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文人的身份与创作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与文学创作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与文学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ea65d61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04.png)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与文学创作一、引言中国古代文学瑰宝丰富多样,其中文人墨客的作品无疑是受到广泛关注和赞誉的。
文人墨客是指那些才情出众、有文学才能的士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和研究,为中国古代文学增添了许多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二、文人墨客的定义与特点文人墨客是指那些有文学才华、涉猎广泛的士人。
他们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学素养,还具备诗词歌赋、书画篆刻等方面的艺术造诣。
文人墨客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地位崇高,他们是文学艺术的翘楚,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发展。
文人墨客的特点表现在多方面,首先是才情出众。
他们天赋异禀,具备出色的文学天赋和创作能力。
其次是学识渊博。
文人墨客乐于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不仅擅长文学创作,还熟悉历史、经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对社会事务有着深入的思考。
此外,文人墨客对于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善于用细腻的笔触表达人性的复杂和自然的美好。
三、文人墨客与古代诗词创作古代诗词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而文人墨客在古代诗词创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创作手法,塑造了许多传世之作。
在古代诗词创作中,文人墨客追求的是情感的深刻表达。
他们通过对自然景物、人际关系和个人情感的描写,传递了丰富的感情和意境。
文人墨客的诗词作品多以抒发思乡之情、讴歌自然之美、抒发爱情之苦等为题材,表达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情感。
文人墨客的诗词作品还注重意境的营造。
他们通过巧妙运用比喻、象征和对景物细节的描写,让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一种深沉而潜移默化的艺术享受。
文人墨客的诗词作品常常给人以清新、淡雅、含蓄的感觉,使人陶醉其中。
四、文人墨客与古代散文创作古代散文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人墨客对于古代散文的创作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人墨客的散文作品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他们在散文创作中常常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表达手法,将个人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其中,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示了独特的文学观点。
中国古代文人的官场生涯与文学创作
![中国古代文人的官场生涯与文学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7a1f852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c.png)
中国古代文人的官场生涯与文学创作1. 引言1.1 概述中国古代文人的官场生涯与文学创作是一个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文人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扮演着官员和文化艺术家的双重身份。
他们一方面通过参与官场政治活动实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又以文学创作为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方式。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方面展开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官场生涯与文学创作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将介绍古代文人官场生涯的背景和特点,包括官员选拔制度、晋升之路以及在官僚体制下所面临的挑战与困惑。
其次,我们将深入研究古代文人的文学创作,以文字记录和传承为核心内容,并探讨他们取得的成就及标杆作品。
接着,我们将探究文人官场生涯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包括官职对于文学成就的影响、官场经历对于塑造文学主题和内容的作用,以及危机和挫折对文人创作态度的转变。
最后,通过总结文人官场生涯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并探讨对于今天的启示与借鉴。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文人在官场生涯中所面临的挑战、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官场经历影响和塑造自己的文学创作。
同时,本文将分析这种关系对于当代社会具有何种意义和启示,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传统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2. 古代文人官场生涯:2.1 官员选拔制度:在古代中国,文人的官场生涯首先要通过官员选拔制度来进入官场。
这个选拔制度主要包括科举考试和推荐任用两种途径。
科举考试是最主要的选拔方式,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
只有通过殿试并获得状元、榜眼或探花等名次的人才能被录取为功名及第,成为朝廷的官员。
而推荐任用则是由高级官员推荐有才干和功绩的人来填补边地、要职等重要职位。
2.2 官场晋升之路:一旦进入官场,古代文人需要通过不断晋升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在古代中国,官僚体制相对封闭且层级分明,从低级职位开始,逐渐晋升到高级职位需要具备一定的资历和表现。
一般而言,经过数年或十数年的努力工作以及善于交际和施展政治手腕,在朝廷中结交门客、奉承上司,并积极发展政治资源,才能有机会获得更高级的官职。
我国古代诗人的职业生涯和文学性格
![我国古代诗人的职业生涯和文学性格](https://img.taocdn.com/s3/m/b77a92c8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15.png)
我国古代诗人的职业生涯和文学性格在中国古代,诗歌一直是文人墨客们追求的艺术形式。
许多伟大的古代诗人通过他们的职业生涯和独特的文学性格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登上政治舞台的宰相到追求清高的隐士,古代诗人们展现了各种不同的职业生活和文学追求。
本文将以古代的几位著名诗人为例,探讨他们的职业生涯和文学性格。
1. 杜甫:官员诗人的典范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职业生涯和文学性格非常鲜明。
杜甫曾经历过种种困难和挫折,但他一直保持着对人民苦难的关怀和对社会现象的敏感。
他先后担任过吏部员外郎、检校工部员外郎等职位,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政治的黑暗面和社会的不公正。
正是这些经历让他的诗歌充满了激情与怨愤,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杜甫的诗触及到社会底层的困苦和人民的疾苦,他用真挚的感情和深沉的思考描绘了一个个普通人的命运和悲欢离合。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怀,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官员的职业使命感和良知。
2. 白居易:政治家与文学家完美结合白居易是唐代的一位知名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职业生涯和文学性格更多地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一面。
白居易官至秘书监,担任过许多高位,但他的政治生涯并没有完全把他束缚在官场之中,反而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灵感之源。
白居易通过他的诗歌表达了他对政治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他以独特的视角审视政治权力的腐败和社会阶级的不平等,用优美的词句表达了他对现实的独特见解。
白居易的诗作丰富多样,既有咏史抒怀之作,又有抨击时弊之作,有时尚风骚之作,也有田园诗风之作。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也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王之涣:追求清高的隐士诗人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隐士诗人,他的职业生涯和文学性格彰显了他对清高境界的追求。
王之涣曾经在朝廷担任过一些职位,但他并没有过多地沉迷于政治的权力之争,而是选择了隐居山水之间,专注于写作和修身养性。
王之涣的诗作大多脱离了尘世纷扰,追求清新脱俗的意境。
论中国古代文人的身份与创作
![论中国古代文人的身份与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a8180936d0d233d4b04e694e.png)
论中国古代文人的身份与创作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作家,“学而优则仕”是他们的基本生存状态,所以他们的身份是为官的“士大夫”。
正因为这个身份,他们的创作就难免受其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出现的一些特殊的文学现象跟他们“士大夫”的身份是分不开的。
从此主旨出发,选取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几个重要的文学现象来讨论,以期从一个新的角度阐释以往被人忽略的一些东西。
标签:中国古代;士大夫;官员;文人;身份;儒家中国古代有许多极富特色的文学作品,也有许多特殊的文学现象,这不仅让后人难似模仿,在理解上也是众说纷纭,却总无一个让人特别信服的说法。
实际上,文人持何种身份对他的创作有着重要影响,正如赛义德在《东方学》中谈到的“东方”不是真实的东方,而是西方作家的“东方想象”一样,身份决定了作家从什么角度来看问题,或受到什么样的环境影响等,这些外围因素都会渗透到他的思想乃至创作中,形成与之相关的身份话语和身份书写。
一、中国古代文人的身份特征中国古代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作家,虽然就他们的文学创作及成果来看,他们绝对当之无愧。
因为,按照现代意义上的“作家”概念,作家是“对从事某种文学活动的某一个体的称谓”,这里面至少包含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涵:(1)它有赖于社会机构、权威组织、群众团体等的“授予”和“命名”,具有社会性、体制性、权威性、组织性等鲜明特征。
(2)尽管此种身份不是某一个体的自我命名、自我授予,但它需要自我的认可与认同。
但观之中国古代的文人,他们并没有一个可以为之命名的权威组织和社会机构,并且,他们也不依靠他们的作品吃饭,文学创作只是他们的一个爱好,一个可以表达自己情感的工具。
他们拥有的是另外一个身份,即“士大夫”。
“士”与“大夫”原是分开的两个等级,同属商代至春秋时期的贵族阶层,士是当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大夫”地位在“士”之上。
战国时期政治上发生了重大变动,“士”的地位有所下降,从贵族阶层中剥离出来,降至“四民之首”,这在《谷梁传·成公元年》中有清楚显示,谓“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士已下降为“民”首。
论文人墨客的身世
![论文人墨客的身世](https://img.taocdn.com/s3/m/526f6ca3fd0a79563c1e72c0.png)
记得东汉有位哲学家曾说:人的命运就像落花,风一吹有的飘落进厅堂,有的飘落在屋檐下,还有的飘落进粪坑。
所以,从此方面而言,一个人是无法决定其出生的,既然无法决定,那么他(她)们的身世便会千差万别。
同时这也说明:人生而平等至少是一种过于美好的理想。
有人说:命运就是无法避免的现实。
一个人可选择认命,切不可屈服于它。
尽管出生决定了他(她)的身世,但未来他(她)还拥有无数种能改变自身的机会,当然,这或许会很漫长,并且需要更多的辛勤付出。
不过身世是很重要的。
以下我将结合一些文人墨客的人生经历予以说明。
你出生在穷人家和你出生在富人家,身世带来的差异会十分悬殊,因为这些会体现在成长环境、教育环境等方面。
当你小时还在田间头玩泥巴的时候,富人家的孩子可能会在家庭教师的启蒙下接受新奇的知识教育,这种差异之大有时甚至不可想象!出生的差异决定的其实是享受资源配置的优先权。
穷人家的孩子花费十年或者二十年时间取得的成就,富人家的孩子或许在五年内就可获取,试想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十年或者二十年?同样,一旦那些文人墨客选择创作作为其终生职业,他(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维持日常生活的物质条件是否充备。
如果不充备,那么他(她)的创作生涯将会变得异常艰辛!换用马克思的话说:人若不首先解决衣食住行这样的物质生活问题,那么他(她)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将会失去坚实的基础。
从西方十九世纪那些取得了较大成就的作家的人生经历来说,多半都出生于名门世家,要不就是祖上给他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得以使他们不为物质生活所累,从而专心致志地从事创作并取得丰硕成果。
比如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他出生于贵族世家,祖上留有丰厚的资产,而拜伦天生就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并且个性过于鲜明,不见容于当时英国的上流社会,后来跑到希腊支持希腊当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却不幸英年早逝。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待的话,拜伦就算活在现今的社会,也不会见容于世,因为他太过于锋芒毕露,即便满腔抱负最终也只得郁郁而终。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创作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a07e7763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2.png)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创作引言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是历史上的瑰宝,他们以他们的文学作品和独特的生活方式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这些文人墨客是古代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生活不仅与平常百姓不同,而且与其他的士人也有所不同。
他们不仅致力于文学创作,而且也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创作,包括他们的日常生活、思想追求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生活方式独立居所文人墨客通常有自己的私人居所,这些地方可以是府邸、书院或者是山水田园。
他们注重居所的环境和氛围,往往选择位于自然环境中的静谧之地,以便更好地静心创作。
山水画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他们周围的自然景观,而文人则通过打造独特的园林来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美的追求。
文人雅趣文人墨客更倾向于追求雅致的生活方式,他们喜欢艺术、音乐、书法和绘画。
他们收集和鉴赏艺术品,经常与其他文人一起进行雅集,分享他们的创作和文化交流。
这些雅集不仅成为文人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也是他们结交朋友的重要场所。
清贫的生活态度文人墨客的生活态度是清贫的,他们不追求富贵和权势,而是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艺术的追求。
他们认为物质上的财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感,而是通过追求艺术和文化的修养来寻找生活的意义。
因此,他们宁愿过着清贫的生活,也不愿为了金钱而屈服。
创作文学创作文人墨客的主要创作方式是文学创作,包括诗歌、散文、戏剧等。
他们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人生、自然、社会和情感的感悟和思考。
他们追求文学的独特性和个性化,通过运用独特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来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诗歌是他们最重要的创作形式,他们追求诗歌的意境和美感,力求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书画创作除了文学创作,文人墨客还以书法和绘画为重要的创作方式。
书法是他们的日常修养和表达方式,他们追求笔墨的独特风格和技巧,并将其与诗词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
绘画则是他们对自然和人物形象的再现,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和对世界的观察。
他们注重笔墨的用法、构图的布局以及色彩的运用,追求意境和表现力。
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创作状态揭秘
![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创作状态揭秘](https://img.taocdn.com/s3/m/370ba1b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5.png)
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创作状态揭秘引言古代文人墨客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们以高尚情操、卓越才情和艺术创作为人们所景仰。
然而,这些文人墨客的生活和创作状态究竟是如何的,可能充满了很多人好奇和疑惑。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创作状态,并揭秘他们的日常生活、创作环境、创作心态等。
日常生活古代文人墨客一般过着与普通人不同的生活,他们追求着独立自由的艺术境界和人生境界。
他们通常住在山水环境优美的地方,如庐山、黄山等名山,以追求身心愉悦和启发灵感。
在这些素雅的环境中,他们可以远离尘嚣,享受大自然的美丽。
居所文人墨客的居所通常是一座雅致的府邸或者文人所偏爱的小楼阁。
他们喜欢将居所布置得简洁而充满文化氛围,以便有助于他们的思考和创作。
房间中通常会配备一些书画、字画,以及文人墨客喜欢的器物和文房四宝等,以添增书香气息。
日常作息文人墨客的日常作息也与普通人略有不同。
他们通常以自然时间为准,早起的时间较早,喜欢借助自然的清晨和宁静来进行修身养性,有时也会在此时完成一些写作和创作的工作。
在黄昏时分,他们也经常会在院子或者景致如画的山水中散步,以舒缓疲劳和得到灵感。
饮食习惯古代文人墨客对饮食也有一些独特的偏好。
他们讲究清淡的食材和独特的烹饪方法,以保证身体的健康和灵感的启迪。
他们经常会吃一些山珍海味,如竹笋、蘑菇、海产等,这些食材被认为具有清热除痰、提神醒脑的功效。
创作环境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环境也是他们创作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个舒适的创作环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创作中,达到创作的高峰。
文房四宝文人墨客的书房中常备有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
这四样器物是文人墨客创作的基础工具,也是他们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文人墨客通常会选择适合自己习惯和创作风格的笔、墨等,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
书法和绘画书法和绘画是文人墨客创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他们通常会在自己的书房里进行书法和绘画的练习和创作。
书法和绘画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还是他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活动。
了解中国古代文人墨客
![了解中国古代文人墨客](https://img.taocdn.com/s3/m/e16e953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4.png)
了解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作为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学术底蕴。
他们以纵横捭阖的辞章、婉约含蓄的诗词、琴棋书画等多种艺术表达方式,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今天,我们将一同了解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魅力所在。
一、文人墨客的身份与地位古代中国的文人墨客,一般是指通晓文学、书法、绘画、音乐、卜相和社交礼仪等,并以此为生的群体。
在古代社会中,文人墨客往往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特殊的身份。
他们被视为社会精英,常常受到君主、统治者和士人阶层的重视和赏识。
二、文人墨客的学术造诣文人墨客在学术上注重修养和独立思考,常常以崇尚自由、追求真理为目标。
他们深入研究经典著作,钻研古代文化和历史,积极参与社会思潮和政治议题的讨论。
他们的学术造诣往往出类拔萃,成为学术界的重要人物。
三、文人墨客的艺术创作文人墨客追求自由、温婉、豁达和超脱尘世的艺术表达方式。
他们以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音乐作曲等为主要手段,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艺术追求。
诗中之境、画中山水、琴中音律,都蕴含了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四、文人墨客的社交圈文人墨客活跃于社交场合,参与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建立起广泛的社交圈。
他们常常以书院、雅集、诗会等形式聚集在一起,切磋琴棋书画、吟诵诗文,互相交流学术成果和艺术观点。
这种社交圈的形成不仅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也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作平台。
五、文人墨客的精神追求文人墨客注重精神的追求,追寻内心的深处,探索生命的意义。
他们倡导“君子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崇尚乐观、宽容、自律和奉献。
此外,他们也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倡导“山水画中求人生”的艺术追求。
六、文人墨客的影响力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不仅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而且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作品被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在艺术、文化、学术等方面的成就,为后世的文人墨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七、文人墨客的传承和发展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传统虽然已经发展了千余年,但其影响力至今仍不可忽视。
文人墨客的社会身份与文化传承探究
![文人墨客的社会身份与文化传承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15688c39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3.png)
文人墨客的社会身份与文化传承探究引言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文人墨客一直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既是社会的观察者和批评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感情,通过文学艺术作品传递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本文将探究文人墨客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以及他们对文化传承所做的贡献。
文人墨客的身份地位文人墨客的定义文人墨客是指具备文学才华和艺术修养的人,他们擅长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学识和人文素养,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文人墨客可以是官员、学者、士人、诗人等,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具备文人的风范和墨客的豪情。
社会身份的体现文人墨客的社会身份在古代社会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声望。
他们通常受到社会上层人士的敬重和赏识,被视为有着独立思考能力和高尚情操的人才。
他们不仅可以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担任重要职位,还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影响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
文人墨客的身份地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体现。
首先,他们通常有着良好的家世和教育背景,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修养。
其次,他们拥有独立的思想和观点,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并接受他人的评判。
再次,他们在社交圈和文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能够与其他文人墨客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文人墨客与天地之间文人墨客的社会身份不仅仅是一种地位和称号,更是一种文化标志和精神追求。
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和表达,寻求与天地之间的联系和和谐。
在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天地人三者是相互关联和相互营养的,文人墨客以自己的文学艺术作品来表达对天地和人世间的理解和态度。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是维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代表了其数千年来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文化传承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塑造自己的身份认同感,传递历史经验和智慧,促进社会适应和和谐发展。
文人墨客的文化传承角色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文人墨客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代文人的身份与社会地位
![古代文人的身份与社会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ecc26e84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63.png)
古代文人的身份与社会地位引言古代文人是中国历史上一群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以才华和学识而闻名,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他们是社会中的精英,不仅在文化和艺术领域中取得了极高成就,而且对社会和政治也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古代文人的身份和特点古代文人主要指的是具备优秀文学和艺术才华的读书人。
他们通常具备广博的知识,涉及诗词、文学、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
古代文人的身份和地位与社会中的士人身份紧密相关。
士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中上阶层,他们的地位高于农民和手工业者,但低于贵族和官僚。
古代文人的身份和地位是通过科举考试和学历等方式得到认可的。
科举考试是古代中国的高级考试制度,通过举行科举考试,朝廷选拔官员和学者。
文人通常可以参加科举考试,通过考试后可以获得一定的官职和地位。
此外,古代文人往往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他们经常在私塾或官学学习,掌握了传统文化和经典著作。
古代文人的社会地位古代文人在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和尊重。
首先,他们通常被认为是人才和知识的象征,被社会所推崇和追捧。
他们的才华和学识被视为宝贵的财富,因此受到人们的普遍尊敬。
古代中国社会非常重视文化和学术成就,认为文人才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
其次,古代文人往往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他们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成为政府机构的一员,享受一定的特权和待遇。
官职可以带来丰厚的收入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使文人得以在社会中脱颖而出。
此外,文人们在社会中也担任重要的角色,如文化名人、历史学家、书法家和艺术评论家等。
最后,古代文人还通过自己的作品和才华影响着社会和政治。
他们以诗词、散文和文章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既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又引导了社会的发展。
他们的作品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影响了几代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古代文人的作用和贡献古代文人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诗人的生平背景与创作特点
![古代诗人的生平背景与创作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d72f87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9.png)
古代诗人的生平背景与创作特点
一、引言
古代诗人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角色,他们以卓越的才华和创造力在文学领
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古代诗人的生平背景与他们独特的创作特点。
二、古代诗人的生平背景
1.社会环境:古代中国社会多为封建制度,文人地位较高,有机会接触到良
好教育资源。
2.家庭背景:很多古代诗人都出自名门望族或士人家庭,在家庭环境中接触
到文学和书法等艺术形式。
3.学习经历:许多诗人都曾经历过传统教育,学习经典著作和古代文学作品,
培养了深厚的文化素养。
4.政治参与:一些诗人参与政治活动,通过身世和社交关系来实现其创作理
想。
三、古代诗人的创作特点
1.形式多样性:古代诗歌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形式,以及
边塞诗、田园诗、山水诗等不同题材的作品。
2.感慨与抒发:古代诗人常通过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体验来抒发内心的
独特感悟,例如对人生、爱情、自然等主题的思考。
3.凝练与意象:由于形式上的限制,古代诗人在有限的篇幅内必须以简洁有
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他们善于运用意象和比喻,通过鲜明而贴切的形象传达情感和意义。
4.理性与感性结合:古代诗人创作时既注重理性思考,也强调个人情感及审
美体验。
他们既追求艺术完美性,同时倾注了自己对世界万物深深地热爱与关怀。
四、结论
通过对古代诗人生平背景和创作特点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在文学史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从中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这些优秀诗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对我们今天的文化传承仍有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人的文化身份与社会地位
![古代文人的文化身份与社会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c3cfdd7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8.png)
古代文人的文化身份与社会地位1. 引言古代中国的文人阶层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们不仅在文化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还拥有特殊的身份和特权。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人的文化身份与社会地位,包括其来源、典型的表现形式和影响。
2. 古代文人的来源2.1 士人阶层古代社会将知识分子划分为士人阶层,他们被认为是享有高尚品质和道德标准的人士。
士人通常通过一系列考试来获得官职,并得到俸禄和封地以维持生活。
### 2.2 家族传承部分家族同时也是具备学问才能的世家子弟,他们通过家族教育体系接受优质教育,这些家族往往对于继承传统价值观和文化修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文化身份特征3.1 文字传统与诗词创作古代文人注重书写和记录历史,他们对文字的运用非常娴熟,擅长创作诗词。
通过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文人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一些优秀的文人更以其诗词作品闻名于世。
### 3.2 文化修养与学问造诣文人通常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知识储备,不仅精通经典著作,还熟悉历史、哲学、艺术等领域。
他们经常参与学术讨论和文化交流,并以此展示自己的学问造诣。
###3.3 社会责任担当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文人肩负着社会道德和伦理责任。
他们关注时政与社会问题,并通过文章、演讲等方式发声,引导社会舆论向正面方向发展。
4. 社会地位与影响力4.1 官职晋升具备出色才干的文人很容易获得高官厚禄,在政府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并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过程。
### 4.2 增加社交资本文人常常在文化圈中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与其他知识分子进行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提高自身的学术声誉和社交地位。
### 4.3 文人名气与荣誉一些优秀的文人因其杰出的才华而享有盛誉,他们的作品在后世被广泛传颂,并且被视为国家或地方的文化瑰宝。
5. 结论古代文人通过其独特的文化身份和社会地位,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记。
他们以其深厚的学问、高尚的品德和才华横溢,不仅为中国古代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人的诗人身份建构
![中国古代文人的诗人身份建构](https://img.taocdn.com/s3/m/1ec78e41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f.png)
中国古代文人的诗人身份建构前言中国古代文人是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他们在文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作为文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诗人身份与其个体经历和社会背景紧密相连。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文人如何建构自己的诗人身份。
1. 文化背景对诗人身份的影响中国古代诗歌是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艺术表达形式。
文化背景对于诗人身份的塑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首先,儒学思想强调君子修养和道德高尚,使得古代文人注重自身修养,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创作;其次,佛教和道家思想对于诗歌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启示;最后,民间文化、音乐舞蹈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歌题材和风格。
2. 社会地位对诗人身份的塑造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有着官方赋职之外,还有众多身份复杂、多元的文人。
诗人身份往往与其社会地位紧密相连。
一方面,担任官职的文人可以通过创作表达对政治、社会等议题的看法,同时顺利跻身于统治阶层;另一方面,无官职的诗人则以自身才华闻名,并借助演艺或替代创作方式维持生计。
3. 个体经历对诗人身份的塑造每位古代文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个体经历和特点,这些经历和特点对于他们建构诗人身份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从贵族出身的文人更注重品味和优雅之美;而来自底层阶级的文人可能更为关注社会问题和民间风俗等主题;同时,如何应对政治动荡、家族沉浮等也是诗人形成独特身份认同感的重要因素。
结论中国古代文人在建构自己的诗人身份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文化背景、社会地位和个体经历。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共同促使了中国古代文学领域丰富多样的诗人形象。
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诗人身份建构,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作品,也有助于深入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
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创作
![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0abccb9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7.png)
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创作一、介绍古代文人墨客是指具有文学才华的士人,他们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造诣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他们的生活与创作密切相连,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二、生活环境1. 身份地位古代文人墨客多半为官僚,其地位崇高,享有社会上的尊重和优越条件。
他们以文学作品来表达自我,展现自己的才华。
2. 生活方式古代文人墨客追求高雅的生活方式。
他们通常居住在风景秀丽的山水之间,修篱种菊,饮酒论诗,把儿女教育为才子佳人。
他们崇尚自然,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三、创作过程1. 修身古代文人墨客注重修身养性,追求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
他们常借鉴古人经典著作,参与各种文化活动,通过对经典的研究和学习,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为后来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2. 驻足古代文人墨客喜欢在山水之间漫游,他们饱览自然风光,吸纳灵感。
山水之间给了他们写作的动力和灵感,通过与山水融为一体,他们在创作中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3. 琢磨古代文人墨客在创作中常常反思生活,思考人生、情感和社会。
他们思考文学的目的与意义,探索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用文字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表达出来。
4. 书写古代文人墨客重视文字的表达和书写。
他们以毛笔在纸上书写,追求书法的艺术美感。
他们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通过文字抒发,形成了许多精美的诗词、文章和书信。
四、文化传承1. 形成学派古代文人墨客相互交往与合作,形成了各类文学学派,如唐宋诗派、元曲派等。
他们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成果相互影响,共同推进了文学的发展。
2. 作品流传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经常在文人之间流传,获得认可与传颂。
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五、影响与启示古代文人墨客通过创作表达了自身的情感与思想,也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作品与思想启示着人们追求真理、美好生活的追求,鼓舞着后人不断创新、积极进取。
六、结语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创作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一笔。
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创作
![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9c26173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5.png)
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创作古代文人墨客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群体,他们以其高雅的文化修养和独特的艺术触角,对中国文学、艺术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创作。
一、生活方式古代文人墨客通常过着简朴而充实的生活。
他们钟情于自然和人文之美,常常隐居山水之间或宴会游玩之地,以追求心灵的寄托。
他们喜欢修诗词和书法,以及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
为了追求艺术的境界,他们常常独处思考,与友人交流,经历人生中的喜怒哀乐,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创作特点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总体上表现出独创性、细腻性和情感性的特点。
他们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刻画人物形象和抒发自己的情感来表现他们的创作才华。
他们常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诗歌、散文、绘画等形式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感悟。
同时,他们也注重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批判,通过文字表达对社会不公和政治失误的不满和担忧。
三、影响与意义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们的文化产物犹如一扇扇窗户,让人们窥探到古代社会的美好和人文精神。
他们的作品不仅富有艺术性和审美观赏性,更是对人性、社会和宇宙本质的思考与追问。
他们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给后人传递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价值,对中国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结一下,古代文人墨客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他们以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创作特点,对中国文学、艺术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文精神。
同时,他们的文化遗产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思考。
在今天,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古代文人墨客的精神,创造出更多的文化瑰宝,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是关于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创作的简要介绍。
历史教案:了解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
![历史教案:了解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https://img.taocdn.com/s3/m/3f691dad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f.png)
历史教案:了解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一、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概述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文人墨客是一个非常令人感兴趣的群体。
他们以儒家学说为基础,追求自身的修养与审美追求,同时也对社会和时事保持了高度的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并了解他们在文学、艺术和社会上的重要地位。
二、文人墨客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文人墨客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与士大夫阶层相对应的群体。
他们通过精通文字和文化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与其他知识分子进行交流与辩论。
受到先秦儒家思想影响,在道家和墨家之间形成了一种复杂而多元化的文化环境。
三、文人墨客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墨客逐渐转变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角色。
他们开始涉足政治,并活跃于各个政治集团之间。
同时,音乐、绘画、诗词等艺术形式也成为他们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的媒介。
在这一时期,文人墨客不仅关注政治社会问题,还倡导个性与自由,并对传统文化提出了不同的解读和评价。
四、文人墨客的重要作品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令人震撼的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和书法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唐宋两朝之间的文化繁荣时期。
杜甫、白居易等唐代文人以其深情厚意的诗作闻名于世,而苏轼、黄庭坚等宋代文人则以其豪放洒脱的书法风格和优美动人的诗词成为后世学习与推崇的对象。
五、文人墨客对社会与历史的影响通过他们对中国古代社会各个方面内外因素进行观察和思考,文人墨客在改变社会风气和推动思想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他们试图通过文字及艺术创作来凸显现实问题并倡导新思潮。
通过他们的努力,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也诞生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作品和艺术成就。
六、文人墨客精神的当代价值尽管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已经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但他们所追求的自由、个性、独立思考以及对现实问题敏锐观察的精神仍然深深地影响着当今社会。
这种追求创新和改变、反思传统观念与制度的精神,可以激励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加积极地探索和表达自己,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创作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6d31c5b4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9.png)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创作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被视为精英中的精英,他们以文学才华和审美追求而闻名于世。
他们的生活和创作不仅成为后世传世的艺术瑰宝,也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本文将以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创作为主题,探讨他们的日常生活、创作活动以及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一、文人墨客的日常生活古代文人墨客的日常生活以读书、写作和社交为主要内容。
他们通常在自己的书房里庖丁解牛般地阅读经典文献,探索文学和哲学的深度。
日常生活中,他们常常穿着朴素的服饰,以彰显他们追求内在精神和审美的品味。
除了读书,文人墨客也注重身体修养。
他们喜欢参观名胜古迹,领略自然风光,借以陶冶情操。
此外,他们还喜欢品味美食,以饮食文化的独特性表达自己的个性与追求。
这些生活细节进一步展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品味的独特性。
二、文人墨客的创作活动文人墨客的创作活动主要包括诗歌、词曲、散文和绘画。
他们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内心感受以及表达社会观察,展示了他们丰富的情感和卓越的才华。
在古代中国,诗歌被视为文人墨客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
他们通过诗歌创作,表达自己对人生、自然和爱情等主题的独特见解。
其中,以唐代的杜甫、李白等诗人最为著名,他们的作品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浪漫的诗情而流传至今。
此外,文人墨客也擅长写作词曲和散文。
词曲是古代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墨客通过这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爱情、友情和人生的思考。
而散文则更加注重表达思想和情感,他们以简洁明了、自然流畅的笔调书写散文,透露出浓厚的个性和独立精神。
除了文字表达,文人墨客还擅长绘画,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他们对自然和人物的观察与理解。
他们常常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将艺术与文字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式。
三、文人墨客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文人墨客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他们以其才华横溢和独特的艺术追求,开创了文学艺术的新篇章。
他们通过创作,为后世的文人提供了范例和灵感,使文学艺术不断从传统中发展与创新。
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创作
![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c47d95a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7.png)
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创作引言古代文人墨客是指具有高度文化修养和文学才华的知识分子,他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感悟,创造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方式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1. 生活环境与社会背景在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居住于山水之间或宫廷内,环境清幽宜人,这种生活环境为他们提供了安静、写意的空间。
同时,社会背景对于他们的成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历史变迁、政治动荡和亲友交往等因素都能够影响到他们的思想触发和创作灵感。
2. 文学修养与学术追求古代文人墨客通常注重自身的学术修养与才情培养。
他们广泛涉猎经典著作,探索各种学问。
崇尚儒家思想、佛教禅意或道家玄机都可以成为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动力。
3. 艺术表达与创作风格古代文人墨客通过诗词、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是他们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借助韵律和意象,他们能够准确地捕捉到生活中的点滴色彩。
书法和绘画则借助线条与笔墨,传达出深沉而富有艺术张力的意境。
4. 文人交流与社会影响古代文人墨客通常形成自己的文学圈子或社交网络。
他们之间相互交流论述、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批评,这种交流促进了文学创作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一些享有声望的文人墨客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影响着时代潮流和社会观念。
5. 文人墨客的性格特点与理想追求古代文人墨客往往具有独立思考、追求自由以及对社会弊端持反思态度等特点。
他们渴望实现内心真正的自由,并追求个性与自我表达。
这种精神追求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力和创新思维。
结论古代文人墨客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创作风格,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他们以诗、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将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融入作品之中,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对于我们来说,了解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创作,不仅能够欣赏和领悟他们优秀的艺术成就,还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汲取饱满情感、坚定信念,并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作品
![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9fc5ea7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3.png)
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作品古代文人墨客,作为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角色,既是社会的见证者,同时也是文学与艺术的创造者。
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使他们的作品在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成为后世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作品,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世界。
一、生活环境与传统礼仪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环境与传统礼仪密不可分。
无论是作为官员还是士人,他们都要在严格的等级体系和礼仪制度下生活。
早晨,文人们会进行晨间的起居整理,如洗漱、穿衣等。
接着,他们会履行家庭和社会责任,如与家人共进早餐、祭奠祖先等。
在白天的其他时段,文人们常常在书房中沉浸于学问、文艺创作和书法绘画之中。
二、文化修养与学问追求文人墨客以其出众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学问追求而闻名于世。
他们追求广博的知识,常常徜徉于经典书籍和文化典籍之中。
对于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他们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
他们不断汲取前人的智慧与经验,并自觉地将之延续和发展。
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文人们在他们的作品中留下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三、崇尚自然与追求真理古代文人墨客崇尚自然与追求真理是他们创作的核心价值观。
他们常常在田园间漫步,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中汲取灵感与力量。
他们借助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表达对人生和人情的思考。
与此同时,文人们追求真理,热衷于以文艺之力传播对善恶、美丑的看法,并批判社会上的不公与偏见。
他们用笔墨记录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将真理和美传递给读者。
四、作品风格与艺术特点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风格多种多样,但都凝聚着作者独有的艺术特点。
他们的作品以文字和画面为主要表达形式,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和借鉴。
在诗词方面,古代文人墨客追求唯美、婉约和抒情,常以自然山水、人情物理为题材,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而书法与绘画方面,他们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塑造,力求达到意象与境界的最佳统一。
五、影响社会与文学的作品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对社会与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古代文人的身份与创作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作家,“学而优则仕”是他们的基本生存状态,所以他们的身份是为官的“士大夫”。
正因为这个身份,他们的创作就难免受其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出现的一些特殊的文学现象跟他们“士大夫”的身份是分不开的。
从此主旨出发,选取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几个重要的文学现象来讨论,以期从一个新的角度阐释以往被人忽略的一些东西。
标签:中国古代;士大夫;官员;文人;身份;儒家中国古代有许多极富特色的文学作品,也有许多特殊的文学现象,这不仅让后人难似模仿,在理解上也是众说纷纭,却总无一个让人特别信服的说法。
实际上,文人持何种身份对他的创作有着重要影响,正如赛义德在《东方学》中谈到的“东方”不是真实的东方,而是西方作家的“东方想象”一样,身份决定了作家从什么角度来看问题,或受到什么样的环境影响等,这些外围因素都会渗透到他的思想乃至创作中,形成与之相关的身份话语和身份书写。
一、中国古代文人的身份特征中国古代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作家,虽然就他们的文学创作及成果来看,他们绝对当之无愧。
因为,按照现代意义上的“作家”概念,作家是“对从事某种文学活动的某一个体的称谓”,这里面至少包含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涵:(1)它有赖于社会机构、权威组织、群众团体等的“授予”和“命名”,具有社会性、体制性、权威性、组织性等鲜明特征。
(2)尽管此种身份不是某一个体的自我命名、自我授予,但它需要自我的认可与认同。
但观之中国古代的文人,他们并没有一个可以为之命名的权威组织和社会机构,并且,他们也不依靠他们的作品吃饭,文学创作只是他们的一个爱好,一个可以表达自己情感的工具。
他们拥有的是另外一个身份,即“士大夫”。
“士”与“大夫”原是分开的两个等级,同属商代至春秋时期的贵族阶层,士是当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大夫”地位在“士”之上。
战国时期政治上发生了重大变动,“士”的地位有所下降,从贵族阶层中剥离出来,降至“四民之首”,这在《谷梁传·成公元年》中有清楚显示,谓“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士已下降为“民”首。
由于有贵族不断下降为士,特别是庶民阶级大量地上升为士,土阶层扩大了,性质也起了变化,已不复如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所说的“大抵皆有职之人”,而是多呈“士无定主”的状态。
这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大批有学问有知识的士人,他们以“仕”为专业,然而社会上却并没有固定的职位在等待着他们,这就产生了一个所谓“仕”的问题。
子夏说“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这些新兴的“士”阶层正是本文要讨论的,“士大夫”之称与知识分子联系在一起的滥觞多是起于此。
“士大夫”之称真正兴起是在两汉,是伴随着“士”的落叶生根开始的。
西汉王朝对知识分子一直是比较信任的,尤其是汉武帝时期。
为了不使有才能的人被埋没,西汉实行了察举制度来选拔人才,在这期间出现了一大批历史名臣和文学巨匠。
魏晋南北朝时实行的九品中正制也只是辉煌了一时,便渐渐成为权势人物的利己舞弊工具。
隋朝的科举制开创了中国封建文官制度的新时代,对中国的封建政治和民族文化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反响,是平民开始有公平竞争机会进入官场的重要指征。
这种制度被后来的统治者沿袭下来,通过科举入“仕”的人越来越多,科举已成为中国古代官员的主要来源,可以说,上自汉唐,下迄明清,中国古代官员史上的士大夫文人占据了大半壁江山。
因此,与中国现当代文人和国外文人对比,中国古代文人的身份至少具有以下特殊性:(1)官员的身份。
中国古代文人是以“士”的身份出现的,”学而优则仕”是他们的目标和追求,而察举和科举制度又让他们有了做官的途径,所以他们的身份是“士大夫”。
在国外像但丁、莎士比亚等一类的大文豪,虽然他们也有偶尔参加政治活动的经历,但官员并不是他们的主要身份,做官也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虽然现当代做官的人出诗集之类的事情屡见不鲜,但是像中国古代那样有规模且持续时间之长的文官群体却是世界历史中唯一的。
(2)独特的身份确认。
士大夫最明显的特征则是他们的人生信条。
孔子这个新兴“士”阶层的代表被他们尊称为“先圣”,对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其“以天下为己任”、自觉做“道”的承担者的这种核心思想被他们奉为人生信条和行为目标,并被他们尊称为“儒教”,中国两千多年的“士”文化就是这样形成的。
所以,士大夫们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身份确认,这与中国现当代文人和国外文人是不同的,因为他们虽然也有自己的道德追求,却没有这样的身份确认。
(3)写作面临的对象。
士大夫主要是为士大夫自己和帝王写作的,他们的写作不面对普通老百姓;现当代作家则是为公众写作的,有的作家也可能面向精英写作,但他们在面向精英写作的同时也面向公众,而且他们缺乏士大夫那样的身份确认,不可能像士大夫那样形成一个独立的集团。
国外古代文人则比较复杂,有为帝王和贵族而写作的,也有平民作为行吟行人而受到贵族供养的,却没有像中国古代这样形成一个不是职业作家的业余创作团体。
正是由于中国古代文人身份的这种特殊性,如果对他们的作品单从审美方面去理解和阐述,显然有欠完满。
二、文人身份对其创作的影响(一)中国古代文人以“文以载道”为追求并倾力贯之中国古代文人撰文追求“文以载道”,许多同仁不仅不反抗,且欣然维护,是大家早已熟知的事情。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他们的身份是紧密相关的。
早在先秦,儒家的先圣孔子就用“士志于道”规定了“士”是基本价值的维护者。
而这个“道”是中国特有的:春秋战国是一个“礼坏乐崩”的时代,礼乐已不再出白天子,而出自诸侯,故孔子斥之为“天下无道”;统治阶级既然不能承担“道”,“道”的担子便落到了真正了解“礼义”的“士”的身上。
“士”成为“道”的承担者经过了一段曲折的历史发展,简而言之,这里面主要含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客观方面是“士”从古代“封建”秩序中游离出来,获得了身份上的解放;主观方面则是春秋末期“礼坏乐崩”、王官失守之后,诗书礼乐的传统流散到了“士”阶层之手,而且古代的“士”本来就熟悉礼乐,所以这个发展是顺理成章的。
“古代的礼乐虽具有宗教性(天道)的成分,但这个传统到了孔子手中却并没有走上‘天道’的方面而转入了‘人道’的领域”(此“人道”指的是政治社會秩序)。
也就是说,从孔子开始,知识分子就以“道”的承担者自任,因为所持的这种“道”是人间的性格,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也就是政治社会秩序的重建。
曾参发挥师教,说得更为明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一儒家的原始教义对后世的“士”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越是在“天下无道”的时代也愈显示出它的力量。
因此,作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士”从一开始便明确了“入世”的目的,即以天下苍生之疾苦作为自己的责任,《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项更是被他们当做“入世”的目标和行动指南。
可以说,在这一点上中国“士大夫”文人和今天中西方的知识分子有着惊人的相似。
许多人从“士”走向了“仕”,在出“仕”的过程中,一展他们的理想和抱负,而科举制度正好为他们提供了这种“仕”的途径。
从这个方面说,或许不难理解许多文人在官场得意和落魄时文风截然不同的原因。
“文以载道”的观念在中国古代文人那里,一开始就具有高度自觉性,并非官面文章,是完全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二)中国古代诗词中大量的“远游”题材中国古代诗歌中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即其中有大量的“远游”题材的诗。
表面看来,有些诗写得很惬意,似乎作者非常享受这一个“旅行”过程,深层研究起来,便会发现,这些貌似逍遥的状态下其实含有许多辛酸的成分,这当然是与中国古代文人的身份分不开的。
前面已论及中国古代文人是以”士大夫”身份出现的,参加科考出仕是他们的理想与出路。
一旦考上,自己的身份就会变化,地位就会提高,家中原本贫穷的环境也会得到改善。
即使科考制度中最低层的生员,只要考中,也会免去全部赋税。
所以,科考出仕吸引了许多莘莘学子为之前仆后继。
但是,科考出仕给中国古代文人带来的并非都是好处,实际上,它也有着许多苛刻条件限制,比如它的职位变动非常缓慢,经常是在某个职位上任满之后,还要过好几年才能得到另一个职位,升迁也极其缓慢,而且,统治者出于对自己地位的巩固的考虑,常常要把他们派到离自己家乡很远的地方去任职,更有甚者大半生都在外漂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宦游”,著名诗人王勃曾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就提到过这种“宦游”:“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东汉以前的“士大夫”稍好一点,因为“土族”根基未稳,不劳统治者“费心”,但到唐代就不同了,“士大夫”开始有庞大的族群,为了律法的公正性,也为了防治他们“结党营私”威胁到统治者的地位,他们需要遵守“本籍回避”制度,到外地或京师任官。
而且唐代还有所谓“守选”制度,“唐人每任一官,都有一定期限。
除了特殊情况,一般都在四年左右,不能长久连任”。
这就导致了任期短、迁转频繁的情况,意味着唐人必须经常为了迁官远行,这是唐代士人做官不可避免的命运,宦游因此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大内容,也直接导致了“远游”题材的诗大量产生。
唐代诗人中这类作品数不胜数,且大多都在其诗作中表达了宦游在外的无奈,如诗人高适,在他五十岁刚到封丘县任县尉时,就写了一首《初至封丘作》,提到离家在外做官的心情:可怜薄墓宦游子,独卧虚斋思无已。
去家百里不得归,到官数日秋风起。
诗作写得沉痛有力,诉尽在外宦游的苦闷。
而且,因为“守选”制度的存在,许多官员在任满后也不得不暂时“归隐”,所以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归隐”诗并不单单是“诗意的栖居”,很有可能是被迫“归隐”,这个论题不在本篇讨论范围,故就此略过。
宋朝基本上沿袭了唐代这一制度,所以宋代文学中也有大量的离别、远游诗词。
到明、清时虽这种制度有所放宽,但许多官员仍需离开自己家乡去“宦游”,这从《红楼梦》中的贾政几次到外地任职可以看出来。
所以,中国古代文人诗词中的“远游”题材并非仅仅游山玩水这么简单,其背后蕴藏着与他们官员身份相伴的离开家乡的苦闷和忧郁。
(三)中国古代墓志铭的广泛出现中国古代以墓志铭为体裁的文学作品,其文体之特殊、作品量之大,在世界文学史上来说也是罕见的。
唐宋时期是墓志铭的成熟期也是黄金期,这期间出现了许多对后人有着重要影响的墓志铭,许多历史上有名的文人都曾撰写过大量此类作品,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
究其原因,它的出现实际上与中国古代文人的身份和收入有着密切联系。
中国古代人们写墓志铭,请托名家是其一大特色,而请名家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善文”,“士大夫”是当时最“善文”的,理所当然地就成了撰写墓志铭的不二人选,如东汉时大文人蔡邕、庾信等就是当时的“红人”,今《蔡中郎集》中录所作碑铭就近30篇。
这种请名家写墓志铭的风气在中国古代延绵一千多年,其中除了跟风、尽孝、悼念等原因外,也含有人们对“立言不朽”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