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建设工程等级的划分
![建设工程等级的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323dbc8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1.png)
建设工程等级的划分
建设工程等级划分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规模、复杂程度和风险等因素进行的分类,其目的是为了对不同等级的建设工程实施不同的管理和监督措施,从而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一般来说,建设工程等级划分可根据以下因素进行:
1. 工程规模:即工程的总投资额或者占地面积等。
一般可将建设工程划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
2. 工程复杂程度:即工程所涉及的技术难度、施工工艺和风险等。
可以将工程划分为一般、复杂、特殊等级。
3. 工程风险程度:即工程可能存在的自然灾害、环境影响、安全隐患等。
可以将工程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4. 工程用途:根据建设工程的不同用途,如住宅、商业、交通、水利等,可以对工程进行分类划分。
在建设工程等级划分的基础上,还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
不同等级的工程需要遵守不同的建设标准和施工规范,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审核、验收和监督检查。
这样有助于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96b31f601f69e31433294f1.png)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第二章风险分类及分级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设计风险因素应从地下工程自身风险以及周边环境两方面等考虑,归纳为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两类。
第四条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等,将风险源的等级由高至低分为Ⅰ、Ⅱ、Ⅲ、Ⅳ级。
第三章自身风险第五条地下工程的自身风险是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或施工活动所导致的风险。
自身风险等级主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埋深、工艺特点、结构特性(如地下结构层数、跨度、断面形式、覆土厚度)等风险因素。
其中,明挖法和盖挖法可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作为分级参考依据;盾构法以隧道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连续掘进长度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暗挖结构根据隧道的长度、地质复杂程度、环境条件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
第六条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Ⅳ级(一)Ⅰ级 : 明(盖)挖法基坑开挖深度H≥25m;(二)Ⅱ级 :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20m≤H<25m;(三)Ⅲ级 :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14m≤H<20m;(四)Ⅳ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5m≤H<14m。
注: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风险等级可上调一级。
第七条盾构隧道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级(一)Ⅰ级1、处于非常接近状态(距离≤)的并行或交叠盾构隧道;2、较长范围(长度≥100m)浅埋(盾构覆土厚度≤)的盾构隧道;3、连续掘进长度超过的盾构隧道;4、较长范围(长度≥150m)内开挖断面70%以上存在密实承压水砂层;5、超长(长度大于18m)盾构区间联络通道;上方有重要建(构)筑物、河流等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二)Ⅱ级1、处于接近状态(<距离≤)的并行、交叠盾构隧道;2、较长范围(长度≥100m)覆土厚度为<H≤的盾构隧道;3、开挖断面范围内粉土、砂土层超过50%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4、进出洞加固区内存在厚层(厚度≥4m)的承压水粉土、砂土含水层的盾构始发到达区段。
(三)Ⅲ级1、一般的盾构法隧道;2、一般盾构区间的联络通道;3、一般盾构始发到达区段(一个区间共两处,分别在两站端位置)。
建筑甲乙丙类划分标准(一)
![建筑甲乙丙类划分标准(一)](https://img.taocdn.com/s3/m/0993b3f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60.png)
建筑甲乙丙类划分标准(一)建筑甲乙丙类划分标准建筑行业按照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可分为甲级建筑、乙级建筑和丙级建筑。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甲乙丙类划分标准。
1. 甲级建筑甲级建筑为施工安全风险等级高的建筑,建筑工程总投资额大于5000万元,或者单个建筑工程非固定场地的地下建筑面积大于5000平方米,或者地上建筑面积大于5万平方米,或者高度大于100米的建筑。
甲级建筑需要经过专业性审查,获得特种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施工总承包等证书。
甲级建筑通常包括大型商业综合体、高层住宅楼、大型医院、体育馆、高等学府等建筑。
2. 乙级建筑乙级建筑为施工安全风险等级较高的建筑,建筑工程总投资额在10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或者单个建筑工程非固定场地的地下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至5000平方米之间,或者地上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至5万平方米之间,或者高度在50米至100米之间的建筑。
乙级建筑同样需要经过专业性审查,并获得相应的证书。
乙级建筑通常包括较大型的商业综合体、高层住宅楼、医院、学校、大型超市等建筑。
3. 丙级建筑丙级建筑为施工安全风险等级较低的建筑,建筑工程总投资额在100万元至1000万元之间,或者单个建筑工程非固定场地的地下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至1000平方米之间,或者地上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至1万平方米之间,或者高度在20米至50米之间的建筑。
丙级建筑不需要专业性审查和相应的证书。
丙级建筑通常包括小型商业综合体、小型住宅楼、教学楼、商铺、娱乐场所等建筑。
总结建筑甲乙丙类划分标准主要是根据建筑的规模、高度和施工安全风险等级来进行分类。
不同等级的建筑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和要求,以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优缺点分析1. 甲级建筑的优缺点优点1.甲级建筑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需要通过专业性的审查,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2.甲级建筑通常规模较大、功能齐全,能够较好地满足人们的居住、工作和娱乐需求。
3.甲级建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因此有助于推动建筑产业的发展。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567ef69240c844769eaeeb8.png)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第二章风险分类及分级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设计风险因素应从地下工程自身风险以及周边环境两方面等考虑,归纳为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两类。
第四条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等,将风险源的等级由高至低分为I、H、皿、W级。
第三章自身风险第五条地下工程的自身风险是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或施工活动所导致的风险。
自身风险等级主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埋深、工艺特点、结构特性(如地下结构层数、跨度、断面形式、覆土厚度)等风险因素。
其中,明挖法和盖挖法可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作为分级参考依据;盾构法以隧道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连续掘进长度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暗挖结构根据隧道的长度、地质复杂程度、环境条件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
第六条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分级:I、H、皿、W级(一)1级:明(盖)挖法基坑开挖深度H A 25m(二)H级: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20mC H< 25m(三)皿级: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14mc H<20m(四)W级: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5mc H< 14m 注: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风险等级可上调一级。
第七条盾构隧道安全风险分级:I、H、皿级(一)1级1、处于非常接近状态(距离w)的并行或交叠盾构隧道;2、较长范围(长度》loom浅埋(盾构覆土厚度W)的盾构隧道;3、连续掘进长度超过的盾构隧道;4、较长范围(长度》150m)内开挖断面70%以上存在密实承压水砂层;5、超长(长度大于18m盾构区间联络通道;上方有重要建(构)筑物、河流等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二)H级1、处于接近状态(V距离W)的并行、交叠盾构隧道;2、较长范围(长度》100m覆土厚度为V H<的盾构隧道;3、开挖断面范围内粉土、砂土层超过50%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4、进出洞加固区内存在厚层(厚度》4m的承压水粉土、砂土含水层的盾构始发到达区段。
(三)皿级1 、一般的盾构法隧道;2、一般盾构区间的联络通道;3、一般盾构始发到达区段(一个区间共两处,分别在两站端位置)。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d915cbb680203d8ce2f24ad.png)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第二章风险分类及分级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设计风险因素应从地下工程自身风险以及周边环境两方面等考虑,归纳为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两类。
第四条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等,将风险源的等级由高至低分为Ⅰ、Ⅱ、Ⅲ、Ⅳ级。
第三章自身风险第五条地下工程的自身风险是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或施工活动所导致的风险。
自身风险等级主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埋深、工艺特点、结构特性(如地下结构层数、跨度、断面形式、覆土厚度)等风险因素。
其中,明挖法和盖挖法可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作为分级参考依据;盾构法以隧道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连续掘进长度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暗挖结构根据隧道的长度、地质复杂程度、环境条件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
第六条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Ⅳ级(一)Ⅰ级 : 明(盖)挖法基坑开挖深度H≥25m;(二)Ⅱ级 :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20m≤H<25m;(三)Ⅲ级 :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14m≤H<20m;(四)Ⅳ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5m≤H<14m。
注: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风险等级可上调一级。
第七条盾构隧道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级(一)Ⅰ级1、处于非常接近状态(距离≤0.3D)的并行或交叠盾构隧道;2、较长范围(长度≥100m)浅埋(盾构覆土厚度≤0.7D)的盾构隧道;3、连续掘进长度超过 1.5km的盾构隧道;4、较长范围(长度≥150m)内开挖断面70%以上存在密实承压水砂层;5、超长(长度大于18m)盾构区间联络通道;上方有重要建(构)筑物、河流等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二)Ⅱ级1、处于接近状态(0.3D<距离≤0.7D)的并行、交叠盾构隧道;2、较长范围(长度≥100m)覆土厚度为0.7D<H≤1.0D的盾构隧道;3、开挖断面范围内粉土、砂土层超过50%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4、进出洞加固区内存在厚层(厚度≥4m)的承压水粉土、砂土含水层的盾构始发到达区段。
工程建设合同风险等级划分
![工程建设合同风险等级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e6cb203c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4.png)
工程建设合同风险等级划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工程建设合同风险管理也成为了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合同风险无处不在,如何识别、评估和控制合同风险,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是项目管理者和合同管理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工程建设合同风险的特点、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和风险管理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工程建设合同风险的特点1. 复杂性:工程建设合同涉及多方主体,包括投资者、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应商等,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和责任界限复杂。
2. 变化性:工程建设周期长,受政策、市场、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合同风险具有不确定性。
3. 累积性:合同风险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逐渐累积,一旦爆发,可能对工程项目造成重大损失。
4. 传递性:合同风险可能在各方之间传递,一方出现问题可能影响到其他各方。
5. 可控性: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合同风险可以得到识别、评估和控制。
二、工程建设合同风险等级划分方法1. 风险识别: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2. 风险评估: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
定性评估方法包括专家调查法、故障树分析法等;定量评估方法包括蒙特卡洛模拟法、敏感性分析法等。
3.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合同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以便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风险等级划分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4. 风险排序:对划分为不同等级的风险进行排序,优先处理高风险事项。
三、工程建设合同风险管理策略1. 风险预防:通过完善合同条款、明确各方责任、加强合同执行等手段,预防合同风险的发生。
2. 风险分散:通过多元化投资、多方合作等方式,将合同风险分散到各方。
3. 风险转移:通过购买保险、签订担保合同等方式,将合同风险转移给第三方。
4. 风险规避:在合同签订和执行过程中,尽量避免涉及高风险事项。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11f183ef5335a8102d2208d.png)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第二章风险分类及分级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设计风险因素应从地下工程自身风险以及周边环境两方面等考虑,归纳为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两类。
第四条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等,将风险源的等级由高至低分为Ⅰ、Ⅱ、Ⅲ、Ⅳ级。
第三章自身风险第五条地下工程的自身风险是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或施工活动所导致的风险。
自身风险等级主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埋深、工艺特点、结构特性(如地下结构层数、跨度、断面形式、覆土厚度)等风险因素。
其中,明挖法和盖挖法可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作为分级参考依据;盾构法以隧道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连续掘进长度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暗挖结构根据隧道的长度、地质复杂程度、环境条件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
第六条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Ⅳ级(一)Ⅰ级 : 明(盖)挖法基坑开挖深度H≥25m;(二)Ⅱ级 :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20m≤H<25m;(三)Ⅲ级 :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14m≤H<20m;(四)Ⅳ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5m≤H<14m。
注: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风险等级可上调一级。
第七条盾构隧道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级(一)Ⅰ级1、处于非常接近状态(距离≤0.3D)的并行或交叠盾构隧道;2、较长范围(长度≥100m)浅埋(盾构覆土厚度≤0.7D)的盾构隧道;3、连续掘进长度超过1.5km的盾构隧道;4、较长范围(长度≥150m)内开挖断面70%以上存在密实承压水砂层;5、超长(长度大于18m)盾构区间联络通道;上方有重要建(构)筑物、河流等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二)Ⅱ级1、处于接近状态(0.3D<距离≤0.7D)的并行、交叠盾构隧道;2、较长范围(长度≥100m)覆土厚度为0.7D<H≤1.0D的盾构隧道;3、开挖断面范围内粉土、砂土层超过50%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4、进出洞加固区内存在厚层(厚度≥4m)的承压水粉土、砂土含水层的盾构始发到达区段。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525fcb4fab069dc5022019c.png)
(二)盾构隧道周边影响分区
第十一条环境风险分级
环境风险分级参考表
环境风险源
接近度
风险
等级
备注
环境设施
类别
建
筑
物
省级以上历史文物建筑、对沉降变形特殊敏感建筑(如有精密仪器设备得厂房等)、110kV及以上高压线铁塔等
Ⅰ类
Ⅰ
Ⅰ级
1、已按腾迁处理得建筑物风险等级降低一级。
2、超浅埋(≦0、7D)盾构区间工点相应得环境风险等级提高一级。
标志性建筑、无桩基得多层住宅楼,高耸建(构)筑物(如水塔、烟囱),35KV及以上变电站,油库、加油站、加气站、地下道路与交通隧道、地下商业街及重要人防工程、普速铁路、铁路专用线、运营地铁车站、明挖区间、一般河道桥梁、匝道桥、人行天桥、新开河、子牙河、北运河、永定新河、中压以上得煤气管、自来水主干管(直径大于600mm),大型水源管,使用时间较长得铸铁管、承插式接口钢筋混凝土管,220kV以上电力管沟、军用电(光)缆等。
地下
构筑
物
地下道路与交通隧道、地下商业街及重要人防工程等
Ⅱ类
Ⅰ
Ⅱ级
建设过程中已预留安全措施得风险等级降低一级。
Ⅱ
Ⅲ级
Ⅲ
Ⅳ级
地下人行过街通道等
Ⅲ类
Ⅰ
Ⅲ级
Ⅱ
Ⅳ级
铁路
高速铁路、铁路站场等
Ⅰ类
Ⅰ
Ⅰ级
1、铁路建设过程中已预留安全措施得风险等级降低一级。
2、超浅埋(≦0、7D)盾构区间工点相应得环境风险等级提高一级。
第六条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Ⅳ级
(一)Ⅰ级:明(盖)挖法基坑开挖深度H≥25m;
(二)Ⅱ级:明(盖)挖法得基坑开挖深度20m≤H<25m;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cfb4c6450e2524de4187ea6.png)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第二章风险分类及分级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设计风险因素应从地下工程自身风险以及周边环境两方面等考虑,归纳为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两类。
第四条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等,将风险源的等级由高至低分为Ⅰ、Ⅱ、Ⅲ、Ⅳ级。
第三章自身风险第五条地下工程的自身风险是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或施工活动所导致的风险。
自身风险等级主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埋深、工艺特点、结构特性(如地下结构层数、跨度、断面形式、覆土厚度)等风险因素。
其中,明挖法和盖挖法可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作为分级参考依据;盾构法以隧道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连续掘进长度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暗挖结构根据隧道的长度、地质复杂程度、环境条件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
第六条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Ⅳ级(一)Ⅰ级 : 明(盖)挖法基坑开挖深度H≥25m;(二)Ⅱ级 :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20m≤H<25m;(三)Ⅲ级 :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14m≤H<20m;(四)Ⅳ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5m≤H<14m。
注: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风险等级可上调一级。
第七条盾构隧道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级(一)Ⅰ级1、处于非常接近状态(距离≤0.3D)的并行或交叠盾构隧道;2、较长范围(长度≥100m)浅埋(盾构覆土厚度≤0.7D)的盾构隧道;3、连续掘进长度超过1.5km的盾构隧道;4、较长范围(长度≥150m)内开挖断面70%以上存在密实承压水砂层;5、超长(长度大于18m)盾构区间联络通道;上方有重要建(构)筑物、河流等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二)Ⅱ级1、处于接近状态(0.3D<距离≤0.7D)的并行、交叠盾构隧道;2、较长范围(长度≥100m)覆土厚度为0.7D<H≤1.0D的盾构隧道;3、开挖断面范围内粉土、砂土层超过50%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4、进出洞加固区内存在厚层(厚度≥4m)的承压水粉土、砂土含水层的盾构始发到达区段。
工程风险等级一二三四级划分标准
![工程风险等级一二三四级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d22b16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6.png)
工程风险等级一二三四级划分标准引言在工程建设中,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一部分。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需要对工程风险进行划分和评估。
工程风险等级的划分标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风险的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级工程风险等级一级工程风险等级代表着最高级别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对工程项目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工程项目的失败。
一级风险等级的划分标准如下:1.严重威胁人身安全或导致生命危险;2.严重影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3.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无法挽回;4.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5.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潜在的不可逆性。
二级工程风险等级二级工程风险等级代表着比一级风险等级稍低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对工程项目造成较大的影响,需要采取一定的控制和应对措施。
二级风险等级的划分标准如下:1.威胁人员安全或可能导致轻伤;2.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影响;3.造成一定经济损失,但仍有一定的挽回可能;4.影响工程项目进展或需要进行部分调整;5.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可逆性。
三级工程风险等级三级工程风险等级代表着比二级风险等级更低的风险,这些风险对工程项目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需要进行一定的管理和控制。
三级风险等级的划分标准如下:1.弱化或威胁工作人员安全;2.对环境产生可控的影响;3.造成可逆的经济损失;4.影响工程项目计划的某些部分;5.风险相对可预测且有一定的控制手段。
四级工程风险等级四级工程风险等级代表着最低级别的风险,在工程项目中,这些风险的影响较小,可以通过常规的管理措施加以控制和防范。
四级风险等级的划分标准如下:1.对工作人员安全几乎没有威胁;2.对环境的影响可以被轻易控制;3.可以通过常规手段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4.风险对工程项目的进展影响较小;5.风险具有高度可预测性和控制性。
结论工程风险等级的划分标准可以帮助项目管理人员和相关工程人员了解风险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和应对措施。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24314b7ec3a87c24028c484.png)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第二章风险分类及分级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设计风险因素应从地下工程自身风险以及周边环境两方面等考虑,归纳为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两类。
第四条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等,将风险源的等级由高至低分为Ⅰ、Ⅱ、Ⅲ、Ⅳ级。
第三章自身风险第五条地下工程的自身风险是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或施工活动所导致的风险。
自身风险等级主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埋深、工艺特点、结构特性(如地下结构层数、跨度、断面形式、覆土厚度)等风险因素。
其中,明挖法和盖挖法可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作为分级参考依据;盾构法以隧道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连续掘进长度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暗挖结构根据隧道的长度、地质复杂程度、环境条件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
第六条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Ⅳ级(一)Ⅰ级 : 明(盖)挖法基坑开挖深度H≥25m;(二)Ⅱ级 :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20m≤H<25m;(三)Ⅲ级 :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14m≤H<20m;(四)Ⅳ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5m≤H<14m。
注: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风险等级可上调一级。
第七条盾构隧道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级(一)Ⅰ级1、处于非常接近状态(距离≤0.3D)的并行或交叠盾构隧道;2、较长范围(长度≥100m)浅埋(盾构覆土厚度≤0.7D)的盾构隧道;3、连续掘进长度超过1.5km的盾构隧道;4、较长范围(长度≥150m)内开挖断面70%以上存在密实承压水砂层;5、超长(长度大于18m)盾构区间联络通道;上方有重要建(构)筑物、河流等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二)Ⅱ级1、处于接近状态(0.3D<距离≤0.7D)的并行、交叠盾构隧道;2、较长范围(长度≥100m)覆土厚度为0.7D<H≤1.0D的盾构隧道;3、开挖断面范围内粉土、砂土层超过50%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4、进出洞加固区内存在厚层(厚度≥4m)的承压水粉土、砂土含水层的盾构始发到达区段。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预警级别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预警级别](https://img.taocdn.com/s3/m/2a47bdb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9.png)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预警级别一、级别划分为了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预警级别,分为四个级别,即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
1. 红色预警级别:表示安全生产风险极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可能造成重大事故。
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停工整改,迅速排除安全隐患,确保项目安全。
2. 橙色预警级别:表示安全生产风险较高,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可能造成重大事故。
需要立即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现场管理,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及时整改安全隐患,确保项目安全。
3. 黄色预警级别:表示安全生产风险一般,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可能造成一般事故。
需要加强现场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及时整改安全隐患,确保项目安全。
4. 蓝色预警级别:表示安全生产风险较低,存在较小的安全隐患,可能造成轻微事故。
需要做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安全设施,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改,确保项目安全。
二、预警级别的评定标准针对每个级别的评定,应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和风险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包括作业区域的整洁度、通道的畅通性、安全标识的完善程度等。
2. 设备设施的完好情况:包括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安全保护装置的有效性、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等。
3. 人员的安全行为:包括人员是否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是否按规定操作、是否参与安全培训等。
4. 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包括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安全培训的开展、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等。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估,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确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预警级别。
三、预警级别的应对措施不同级别的预警,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红色预警级别:立即停工整改,迅速排除重大安全隐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并报告有关部门。
2. 橙色预警级别:立即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现场管理,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和整改工作,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治理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
![治理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https://img.taocdn.com/s3/m/f2231c6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1f.png)
治理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一、治理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划分1. 一级风险:严重伤害及生命危险属于一级风险的治理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最为严重,可能会导致工作人员严重伤害甚至生命危险。
比如在地基工程施工中,发生坍塌事故,可能会导致挖掘机司机和作业人员被埋压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一级风险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2. 二级风险:重大伤害属于二级风险的治理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较为严重,可能会导致工作人员重大伤害。
比如在清淤工程施工中,发生溺水事故,可能会导致施工人员身体不适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二级风险工程施工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3. 三级风险:轻伤害属于三级风险的治理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相对较轻,可能会导致工作人员轻伤或受伤。
比如在围护结构施工中,发生坍塌事故,可能会导致工作人员受轻伤等后果。
因此,在三级风险工程施工过程中,也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施工安全。
二、治理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评估方法1. 现场调研首先,对治理工程施工现场进行调研,了解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点。
包括施工人员的操作流程、设备的运行状况、现场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从而确定施工安全风险等级。
2. 风险评估在对现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可以使用风险评估工具对治理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分级,确定每种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3. 制定安全管理方案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针对不同等级的治理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方案。
包括加强现场巡查监督、加强施工人员培训、配备安全保护设备等方面的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治理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实践1. 土地整治工程在土地整治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包括地基沉降、坡体滑坡等。
针对这些风险,可以制定严格的土方开挖和填土操作规范,加强现场监督和人员培训,确保施工安全。
建设工程施工风险等级划分
![建设工程施工风险等级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d62198b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6.png)
建设工程施工风险等级划分一、前言建设工程是指按照规定的工程建设工艺、工程规范和工程施工图纸,采用合理的工程材料、设备和施工工艺,组织生产力发挥最大效益,实现产品的生产过程。
建设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导,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因此,建设工程的施工风险等级划分对于保障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工程施工风险等级划分的基本概念1. 施工风险:施工风险是指在工程建设和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可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意外事件的可能性。
施工风险的大小取决于施工现场的环境、设备、材料、人员等各个方面的状况和情况。
2. 施工风险等级划分:施工风险等级划分是根据建设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的严重程度,将施工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和管理措施,从而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三、建设工程施工风险等级划分的主要内容建设工程施工风险等级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施工风险的分类:根据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将施工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人身伤亡风险、财产损失风险、环境污染风险等等。
2. 施工风险的等级划分:根据施工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将施工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如一般风险、较大风险、重大风险等等。
3. 施工风险的评估:对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和评估,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为施工风险等级划分提供依据。
4. 施工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根据施工风险的等级和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和管理措施,降低施工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从而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四、建设工程施工风险等级划分的依据和原则1. 依据:建设工程施工风险等级划分的依据主要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施工标准、施工技术规范等,以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2. 原则:建设工程施工风险等级划分应当遵循科学、客观、公正、合理的原则,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来划分施工风险的等级。
施工风险等级划分
![施工风险等级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56be182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5.png)
施工风险等级划分在进行任何施工项目之前,对施工风险等级进行划分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施工项目会面临不同的风险,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等级划分,以便有效地管理和应对风险。
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风险事件,可能会导致工期延误、成本增加甚至安全事故发生,因此及早识别和评估风险等级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施工风险可以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三个等级的特点和应对措施。
低风险等级的施工项目通常指的是施工环境相对较为安全,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较小的项目。
这类项目通常具有较为简单的施工流程和稳定的施工条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施工方可采取一些基本的风险控制措施,如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等。
中风险等级的施工项目则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风险,需要更加谨慎地对待。
这类项目可能涉及到一些复杂的工艺流程、现场条件不稳定或环境因素较多等情况,可能会对施工进度和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施工方需要加强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风险应对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高风险等级的施工项目则是指那些可能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和风险的项目。
这类项目可能涉及到高空作业、大型机械设备操作、特殊工艺要求等,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对施工人员和现场设施造成重大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施工方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安全措施和应对措施,如加强现场监管、提供专业培训、配备专业人员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高效进行。
总的来说,对施工风险等级进行科学的划分和评估,有助于施工方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
不同等级的风险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来进行管理和控制,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只有在充分认识和应对施工风险的基础上,才能确保施工项目的安全、高效和顺利完成。
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03547e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5.png)
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是工程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规范,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和管理者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有效地识别、评估和控制工程风险,降低工程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工程风险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工程风险等级划分应该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维度来评估风险等级。
可能性的评估应该考虑到概率、频率、漏洞和趋势等方面,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影响程度评估应该考虑到经济、安全、技术、环境、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影响,重点是评估潜在损失和影响的规模、范围和持续时间等。
二、工程风险等级划分的具体方法1.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在确定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之前,需要先建立一个通用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便各类型的工程项目都可以使用该体系进行风险评估。
建立指标体系需要考虑到风险的多维性和复杂性,通常包括影响程度、可能性、风险类型、风险因素等方面的指标。
2.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的制定在制定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时,需要区分不同类型的工程风险,例如质量风险、进度风险、技术风险、安全风险和环境风险等,并为每种类型的风险制定不同的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通常,采用5到7级风险等级划分比较合适。
例如,5级可能代表中等风险,6级代表高风险,7级代表重大风险。
3.风险评估的实施方法工程风险评估的实施方法通常包括直觉法、专家评估法、量化评价法等多种方式。
具体实施方法应根据项目的特点、风险类型和评估指标进行选择,考虑到可行性、有效性和适用性。
在评估过程中,应对评估过程进行记录和审查,并及时反馈和更新评估结果。
三、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的应用原则1.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应用的原则是在项目全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包括前期的风险预测、设计阶段的风险控制、施工阶段的风险监测和调整,以及项目运营阶段的风险评估和管理等。
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应该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和风险特点进行多维度、立体化的风险管理。
安全风险分级
![安全风险分级](https://img.taocdn.com/s3/m/3015e4e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74.png)
四、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
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2、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
3、起重机械设备自身的安装、拆卸
4、建筑幕墙安装工程
5、钢结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
6、预应力工程
五、脚手架工程
1、搭设高度24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
2、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
3、悬挑式脚手架工程
4、吊篮脚手架工程
5、自制卸料平台、移动操作平台工程
6、新型及异型脚手架工程
六、拆除、爆破工程
1、建筑物、构筑物拆除工程
2、采用爆破拆除工程
七、其他
1、应划入危险等级Ⅱ级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尚无相关技术标准的分部分项工程
2、其他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应划入危险等级Ⅱ级的,可能是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
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救援预案,履行审核、审批手续,组织技术论证,对安全技术方案内容进行技术交底、组织验收,采取监测预警技术进行安全过程监控
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3、开挖深度超过16m的人工挖孔桩工程
四、脚手架工程
升高度150m及以上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
3、架体高度20m及以上悬挑式脚手架工程
五、拆除、爆破工程
1、采用爆破拆除的工程
2、码头、桥梁、高架、烟囱、水塔或拆除中容易引起有毒有害气(液)体或粉尘扩散、易燃易爆事故发生的特殊建筑物、构筑物的拆除工程
3、可能影响行人、交通、电力设施、通讯设施或其他建筑物、构筑物安全的拆除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
第二章风险分类及分级
地下工程自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设计风险因素应从
纳为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两
身风险以及周边环境两方面等考虑,归
类。
会影响等,第四条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社
将风险源的等级由高至低分为Ⅰ、Ⅱ、Ⅲ、Ⅳ级。
第三章自身风险
第五条地下工程的自身风险是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
或施工活动所导致的风险。
自身风险等级主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埋
土
深、工艺特点、结构特性(如地下结构层数、跨度、断面形式、覆
厚度)等风险因素。
其中,明挖法和盖挖法可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
掘
、连续
作为分级参考依据;盾构法以隧道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进长度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暗挖结构根据隧道的长度、地质复杂程度、环境条件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
第六条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Ⅳ级
(一)Ⅰ级: 明(盖)挖法基坑开挖深度H≥25m;
(二)Ⅱ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20m≤H<25m;
(三)Ⅲ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14m≤H<20m;
(四)Ⅳ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5m≤H<14m。
调一级。
注: 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风险等级可上
第七条盾构隧道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级
(一)Ⅰ级
1、处于非常接近状态(距离≤0.3D)的并行或交叠盾构隧道;
2、较长范围(长度≥100m)浅埋(盾构覆土厚度≤0.7D)的盾
构隧道;
3、连续掘进长度超过1.5km的盾构隧道;
4、较长范围(长度≥150m)内开挖断面70%以上存在密实承压
水砂层;
5、超长(长度大于18m)盾构区间联络通道;上方有重要建(构)筑物、河流等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二)Ⅱ级
1、处于接近状态(0.3D<距离≤0.7D)的并行、交叠盾构隧道;
2、较长范围(长度≥100m)覆土厚度为0.7D<H≤ 1.0D的盾构
隧道;
3、开挖断面范围内粉土、砂土层超过50%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4、进出洞加固区内存在厚层(厚度≥4m)的承压水粉土、砂土
含水层的盾构始发到达区段。
(三)Ⅲ级
1、一般的盾构法隧道;
2、一般盾构区间的联络通道;
3、一般盾构始发到达区段(一个区间共两处,分别在两站端位
置)。
第四章环境设施重要性类别
建设活第八条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环境影响的风险主要指
动导致周边区域的建(构)筑物发生影响或破坏,地下工程环境影响
的分级需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与工程影响区域范围内环境设
施的重要性、位置关系、地下结构类型与施工方法等因素划分。
第九条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等,
将环境设施重要性类别的等级由高至低分为Ⅰ、Ⅱ、Ⅲ类。
(一)Ⅰ类环境设施
省级以上历史文物建筑、对沉降变形特殊敏感建筑(如有精密仪器设备的厂房等)、110kV及以上高压线铁塔、高速铁路、铁路站场、运营地铁盾构区间、高架桥立交桥的主桥、海河等。
(二)Ⅱ类环境设施
标志性建筑、无桩基的多层住宅楼,高耸建(构)筑物(如水塔、烟囱),35KV及以上变电站,油库、加油站、加气站、地下道路和交
通隧道、地下商业街及重要人防工程、普速铁路、铁路专用线、运营
地铁车站、明挖区间、一般河道桥梁、匝道桥、人行天桥、新开河、
子牙河、北运河、永定新河、中压以上的煤气管、自来水主干管(直
径大于600mm),大型水源管,使用时间较长的铸铁管、承插式接口
钢筋混凝土管,220kV以上电力管沟、军用电(光)缆等。
(三)Ⅲ类环境设施
有桩基的多层住宅楼、多层商业、办公楼,一般的厂房、车库、地下
人行过街通道、月牙河、津河、卫津河、外环河、排污河、人工湖、
新引河、南运河、洪泥河、煤气支管、自来水支管、雨污水管、普通
电力管沟、通信管沟等。
第十条新建地铁工程与其他环境设施(如建筑物、桥梁、管线、道路、水体)相互邻近程度及相对位置关系用接近度表示。
接近度分
为四个范围:Ⅰ(非常接近)、Ⅱ(接近)、Ⅲ(较接近)、IV(不接近)。
(一)基坑周边影响分区
H
H
H
IVⅢⅡⅠ
H
(二)盾构隧道周边影响分区
ⅣⅣ
第十一条环境风险分级
环境风险分级参考表
环境风险源接近
度环境设施类别风险
等级
备注
ⅠⅠ级 1.已按腾迁处省级以上历史文物建理的建筑物风筑、对沉降变形特殊敏ⅡⅡ级险等级降低一建感建筑(如有精密仪器Ⅰ类级。
筑ⅢⅢ级
设备的厂房等)、110kV 2.超浅埋(≦物及以上高压线铁塔等
0.7D)盾构区间
ⅣⅣ级工点相应的环
境风险等级提标志性建筑、无桩基的Ⅱ类ⅠⅡ级高一级。
多层住宅楼,高耸建(构)筑物(如水塔、烟ⅡⅢ级
3.建筑物对
于
车站主体基
坑
囱),35KV及以上变电
和附属结构环站,油库、加油站、加ⅢⅣ级境风险等级不气站等一致时,按最高
等级执行。
有桩基础的多层住宅ⅠⅢ级
楼,多层商业、办公楼,Ⅲ类
一般的厂房、车库等ⅡⅣ级
ⅠⅡ级
既地下道路和交通隧道、
有地下构筑地下商业街及重要人
防工程等
Ⅱ类ⅡⅢ级
ⅢⅣ级
ⅠⅢ级
建设过程中
已
预留安全措
施
的风险等级
降
低一级。
物地下人行过街通道等Ⅲ类
ⅡⅣ级
ⅠⅠ级
1.铁路建设过
高速铁路、铁路站场
等Ⅰ类
ⅡⅡ级
ⅢⅢ级
程中已预留安
全措施的风险
等级降低一级。
铁路
ⅣⅣ级
2.超浅埋
(≦
0.7D)盾构区间
工点相应的环
ⅠⅡ级境风险等级提普速铁路、铁路专用
线等
Ⅱ类ⅡⅢ级
ⅢⅣ级
高一级。
3.道岔区风
险
等级提高一级。
既
ⅠⅠ级 1.地铁建设过有盾构区间Ⅰ类程中已预留安地ⅡⅡ级全措施的风险
铁运ⅢⅢ级
等级降低一级。
2.超浅埋
(≦
营线ⅣⅣ级
0.7D)盾构区间
工点相应的环
路
ⅠⅡ级境风险等级提高一级。
ⅡⅢ级3.隧道上穿风
险等级降低一
车站、明挖区间Ⅱ类级。
4.地面、高架线
ⅢⅣ级路参照铁路及
高架桥相关标
准。
ⅠⅠ级
道路桥梁隧道高架桥立交桥的主桥
等
一般河道桥梁、匝道
桥、人行天桥等
Ⅰ类
Ⅱ类
ⅡⅡ级
ⅢⅢ级
ⅣⅣ级
ⅠⅡ级
ⅡⅢ级
1.桥梁建设
过
程中已预留条
件、措施的风险
等级降低一级。
2.超浅埋
(≦
0.7D)盾
构区间
工点相应的环
境风险等级提
高一级。
ⅢⅣ级
ⅠⅠ级
超浅埋(≦
ⅡⅡ级
0.7D,由河底淤
河流海河Ⅰ类
ⅢⅢ级
泥层以下计算)
盾构区间工点
相应的环境风
ⅣⅣ级险等级提高一
级。
新开河、子牙河、北Ⅱ类ⅠⅡ级
运河、永定新河
ⅡⅢ级
ⅢⅣ级月牙河、津河、卫津
河、外环河、排污河、人工湖、新引河、南
运河、洪泥河Ⅲ类
ⅠⅢ级
ⅡⅣ级
中压以上的煤气管、自
1.一个区间
或ⅠⅡ级
来水主干管(直径大于车站的地下管
600mm),大型水源管,
线按照风险级
ⅡⅢ级
使用时间较长的铸铁别统计数量,一
Ⅱ类
管、承插式接口钢筋混个级别风险源
凝土管,220kV以上电
列为一个风险
ⅢⅣ级
地力管沟、军用电(光)源。
下缆
2.管底距盾构管
顶大于0.5D时,
ⅠⅢ级
线风险等级降低
一级。
煤气支管、自来水支
3.管线与基坑
管、雨污水管、普通电Ⅲ类
围护结构边缘
ⅡⅣ级
力管沟、通信管沟
净距大于5m时,
风险等级降低
一级。
备注:位于明(盖)挖法基坑外边线3H,隧道外边线30m或3Hi、3D (取大值)范围以外环境设施不作为风险源。
H—基坑开挖深度;
Hi—隧道设计底板埋深;
D—盾构隧道设计外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