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测控技术曲师大

合集下载

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实训报告

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实训报告

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实训报告分光光度计测控一、实训的目的1、熟练应用密度计和分光光度计对印刷品质量进行检测;2、巩固和熟悉印版制作的工艺流程、注意问题及解决方法;3、能够对印版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4、初步了解印刷生产中必备的生产知识、操作技能及有关的生产管理知识;5、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6、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实训的内容及要求1、实训的内容:(1) 讲解密度计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2) 使用密度计和侧控条对印张质量进行检测和分析;(3) 使用分光光度计和测控条对印张质量进行检测和分析;(4) 晒版的基础知识;(5) 晒版:晒制一个单图版;(6) 对印版质量进行辨别和检测。

2、要求:(1) 掌握密度计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2) 掌握使用密度计和分光光度计对印张质量检测的方法;(3) 掌握印版制作的方法;(4) 掌握印版制作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5) 掌握印版质量检测的方法;三、实训的步骤分光光度计的使用:1、检查测量条件:在测量窗口中图标栏的最末端显示正在使用的测量条件。

确保这些设置符合你的要求。

如果这些不符合你的需要,就需要更改。

更改的方法:在主菜单中选择设置>用户自定义>测量设定测量条件:A 物理滤镜:选择无滤镜-NoB 基准白:选择自动选择-AutoC 光源:选择D65D 视场:选择10°E 密度标准:选择DIN2、测量色差:(1) 在主菜单中选择单一测量,在图标菜单中选择测量功能,在选择CIE Lab;(2) 选择5%青色为参考色和5%黑色为样本色测量;(3) 在图标栏中选择转至差值,即可得到如下数据:△L=-1.64 △a=2.53 △b=3.11 △E=4.33(4) 由反差△E=4.33<6 可知,5%青色和5%黑色不能用肉眼分辨出来。

3、光谱反射率测量:(1) 在主菜单中选择单一测量,在图标中选择测量功能,在选择光谱反射率;(2)选择青色为参考色测量,得到如下的数据:3、密度测量:(1) 在主菜单中选择单一测量,在图标菜单中选择测量功能,在选择密度;(2)测量纸张白点,在测量黄色的质地密度,得到如下的数据:Dc=1.474、所有密度测量:在密度测量中就可以显示所有密度,数据如下:Db=0.70 Dc=1.47 Dm=0.34 Dy=0.205、网点扩大:(1)在主菜单中选择设置>用户自定义>测量设定>测量条件,修改密度测量的条件。

印刷品质量检测系统中的分区检测技术

印刷品质量检测系统中的分区检测技术

图像 人为制作线 条误差 以及颜色 差异 ( 矩形 方框为截 图后的
标记 )。 运 行 程 序 在 △ E b a 色 差 值 状 态 显 示 时 ,截 图 如 图 4 所
示 C 区域 中竖线为 墨 区分 区 可 以很 快找 到差异 点所 在墨
区 ,便 于 指 导 生 产 。可 以 看 到 矩 形 方 框 中 差 异 点 均 被 找 到 ,
F 薰__ ≥ 0l_ I__ _ _ _ 分 区检 测技术
文/ 陈婧 唐 万有
随 着 印刷 品质 量 的逐 步 提 高 ,以 及 印 刷 业 I # JL  ̄c
图像 存 储 到 计 算 机 主 机 内 存 中 .并 在 显 示 器 上 显
分 区 ,计 算 待 测 样 张 与 标 准 样 张 对 应 区 域 的 色 差 , 检测印刷品的质量。
用模板 匹配方法 ,找 出待测 图像 的缺 陷。图像配准
必须使两幅 图像 的每一个像素点都能一一对应上 , 运算量很大 。在本文实验 中 将采集 图像按两种检
测 功 能 进 行 分 区 :质 量 检 测 分 区 和 墨 区分 区 。 在
示 出来 .对 标 准 图 像 及 待 测 图像 分 别 进 行 预 处
理 。把 采集图像备像素 的R G 值用算法转换 到 、B
C b IL E a 均匀 颜色空 间 的 L 、a 、b 值 ,并 计算 △ L 、§ ★ x △ E ★ a 、/b 及 a 色差值 ,分析 数 b
定 范 围 的 分 区进 行 标 记 ,显 示 在 C 区域 内 。 F 墨 量 控 制 转 换 为 按 钮 ,进 入 到 墨 量 检 测 与控 制环 节 。
1分 区尺寸 的设置 .
在 程序 中将分 区尺寸 设 置为 1 1 1 、 1 、 1 、 0、 1 2 3 4

印刷品质量控制与检测 印刷工业出版社版 第四章2

印刷品质量控制与检测  印刷工业出版社版 第四章2

• 品红油墨通常有相当大的网点增大,正是品红油墨密度决 定了全部三个油墨的输墨量。印刷实践中,应先调节品红 油墨,使它以大约80%的密度水平印刷(用普通宽带密 度计测量时),青墨通常调节到类似品红密度,所有三原 色油墨密度都是通过补色滤色片测得的。
回目录
• 在单色印刷机上印刷的情况与四色有所不同, 可先印青墨,然后印黄墨,通过调节黄墨得到 理想的绿。品红在第三色印刷,用视觉检查色 彩平衡并调节品红油墨的实地密度去控制红色 和肉色色调,青→黄→品红印刷色序能以最大 的概率给出最好的色彩控制。
回目录
GATF数码信号条结构简图
GATF数码信号条
回目录
(1) 网点增大控制部分
• GATF印刷测控条网点增大控制部分是指图中数字“0”— “9”及其底衬构成的数字条。 • 其底衬由65线/英寸的粗网点构成。 • 数字部分“0”~“9”由200线/英寸的细网点构成,每个数 字的网点面积覆盖率不同。 • 这里“2”数字的网点面积覆盖率与底衬网点面积覆盖率相 同,即“2”数字的密度与底衬密度相同。 • 从“0”~“2”及“2”~“7”数字的网点面积覆盖率逐级递减3 %~5%;“7”~“9”数字的网点面积覆盖率逐级递减5%。
图案
孤立线
细微限度
4μm
孤立点
阳图字型 网点范围 网线范围
5μm
2点(2 X 0.35146mm) 2%~95% 60L/cm(150L/in)
回目录
二、对印版及其安装的要求
1.采用具有精确性和可复制性的感光树脂印版。
2.考虑到印刷后印品表面的粗糙度,印版表面 必须有均衡的润湿性能。 3.所有印版应具有精确的凸起深度、均匀的网 穴角度和棱角分明的网点,并要注意加强印版 质量和工艺参数的检测。 4.印版的肖氏硬度和原材料的成份必须一致。

数字印刷的质量检测与控制

数字印刷的质量检测与控制

数字印刷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摘要:数字印刷技术和传统印刷技术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其检测和控制也有比较特殊的要求,为了能够提升数字印刷工作的质量,需要针对数字印刷做好检测和控制工作。

本文分析了数字印刷工作中如何进行质量的检测和控制,研究数据印前数据、原料、印刷、环境等方面的控制,帮助印刷成制定科学的标准开展印刷工作。

关键词:数字印刷;质量控制;检测;原料目前印刷技术的发展中,数字印刷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对数字印刷的质量和控制检测一直得到了普遍关注。

很多印刷企业虽然也开始使用数字印刷技术,但是在质量检测和控制上依然停留在传统印刷方法的模式下,为此需要加强对数字印刷质量检测和控制的研究,结合实际需求和数字印刷的特点开展印刷质量控制工作,强化对数字印刷的质量控制。

一、印前数据的质量检测和控制(一)页面图文信息检控进行页面图文信息监控工作中,需要对文字、图形和图像分别进行控制。

在文字的控制中,应该在印刷前就进行文字设计,并将设计后的文字转化为矢量格式,并且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要保证设备之间的字库相互匹配,避免文字印刷错误[1]。

针对图形的控制中,应该对矢量格式的图形进行检查,并对图形的形状、色彩进行全面控制。

控制图像时,需要注意印刷图像的分辨率需要在300dpi以上,对质量的要求比较高的图像则要超过400dpi,部分图像对色彩的要求一般,分辨率需要在300dpi左右。

最后,对于灰色和黑白色线稿的分辨率要求最高,需要图像的分辨率在600dpi和1200dpi以上。

(二)页面排版检控除了需要进行图文信息的检测和控制,也要进行页面排版的检测和控制,在控制过程中,首先需要控制页面的尺寸,要保证尺寸能满足纸张开本的要求,或者满足印刷产品的需要;其次要进行出血值的控制,检查色块、线条是否存在出血问题,一般要求出血预留在3mm以上,如果需要进行包装,则需要预留5mm。

(三)颜色检验颜色检验工作是进行颜色效果的检验,确保文件的印刷效果达到了最佳颜色要求,满足客户对颜色的需要。

印刷品质量检测系统中的分区检测技术

印刷品质量检测系统中的分区检测技术

和墨 区分 区。在 V+ 6O中编程 , 量检 测分 区界 +. 质

印刷 品全画面检测系统的构成
面如图 1 所示 。其 中, 、 、 A B c区域为图像显示区 域, A为标 准 图像 , B为待 测 图像 ;将 检测 结果 显 示在 c区域 , 、 、 D E F区域为命令区。D区域中选 择 分 区尺 寸并 且 完成 色 度 转换 工 作 ; E区域 中分
别选择△L 、 *Ab 及 △ :色差值,将误差 Aa、 * E
超 出给 定 范 围 的分 区进 行 标 记 ,显 示 在 c区 域 内; F为墨量 控制 转换 按钮 , 入 到墨量 检 测与 控 进
加印印刷测控条。但测控条不能从 印刷画面上完 整、 直接获得 图像信息 , 无法反 映整幅图像的印 刷质量。为此 ,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被引进到印刷 品检测系统 中, 以解决上述问题。 印刷 品全 画面 质量 检测 系 统不 使 用 测控 条 , 通过 C D图像传感器 、 C 图像采集卡等设备扫描整 张印刷 品图像 ,将 图像存储到计算机 主机 内存 中, 并在显示器上显示 出来 , 对标准图像及 待测 图像分别进行预处 理 ; 而后把采集图像各像 素的 R G B值用算法转换到 CE *** 、、 IL ab 均匀颜色空 间 的 L 、 b 宰a 、 值 ,并 计 算 △ 、 △b △a 、 及
印刷 品质 量 检测 是 印刷 过 程 中关键 的一 环 , 能够 实现 印 刷 品的脱 机 及在 机 检测 , 真 正 实现 是 印刷 质 量检 测数 字 化 、 自动 化 、 系统 化 的重 点 问 题 。然 而 , 以往 的密 度计 或 色度 计 的检 测 方式 只 能对 很 小 的区 域 进 行 检测 p且 必 须 在 印刷 品上 ] ,

印刷品印刷缺陷在线检测技术简介

印刷品印刷缺陷在线检测技术简介

印刷品的属性
1.实地密度 实地密度是直接影响图像最暗调部分的指标,对整个复制曲线都有 影响,理想的实地密度应该满足图像阶调值要求,有清晰的对 比度,网点扩大值要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2.网点扩大 网点扩大是一个网目调网点从分色胶片或者印版开始直到在纸上印 刷出来的尺寸方面的差异。网点扩大比油墨密度对印品的视觉 效果的影响更大,网点在尺寸上微小的变化将会产生一个显而 易见的视觉上的改变,包括许多颜色色相的变化。任何印刷系 统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网点扩大。 3.印刷反差 实地与网目调的积分的密度之差同实地密度的比值,常称K值。他 是控制或反映中间调调至暗调层次的指标,。印刷反差越高, 在亮调、中间调、暗调和油墨实地密度之间就会有更多个阶调 可被区分。对于大多数原稿,在分色过程中暗调区域的层次被 严重压缩,也就是说反差不好。 4.油墨叠印率 油墨叠印率与两原色的叠印色红、绿、蓝相关。油墨叠印是指与直 接印到承印材料上的墨量相比,第二次印的油墨转移到前次印 刷油墨上的量。在测量油墨叠印时需要知道印刷色序。
分层检测法
分层检测算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是对图像进行A、B、C、D分层, 分层的多少依据检测系统的精度而定;然后进行隔点检测。首先对 A点进行检测,如果当前被检测点A合格,则跳到下一个检测点A; 如果检测点A不合格,则要对其周围的三个四邻域像素点B进行检 测,若发现所有的B都合格,则跳到下一个A,认为当前的A点是由 于偶然误差引起的;若发现当前检测的像素点B也不合格,则需要 对B周围的三个四邻域像素点C再做进一步的检测,如此循环往复, 通过对检测点A周围不合格点的个数进行统计,并与预先设定的阈值 T进行比较,如果小于阈值T,则认为该像素点A合格,周围不合格点 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结束本次搜索跳转到下一个检测点A;如果大 于阈值T,则认为该像素点不合格,进而认为该印刷品为次品,结束 整个搜索过程。

“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的一 门重要 的专业核心课程 ,其教学 内容包括印刷
质 量 测控 条 的原 理 及 应 用 、密度 测量 技术 及 误 差分 析 、 色 度 测 量 技 术 及 应 用 、 印 刷 过 程 中 的 质 量 控 制 、印刷 质 量特 征参 数及 印 刷 质量 评价 的方 法 。从
印刷 复制 过 程看 ,印 刷 品质 量检 测 与控 制贯 穿 于每
习 、就 业 、技 术 交流 等 ,已 和这 些 企 业建 立 了 良好
刷企业拍摄 的影像资料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加
深 对所 学 内容 的理 解 ,从 而 提高 整体 实验 教 学质 量 和水 平。
‘ ‘ 品质 量 检 测 与 控 制 ’ 印刷 ’
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探 索
文 /田 培 娟
“ 刷 品 质 量 检 测 与控 制 ”是 印 刷 工 程 专 业 印
专业 课 程 教 学 以理 论教 学 为 主 、实 验 教学 为 辅 的模 式开 展 。 经 调查 ,社 会 对 印 刷 工程 专 业本 科 教育 的
评 判 其质 量 的差异 。
3 实习基地教学 .
学校 周边 有 许 多规 模较 大 、设 备 先 进 的印 刷企
测控条及 测试版、印刷品检测与控制的主要参数及
方 法 ,多媒 体 课件 中加入 大 量 图 片资料 和 一 些从 印
业,如浙江 印刷集 团有限公司、杭州 中粮美特容器
有限 公 司 、浙 江华 人 数码 印刷 有限 公 司 、杭 州顶 正 包材 有 限公 司 等 ,我 院在 办 学过 程 中 ,通 过 学 生实
程 实验 教学 模 式的 发展 与创 新 。
其 中理 论 2 学 时 ,实 验 6 时 。 根 据 本 课 程教 学 大 6 学 纲 的要求 ,实验 分为 两部 分 ,见 表 1 。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简介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简介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必修课程设置教学
环节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总学时实践学时学分数修读年级



学130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54143三
130010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4082二
1300103毛泽东思想概论3642二
1300104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70224三
1300106法律基础3422一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精密仪器的光学、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训练,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
数学物理方程483二
0504103高频电子技术基础4883三
0504147计算机网络技术3282三
0504148光电测试技术3282三
0504149模式识别理论与应用3242三
0504150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3242三
0504151可编程控制器技术3282四
0504152虚拟仪器技术3282四
0504112微机控制测控系统4884四
专业动态开设该专业的高校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南华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青岛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圳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烟台大学湖南大学河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苏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昌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西华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华侨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安徽大学燕山大学教学实践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丝网印刷过程的质量检测与控制

丝网印刷过程的质量检测与控制

丝网印刷过程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以及人们精神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各种功能性,装饰性印刷品的需求也在同步增长,同时对印刷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在印刷工业领域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本文根据丝网印刷过程的特点,从印前数据质量的控制与检测;原材料的控制;印刷过程的控制;网印产品的控制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丝网印刷质量的因素,从而更加有效地降低废品率,提高印刷品质量。

关键词:丝网印刷,质量检测,密度,网点扩大,测控条,叠印率Quality testing and control of the screen printing processABSTRACTAs the market economy and prosperity as well as people taste the spiritual life constantly improve on a variety of functional and decorative prints are synchronized growth, while the quality of the printed material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demanding, so the print quality detec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is a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position in the printing industry.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reen printing process, from prepress data quality control and testing; control of raw materials; the control of the printing process; control of screen printing products, has analyze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of screen printing, in order to more effectively reduce rejection rate, and improve print qualityKEY WORDS:screen printing,quality testing,density,dot gain,control strip,trappingIII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一章丝网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 (1)1.印前数据质量的控制与检测 (1)1.1 扫描文件质量的控制 (1)1.2 基本印刷参数的设定 (1)1.3 色彩、版式等基本内容的注意 (1)2. 原材料的控制 (2)2.1 油墨 (2)2.2 丝网 (2)2.3刮墨板 (2)2.4 刮墨刀 (3)2.5 网版 (3)3. 印刷过程的控制 (3)4. 丝网印刷品的控制 (3)第二章丝网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主要参数 (5)1. 印版制作的影响 (5)1.1 绷网的质量 (5)1.2 晒版的影响 (5)1.3 绷网角度影响 (6)1.4 多色印版制作的影响 (6)2. 密度仪:提高丝网印刷质量的帮手 (6)2.1 密度仪的作用 (6)2.2密度仪的种类和测量原理 (7)2.3密度仪的数据处理 (7)3. 网点扩大小议 (8)3.1 半色调网点的特性 (8)3.2印刷时张力的稳定性 (8)3.3油墨参数 (9)3.4承印物的表面张力和吸附性 (9)4. 控制网点扩大的工具 (9)4.1 GATF数码信号条及星 (9)IV5. 浅谈印刷质量控制条的检测原理 (10)5.1 网点面积的增大与网点边缘长度总和成正比 (11)5.2 利用几何图形位置相等,阴与阳相反原理对网点的大小和形状进行控制 (11)5.3 在边缘增大的条件下,角度处比弧度处变化敏感 (12)5.4 利用50%面积的等宽折线控制不同方位的变化 (13)5.5 利用等宽线的同心圆来控制任意的方位变形 (13)6. 叠印率 (15)6.1叠印率对印刷色彩的影响 (15)第三章丝网印刷中常见问题解答 (17)1. 糊版 (17)2. 油墨在承印物上固着不牢 (17)3. 墨膜边缘缺陷 (18)4. 着墨不匀 (18)5. 针孔 (19)6. 气泡 (19)7. 网痕 (19)8. 印刷位置不精确 (20)9. 叠印不良 (20)10. 成品墨股尺寸扩大 (20)第四章结论 (21)致谢 (22)参考文献 (23)附表 (24)1 第一章丝网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网版印刷是把带有图像或图案的模版附着在丝网上进行印刷的,通常丝网由尼龙、聚酯、丝绸或金属网制作而成,当承印物直接放在带有模版的丝网下面时,网印油墨或涂料在刮墨刀的挤压下穿过丝网网孔,印刷到承印物上(刮墨刀有手动和自动两种)。

印刷品质量检测系统中的分区检测技术

印刷品质量检测系统中的分区检测技术

图3 待 测 图像
图4 c区域 检测 结 果
显 示 在A B 、 区域 内 ,如 图2 示 。然 后 根 据 图像 尺 所
寸 的大 小 及 检 测 精 度 要 求 选 择 分 区尺 寸 。 选 择 1 0
1分 区尺寸 的设置 .
在 程序 中将分 区尺 寸设 置 为 l 、 l 、1 、1 、 0 1 2 3
所 示 ,在 待 检测 图像 中对 比标 准 图像 人 为 制作 线 条 误 差及 颜色 差异 ( 形 方框为 截 图后标 记 ) 矩 。
00 2 mm,则分 区大 小 为04 m 到 42 mF 间的1 .4 3 .2 m .3 区 l i 5 级 。最 小可 以检 测 出05 m .m 的微 小瑕 疵 。
区 域 内的 L 、 B E 、A 及 ,计 算 △ L 、 Aa △ b 及 ★ 、
△E 色 差值 ,并 将超 出阈值 范 围的 点标 记 。如 图3 *
像素级最 小分 区尺 寸检 测 ,验证 实验 精度。点 击
色 度 转 换 按 钮 ,将 采 集 图 像 的 R 、 B 转 换 到 、G 值
C L ★ 颜 色 空 间 的L I E a b 、a 、b 值 。分 别点 击 E ★
1 、1 、2 、3 …10 素 等 共1 级 。如 图 2 示 。 4 5 0 0 0像 5 所 默 认 C 采 集 精 度 为 6 0 1 C D 0 d ,故 每 像 素 尺 寸 约 为 P
线在 线 实时检 测 系统 等 。其应 用领 域集 中在 对灰 度
图像 的缺陷研究 ,对于印刷品的色差检测相对较
少。 然而 我认 为 ,在 印刷业 飞速 发展 的今 天 ,印刷
可以避免逐像素检测对比的运行速度问题 ,并且实

印刷产品质量标准化检测中的数字测控系统技术

印刷产品质量标准化检测中的数字测控系统技术
工种 根据通 知单 要求 实施 印刷 质量 的验 收任务 。根 据作 业指 示和 技术控 制标 准 ,印刷 班组 技术 人员直 接 对 印刷测控 数据 库数 据进 行提取 、分 析 ,实施 印
目测法 .密度 检测 法 、色度检 测 法和 基 于 图像 处理
的质量检 测技 术等 发展过 程 。在 当前愈 加追 求 印刷
产 品高 品质 的要求 下 .色度检 测 技术 以及基 于 图像
处 理 的质量 检测技 术 由于运 行环 境要求 高 设 备 昂
设 定批 次产 品标 准检测 权数 ,采 用 以概 率论和 数 理统计 为 基础 的模糊 数学 转换 原理 ,将模糊 概 念 表 示成 直观 数据 ,在 此基础 上 ,在版 面有 效 印刷范
没有得 到一 种较 科学 的手 段来充 分保 障 印刷数 字化 的有效实 施 , 常规 的 印刷管理 模式 已经 不适 应 印刷
数 字化 发展 方 向。如何 实现 印刷过 程 、印后 与 印前
数字化 的有 效接轨 ,将数字 化管 理模 式全 面地渗 透
进 印刷 品生产过 程 中 ,已 是高 品质 印刷企 业迫 切要 解决 的重要课题之一 。
析 .参 照相应标准 权数 ,扣 除相应分值 ( ~6 分 为 0 4 不合 格 .6 ~8 分为合格 ,8 ~1 0 4 4 4 分为优 良),来 0
评 定产 品 印刷质 量 ,查找 质量 问题原 因 ,科学 有效 地全程控 制产品的印刷质量 。
近年 来 .随 着 印刷技 术的不 断发展 .现 代 印刷 产 品的质量 检测 应 用技术也 发生 了根 本性 的转 变 ,
维普资讯

技术 交流 ・ R TN U L Y S A D R iA IN P I I Q A I & T N A DZ TO N G T

考研目录(适合印刷包装工程专业的考研院校)

考研目录(适合印刷包装工程专业的考研院校)
04印刷机械故障诊断及性能优化(成刚虎)
05印刷图像检测与复制技术(张二虎)
082201制浆造纸工程
01制浆化学与工程
02造纸化学与工程
03植物资源化学与利用
04制浆造纸清洁生产
05制浆造纸装备与控制
06图文信息处理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234自动控制理论或822色彩学
521化工原理或523制浆造纸工程原理或525过程控制工程或524数字印前原理与技术;同等学力加试:造纸化学、纸和纸板的结构与性能、制浆造纸新技术
05数字媒体技术
06图像输出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1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974综合知识(含数据结构、色彩学)
数字图像处理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印刷概论
②图像复制原理
轻工技术与工程
01图像复制技术
02图文信息处理
03印刷材料与适性
04印刷电子
05功能性包装材料
④818机械制造技术819机械设计或821包装材料学
微机原理
理论力学
包装技术
(任选一门)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运输包装和初试未考的科目
工业工程
(专业学位)085236
01先进制造系统
02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信息化
03生产运作与质量管理
04现代物流工程与包装
上海理工大学(/usst/zhaosheng/15/434996/)
082201制浆造纸工程
01纸张结构性能及功能化研究
02天然纤维及特种纤维研究与应用
03植物纤维资源高效利用
04造纸湿部化学及化学品研究

《印品检测》复习大纲

《印品检测》复习大纲

题型:一、填空题(30空,30分)二、判断题(10题,20分)三、名词解释(4题,20分)四、论述题(5题,30分)第一章1、印刷品质量的定义:印刷品质量,是指印刷品还原原稿的真实程度(即色彩、明暗、质感、形体、清晰度和透视感的程度)。

2、印刷品质量的内涵(3点):①印刷品接近原稿的程度;②印张对付印样(签样)的接近程度;③同批印刷品的合格率和同批印刷品之间的一致程度。

3、印刷品质量的评价因素(4点):①审美因素(由设计人员决定);②技术因素(阶调复制、层次和清晰度、色彩复制);③一致性因素;④印刷环境因素。

4、印刷品质量的评价方法(3点):①主观评价;②客观评价;③综合评价。

5、图像质量的特征参数(5点):①阶调层次再现;②颜色还原;③清晰度;④龟纹等图形;⑤表面特征。

6、文字质量的特征参数:①最佳文字质量:字迹不糊、无缺笔断画、斑点、滋墨等缺陷。

②文字的密度应符合标准要求,该密度受墨层厚度的限制。

③笔画和字面的宽度应该同设计人员绘制的原始字体一致。

笔画和字面宽度受墨层厚度的影响。

第二章1、印刷品抽样检测的定义:抽样检测是按照工艺应遵循的质量标准、技术指标,对影响印刷产品质量的各个因素进行全面的、现场的、无准备的随机抽样。

抽样检测对于印刷品质量控制具有随机性、科学性及合理性。

2、物体吸收光线的能力、反射率和透射率、物体明暗程度三者的关系:物体对光线的吸收能力越强,物体的反射率和透射率就越低。

反射率和透射率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明暗。

3、反射密度、透射密度与反射率、透射率的关系:反射密度为反射率倒数的对数值。

反射率大,物体明亮,物体吸收光量少,密度小。

透射密度为透射率倒数的对数值。

透射率大,物体明亮,物体吸收光量少,密度小。

4、印刷密度的分类:①光学密度;②印刷油墨彩色密度。

5、实地密度:实地是指印张上网点面积覆盖率为100%,即印张上被墨层完全覆盖的部分。

实地密度是该部分的密度值。

6、印刷品的实地密度和印刷品质量的关系:印刷实地部位的密度值是影响图像再现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课程教学体系的探讨

《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课程教学体系的探讨

与控 制,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 ,同时节省用于采购
理 论教 学体 系
1理论教学模块 .
我校于2 1年重新制定 了 《 00 印刷品质量检测与
传 统 测控 条 的成 本 支 出 ,给 F S企 业带 来 可观 的经 BJ
济效益。 ( 印刷标准化的建设 2) 我 国标 准分为 国家标 准 、行业标 准、地方标 准和企业标准四种。到目前 为止 ,已经批准颁布的
2实践教材建设 .
目前 ,国内还没有正式出版的 《 印刷品质量检
测与控制 》实践教学教材。针对该课程的特点 ,相 应的实践教材由我校印刷工程系的老师共同编写 , 包括该 门课程的课内实验教材和短学期实 习教材。 每学期开学初 ,任课教师将该 门课程的课程介绍、 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指导书、教学 日历上传至 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学生可通过教学平台获知该实
文 从课 程 教 学体 系 的 构建 与 改革 为 出发 点 ,探讨 理 论 和 实践 教 学体 系 的 整体 优化 ,实现 理 论 与 实践 教 学 的有 机融合 。
于它们 的作业特点 ,用于传统 印刷的测控条无法作 为其制版、印刷质量检验与控制的手段 ,彩色数字
测 控 条 逐 渐 得 到 推 广 使 用 。 与 传 统 测控 条 相 比 , 这 种 方 法 特 别 适 用 于 直 接 制 版 和 印刷 质 量 的 检 测
检 测与 控 制 的方 法 。我 校在 制 定 2 1级 、2 1 级 印 00 01
2 课程 内容更新 .
与先前制定的课程内容体 系相比,新的 《 印刷 品质量检测与控制 》课程理论知识体系增加 了两部 分内容 :印刷测控条的分类及作 用、印刷标准化与 质量管理。 ( 印刷测控条的演变 1)

印刷质量检测方法综述

印刷质量检测方法综述

系 ,它能间接地反映出承印材料上的墨层厚度。因
此 ,对 实地 密度的测控是客观 评价 印刷 质量的基础 。
量检 测不 仅 是 印刷 质量 数据 化规 范 化 的基础 ,而且 是后 续印刷 自动控 制 的必要 环节 。 目前 ,印刷质 量检 测 与控 制 的方 法主要 有 以下
几种 :
公 差 ,例 如表 示 印品和 签样样 张 的色 差。
自动检测系统通过C C 将印刷图像在线实时地拍摄 D 下来存入计算机 ,通过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与保存
分 光 光度 计是 通 过对 被 测颜 色表 面 直接 测 量获
印张 的末端 ,与E  ̄机滚筒轴 向平行 ,以便测控图 rJ J 像着墨的均匀性。上机印刷 ,用以及时检验和控制
印刷 品质量 。
得与颜色三刺激值X 、Z 、Y 成比例的视觉响应 ,经过
换 算得 出被 测颜 色 的X 、Z ,也 可 以将这 些值 转 、Y 值 化 成其他 匀 色空 间的颜 色参 数 。C E ** * I La b 色度 空
试条共同组成的 ,可以用于监测网点变形的情况 ,
并配合密度计来检查各色印刷油墨的实地密度、网 点扩大、相对反差、油墨叠印率等主要质量指标。 印刷测控条一般是放置在印版的拖梢部位 ,同
图 文一 起 晒在 印 版 上。 应使 用长 条测 控 条 ,放 置在
射率值与各波长之间关系描点可获得被测颜色表面 的分光光度曲线。每一条分光光度曲线唯一地表达一 种颜色。也可以将测量值转化成其他表色系统值。
— —飞
3 印 质 O 刷 量与标 化 21. 准 00 8
一 —
密度计 ,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测色仪器。分光光度计 测量颜色表面对可见光谱各波长光的反射率。将可

印品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

印品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

当 前 的 印刷 生 产 已经 相
成 仪 器 之 间 的 一 致 性 差 ; 它 不 能 与 cI E颜 色 空 间 相 联 , 也就 无 法 提 供 与人 眼 视 觉 感 受 相 关 的 心 理 物 理 测 量 ,不
当 自动 化 ,但 由 于 印 刷 机 和 印 刷 材 料 及 一 些 难 以 避 免 的
条 纹 、污 点 、蹭 脏 、颜 色 不 均 匀 等 印 刷 质 量 缺 陷 。 该 系
响 , 会 出 现 同 一 机 器 不 同 的 操 作 者 得 到 不 同 的 印 刷 质 量 , 且 质 量 前 后 不 一 致 的现 象 ; ④ 无 论 是 密 度 检 测 或 色度 检 测 ,都 只 是 对 测 控 条 进 行 检 测 ,无 法 完整 、直 接 的 获 取 印 刷 画 面 上 的信 息 ,也
泡辑
检 与制 测 控
4潜 簪 鬻 } 棼 ≯
据 。 若 选 关 键 区 域 进 行 检 测 ,就 可 能 出 现 不 同 的 人 选 择
控 制系统 。
区 域 不 同 的 现 象 , 而 区 域 的 选 取 同 样 无 明 确 的 标 准 可
依。 2 国 内 企 业 对 印 品 质 量 进 行 检 测 与 控 制 的 主 要 做 法 .
检与制 测 控
糍 强 | 龌 强 ≮ 强煞 、 毫 强 携《
一 一 — 一 。 经营 与管理
文 / 志爱 向
李果
王 晓 黎
随 技产度加 印的求来高 印 生难增对 着的发,们 品要越越, 品 科的展人

于 光 源 、光 电倍 增 管 和 滤 色 片 之 间 光 谱 特 性 上 的 差 异 造
出 能 用 来 指 导 生 产 的规 律 ,如 公 式 、 曲 线 、 图表 等 ,以

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复习资料

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复习资料

第一章印刷品质量的评价绪论1、印刷品--是商品和艺术品作为商品:从技术和一致性角度评价质量,作为艺术品:从审美角度评价质量审美视觉观察并给出评价2、印刷品表面区域的分类:信息面和非信息面(一)信息面质量内容1)线条图像(包括文字)特点:通过形状或线条图案形成图像。

具有高色彩强度,没有明暗变化,与背景形成清楚的反差对比。

质量参数:形状质量,线条清晰度,边缘反差,线条密度等。

2)单色半色调图像特点:通过半色调密度等级变化来形成图像质量参数:阶调值,网点质量。

3)彩色半色调图像特点:通过半色调密度等级变化和色彩的变化来形成图像质量参数:阶调值,网点质量,色彩准确性,网点叠印。

(二)非信息面质量内容非信息面包括三种:未被印刷的空白纸面;实地印刷面;均匀的网目调面。

(非信息面的作用通常形成一个背景,借助于反差或期望的气氛衬托信息面)3、阶调层次定义:阶调也称调子或层次,是指原稿(或复制图像)上最亮到最暗部分的层次演变。

可用密度值或网点覆盖率表达。

重要性:a. 阶调复制不正确,会使图象显得不鲜明,缺乏饱和度,亮调不亮等,给人以“平”的感觉;b. 阶调如果得到最佳复制,图象会表现出令人满意的反差效果。

阶调调整:在复制工艺中,用阶调再现曲线表达了原稿和印刷复制品密度之间的关系AB CD :中间调和亮调拉伸,暗调压缩E :骨架黑版阶调曲线(平滑:拉伸 倾斜:压缩)4、灰平衡的作用:中性灰是由c 、m 、y 叠印而成。

灰平衡是用来判断印刷色彩是否平衡或色偏的最好方法。

5、整体色调和色彩:色彩评价:色差,灰平衡6、清晰度、解像力在一定意义上都是指复制品表达细部的能力,但又各有所指。

清晰度:是指图像像素边缘的锐度,即轮廓是否清晰。

解像力:整体,这个图像的清晰度7、评价印刷品的方法: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和综合评价第二章 客观评价的基本概念1、密度定义:物体表面吸收入射光的比例,可以间接表示物体吸收光量大小的性质物体吸收光量大,表明其密度高;物体吸收光量小,密度低原稿密度 1.02、密度与墨层厚度的关系(密度值大,墨层一定厚;墨层厚,密度值不一定大)3、反射的形式:定向反射、漫反射、介于两者之间的反射4、油墨密度越大越好5、彩色密度:印刷中测量的彩色密度,指的是通过红,绿,蓝三种滤色片分别测得的黄、品、青油墨的密度白色滤色片:视觉滤色片,(油墨选择吸收不足)6、密度计的分类反射密度计:测量反射物体的密度值,反射稿或印刷品通过测量实地密度能控制墨量的多少以及特性参数:网点增大,相对反差,叠印率等透射密度计:测量透射物体的密度值,透射原稿或分色片等7、密度计的几何测量条件反射测量中常采用45°/0°和0°/45°两种几何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印刷图像用测试工具
基本概念
1.信号条——主要用于视觉评价,功能比较单一,只表达印刷品外观质量信息。

如晒版梯尺、GATF 网点扩大信号条等。

2.测试条——由若干测试单元和少量的信号块组成,不仅可以通过视觉判断,还能通过仪器测量,再由专用公式计算出印刷质量。

3.测控条——把信号条和测试条的视觉评价和测试评价组合在一起的多功能的控制工具,如布鲁纳尔第三代控制条。

4.梯尺——透射密度梯变排列,具有等密度或等级网点的透射梯尺。

控制晒版、印刷质量的梯尺有连续调和网点百分比梯尺两种。

如晒版梯尺和测试条中分辨网点传递的网点梯尺。

5.控制条
6.使用控制工具的目的和作用
目的:用来测控晒版、打样和印刷图文信息单元的转移质量。

(1)控制晒版、印刷质量;
(2)确保印刷品的平均质量,使误差值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3)缩小打样与正式印刷因条件不同所造成的差别。

二基本理论依据
1.利用星标判断网点增大、缩小和重影的方法。

GATF系列星标
1主要用于检查网点增大、重影、变形等,还可测定印版分辨力。

2.星标是圆形图案,正中是一个白的小圆点,连接着圆点的有36根黑白相间放射线。

3.星标有阳图和阴图两种,使用时晒在打样版或印版边缘,即印在纸张拖稍空白。

4.检测方法:直接视觉或放大镜观察;星标中心会产生近似于实际变形23倍的变形效果。

利于视觉判断。

a.受墨过多:中心出现大黑圈;且黑圈越大,表示墨量越大反之,中心的空白圈扩大。

b、网点横向变形,中心黑圈向纵向成椭圆,若纵向变形,则向横向成椭圆。

c、网点重影,则出现“8”字。

横“8”则重影纵向;竖“8”则重影横向。

2. GATF 字码信号条:判断网点增大和增大方向。

原理:利用细网点对网点扩大比粗网点敏感,来判断网点扩大值
.特点:通过数字来检验印刷时产生的网点扩大和缩小
判读方法:其中数字2的密度与底色密度相同。

判断时观察那个数字看不到,由此计算网点增大或缩小的量。

网点重影段:
依次来观察数字与底色的密度差别,控制网点扩大,变形或重影;
判读方法:
a.晒版是正常版,数码2与底色一致
b.由于压力等原因,使其发生变形
c.由于墨量增大使其数码增大
布鲁纳尔控制条
三段式:实地、50%粗网点段、50%细网点段。

.第一代:以三段式为主,包括两部分。

即实地、50%粗网点和50%细网点,另外由半色调网点组成的三段75%,50%。

25%三色中性灰平衡段共六段组成,按四色逐次循环排列,可供视觉鉴定或用密度计测量,求其网点扩大值。

网点变形、重影标记:
由外向内有八层不同长度的等宽折线,用来检验印刷或打样的网点滑动或变形等。

若网点横向滑动,则竖线变粗;若网点纵向变形,则横线变粗。

判别网点增大量:
a.第一段实地段:测定墨层密度值。

b.10线/cm的粗网点,网点面积为50%,用以直接观察网点扩大变化。

50%的粗细网点总面积相等,加网线数之比为1:6,网点周长也是1:6,所以在相同的条件下细网点事粗网的的6倍。

测控中,测量粗细处的密度并相减,便是印刷网点的增大值。

c.细网点测微段。

阴阳十字标
阴阳网点和阴阳十字标,可判断印版的曝光量,鉴别网点转移的变化;网点横向扩大,十字标的阳竖线变粗,阴竖线糊死;纵向同理。

可直接看网点变化的方向和网点百分比;若10%的阴十字标消失,12%阴十字标保留竖线,15%的横竖线保留,说明网点横向增大了12%以内,纵向增大了15%以内
50%方形网点
每1/4格内的4个50%的方形网点用于控制晒版、打样和印刷过程的网点变化。

晒版后,网点间不搭角,要断开,印刷后,方网点要搭连。

若网点搭角过大,则图像深,网点增大值大;搭角过小,则图像浅,网点增大值小。

判断印版解像力
格灵达的同心圆检标:如果同心圆线条出现两个立式的暗扇形状,则表示印迹模糊;如果在不同方向出现两个和多个暗扇形,则表示叠印重影,
第三章密度测量技术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
1、反射率
反射率定义:β=ΦL/ΦO β固定,不受光通量大小的影响
反射形式:定向反射(镜面反射);漫反射:各种光通量相等
反射测定的几何条件:0/45或45/0(因为这种情况理论上只测量有用的图像信息)
反射密度测定的本质(原理):将被测点亮度和标准白板亮度进行比较,经计算得出密度值。

测量密度时:如果是三原色油墨,用补色滤色片测量;如果测量叠印色密度,用第二色的补色滤色片测量。

2透射率
透射率:透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的比值τ=Φτ/Φo ( 一定物体τ值固定)
透射测定的几何条件(用乌布利希球满足)
(1).入射光束:必须从半空间体均匀地投射到被测物上(2).测量光束:只测量垂直通过被测物的光束3 印刷的彩色密度
彩色密度:彩色物体对特定色光反射或透射的量度。

彩色密度测量方式:在密度计的光电管前放置不同的滤光片,可以分别测得对应的色密度。

密度种类
1.光谱窄带色密度
a.波长范围:20-40nm
b.特点:当被测密度有微量变化时,密度示值变化比较明显。

c.用途:(1)用于测量墨层厚度2)计算网点扩大率、叠印率。

2.宽带滤光色密度(最常用)
a.波长范围:380-780nm
b.特点:1)测量只取决于相对光谱辐射强度。

2)容易估计颜色的色相。

c.用途:1)评价油墨的色相、灰度、透明度。

2)应用于对油墨纸张的颜色特征进行估计。

3)应用于校色设备中。

3.视觉密度
a.定义:在非彩色图象上测量得到的密度值。

b.测量采用:视觉滤色片。

c.视觉滤色片与传感器共同作用的效果模仿了人的视觉,与人眼灵敏度保持一致性,非彩色密度测量模仿人的眼睛看到的非彩色的深浅,所测值与人眼吻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