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离骚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课件(37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课件(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e1ed1cd3186bceb19e8bbf2.png)
( 6) 鹰和凡鸟不能同处一群啊,从远古以来就是 这样。 分析: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 波逐流 哪有方枘和圆凿能够相合的啊?哪有道不同 能够相安? 分析: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 小结:以上四句写自己和群臣的矛盾是不可 调和的。
2017/12/6
( 7) 。 我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我忍受着责骂 和侮辱。 分析: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 侮辱。
我忽然回头来放眼远眺啊,将去看看四 方广大的土地。 分析:写诗人放眼眺望四方大地
佩戴着缤纷多彩的服饰啊,浓郁的花香 会更加芬芳。 分析:写诗人佩戴上多种服饰,使自己 更加光彩照人,暗指自我陶醉。
2017/12/6
世上的人们各有各的乐趣啊,而我独独 爱美并且习以为常。 分析: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 生只想追求美政,加强品格修养 。 即使把我肢解了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 道我的志向还会因受挫折而改变? 分析: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 改变自己志向。
2017/12/6
(2)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 替。 我只是崇尚美德并约束自己啊,可早 上刚进谏而晚上就遭贬黜。 析: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 仍然遭到贬黜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 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分析: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 黜是因为德行高尚
(五)、浪漫的精神 义无反顾的人生之路 “亦余心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诵读指导
《楚辞》以六、七言为主,兼及四、 五、八、九言,并多用楚地口语“兮”字。 朗读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它的 节奏特点。以第一节为例: 长太息 / 以 / 掩涕兮,——哀 / 民生/ 之/多艰。余 / 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謇/ 朝谇/而/夕替。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离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离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853e7b8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8.png)
内容小结
深入探究
1.《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诗歌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正道直行、献身理想的爱国诗人形象。 ① 外部形象特征突出,与众不同。“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制芰荷以为衣
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以形象上的与众不同,表明自己不与小人同流合污,坚守正 道。 ② 思想性情鲜明。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 规矩”“ 绳墨”)。 第二,他主张美政,忧国忧民, 如“哀民生之多艰”“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 心”。 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甘愿献身理想。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 其犹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客死秦国和郢都被攻陷的噩耗,万念俱灰,投入了滚滚奔流的汨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投江自尽,纷纭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
人们都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希望鱼吃了这些就不去咬屈原的尸体。还有郎中
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期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的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
原投江日,楚国人民都会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屈原,端午节的
写作背景
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后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 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诸侯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 争。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触犯了楚国贵族集 团的利益,因此楚国贵族集团中的固执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屈原为之奋斗 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于是,屈原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表达不愿与 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
⑪鸷 ( zhì )鸟
⑫ 方圜(yuán)
⑭ 芰( jì )荷
⑮ 岌( jí )岌
③謇( jiǎn )朝谇( suì ) ⑦偭(miǎn)规矩 ⑩溘( kè )死 ⑬ 攘 (rǎng)诟(gòu )
【2020】最新高中语文第05课离骚(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20】最新高中语文第05课离骚(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0a9ab6e6daef5ef7ba0d3cda.png)
《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班固进而释“离”为“罹”,以“离骚”为“遭忧作辞”;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二说均可通。
3.特殊句式
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句,“不吾知”即“不知吾”。)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句,“冠之岌岌”即“岌岌之冠”,“佩之陆离”即“陆离之佩”,“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羁”“替”,此处均为被动词:被约束,遭贬黜。)
1.下列加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谣诼zhuó朝谇suì揽茝chǎi偭规矩miǎn
B.溘死kè鸷鸟zhì方枘ruì悔相道xiānɡ
C.攘诟rǎnɡ兰皋ɡāo可惩chěnɡ制芰荷jì
D.侘傺chà浩荡hào蕙纕xiānɡ好修姱hǎo
2.与“吾独穷困乎此时”中的“穷”含义相同的楼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D.复前行,欲穷其林
(2)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饮一口汨罗江
熊召政
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多年。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当然,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这苦涩,比秋茶更酽。
朋友继续说:“你们诗人都是疯子,不过,也像圣徒。恒河的水污染那么严重,圣徒们也是长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喝一口。”
人教版 高中 语文 必修二 课件 第5课《离骚》(共41张PPT)
![人教版 高中 语文 必修二 课件 第5课《离骚》(共4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35a1e9571fe910ef12df84f.png)
7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gòu)。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译:只有受委曲压抑意志啊,忍受着责 骂和侮辱。 能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圣 贤大力推崇的。)
3.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zhuó)谓余 以善淫。
译:怨恨我那神圣君王实在荒唐啊, 他始终不能把民情体谅。 许多小人嫉妒我高尚的德行啊, 造谣诽谤,将淫邪的罪名给我加上。
4.固时俗之工巧兮, 偭(miǎn)规矩而改错(措)。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译:世俗的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 规矩而改变措施。 违背准绳而追求歪斜弯曲啊,竞相把苟合取 悦于人奉做法度。)
离 骚
二说均可通。
诵读指导: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
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 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 而/夕替。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模仿上面所举诗句节奏, 朗诵《离骚》诗章。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 謇(jiǎn)朝谇(suì )而夕替。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 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 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 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 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 《楚辞》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 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 源头“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 章》(9篇)、 《渔父》、 《招魂》 等。其中,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 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二单元 5.《离骚 》课件(22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二单元 5.《离骚 》课件(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f1fdf0e84254b35eefd34f5.png)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宁死不屈)
5.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
“兮”是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 置不同,作用也不尽相同。
用在上下句中:表语音的延长; 用在上下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 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 本篇课文的“兮”均用在上下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 补充。
6.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段来增强韵律感、音乐性?
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 唯昭质其犹未亏。
悔恨选择道路没看清楚啊, 我久久伫立准备往回返。 掉转我的马头把车赶上原路啊, 趁在迷途上还没走出太远。
让马儿在长满兰草的水边漫步啊, 再奔向椒丘暂且在那儿休息。 入仕为官不被接纳反遭指责啊, 只好退身重整我当年的旧衣。
《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 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关于《离骚》篇名的含义,古今各家说 法不一。有的说是“离愁”,有的说是“遭忧”,还有的说是 楚地的古乐曲名。
离忧也。离,犹罹也。
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遭遇忧愁,陷入困境(班固) 离,犹畔也,别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摆脱忧愁。
(1)押韵。隔句用韵。 (2)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 (3)大量使用对偶句。 (4)多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及叠音词。如“革几羁”“郁邑”“ 侘傺”“陆离”等是双声词,“岌岌”“菲菲”等是叠音词。
《离骚》课件55张+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离骚》课件55张+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1b67424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a.png)
1、 简介屈原 (约前 339 —约前 278 ),我国最早
的大诗人。名平,字原 ,又自云名正则 , 字灵均。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 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 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 内容是“美政”。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 因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 投汨罗江而死。
要加高头上高高的冠戴,加长我长长的佩戴。今义是色彩
繁杂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芳香 光泽
光明纯洁的本质
因为我的芳香与光泽杂糅在一起,所以唯独我光明纯洁 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回头看 放眼四望
指辽阔大地
忽然回过头来放开四望,打算往四方广大的土地。
繁多
芳香浓烈
更加明显。
伏清白以
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保持
动词的为动用法,
形容词动用,推重
为……而死
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本是前代的圣人之所推重的。
观察、选择道路
久久 久立
返回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 伫乎吾将反。
看清楚
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 行迷之未远。
回原路 趁着 走迷了路
转过我的车马返回原路,要趁着这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通假字
• ①偭规矩而改错(错—措,措施。) • ②何方圜之能周兮(圜—圆,圆形.) • ③进不入以离尤兮(离—罹, 遭受。) • ④芳菲菲其弥章(章—彰,明显,显著.) • ⑤延伫乎吾将反(反—返,返回.) • ⑥ 忳郁邑余侘傺兮
(邑—悒,yì,忧愁苦闷。)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荷花
荷花
裁剪荷叶做成上衣,缀缝荷花做成下裳。
高一语文人教版课标必修2《5离骚》(共35张)
![高一语文人教版课标必修2《5离骚》(共35张)](https://img.taocdn.com/s3/m/ca188922a8114431b90dd848.png)
公孙接一见使者送来两颗桃子,立刻仰天长叹道:“晏婴是个智者,一定是他出
的主意,让主公叫我们三人争功火并。我虽然能看破他的阴谋,但如果不敢接受桃子,
也算不上勇士了。”于是他对田开疆和古冶子说:“三个人两颗桃,只好各摆功劳了。
我陪主公出去打猎,第一次杀死一头野猪,第二次杀死一头老虎。我大概有资格吃一
颗桃子吧?”于是他拿了一颗桃子。田开疆说:“我率领军队两次打败进攻齐国的敌
法 富于抒情色彩。
浪漫的精神
义无反顾的人生之路 :“亦余心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探讨:屈原之死的价值?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 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 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 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 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 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 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 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 自投汨罗以死。
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
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
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
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
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
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
的源头。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 大的爱国诗人。 1953年,屈原被列
(四)、浪漫的想象
纵横驰骋的想象,铺陈描叙的写法, “香草美人”的比兴构筑出一个瑰奇幻 丽的艺术境界。
高中语文必修2离骚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2离骚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c1f17b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b.png)
高中语文必修2离骚原文及翻译引言《离骚》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中国先秦时期楚国的文学瑰宝。
本文将为您呈现《离骚》的原文及中文翻译,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欣赏这篇文学巨作。
离骚原文翱翔于白云之中,乘风驰骋在苍天之上,我欲与天公对话,而不愿居于尘世之间。
飞行在广袤的大地之上,我观察到人间的喧嚣和繁华,我思忖着,我们是否真正自由?我蔑视权贵的无能和傲慢,纵然我被流放山野,我依旧心怀壮志。
波光粼粼的大海边,我再一次燃起了我的激情,但我又深陷无边的忧伤之中,回忆着逝去的岁月。
我怀念从前的自由和荣耀,如今我却寄托在离骚之中,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都注入了我的笔锋。
沉湎于绮丽和声色的人们,不知道其中的寂寞和苦闷,我诅咒那虚伪和虚荣,追求着真正的精神追求。
我用离骚抒发心中的忧愁,渴望借此触动人们的灵魂,希望激发出真正的思考,摆脱一味的追逐和欲望。
天空蔚蓝,大地宽广,我愿驾驭明亮的羽翼,翱翔在无边的蓝天之上,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我用离骚书写心中的热爱,向往着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一双翅膀,勇敢地飞向自己的梦想。
离骚中文翻译我飞翔在白云之中,乘风驰骋于苍天之上,我渴望与天帝对话,而不愿生活于尘世之间。
在广袤的大地上飞行,我观察到人间的喧嚣和繁华,我思考着,我们是否真正自由?我鄙视权贵的无能和傲慢,即使我被流放荒山野岭,我依然怀揣雄心壮志。
碧海边波光闪烁,我再次燃起心中的激情,但我也深陷无边的忧伤之中,回忆逝去的岁月。
我怀念过去的自由和荣耀,如今我只能寄托于离骚之中,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都融入我的笔锋。
沉迷于华丽和声色之中的人们,无法理解其中的寂寞和苦闷,我咒骂虚伪和虚荣,追求真正的精神追求。
我以离骚抒发内心的愁苦,希望触动人们的灵魂,激发真正的思考,摆脱盲目的追逐和欲望。
碧蓝的天空,广阔的大地,我愿意驾驭明亮的羽翼,飞翔于无尽的蓝天之上,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人教版语文必修2《离骚》 课件 (共62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2《离骚》 课件 (共62张)](https://img.taocdn.com/s3/m/dbce8e04b9d528ea80c77900.png)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太息:叹息 以:连词 而 掩涕:掩面拭泪 兮:楚地方言土语,为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 中的“啊”。 哀:为……悲伤,形容词为动用法 民生:百姓的生活。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多: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艰:形容词作名词,灾难。
我长长地叹息,掩泪哭泣啊, 为百姓的生活有很多灾难而悲伤。
2、“楚辞” ①诗体名。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 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因为屈原作品中的《离 骚》一篇最著名,。因此又称“骚”体。 ②总集名。西汉刘向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 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 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③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 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 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 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 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 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
离忧也。离,犹罹也。 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遭遇忧愁,陷入困境 (东汉班固) 离,犹畔也,别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摆 脱忧愁。(西汉司马迁) 离骚,为叠韵连绵词,犹言牢骚,忧愁。离骚者, 离别的忧愁。(东汉王逸) “离”──遭遇, “骚”──忧愁, 《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百姓爱戴屈原,每 年5月初5,摇着龙船, 拜祭屈原。
作为一位杰出
的政治家和爱国 志士,屈原爱祖 国爱人民、坚持 真理、宁死不屈 的精神和他的人 格,千百年来感 召和哺育着无数 中华儿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 《九章》《招魂》,共23篇。以《离骚》为代 表的屈原的作品,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 源头,《离骚》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充分表现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 颇”(《离骚》)的“美政”理想。与此相关, 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 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 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 悔”的斗争精神和忧国忧民、忠贞爱国的情怀。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课件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4694b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7a.png)
• 10.开阔视野
• 楚辞
• 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 前期。汉代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又由于楚辞中最 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 的。如萧统《文选》中的“骚”类、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辨骚》篇, 就是对整个楚辞而言。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 集名。
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
• 9.题目解说
•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王逸《楚辞 章句》题作《离骚经》,宋代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指出:“盖后世 之士祖述其词,尊之为经耳。”也有人称之为《离骚赋》,或简称 《骚》。自汉迄南北朝,《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 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 “骚”来概括《楚辞》。
诗句 ①“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②“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固时俗之工
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③“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也!”
原因 小人投机 君王“不察”
自己不愿 同流合污
•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了解背景
• 关于《离骚》的写作年代,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屈 原放逐,乃赋《离骚》。”则当作于放逐以后。今人对此说法不一,有 说作于怀王时被疏以后,有说作于顷襄王时被放以后,有说作于怀王末 顷襄王初,有说始作于怀王时而作成于顷襄王初,迄无定论。
语文必修二《离骚》原文+翻译+词类活用
![语文必修二《离骚》原文+翻译+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85d9e07c4b73f242336c5ffc.png)
离骚原文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雄鹰和凡鸟不可能生活在一起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方枘圆凿自然不能结合啊,道路不同哪能有相同的思想.忍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忍受强加的罪过又将耻辱品尝.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啊,古圣先贤都认为应该是这样.真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徘徊傍徨.转过我的车子返回原路,好在我虽然迷途却并没有失去方向. 赶着马车来到长满兰草的水边啊,奔驰后休息在长着椒树的山岗.为君分忧反受指责啊,我退隐山林整理我当初的衣裳.裁剪荷叶做出我的上装啊,连缀花瓣做出我的下装.不了解我的心意也就算了啊,只要我的本心确实善良.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将我长长的佩带延长.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译为“向往”【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分别译为“加高”“加长”【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形容词的“为”动用法,译为“为……而死”.六、句式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离骚》 课件 (30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离骚》 课件 (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d6fad3ccc22bcd127ff0c3d.png)
《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想象瑰丽、奇 特,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格和象征等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
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①既替余以蕙纕 兮,又申之以揽茝。(“蕙纕”“揽茝” 比喻自己的美德) ②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 谓余以善淫。(“灵修”,神圣,喻指君王。“众女”喻指许 多小人。“蛾眉” 喻指高尚德行)③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 容以为度。(“绳墨” 喻指准绳、准则)④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鸷鸟不 群,方圜不能相合,比喻君子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⑤进不入 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初服”比喻原先的志向)⑥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制芰荷”、“集芙蓉” 比喻自己要保持芳洁与美好 )
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 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 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 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 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 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 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 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 志。
(8)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
伫立而想返回。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掉转我的车马返回原路啊,趁着这迷
途还不算远。 相:选择。延:久久。伫: 久立。反: “返” ,返回。
分析:痛定思痛,诗人后悔自己当初 没有看清形势,选错了道路,现在赶快迷 途知返。诗人在犹疑、彷徨、苦苦思索后 毅然作出抉择。
形象。
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 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 为裳。”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五课 《离骚》 注音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五课 《离骚》 注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363dcb37453610661ed9f43c.png)
畦留 夷与 揭车 兮, 杂杜 衡与 芳芷 。
jì zhī yè zhī jùn mào xī
yuán sì shí hū wú jiānɡ yì
冀枝 叶之 峻茂 兮, 原俟 时乎 吾将 刈。
suī wěi jué qí yì hé shānɡ xī
āi zhònɡ fānɡ zhī wú huì
虽萎 绝其 亦何 伤兮 ,哀 众芳 之芜 秽。
兮,朕皇考曰
xī
wéi ɡēnɡ yín wú
兮,惟庚寅吾
xī
zhào xī yú yǐ
兮, 肇锡 余以
zì yú yuē línɡ jūn
,字 余曰 灵均
bó yōnɡ 伯庸。 yǐ jiànɡ 以降。 jiā mínɡ 嘉名:
。
fēn wú jì yǒu cǐ nèi měi 纷吾 既有 此内 美 hù jiānɡ lí yǔ pì zhǐ xī 扈江 离与 辟芷 兮 mì yú ruò jiānɡ bù jí xī 汨余 若将 不及 兮 cháo qiān pí zhī mù lán xī 朝 搴 阰之 木兰 兮 rì yuè hū qí bù yān xī 日月 忽其 不淹 兮 wéi cǎo mù zhī línɡ luò xī 惟草 木之 零落 兮 bù fǔ zhuànɡ ér qì huì xī 不抚 壮而 弃秽 兮 chénɡ qí jì yǐ chí chěnɡ xī 乘骐 骥以 驰骋 兮
zá shēn jiāo yǔ jūn ɡuì xī
qǐ wéi rèn fū huì chǎi
杂申椒与 菌桂 兮, 岂维 纫夫 蕙茝 !
bǐ yáo
shùn zhī ɡěnɡ jiè xī
jì zūn dào ér dé lù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5课《离骚》 (共26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5课《离骚》 (共26张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7c0498f7ec4afe05a1df88.png)
• 古今异义 1)纫秋兰以为佩
2)汩余若将不及兮
3)日月忽其不淹兮
4)恐美人之迟暮
• 古今异义 1)纫秋兰以为佩 (古)把…当作 (今)认为 2)汩余若将不及兮 (古)赶不上 (今)比不上
3)日月忽其不淹兮 (古)时光 (今)太阳和月亮
4)恐美人之迟暮 (句中义)君主 (今)美女
骓不逝兮可奈何,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虞兮虞兮奈若何?
• 《楚辞》
一本诗集名称,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古代的 第二部诗歌专著。西汉刘向编定,收录以屈原为 代表的楚辞诗人的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但 不是他的个人专集,主要采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 法(《诗经》则是现实主义) 。
四、关于“风骚”
1)(今)妇女言行举止轻浮、不庄重。 如:她就会卖弄~。
• 特殊句式 1)肇锡余以嘉名
2)又重之以修能
3)纫秋兰以为佩
4)恐年岁之不吾与
• 特殊句式 1)肇锡余以嘉名(状后) 还原:肇以嘉名锡余 2)又重之以修能(状后) 还原:又以修能重之 3)纫秋兰以为佩(省略) 补全:纫秋兰以(之)为佩 4)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宾前) 还原:恐年岁之不与吾
重要字词
? 他 请你猜猜 是谁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屈原!
离 骚(节选)
(战国·楚国)屈原
一、关于屈原
• 前340-前278,战国末楚国政治家,中国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杰出的浪漫主义 诗人,中国古代诗歌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 创的标志性诗人,1953年入选为世界十大 文化名人。
2)(古)姿容俏丽。如:身量苗条,体格~。 3) (古)“风”,《诗经》中的“国风”(民
歌),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骚”, 指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 传统。“风骚”并称,指中国诗歌的两大传统, 后泛指文学才能,如:各领~数百年,唐宗宋祖, 稍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点二)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 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 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 时才能保持。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 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 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3.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荒唐 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 大)
固时俗之工.巧.兮( 古义:善于取巧 今义:细致,精巧 ) 偭规矩而改.错.( 古义:改变措施 今义:改正错误 )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古义:处境困窘 今义:生活贫穷, 经济困难 )
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义:随流水而消逝 今义:因灾害或 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
关于《离骚》篇名的含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 《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 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后人多 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则有人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 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 楚国古乐曲名。
2.楚辞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 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而且由他开创的 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 诗歌的表现力,为我国古代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这一名称最 早见于西汉前期,汉代有时简称为“辞”或“辞赋”,又由于 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称之为 “骚体”的。
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 兮,长余佩之陆离”中“芰荷”“芙蓉”喻指什么?诗人为何 还要“高余冠”“长余佩”,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这两句诗句描绘了诗人什么样的自我形象?
【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提示】此题考查对关键句的理解,其中有修辞、形象、 情感的考查。解答该题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比喻,指出它的喻 体;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诗人“高余冠”“长余佩”的原因;最 后分析出诗人的情感。
失望之后,才写文章。这些文章是他的“苦果”,不是他的 “武器”,所以这些文章当然也不会发生积极的作用。于是他 只好自杀。把屈原的诗人身份提高,无形中就是把他的忠臣身 份淹没了。(施蛰存著《待旦录》)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 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唯有屈原 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 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 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余秋雨《废墟》)
背景解读 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
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史记·屈原列传》里 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 王 因 而 疏 远 了 他 。 他 “ 忧 愁 幽 思 而 作 《 离 骚 》” 。 而 《 史 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报任 安书》里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对同一 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
4.屈原最终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 【对应考点】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个性解读文本。 【提示】对屈原的这一举动,可以表示理解,也可以表示 不赞同,只要能结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观点一)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 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 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 活着便有希望。
1.结构图解
怨灵修之浩荡兮,
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方圜不能周
誓死不屈谣诼谓余以善淫
异道不相安
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悔相道之不察兮, 延伫乎吾将反 体解犹未变 隐退修行进不入以离尤兮,余心不可惩 退将复修吾初服
2.主旨解读 《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历来以其可与日月争辉 的光芒照耀诗坛。它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象,强烈的感 情,自成一格的写作手法,思想和艺术上的魅力并重,令无数 人为之倾倒。同时,它也是我们了解屈原伟大思想与生平的最 重要的历史资料。课文节选的这部分主要叙述诗人因洁身自 好、坚持正道而受到周围众人的猜疑和造谣中伤,君主也疏远 了他。诗人批评了楚王的反复无常、听信谗言,更以激愤的心 情揭露了楚国朝廷中的一批小人的丑恶嘴脸。表现了诗人的高 尚品格:炽热的爱情激情、对美好情操的执着追求、不与小人 同流合污的坚强意志、为理想至死不渝的斗争精神等。
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 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 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形式比较自由,多 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的骚体诗。它 的特点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建立起一种 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 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 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 辩》等。
技法镜鉴
香草喻志
《离骚》大量运用了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
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
“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两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
“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的字眼,
1.诗人开篇“太息”“掩涕”,这是为什么?这一节在 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 艰难。这两句承上,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 人形象。“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两句启下。
2.诗中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品格? 【 答 案 】① 伏 清 白 以 死 直 兮 , 固 前 圣 之 所 厚 。 ( 刚 正 不 阿,一身正气) ②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不同 流合污)③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 我完善)④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 身理想)
第5课 离骚
◆屈原从来没有自居于一个诗人,也没有写万行长诗的想 法,也从来没有像杜甫那样地悲呼“文章憎命达”。他是因为 命蹇才写文章的,并不是写文章以求命达的。屈原一生,始终 在希望自己国家政治修明,至少要能与暴秦抗衡,不受侵略。 纵然自己不能执政当权,一展其抱负,也希望在位者能砥砺奋 发,不贪污,不腐化。然而他终于失望了。
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从这首诗本身找 证据是好办法。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 远逝以自疏。”“自疏”意味着主动的态度,不是“被放”。 此外,也有人因为诗中有“济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怀疑它是 屈原放逐之后所作,这并不足信。因为《离骚》后半部分,全 是写作者想象中的云游,“济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实有其事。
4.词类活用
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 名词活用作动词,约束 ) 谣诼谓余以善淫.( 动词用作名词,淫荡的事 ) 鸷鸟之不群.兮( 名词活用作动词,合群 ) 伏清白以死.直兮( 为动用法,为……而死 ) 屈.心而抑.志兮( 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 步.余马于兰皋兮( 使动用法,使……缓行 ) 高.余冠之岌岌兮( 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高 ) 长.余佩之陆离( 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长 )
1.字音
修姱.( kuā ) 侘.傺.( chàchì) 攘诟.( gòu )
谣诼.( zhuó) 岌.岌( jí) 偭.规矩( miǎn )
2.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措施 ) 忳郁.邑.余侘傺兮(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 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通“圆”,圆凿 ) 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 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明显,显著 )
【答案】喻指高洁的德行(或:崇高的品德)。表达了诗人 在反省自己走过的路后,没有畏惧邪恶,而是更坚定了走自己 路的决心的思想。描绘出了诗人德行高洁的君子形象。
3.“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中“忽”字在诗 中有何作用?
【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提示】解答该题首先要理解“忽”的含义;然后根据上 下文诗句,理解该词在文中所起的结构方面的作用,由上文来 看,该词起到了“转折”作用,它使诗人的意志更加坚定。 【答案】“忽”字起到转折的作用,表明诗人从反省到进 一步的坚定意志。
1.诗中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命运? 【对应考点】赏析人物形象。 【提示】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解答时应知人论世,抓 住屈原的生活时代以及他的思想、政治理想等来作答。 【答案】美政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独特个性与社会、 历史的冲突,使他站在整个社会的对立面,他的呼喊、叫屈、 指责、抗争也因此得不到回应。他是代表独特个体而与社会宣 战的最伟大最惨绝人寰的战士,他的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3.节选的这部分里第一节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 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节接 着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 兮,及行迷之未远”,前后是否有矛盾?
【答案】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而 遭小人诬陷,君王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遭多方沉重打击, 但他心志弥坚,毫不退缩。第二节里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 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远离政坛, 并不意味着放弃操守,因此并不矛盾。
总之,《史记·屈原列传》的说法是可信的。而《史 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时不大忠 实于史实,是有可能的。
知识链接
1.《离骚》 《离骚》是《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 长的抒情诗。王逸《楚辞章句》题作《离骚经》,也有人称之 为《离骚赋》,或简称《骚》。自汉迄南北朝,《离骚》又常 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 “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 括《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