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局解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腹腔及其内容局部解剖学课件

腹腔及其内容局部解剖学课件
胃底、胃体一部分
脾、胰尾、结肠左曲 左肾一部分
脐区
左腹外侧区
胃大弯(充盈时)、横结肠、大网膜、 降结肠
两输尿管各一部分、十二指肠一部 空肠一部分
分、空回肠各一部分
左肾一部分
耻区
左腹股沟区
盲肠、阑尾 回肠末端
回肠一部分、膀胱(充盈时)、子宫 乙状结肠一部分 (妊娠期)、乙状结肠一部分、两输 回肠一部分 尿管各一部分
第四节 结肠下区
概述 • 空肠 jejunum • 回肠 ileum • 盲肠cecum • 阑尾 vermiform appendix • 结肠colon
一、空肠及回肠
空肠占近侧2/5;回肠占远 侧3/5。空肠位于左腰区和 脐区;回肠位于脐区、右腹 股沟区和盆腔内。
(1)空肠管径较粗,管壁较厚,血 管弓级数较少,呈粉红色,粘膜 皱襞高而密。
高位阑尾 腹膜外阑尾 浆膜下阑尾
临床意义:诊断阑尾炎时, 确切的体表投影位置并不十 分重要,有临床价值的症状 是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并在 右下腹有一个局限性固定压 痛点则更具有诊断意义(问 号上的一点)。
阑尾动脉:多为1支(92%)
阑尾静脉:临床上要注意:
1. 化脓性阑尾炎时,细菌栓子可随 血回流入肝内。
2 5
4 3
6
肠系膜 系膜三角 左肠系膜窦 右肠系膜窦 血管
















肠切除吻合术时肠系膜应作扇形切除,且对系膜缘侧的肠壁应稍多切除一 些,以保证吻合口对系膜缘侧有充足的血供,避免术后缺血坏死或愈合不
良。
空回肠的神经
空回肠的淋巴

局解课件-腹部

局解课件-腹部

腹外斜肌腱膜
前层 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
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
后层 腹横肌腱膜 弓状线或半环线
(二)白线和脐环: 3块阔肌腱膜在中线 上会合。上宽下窄,少 血管。在脐周形成脐环。
(三)腹股沟区
1、境界: 上界:髂前上嵴至腹直肌外侧缘水平线;内侧界:腹直肌外侧缘; 下界:腹股沟韧带 2、层次结构:1、皮肤、浅筋膜; 2、腹外斜肌腱膜; 3、腹内斜 肌和腹横肌; 4、腹横筋膜;5、腹膜外筋膜;6、壁腹膜
反 转 韧 带
3、腹内斜肌 4、腹横肌 1)腹股沟镰(联合腱) 2)提睾肌
(四)腹横筋膜: 形成结构:腹直肌筋膜、腹股沟管后壁、腹股沟管深环、凹间 韧带和精索内筋膜
5、腹膜外筋膜:
腹膜外脂肪:填充于腹横筋膜与壁腹膜之间的脂肪组织此层 疏松,且易与周围组织分离,临床上作膀胱等手术时,可在 腹膜外进行而无需经过腹膜腔。 内有髂外血管及 分支,髂外淋巴结, 生殖股神经,脂肪 等。在下腹部男性 有输精管。
近的皮肤外,其它部位的皮肤移动性较大。
(二)浅筋膜: 腹壁下部(脐平面以下)分两层: 浅层称Camper筋膜,富含脂肪 深层称膜性层(Scarpa 筋膜),富有弹性纤维,在中线与白 线相连,两侧向下在腹股沟韧带下方一横指附着股部的深筋膜 (阔筋膜),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的膜层并不附着,而继续 向下至阴囊,与阴囊肉膜和会阴部浅筋膜的深层Colles筋膜相延 续,Scarpa 筋膜下隙与会阴浅隙相交通。
(四)腹股沟管
是腹外斜肌腱膜 与腹横筋膜之间的裂隙。有4壁2口。 内容: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男性:精索; 女性:子宫圆韧带
腹股沟管前壁:腹外 斜肌腱膜、腹内斜肌 浅环:腹股沟管 腹股沟管上壁:腹内 斜肌和腹横肌下缘 腹股沟管下壁:腹 股沟韧带 腹股沟管后壁:腹横 筋膜、联合腱 内口:腹股沟管深环

局部解剖学PPT课件 腹部解剖

局部解剖学PPT课件 腹部解剖

肝上间隙
左肝上间隙 • 左肝上前间隙 • 左肝上后间隙
右肝上间隙
镰状韧带 冠状韧带 三角韧带
肝下间隙
右肝下间隙 肝肾隐窝
左肝下间隙
左肝下前间隙 左肝下后间隙(网膜囊)
结肠下间隙
右结肠旁沟
结肠旁沟
左结肠旁沟
肠系膜窦 右肠系膜窦
左肠系膜窦
右沟上下流通,左沟不畅, 右窦封闭,左窦入盆。
膈结肠韧带
胆囊静脉cystic vein
肠系膜上静脉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门静脉属支
胃左静脉left gastric vein
胃右静脉right gastric vein
脾静脉 splenic vein 肠系膜下静脉 inferior mesenteric vein
门静脉交通(门脉高压)
(二)血管与淋巴
1. 胃的动脉 (1)胃左动脉 (2)胃右动脉 (3)胃网膜右动脉 (4)胃网膜左动脉 (5)胃短动脉 (6)胃后动脉
2. 胃的静脉: 幽门前静脉
3. 胃的淋巴 (1)胃左、右淋巴结 (2)胃网膜左、右淋巴结 (3)幽门上、下淋巴结 (4)脾淋巴结 (5)贲门淋巴结
腹腔淋巴结
外口---腹股沟管皮下环 四壁: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
后壁---腹横筋膜,联合腱 上壁---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 后壁---腹横筋膜,联合腱 上壁---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斜疝
2.海氏三角
Hesselbach triangle
胃的位置与毗邻、胃周围的韧带及胃的动脉供 应
十二指肠悬肌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肝的位置、毗邻、上、下界的体表投影,肝蒂 的组成及重要结构的排列关系和临床意义

【局部解剖学】中、下腹部脏器解剖PPT课件

【局部解剖学】中、下腹部脏器解剖PPT课件

位 置 位于左上腹部 位于右下腹部 粘膜及皱襞 高而密,偶有 低而稀疏,还有
孤立淋巴滤泡 集合淋巴滤泡
管径、管壁 较大而厚
较小而薄
系膜内脂肪 较少、系膜窗亮 较多、不易透光
血 供 情 况 血供丰富色红 血供较差、颜色浅淡
血管弓的层次 2~3层、直血管 4~5层、直血管较
较长

二、结肠血供
来源:两条血管SMA、IMA 分支:有五条结肠A
与腹腔动脉相邻、脾 动脉行于其上。
4、胰尾:
抵靠脾门。
解剖注意事项
⒈观察小肠系膜的特点; ⒉观察阑尾系膜的特点,并解剖阑尾; ⒊观察门静脉的形成类型。
小结
一、肠管的比较
㈠大肠与小肠的区别
表面有结肠袋、结肠带、 肠脂垂。 (为盲肠、结肠特有)
㈡ 左、右半结肠的比较
右半结肠
左半结肠
位置 口径 功能 弯曲
中结肠A(左、右支) 右结肠A(升、降支) 回结肠A(升、降支) 左结肠A(升、降支) 乙状结肠A(1-6支)
缘动脉
结肠A的分支,在结肠边缘彼 此吻合形成一个大A弓,由缘A 上发出: 长支:分布到结肠对系膜缘1/3
肠壁,并由长支发现一支至 肠脂垂。
短支:分布到结肠系膜缘2/3肠
壁。
意义 ⒈ 缘A在中结肠A左支与左 结肠A升支之间,或回结肠 A结肠支与右结肠A降支之 间,吻合常不充分,或者 无吻合。
⒉ 切除肠脂垂时,不要牵 拉过度,否则切除时易伤 及长支血管。
⒊肠切除时,做对端吻合, 浆膜对浆膜,才能吻合好。
Collateral Pathways in Patients with Celiac Axis Stenosis: Angiographic–Spiral CT Correlation1

腹部解剖 ppt课件

腹部解剖  ppt课件

腹股沟管 腹环 弓状线
腹直肌 精索内筋膜 腹壁下动脉 联合腱
腹壁下 动脉
腹股沟 韧带
腹环 联合腱 陷窝韧带
精索 腹横筋膜
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外1/3 处有腹内斜肌起
始部加强。 腹内斜肌起于腹股沟韧带的外侧 2/3 ,下缘游 离,弓形跨过精索,后形成联合腱,止于耻骨梳韧带。 其下缘的部分纤维,沿精索形成提睾肌及其筋膜。
femoral ring Femoral canal Saphenous opening Thigh
Passes through inguinal yes canal Exits the superficial inguinal ring Enters scrotum yes yes
hernia sac
processus vaginalis
Transversalis fascia
Femoral canal
Formation of the inguinal canal in males
Formation of the inguinal canal in femalesLeabharlann (四)睾丸下降与腹股沟疝的关系
(五)疝的修补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direct inguinal hernia
Femoral hernia
The fascial coverings of the spermatic cord
六、睾丸和精索被膜的层次与腹壁层次的关系
腹膜 腹横筋膜 腹前外侧壁 腹横肌 精索外筋膜 腹内斜肌 皮肤 腹外斜肌 浅筋膜 提睾肌筋膜 Scarpa筋膜 腹外斜肌腱膜 Camper筋膜 精索内筋膜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皮肤 腹横筋膜 精索内筋膜 睾丸鞘膜 腹膜外脂肪 提睾肌筋膜 壁腹膜 鞘韧带 睾丸和精索 皮肤 浅筋膜 阴囊

腹部解剖课件PPT

腹部解剖课件PPT

腹壁的肌肉
四、腹壁的神经支配
1.肋间神经 2、肋下神经 3、髂腹下神经 4、髂腹股沟神
经 5、生殖股神经
腹壁的神经支配
腹壁的神经支配
1、肋间后动脉 2、肋下动脉 3、腰动脉 4、腹壁上、下动
脉 5、旋髂深动脉
腹壁的血管
Hale Waihona Puke 五、腹壁的血管腹股沟区的解剖
1、腹股沟管 2、腹股沟疝 3、睾丸下降与
腹部解剖
1、境界 2、分区 3、表面解剖
腹部概述
腹前外侧壁
浅层结构 1、皮肤 2、浅筋膜 脐平面以下浅筋膜分两层 camper筋膜 和scarpa筋膜 (与 会阴浅筋膜colles相延续) 3、皮神经和浅血管
浅筋膜中的结构
1、皮神经 2、浅血管
浅筋膜中的结构
1、肌层
深层结构
腹直肌鞘
腹壁的肌肉
疝的关系
七、腹股沟管的解剖
七、腹股沟管的解剖
七、腹股沟管的解剖
七、腹股沟管的解剖
七、腹股沟管的解剖
腹膜
请同学们注意
下课后请大 家到实验室 去继续解剖

腹部的局部解剖课件

腹部的局部解剖课件

8
腹膜腔、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腹膜腔的概念: 腹、盆腔脏器与腹膜的关系:
腹膜内位器官 腹膜外位器官 腹膜间位器官
腹部的局部解剖
9
第二节 腹前外侧壁
腹部的局部解剖
10
腹壁层次
皮肤 浅筋膜 肌层 腹横筋膜 腹膜外筋膜 壁腹膜 ☆ 局部结构
腹部的局部解剖
11
皮肤
特点:
前外侧皮肤薄而有弹性, 皮下组织松弛,
约1横指处—大腿阔筋膜相 愈着。 浅、深两层之间还有丰富的 淋巴管和小血管:腹壁浅动 脉、旋髂浅动脉和腹壁浅静 脉、旋髂浅静脉,以及脐周 静脉网。
腹部的局部解剖
13
浅筋膜深层
中线 — 附于白线
两侧向下—腹股沟韧带下 方约一横指处—大腿阔 筋膜
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 间—向下—会阴浅筋膜 和阴茎浅筋膜(腹部浅 筋膜的深面与会阴浅隙 相通)。
肠系膜下静脉
腹部的局部解剖
42
胃的淋巴引流
胃左、右淋巴结 胃网膜左、右淋巴结 幽门上、下淋巴结 脾淋巴结
腹部的局部解剖
43
胃的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腹部的局部解剖
44
胰腺和十二指肠
腹部的局部解剖
45
十二指肠 duodenum
胰腺 pancreas
腹部的局部解剖
脾 spleen
46
腹部的局部解剖
35
位置

毗邻
网膜、韧带
血管
淋巴回流
神经
腹部的局部解剖
36
胃贲门:在第11胸椎左侧;
胃幽门:在第1腰椎下缘 右侧。
胃的位置
腹部的局部解剖
37
胃的毗邻
“胃床”:由胃后壁隔网 膜囊与胰、左肾、左肾 上腺、膈脚、脾、横结 肠及其系膜共同构成。

局部解剖学课件之 腹 部_PPT幻灯片

局部解剖学课件之 腹 部_PPT幻灯片
腹部的分区:
腹上 区
腹上部 左季肋区
右季肋区
脐区
分区 腹中部 左腹外侧区
右腹外侧区腹下区腹下来自 左腹股沟区右腹股沟区
一、腹前外侧壁
(一)皮肤切口
1、自剑突沿前正中线 向下环绕脐切至耻骨联 合上缘。 2、自剑突向两侧沿肋 弓向外下切至腋中线。 3、自耻骨联合上缘沿 腹股沟向外切至髂前 上棘。
(二)解剖浅筋膜
1、剖察浅血管 2、辨认Camper筋膜 和Scarpa筋膜 3、观察肋间神经皮 支
二、腹膜及腹腔脏器的初步观察
(一)打开腹膜腔 (二)观察腹腔脏器
1、肝的位置和形态 2、胃的位置和毗邻 3、胰和脾的位置 4、空、回肠的位置 5、大肠的分部和特点
(三)腹膜形成的结构
1、观察网膜 2、探察韧带 3、观察系膜
三、结肠上区
(一)解剖胃的血管和神经 1、胃左、右动脉 2、迷走神经前、后干 3、胃网膜左动脉 4、胃网膜右动脉
(二)解剖胰和脾的血管 1、解剖脾动脉 2、观察脾静脉 3、清理腹腔干 4、分离肝总动脉
(三)解剖肝12指肠韧带 1、肝固有动脉 2、胆总管 3、门静脉 4、肝胆三角
四、结肠下区
目的要求
• 1、了解肝胆三角的组成和胆囊动脉的行径。 • 2、熟悉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各管道的局部位置。 • 3、掌握胃的位置、毗邻和血液供应。 • 4、了解肠系膜上、下动脉的行径和主要分支。 • 5、掌握阑尾的位置和阑尾动脉的行径。。
(一)解剖肠系膜上动、静脉 1、解剖肠系膜上动、静脉 2、切开小肠系膜根 3、解剖空、回肠动脉 4、中结肠动脉 5、右结肠动脉 6、回结肠动脉
(二)解剖肠系膜下动、静脉
1、解剖肠系膜下静脉 2、剖察肠系膜下动脉 3、左结肠动脉 4、乙状结肠动脉 5、直肠上动脉

局部解剖学(腹部)

局部解剖学(腹部)
呈漏斗状突出,形成腹股沟 管深环;
④在深环内侧增厚形成窝间韧
带。修补腹股沟斜疝时,缝 合窝间韧带可缩紧深环;
⑤包绕精索形成精索内筋膜。
整理版
22
5、腹膜外组织
又称腹膜外脂肪或腹膜
外筋膜,位于腹横筋膜与
腹膜壁层之间,含有不同
程度的脂肪组织,向后与
腹膜后间隙相连续,内有
骼外血管及其分支、骼外
淋巴结、生殖骨神经等。
整理版
24
二、局部结构 (一)腹直肌鞘
sheath of rectus abdominis 分前、后两叶。
整理版
25
(二)腹白线和脐环 腹白线由腹前外侧
壁3层扁肌的腱膜在 腹前正中线上互相交 织而成,上宽下窄。 腹白线的腱膜纤维 在脐处环绕脐形成脐 环。
整理版
26
(三)腹股沟管
位置:
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 1.5cm处,腹前外侧壁下 部,长约4~5cm。
整理版
14
腹股沟韧带内侧端小部分 纤维由耻骨结节向下后 外侧转折形成腔隙韧带 (陷窝韧带)。向外侧 延伸附着于耻骨梳,称 耻骨梳韧带。
整理版
15
腹内斜肌 在腹直肌外侧移行
为腱膜,并分两层包 绕腹直肌,止于腹白 线。
整理版
16
腹横肌
至腹直肌外侧移行为腱膜。
在腹直肌下部的外侧缘附近, 腹横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互 相融合,构成腹股沟镰,亦 称联合腱,部分人以两肌结 合而非腱性融合,可称联合 肌。腹横肌和腹内肌的少量 下部肌纤维与腹股沟韧带中 点处延续为菲薄的提睾肌包 裹精索和睾丸,有悬提睾丸 的作用。
整理版
27
两口
内口: 腹股沟管深环(腹环 )在腹股沟韧带上方约 1.5cm,为腹横筋膜随 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向外的突 口。

局解腹部PPT课件

局解腹部PPT课件
横筋膜突向腹股沟管的起始处,从内面看是一环状口,前 面是包裹精索的精索内筋膜。
3. 外口:浅环(或皮下环),从浅环边缘向下延续的筋膜即 精索外筋膜。
4.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内侧部分有脚间纤维加强,外侧 1/3有腹内斜肌起始处予以加强。
5. 后壁:腹横筋膜;内侧份正对浅环处有腹股沟镰予以加强。 6. 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形游离下缘(跨越精索上
3. 腹内斜肌起自腹股沟韧带部分正对深环,腹股沟镰 正对皮下环,二者对管的两口有保护作用。
4. 腹内斜肌、腹横肌收缩时,其拱状下缘下降接近腹 股沟韧带,有括约肌的作用。
5. 提睾肌收缩使精索变粗,填满腹股沟管,起堵塞作 用。
腹部局部结构2
1. 腹股沟三角:或Hesselbach三角
1. 境界: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动脉和腹股沟韧 带内侧半所围成。 前面观
1. 髂腹下神经:耻骨联合上方皮肤和腹壁肌 2. 髂腹股沟神经:股前内侧上份与阴囊(或大阴唇)的皮肤。
深筋膜
腹肌表面及肌层之间的深筋膜较薄,不 明显。
在最深层肌深面的筋膜发育良好,特别 在下腹部,称腹横筋膜。


1. 腹直肌:腱划与腹直肌鞘前紧密结合不易剥离,腱划在肌后面不明显,亦 不与腹直肌鞘后层融合。
方)。 7. 下壁:腹股沟韧带内侧半。 8. 腹股沟管内容:男性有精索经过,管亦较大;女性是扁而
细的子宫圆韧带,管亦狭窄。
腹股沟区的保护机制
1. 腹股沟管是斜行裂隙,其腹环与皮下环不是正对的, 腹内压增高时,后壁即贴靠前壁。
2. 腹外斜肌在此处为坚韧的腱膜,腹压增高时,各深 层结构被压向腱膜,使管变窄,浅环由于牵拉也变 窄。
分区: 1. 四分法:以脐为中心分4个区,分别为左、右腹上区和左、 右腹下区。

局部解剖学-腹部ppt课件

局部解剖学-腹部ppt课件
〔1〕动脉:脐平面以上来 自肋间后动脉和肋下动脉的 分支〔细小〕;脐平面以下 有两条较大的浅动脉即腹壁 浅动脉和旋髂浅动脉。
腹壁浅A 旋髂浅A
一、层次构造
〔2〕浅静脉:脐以上经胸腹 壁V→胸外侧V →腋V ;脐以 下经腹壁浅V →大隐V →股 V。 腹前外侧壁的浅V是上、下腔 V与肝门V间重要的吻合支, 在脐区,浅V经过附脐V与肝 门V相交通……。 当上、下腔V脉之一有阻塞 〔高压〕时,血液可取道另一 腔V途径回流……。 〔3〕浅淋巴管:〔略〕
腹部
一、境界与分区
〔一〕境界 腹部的上界为剑突〔或剑胸结合〕向 两侧经肋弓下缘、第11肋前端、第 12肋下缘至第 12胸椎棘突的连线; 下界为耻骨结合上缘向两侧经耻骨嵴、 耻骨结节、腹股沟、髂嵴至第5腰椎 体下缘的连线。腹部的体表境界与腹 腔的境界并不一致……。 〔二〕分区 用的有九区分法和四区分法。
三、肾 上 腺 和 下 腔 静 脉
1.肾上腺:左侧为半月 形,右侧为三角形。 肾上腺上动脉〔始自膈下 动脉;肾上腺中动脉〔自 腹自动脉〕;肾上腺下动 脉〔自肾动脉〕。 2.下腔静脉
四、腰 交 感 干
脊柱与腰大肌之间。左腰交 感干与腹自动脉左缘相邻; 右腰交感干的前面有下腔 静脉覆盖。
腹腔NG
腰交 干NG
二、胃
2.淋巴 3.神经:迷走神经前、后干。
三、十二指肠
1.分部及毗邻 2.血管:胰十二指肠上前、后A及胰十二后A。 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
Treitz韧带
四、肝
1.位置与毗邻 2.韧带和膈下间隙
膈下腹膜外间隙
右肝上间隙
肝上间隙
左肝上前
左肝上间隙 左肝上后
右肝下
肝下间隙
左肝下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