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成、结构和演变过程的科学,作为一门广泛的学科,大一学生通常会接触到一些基础的地质知识。
本文将对大一普通地质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岩石与矿物、地质作用等内容。
一、地球的形成与演化1.大爆炸理论:宇宙大爆炸是地球宇宙形成的起点,它导致了宇宙的膨胀和冷却。
2.行星形成理论:地球是由星云中的气体和尘埃经过一系列过程逐渐凝聚形成的。
3.地球的分化: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分别由不同成分和物质组成。
4.地球的演化过程:包括原始大气的形成、水的起源、生命的出现以及地质事件的发展。
二、岩石与矿物1.岩石的分类:岩石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每种岩石有不同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2.火成岩:由地下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包括侵入岩和喷发岩两大类。
3.沉积岩:由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有机质岩等组成,形成过程包括物理和化学的沉积作用。
4.变质岩: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包括片麻岩、页岩和大理岩等。
5.矿物的特征:矿物是由确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组成的固体物质,具有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三、地质作用1.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外部的构造和变形,包括地震、火山和地壳运动等地质现象。
2.地质力学:研究岩石的应力、应变和变形等力学行为,包括岩石的断裂和褶皱形成。
3.地貌地质学:研究地表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包括风蚀、水蚀和冰蚀等地质作用。
4.环境地质学:研究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地质灾害的预防控制,包括地质灾害的分析和评估。
综上所述,地质学是一门涵盖广泛内容的学科,大一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了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岩石与矿物以及地质作用等基础知识。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对地球的奥秘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地质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也将不断深入,为人类的生活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基本知识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
2. 地球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岩石组成的薄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平均约39 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可达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约7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地核:地球的核心部分,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呈液态,内核呈固态,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外部圈层大气圈:是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由多种气体组成,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大气圈从下到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这一层。
水圈:是地球表层水体的总称,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
水圈中的水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它占据了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二、岩石学基础1. 岩石的分类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 岩浆岩岩浆岩的形成: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
岩浆是来自地球内部的高温、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
当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岩(火山岩),如玄武岩;当岩浆在地下深处缓慢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正长石、斜长石)、云母(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辉石等。
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
例如,全晶质结构(矿物全部结晶)、半晶质结构(部分结晶部分为玻璃质)、玻璃质结构(未结晶);等粒结构(矿物颗粒大小相近)、不等粒结构(矿物颗粒大小差异明显)等。
地质学知识点
地质学主要知识点地质学概论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地质学的特点是什么?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灾变论与均变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地质学发展史各个时期的若干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地球的基本特征1、重点名词解释:地热增温级或地热梯度、地磁反转,克拉克值或元素丰度,岩石圈、地质作用、第四纪、相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或同位素地质年代、化石、标准化石2. 简述重力异常在找矿中如何运用?3、全球地热资源的主要分布区。
4. 地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或重要性?5. 简述地震波的类型及其特点?6、简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其主要不连续面。
7、地壳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哪些?8、地壳的类型及其特点。
9、地质作用的类型及其主要能量来源。
10、地质年代表中的一些重要时间界限和显生宙重点主要“代”的具体名称及其英文代码及其生物演化中的标志性事件?11、如何理解判断相对地质年代几个理论基础?矿物名词解释:矿物与岩石、晶面条纹、矿物的类质同像与同质多像,假化石、自色,他色,假色,条痕、硬度与摩氏硬度计、解理与断口,荧光与磷光1.区别常见晶质体与非晶质体;2. 晶体种类。
结晶习性及其类型,并举例。
矿物的主要集合形态包括哪些?矿物的光学性质可以从几个方面来阐述?运用你所学的矿物知识,描述你所熟悉的任三种矿物。
矿物的光泽包括哪几类?解理的等级划分包括哪几类?断口的主要类型。
沉积岩名词解释:沉积岩、风化壳、胶结作用,火山碎屑岩,原生结核,后生结核,粒度,碎屑岩论述沉积岩的主要形成作用。
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
简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简述风化壳的类型。
图示残积物的垂直结构。
沉积岩的结构包括几种?区别砾、砂、粉砂、粘土的粒度范围。
沉积岩的构造的主要类型。
层理的形态分类包括哪些?10.沉积岩分为哪三大类,(碎屑岩,粘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并列举2种相应岩石进行简要描述。
11、常见的层面构造包括哪几种?火成岩名称解释:火成岩,岩浆、岩浆作用,活火山与死火山,温泉、岩墙、鲍文反应系列,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岩浆或火成岩按SiO2含量如何分类?火山活动的分类。
地质重要基础知识点
地质重要基础知识点地质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涵盖广泛的知识领域。
以下是地质学中几个重要的基础知识点: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外核主要由液态铁组成,地幔主要由含铁镁矿物组成,地壳则由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土壤构成。
2. 板块构造理论:地球表面被分为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板块,这些板块以不断运动和相互碰撞的方式在地球上形成了地震、火山和山脉等地质现象。
板块构造理论对于解释地震带、火山带和大陆漂移等现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岩石类型:地质学中的岩石主要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地球深部熔融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如花岗岩和玄武岩;沉积岩是由风化和侵蚀作用造成的碎屑物质沉积、压实和胶结形成的,如砂岩和煤;变质岩则是由岩石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发生了物理或化学变化形成的,如片麻岩和大理岩。
4. 地质时间尺度:地质学家通过研究不同岩层中的化石和地层特征来划分地质时间。
地质时间尺度分为多个层次,包括以地质年代为单位的区域、国际和全球地层年代。
5. 地球的演化历史:地质学家通过对地质记录的研究,揭示了地球亿万年来的演化历史。
地球形成于约46亿年前,经历了地壳的形成、地球的冷却、地质力学作用和生物进化等多个阶段。
地球演化历史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过去和预测地球的未来具有重要的价值。
以上是地质学中的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为我们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岩石类型、地质演化历史和地质时间提供了基础。
地质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还有助于我们预测自然灾害、探索地下资源和保护环境。
如有需要,我们可以深入研究以上知识点,并进一步探索地质学的其他领域。
地质相关知识点总结
地质相关知识点总结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历史和构造、地球内部和地表现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包括地球内部和地球表层的质地、结构、构造和天然资源等。
地质学是理解地球演化过程和自然资源变迁规律的基础学科,为矿产资源勘查、自然灾害预测、环境保护、地质工程设计等方面提供基础支撑。
地质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地球内部结构、地表地貌、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等内容。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介绍。
1. 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结构是地质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地球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结构。
地核是由铁和镍等金属元素组成的,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温度和压力非常高,为地球产生磁场的重要原因。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层,由具有类似于岩石的硅和氧化铁等矿物组成,是地球热量的主要来源,对地球表层的构造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地壳是地球表层的结构,厚度约为30-70公里不等,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两种类型,其主要组成为硅和氧化铝等矿物,是地球上生命活动的载体。
2. 地表地貌地表地貌是地表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
地表地貌可以分为陆地地貌和水体地貌两大类。
陆地地貌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等形态,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活动、风化、水流侵蚀和人类活动等因素。
水体地貌主要包括海洋、湖泊和河流等水体形态,其形成原因主要为地球内部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
3. 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产生、组分及结构、性质及变质等方面的学科。
岩石是地壳中的矿物质的组合体,按其形成过程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型。
火成岩是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由岩浆凝固而成的岩石,主要包括花岗岩、玄武岩等。
沉积岩是由风化、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主要包括砂岩、页岩等。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由火成岩、沉积岩在地壳内部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主要包括片岩、片麻岩等。
4. 地层学地层学是研究地球内部岩石层序、分布规律、古地理、古气候和地质历史等方面的学科。
地质学基础知识整理
地质学基础知识整理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它涵盖了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表面特征、演化历史以及地球上发生的各种地质过程。
对于想要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颗蓝色星球的人来说,掌握一些地质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洋葱”,从外到内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部分。
地壳是我们最熟悉的部分,它是地球表面的薄壳,平均厚度约为 17 千米。
大陆地壳相对较厚,一般在 30 至 70 千米之间;而海洋地壳则较薄,通常只有 5 至 10 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厚度约为 2800 千米。
地幔的物质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具有一定的塑性,能够缓慢流动。
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而内核则是固态的铁和镍。
地核的温度和压力极高,是地球磁场产生的重要区域。
二、岩石的类型地球上的岩石主要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当岩浆从地球内部喷出地表,冷却迅速,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比如玄武岩;如果岩浆在地下深处缓慢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如花岗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侵蚀、搬运等作用形成的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等作用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
沉积岩往往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还可能保存着古代生物的遗迹。
变质岩是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例如,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会变成大理岩,页岩会变成板岩。
三、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石在各种内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和变位。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
褶皱是岩石在水平挤压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形成的。
背斜是岩层向上拱起的褶皱,一般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岩层向下弯曲的褶皱,往往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断层是岩石在强大的压力或张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
断层可以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四、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是现代地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地质学基础知识汇总
地质学基础知识1.1地球及地质作用1、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动力所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购造和地壳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3、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和岩石圈,能源主要来源于地球本身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4、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表面,能源来自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5、内力地质作用又分为:构造运动、地震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6、外力地质作用又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7、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组成物质发生了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过程。
8、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和长期性。
9、构造运动的形式:升降运动(造陆、沿半径)水平运动(造山、沿球体平面沿切线方向)10、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11、地震四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12、震源:地壳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1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14、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15、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范围(0㎞~70km)中源地震,范围(70㎞~300㎞)深源地震,范围(300㎞~700㎞)。
1.2岩浆作用和火成岩1、岩浆成份分类:二氧化硅、金属氧化物、少量金属元素和稀有元素、挥发性物质。
2、岩浆作用:岩浆从发育到往上运移再到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3、岩浆作用分为:喷出作用、侵入作用。
4、火成岩分为:喷出岩、侵入岩。
5、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6、程度分火山按喷发剧烈为:猛烈式、宁静式。
7、喷发形式:中心式、裂隙式、熔透式。
8、喷出物质:以固态、气态、液态的形式存在。
1.3岩石1、喷出岩的产状分为:火山锥、岩钟、岩熔流。
2、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第二部分》倾入作用与倾入岩1、倾入作用:岩浆从地壳深部上升运移倾入周围岩石,而未达到地表。
地质学基础大一知识点总结
地质学基础大一知识点总结地质学是研究地球构造、地球历史以及地球内外部作用和变动规律的科学。
作为大一地质学的学习者,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点。
以下是对地质学基础知识的总结。
一、地球的结构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
地壳是最外层,分为洲际壳和洋壳。
洲际壳厚度较大,岩石种类多样;洋壳较薄,主要由玄武岩构成。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包括软流圈和上、下地幔。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由铁镍合金构成。
二、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指出地球外部由多个大块(板块)组成,板块间存在相对运动。
板块边界上,发生地震、火山、构造活动集中。
有三种主要类型的板块边界:板内边界、板块边界和板块消失边界。
三、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起源、组成、结构和演化的学科。
根据岩石的成因、构造和组成,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如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是由地层堆积作用形成的,如砂岩、泥岩;变质岩是由高温高压作用下的岩石变质形成的,如片麻岩、大理岩。
四、地质年代学地质年代学是研究地球历史的顺序和地层年代的学科。
主要通过地层、化石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等方法确定地质年代,划分地质时代。
地质年代划分为年代、界、统等不同的级别。
五、地貌学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与地貌特征的科学。
地貌包括高山、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是地质过程的结果。
地质力学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地貌形成的两个主要因素。
六、地震学地震学是研究地球内部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地震现象的科学。
地震是地壳中岩石运动的结果。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体波和面波,按震源分为深源震和浅源震。
七、火山学火山学研究火山爆发和火山喷发物的产生与活动。
火山是地球表面岩浆喷发的通道和出口,喷发物包括岩浆、火山灰、火山熔岩等。
火山活动可分为喷发、爆发和休眠等阶段。
八、矿产资源学矿产资源学研究地球内有用矿产的分布、产生和利用。
矿产资源可分为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如铁、铜、钼是金属矿产,煤、石油是非金属矿产。
地质学相关知识点归纳
地质学相关知识点归纳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壳演化、地质过程和地质资源的科学。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很多重要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读者了解地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1.地球的结构地球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固体岩石层,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黏稠的岩石层,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铁和镍组成。
这些部分通过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区分,对地球的结构和演化有重要影响。
2.岩石和矿物岩石是地球表面的固体物质,由矿物质和其他成分组成。
矿物是岩石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自然界中的无机物质,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地球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它们在地质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供了对地球演化和资源的理解。
3.岩石循环岩石循环是指地球上岩石和岩石碎片在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之间的循环过程。
它由火山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和侵蚀作用等多个过程组成。
通过这些过程,岩石和岩石碎片可以被重新形成、改变和再利用。
岩石循环是地球演化和岩石资源形成的重要过程。
4.地质时间地质时间是指地球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和事件的时间顺序。
它通常分为宏观地质时间和微观地质时间两个层次。
宏观地质时间是指地球历史上的主要时期和纪,如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微观地质时间是指通过对岩石的放射性元素衰变和化石的研究来确定的具体年代。
地质时间对于研究地球演化和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
5.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过程引起的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
它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地质滑坡、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地质灾害成为地质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可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6.地质资源地质资源是指地球内部和地表上的可利用的自然资源。
它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和土壤资源等。
地质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对于研究和开发地质资源,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地质学知识点
地质学知识点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物质及其演化规律的科学。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地质学的知识点。
I. 地球结构地球由内向外分为五层,分别为地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和地壳。
其中,地核是由铁和镍组成,外核是由液态铁和镍组成,下地幔和上地幔主要由硅、氧、镁、铁等元素组成,地壳则是由岩石和土壤构成。
II. 地球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其两种常见的运动方式。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个自转周期为24小时;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4天。
此外,地球还有章动和岁差等运动方式。
III. 地球历史地球的形成始于46亿年前,经历了原始地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四个时期。
其中,古生代是生命大爆发的时期,中生代是恐龙繁盛的时期,新生代是哺乳动物逐渐兴起的时期。
同时,地球还经历了多次冰川时期和大灭绝事件。
IV. 岩石的分类岩石是地球表面的基本物质,可分为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三类。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可分为火山岩和深成岩。
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作用等因素下发生变化形成的。
沉积岩是由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等过程形成的。
V.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地球内部、表层及其相互作用引起的灾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地表塌陷等。
地震是指地球内部因能量释放而引起的地面振动,是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
VI. 矿产资源地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探索和开发矿产资源。
常见的矿产资源包括铁、铜、铝、锡、金、银等金属矿产,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非金属矿产。
同时,稀土、钨、钼等特种金属也逐渐受到重视。
综上所述,地质学是一门与地球有关的复杂而又丰富的学科。
通过学习地质学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的自然规律,了解其演化历程,并有效地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风险。
地质学要点梳理
地质学要点梳理一.名词解释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它分为外力地质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
矿物:是由大自然产出且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晶体结构的均匀固体,通常由无机作用形成。
他们在一定的化学物理条件范围内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岩石:在地质作用下所形成的矿物的集合体,是组成地壳的主要物质。
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大小、排列和空间分布等反映出来的岩石构成的特征。
晶体: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分子、离子团)在三维空间有规律重复排列的固体。
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节理:岩石破裂失去连续性,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明显发生位移的断裂构造。
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
非晶质体:内部质点既不呈规则排列,也无几何多面体外形的固体。
晶簇:生长在岩石裂隙或空洞中的许多单晶体所组成的簇状集合体。
光泽:矿物表面反射光线时表现的特点。
透明度:矿物允许光线透过程度。
岩浆:地下深处形成的高温高压熔融体,其成分为硅酸盐。
莫霍面:地质上将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称为莫霍面。
地震波穿过此界面时,波速突然增大。
康拉德面:上地壳和下地壳的分界面,深度10km。
古登堡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深度2900km。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的被性质相似的他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这种现象称为类质同像。
同质多像: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成为不同的矿物。
矿床:是在一定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满足当前开发利用要求的有用矿物的富集地段。
地震烈度:根据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划分地震强度,称为地震烈度。
其强度不仅与震级有关,而且与震中距和地面建筑物的强度有关,分为12级。
矿产: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于地标的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天然矿物资源,都可泛称矿物。
地质学知识点
地质学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及演化过程的学科。
它涵盖了多个子学科,包括矿物学、岩石学、地貌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古生物学等。
本文将介绍地质学的基本知识点,以帮助读者对地质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地球上的矿物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组成的学科。
矿物是自然界中的无机物质,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人类利用矿物进行建筑、工艺和能源开发。
常见的矿物包括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
二、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地球上的岩石以及它们的形成、分类和变质等方面的学科。
岩石是由一个或多个矿物组成的固体物质,形成于地球的不同部分和不同过程。
根据岩石的组成和形成过程,可以将其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地壳表面或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火成岩有花岗岩、玄武岩和安山岩等。
火成岩中的矿物颗粒由于冷却速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晶体大小和岩石的质地。
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风、水、冰等力量将碎屑物质沉积在地表或水底形成的岩石。
例如砂岩、页岩和石灰岩都是常见的沉积岩。
沉积岩中保存了动植物的化石,对研究过去的地质环境和生物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3. 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等环境条件下经历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的形成与地壳的运动和变形有关,它们常常出现在构造带和大规模地壳运动的地区。
例如片麻岩、千枚岩和云母片岩等都是常见的变质岩。
三、地貌学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以及地表过程的演化规律。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为的特征和地形,包括山地、平原、河谷和盆地等。
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地质、气候、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四、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等方面的学科。
它研究地壳的形成和演化,了解板块构造、地震断层和山脉的形成等地质现象。
构造地质学对于理解地球的动力学过程和预测地震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学知识点
地质学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壳运动以及地球历史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本文将介绍地质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包括地球的结构、岩石的分类、地质时间尺度和地质灾害等。
一、地球的结构地球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壳分为两种类型: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陆地壳厚度约为30-70公里,而海洋地壳厚度约为5-10公里。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是地球的中间层。
地幔由固体岩石组成,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的上部和下部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上部是软流圈,下部是固体流圈。
地核是地球最内部的部分,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的。
地核的直径约为3480公里。
二、岩石的分类岩石是地球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岩石的形成方式和成分可以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地下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根据岩浆的成分和结晶方式,火成岩又可以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和基性岩。
酸性岩的成分富含二氧化硅,如花岗岩;中性岩的成分介于酸性岩和基性岩之间,如安山岩;基性岩的成分富含镁、铁等金属元素,如玄武岩。
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物等在水或风的作用下沉积形成的岩石。
根据沉积物的粒度和成分,沉积岩可以分为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有机沉积岩。
碎屑岩由碎石、砂和泥等颗粒物质堆积而成,如砂岩、泥岩;化学沉积岩是由溶解的矿物质沉积形成,如石膏、石灰岩;有机沉积岩是由有机物质沉积形成,如煤、页岩。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下,由原有岩石经历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可以分为片麻岩、云母片岩和石英岩等。
三、地质时间尺度地质时间尺度是根据地球上岩石和化石的年代顺序,以及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划分的时间尺度。
地质时间尺度可以分为四个主要单位:宙、代、纪和期。
宙是最大的时间单位,代表了地球的整个历史。
地质历史上被划分为四个宙:前寒武纪宙、寒武纪宙、古生代宙和现生代宙。
地质学主要知识点
地质学主要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涉及地球的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和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等)2、地质学的特点是什么?①研究对象涉及悠久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
②地质学具有多因素相互制约的复杂性。
③地质学是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科学。
④地质学在地理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①野外调查——岩石、沉积物等类型、产状、分布情况、剖面描述、样品采集等。
②室内试验和模拟实验——岩石矿物的坚定、化石的坚定、同位素年龄测定、各种理化指标测试和现代地表过程或地理环境的室内模拟。
③历史比较法(现实类比法)——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采用“议古论今”、“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的原理,同时考虑到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要根据具体情况,历史地、辩证地和综合地来研究地球的历史。
4、灾变论和均变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答:⑴灾变论。
代表人物:法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居维叶。
主要观点:①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变化是突然、迅速和灾难性地发生的。
②每当经过一次巨大的灾难性变化,就会使几乎所有的生物灭绝,之后被保存在相应的地层成化石。
③居维叶推断,地球已发生过4次灾害性的变化,最近的一次是大约5000多年前的摩西洪水泛滥(诺亚方舟故事)。
⑵均变论。
代表人物:英国著名地质学家、“现代地质学之父”莱伊尔。
代表作:《地质学原理》主要观点:①地球上的一切记录(如巨厚的断层、高大的山脉等)并不是什么剧烈的动力造成的。
各种缓慢的为人所不擦觉得地质作用,只要经过漫长的岁月,就可产生惊人的结果。
②强调“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以今论古”。
5、地质学发展史各个时期的若干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⑴萌芽时期(远古——公元1450年)。
代表人物:①希腊的亚里斯多德。
②我国的沈括——《梦溪笔谈》。
⑵奠定时期(公元1450——1750年)代表人物:①丹麦的斯泰诺——地层层序律(1669)②李时珍——《本草纲目》⑶形成时期(公元1750——1840年)代表人物:①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一门研究大自然塑造作用及其原因和结果的学问。
在解决自然科学理论问题的过程中,在指导人们找寻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以及和自然灾害作斗争并维护人类健康的实践中,地质学研究均具有重大意义。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组成地球的物质、地球的结构与构造、地球内部和表层的各种作用、地球的历史、应用问题、综合性研究以及方法学研究等。
3.地质作用包括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大类型。
地质作用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从不停息。
促使地质作用进行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热和太阳能。
4.“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未来”及“活动论”是地质学思维的三大方法论。
5.地质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研究成果和认识必须经得住他人的重复检验。
大自然是地质新理论、新发现与新成果的源泉,到大自然中去实践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普通地质学是初学者学习地质学的启蒙之课。
它是地质学各学科之间的一门链接性、统领性的课程,有利于人们整合、凝练碎片化知识,集地质学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于一体,有利于建立各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各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6. 我国地学研究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地域优势。
第二章矿物1.克拉克值是地壳元素的丰度。
其用质量分数来表示,主量元素的单位一般为%,微量元素单位有g/t(克/吨) 或10-6(百万分之一)。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O、Si、Al、Fe、Ca、Mg、Na、K,它们总量占地壳质量的98.03%, 其中O、Si、Al、Fe、Ca 五种元素占了91.26%。
3.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固体。
矿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4.晶体是其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除个别特例以外,矿物都属于晶体。
5.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温度、压力等) 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成为不同的矿物,此现象称为同质多象。
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他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地热梯度——地热增温级的倒数,即每深100m所增加的温度,单位是℃/100m。
3、地热流所带出的热能是很分散的,目前只有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富集起来的地热能,才能当作资源看待。在这样的地方称为地热异常区。
4、地球内部结构
第二章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
(一)结晶程度
指岩石中矿物是全部结晶或部分结晶而言(图3-25)。据此可以分为:
1.全晶质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全部结晶,如花岗岩。
2.半晶质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部分结晶,部分为玻璃质,如流纹岩。
3.玻璃质(非晶质)结构组成岩石的成分全未结晶,即全部为玻璃质,如黑曜岩。
(二)晶粒大小
按照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大小分为:
矿物色分类:
自色矿物本身的颜色
他色矿物中混入物引起的颜色
假色光的干涉引起的颜色
(2)条痕是指矿物粉未的颜色。条痕色是矿物的重要鉴定特征。条痕能突出自色,减弱它色,消除假色,是鉴定不透明矿物的重要依据。条痕色是在白色素瓷板上磨划而得到的。在白色釉瓷板上磨划得到的则称为研磨条痕。
(3)在矿物学中,矿物的透明度是指矿物薄片在厚度为0.003mm时的透光程度为标准。矿物的透明度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级。
(4)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称为光泽
矿物光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颜色
非金属色
金属颜色
条痕色
无色、白色
彩色
暗彩色
灰黑色、黑色
光泽
玻璃光泽
金刚光泽
半金属光泽
5、矿物的力学性质
(1)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的固有性质,称为解理。
极完全解理极易裂成薄片如云母
地质学要点梳理
地质学要点梳理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历史演化和地球内外各种自然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质学从广义上来说包括了矿物学、岩石学、地貌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古生物学和矿床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本文将从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和地貌学三个方面,梳理地质学的要点。
一、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壳构造及其演化的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地壳的形成和变形过程、板块构造学说、地震、地壳运动和构造地貌等。
1. 地壳形成和变形过程地壳是由不同岩石构成的外部地壳和内部地壳组成的,外部地壳主要是由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等构成,内部地壳则主要由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等构成。
地壳的形成和变形是由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和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主要有构造造山作用、地震活动等。
2. 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存在着大量的地壳板块,它们相互之间以相对运动方式存在,并形成了地球上各种构造和地貌特征。
主要有构造地貌、构造断层、地质构造区等。
3. 地震地震是地壳发生的一种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现象,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地震的主要特点有震源深度、震中位置、震级和震源机制等。
4. 地壳运动和构造地貌地壳运动主要包括地壳的沉降和隆升、地壳形变和地壳改造四个方面。
构造地貌是由地壳发生的运动和地表物质的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类型,主要有山脉、高原、低地和地下洞穴等。
二、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组成、结构、性质和成因的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岩石的分类、岩石的成因和岩石的特征等。
1. 岩石的分类岩石可以根据其成因和性质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是由地壳内部的岩浆凝固而形成的,主要有玄武岩、花岗岩等。
沉积岩是由风化、侵蚀、运移、沉积和再成岩等过程形成的,主要有砂岩、泥岩等。
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原有岩石发生化学、物理和结构上的变质改造而形成的,主要有片岩、云母片岩等。
2. 岩石的成因岩石的成因是指岩石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地质学 基础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地质学基础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地质学呢,就是研究地球的科学。
它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像石头啊土啊这些;地球的结构,就好比地球像个大鸡蛋有不同的层;还有地球的演化,也就是地球怎么从以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②重要程度:在地球科学里超级重要。
要是没有地质学,咱就搞不懂为什么有的地方有山,有的地方是平原,也不知道地下有啥资源,像石油、煤炭这些。
③前置知识:最好有点物理和化学的知识,因为在研究地质学的时候,会涉及到岩石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这些。
④应用价值:说实话,实用得很。
在找矿方面,就靠地质学找石油、金属矿等。
工程建设时,通过地质学的知识,能知道哪里的地基牢不牢固,可别在软塌塌的地上盖高楼对吧。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地质学在地球科学里算是核心部分呢,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都有联系,就像一家人里面不同的兄弟姐妹,互相都有影响。
②关联知识:它和地理学关系密切,地理学研究地表形态,地质学帮助解释这些形态怎么来的。
还和生态学有关,地质环境影响生物生存环境。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起来难的地方在于地球内部结构这块,因为咱看不到摸不着。
关键在于要理解不同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地球各个圈层的相互作用。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很重要,可能会直接考岩石的类型,或者考一些地质构造的意义。
考查方式有填空、选择,还有可能让画图解释地质构造呢。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岩石这个概念是地质学里常见的。
简单说,岩石就是组成地球固体部分的东西。
不过有不同类型,比如火成岩,是岩浆冷却形成的,像花岗岩;沉积岩则是沉积物一层一层堆积起来变来的,像石灰岩;变质岩是岩石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变了性质的,像大理岩,原来是石灰岩。
②特征分析:火成岩一般比较坚硬,有块状构造。
沉积岩呢,有层理构造,一层一层很明显。
变质岩常常有矿物定向排列的纹理。
③分类说明:火成岩分深成岩、浅成岩,深成岩冷却慢晶体大,像花岗岩就是深成岩;浅成岩晶体小一点。
地质基础知识点总结
地质基础知识点总结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在地质学的研究中,自然界中各种岩石、矿物、地层、构造等都是研究的重要对象。
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地理学、生物学、气象学等领域都有密切联系。
下面将从地球的形成演化、地质时间和地质力学等方面来总结地质基础知识点。
一、地球的形成演化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之后。
地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凝聚、差异化、火成作用和地壳的形成等阶段。
1. 太阳系的形成和地球的凝聚太阳系的形成主要经历了分子云的坍缩、原行星盘的形成和凝聚、原行星盘内行星体的聚合等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地球的父体物质于45亿年前开始凝聚。
2. 地球的差异化地球形成后,各种化学成分不均匀分布,形成地幔、地核和地壳等化学成分差异的地球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火成作用和重力分选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3. 火成作用和地壳形成地球形成后,火成活动对地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地球的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洋壳。
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闪长岩等构成,而洋壳主要由玄武岩构成。
4. 地球的演化地球经历了地球的原始大气、地壳的分异、地球内部的热态和地壳的动力作用等演化过程。
地球的演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地壳的运动对地球的演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地质时间地质时间是地质学中用来测定地质过程和事件发生时间和顺序的时间尺度。
主要包括相对地质时间和绝对地质时间两大类。
1. 相对地质时间相对地质时间是以地层上下次序的叠置、交错关系和动物、植物化石的演化规律为依据的时间尺度。
主要包括地层的原理和叠置原理等。
地层的原理是指形成在同一地区的地层,年代较老的地层在下,年代较新的地层在上。
叠置原理是指地层的叠置关系表现在上部地层和下部地层之间的接触面的位置。
2. 绝对地质时间绝对地质时间是以地球历史的岁差、年代特征和年代数量等为依据制定的地质时间尺度。
绝对地质时间主要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的测定、磁性地层的测定和古地理时差的测定等方法来确定地质事件和过程的年代。
综合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综合地质学知识点总结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物理性质、构造和演化过程的一门自然科学。
它涉及到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性质、地球表面的地貌、地下水和矿产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的构造、形态、材料与变化过程,它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也是研究地球科学的基础。
下面将对地质学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地壳则是岩石和土壤的结合物。
地幔是介于地核和地壳之间的地壳,它的物质主要是惰性气体。
地球是由地幔和地壳组成的,地核主要是由铁和镍组成。
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温度高、压力大,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主要由岩石构成。
地球内部结构是地球形成和地球物理过程的基础,其认识对于了解地球内部过程和地球表面形态有着重要意义。
二、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地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在46亿年前,原始地球凝聚成形,这是地球所属太阳系的初始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球形成过程中,铁、镍、石质物质逐渐在地球内部上倾,形成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大部分。
然后随着地球内部温度、压强、地球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释放出的能量等地球内部的变化,和各大地板块的漂移、地壳的改变等,在这长期的过程中,地球表面形成各种地貌,有孕育了丰富的生命。
三、地震和地震学地震是地球表面或地下发生的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自然现象,在地壳中,地下岩石是在地壳内部发生的地震。
地震学是研究地震现象的学科,包括地震波的传播、地震活动、地震预测等方面。
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自然现象,是由地球的内部能量释放所引起的。
地震活动使得地面上发生振动、摇晃等现象,给人类社会生活、建筑、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研究地震和地震学对于地质调查、地质勘探、地震监测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四、地球表面的地貌和地理环境地球表面的地貌是由地表的地理环境对地球表面的自然变化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简述Tissot 和Welte 三角图解的石油分类原则及类型
分类采用三角图,以烷烃、环烷烃、芳烃+N、S、O 化合
物作为三角图解的三个端元。
所用参数是原油中沸点>210℃馏分的分析数据。
Welte 三角图解分为六种类型:芳香—沥
青型,芳香—中间型,芳烃—环烷型,石蜡--环烷型,石蜡型,环烷型。
2、天然气分类按相态可以分为游离气、溶解
气(溶于油和水中)、吸附气和固体水溶气;按分布特点分
为聚集型和分散型;按与石油产出的关系分为伴生气和非伴
生气。
聚集型天然气:游离气、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
分散型天然气主要以油溶气、水溶气、煤层气、致密地层气
和固态气水合物赋存。
3、石油地质学研究进展近几十年来,石油地质学无论在基
本理论、勘探方法和分析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
新的进展。
①生油理论上初步揭示了陆相生油和海相生油的
本质对陆相沉积盆地中有机质的丰度演化阶段、转化效率,源对比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展。
②油气田形成方面,建立
了陆相盆地中油源区控制油气分布的理论。
③板块构造理论
研究含油气盆地类型及演化,指导了油气勘探。
④地震地层
学(区域地震地层学(含层序地震地层学)与储层地震地层学(含开发地震学))的应用。
⑤储层评价技术的系统研究。
⑥
有机地球化学的应用。
⑦数学地质和计算机的应用正在促使石油地质学发生深刻的革命。
⑧石油地质学原理从静态向动态、从单学科向多学科综合发展。
⑨在勘探方法上,采用了综合勘探方法:重磁、电、地震、参数井等综合勘探。
发展了以前的单纯的构造条件找油。
⑩室内分析技术的发展丰富了生油理论、油气藏形成理论。
特别是有机质的成熟度分析发展很快。
4、在盆地、区带、圈闭三级评价研究中,盆地分析是础,区带评价是手段,圈闭描述是目的
(1)盆地分析①内容沉积史:查明各时代层序沉积体系、沉积相,编制沉积环境图,指出有利的生、储、盖相带分布重塑沉积发育史。
构造史:编制各层序等厚图,阐明坳陷隆起发育演化,查明二级构造带类型、特征及分布,为优选区带奠定基础。
生烃史:分析各层序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基本参数,确定烃源层,划分生油气区,恢复盆地生烃史,为早期资源评价提供依据。
运聚史:研究各层序烃源岩层油气运移的方向和时期指出有利的油气运聚方向及部位,预测远景标。
②方法:岩石学法:系统进行岩性、岩相、厚度及岩石类型组合的观察描述(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岩屑、实验分析等)预测可能的生储盖层及组合的纵向分布特征,建立岩性岩相、生储盖组合基干剖面。
地球化学法:在剖面上确定有效烃源层,建立地球化学剖面在平面
上区分生油、气区。
区域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法:将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划分体系域,确定沉积体系与沉积相,在盆地广大区域内预测有利的油气生、运、聚相带。
构造地质学:采用平衡剖面技术,重塑盆地原型及其发育史。
(2)区带评价①内容:区带类型:构造带、非构造带;沉积体系→沉积相→储集相或储集体→储集层;储层、油源、圈闭配置关系
(3)圈闭描述①内容:圈闭类型、储层横向变化、成藏模式、储量预测②方法:构造地质测量法、三维地震法、区域或单井储层评价、储层地震地层学
第二章
1、按化学分类,干酪根可分为几种类型?简述其化学组成特征。
Tissot根据干酪根的元素分析采用H/C和O/C原子比绘制相关图,将其分为三大类:Ⅰ型干酪根:是分散有机质干酪根中经细菌改造的极端类型,或称腐泥型,富含脂肪族结构,富氢贫氧,H/C高,一般为 1.5-1.7,而O/C低,一般小于0.1,是高产石油的干酪根,生烃潜力为0.4-0.7。
Ⅱ型干酪根:是生油岩中常见干酪根。
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小到中的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富含脂肪链及饱和环烷烃,也含有多环芳香烃及杂原子官能团。
H/C较高,约 1.3-1.5,O/C较低,约0.1-0.2,其生烃潜力较高,生烃潜力为0.3-0.5 。
Ⅲ型干酪根:是陆生植物组成的干酪根,又称腐殖型。
富
含多芳香核和含氧基团。
H/C低,通常小于1.0,而O/C高,可达0.2-0.3,这类干酪根生成液态石油的潜能较小,以成气为主,生烃潜力为0.1-0.2。
2、论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现代模式及其勘探意义。
(试述干酪根成烃演化机制)根据有机质的性质变化和油气生成沉积有机质的成烃演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成岩作用阶段、深成作用阶段和准变质作用阶段;相应地又按有机质的成熟程度将有机质成烃演化划分为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和过成熟阶段,镜质体反射率Ro 与有机质的成烃作用和成熟度有良好有的对应关系①成岩作用阶段—未成熟阶段:该阶段以低温、低压和微生物生物化学为主要特点,主要形成的烃是生物甲烷气,生成的正烷烃多具明显的奇偶优势。
成岩作用阶段后期也可形成一些非生物成因的降解天然气以及未熟油。
该阶段Ro小于0.5% ②深成作用阶段—成熟阶段:为干酪根生成油气的主要阶段。
按照干酪根的成熟度和成烃产物划分为生油主带和凝析油和湿气带。
③准变质作用阶段—过成熟阶段:该阶段埋深大、温度高,Ro>2.0%。
已经形成的轻质液态烃在高温下继续裂解形成大量的热力学上的最稳定的甲烷,该阶段也称为热裂解甲烷(干)气阶段。
对不同的沉积盆地而言,由于其沉降历史、地温历史及原始有机质类型的不同,可能只进入了前二或三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的深度和温度界限也可能略有差别。
此外,由于源岩
有机显微组成的非均质性,不同显微组成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的差别,决定了有机质不可能有完全统一的生烃界线,不同演化阶段可能存在不同的生烃机制。
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
门限深度:与门限温度相对应的深度称门限深度。
生油主带:Ro为0.5~1.3%,又叫低—中成熟阶段,干酪根通过热降解作用主要产生成熟的液态石油。
该石油以中—低分子量的烃类为主,奇碳优势逐渐消失,环烷烃和芳香烃的碳数和环数减少。
凝析油和湿气带:Ro为1.3~2.0%,又叫高成熟阶段,在较高的温度作用下,剩余的干酪根和已经形成的重烃继续热裂解形成轻烃,在地层温度和压力超过烃类相态转变的临界值时,发生逆蒸发,形成凝析气和更富含气态烃的湿气。
3、凝析气藏将地层温度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凝析温度之间,原始地层压力等于或高于露点压力的气藏称凝析气藏。
包络线aCpCCTb将两相区和单相区分开。
包络线内是两相区,包络线外的是所有流体均以单相存在。
aCpC线为泡点线,是液相区和两相区分界线,线上的液相摩尔分数为100%。
当压力降低到泡点线上压力值,体系出现第一批气泡,此压力又称该烃体系的饱和压力,因此泡点线又称饱和压力线。
CCTb 为露点线,是气相区和两相区分界线,线上的气相摩尔分数为100%,当压力升高到露点线上压力值时,体系出现第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