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12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学案北师大版
推荐K12学习八年级数学下册1.2.1直角三角形教案2新版北师大版
课题:1.2直角三角形(1)教学目标:1.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2.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3.进一步经历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4.进一步掌握推理证明的方法,发展演绎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方法.(2)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识别两个互逆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难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内容:问题1:我们曾经探索过直角三角形的哪些性质和判定方法?问题2: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处理方式:让学生回顾前面所学习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主要是从角和边上回答,并让学生回答所学习的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内容.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回顾前面所学习的有关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勾股定理和逆定理内容,为本课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证明做准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学习做下铺垫.二、探究学习,感悟新知活动内容1:直角三角的两个锐角关系定理及逆定理问题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问题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结论:定理:直角三角的两个锐角互余; 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 =90° 求证:∠A +∠B =90°证明:在△ABC 中,∠A +∠B +∠C =180° ∵∠C =90°∴∠A +∠B =180°-∠C=180°-90° =90°∴∠A 与∠B 两个锐角互余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已知:如图,在△ABC 中,∠A +∠B =90° 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 直角三角形(第二课时) 教案设计
21D A B C 直角三角形(第二课时)一、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全等、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勾股定理和用尺规作三角形,且在前面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探索和推理经验,已经具备了进一步探索并证明判断直角三角形全等定理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是三角形全等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本课时的具体及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用尺规完成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熟练的选择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HL )定理。
2.能用尺规完成已知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3经历探索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定理的过程,丰富数学活动经验,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4通过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HL )定理;并能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斜边、直角边”(HL )定理的获得和证明。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温故而知新;第二环节:探索与发现;第三环节:猜想与验证;第四环节:巩固与应用;第五环节:回顾与反思;第六环节:课后作业。
1. 温故而知新 如图所示:已知∠1=∠2要使△ABC ≌△BAD ,还需添加什么条件?请说明理由。
习题说明:本题是一个开放的习题,学生在添加条件的过程中,回顾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条件,为HL 定理的探索展开铺垫。
学生的添加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添加BC=AD,利用三角形判别条件SAS说明全等;可以添加∠C=∠D,利用三角形判别条件AAS说明全等;可以添加∠CAB=∠DBA,利用三角形判别条件ASA说明全等。
学生中一定会有人提出添加AC=DB,此时应引导学生分析这种方法是否可行。
2.探索与发现问题1:两边分别相等且一组等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由学生在黑板上画图说明不一定全等,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
推荐K12八年级数学下册1.2.2直角三角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课题:1.2.2直角三角形教学目标:1.经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的判定定理探索过程,进一步理解证明的必要性,掌握并利用“HL”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能用尺规完成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3.进一步掌握推理证明的方法,发展演绎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开放性.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直角三角形“HL”全等判定定理,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证明“HL”定理的思路的探究和分析.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圆规、三角尺.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出示问题:1.前面我们学习了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你还记的有哪几种吗?2.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看出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已知条件中至少有一条边对应相等.如果已知在两个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对应相等时,附加一个什么条件可以说这两个三角形全等?3.如果附加的条件是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还全等吗?你能画图举例说明吗?处理方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适时板书.预设学生回答.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2.这两边的夹角也对应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3.不一定全等.学生画图展示说明: (多媒体出示)思考:如果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共同继续学习直角三角形. 【教师板书课题:1.2直角三角形(2)】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利用反例对应用“边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旨在为进一步证明“HL ”定理做准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类比、联想的思考方法.二、诱思探究,获取新知 1.猜想如果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已知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处理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拨.学生意见会不统一,有的认为相等,有的认为不一定相等.2.探究做一做: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求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已知:如图,线段a ,c (a <c ),直角α. 求作:Rt △ABC ,使∠C =∠α,BC =a ,AB =c .处理方式: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画图过程,同时让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画图,其余学生在导学案上画图.完成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画图过程展示:(1)作∠MCN =∠α=90°; (2)在射线CM 截取CB =a ;(3)以点B 为圆心,线段c 为半径作弧,交射线CN 于点A ;(1)/ A /(2)/A(3)(4)连接AB,得到Rt△ABC.思考:通过刚才的画图,你有什么发现?3.总结你们所画的三角形都有哪些已知的相等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处理方式:学生思考回答,师板书.板书: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证明你能证明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吗?试一试,在小组内交流.处理方式: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证明过程,并及时的评价,同时规范解题过程.证明过程展示:已知:如图,在Rt△ABC和Rt△A′B′C′中,∠C=∠C′=90°,AB=A′B′,AC=A′C′.求证:△ABC≌△A′B′C′.证明:在Rt△ABC中,∵∠C=90°,∴BC2=AB2-AC2(勾股定理).同理,B′C′2=A'B'2-A'C'2(勾股定理).∵AB=A′B′,AC=A′C′,∴BC=B'C'.∴△ABC≌△A′B′C' (SSS).通过以上证明,我们可以得出命题“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是一个真命题.我们把这一命题称为定理,简述为“斜边、直角边”或“HL ”.几何语言:∵在△ABC 和△A′B′C′中,∠C =∠C′=90°,AC =A′C′,AB =A′B′,∴Rt△ABC ≌Rt△A′B′C′(HL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斜边、直角边”判定定理的推导过程,利用命题的推理证明,加深对定理的理解,同时也加深对证明必要性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并借此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书写和表达.三、例题解析,应用提升例 如图,有两个长度相等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C 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 相等,两个滑梯的倾斜角∠B 和∠F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处理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并能用数学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示范解题过程.解析:本题主要利用“斜边、直角边”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12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学案北师大版
直角三角形课题:第一章第2节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学习目标①能够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的判定定理,进一步理解证明的必要性②利用“HL’’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演绎推理能力重点 1.描述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2.应用HL定理解决与直角三角形全等有关的问题难点应用HL定理解决与直角三角形全等有关的问题。
教学流程学校年级组二备教师课前备课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1.斜边直角边定理适用于三角形。
2.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有、、、、共种。
3、判断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①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②斜边及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③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④一条直角边和另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队以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思考:什么大家作的三角形会全等?用的是哪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已知:在Rt△ABC和Rt△A′B′C′中,∠C=∠C′如图,在△ABC≌△A'B'C'中,CD,C'D'分别CD=C'D'.∠ACB=∠A'C'B'.求证:△ABC≌△A'B'C'.课堂达标训练(5至8分钟)(要求起点低、分层次达到课标要求)。
六、达标练习:1、如图,在△ABC和△ABD中,∠C=∠D=90°,若利用“AAS”证明△ABC≌△ABD,则需要加条件_______或;若利用“HL”证明△ABC≌△ABD,则需要加条件或.第1题第2题第3题2、如图,有一个直角△ABC,∠C=90°,AC=10,BC=5,一条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X上运动,当AP= 时,才能使ΔABC≌ΔPQA.3、如图,在△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 D,DE⊥AB于E,且AB=6 cm,则△DEB的周长为___________cm.4、如图,在△ABC中,已知D是BC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DE=DF. 求证:AB=AC5、已知:如图,△ABC中AB=AC,∠BA C=90°BD平分∠ABC交AC于D,DE⊥BC,E为垂足,若BC=10cm.试求△DEC的周长.B EDACPQC ABxDCBADB CAE F'CCA D B'''BDA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如图,在△ABC中,∠C=90°,∠B=30°,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和N,再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接AP,并廷长交BC于点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AD是∠BAC的平分线②∠ADC=60°③点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④若AD=2dm,则点D到AB的距离是1dm⑤S△DAC:S△DAB=1:2A.2 B.3 C.4 D.5【答案】D【分析】①根据作图的过程可以判定AD是∠BAC的角平分线;②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推知∠CAD=30°,则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求∠ADC的度数;③利用等角对等边可以证得△ADB的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可以证明点D在AB的中垂线上;④作DH⊥AB于H,由∠1=∠2,DC⊥AC,DH⊥AB,推出DC=DH即可解决问题;⑤利用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求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详解】解:①根据作图的过程可知,AD是∠BAC的平分线,故①正确;②如图,∵在△ABC中,∠C=90°,∠B=30°,∴∠CAB=60°.又∵AD是∠BAC的平分线,∴∠1=∠2=12∠CAB=30°,∴∠3=90°﹣∠2=60°,即∠ADC=60°.故②正确;③∵∠1=∠B=30°,∴AD=BD,∴点D在AB的中垂线上.故③正确;④作DH⊥AB于H,∵∠1=∠2,DC⊥AC,DH⊥AB,∴DC=DH,在Rt△ACD中,CD=12AD=1dm,∴点D到AB的距离是1dm;故④正确,⑤在Rt△ACB中,∵∠B=30°,∴AB=2AC,∴S△DAC:S△DAB=12AC•CD:12•AB•DH=1:2;故⑤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③④⑤,共有5个.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作图-基本作图.解题时,需要熟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下列命题属于真命题的是()A.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C.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D.同位角相等【答案】C【解析】要找出正确命题,可运用相关基础知识分析找出正确选项,也可以通过举反例排除不正确选项,从而得出正确选项.【详解】A、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是假命题;B、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是假命题;C、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是真命题;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假命题;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2、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3.世界上最小的开花结果植物是澳大利亚的出水浮萍,这种植物的果实像一个微小的无花果,质量只有1.11 111 1176克,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 ) A .7.6×118克 B .7.6×11-7克 C .7.6×11-8克 D .7.6×11-9克【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对于绝对值小于1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11n 形式,其中1≤a <11,n 是一个负整数,除符号外,数字和原数左边第一个不为1的数前面1的个数相等,根据以上内容得:1.11 111 1176克=7.6×11-8克, 故选C .4.如图,ABC DEF ∆≅∆,DF 和AC ,EF 和BC 为对应边,若123A ∠=︒,39F ∠=︒,则DEF ∠等于( )A .18︒B .20︒C .39︒D .123︒【答案】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 ,再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ABC DEF ∆≅∆ ∴∠D=∠A=123° 又39F ∠=︒∴DEF ∠=180°-∠D-∠F=180°-123°-39°=18°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关键.5.解方程组232261s t s t +=⎧⎨-=-⎩①②时,①—②,得( )A .31t -= .B .33t -=C .93t =D .91t =【答案】C【分析】运用加减消元法求解即可.【详解】解:解方程组232261s t s t +=⎧⎨-=-⎩①②时,①-②,得3t-(-6t)=2-(-1),即,9t=3,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利用了消元的思想,消元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与加减消元法.6.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10 21xxx a-⎧<⎪⎨⎪+>⎩有且只有一个整数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A.11a-<≤B.11a-≤<C.31a-<≤-D.31a-≤<-【答案】D【分析】首先解每个不等式,然后根据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的个数,确定整数解,从而确定a的范围.【详解】解:121xxx a-⎧<⎪⎨⎪+>⎩①②解①得1x<且0x≠,解②得12ax->.若不等式组只有1个整数解,则整数解是1-.1212a-∴-≤<-所以31a-≤<-,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求不等式组的解集,应遵循以下原则:同大取较大,同小取较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7.在△ABC中,∠ACB=90°,AC=40,CB=9,M、N在AB上且AM=AC,BN=BC,则MN的长为()A.6 B.7 C.8 D.9【答案】C【分析】首先根据Rt△ABC的勾股定理得出AB的长度,根据AM=AC得出BM的长度,然后根据BN=BC 得出BN的长度,从而根据MN=BN-BM得出答案.【详解】∠ACB=90°,AC=40,CB=9∴22AC BC+22409+又AM=AC,BN=BC∴AM=40,BN=9∴BM=AB-AM=41-40=1∴MN=BN-BM=9-1=8故选C考点:勾股定理8.解方程去分母得( )A.B.C.D.【答案】C【解析】本题的最简公分母是(x-2).方程两边都乘最简公分母,可把分式方程转换为整式方程.【详解】解:方程两边都乘(x-2),得1=x-1-3(x-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解分式方程中的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关键是找到最简公分母,注意不要漏乘,单独的一个数和字母也必须乘最简公分,还有就是分子分母互为相反数时约分为-1.9.下列图形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即可判断.【详解】A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B不是轴对称图形;C不是轴对称图形,没有对称轴;D是轴对称图形,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知轴对称图形的定义.10.已知等边三角形ABC.如图,(1)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的12AB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M,N两点;(2)作直线MN交AB于点D;(2)分别以点A,C为圆心,大于12A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H,L两点;(3)作直线HL交AC于点E;(4)直线MN与直线HL相交于点O;(5)连接OA,OB,OC.根据以上作图过程及所作图形,下列结论:①OB=2OE;②AB=2OA;③OA=OB=OC;④∠DOE=120°,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③④【答案】B【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内心的性质一一判断即可.【详解】解:由作图可知,点O是△ABC的外心,∵△ABC是等边三角形,∴点O是△ABC的外心也是内心,∴OB=2OE,OA=OB=OC,∵∠BAC=60°,∠ADO=∠AEO=90°,∴∠DOE=180°﹣60°=120°,故①③④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二、填空题11.一组数据:1、2、4、3、2、4、2、5、6、1,它们的中位数为_____.【答案】2.1【分析】将数据重新排列,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可得.【详解】解:将这组数据重新排列为1、1、2、2、2、3、4、4、1、6,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232=2.1,故答案为:2.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2.估算:37.7≈____.(结果精确到1) 【答案】6。
最新数学北师版初中八年级下册1.2 第2课时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导学案
12 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学习目标:1、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发展演绎推理能力;2、采用动手动脑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学习严密科学的证明方法;3、通过推理、论证的训练,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懈的探究精神和良好的说理方法。
学习过程:一、前置准备1、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命题与逆命题,定理与逆定理的关系。
二、自主学习问题1:两边分别相等且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如果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是直角呢?请证明你认为正确的结论。
问题2:(做一做)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求作一个直角三角形。
作直角三角形:写出已知、求作、作法。
与教材第19页小明作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比较,你们俩个作直角三角形的是全等的吗?得出定理:证明这个定理。
已知:求证:证明:三、例题讲解例如图,有两个长度相等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两个滑梯的倾斜角∠B和∠F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四、归纳总结1、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及运用。
2、如何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五、知识应用D是△AB的B边上的中点,DE⊥A,DF⊥AB,垂足分别为E、F,且DE=DF,求证BF=E[解析]本题解决的关键是利用“HL”证明△BFD≌△ED当堂训练:1、下列各选项中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的是()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B两条锐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D有一个锐角及这个锐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①8、15、17 ②4、5、6、③75、4、85 ④ 24、25、7 ⑤ 5、8、10 A①②④ B②④⑤ ①③⑤ D①③④3、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A三个角的度数之比为1:3:4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B三个角的度数之比为1:3:2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边长之比为2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北师大2024八年级数学下册 1.2 第2课时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教案
1.2 直角三角形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内容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课时1核心素养目标1.经历猜想、操作、观察、证明等活动,获得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并运用“斜边、直角边”定理解决问题.2.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进一步掌握推理证明的方法,发展演绎推理能力.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转换能力,关注证明过程及其表达的合理性.知识目标1.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2.会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教学难点会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主要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二、探究新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问题1 :我们学过哪些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问题2 :两边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如果其中一组等边所对的角是直角呢?师生活动: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师追问: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两边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边的对角是直角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二、小组合作,探究概念和性质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问题:如果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即∠B=∠E = 90°,且AC = DF,BC = EF,现在能判定△ABC≌△DEF吗?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意图:教学时,如果有学生提出仿照七年级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方法,通过赋予两边特殊值、画直角三角形、与同伴所画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比较,进而归纳出结论,教师也应给予鼓励,同时,教师可由此引导学生考虑用尺规一般作出直角三角形,从而转入下面“做一做”环节.做一做: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求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已知:如图,线段a,c (a<c),直角α.求作:Rt△ABC,使∠C = ∠α,BC = a,AB = c.(1) 先画∠MCN=∠α=90°.(2) 在射线CM上截取CB=a.(3) 以点B为圆心,线段c的长为半径作弧,交射线CN于点A.(4) 连接AB,得到Rt∠ABC.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在纸上画图,然后小组交流想法,保证学生的参与度,最终派代表对问题进行讲解.验证结论:已知:如图,在∠ABC与∠A′B′C′ 中,∠C′ =∠C = 90°,AB = A′B′,AC = A′C′.求证:∠ABC∠∠A′B′C′证明:在∠ABC中,∠∠C=90°,∠ BC2=AB2-AC2 (勾股定理).同理,B'C' 2=A'B' 2-A'C' 2.∠AB=A'B',AC=A'C',∠ BC=B'C'.∠ ∠ABC∠∠A'B'C'( SSS ) .归纳总结;“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文字语言: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几何语言:设计意图:1.掌握三角形的尺规作图,从实践中体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操作探究活动的设计不仅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了“斜边、直角边”可以确定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而且也让学生较好地感悟到“斜边、直角边可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3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并规范证明过程的书写格式.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定理的发现、提出和证明的全过程,感受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紧密联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会用“HL”条件判定三角形全等.典例精析例1如图,AC∠BC,BD∠AD,垂足分别为C,D,AC = BD. 求证BC = AD.证明:∠ AC∠BC,BD∠AD,∠∠C与∠D都是直角.在Rt∠ABC和Rt∠BAD中,AB = BA,AC = BD.∠ Rt∠ABC∠Rt∠BAD (HL).∠ BC = AD.师生活动:教师给出例题后,让学生独立作业,同时分别选派四名同学上黑板演算. 教师巡视,对学生演算过程中的失误及时予以指正,最后师生共同评析.变式1:如图,∠ACB=∠ADB=90°,要证明∠ABC ∠∠BAD,还需一个什么条件?把这些条件都写出来,并在相应的括号内填写出判定它们全等的理由.(1) AD=BC( HL )(2) BD=AC( HL )(3) ∠DAB=∠CBA( AAS)(4) ∠DBA=∠CAB( AAS)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举手回答问题,老师针对有问题的给与解释,或者大家一起探讨错误的原因.例2 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的“斜边、直角边”定理,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形成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三、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等,两个滑梯的倾斜角∠B和∠F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教学时,给几分钟时间先让学生尝试着解决问题,在学生出现思维盲区时,教师给予详细分析,边讲边演示,在思维的激烈碰撞过程中,逐渐形成对“HL”判定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认识.练一练1.如图,已知AD,AF分别是两个钝角∠ABC和∠ABE的高,若AD=AF,AC=AE,求证:BC=BE.证明:∠ AD,AF分别是两个钝角∠ABC和∠ABE的高,且AD=AF,AC=AE,∠ Rt∠ADC ∠ Rt∠AFE (HL).∠ CD=EF.∠ AD=AF,AB=AB,∠ Rt∠ABD∠Rt∠ABF (HL).∠ BD=BF.∠ BD-CD=BF-EF,即BC=BE.三、当堂练习,巩固所学1. 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确的有( )A.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B. 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C.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D.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2.如图,∠ABC中,AB = AC,AD是高,则∠ADB与∠ADC(填“全等”或“不全等”),依设计意图:及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参与意识,巩固所学的“斜边、直角边”定理.设计意图:规范使用“HL”判定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格式.在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时,要防止学生使用“SSA”来证明.设计意图:考查对使用“HL”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使用条件的理解.据是(用简写法).3.如图,在∠ABC中,已知BD∠AC,CE∠AB,BD = CE.求证:∠EBC∠∠DCB.能力拓展4. 如图,有一直角三角形ABC,∠C=90°,AC=10 cm,BC=5 cm,一条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上和过A点且垂直于AC的射线AQ上运动,问P点运动到AC上什么位置时∠ABC才能和∠APQ全等?设计意图:考查对使用“HL”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使用条件的运用.板书设计1.2.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文字语言: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几何语言:课后小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2)
第 2 课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断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断方法——“斜边、直角边”;(要点 )2.经历研究“斜边、直角边”判断方法的过程,能运用“斜边、直角边”判断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难点 )一、情境导入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能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没法丈量.(1)你能帮他想个方法吗?(2)假如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达成这个任务吗?工作人员丈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对应相等,于是他就一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结论吗?二、合作研究研究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断【种类一】应用“HL ”证明三角形全等如图,已知∠ A=∠ D =90°, E、F 在线段 BC 上, DE 与 AF 交于点 O,且 AB =CD, BE= CF .求证: Rt△ ABF ≌Rt △ DCE .分析:由题意可得△ ABF 与△DCE 都为直角三角形,由BE= CF 可得 BF= CE,而后运用“HL ”即可判断 Rt△ABF 与 Rt△DCE 全等.证明:∵ BE= CF ,∴ BE+ EF = CF +EF,即BF =CE.∵∠A=∠D=90°,∴△ABF 与△ DCE 都为直角三角形.在 Rt△ ABFBF= CE,和 Rt△DCE 中,∵AB= CD,∴Rt△ ABF ≌ Rt△DCE (HL) .方法总结:利用“HL ”判断三角形全等,第一要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后找出对应的斜边和直角边相等即可.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讲堂达标训练”第 7 题【种类二】利用“HL”证明线段相等如图,已知 AD , AF 分别是两个钝角△ ABC 和△ ABE 的高,假如 AD= AF ,AC= AE.求证: BC=BE .分析:依据“HL ”证 Rt△ADC ≌Rt△AFE ,得 CD= EF,再依据“HL ”证 Rt△ABD ≌Rt△ABF ,得 BD= BF ,最后证明BC= BE.证明:∵AD ,AF 分别是两个钝角△ ABC 和△ABE 的高,且AD=AF ,AC=AE,∴Rt△ADC ≌ Rt△ AFE(HL) .∴ CD= EF .∵ AD=AF , AB = AB ,∴ Rt △ ABD ≌ Rt △ABF(HL) .∴ BD=BF .∴BD - CD= BF- EF.即 BC= BE.方法总结:证明线段相等可经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解决.直角三角形的判断方法最多,使用时应当抓住“直角” 这个隐含的已知条件.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稳固提高”第 6 题【种类三】利用“HL ”证明角相等如图, AB⊥ BC,AD⊥ DC,AB=AD ,求证:∠ 1=∠ 2.分析:要证角相等,可先证明全等.即证 Rt△ABC ≌Rt△ADC ,从而得出角相等.Q 两点分别在线段AC 和过点A 且垂直于AC的射线AM 上运动,且点P 不与点A,C 重合.那么当点 P 运动到什么地点时,才能使△ABC 与△ APQ 全等?分析:此题要分状况议论:①Rt△APQ≌Rt△CBA,此时 AP=BC= 10,可据此求出P点的地点.②Rt△QAP≌Rt△BCA,此时 AP=AC, P、 C 重合,不合题意.解:依据三角形全等的判断方法HL 可知:①当 P 运动到 AP= BC 时,∵∠ C=∠QAP= 90°,∴在 Rt△ ABC 与 Rt△ QPA中, AP =BC, PQ= AB,∴ Rt△ ABC≌ Rt △QPA(HL) ,即 AP= BC= 10;②当 P 运动到与 C 点重合时, AP= AC,不合题意.综上所述,当点 P 运动到距离点 A 为 10 时,△ABC 与△ APQ 全等.方法总结:判断三角形全等的要点是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因为此题没有说明全等三证明:∵ AB⊥ BC,AD ⊥ DC ,∴∠ B=∠ D =90°,∴△ ABC 与△ ACD 为直角三角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所以要分类议论,形.在Rt △ ABC和Rt △ ADC中,∵AB= AD ,∴ Rt△ABC ≌ Rt△ ADC(HL) ,∴AC= AC,∠1=∠ 2.方法总结:证明角相等可经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解决.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讲堂达标训练”第 4 题【种类四】利用“HL ”解决动点问题免得漏解.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稳固提高”第 5 题【种类五】综合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方法判断直角三角形全等如图, CD⊥ AB 于 D 点, BE⊥ AC 于 E 点,BE,CD 交于 O 点,且 AO 均分∠ BAC .求证: OB= OC.分析:已知 BE⊥ AC, CD⊥ AB 可推出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 ADC =∠ BDC=∠ AEB =∠CEB= 90°,由C= 90°, AC= 20, BC= 10, PQ= AB.P,AO 均分∠ BAC 可知∠1=∠ 2,而后依据AAS 证得△ AOD ≌△ AOE,△BOD≌△COE,即可证得OB= OC.证明:∵ BE⊥ AC,CD ⊥ AB,∴∠ ADC =∠ BDC =∠ AEB=∠ CEB= 90°.∵ AO 平分∠ BAC,∴∠ 1=∠ 2.在△ AOD 和△ AOE∠ADC =∠ AEB,中,∵∠ 1=∠ 2,OA=OA,∴△ AOD≌△ AOE(AAS) ,∴ OD= OE.在△BOD和△COE中,∵∠BDC =∠ CEB,OD=OE,∴△BOD≌△∠BOD =∠ COE,COE (ASA) .∴ OB =OC.方法总结:判断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除“HL ”外,还有SSS、 SAS、ASA 、 AAS.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稳固提高”第8 题三、板书设计1.作直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断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本节课的教课主要经过分组议论、操作研究以及合作沟通等方式来进行.在研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断方法——“斜边、直角边”时,要让学生进行合作沟通.在找寻未知的等边或等角时,常考虑将其转移到其余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进行证明.别的,还要着重经过适当的练习稳固所学的新知识 .。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2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HL(Hypotenuse-Leg)判定法。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体会几何图形的性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能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推理得出,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较难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判定法)。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判定法)。
2.难点:理解并掌握HL判定法的推理过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利用实物模型和几何画板软件,直观展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运用巩固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直角三角形模型、几何画板软件等教学资源。
2.设计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3.准备PPT,展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模型或几何画板软件,展示一个直角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2.呈现(10分钟)呈现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判定法),引导学生理解: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符合条件的直角三角形全等案例,并填写在教案上。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2直角三角形第一章:1.2直角三角形课时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2直角三角形第一章:1.2直角三角形课时二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
2.掌握解题方法,能应用三角函数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归纳、总结与应用sinθ、cosθ、tanθ的计算公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
2.三角函数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1.解三角函数实际应用问题。
三、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手写板等教学工具。
2.学生熟读本节课教材,准备记笔记。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1.引入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定义。
2.导入三角函数及其常用计算公式。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三角函数计算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角度、边长等问题。
步骤二:讲解与演示1.讲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如勾股定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2.利用PPT课件或手写板展示相关例题,并结合黑板讲解解题步骤和技巧。
3.指导学生归纳汇总与应用三角函数sinθ、cosθ、tanθ的计算公式。
步骤三:巩固练习1.布置相关练习题,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2.对错题进行点评,并进行相应的讲解和补充。
步骤四:拓展应用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三角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计算与分析。
2.利用具体的实例进行实操演练,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步骤五:总结归纳1.指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2.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中。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导入新知、讲解演示、巩固练习、拓展应用和总结归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理解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并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千千万万个实际问题。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对学生的激发兴趣、提高参与度和培养实际运用能力进行了重视与思考,希望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课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和真正的学习成果。
八年级数学下册 1.2 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1.2 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二)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记住“斜边、直角边”或“HL”定理。
2、会运用“HL”定理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直角三角形“HL”全等判定定理。
学习难点:证明“HL”定理的思路的探究和分析。
学法指导讲练结合法多媒体演示法探究法尝试指导法学习过程独立尝试学案导案一、知识回顾、引入新课1、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公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公理: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公理: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推论: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2、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SSA)不一定全等。
如BAC⑴B/A/C/⑵B/A/C/⑶图:由图⑴和图⑵可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由图⑴和图⑶可知,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因此,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认真阅读课本第19-20页:①记住“斜边、直角边”或“HL”定理。
②看懂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③看懂例题的解题过程。
合作探究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已知:在Rt△ABC和Rt△A′B′C′中,∠C=∠C′=90,AB=A′B′,BC=B′C′。
求证:Rt△ABC≌Rt△A′B′C′。
证明:在Rt△ABC中,AC=AB2一BC2又∵在Rt△ A B C中,A C =AC=AB2一BC2AB=AB,BC=BC,AC=AC、∴Rt△ABC≌Rt△ABC (SSS)自我挑战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①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② 斜边及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③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④ 一条直角边和另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堂清试题OMABPN用三角尺可以作角平分线:如图,在已知∠AOB的两边OA、OB上分别取点M、N,使OM=ON;再过点M作OA的垂线,过点N作OB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P,那么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学生在学习了全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HL(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验证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全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但部分学生对于如何运用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够熟练,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HL(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学会运用HL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HL(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HL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PPT、例题、练习题等;2.准备教学课件,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建筑工人测量角度,引入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概念。
提问:如何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2.呈现(10分钟)展示PPT,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如:如果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如何求解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对应边长?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索并验证HL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八年级数学下册 1.2 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1.2 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1、2 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学习目标: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1、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命题与逆命题,定理与逆定理的关系。
3、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几种?4、已知一条边和斜边,求作一个直角三角形。
想一想,怎么画?二、新课学习:1、定理:__________和__________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简述为“斜边、直角边”或“HL”)已知:求证:证明:练习: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1)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斜边及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3)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一条直角边和另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三、例题解析:1、课本P20例题2、如图,在△ABC和△ABC中,CD,CD分别分别是高,并且AC=AC,CD=CD、∠ACB=∠ACB、求证:△ABC≌△ABC、3、如图,在△ABC中,已知D是BC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DE=DF、求证:AB=AC四、课堂训练:1、下列各选项中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的是()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B:两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C: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D:有一个锐角及这个锐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①8、15、17 ②4、5、6、③7、5、4、8、5 ④24、25、7 ⑤5、8、10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3、已知,如图,△AB C中,AB=AC,AD是角平分线,BE=C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个(1)AD平分∠EDF;(2)△EBD≌△FCD;(3)BD=CD;(4)AD⊥BC、(A)1 (B)2 (C)3 (D)4五、归纳总结:六、课后作业: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1)一个锐角及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北师大2024八年级数学下册 1.4 第2课时 三角形三条内角的平分线 教案
1.4 角平分线主要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活动1 分别画出下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你发现了什么?师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三角形,并按照要求画出三条角平分线.猜想结论: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活动2 分别过交点作三角形三边的垂线,用刻度尺量一量每组垂线段,你发现了什么?师生活动: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画垂线段,并且思考问题.猜想结论:过交点作三角形三边的垂线段相等.师追问:你能证明以上两个结论吗?二、探究新知二、小组合作,探究概念和性质知识点一: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已知:如图,在△ABC中,角平分线BM与角平分线CN相交于点P,过点P分别作AB,BC,AC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F.求证:∠A的平分线经过点P,且PD = PE = PF.师生活动:引导学生类比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的证法尝试完成证明.师生共同归纳:结论: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典例精析例1如图,在△ABC中,已知AC = BC,△C = 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1)如果CD = 4 cm,求AC的长;(2)求证:AB=AC+CD.证明:由(1) 的求解过程易知,Rt△ACD△Rt△AED (HL).△ AC=AE.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引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如何把文字命题转化为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并进行严格的证明.既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兴趣,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设计意图:本例需要运用前面所学的多个定理,而且将计算和证明融合在一起,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这些知识和方法,并能综合运用它们解决问题.△ BE=DE=CD,△ AB=AE+BE=AC+CD.师生活动:1.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题.2小组内批阅.3.对板演的内容进行评价纠错.例2 如图,在直角△ABC中,AC = BC,△C = 90°,AP平分△BAC,BD平分△ABC;AP,BD交于点O,过点O作OM△AC,若OM=4,(1) 点O到△ABC三边的距离和为.温馨提示:不存在垂线段——构造应用(2) 若△ABC的周长为32,求△ABC的面积.解:如图,过点O作OE△AB于点E,ON△BC 于点N,连接OC.师生活动:让学生尝试解答,并互相交流、总结,归纳解题步骤,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活动,加以指导.例3 如图,在△ABC中,点O是△ABC内一点,且点O到△ABC三边的距离相等.若△A=40°,则△BOC的度数为()A.110° B.120°C.130° D.140°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熟练运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解决问题,通过此题让学生对定理的理解与使用更为明确.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设计意图:综合提升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判定定理解的运用水平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当堂练习,巩固所学师生活动:学生代表回答,教师引导学生阐述思路,教师整理板书:三、当堂练习,巩固所学1. 如图,已知△ABC,求作一点P,使P到△A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且P A=PB.下列确定P点的方法正确的是( )A. P为△A,△B两角平分线的交点B. P为△A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 P为AC,AB两边上的高的交点D. P为AC,AB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题1 题22. 如图,在△ABC中,△C = 90°,DE△AB,△CBE=△ABE,且AC = 6 cm,那么AE + DE= cm.3. 如图所示,是一块三角形的草坪,现要在草坪上建一凉亭供大家休息,要使凉亭到草坪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凉亭的位置应选在( )A. △ABC的三条中线的交点B. △ABC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 △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 △ABC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角平分线的判定的理解.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的运用.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的运用.BCA4. 已知:如图,△ABC中,△C = 90°,AD是△ABC 的角平分线,DE△AB于E,F在AC上,BD = DF.求证:CF = EB.5.如图,直线l1、l2、l3表示三条互相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可选择的地址有几处?画出它的位置.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的掌握,提高学生作图能力.板书设计1.4.2等腰三角形三角形三条内角的平分线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课后小结教学反思。
八年级数学下册12直角三角形导学案2北师大版
直角三角形课题直角三角形(二)学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推理证明的方法,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2、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方法,能够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HL”判定定理学习重难点重点:直角三角形全等“HL”判定定理。
难点:从图中找出隐含条件。
旧知识链接一般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有:。
问题探究一预习反馈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8页~20的内容,并完成教材20页的随堂练习2.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有:二合作探究1、在Rt△ABC中,∠C = 90°,且DE⊥AB,CD = ED,求证:AD是∠BAC 的角平分线。
2、如图,∠ACB = ∠ADB = 90°,AC = AD,E是AB上的一点。
求证:CE = DE。
3、在△ABC与△A'B'C'中,CD,C'D'分别分别是高,并且AC=A'C',CD=C'D'.∠ACB=∠A'C'B'.求证:△ABC≌△A'B'C'.EDABCCBADE'CCA D B'''BDA21EF AB CD三 形成提升1、填空:.如下图,Rt △ABC 和Rt △DEF ,∠C=∠F =90°。
(1)若∠A=∠D ,BC=EF ,则Rt △ABC ≌Rt △DEF 的依据是__________.(2)若∠A=∠D ,AC=DF ,则Rt △ABC ≌Rt △DEF 的依据是__________. (3)若∠A=∠D ,AB=DE ,则Rt △ABC ≌Rt △DEF 的依据是__________. (4)若AC=DF ,AB=DE ,则Rt △ABC ≌Rt △DEF 的依据是__________. (5)若AC=DF ,CB=FE ,则Rt △ABC ≌Rt △DEF 的依据是__________. 2、如下图,CD ⊥AD ,CB ⊥AB ,AB=AD ,求证:CD=CB 。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2直角三角形(2)》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 1.2 直角三角形(2)教学设计下面,让我们一起完成下面的问题:做一做: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求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已知:如图,线段a、c(a<c),直角ɑ.求作:Rt△ABC,使∠C=∠ɑ,BC=a,AB=c.作法:(1)作∠MCN=∠ɑ=90°,(2)在射线CM截取BC=a,(3)以点B为圆心,线段c的长为半径作弧,交射线CN于点A,(4)连接AB,得到Rt△ABC.追问:你作的三角形与同伴作的三角形全等吗?已知:如图,在 △ABC 与△A ′B ′C ′中,∠C =∠C ′=90°,AB =A ′B ′,AC =A ′C ′. 求证: △ABC ≌△A ′B ′C ′几何语言:在△ABC 与△A ′B ′C ′中, ∵AB =A ′B ′, AC =A ′C ′, ∴ △ABC ≌△A ′B ′C ′(HL).例1:如图,在△ABC 中,AB =AC ,若AD ⊥BC ,则判定△ABD 和△ACD 全等的方法是( )学生对HL 定理进行证明,然后班内交流,并认真听老师的讲评.学生归纳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 判定定理,并将其转化为符号语言.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HL. 归纳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HL ,并掌握其几何语言.A.SAS B.ASA C.SSS D.HL答案:D练习1:如图,∠C=∠D=90°,添加一个条件,可使用“HL”判定Rt△ABC与Rt△ABD全等.以下给出的条件适合的是()A.AC=AD B.AB=ABC.∠ABC=∠ABD D.∠BAC=∠BAD答案:A例2:如图,有两个长度相等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C 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两个滑梯的倾斜角∠B和∠F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解:根据题意,可知∠BAC=∠EDF=90°,BC=EF,AC=DF,∴Rt△BAC≌Rt△EDF (HL).∴∠B=∠DEF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DEF+∠F=90°,(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B+∠F=90°练习2:已知:如图,AB=CD,DE⊥AC,BF⊥AC,垂足分别为E,F,DE=BF. 求证:(1)AE=AF;(2)AB//CD.证明:(1) ∵DE⊥AC,BF⊥AC,∴∠AFB=∠CED=90°,1.如图,可直接用“HL”判定Rt△ABC和Rt△DEF全等的条件是( )A.AC=DF,BC=EF B.∠A=∠D,AB=DE C.AC=DF,AB=DE D.∠B=∠E,BC=EF答案:C2.如图,在Rt△ABC与Rt△DCB中,已知∠A=∠D=90°,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不添加字母和辅助线),使Rt△ABC≌Rt△DCB,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B=DC或AC=BD或∠ABC=∠DCB或∠ACB =∠DBC3.如图,CD⊥AB,BE⊥AC,垂足分别为D,E,BE与CD相交于点O,且AD=AE. 有下列结论:①∠B=∠C;②△ADO≌△AEO;③△BOD≌△COE;④图中有四组三角形全等.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D如图,已知AD,AF分别是两个钝角△ABC和△ABE的高,如果AD=AF,AC=AE.求证:BC=BE.证明:∵AD,AF分别是两个钝角△ABC和△ABE的高,且AD=AF,AC=AE,∴Rt△ADC≌Rt△AFE(HL).∴CD=EF.∵AD=AF,AB=AB,∴Rt△ABD≌Rt△ABF(HL).∴BD=BF.∴BD﹣CD=BF-EF.即BC=BE.下面让我们一起赏析一道中考题:(2018·泰州)如图,∠A=∠D=90°,AC=DB,AC、DB相交于点O.求证:OB=OC.证明:在Rt△ABC和Rt△DCB中∵BD=CA,BC=CB,∴Rt△ABC≌Rt△DCB(HL),∴∠OBC=∠OCB,∴BO=CO.在课堂的最后,我们一起来回忆总结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1.2直角三角形(2)
北师大八下数学 1.2直角三角形(2)教案一、目标引领1.课题名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 1.2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2.达成目标:(1)根据已知条件运用尺规作出规范图形。
(2)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能够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HL”判定定理。
(3)会熟练应用“HL”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课前准备建议:(1)复习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2)复习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勾股定理。
二、学习指导录像课学习经历案(一)温故知新。
(前2分钟)复习提问形式,学生思考。
(二)探索发现(3-7分钟)1.思考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的原因温故知新:1.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思考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探索发现:1.命题: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证明:这是一个假命题,只要举一个反例即可.如图:ABC A′B′C′A′B′C′●●●(((2.结合老师的问题进行猜想:如果其中一边的所对的角是直角,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3.和家长一起运用尺规作图作一个直角三角形4.验证父母和自己一起作的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5.学生分清结论的条件和结论(三)定理证明(7-11) 1.转化为一般三角形全等的证明2.猜想其中一边的所对的角是直角,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3.尺规作图:利用尺规作一个Rt ΔABC ,∠C =90°, AB =5cm, CB =3cm.4.邀请你的父母和你一起按刚才的方式做一个三角形,把我们刚画好的直角三角形剪下来,和父母的比比看,这些直角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呢?5.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1.定理证明: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这一定理可以简述为“斜边、直角边”或“HL ”.2.学生明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及其三种语言3.定理应用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分类讨论已知:如图所示,在△ABC 和△A'B'C'中,∠C =∠C'=90°,AB =A'B',AC =A'C'.求证:△ABC ≌△A'B'C'.证明:在△ABC 中,∵∠C =90°, ∴BC 2=AB 2-AC 2(勾股定理).同理,B'C'2=A'B'2-A'C'2.∵AB =A'B',AC =A'C', ∴BC =B'C'.∴△ABC ≌△A'B'C'(SSS).2. 三种语言描述判定定理3.定理应用: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为什么?(1)一个锐角及这个锐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2)一个锐角及这个锐角相邻的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3)角形一个锐角及这个锐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4)两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巩固与应用:(四)巩固与与应用(12-22分钟) 认真读题,试着独立完成,结合老师的视频,提炼方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 第2课时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 第2课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2 第2课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HL (Hypotenuse-Leg)判定法,即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此判定法是初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几何学和其他数学分支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分类等,并且已经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
但是学生对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HL判定法,能运用HL判定法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HL判定法,能运用HL判定法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
2.教学难点:理解HL判定法的证明过程,能灵活运用HL判定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HL判定法。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用于分析和讲解。
2.准备HL判定法的动画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HL判定法判断给出的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第二课时导学案2
D 1 A
B
C 直角三角形(2)
【学习目标】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能灵活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协作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灵活应用.
【学习过程】
一、新课知识点学习
1、请你写出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的逆命题。
这是一个真命题吗?请你证明。
先根据题意画图。
已知:
求证:
证明:
2、已知:如图,△ABC 中,CD 是△ABC 的AB 边上的中线,CD=21AB , 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
二、知识点应用 1.如图,Rt △ABC 中,∠ACB=90°,D 是AB 中点且DC=AC .
(1)求∠B 的度数;(2)猜想:AC 与AB 的关系,并说明你猜想的理由. 教师补
充定理
2.已知:如图,AD、BE是△ABC的高,F是DE中点,G是AB的中点.说明GF⊥DE.
3.如图,△ABC是边长为8 cm的正三角形,D是AC中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CE=CD,如果DM⊥BC,垂足为M.
求证:DB=DE;。
2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它是解决直角三角形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建筑、测量等领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测量房屋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如何计算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这个案例将展示勾股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3)识别直角三角形中的特殊线段,如斜边上的中线、角平分线,并理解其在直角三角形中的性质。
举例:
(1)在讲解几何拼贴法证明勾股定理时,教师需详细解释每一步推理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指导学生进行计算;
(3)针对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学习,教师可利用图形、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斜边上的中线、角平分线等特殊线段,并举例说明其在解决直角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
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对制作直角三角形模型兴趣浓厚,但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下一节课中加强对实验操作的指导,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勾股定理。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我觉得今天的时间安排有些紧张,导致总结环节较为仓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好地把握时间,确保课堂总结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直角三角形》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测量距离或高度的情况?”(如测量旗杆的高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勾股定理的表达式和证明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例题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角三角形课题:第一章第2节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学习目标①能够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的判定定理,进一步理解证明的必要性②利用“HL’’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演绎推理能力重点 1.描述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2.应用HL定理解决与直角三角形全等有关的问题难点应用HL定理解决与直角三角形全等有关的问题。
教学流程学校年级组二备教师课前备课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1.斜边直角边定理适用于三角形。
2.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有、、、、共种。
3、判断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①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②斜边及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③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④一条直角边和另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队以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思考:什么大家作的三角形会全等?用的是哪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已知:在Rt△ABC和Rt△A′B′C′中,∠C=∠C′如图,在△ABC≌△A'B'C'中,CD,C'D'分别CD=C'D'.∠ACB=∠A'C'B'.求证:△ABC≌△A'B'C'.课堂达标训练(5至8分钟)(要求起点低、分层次达到课标要求)。
六、达标练习:1、如图,在△ABC和△ABD中,∠C=∠D=90°,若利用“AAS”证明△ABC≌△ABD,则需要加条件_______或;若利用“HL”证明△ABC≌△ABD,则需要加条件或.第1题第2题第3题2、如图,有一个直角△ABC,∠C=90°,AC=10,BC=5,一条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X上运动,当AP= 时,才能使ΔABC≌ΔPQA.3、如图,在△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 D,DE⊥AB于E,且AB=6 cm,则△DEB的周长为___________cm.4、如图,在△ABC中,已知D是BC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DE=DF. 求证:AB=AC5、已知:如图,△ABC中AB=AC,∠BA C=90°BD平分∠ABC交AC于D,DE⊥BC,E为垂足,若BC=10cm.试求△DEC的周长.B EDACPQC ABxDCBADB CAE F'CCA D B'''BDA2019-2020学年初二下学期期末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在端午节到来之前,学校食堂推荐粽子专卖店的1,2,3号三种粽子,对全校师生爱吃哪种粽子作调查,以决定最终的采购,下面的统计量中最值得关注的是( ) A .方差B .平均数C .众数D .中位数2.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给出下列四个条件://AB CD ①;AB CD =②;OA OC =③;OB OD =④,从中任选两个条件,能使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选法有( )A .2种B .3种C .4种D .5种3.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 =ax +b 和y =kx 的图象相交于点P ,则根据图象可得二元一次方程组{0y ax b kx y =+-=的解是( )A .4{2x y =-=-B .2{4x y =-=-C .24x y =⎧⎨=⎩D .24x y =⎧⎨=-⎩4.为了丰富学生课外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王老师让学生把5m 长的彩绳截成2m 或1m 的彩绳,用来做手工编织,在不造成浪费的前提下,你有几种不同的截法( ) A .4B .3C .2D .15.一组数据2,4,x ,2,4,7的众数是2,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分别为( ) A .3.5,3B .3,4C .3,3.5D .4,36.在端午节到来之前,儿童福利院对全体小朋友爱吃哪几种粽子作调查,以决定最终买哪种粽子.下面的调查数据中最值得关注的是( ) A .方差B .平均数C .中位数D .众数7.点A(1,-2)在正比例函数(0)y kx k =≠的图象上,则k 的值是( ).A .1B .-2C .12D .12-8.下列式子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2x --B xC 22x +D 22x -9.如图,已知点E 、F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且EF ∥BC ,点D 是BC 边上的点,AD 与EF 交于点H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E AHAB AD= B .AE EHAB HF= C .AE EFAB BC= D .AE HFAB CD= 10.如果一次函数y =kx +b (k 、b 是常数)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那么k 、b 应满足的条件是( ) A .k >0,且b ≤0 B .k <0,且b >0C .k >0,且b ≥0D .k <0,且b <0二、填空题11.直线y =2x+6经过点(0,a ),则a =_____.12.如图所示,在△ABC 中,∠B=90°,AB=3,AC=5,将△ABC 折叠,使点C 与点A 重合,折痕为DE ,则△ABE 的周长为 .13.正比例函数y kx =(0k ≠)的图象过点(-1,3),则k =__________. 14.若分式123a a +-的值为零,则a =__________. 15.若某多边形有5条对角线,则该多边形内角和为_____.16.不等式组26x x x m-+<-⎧⎨>⎩的解集是4x >,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17.使代数式2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18.如图,在△ABC 中,∠ACB=90°,点D ,E 分别是边BC ,AB 上的中点,连接DE 并延长至点F ,使EF=2DE ,连接CE 、AF (1)证明:AF=CE ;(2)当∠B=30°时,试判断四边形AC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9.(6分)五一期间,甲、乙两人分别骑自行车和摩托车从A 地出发前往B 地郊游,并以各自的速度匀速行驶,到达目的地停止,途中乙休息了一段时间,然后又继续赶路.甲、乙两人各自行驶的路程()y km 与所用时间()min x 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甲骑自行车的速度是_____/min km .(2)求乙休息后所行的路程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为了保证及时联络,甲、乙两人在第一次相遇时约定此后两人之间的路程不超过3km .甲、乙两人是否符合约定,并说明理由.20.(6分)已知一条直线AB 经过点(1,4)和(-1,-2) (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求直线AB 和直线CD :y=x+3的交点M 的坐标. 21.(6分)已知:如图,ABCD 中,AE 是BC 边上的高,将△ABE 沿BC 方向平移,使点E 与点C 重合,得△GFC. (1)求证:BE=DG ;(2)若∠B= 60o ,当AB 与BC 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四边形ABFG 是菱形?证明你的结论22.(8分)完成下面推理过程如图,已知DE ∥BC ,DF 、BE 分别平分∠ADE 、∠ABC ,可推得∠FDE=∠DEB 的理由:∵DE ∥BC (已知)∴∠ADE= .( ) ∵DF 、BE 分别平分∠ADE 、∠ABC , ∴∠ADF=12,∠ABE=12.()∴∠ADF=∠ABE∴DF∥.()∴∠FDE=∠DEB.()23.(8分)某网店销售单价分别为60元/筒、45元/筒的甲、乙两种羽毛球.根据消费者需求,该网店决定用不超过8780元购进甲、乙两种羽毛球共200简.且甲种羽毛球的数量大于乙种羽毛球数量的35.已知甲、乙两种羽毛球的进价分别为50元/筒、40元/筒。
若设购进甲种羽毛球m简.(1)该网店共有几种进货方案?(2)若所购进羽毛球均可全部售出,求该网店所获利润W(元)与甲种羽毛球进货量m(简)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利润的最大值24.(10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E平分∠BAD,交DC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DA=DE.25.(10分)某年5月,我国南方某省A、B两市遭受严重洪涝灾害,1.5万人被迫转移,邻近县市C、D 获知A、B两市分别急需救灾物资200吨和300吨的消息后,决定调运物资支援灾区. 已知C市有救灾物资240吨,D市有救灾物资260吨,现将这些救灾物资全部调往A、B两市. 已知从C市运往A、B两市的费用分别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D市运往往A、B两市的费用分别为每吨15元和30元,设从C市运往B市的救灾物资为x吨.(1)请填写下表;(2)设C、D两市的总运费为W元,求W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经过抢修,从C市到B市的路况得到了改善,缩短了运输时间,运费每吨减少n元(n>0),其余路线运费不变,若C、D两市的总运费的最小值不小于10080元,求n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C【解析】【分析】学校食堂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哪种粽子爱吃的人数最多,即众数.【详解】解:由于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故学校食堂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统计调查数据的众数.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统计的有关知识,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反映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各有局限性,因此要对统计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恰当的运用.2.C【解析】【分析】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分别进行分析即可.【详解】①②组合可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出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③④组合可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出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①③可证明△ABO≌△CD O,进而得到AB=CD,可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出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①④可证明△ABO≌△CD O,进而得到AB=CD,可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出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属于中档题.3.A【解析】分析:本题利用一次函数与方程组的关系来解决即可.解析:两个函数的交点坐标即为方程组的解,由图知P( -4,-2 ),∴方程组的解为4 {2xy=-=-.故选A.点睛:方程组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两条直线相交,交点坐标即为两个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本体关键是要记得这个知识点,然后看图直接给出答案.4.B【解析】【分析】可设2米的彩绳有x条,1米的彩绳有y条,根据题意可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为了不造成浪费,取x,y的非负整数解即可.【详解】解:设2米的彩绳有x条,1米的彩绳有y条,根据题意得,其非负整数解为:,故在不造成浪费的前提下有三种截法.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但在实际问题中应选择符合题意的解.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5.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x=2,然后根据平均数、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这组数据的众数是2,∴x=2,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2,2,2,4,4,7,则平均数=(2+2+2+4+4+7)÷6=1.5中位数为:(2+4)÷2=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的定义,属于基础题,掌握基本定义是关键.6.D【解析】【详解】解:由于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故儿童福利院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统计调查数据的众数. 故选.7.B 【解析】 【分析】直接把点(1,-2)代入正比例函数y=kx (k≠0),求出k 的值即可. 【详解】∵正比例函数y=kx (k≠0)的图象经过点(1,-2), ∴-2=k .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一次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C 【解析】 【分析】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解:A .当x=0时,2x --B . 当x=-1xC . 无论x 取何值,220x +>22x +一定是二次根式,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 . 当x=022x -不是二次根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判断,掌握二次根式的定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9.B 【解析】 【分析】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判断即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指的是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的长度成比例.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详解】解:∵EF∥BC,∴AE AHAB AD=,AE EFAB BC=,AE AFAB AC==HFCD,∴选项A,C,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10.A【解析】分析:由一次函数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可得出该函数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或第一、三、四象限,再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即可找出结论.详解:∵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或第一、三、四象限,当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时,k>0,b=0;当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时,k>0,b<0.综上所述:k>0,b⩽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分一次函数图象过一、三象限和一、三、四象限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二、填空题11.6【解析】【分析】直接将点(0,a)代入直线y=2x+6,即可得出a=6.【详解】解:∵直线y=2x+6经过点(0,a),将其代入解析式∴a=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性质,熟练掌握即可得解.12.1【解析】∵在△ABC 中,∠B=90°,AB=3,AC=5, ∴BC=. ∵△ADE 是△CDE 翻折而成,∴AE=CE ,∴AE+BE=BC=4,∴△ABE 的周长=AB+BC=3+4=1.故答案是:1.13.-1【解析】【分析】将(-1,1)代入y=kx ,求得k 的值即可.【详解】∵正比例函数y kx =(0k ≠)的图象经过点(-1,1),∴1=-k ,解得k=-1,故答案为:-1.【点睛】此类题目需灵活运用待定系数法建立函数解析式,然后将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利用方程解决问题. 14.-1【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分式的值为零则分子为零进而得出答案.【详解】 解:分式a 12a 3+-的值为零, 则a +1=0,解得:a =-1.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正确把握定义是解题关键.15.540°.【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求出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求出即可.【详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 ,∵多边形有5条对角线, ∴(3)2n n -=5, 解得:n =5或n =﹣2(舍去),即多边形是五边形,所以多边形的内角和为(5﹣2)×180°=540°,故答案为:540°.【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对角线和多边形的内角,能正确求出多边形的边数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边数为n 的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是(3)2n n -,边数为n 的多边形的内角和=(n-2)×180°. 16.m≤4【解析】试题解析:26{x x x m -+<->①②由①得:x>4.当x>m 时的解集是x>4,根据同大取大,所以 4.m ≤故答案为 4.m ≤17.x≥2且x≠3【解析】【分析】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二次根式有意义,被开方数是非负数.【详解】根据题意,得2030x x --≠⎧⎨⎩ , 解得,x ⩾2且x≠3故答案为:x≥2且x≠3【点睛】此题考查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三、解答题18.(1)证明见解析;(2)四边形ACEF 是菱形,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DE ∥AC ,AC=2DE ,求出EF ∥AC ,EF=AC ,得出四边形ACEF 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出AF=CE;(2)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C=60°,AC=12AB=AE,证出△AEC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C=CE,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试题解析:(1)∵点D,E分别是边BC,AB上的中点,∴DE∥AC,AC=2DE,∵EF=2DE,∴EF∥AC,EF=AC,∴四边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AF=CE;(2)当∠B=30°时,四边形ACEF是菱形;理由如下:∵∠ACB=90°,∠B=30°,∴∠BAC=60°,AC=12AB=AE,∴△AEC是等边三角形,∴AC=CE,又∵四边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CEF是菱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结合图形,根据图形选择恰当的知识点是关键.19.(1)0.25km/min;(2)12033y x=-(50≤x≤1);(3)甲、乙两人符合约定.【解析】【分析】(1)由图像可知,甲没有休息,匀速行驶,到终点时,行驶了30km,用了120min,即可求得其速度;(2)首先根据图像可判定当甲走80min时,距A地20km,两人相遇,然后设乙休息后所行的路程y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kx+b(k≠0),根据图像可得其经过(50,10)和(80,20)两点,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得即可,根据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出乙所用的时间,即得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根据图像信息,结合(1)和(2)的结论,判定当x=50,和x=1时,甲乙两人行驶的距离,判定两人距离差即可看是否符合约定.【详解】解:(1)0.25km/min;由图像可知,甲没有休息,匀速行驶,到终点时,行驶了30km,用了120min,其速度为30÷120=0.25km/min;(2)当甲走80min时,距A地20km,两人相遇.设乙休息后所行的路程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kx+b(k≠0),因为图像经过(50,10)和(80,20)两点,由题意,得10502080k bk b=+⎧⎨=+⎩,解得:13203k b ⎧=⎪⎪⎨⎪=-⎪⎩, 所以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12033y x =-. 当y =30时,x =1.所以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50≤x≤1.(3)当x=50时,甲走了12.5km ,乙走了10km ,12.5-10=2.5<3,符合约定.当x=1时,甲走了27.5km ,乙走了30km ,30-27.5=2.5<3,符合约定.所以甲、乙两人符合约定.【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利用函数图像获取信息进行求解,理解题意,熟练运用,即可解题.20.(1)y=3x+1;(2)M(1,4).【解析】分析:设直线解析式为y=kx+b,然后把两个点的坐标代入得到关于k 、b 的方程组,然后解方程组即可. 详解:(1)设直线解析式为y=kx+b, 把(1,4)和(-1,-2)分别代入得42k b k b +=⎧⎨-+=-⎩,解得31k b =⎧⎨=⎩ , 所以直线解析式为y=3x+1.(2)由题意得313y x y x =+⎧⎨=+⎩ ,解得:14x y =⎧⎨=⎩,∴M(1,4). 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先设出函数的一般形式,如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时,先设y=kx+b;将自变量x 的值及与它对应的函数值y 的值代入所设的解析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的值,进而写出函数解析式.21.(1)见解析(2)当32BC AB =时,四边形ABFC 是菱形,理由见解析 【解析】【分析】(1)易证Rt Rt ABE CDG ≌,则BE DG =(2)E 点为BF 中点时符合题意,即可求解.【详解】证明:(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AE 是BC 边上的高,且CG 是由AE 沿BC 方向平移而成.∴CG AD ⊥.∴90AEB CGD ∠=∠=︒.∵AE CG =,∴Rt Rt ABE CDG ≌.∴BE DG =.(2)当32BC AB =时,四边形ABFC 是菱形. ∵AB GF ,AG BF ,∴四边形ABFG 是平行四边形.∵Rt ABE 中,60B ∠=︒,∴30BAE ∠=︒,∴12BE AB =. ∵32BE CF BC AB ==,,∴12EF AB =.∴AB BF =. ∴四边形ABFG 是菱形. 22.∠AB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2∠ADE ;12∠ABC ;角平分线定义;DF ∥BE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DE=∠ABC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ADF=12∠ADE ,∠ABE=12∠ABC ,推出∠ADF=∠ABE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DF ∥BE 即可.【详解】∵DE ∥BC (已知),∴∠ADE=∠AB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F 、BE 分别平分ADE 、∠ABC ,∴∠ADF=12∠ADE , ∠ABE=12∠ABC (角平分线定义), ∴∠ADF=∠ABE ,∴DF ∥BE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FDE=∠DEB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答案是:∠AB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DE ,∠ABC ,角平分线定义,BE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点睛】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能熟记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23.(1)3种;(2)W =()510007578m m +<≤,最大为1390元【解析】【分析】(1)设购进甲种羽毛球m 筒,根据题意可列出关于m 的不等式组,则可求得m 的取值范围,再由m 为整数即可求得进货方案;(2)用m 表示出W ,可得到W 关于m 的一次函数,再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1)设购进甲种羽毛球m 筒,则乙种羽毛球(200m -)筒,由题意,得()()5040200878032005m m m m ⎧+-≤⎪⎨>-⎪⎩, 解得7578m <≤.又∵m 是整数,∴m=76,77,78共三种进货方案.(2)由题意知,甲利润:10元/筒,乙利润:5元/筒,∴()()105200510007578W m m m m =+-=+<≤∵W 随m 增大而增大∴当78m =时,max 1390W =(元).即利润的最大值是1390元.【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和一次函数的应用,弄清题意列出不等式组和一次函数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24.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B ∥CD ,得出内错角相等∠E=∠BAE ,再由角平分线证出∠E=∠DAE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E=∠BAE ,∵AE 平分∠BAD ,∴∠BAE=∠DAE ,∴∠E=∠DAE ,∴DA=DE .25.(1)如表见解析;(2)W=-10x+11200,40240x ≤≤; (1)0 3.n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将表格中的空缺数据补充完整;(2)根据题意可以求得w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1)根据题意,利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可以解答本题.【详解】(1)∵C 市运往B 市x 吨,∴C 市运往A 市(240-x )吨,D 市运往B 市(100-x )吨,D 市运往A 市260-(100-x )=(x-40)吨, 故答案为240-x 、x-40、100-x ;(2)由题意可得,w=20(240-x )+25x+15(x-40)+10(100-x)=-10x+11200,又02400400x x x ≥⎧⎪-≥⎨⎪-≥⎩得40≤x≤240,∴w=10x+11200(40≤x≤240);(1)由题意可得,w=20(240-x )+(25-n)x+15(x-40)+10(100-x)=-(n+10)x+11200,∵n>0,∴-(n+10)<0,∴W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取最大值240时,W 最小值=-(n+10)×240+11200≥10080,即:-(n+10)×240+11200≥10080解得,n≤1,由上可得,m 的取值范围是0<n≤1.【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函数和不等式的性质解答.2019-2020学年初二下学期期末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下列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 .3B .15C .15D .182.计算()22的结果是( ) A .-2 B .2 C .-4 D .4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B ,C ,D ,M ,N 的位置如图所示,若点M 的坐标为(20)-,,N 的坐标为(2)0,,则在第二象限内的点是( )A .A 点B .B 点C .C 点D .D4.如图,在Rt △ABC 中,∠B =90°,AB =6,BC =8,点D 在BC 上,以AC 为对角线的所有平行四边形ADCE 中,DE 的最小值是( )A .4B .6C .8D .105.一次函数(0)y kx b k =+≠的图象如图所示,当0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A .3x >-B .3x <-C .2x <-D .0x <6.小刚家院子里的四棵小树E,F,G,H 刚好在其梯形院子ABCD 各边的中点上,若在四边形EFGH 上种满小草,则这块草地的形状是 ( )A.平行四边形B.矩形C.正方形D.梯形7.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沿EF折叠,使点C的对应点C′恰好与点A重合,若∠1=70°,则∠FEA的度数为()A.40°B.50°C.60°D.70°8.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则所有正方形的面积的和是(2)cm.A.28 B.49 C.98 D.1479.不等式组32521xx-<⎧⎨-<⎩的解集为()A.x>-1 B.x<3 C.x<-1或x>3 D.-1<x<310.如图,AB=AC,BE⊥AC于点E,CF⊥AB于点F,BE,CF交于点D,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ABE≌△ACF B.点D在∠BAC的平分线上C.△BDF≌△CDE D.D是BE的中点二、填空题1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为BC上的点,BE=1,F为AB的中点,P为AC上一个动点,则PF+PE 的最小值为_____.12.如图,将八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摆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过原点的直线l 将图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直线l 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13.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60°”,第一步应假设_____. 14.扬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实施方案如下:3、4、5年级在语文、数学、英语3个科目中各抽1个科目进行测试,各年级测试科目不同.对于4年级学生,抽到数学科目的概率为 .15.如图,直线 y=x+1 与 y 轴交于点 A 1,以 OA 1为边,在 y 轴右侧作正方形 OA 1B 1C 1,延长 C 1B 1交直线 y=x+1 于点 A 2,再以 C 1A 2为边作正方形,…,这些正方形与直线 y=x+1 的交点分别为 A 1,A 2,A 3,…,A n ,则点 B n 的坐标为_______.16.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边CD 上,点P 在线段AE 上,且2, 2 10, 6.PA PB PD ===则APD ∠=_______度,四边形BCDP 的面积=_________.17.两个相似三角形的最短边长分别为5cm 和3cm ,它们的周长之差为12cm ,那么较大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cm .三、解答题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点A 的坐标为(2,4),请解答下列问题:(1)画出△ABC 关于x 轴对称的△A 1B 1C 1,并写出点A 1的坐标.(2)画出△A 1B 1C 1绕原点O 旋转180°后得到的△A 2B 2C 2,并写出点A 2的坐标.19.(6分)如图,直线11:23l y x =+与直线22:1l y kx =-交于点A ,点A 的横坐标为1-,且直线1l 与x 轴交于点B ,与y 轴交于点D ,直线2l 与y 轴交于点C .(1)求点A 的坐标及直线2l 的函数表达式;(2)连接BC ,求ABC ∆的面积.20.(6分)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21.(6分)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中,小明在同一个坐标系中分别作出了一次函数11y k x b =+和y kx b =+的图象,分别与x 轴交于点A 、B ,两直线交于点C . 已知点(1,0)A -,(20)B ,,观察图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x 的方程110k x b +=的解是______;关于x 的不等式0kx b +<的解集是______;(2)直接写出关于x 的不等式组1100kx b k x b +>⎧⎨+>⎩的解集;(3)若点(1,3)C ,求关于x 的不等式11k x b kx b +>+的解集和△ABC 的面积.22.(8分)在△ABC 中,∠C =90°,AB =20,若∠A =60°,求BC ,AC 的长.23.(8分)某商店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已知每件甲种商品的价格比每件乙种商品的价格贵8元,用300元购买甲种商品的件数恰好与用250元购买乙种商品的件数相同.(1)求甲、乙两种商品每件的价格各是多少元?(2)计划购买这两种商品共80件,且投入的经费不超过3600元,那么,最多可购买多少件甲种商品? 24.(10分)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点E 、点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连接EF .(1)如图1,AB ∥CD ,连接AF 并延长交DC 的延长线于点G ,则AB 、CD 、EF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 (2)如图2,∠B =90°,∠C =150°,求AB 、CD 、EF 之间的数量关系?(3)如图3,∠ABC =∠BCD =45°,连接AC 、BD 交于点O ,连接OE ,若AB =2,CD =22,BC =6,则OE = .25.(10分)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交y 轴于点A (0,1),交x 轴于点B (3,0).直线x=1交AB 于点D ,交x 轴于点E ,P 是直线x=1上一动点,在点D 的上方,设P (1,n ).(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求△ABP 的面积(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3)当S △ABP =2时,以PB 为边在第一象限作等腰直角三角形BPC ,求出点C 的坐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B【解析】【分析】化简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详解】A. 被开方数含分母,故错误;B. 正确;C. 被开方数含分母,故错误;D. ,故错误;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解题关键在于检查最简二次根式的两个条件是否同时满足2.B【解析】【分析】=(a≥0)可得答案.根据2a【详解】=,解:22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二次根式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0;a≥0(双重非负性).②2a=(算术平方根的意义).(a≥0)(任何一个非负数都可以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a3.D【解析】【分析】根据点的坐标特征,可得答案.【详解】MN 所在的直线是x 轴,MN 的垂直平分线是y 轴,A 在x 轴的上方,y 轴的左边,A 点在第二象限内.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4.B【解析】【分析】平行四边形ADCE 的对角线的交点是AC 的中点O ,当OD ⊥BC 时,OD 最小,即DE 最小,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平行四边形ADCE 的对角线的交点是AC 的中点O ,当OD ⊥BC 时,OD 最小,即DE 最小. ∵OD ⊥BC ,BC ⊥AB ,∴OD ∥AB ,又∵OC =OA ,∴OD 是△ABC 的中位线,∴OD =12AB =3, ∴DE =2OD =1.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即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正确理解DE 最小的条件是关键.5.A【解析】【分析】【详解】解:由图像可知, 当0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3x >-.故选A.6.A【解析】试题分析:连接AC ,BD .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EH ∥FG ,EH=FG .∴这块草地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故选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