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识别与鉴定

合集下载

林业司法鉴定主要内容是什么?

林业司法鉴定主要内容是什么?

林业司法鉴定主要内容是什么?林地界限、面积勘测林木种类、株数、材积测定;幼苗幼树种类、数量测定;林业经济动植物种类、数量、效益评估;森林土壤、森林植被调查分析;林木种苗质量等级检验;营造林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各类森林采伐等经营活动效果评定;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保护等级调查与鉴别;森林病虫害、森林检疫对象种类、等级鉴别与检验。

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林业在我国的地位也不断地提高,近年来关于林业的诉讼案件不断增多,林业司法鉴定也显得极为重要。

那么林业司法鉴定是怎样的,和一般司法鉴定是一样的吗?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林业司法鉴定主要内容。

▲一、林业司法鉴定的主要内容随着林业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的不断改革,林业案件的种类和复杂性都会有所增加。

需要进行司法技术鉴定的林业案件既可以是刑事案件,也可以是行政案件和民事案件。

这些案件中,可能需要进行司法鉴定的内容主要有:林地界限、面积勘测;林木种类、株数、材积测定;幼苗幼树种类、数量测定;林业经济动植物种类、数量、效益评估;森林土壤、森林植被调查分析;林木种苗质量等级检验;营造林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各类森林采伐等经营活动效果评定;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保护等级调查与鉴别;森林病虫害、森林检疫对象种类、等级鉴别与检验;各种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森林资源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综合效益损失评估;其它林业专门性问题的鉴别和判断。

▲二、林业司法鉴定的主要程序及方法一般情况下,林业司法鉴定的程序同其它司法鉴定程序基本相同,但鉴定过程有本行业独特的方法。

▲1、委托林业案件发生后,诉讼主体可以就案件所涉及的主要证据内容委托相应的鉴定组织进行鉴定。

委托人可以是司法部门,也可以是诉讼当事人。

诉讼当事人既可以双方共同委托,也可以单方委托。

受委托机构或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或技术水平决定是否接受委托。

接受委托的,应当签订司法鉴定委托合同书。

合同书除应包括一般合同所应包含的内容外,最重要的是要明确鉴定范围和内容。

林业司法鉴定的主要内容程序及方法的实践探讨

林业司法鉴定的主要内容程序及方法的实践探讨

林业司法鉴定的主要内容程序及方法的实践探讨1. 引言1.1 林业司法鉴定的定义林业司法鉴定是指通过法律程序和科学方法,对涉及林业资源管理、保护、利用和争议的案件进行专业鉴定和评估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法院和相关部门提供具有科学依据的鉴定结论,帮助解决森林资源管理领域的争议和纠纷。

林业司法鉴定的定义涵盖了对森林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进行评估,对涉及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或权益归属进行确认,并为司法判决提供科学依据。

林业司法鉴定在法律和森林资源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保护森林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维护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科学的鉴定方法和程序,可以有效解决因为森林资源纠纷而引发的矛盾和冲突,维护森林资源的合法权益,推动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林业司法鉴定是司法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具有深远意义。

1.2 林业司法鉴定的重要性林业司法鉴定可以帮助解决林业纠纷和争议。

在林业资源利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矛盾和纠纷,例如土地权属争议、林木所有权纠纷等。

通过进行司法鉴定,可以准确判断相关问题的性质和具体情况,为司法机关提供依据,有效化解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林业司法鉴定对于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频繁,林业司法鉴定可以有效监督和保护森林资源的合法利用,防止滥伐滥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林业司法鉴定在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森林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司法实践中,应该充分重视林业司法鉴定的重要性,加强研究和实践,推动林业司法鉴定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对林业司法鉴定的主要内容、程序和方法进行深入探讨,为读者提供系统性、全面性的了解。

通过分析林业司法鉴定在现实案例中的应用和局限性,我们将探讨如何优化和改进该项工作,提升其在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中的作用。

本文还将对林业司法鉴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阐述,以及提出加强林业司法鉴定工作的建议,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林业司法鉴定的实践与思考

林业司法鉴定的实践与思考

2023-11-12CATALOGUE目录•林业司法鉴定概述•林业司法鉴定的技术和方法•林业司法鉴定的实践应用•林业司法鉴定的挑战与问题•林业司法鉴定的未来发展与展望•案例分析:以某地区森林火灾案为例01林业司法鉴定概述定义性质定义和性质目的通过对林业案件中的专业性问题进行科学鉴别和判断,为司法机关提供证据支持,保障司法公正和公平。

意义提高司法活动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目的和意义发展历程现状发展历程和现状02林业司法鉴定的技术和方法03化学成分分析木材识别与鉴定技术01木材宏观识别02木材微观识别林业损害鉴定技术损害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取样、测量等方法,对林业损害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损害评估根据调查结果,对林业损害程度、范围、损失等进行评估,为赔偿和修复提供依据。

损害鉴定报告根据调查和评估结果,编写林业损害鉴定报告,提出赔偿和修复建议。

010302林业生态影响评估技术生态调查生态评估生态影响报告林业司法鉴定实验室建设与认可实验室建设实验室认可03林业司法鉴定的实践应用林业司法鉴定在案件调查中起着关键作用,为调查提供技术支撑,帮助确定案件的事实和责任方。

审判在审判中,林业司法鉴定可以提供证据支持,帮助法官了解案件涉及的专业问题,以便做出公正的裁决。

案件调查在案件调查和审判中的应用VS在林权纠纷解决中的应用确定权属解决争议在生态补偿和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生态补偿生态修复在森林保险和林业金融中的应用森林保险林业司法鉴定可以为森林保险提供风险评估和损失鉴定,帮助保险公司制定合理的保险方案。

林业金融林业司法鉴定可以为林业金融提供风险评估和资产价值评估,帮助金融机构做出投资决策。

04林业司法鉴定的挑战与问题缺乏专门的林业司法鉴定法律法规目前的法律法规对林业司法鉴定的规定不够明确,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范。

要点一要点二技术规范不统一不同地区、不同鉴定机构之间的技术规范存在差异,导致鉴定结果的可比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

林业司法鉴定的主要内容程序及方法的实践探讨

林业司法鉴定的主要内容程序及方法的实践探讨

林业司法鉴定的主要内容程序及方法的实践探讨林业司法鉴定是指根据司法机关的指示,通过对涉及林木、林地及林业资源的争议性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实地勘查、数据统计、技术评估等手段,提供散在各方的证据和专业意见,为司法审判服务的一种技术手段。

对于林业案件而言,林业司法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司法机构提供客观、科学、权威的证据和分析,有助于保障案件的公正与公平,并为案件的化解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指导。

林业司法鉴定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林木的品种鉴定、林木的价值评估、林地的权属鉴定、林地的面积测量、林木的病虫害鉴定、森林火灾的原因鉴定等。

这些内容的鉴定结果,对于解决林业案件、加强林业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林业司法鉴定的程序一般分为鉴定申请、鉴定方案制定、实地勘查、数据统计和鉴定结论等几个步骤。

当某一林业案件需要司法鉴定时,当事人或者司法机关可以向相关林业鉴定机构提出鉴定申请,并提供相关的案件材料。

然后,鉴定机构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制定鉴定方案,明确鉴定的目的、方法和标准,并确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接下来,专家组进行实地勘查,仔细观察林木和林地的实际情况,收集相关的数据和样本。

根据收集的数据和样本,进行分析和统计,并运用相关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评估和判断。

鉴定机构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和实验结果,制定鉴定结论,并向司法机关提交鉴定报告。

在林业司法鉴定的实践中,既要注重科学性和客观性,也要注重专业性和实用性。

鉴定机构在进行实地勘查时,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样本和数据的收集方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专家组要运用科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确保鉴定结论的真实、准确和可靠。

也要注重鉴定方法的实用性,确保鉴定结果能够为司法机关提供有用的参考意见。

林业司法鉴定在具体的实践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鉴定机构和专家的水平不一,有些地区的鉴定机构和专家队伍相对薄弱,导致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由于林业案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鉴定机构和专家组在实践中可能面临一些难题,如识别和判断林木的品种问题、确定林木的价值问题等。

林业司法鉴定的主要内容程序及方法的实践探讨

林业司法鉴定的主要内容程序及方法的实践探讨

林业司法鉴定的主要内容程序及方法的实践探讨林业司法鉴定是指在涉及林业相关案件中,经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森林公安等司法机关指定专家进行的鉴定工作。

林业司法鉴定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客观性,对于确定案件事实、解决争议、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林业司法鉴定的主要内容、程序及方法展开实践探讨,以期对林业司法鉴定工作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林业司法鉴定的主要内容林业司法鉴定的主要内容包括鉴定对象、鉴定目的、鉴定标准、鉴定方法和鉴定结论等几个方面。

首先是鉴定对象,林业司法鉴定的对象主要包括林木、石材、林地、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等林业资源及其相关案件。

鉴定目的是指为了解决专家参与的案件所需解决的问题。

鉴定标准是指鉴定工作中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等。

鉴定方法是指鉴定工作中所采用的科学技术和鉴定手段。

最后是鉴定结论,即鉴定工作的最终结论,为司法机关提供调解、裁决依据。

林业司法鉴定工作一般分为案件委托、鉴定分析、鉴定报告和鉴定确认等程序。

首先是案件委托,即司法机关或相关当事人将涉及的案件委托给专业的林业司法鉴定机构或专家。

然后是鉴定分析,鉴定机构或专家根据案件相关材料进行鉴定分析,在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勘验和取证。

接下来是鉴定报告,鉴定机构或专家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案件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

最后是鉴定确认,鉴定报告经过鉴定机构或专家的确认后,提交给委托方或司法机关,作为案件裁决或调解的依据。

林业司法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检测分析、技术比对、案例对照和专家研判等。

检测分析是指通过实验室检测手段对林业资源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实验分析,以获取鉴定对象的相关特征信息。

技术比对是指将鉴定对象与已有的标准参照物进行对比,以确定其品种、品质、原产地等相关信息。

案例对照是指将当前案件的鉴定对象与过往类似案例进行对照分析,以确定其合法性和真实性。

专家研判是指通过专家的学识和经验,对鉴定对象进行个性化分析和综合评判,得出鉴定结论。

林业司法鉴定资质

林业司法鉴定资质

林业司法鉴定资质
林业司法鉴定资质是指在林业领域进行司法鉴定工作所需具备的相关资质和条件。

以下是关于林业司法鉴定资质的多角度回答:
1. 资质要求:林业司法鉴定资质通常要求具备相关的学历背景和专业知识。


般来说,需要拥有林业、生态学、植物学等相关专业的学士或以上学位。

此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例如在林业领域从事一定时间的工作或参
与相关鉴定项目。

2. 相关证书:为了获得林业司法鉴定资质,可能需要通过相应的考试或评审程
序获得相关证书。

这些证书可能由国家相关机构或行业协会颁发,如国家林业局、林业科学研究院等。

3. 法律背景:作为司法鉴定人员,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是必要的。

对于林业
司法鉴定来说,需要熟悉国家关于林业资源保护、森林犯罪打击等方面的法律
法规,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具体的鉴定工作中。

4. 专业能力:林业司法鉴定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分析、判断和鉴定能力。

他们
需要能够准确识别和评估林木、林地、森林资源等相关要素,并能够根据鉴定
结果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5. 岗位要求:林业司法鉴定人员可能会在法院、公安机关、林业管理部门等单
位工作。

因此,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外,他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能够与其他专业人员进行合作,并按照法律法规和
职业准则履行职责。

总之,林业司法鉴定资质要求综合考虑了学历背景、专业知识、实践经验、法
律背景和专业能力等因素。

通过获得相关证书和满足岗位要求,人们可以获得
林业司法鉴定资质,并在司法鉴定工作中发挥专业作用。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森林植物识别与鉴定》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森林植物识别与鉴定》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例如 . 园林 配 置 、 栽培 育苗 等 ;
要 讲 解 。因 此 , 教学 内容多 、 课 时 少
成 了该 课 程 的 首 要 突 出 问 题 理 论 教 学 与 实 践 教 学 时 间 脱 节 由 于 植 物 生 长 周 期 的 变 化 . 要 在短 时间 ( 1学 期 ) 内 完 整 观 察 植 物
生 掌握 的科 数 在 1 5个 左 右 . 主 要
语 等一 一 解 释 . 而 大 纲规 定 仅 有 2
个学 时 . 这 是 远 远 不 够 的 。 后 续 内
容 中包 括裸 子植 物 和被 子植 物 . 其 中 裸 子 植 物 仅 有 1学 时 . 但 裸 子植
物 又 是 森 林 中 的主 要 用 材 树 种 或 建 群 种 。 一 笔 带 过式 的 讲 解 . 学 生 根 本无 法 “ 解渴 ” . 基本 处 于科 普性 的讲解 。以松 科 为例 . 正 常科 的特
植 物形 态学 . 即 对 相 关 的 分 类 学 术
安 职 业 岗 位 所 必 须 掌 握 的 常 见 森
林 植 物 以 及 国 家 重 点 保 护 植 物 的
形态 、 分类 、 分布 、 价值 等方 面 的基
本 知 识 和 基 本 技 能 通 : ' c z t c  ̄课 程 的
学习. 使 学 生 掌握识 别 常见 森林 植 物 和 部 分 国家 重 点 保 护 野 生 植 物 的 能 力 .达 到 履 行 森 林 公 安 职 责 、 打击 犯罪 、 保 护 森 林 资 源 的 目的 。 该 课 程 的 主 要 讲 解 内 容 虽 然 与 传 统 的《 植物分类学》 有 部 分 重 叠 . 但 由 于 学 校 及 专 业 性 质 上 的 差

树木学认种实验报告

树木学认种实验报告

树木学认种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标题:树木学认种实验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树木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运用树木学的知识识别并认种不同的树木。

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室观察,选择了五种常见的树木进行分析和鉴定。

实验结果表明,树木的叶片、树皮、花果等特征是认种和鉴定树木的重要依据。

1.研究背景树木学是一门研究树木的分类、形态、结构、分布、生态和利用等方面的学科。

在生态保育和林业经营中,了解并认识不同种类的树木对于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树木学的知识,可以判断树木的生长环境和植物社会类型,对于恢复生态系统和开展森林资源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2.实验目的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室观察,借助树木学的知识认识和分析不同的树木。

了解树木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生物学特征,以及树木的分类方法和鉴定技巧。

3.实验材料和方法(1)实地观察:到树木丰富的地区进行实地观察,选择五种常见的树木进行考察。

记录树木的形态特征、树皮、叶片、花果等特点。

(2)实验室观察:将采集到的树木样本带回实验室,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和花果结构,对比不同树木的特征,进行鉴定和认种。

4.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室观察,我们选取了五种常见的树木进行认种和鉴定。

(1)杨树(Populus spp.):叶片展状,叶边缘有锯齿,叶脉呈网状排列。

显微镜下,叶片表皮细胞具有气孔器。

(2)柳树(Salix spp.):叶片狭长,叶脉呈平行排列。

显微镜下,叶片表皮细胞较小,具有毛状突起。

(3)槐树(Robinia pseudoacacia):叶片羽状复叶,有小叶片对生。

显微镜下,叶片表皮细胞有纹理。

(4)枫树(Acer spp.):叶片手掌状,叶脉呈放射状排列。

显微镜下,叶片有多个维管束。

(5)松树(Pinus spp.):针状叶片,叶脉细长。

显微镜下,叶片上有气孔器。

通过对比不同树木的特征,我们可以利用树木学的知识将它们识别和认种。

各种树木在形态特征、叶片和树皮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是树木鉴定的依据。

森林和野生动物刑事案件司法鉴定问题的研究

森林和野生动物刑事案件司法鉴定问题的研究

森林和野生动物刑事案件司法鉴定问题的研究在当今社会,森林和野生动物的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森林和野生动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打击涉及森林和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司法鉴定在刑事案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森林和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的司法鉴定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森林和野生动物刑事案件司法鉴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为司法机关提供了科学、准确的证据,有助于查明案件事实,确定犯罪嫌疑人的罪责。

例如,在非法狩猎案件中,通过对猎捕工具、猎物种类和数量的鉴定,可以明确犯罪的性质和程度。

其次,司法鉴定能够为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等方面的评估,为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和恢复方案提供依据。

然而,当前森林和野生动物刑事案件司法鉴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鉴定标准和规范的不完善是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森林和野生动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相关的鉴定标准往往难以统一。

不同地区、不同机构可能采用不同的鉴定方法和标准,导致鉴定结果的可比性和权威性受到影响。

比如,对于某些珍稀野生动物的鉴定,不同专家可能会因为经验和知识的差异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鉴定机构和人员的专业性和资质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些鉴定机构缺乏必要的设备和技术条件,鉴定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这可能导致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质疑。

而且,由于森林和野生动物领域的专业性较强,鉴定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生物学、生态学等知识,但目前相关的培训和认证体系还不够完善。

此外,鉴定的技术手段相对滞后也是一个现实困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犯罪手段也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而司法鉴定的技术手段却未能及时跟上。

例如,在野生动物制品的鉴定中,对于一些经过深加工或混合处理的制品,现有的技术可能难以准确鉴别其来源和种类。

在实际的司法鉴定过程中,还存在着样本采集和保存不规范的情况。

生态学实习森林群落调查样方法

生态学实习森林群落调查样方法

生态学实习森林群落调查样方法
1.确定调查区域:选择森林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样地作为调查区域。

样地的选择应考虑地理位置、海拔、土壤类型等因素,以确保样地的代表性。

2.设计样地方法:在每个调查区域内,选择数个相邻的样地。

每个样
地的大小取决于研究目的和所要收集的数据类型,通常为10x10米或
20x20米的矩形区域。

3.物种识别与调查:在每个样地内,记录并识别所有可见的植物和动
物物种。

物种识别可以通过观察物种的形态特征,或者使用现代生物技术
手段,例如DNA条形码进行鉴定。

在调查期间,记录物种出现的频率和数量。

4.记录环境因素:在每个样地内,记录环境因素,例如土壤类型、日照、湿度等。

这些环境因素可以通过现场观察和测量,或者从现有的气象
站和地质调查报告获取。

5.数据统计与分析:收集完所有数据后,可以使用统计工具和生态学
指数对数据进行分析。

常见的生态学指数包括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
度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等,用于描述物种在不同样地和区域之间的差异。

6.结果解读与报告撰写: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描述和比较不同样地
和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

报告应包括调查方法的详细说明、结果的定
量描述和解释,并提出可能的原因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总之,生态学实习森林群落调查样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用于
描述和比较不同森林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物种和环
境数据,可以获得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深入理解,并提供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信息。

林业司法鉴定的主要内容程序及方法的实践探讨

林业司法鉴定的主要内容程序及方法的实践探讨

林业司法鉴定的主要内容程序及方法的实践探讨1. 引言1.1 林业司法鉴定的重要性林业司法鉴定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有效地解决林业领域各类矛盾纠纷,保障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林业司法鉴定可以借助法律手段,对涉及林业权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案件进行客观、科学的判断和评定。

通过司法鉴定可以准确界定权利归属,明确责任主体,维护利益平衡,确保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

林业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其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林业司法鉴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是维护法治、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讨林业司法鉴定的主要内容、程序和方法,可以提升司法鉴定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推动林业司法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1.2 研究背景在过去的实践中,林业司法鉴定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鉴定标准不统一、鉴定过程不透明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司法判决的质量,也影响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对林业司法鉴定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升其科学性和规范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林业司法鉴定的主要内容、程序和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案例分析和技术应用为依托,探讨林业司法鉴定的发展趋势,并总结反思过去的经验,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希望能够为林业司法鉴定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林业司法鉴定的主要内容林业司法鉴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林木资源的品种鉴定、数量鉴定和质量鉴定。

品种鉴定是指对森林植物的种属进行识别和鉴别,确定其分类、命名和特征;数量鉴定是指对林木资源的数量进行测算和评估,包括树木数量、林木面积和资源密度等;质量鉴定是指对林木资源的质量进行评价和检测,包括树木生长状况、健康状态和木材质量等方面的鉴定。

这些内容是林业司法鉴定的核心内容,对于解决林木资源利用、管理和保护中的法律、技术和争议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林木资源的品种、数量和质量进行科学、客观和公正的鉴定,可以为司法和行政机关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保障林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林木遗传资源评价与鉴定

林木遗传资源评价与鉴定

林木遗传资源评价与鉴定林木遗传资源是指森林植物的遗传资料,包括遗传物质、遗传信息和遗传特征等可供利用的资源。

在林业发展中,对林木遗传资源进行评价与鉴定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林木遗传资源的评价与鉴定方法以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

一、林木遗传资源评价与鉴定的意义林木遗传资源的评价与鉴定是对森林植物种质资源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林木遗传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助于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和遗传资源,提高林木的生产力和适应能力。

同时,遗传资源的评价与鉴定还能为林业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促进新品种的培育和引种工作。

二、林木遗传资源评价的方法1. 分子标记技术评价分子标记技术可以通过分析遗传物质中的DNA序列和基因表达,直接评价林木遗传资源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

例如,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有RAPD、AFLP、SSR等。

通过这些技术,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不同林木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程度。

2. 形态学特征评价通过观察和测量林木的形态学特征,如叶片大小、花朵形态、果实大小等,可以评价林木遗传资源的种质多样性和性状差异。

这种评价方法相对简单易行,但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需要在充分考虑环境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评估。

3. 遗传实验评价通过分析和验证林木遗传资源的遗传稳定性、遗传再生能力和适应性等性状,可以进行遗传实验评价。

这种方法可以更直接地评估林木遗传资源的实用价值和适应性,并提供对新品种的选择和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三、林木遗传资源鉴定的方法1. 亲本鉴定亲本鉴定主要通过DNA分子标记技术和亲缘关系分析,对林木遗传资源的亲本进行鉴定。

鉴定亲本的目的是为了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和适应性的亲本,用于后代的选择和培育工作。

2. 品种鉴定对已有林木品种进行鉴定的方法可以通过形态学特征、分子标记技术和遗传实验等进行综合评估。

鉴定品种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推广具有重要用途的优良品种,以提高林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森林和野生动物刑事案件司法鉴定问题的研究

森林和野生动物刑事案件司法鉴定问题的研究

森林和野生动物刑事案件司法鉴定问题的研究在当今社会,随着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森林和野生动物刑事案件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

而在这类刑事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司法鉴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在森林和野生动物刑事案件司法鉴定方面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在森林和野生动物刑事案件中,司法鉴定的内容通常包括对涉案森林资源的损毁程度、野生动物的物种鉴定、数量评估以及生态价值损失的计算等。

准确、可靠的司法鉴定结果对于案件的定性、量刑以及生态环境的修复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鉴定标准的不统一是当前森林和野生动物刑事案件司法鉴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不同地区、不同鉴定机构在鉴定方法、技术手段以及评估指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鉴定结果的可比性和权威性受到质疑。

例如,对于野生动物的物种鉴定,有些鉴定机构可能主要依据形态特征进行判断,而有些则可能结合基因分析等更为先进的技术。

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在同一案件中,不同鉴定机构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

其次,鉴定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森林和野生动物刑事案件司法鉴定涉及到林学、动物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要求鉴定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然而,目前部分鉴定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理解不够准确,在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失误或偏差。

此外,一些鉴定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降低鉴定人员的准入门槛,导致鉴定队伍整体水平下降,严重影响了司法鉴定的质量。

再者,鉴定技术和设备的相对滞后也制约了司法鉴定工作的开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森林和野生动物犯罪的手段也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对司法鉴定的技术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鉴定机构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更新缓慢等原因,仍然采用传统的鉴定方法和设备,难以满足现代司法鉴定的需求。

林业司法鉴定的主要内容程序及方法的实践探讨

林业司法鉴定的主要内容程序及方法的实践探讨

林业司法鉴定的主要内容程序及方法的实践探讨林业司法鉴定是利用科学技术和相关法律法规,对林业案件中涉及到的森林资源、林木赔偿等进行技术鉴定和法律评估的司法活动。

鉴定结果对案件的判决和赔偿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依据作用。

本文将围绕林业司法鉴定的主要内容、程序及方法进行探讨。

1.森林资源验收和评估:包括森林资源现状、类型、数量、分布、质量等方面的鉴定,并对其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建议和意见。

2.林木估价和赔偿:针对因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合法征用等原因导致的林木损失进行估价和赔偿,并提交相应鉴定报告。

3.森林生态环境鉴定:对森林生态环境安全、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保护等问题进行鉴定,并提出相关管理建议和措施。

二、林业司法鉴定的程序林业司法鉴定程序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受理和审查:接到鉴定申请后,鉴定机构要对申请进行审查,明确鉴定范围和要求,并通知当事人提供相关证据和资料。

2.勘验和取证:鉴定机构要组织鉴定人员到现场进行勘验和取证,收集相关证据和资料,为鉴定提供依据。

3.实验和分析:在勘验和取证的基础上,鉴定机构进行实验和分析,对鉴定标准进行严格检查,并生成鉴定报告。

4.诉讼过程中鉴定:在诉讼过程中,当法院有关森林资源、林木估价和赔偿、林木种质资源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鉴定时,鉴定机构要根据诉讼程序的规定,接受法院的委托进行鉴定,向法院出具鉴定意见。

1.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收集相关证据和数据,了解案件的背景和现状,对案件进行全面的鉴定。

2.文字证据法:借助文字材料,如相关文件、报告等,进行鉴定。

3.实验分析法:通过实验、检测、分析等手段,对案件进行鉴定。

4.专家论证法:依据专家的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对案件进行鉴定。

综上所述,林业司法鉴定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鉴定和法律评估工作。

鉴定机构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运用科学技术和鉴定方法,严谨、客观、公正地进行鉴定,为森林资源和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森林火灾司法鉴定

森林火灾司法鉴定

森林火灾司法鉴定近年来,随机着全球气候变迁和森林破坏的日益严重,森林火灾的频繁发生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损失。

在防治森林火灾的过程中,司法鉴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公安司法机关和法院正确了解森林火灾的原因和责任,制定出更好的防范和应对措施,进一步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森林火灾司法鉴定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和法院通过专业鉴定人员对森林火灾进行各种科学技术分析,确定其起因、责任、重要程度等情况,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侵害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危害公共安全等恶性犯罪行为进行法律判定。

森林火灾司法鉴定的工作通常由公安司法机关和法院来组织实施。

在实际操作中,公安司法机关会先派遣大量警力到火灾现场进行勘查,采集相关证据。

然后,这些证据会交由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最终,公安司法机关和法院会根据鉴定结果对案件进行处理。

森林火灾司法鉴定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火灾的原因和起因。

原因和起因的区别在于,“原因”是指导致森林火灾发生的直接原因,而“起因”则是指故意、过失和意外等根本原因。

在司法鉴定过程中,要通盘考虑火灾的起因和原因,尽可能明确火灾始末,为案件的审理和判决提供准确的依据。

在进行森林火灾司法鉴定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火灾现场的物证、视听证据、口供证据等进行审查。

这些技术手段包括现场勘验、火灾成因识别、火源定位、气象分析、图像识别等。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量化和分析火灾现场的各种数据,获得更加准确和可靠的鉴定结果。

在进行森林火灾司法鉴定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火灾现场的一切物证,并对其进行规范收集、保存和传递。

2.科学分析火灾起因和原因,切不可片面的根据证据偏见而得出一定的结论。

3.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和程序进行鉴定,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4.在司法鉴定工作完成后,向公安司法机关或法院提交有关鉴定结果,并根据需要协助相关部门进行案件调查和处理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森林火灾司法鉴定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森林更新調查及鉴定标准

森林更新調查及鉴定标准

森林更新調查及鉴定标准黄中立【期刊名称】《林业科学》【年(卷),期】1964(000)001【摘要】森林更新的质量鉴定标准是森林更新调查得出确切论断的重要依据。

鉴定标准一般包括单位面积株数和苗木分布情况两项因素。

文中对于现在苏联及我国比较通用的聶斯切洛夫教授森林更新株数标准以及其他十余种标准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该项标准首先应分别树种,分别林型或地位级,参照林分生长过程表上的林分株数生长过程来编制。

具体作法是以林分每公顷株数及平均胸径关系曲线为准绳,选定介于因林分郁闭自然死亡而株数减少的速度与株数完全不减少之间的速度,作为更新林分最常出现的株数减少的速度;再预定以5厘米,10厘米,15厘米,20厘米作为郁闭时林分平均胸径,从对数图纸所绘曲线上四个点出发,便可以作出四条平行线,将各树种各地位级更新林分株数变异情况规划为五个部分,作为鉴定更新的五个等级,在每个等级以内可以预测该更新林分郁闭的年度,郁闭胸径以及郁闭时林分的每公顷株数。

根据这种方法已将我国现已编成林分生长过程表的十几种树木54个分地位级或林型的表都编订各级更新株数标准数字,并求出216个相应的关系式。

关于稠查幼苗和幼树的分布,一般以采用立木度这稠指标校好。

立木度是更新林分将来能否郁阴成林的指标,可以在用小样地对同一林夯进行多次抽样时,样地内出澎’有'''',''''刀,更新苗的百分数来表示。

本文敲为这类小样地应以圆形而其面积接近于鼓更新树种近熟林时期单株的平均树冠面积为合适。

在更新林分逐渐郁阴的过程中,各次稠查的立木度也逐步增加,直到林分郁阴,立木度等于百分之百时为止。

更新林分的立木度也可以与成林的立木度联系起来,虽然两个指标的依据不同,但可以互相精合,然后便可以引导更新林分逐步走上及时攘育、合理樱营的道路。

文中井提出关于两种以上树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侧树因子更新林分复合立木度的针算原理和方法。

鉴定树木采伐时间的方法

鉴定树木采伐时间的方法

鉴定树木采伐时间的方法
森林资源是全球环境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树木采伐是其中的重要活动。

采伐树木需要恰当的时机。

一般而言,树木被允许在冬季采伐,而秋季是最佳采伐季节,有助于保护树木的根部和枝叶。

因此,准确地鉴定树木采伐的时间对维护森林资源至关重要。

鉴定树木采伐时间的方法有很多,但主要有两类: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是通过考察森林物理环境来识别树木采伐时间的方法。

通常,当天气温度较低,湿度较高,空气有较大的湿度变化时,树木采伐的季节就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秋季,森林空气湿度显著增加,温度降低,早晚温差加大,这时候是采伐树木的最佳季节。

另一种是生物方法,它是通过观察树木的生理特性来识别树木采伐季节的方法。

在秋季,枯叶的颜色会逐渐变淡,并且在秋季出现密花现象,这就意味着,在秋季采伐树木是可行的。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树木,如桃树,在果实成熟后,往往枝叶会枯黄,这是说明树木即将完成生命周期,可以采伐的迹象。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除了物理和生物方法外,人们还可以通过考察树木木材的损伤程度来识别树木采伐的季节。

通常,当一棵树的木材表面处于潮湿状态,而且容易受损的情况下,这棵树的采伐季节就是春天以前的季节。

但是,如果树木木材表面处于干燥状态,采伐季节应该在秋季以后。

总之,为了准确地鉴定树木的采伐季节,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包括物理方法,生物方法,以及考察木材损伤程度等。

同时,为了更好地维护森林资源,采伐树木还应该有规划,在树木成熟后,最好以秋季为最佳采伐季节。

通过科学鉴定,以及规划有效的采伐,可以大大促进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识别与鉴定绪论一、森林植物相关概念1.植物:植物是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独立生活的一类自养型生物。

在自然界中,目前已经被人们知道的植物有40-50万种,它们遍布于地球的各个角落,以各种奇特的方式自己养活着自己。

按两界系统,植物分为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2.森林植物:就是组成森林的植物。

是以树木,包括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为主,加上草本、蕨类、苔藓、地衣共同构成。

森林植物主要分为木本和草本两大类。

3.森林功能(1)贮碳释氧,美化环境(2)涵养水源,调节气候(3)防风固沙,保持水土(4)吸纳粉尘,净化空气(5)蕴育物种,提供林产品等4.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999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所列出的所有植物。

1.保护级别划分原则(1)一级保护:指中国特有,有重要的科研、经济和文化价值的濒危和少数稀有植物,如珙桐,水杉,水松,银杉,银杏等。

(2)二级保护:指在科研、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的濒危、渐危和一些稀有种,如香果树、喜树、榉树等。

2.珍稀植物划分标准(1)自然分布区狭窄,如人参;(2)生境独特,如天女花;(3)自然分布区内个体或群体的数量稀少,如鹅掌楸属。

3.其他国际通用将植物濒危等级分为:濒危、渐危和稀有三个等级。

(1)濒危:指在自然界种群数量非常少,屈指可数,有灭亡危险的植物种。

如天目铁木。

(2)渐危:指尚未处于濒危状态,目前在分布区尚有一定数量的植物种,但由于人为原因或自然原因,使得其自然分布区日益缩小,可以预见其种群正走向衰弱,在不久的将来沦为濒危植物种,如云南红豆杉。

(3)稀有:指我国特有的少属种或单属种,如水杉等。

森林植物分布习性及分布和保护1.习性(1)生物学特性:指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的特点和有关性状,如种子发芽,根、茎、叶的生长,花果种子发育、生育期、分蘖或分枝特性、开花习性、受精特点、各生育时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等。

(2)生态学特性:指植物种类对外界环境要求的特性和适应能力。

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水分、光照、空气、土壤、地形、生物等。

2.分布(1)天然分布:指树种靠个体自身的繁殖和散布而形成的分布区。

(2)栽培分布:一般是由引种栽培而形成,由于这些树种具有经济价值而扩大栽培。

(3)水平分布:指树种在地球表面按纬度、经度所占的分布范围。

(4)垂直分布:指树种在山地由低到高所处的位置,即山地植物垂直分布所处的位置。

(5)连续分布:指某分布类群的分布基本上是完整的,由封闭的分布界限构成连续的分布区。

(6)间断分布:指分布类群具有分散成二片以上呈分散状的分布区。

(7)特有分布:树种在分布范围上有广域性和狭域性的分布之称,最大的广域性分布即所谓的世界分布,一般指种以上等级的分布。

世界分布种是极少的。

而狭域分布的种大多数都局限分布于某一地区。

如珙桐科,仅分布于四川、湖北、贵州等中国少数山区。

(8)残遗分布:由于气候,地质,土壤等到自然条件的变化,目前仅孤立地残存在原来广阔分布区内的某些生境特殊,空间很小的植物分布区。

如植物中的水杉、银杏,而这些植物,种的本身就是残遗种。

4. 我国森林资源特点(1)现状我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人工林面积保持世界首位。

原产乔灌木8000多种,其中200种为我国特有。

(2)特点A.稀有和名贵树种多;B.竹子资源广阔分布;C.经济林木非常丰富;D.红树林资源独特;E.森林资源少,覆盖率低;F.森林资源分布不平衡;G.用材林多,防护林少;H.森林质量不高。

(2)保护现状“局部改善,整体恶化”形态基础一.根的形态1.直根系和须根系直根系:由胚根发育产生的初生根和次生根组成,主根发达、明显,极易与侧根相区别,由这种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称为直根系。

大多数的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根系属直根系。

一般直根系入土较深,其侧根在土壤中的伸延范围也较广。

如桃树、棉花等。

须根系:由下部茎节上生长出来的不定根所组成的根系叫做须根系。

很多单子叶植物根系属须根系,如,小麦、水稻。

2.根的变态植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产生特殊的生理功能,其形态结构发生遗传变异的现象。

常见的有:肉质直根、块根、支持根、呼吸根、寄生根、攀援根、板状根等。

二.茎的形态1.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木本植物:一般具有多年生的根和茎,维管系统发达,并能由形成层形成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按茎形态分为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三种类型。

草本植物:茎一般是初生构造,或者次生构造不发达。

2.枝条3.鳞芽和裸芽鳞芽:芽外面包被坚硬的褐色鳞片状变态叶的芽是鳞芽。

这鳞片叫芽鳞。

裸芽:芽外没有芽鳞包被的芽叫裸芽4.茎的分枝方式(1)单轴分枝:从幼苗形成开始,主茎的顶芽不断向上生长,形成直立而明显的主干,主茎上的腋芽形成侧枝,侧枝再形成各级分枝,但它们的生长均不超过主茎,主茎的顶芽活动始终占优势,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单轴分枝,如水杉。

(2)合轴分枝:指主干或侧枝的顶芽经过一端时间生长后停止生长,分化成花芽,而由最接近顶芽的腋芽代替顶芽发育成新枝。

再经过一段时间,新枝的顶芽又停止生长,为其下部的腋芽所代替继续生长,如此相继形成主枝的分枝方式。

如苹果、桑、棉花等(3)假二叉分枝:指指具有对生叶的植物,在顶芽停止生长或分化成花芽后,由顶芽下两个对生的腋芽同时生长,形成叉状侧枝,新枝的顶芽侧芽生长活动与母枝相同。

假二叉分枝多见于被子植物木犀科、石竹科等。

花的形态识别花是什么?节间缩短的枝条;着生在枝条顶端的变态叶;是繁殖器官。

1.花的结构(1)花柄(梗)(2)花托(3)花萼(4)花冠(6)雌蕊(5)雄蕊2.花的类型花的类型分为结构和性别结构分为:1完全花不完全花2单被花两被花无被花3离瓣花合瓣花性别分为:两性花单性花无性花杂性花植物分类基础现在生存在地球上的植物,估计有50万种以上。

整个植物界,通常分为16个门检索表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最早的种子植物,生殖过程摆脱了水的限制。

胚珠在受精后发育成的种子裸露,外无子房壁包被,不形成果实。

(一)裸子植物特征1.孢子体发达,为木本,多乔木;2.有长短枝之分。

长枝叶螺旋排列,短枝簇生;3.网状中柱,多数仅具管胞无导管;4.大型叶,多针形,条形或鳞形;5.具大、小孢子叶球;6.大孢子叶球胚珠裸露;7.多数具多胚现象。

(二)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特征比较松杉目松科、杉科和柏科。

为裸子植物最主要类型。

1.球果的种鳞与苞鳞离生,每种鳞2种子。

叶基不下延………………..松科Pinaceae1.球果的种鳞与苞鳞合生或半合生,稀退化,每种鳞1-多个种子。

叶基下延 (2)2.种鳞、叶片均为螺旋着生,仅水杉交互对生…………………..…杉科Taxodiaceae2.种鳞、叶片均为交互对生或轮生………..…………………….…柏科Cupressaceae(四)松科(Pinacae)常绿或落叶乔、灌木,部分兼有长短枝。

叶针形、条形,在长枝上螺旋着生,短枝簇生或束生于退化短枝顶端。

每珠鳞具2胚珠,苞鳞与种鳞分离。

种子具翅,稀无翅。

(五)杉科(Taxodiaceae)常绿,稀落叶,乔木。

叶螺旋状互生稀交互对生,二型叶。

种鳞与苞鳞半合生或顶端分离或完全合生或其中之一退化。

2-9胚珠。

10属16种。

我国5属7种;引入4属7种。

1.叶和种鳞对生……………………………………..…...........水杉属Metasequoia1.叶和种鳞螺旋着生 (2)2.种鳞盾形……………………………………………………柳杉属Cryptomeria2.种鳞或苞鳞扁平 (3)3.半常绿。

种鳞木质………………………………………….水松属Glyptostrobus3.常绿。

种鳞或苞鳞革质 (4)4.叶有锯齿。

苞鳞大…………………………………….杉木属Cunninghamia4.叶全缘。

苞鳞退化…………………………………………台湾杉属Taiwania(六)柏科(Cupressaceae)1.球果肉质 (2)2.刺叶基部无关节,下延。

球花单生枝顶……………………圆柏属Sabina2.刺叶基部有关节,不下延。

球花单生叶腋………………….刺柏属Juniperrus1.种鳞木质或革质 (3)3.种鳞扁平或鳞背隆起,不为盾形………………………….侧柏属Platycladus3种鳞盾形 (4)4.鳞叶4-10mm………………………………………………..福建柏属Fokienia4.鳞叶2mm以内 (5)5.鳞叶小枝四棱形或圆形,不排成平面…………………柏木属Cupressus5.鳞叶小枝扁平,排成平面…………………………..扁柏属Chamaecyparis被子植物(一)被子植物主要特征1.有真正的花,胚珠包藏在子房中;2.具双受精现象和三倍体胚乳;3.孢子体高度发达,具有导管、筛管等复杂构造;4.配子体退化。

(二)被子植物各纲区别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木兰纲)和单子叶植物(百合纲),有以下区别:双子叶植物1.胚有2子叶;2.茎内维管束排成圆筒状(,有形成层保持分裂能力,茎能增粗;3.叶脉多为网状脉;4.花部常为5或4数;5.主根常发达,少数为不发达须根----------------------------------------------------------------------------------------------单子叶植物1.胚有1子叶;2.茎内维管束散生,不呈筒状,无形成层,茎不能加粗;3.叶脉多为平行脉或弧形脉;4.花部常为3数,稀4数;5.主根常不发达,多为须根木兰科Magnoliaceae乔灌木。

单叶互生,有环状托叶痕。

花单生,同被。

雌雄蕊多数,分离,螺旋着生于柱状花托上。

聚合蓇葖果,稀聚合翅果。

种子常悬垂于丝状珠柄上。

15属约260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

中国11属140种,分布于南方各省。

1.叶分裂…………………………………………….鹅掌楸属Liridodendron1.叶全缘 (2)2.花腋生,雌蕊群具显著的柄…………………….含笑属Michelia2.花顶生 (3)3.每心皮4枚或以上胚珠……………………………木莲属Manglietia3.每心皮2枚胚珠……………………………………木兰属Magnolia有环状托叶痕。

花单生,同被。

雌雄蕊多数,分离,螺旋着生于柱状花托上。

聚合蓇葖果,稀聚合翅果。

种子常悬垂于丝状珠柄上。

樟科Lauraceae有油腺。

单叶互生,全缘稀有裂片,羽状脉或三出脉,无托叶。

花两性、单性或杂性,圆锥花序、总状花序或近伞形花序。

核果或浆果,常具宿存花萼。

花两性、单性或杂性,圆锥花序、总状花序或近伞形花序。

核果或浆果,常具宿存花萼。

核果或浆果,常具宿存花萼。

蔷薇科Rosaceae叶互生,常有托叶,花两性,整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