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和功率教学设计一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1一、学习目标:1. 能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 理解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有关运算;3. 认识定滑轮、动滑轮,了解简单的滑轮组,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二、重、难点:1.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有关运算。
2.认识简单的滑轮组,会计算其机械效率。
三、教学思想:由于三年级教学时间紧、任务重。
在上课前小组教研确定复习版块,把教材重新组合,力求高效。
一般在教学前让学生做复习提纲,通过做复习提纲,把本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剖析并记忆,在课堂上主要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通过中招题进行练习,达到复习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一)巩固训练(夯实基础、备战中招) 版块一:功教师先提问并讲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通过课件列举没有做功的例子:如“搬而未动”是有力没有距离;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在这个过程中牵引力没有做功,因为有距离没有牵引力;吊车吊着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拉力没有做功,因为在拉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题中给的距离与拉力垂直,没有关系。
然后让学生练习: 1.下列有关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的支持力做了功。
B.用水平力推着购物车前进,推车的力做了功;C.吊车吊着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前进了5m,拉力对货物做了功;D. 小明把书从地面上捡起来,小明没有对书做功 ;2.一个同学用120N的力,将一个4N重的足球踢到25m远处。
对他踢球时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功300J B.做功100J C.没有做功 D.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计算做功的多少 3.小明将放在水平面上重为3N的物理课本水平匀速拉动0.5m。
所用的水平拉力为1N,则课本重力做功 J,水平拉力做功 J。
学生在说答案的过程中要求讲方法,这样可以加深理解;另外做完后对版块一进行总结。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教材第九章《机械能与能源》第二节《功和功率》。
详细内容包括:1. 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2. 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3. 功和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2. 培养学生运用功和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
难点:如何将功和功率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用小车、斜面、砝码、计时器、电能表、演示用电机。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实验用小车,引导学生思考:小车在斜面上下滑行,为什么会越来越快?(2)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什么是功?什么是功率?2. 例题讲解(1)讲解功的计算公式,通过示例进行解释;(2)讲解功率的计算公式,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3)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计算小车在斜面上下滑行过程中的功和功率;(2)请学生代表回答,教师点评并讲解。
4. 知识拓展(1)介绍功和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能表、电机等;(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机械效率,降低能耗。
六、板书设计1. 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2. 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3. 功和功率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一定距离所需的功;(2)计算一个电机在1分钟内所做的功和功率;(3)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功和功率的应用。
2. 答案:(1)功 = 力× 距离;(2)功 = 力× 距离÷ 时间;(3)如:人做功、车辆行驶、电器工作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024年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教案

2024年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掌握计算公式和单位。
2.能够运用功和功率的概念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掌握计算公式和单位。
2.难点:运用功和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功和功率。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力是如何对物体产生作用的呢?对,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那么,力在物体上做了功吗?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功和功率的概念。
2.知识讲解(1)功的概念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功。
功是力在物体上作用一段时间后,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功的计算公式是:W=F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移动的距离。
(2)功率的概念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功率。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功率的计算公式是:P=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
(3)功和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1瓦特等于1焦耳每秒。
3.实例分析了解了功和功率的概念后,我们来分析一下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例子1:小明用10N的力将重20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2m,求小明做的功和功率。
解析:小明做的功W=Fs=10N2m=20J。
小明提升物体的时间t=s/v,其中v是物体的速度。
由于是匀速提升,所以v=F/m=10N/20N=0.5m/s。
所以,t=2m/0.5m/s=4s。
小明做功的功率P=W/t=20J/4s=5W。
(2)例子2: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发动机功率为100kW,求汽车的牵引力。
解析:汽车行驶的距离s=vt,其中v是速度,t是时间。
由于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所以t=W/P。
将s代入W=Fs,得到F=W/s=P/v。
所以,汽车的牵引力F=100kW/60km/h=100kW/(601000m/3600s)≈500N。
初三物理功和功率教案5篇

初三物理功和功率教案5篇初三物理功和功率教案5篇作为一名物理老师,你知道如何写一篇初三物理功和功率教案吗?它能帮助你的初三物理教学任务顺利进行,并对你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帮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初三物理功和功率教案,希望你喜欢。
初三物理功和功率教案1一 .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阻是导体本身阻碍电流的一种性质,采用讨论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猜测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二.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 探究方法由猜想知道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有关,那么如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呢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两个课题:(1)前面学过的哪些实验课题与该实验课题类似举例说明.(2)你所列举的实验中用到的物理探究方法是什么2.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让学生明确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电阻不变的思想,那么,设计实验电路的时候应考虑:(!)怎样测定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定值电阻中的电流呢(2)怎样保持导体的电阻R不变呢(3)通过什么方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呢师生共同讨论,对各组的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进行评估,以确定出实验的方案,从而引导学生设计出课本上的电路图。
利用串联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U,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I。
3.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在此让学生明确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电压不变的思想.那么实验探究时应考虑:(1)怎样改变导体电阻R的大小(2)怎样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U不变呢三。
学生分组实验与收集数据1.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按电流图连接实物图,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记录所对应的电流值,填入表一中: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更换电阻值,利用滑动变阻器保持定值电阻的电压不变,记录对应的电流值,填入表二中:结论: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四. 欧姆定律我们可以把上述两个探究课题所得出的结论综合到一起:一段电路中的电流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电路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的欧姆定律. 用公式表达为:I=U/R注意:欧姆定律中的电流(I),电压(U),电阻(R)应该指的是同一段导体在同一时刻的值。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课堂教案

本次课堂教学主题为《功和功率》,旨在让学生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学生将能够掌握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如何应用功和功率。
一、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2. 功的计算方法3. 功率的概念4. 功率的计算方法5. 实际生活中的功和功率应用场景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实际生活的兴趣,以及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1. 预习课在课前,老师将会在班级微信群发送相关的预习资料,包括常见的功和功率应用场景,让学生事先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2. 导入新知进入正式课程后,老师将会在黑板上让学生回忆一下力学中的“力”的概念,并提问:“如果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会有运动。
如果现在有一个物体静止,它的位置不变,有一个力作用在它身上,这个力就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进而引入功和功率的概念。
3. 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引入功的概念后,老师将会向学生介绍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动画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4. 掌握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熟悉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后,老师会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计算案例,让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理解功和功率之间的关系。
5. 实际应用场景在学生掌握了功和功率的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之后,老师将向学生介绍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电动自行车、空调等。
通过实际应用示范,让学生了解功和功率的实际应用情况,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检测评价在课程结束前,老师将通过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检测,并通过讲评的形式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设施1. 电脑2. 动画演示软件3. 空调、电动自行车等物品视觉演示五、教学总结本堂物理课主要针对《功和功率》这一重难点。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优质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四章第一节《功和功率》,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物理意义,功和功率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功和功率的物理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滑轮组、小车、钩码、计时器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为什么斜面可以省力?)引出功和功率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介绍功的定义、计算方法。
(2)介绍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物理意义。
(3)讲解功和功率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滑轮组提起重物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重物被提起的过程中,哪些力做了功?这些功有什么关系?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计算滑轮组提起重物时的功和功率。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例,巩固功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小明用30N的力将一个物体从地面上抬高1m。
B. 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受到200N的阻力。
A. 小华用10N的力推一辆质量为5kg的小车,小车沿水平面匀速行驶了2m。
B. 一名学生用50N的力将一个质量为20kg的物体从地面上抬高1m。
2. 答案:(1)A. 功:30J,功率:30W;B. 功:1200J,功率:200W。
(2)A. 推力做功:100J;重力不做功;总功:100J。
B. 重力做功:200J;学生的力做功:100J;总功:300J。
功和功率教案范文

功和功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功和功率的含义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计算功和功率的大小,并运用相关概念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并能够计算功和功率的大小。
2.难点:能够运用功和功率的概念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课件、实验器材(如弹簧秤、电能表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积极思考问题,引发学生关于功和功率的思考。
如:我们平时常说一个人干活很用力,那么这个用力和他的功有关系吗?步骤二:讲解功的概念(10分钟)1.定义功:力在物体上做功是指物体由于外力的作用而产生的能量的增加或减少。
2. 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位移× cosθ(θ为力和位移之间夹角的余弦值)。
3.功的单位:牛顿·米(N·m),也称为焦耳(J)。
步骤三:实验探究功的性质(15分钟)1.实验内容:用弹簧秤测量不同质量物体从不同高度自由落下的重力,测量物体的下落位移,并计算出物体所做的功。
2.实验步骤:a.用弹簧秤测量不同质量物体自由落下的重力。
b.测量物体从不同高度自由落下的下落位移。
c.计算物体所做的功。
3.实验结果与结论分析:让学生发现物体所做的功与下落的高度和物体的质量有关。
步骤四:讲解功率的概念(10分钟)1.定义功率: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或所消耗的功。
2.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
3.功率的单位:瓦特(W)。
步骤五:实例分析功率的应用(15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分析功率在日常生活中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日常生活中:如电器的功率大小决定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和用电安全性。
2.科学研究中:如机械设备的功率大小决定了运行效率和能耗。
步骤六:训练和拓展(15分钟)1.训练:教师提供一些功和功率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进行互相检查。
高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

高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功率》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单位。
(二)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实例、作图等多种方式来描述功率,能用公式计算功率。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和生产中的实际,在讨论中使学生能理解功率的概念。
3.会设计实验,估测功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三、教学难点:四、教学方法讨论法五、教学准备六、学情分析虽然我们就生活在大气中,但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很可能会忽视大气压强的存在,因此通过演示实验和自主性学习体验到大气压强的存在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引导学生体会到大气压存在的关键。
然后再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和信息赠予加以巩固和延伸。
关于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和方向,可通过与液体压强的方向类比和探究活动两种方式得出结论,从而巩固加深对已学的固体、特别是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尽管三者之间各有自己的特点。
另外,通过极具说服力的实验和问题和情景的巧妙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加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问题1: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上楼需要1.5min,一次他跑步上楼只用了40s,请问:⑴小明在两种情况下,做的功是否相同?⑵你认为这两种上楼方法从物理的角度思考,有什么不同?问题2:有一堆沙子约1t,要送到七楼上去,一种方法是把它们装在桶里,一桶一桶的抬上去;另一种方法使用小型塔吊一次吊到七楼。
你认为两种情况下,对沙子做功是否相同?说出你的理由。
用这两种方法运送沙子,所用的时间是否相同?哪一个快?得出: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需要引进一个新的物理量___功率二、关于功率的概念1.用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来类比,讲述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功率。
用字母P来表示。
2.功率的计算公式:3.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叫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
高一物理功与功率的优秀教案范本

高一物理功与功率的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功和功率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1. 引入:老师可以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功与功率的概念,如打篮球时投球的高度、速度等因素对于得分的影响,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理论知识讲解:(1) 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利用公式 W = F × s 讲解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其中 W 代表功,F 代表力,s 代表位移。
(2)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利用公式 P = W / t 讲解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其中 P 代表功率,W 代表功,t 代表时间。
3. 案例分析与解题: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题训练,巩固学生对功和功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如,计算一个人推一个物体50米需要的功,计算一个汽车加速行驶所需的功率等。
4. 实验探究:设计一系列关于功与功率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测量,通过实验数据来验证理论计算的准确性,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5. 深化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功和功率的变化情况,如重力对于下落物体的功,阻力对于运动物体的功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投影仪:用于讲解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
2. 实验器材:测量长度的工具、弹簧测力计、物体等。
3. 实验指导书:包含实验设计和操作步骤。
四、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计算功和功率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及时纠正和评价他们的答案。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实验后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过程、数据记录、结果分析等,评价他们对功与功率理解的透彻程度。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功与功率的概念。
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教案电功和电功率(最新6篇)

物理教案电功和电功率(最新6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物理教案电功和电功率(最新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功率教案篇一课题:电功和电功率课型:新授课设计:何xx编写时间:20xx年12月5日执行时间:20xx年12月8日教学目的:1、理解和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和单位;2、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
3、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2、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
教具准备:36V40W电灯1只,洗衣机、电动机铭牌若干,电流表、电压表各1只,变阻器、电源各1个。
教学方法:复习引入、演示实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2、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电流通过电扇的电动机,通电半小时,电流做功72 000J;电流通过起重机的电动机,通电2s,做功40 000J,电流通过哪一个电动机做功多?二、讲授新课:1、电功率(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用P表示。
注: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根据定义:P=W/t,W=UIt所以,P=W/t=UIt/t=UI上式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3)单位:瓦、千瓦,1 kW=1 000 W由公式得W=Pt得W=Pt=1 kW×1 h=1 kW · h=1 000 W×3 600 s=3.6 ×106J即:1 kW · h = 3.6 ×106J一盏电灯边在电压是220V的电路中,灯光中通过的电流是68mA,这个灯光的电功率是多少瓦?一个月总共通电100 h,电流所做的功是多少焦,多少千瓦时?(4)演示实验:(运行课件)实验数据比较:2、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1)定义: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功和功率教案初中

功和功率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
3. 培养学生运用功和功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3. 功和功率的应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工人搬运货物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工人搬运货物时,做了多少功?2. 学生回答:工人做的功等于货物重力与搬运距离的乘积。
(二)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1. 讲解功的概念: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表示为W,单位是焦耳(J)。
2. 给出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距离,θ是力的作用角度。
3. 举例说明:一个力为10N,作用距离为5m,作用角度为60°的物体,做的功为W = 10N × 5m × cos60° = 25J。
(三)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1. 讲解功率的概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的多少,表示为P,单位是瓦特(W)。
2. 给出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 / t,其中W是做的功,t是时间。
3. 举例说明:一个物体在10秒内做了30J的功,其功率为P = 30J / 10s = 3W。
(四)功和功率的应用1. 举例说明: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地面抬高到10m的高度,做的功为W = mgh = 2kg × 10N/kg × 10m = 200J。
其功率为P = W / t = 200J / 10s = 20W。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功率?如何减少做功的时间?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功和功率的概念,知道了它们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不断练习运用功和功率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使他们能够从生活中的现象中发现物理规律。
《功、功率》教学设计

14、《功、功率》教学设计(一)知识目标1、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深刻理解功的概念,熟练功的计算。
3、理解功率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掌握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与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结合实际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五)教学难点:功率及功率的计算公式在实际中的应用(六)解决问题:1、物体做功的必要因素是什么?2、物体不做功的情况有哪些?3、克服重力做功4、如何测量自身功率的大小?6、P=Fv的使用条件是什么?【潜伏训练】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图片“功夫足球”引入新课:足球运动员郑智一脚大力射门,足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人对足球是否有力的作用?人对足球是否做功?观察学生答题情况,针对错误较多内容点拨发散。
(学生活动:1、思考; 2、完成潜伏训练内容)(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出学生思考,通过简单判断,回忆“做功”相关知识。
)【精讲释疑】(一)“功”列举生活中有哪些做了功和没做功的例子,为什么做了功?为什么没有做功?判断下列情况是否做功:⑴人推讲台,讲台没动⑵人提水桶,竖直方向提高0.3米,水平方向前进5米⑶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的过程和举着杠铃稳定时。
提问:你能说出以上情况哪些做了功?做功条件是什么?一连串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回答且归纳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例1、一木块重10牛顿,在2牛顿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了5米,拉力对木块所做的功是多少?(问题迁移:拉力做的功? 重力做的功 ?支持力做的功?摩擦力做功多少? 点拨:克服摩擦力做功)(学生活动: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判断人做功的情况,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设计意图:(二)“功率”1、功率意义: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功率定义:做功大小与时间比值3、功率计算公式:4、功率的单位:瓦特,简称“瓦”,用“W ”表示,常用的单位还有“kW ”.其中1W=1J/s ,1kW=1000W 。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力、功和功率的概念;2.掌握计算功和功率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物体移动的实验装置,如小车、斜面等;2.准备计时器、测力计、励磁器等实验仪器;3.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如讲义、实验记录表等。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和引入问题1.引出问题: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否注意到,为了做事情,有时候需要使用力量,而有些时候又需要用很大的力量。
我们来思考一下,力量大的时候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2.引导学生讨论:当我们用力推动一个物体又或者是将物体从地上抬起,我们都需要发挥力量,这个力量对于物体移动和抬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这种力量的发挥和物体移动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称之为“功”,想一下功是什么意思?第二步:引入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讲解功的定义:功是指力对物体作用产生的效果,计算公式为:功=力 × 距离。
2.举例说明:比如,李明用10牛的力推动一个小车向前移动5米,那么他做的功是多少?第三步:进行实验验证1.设计实验:将一辆小车放在平坦的地面上,用测力计测量移动小车所需的力,并利用计时器测量力的作用距离;2.进行实验:每个学生轮流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每个同学所做的功。
第四步:讲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引出问题:同学们是否在实验中发现,有些同学虽然用的力量大,但是却不能很快地推动小车,而有些同学用的力量虽然不大,但是却能很快地推动小车。
那么这和我们说的物理量“功率”有什么关系呢?2.讲解功率的定义:功率是衡量每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计算公式为:功率=功 ÷ 时间。
3.引导学生思考:从实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第五步:总结和归纳1.回顾学习内容:力、功和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总结学习成果:每个同学再次计算自己在实验中所做的功,并计算自己的功率。
四、课堂练习与讨论1.设计小组练习:给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2.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展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初中功和功率教案

初中功和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2.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3. 功和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
2. 难点:功和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功和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拉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做了多少功?怎样计算功?2. 讲解功的概念及其计算(1)讲解功的概念: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表示为W,单位是焦耳(J)。
(2)讲解功的计算方法:W = F × s × 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距离,θ是力的作用角度。
3. 讲解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1)讲解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表示为P,单位是瓦特(W)。
(2)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P = W / t,其中W是做的功,t是做功的时间。
4. 功和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功和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机械设备、电器设备等。
5.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重点掌握了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 / t。
6. 作业布置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以下问题:(1)一名学生提着一桶水,力为20N,移动距离为10m,求做的功。
(2)一台洗衣机正常工作时的功率为200W,工作时间为30分钟,求做的功。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了功和功率的概念,掌握了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的第一节“功和功率”。
具体内容包括: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功和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功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了解功率的概念,学会计算功率,并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功率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用小车、滑轮、重物等。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运动员举重、快速跑步等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运动员要用力才能完成这些动作?这些动作与物理学中的哪个概念有关?2. 新课导入:介绍功和功率的概念,讲解功的计算方法。
(1)什么是功?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功是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2)功的计算:讲解公式 W=Fs,并举例说明。
(3)功率的概念:介绍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为 P=W/t。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功和功率。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功和功率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七、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W=Fs。
3. 功率的概念: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P=W/t。
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10N的力,移动了5m,求这个力做的功。
(2)应用题:某学生质量为50kg,爬上一层楼(高度为3m),求他所做的功和功率。
2. 答案:(1)W=Fs=10N×5m=50J。
(2)W=Gh=mgh=50kg×10N/kg×3m=1500J,P=W/t。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精品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3. 功和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功和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学会运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和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物理意义。
难点:功和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组、计时器等);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课件展示运动员举重、起重机吊起货物等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场景中,物体是如何运动的?如何衡量这些物体所做的工作?2. 基本概念讲解:(1)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功和功率的计算方法,并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进行滑轮组实验,测量小车在不同高度所做的功和功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功和功率的概念。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3. 典型例题及解答步骤;4. 实验结果及结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列各物体所做的功:某同学举起重50N的物体,使其上升1m;一辆汽车以500N的牵引力行驶100m。
(2)已知某同学做功1000J,用时10s,求该同学的功率。
(3)结合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功和功率现象。
2. 答案:(1)50J;50000J;(2)100W;(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功和功率的概念掌握程度,以及对计算方法的运用;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功和功率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计算功的公式及应用。
2.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2.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3. 功和功率的关系4. 单位换算5. 功和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功和功率的关系,单位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功和功率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3.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功和功率问题,让学生加深理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功和功率的关系,分享自己的观点。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提问、作业批改、课后测试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考查学生对功和功率概念的理解,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标准:能准确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熟练运用计算公式,解答实际问题,达到教学目标。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物理》相关章节。
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练习题。
3.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教学案例、网络资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讲解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2. 第2周:讲解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3. 第3周: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功和功率问题。
4. 第4周:小组讨论功和功率的关系,分享观点。
功和功率的教学设计

功和功率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W = Fs ,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和定义式 P = W/t 。
能运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经历功和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功和功率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2、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理解功率概念及与功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生活中一些做功和不做功的实例,如人推车前进、起重机吊起货物、运动员举杠铃不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什么情况下力没有对物体做功?2、新课教学功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上述实例,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给出功的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的计算介绍功的计算公式:W = Fs ,其中 W 表示功,F 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 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如:一个人用 50N 的力沿水平方向推一个重 200N 的箱子前进了 10m,求这个人对箱子做的功。
功的单位介绍功的单位是焦耳(J),1J = 1N·m 。
功率的概念提出问题:如果不同的人做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不同,如何比较他们做功的快慢?引出功率的概念: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功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和功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3.理解功率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会计算功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复习:力的三要素是什么?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重力的方向如何?
2.引入新课:举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
再通过视频及学生表演的形式。
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二、新课讲授 1.力学中的功
a.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
(2)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S) b.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1) 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
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
没受力。
(2) 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
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举杠铃却没有举起来,力没有做功。
(3)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
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2.功的计算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 功的计算式:W=FS
(2) 功的单位:焦耳J,1焦=1牛•米。
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
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 1米。
(3) 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功率
从比较人和挖土机做工快慢引出功率概念。
或者创设情境,甲同学把一桶水提到3楼用了30秒,而乙同学把同样的一桶水提到3楼却用
了40秒,问谁做功快?如果甲物体1分钟做了300J的功,而乙物体40秒钟做了240J的功,问谁做功快?从而提出物体做功的快慢用功率表示来引入新课。
在动画中选择相应内容的按钮进行学习。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3.功率的定义式:P=W/t
4.功率的单位:瓦特(符号W)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5.物理意义:1瓦表示物体在一秒钟内完成的功是1焦。
6.介绍功率另
一个单位:1马力=0.735千瓦=735瓦。
7.一些机械常见的功率。
(学生阅读) 8.绍额定功率(铭牌上的功率)。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功和功率,也学会了计算功和功率。
功是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板书设计: 11.3 功功率
一、功:定义
必要因素
二、功的计算:W=Ps
单位
三、功率:定义
公式:W=P/t
单位
四、功的原理
《功和功率》教学设计(一)
木兰县初级中学
杜超
《功和功率》教学设计(二)
木兰县初级中学
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