/11/25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 定
参考书目
ß 郭捷主编:《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第二 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ß 黎建飞:《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ß 姜颖:《劳动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ß 常凯主编:《劳动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Edition), Hart Publishing, Oxford and Portland, Oregon, 2005.
ß Blanpain, Bison-Rapp, Corbett, Josephs, and Zimmer,
The Global Workplace: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mployment Law-Cases and Materials,
ß 2006年,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 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明文规定, “家庭或者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纠纷”,不 属于劳动争议。
ß 因此,在我国,家政工与其雇主之间的争议不属于 劳动争议,不适用劳动法。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 定
2.受训者和在校生就业者
ß 目前我国大量的在校生在单位实习或者工 作。实习生是否属于劳动者?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 定
ß 学者一般认为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 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 称。”[1]
ß 我国著名民法学者史尚宽先生认为,“劳动法为 关系劳动之法,详言之,劳动法为规范劳动关系 及其附随一切关系之法律制度之全体。”[2] [1]关怀、林嘉主编:《劳动法》,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6年版,第5页。
ß 受训者,或称实习生,一般不适用劳动法, 因为受训者主要的目的在于接受培训,而 不是提供雇主期望的劳动,并且实习生通 常不获取报酬或者获得很低的报酬。
ß 在美国,法院一般也将职业受训者或学生 排除在《公平劳动标准法案》的适用范围 之外。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 定
3.公司高管
ß 关于公司高管,国外一般并没有将其排除 在雇员的概念之外。
ß 随着雇佣关系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雇 佣关系当事人地位的差异以及雇佣关系的 社会性,认识到雇佣关系涉及社会和国家 未来之发展、人权保障等诸多因素,雇佣 关系并非可以主要依据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加以调整,作为社会性的劳动契约,逐渐 被立法者所认识和接受。
ß 雇佣关系的法律调整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 定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 定
(二)劳动法的概念
ß 《劳动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 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 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ß 《劳动合同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 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 (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 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 本法。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 定
(四)劳动法的范围
ß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ß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
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 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 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 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 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ß 尽管雇员概念的核心因素是处于从属地位, 公司高管大多处于管理或控制雇员的地位, 但相对于雇主而言,公司高管也符合雇员 的定义,因此,公司高管仍具有雇员的身 份。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 定
ß 但公司高管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雇员,在一 些国家,劳动法的某些规定对其并不适用。
ß 例如,在美国,白领雇员不受有关最低工 资和加班补偿的保护。
3.劳动合同和一般雇佣合同的区别点
ß 第一,从属性。
ß 英国的劳动上诉法庭也指出:“雇员之所 以被认为需要劳动法保护的原因在于他们 和雇主相比处于从属(subordinate)和依 赖(dependent)的地位”。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 定
ß 第二,职业性。 职业性是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区别的另
Schroeder, Elaine W. Shoben, Employment Law, West,
2005.
ß Employment law ? Labor law?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 定
主要内容
ß 劳动法的概念和劳动关系的认定 ß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权利义务 ß 就业歧视 ß 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 ß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不当解雇 ß 工伤保险和最低工资制度 ß 工时、休息休假制度 ß 集体合同和工会法 ß 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年版。 ß 林嘉主编:《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ß 史尚宽:《劳动法原论》,台北:正大印书馆,
1978年版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 定
ß Deborah ຫໍສະໝຸດ Lockton, Employment Law, 5th Edi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