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思维导图(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整理)人教版初中数学思维导图.

(整理)人教版初中数学思维导图.
2.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内容初中数学思维导图
一、全等三角形Leabharlann 维导图(1)安全预评价。二、相似三角形思维导图
8.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三、几何初步和三角形思维导图
(1)规划实施后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预测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之间的比较分析和评估;(3)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可靠性;四、投影与视图思维导图
1)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有:危险度评价法,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泄漏、火灾、爆炸、中毒评价模型等。
(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3.不同等级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五、圆思维导图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原则规定六、实数思维导图
七、代数式思维导图

人教版初中数学思维导图

人教版初中数学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思维导图姓名:班级:学号: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教1.1 正数和负数1.2 有理数1.2.1 有理数1.2.2 数轴1.2.3 相反数1.2.4 绝对值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3.1 有理数的加法1.3.2 有理数的减法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4.1 有理数的乘法1.4.2 有理数的除法1.5 有理数的乘方1.5.1 乘方1.5.2 科学记数法1.5.3 近似数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 整式2.2 整式的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从算式到方程3.1.1 一元一次方程3.1.2 等式的性质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几何初步4.1 几何图形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4.1.2 点、线、面、体4.2 直线、射线、线段4.3 角4.3.1 角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4.3.3 余角和补角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5.1.1 相交线5.1.2 垂线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5.2 平行线及其判定5.2.1 平行线5.2.2 平行线的判定5.3 平行线的性质5.3.1 平行线的性质5.3.2 命题、定理、证明5.4 平移第六章实数6.1 平方根6.2 立方根6.3 实数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1 平面直角坐标系7.1.1 有序数对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7.2.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 二元一次方程组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8.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 不等式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9.1.2 不等式的性质9.2 一元一次不等式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 统计调查10.2 直方图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 三角形的边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1.2.1 三角形的内角11.2.2 三角形的外角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11.3.1 多边形11.3.2 多边形的内角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 全等三角形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十三章轴对称13.1 轴对祢13.1.1 轴对称13.1.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3.2 画轴对称图形13.3 等腰三角形13.3.1 等腰三角形13.3.2 等边三角形13.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1 整式的乘法14.1.1 同底数幂的乘法.14.1.2 幂的乘方14.1.3 积的乘方14.1.4 整式的乘法14.2 乘法公式14.2.1 平方差公式14.2.2 完全平方公式14.3 因式分解14.3.1 提公因式法14.3.2 公式法第十五章分式15.1 分式15.1.1 从分数到分式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15.2 分式的运算15.2.1 分式的乘除15.2.2 分式的加减15.2.3 整数指数幂15.3 分式方程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6.1 二次根式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6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7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18.1 平行四边形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8第十九章一次函数19.1 函数19.2 一次函数14.3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9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20.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0。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思维导图及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思维导图及总结,推荐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思维导图及总结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有理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有理数:(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0p q ,p (pq ≠为整数且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 ②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 a+b=0 a 、b 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 绝对值可表示为:或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0a (a )0a (0)0a (a a ⎩⎨⎧<-≥=)0a (a )0a (a a 论;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的倒数是a ;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a17.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a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b)n =(b-a)n .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

2020人教版八上数学思维导图(史上最新最全)

2020人教版八上数学思维导图(史上最新最全)
人教版 8 年级上册思维导图(全)
整章内容预览,梳理知识脉络,学习记忆好帮手,复习补漏好工具 目录
精心原创,谢绝盗图 关注公众号“数学资料库”,更多优质内容免费领。
第十一章 三角形
精心原创,谢绝盗图 关注公众号“数学资料库”,更多优质内容免费领。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精心原创,谢绝盗图 关注公众号“数学资料库”,更多优质内容免费领。
第十三章 轴对称
精心原创,谢绝盗图 关注公众号“数学资料库”,更多优质内容免费领。
第十四章 整式的公众号“数学资料库”,更多优质内容免费领。
第十五章 分式
精心原创,谢绝盗图 关注公众号“数学资料库”,更多优质内容免费领。
精心原创,谢绝盗图 关注公众号“数学资料库”,更多优质内容免费领。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超全)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超全)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超全)第一章:实数1. 实数的概念2. 实数的分类有理数整数正整数、负整数、零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无理数3. 实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开方第二章:代数式1. 代数式的概念2. 代数式的分类单项式多项式3. 代数式的运算减法乘法除法乘方第三章:方程与不等式1. 方程的概念2. 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方法3. 不等式的概念4. 一元一次不等式求解方法第四章:函数1. 函数的概念2.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式法图象法3. 一次函数定义图象性质4. 二次函数定义图象第五章:几何图形1. 点、线、面2. 线段3. 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4. 三角形定义分类性质5. 四边形定义分类性质6. 圆定义性质第六章:概率与统计1. 概率的概念2. 概率的计算方法3. 统计的概念4.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5. 数据的表示方法表格法6. 数据的分析方法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超全)第一章:实数1. 实数的概念实数是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在内的所有数的集合。

2. 实数的分类有理数整数正整数、负整数、零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无理数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比例的数,如根号2、π等。

3. 实数的运算加法将两个实数相加得到一个新的实数。

减法将一个实数减去另一个实数得到一个新的实数。

乘法将两个实数相乘得到一个新的实数。

除法将一个实数除以另一个非零实数得到一个新的实数。

乘方将一个实数乘以自身多次得到一个新的实数。

开方求一个实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等。

第二章:代数式1. 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是由数、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的表达式。

2. 代数式的分类单项式只有一个项的代数式。

多项式由多个项组成的代数式。

3. 代数式的运算加法将两个代数式相加得到一个新的代数式。

减法将一个代数式减去另一个代数式得到一个新的代数式。

乘法将两个代数式相乘得到一个新的代数式。

除法将一个代数式除以另一个非零代数式得到一个新的代数式。

乘方将一个代数式乘以自身多次得到一个新的代数式。

人教版初中数学思维导图(最新整理)

人教版初中数学思维导图(最新整理)

初中数学思维导图姓名:班级:学号: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教1.1正数和负数1.2有理数1.2.1有理数1.2.2数轴1.2.3相反数1.2.4绝对值1.3有理数的加减法1.3.1有理数的加法1.3.2有理数的减法1.4有理数的乘除法1.4.1有理数的乘法1.4.2有理数的除法1.5有理数的乘方1.5.1乘方1.5.2科学记数法1.5.3近似数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整式2.2整式的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从算式到方程3.1.1一元一次方程3.1.2等式的性质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几何初步4.1几何图形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4.1.2点、线、面、体4.2直线、射线、线段4.3角4.3.1角4.3.2角的比较与运算4.3.3余角和补角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5.1.1相交线5.1.2垂线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5.2平行线及其判定5.2.1平行线5.2.2平行线的判定5.3平行线的性质5.3.1平行线的性质5.3.2命题、定理、证明5.4平移第六章实数6.1平方根6.2立方根6.3实数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1平面直角坐标系7.1.1有序数对7.1.2平面直角坐标系7.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7.2.2用坐标表示平移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二元一次方程组8.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8.4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不等式9.1.1不等式及其解集9.1.2不等式的性质9.2一元一次不等式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统计调查10.2直方图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三角形的边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1.2.1三角形的内角11.2.2三角形的外角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11.3.1多边形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十三章轴对称13.1轴对祢13.1.1轴对称13.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3.2画轴对称图形13.3等腰三角形13.3.1等腰三角形13.3.2等边三角形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1整式的乘法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14.1.2幂的乘方14.1.3积的乘方14.1.4整式的乘法14.2乘法公式14.2.1平方差公式14.2.2完全平方公式14.3因式分解14.3.1提公因式法14.3.2公式法第十五章分式15.1分式15.1.1从分数到分式15.1.2分式的基本性质15.2分式的运算15.2.1分式的乘除15.2.2分式的加减15.2.3整数指数幂15.3分式方程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6.1二次根式16.2二次根式的乘除16.3二次根式的加减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6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勾股定理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7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18.1平行四边形18.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8第十九章一次函数19.1函数19.2一次函数14.3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9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数据的集中趋势20.2数据的波动程度20.3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思维导图与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思维导图与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思维导图及总结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容.第一章有理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有理数:(1)凡能写成)0p q ,p (p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 a+b=0 a 、b 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 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a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n 或 (a-b)n =(b-a)n. 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本章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

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章节思维导图集图片版

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章节思维导图集图片版

你现在的努力要对得起别人对你的好!
Math 实验室-1-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章节思维导图
共4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目录
第1章有理数的思维导图
1.1正数和负数
1.2有理数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5有理数的乘方
第2章整式的加减的思维导图
2.1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的思维导图
3.1从算式到方程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的思维导图
4.1几何图形
4.2直线、射线、线段
4.3角
4.4课题学习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思维导图
姓名:班级:学号: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有理教
1.1正数和负数
1.2有理数
1.2.1有理数
1.2.2数轴
1.2.3相反数
1.2.4绝对值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1.3.2有理数的减法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
1.4.2有理数的除法
1.5有理数的乘方
1.5.1乘方
1.5.2科学记数法
1.5.3近似数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
3.1.2等式的性质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章几何初步
4.1几何图形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4.1.2点、线、面、体
4.2直线、射线、线段
4.3角
4.3.1角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4.3.3余角和补角
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5.1.1相交线
5.1.2垂线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5.2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平行线
5.2.2平行线的判定
5.3平行线的性质
5.3.1平行线的性质
5.3.2命题、定理、证明
5.4平移
第六章实数
6.1平方根
6.2立方根
6.3实数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7.1平面直角坐标系
7.1.1有序数对
7.1.2平面直角坐标系
7.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7.2.2用坐标表示平移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8.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8.4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不等式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9.1.2不等式的性质
9.2一元一次不等式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1统计调查
10.2直方图
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三角形的边
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
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1.2.1三角形的内角
11.2.2三角形的外角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11.3.1多边形
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2.1全等三角形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第十三章轴对称
13.1轴对祢
13.1.1轴对称
13.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3.2画轴对称图形
13.3等腰三角形
13.3.1等腰三角形
13.3.2等边三角形
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14.1整式的乘法
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
14.1.2幂的乘方
14.1.3积的乘方
14.1.4整式的乘法
14.2乘法公式
14.2.1平方差公式
14.2.2完全平方公式
14.3因式分解
14.3.1提公因式法
14.3.2公式法
第十五章分式
15.1分式
15.1.1从分数到分式
15.1.2分式的基本性质
15.2分式的运算
15.2.1分式的乘除
15.2.2分式的加减
15.2.3整数指数幂
15.3分式方程
八年级下册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16.1二次根式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6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17.1勾股定理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7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18.1平行四边形
18.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8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19.1函数
19.2一次函数
14.3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9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20.1数据的集中趋势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
20.3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0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