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资料(1)
第二单元文言知识复习 课件—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文言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连词 因为 介词 拿,用 连词 表目的 相当于“而”
同上
介词 把
文言虚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②夜缒而出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连词 表顺承 连词 表修饰 连词 表顺承 连词 表转折
文言虚词
君亦无所害。 • 夫晋,何厌之有? •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
取之?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通假字
①秦王必说见臣 ②日以尽矣 ③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④请辞决矣 ⑤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⑥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⑦图穷而匕首见 ⑧秦王还柱而走 ⑨卒起不意
①情意、心意(而伤长者之意)
意:②意料(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③意思(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①让(使工以药淬之 使毕使于前)
使:②命令,派遣(使使以闻大王) ③使者(使使以闻大王 见燕使者咸阳宫) ④使命(使毕使于前)
还:①返回(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②通“环”、绕(秦王还柱而走)
陈:①陈述(恐惧不敢自陈) ②通“阵”、列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顾:①只是,不过(顾计不知所出耳) ②回头看(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①携带(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提:②投掷(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dǐ)轲,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重点句式
•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 未可亲也。
• 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
2.古今异义
• (1)今闻购将军之首。
古义:用重金收买。 今义:购买
•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处境困难。 今义:经济困难
• (3)图穷而匕首见。
古义:穷尽。
今义:贫困
• (4)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宽容。 今义:汉字的造
• (5)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古义:提,投掷。 今义:悬空拿着
眦zì:眼眶。
跽jì: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彘zhì肩:猪前腿。 俎zǔ:砧板。
道芷阳:取道芷阳。 间行:从小路走。
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3.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弃。 5.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6.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 驻扎。名词用作动词。 2.素善留侯张良: 交好,形容词用作动词。 3.臣活之: 使……活。使动用法。 4.吾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一样,名词作状语。 5.籍吏民: 登记户籍,名词用作动词。 6.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翅膀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7.头发上指: 向上。名词用作状语。 8.刑人如恐不胜: 处以刑罚,名词用作动词。 9.沛公欲王关中 称王,名词用作动词。 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以(他)为王,名词意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1.字音: ①汜,fán,字的左边为“三点水”,故其义必与水相关。指汜水的南面。 ②缒,zhuì,字的左边为“绞丝旁”,故其义与绳索、丝绸相关。意为用绳子拴
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③共,在文中是一个通假字,通“供”,供给之意,读gōnɡ。 ④阙,形声字,读作quē,意即门户受损。 ⑤逢,是多音字,做姓氏用时,读pán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选择题1、下列对文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是()A.场圃:农家种菜蔬和收打作物的地方。
B.廪:粮仓。
C.五谷:诗中所说的“麦”和“谷”均属于五谷。
D.苏辙,晚号颍滨遗老,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C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C项,“‘麦’和‘谷’均属于五谷”错误,对于“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中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故选C。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①薄言..采之(助词,无实义)②薄言掇.之(选取)③雨从头上湿到胛.(肩胛)④唤渠朝餐..歇半霎(早饭)⑤照管.鹅儿与雏鸭(提防)⑥秧根未牢莳未匝.(捆扎)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⑤⑥答案: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
②本句意为“摘下(车前草的叶子)”,掇,拾取,摘取。
④本句意为“呼唤他们来吃早饭并休息一会儿”,朝餐,名词作动词,吃早饭。
⑥本句意为“稻秧的根还没栽稳,稻田还没插满”,匝,布满、遍及。
故选B。
小提示: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优质
• 吾其还也 •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 夜缒而出
表示商量语气、还是
•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
这(是)
(zhuì )用绳子栓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已经
•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 因人之力而敝之
凭借,依靠
重点字词
微夫人之力不 及此
微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屈原· 假声列传》 微言大义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二)状语后置:
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 见燕使者咸阳宫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史记》简介:
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前135~前87?)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 子长。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 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 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本纪、世家、 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 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鲁迅先生曾赞它为“史 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语气助词
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的
选自《战国策》,它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 史书,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全书共33篇,其内容主要 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 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 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 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微之声,士皆垂 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 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 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题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题库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秋日的山林是美妙的,漫山的红叶在秋风中翩然起舞,这姹紫嫣红....的美景,让人沉醉,更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词客感慨唏嘘。
②老张这个古玩爱好者,把多年来收集的盆盆罐罐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每当我到来,他总是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
③自提出要在5年内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的目标以来,中国移动支付取得快速发展,可谓一日千里....,成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
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
各级领导干部要“干”字当头,强化担当精神,勇于挑重担子,敢于啃硬骨头,善于接烫手山芋....。
⑤这部作品,情节跌宕起伏....,语言朴实无华,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实感,让人百读不厌。
⑥面对银行的霸王条款,黄女士拒绝归还1500元,这令不少网友感到大快人心....,最终在法院的判决下,黄女士执行还款。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答案:A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①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
语境是说漫山的红叶,不合语境。
②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
语境是人物对古董比较专研,望文生义。
③一日千里:形容进展极快。
使用正确。
④烫手山芋:比喻有好处而想得到、但又有麻烦不好处理的事物。
使用正确。
⑤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形容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
使用正确。
⑥大快人心: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语境说的是黄女士和银行发生的矛盾,不合语境。
故选A。
小提示: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做好知识点的整理是很重要的,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文学常识1、《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
2、《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作者已不可考。
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篇。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
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
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通假字1.《烛之武退秦师》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
)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秦伯说(“说”通“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2.《荆轲刺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喜欢。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辞别。
人教版高中文必修一第2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文必修一第2单元基础知识梳理4 烛之武退秦师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氾南( ) 佚之狐( ) 夜缒( )阙秦( ) 共其乏困( ) 戍之( )杞子( ) 逢孙( ) 失其所与( )【答案】 fán yì zhuì quē ɡōnɡ shù qǐ Pánɡ yǔ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秦伯说,与郑人盟( )4.失其所与,不知( )【答案】 1.“已”同“矣” 2.“共”通“供”,供给 3.“说”通“悦” 4.“知”通“智”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若2.微3.许4.鄙5.焉6.之7.以【答案】 1.连词,假如 代词,你 动词,好像 2.动词,没有 副词,稍微 形容词,轻微,轻轻 3.动词,答应,听从 动词,赞同 数词,左右,上下,表约数 名词,表处所 4.名词,边远的地方 边邑,这里用作动词,把……当做边邑 形容词,浅陋 5.语气词,表陈述 疑问副词,为什么 疑问代词,哪里 兼词,在那里 6.代词,代秦军 助词,的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动词,到 7.连词,因为 介词,把 连词,表目的,来 介词,把 介词,用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夜缒而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朝济而夕设版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既东封郑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晋军函陵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5.与郑人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6.越国以鄙远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8.若不阙秦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9.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0.共其乏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1.邻之厚,君之薄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2.因人之力而敝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 1.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 2.名词作状语 在早上,在晚上 3.名词作状语 在东边 4.名词作动词 驻军 5.名词作动词 结盟 6.名词作动词把……当做边邑 7.动词作名词 恩惠 8.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减少,侵损,削减 9.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灭亡 10.形容词作名词 缺少的东西 11.形容词作动词 变雄厚,变薄弱 12.形容词作动词 损害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请客的主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总结PPT
4、《史记》和司马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
间大约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 传共52万余字。“本纪”写历代帝王的兴废和重大政治事件;“表”是按年 代、年、月写成的简明大事记;“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世家”记叙春秋 战国以来各主要诸侯国和汉代所封的诸侯、勋贵的历史;“列传”记贵族、 官吏、学者、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刺客、游侠、商人等重要历史 人物的言行事迹。《史记》以人物为中心,开我国古代历史传记文学的 先河,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现陕西韩城)人。年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
12、秦王购之金千斤(※定语后置句) 1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 14、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句) 15、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见”表被动) 16、皆为戮没(被动句,“为”表被动) 17、判断句 ⑴此天子气也 ⑵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⑷亚父者,范增也 ⑸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⑹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8、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今为之虏矣
13、以 皆以美于城北徐公(动词,认为,以为) 忠不必用,贤不必以(动词,任用)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以其无理于晋(连词,表原因,译为“因为”) 各各竦立以听(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介词,因为) 以试从,血濡缕(介词,来)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介词,来,用来) 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介词,按照)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在……的时候 或“因为”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仆所以留者(与“以”组成复音虚词,……的原因)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1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小编寄语: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的学习有很多的知识点,需要大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通过总结更好地学好高一语文的知识。
下面小编将为大家总结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并将它们按单元的形式为大家呈现。
第二单元包括了(《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这些文章。
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供大家参考。
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 (共,通“供”)3.秦伯说(说,通“悦”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6.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8.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9.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10. 不敢倍德 (“倍”通“背”,背叛的意思)11.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12.不可不蚤来 (“蚤”通“早”)13.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1.行李之往来((古义:出行的人)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5.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礼品)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8.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 10.断其左股 (古义:大腿)1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 12.约为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14.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三.词类活用(解释加点字)1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3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4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的土地)5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回应中国经济运行热点问题,记者洗耳恭听。
B.本店喜迎十周年店庆,凡光临本店消费满100元的顾客,本店将惠赠精美礼品一份。
C.政府部门回复管辖单位:你校《关于增拨招生指标的请示》已经收到,内容完全晓得了。
D.他对王编辑说:“感谢您对拙著不吝指正。
我将遵照您的意见认真修改.再请您审阅。
”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
A项,“洗耳恭听”,专心地听。
指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B项,“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C项,“内容完全晓得了”口语化表达不符合政府公函用语。
D项,“拙著”,谦称自己的著作;“指正”,谦辞,用于请人对自己的意见或作品加以批评修正。
使用得体。
所以选D项。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芣苢..(fúyǐ)薄.言(báo)掇.拾(duō)辍.学(chuò)B.捋.袖子(luō)袺.之(jié)襭.之(xié)采撷.(xié)C.阴霪.(yín)场圃.(pǔ)村酤.(gǔ)牛牯.(gǔ)D.炊.饼(chuī)了.事(liǎo)闭廪.(lín)凛.冽(lǐn)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
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本题中,A项,薄,bó;C项,酤,gū;D项,廪,lǐn。
故选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14年11月,我国自主研发的运—20大型运输机“珠海航展”飞行表演首次取得圆满成功。
此后,该型飞机按计划继续开展相关试验和试飞工作。
B.过去两周来,因为微博力量的存在,周星驰、王宝强等“明星委员”是否迟到早退,是否积极发言、写提案,都备受网民关注。
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二单元复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沛公起如 厕 . B.度 我至军中 度:衡量,考虑 . C.置之坐 上 . 坐:同“座” 属:类,辈 D.吾属 今为之虏矣 . 如: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是( D )。
单元复习
1.掌握与本单元三篇文章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实词、 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并运用于文言诗文阅读。 2.熟读三篇文章,能准确清晰地复述故事情节,评价作者
寄寓的观点情感。
3.回顾三篇文章的写作技巧,并运用到表达之中。
1.我们现在一般都自称“我”,称对方为“你”或“
您”。通过本单元三篇文章,你积累了古人的哪些自
A. B. C. D
今者出,未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 公为我献之 乃令张良留谢 公乃入 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竖子不足与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沛公能屈能伸的一组是 ( C )。 ①大礼不辞小让 ②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③会其 怒,不敢献 ④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⑤沛公不胜杯 杓,不能辞 ⑥立诛杀曹无伤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 ④⑤⑥
2.请对本单元三篇文章进行简要的梳理评价。
本单元三篇课文都是古代记叙散文,或记政治外交上的风云变
幻,或记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烛之武退秦师》选自编年体
史书《左传》,它的叙事艺术和记言艺术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说辞委婉多姿,谨严而 周密,从而只身说退秦师,维护了国家的安全。《荆轲刺秦王》 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舍生取义、 沉着勇敢、机智刚毅、反抗强暴的侠义形象。自刎报国、易水 送别、献图行刺等情节,慷慨悲壮。文中的形态描写和细节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重点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重点知识归纳选择题1、下面的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cuī)璨的明珠。
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
她如绝美的天籁.(làn),拂(fó)去尘世的喧嚣.(xiāo);她似千年的佳酿.(niàng),蕴藏醉人的芳香;她如清澈的甘泉,滋润干涸的心田;她似闪烁.(shuò)的星辰,照亮暗淡。
的夜空。
徜.(sháng)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zī)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A.璀.(cuī)璨喧嚣.(xiāo)B.天籁.(lán)闪烁.(shuò)C.拂.(fó)去徜.(sháng)徉D.佳酿.(niàng)孜.(zī)孜答案:D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A项,“璀”应读“cuĭ”;B项,“籁”应读“lài”;C项,“拂”应读“fú”,“徜”应读“cháng”。
故选D。
2、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皇宫外面的街道上车辆熙熙攘攘,公交车、私家车还有五颜六色的突突车到处都是,非常热闹。
B.你的主张和我的主张完全相同,真可说是不约而同。
C.中央城社区举办道德讲座,现场座位座无虚席,场场爆满。
D.对犯错的学生,张老师总是和颜悦色地告诫,从不斥责他们。
答案:D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
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项,“熙熙攘攘”指的是人来人往,这里使用对象是“车辆”,错误;B项,“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此处指两人的主张相同,应该改为“不谋而合”;C项,“座无虚席”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资料(1)-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总结一、文学常识1.《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春秋》而作。
它记述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战国策》又称《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由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
全书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
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叙述了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众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战国策》写人记事真切、生动,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3.《史记》为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其中本纪12篇,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30篇,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70篇,记述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10篇,记载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8篇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它不仅是一部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代表了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通假字(解释加点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____,________)2.共.其乏困(通____,________)3.秦伯说.(通____,________)4.失其所与,不知.(通____,________)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____,________)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___,________)7.秦王还.柱而走(通____,________) 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__,________)9.距.关,毋内.诸侯(通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10.要.项伯(通____,________) 11.不敢倍.德(通____,________)12.不可不蚤.来(通____,________) 13.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__,________)14.因击沛公于坐.(通____,________)四、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1.行李...(古义:..之往来(古义:_______________)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_______) 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__________)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_______________)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__________)7.樊於期偏袒..执兵(古义:_______ ..扼腕而进(古义:_____________) 8.诸郎中___)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_______________) 10.断其左股.(古义:_______________)11.沛公居山东..(古义:..时(古义:_______________) 12.约为婚姻______________)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古义:..也(古义:__________) 14.将军战河北_____________)15. 而伤长者..之意(古义:_______________)16.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秦王购.之金千斤(古义:______________)五、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3.邻之厚.,君之薄.也()4.越国以鄙远..(;)5.朝.济而夕.设版焉()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7.函.封之() 8.又前.而为歌曰()9.乃朝服..,设九宾() 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11.使使以闻.大王() 12.箕踞..以骂曰()13.其人居远.() 14.皆白衣冠...以送之()15.进兵北.略地() 16.群臣怪.之()17.籍.吏民() 18.范增数目.项王()19.刑.人如恐不胜() 20.道.芷阳间行()21.沛公欲王.关中() 22.于是项伯复夜.去( )23.吾得兄.事之() 24.日夜..望将军至()25.常以身翼.蔽沛公() 26.头发上.指()27.项伯杀人,臣活.之() 28.从.百余骑()29.素善.留侯张良() 30.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六.一词多义(解释词义与用法)1、鄙①越国以鄙远()②蜀之鄙有二僧()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④北蛮夷之鄙人()2、敝①因人之力以敝之()②敝人()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敝()④敝帚自珍()3、兵①不得持尺兵()②不及召下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④斩木为兵,揭竿为旗()4、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③王粲长于辞赋()④一言半辞()5、顾①顾计不知所出耳()②荆轲顾笑武阳()③三顾臣与草庐之中()④大行不顾细谨()⑤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⑥终已不顾()6、见①秦王必喜而见臣()②而燕见陵之耻除矣()③私见张良,具告以事()④图穷而匕首见()7、举①愿举国为内臣()②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③杀人如不能举()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⑤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促()8、穷①图穷而匕首见()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③穷则独善其身()④复前行,欲穷其林()9、若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③仿佛若有光()④若入前为寿()⑤若属皆且为所虏()⑥彼与彼年相若也()10、胜①沛公不胜杯杓()②刑人如恐不胜()③此时无声胜有声()④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11、说①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②范增说项羽曰()③秦王必说见臣()④诣太守,说如此()七、重点实词、虚词1.微.夫人之力() 2.郑既.知亡矣()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4.朝济.而夕设版焉()5.唯君图.之() 6.进兵北略.地()7.愿足下更.虑之() 8.以试人,血濡.缕()9.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10.比.诸侯之列()11.愿大王少假借...之()()12.乃引.其匕首提.秦王()()13.旦日飨.士卒() 14.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15.君安与项伯有故..() 16.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17.披.帷西向立() 18.卮酒安足.辞()19.窃.为大王不取也() 20.会.其怒,不敢献()2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八.解释下列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1. 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 ⑥具告以事()2. 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 )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3.乃①乃遂私见樊於期。
( )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③乃为装遣荆轲。
( ) ④乃今得闻教。
( )4.为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②皆为龙虎,成五采。
(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
( ) ④窃为大王不取也 ( )⑤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⑥何辞为?( )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九.特殊句式判断(口头翻译下列句子,写出句式的类型,思考并归纳各类句式的特点)(一)1、是寡人之过也。
2、以乱易整,不武。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7、此亡秦之续耳。
8、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1、晋,何厌之有?2、其无礼于晋。
3、亡郑而有益于君。
4、王拜送于庭。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7、得复见将军于此。
8、籍何以至此?9、大王来何操?10、沛公安在?(三)1、晋军函陵。
2、敢以烦执事?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4、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5、人不敢与忤视。
6、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7、欲呼张良与俱去。
8、为击破沛公军。
9、加彘肩上(四)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而燕见陵之耻除矣。
3、若属皆且为所虏。
十.文言翻译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吾其还也。
5、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
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商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7、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8、然则将军之仇报,见陵之耻除矣。
9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10、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11. “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12.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十二、名句背诵1.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吾其还也。
”亦去之。
2.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又前而为歌曰:“,”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3.大行不顾细谨,。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参考答案三、通假字1.(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通“供”) 3.(说,通“悦”)4.(知,通“智”)5.(“反”通“返”,返回)6.(“振”通“震”)7.(“还”通“环”,绕) 8.(“卒”通“猝”,突然)9. (“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10. (“要”通“邀”,邀请) 11.(“倍”通“背”,背叛的意思)12. (“蚤”通“早”) 13. (“郤”通“隙”,隔阂、嫌怨)14. (“坐”通“座”,座位)四、古今异义1.(古义:出行的人)2.(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3.(古义:那人)4. (古义)眼泪5. (古义)礼品6. (古义)走投无路7.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8. (古义)宫廷的侍卫9.投击 10. (古义)大腿 11.(古义:崤山以东) 12.(古义:结为儿女亲家)13.古义:不同一般的事 14.古义:黄河以北 15.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16. 古义: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