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状况

合集下载

人体营养状况测评和评价

人体营养状况测评和评价

人体营养状况测评和评价人体营养状况是指一个人在摄取足够的营养素以满足身体所需的情况下,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以及代谢的状态。

人体营养状况的测评和评价对于了解个体的营养状况,及时发现营养不良或者其他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人体营养状况的测评方法和评价指标。

一、人体营养状况的测评方法人体营养状况的测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常用的有体重指数(BMI)、腰围、生化指标、饮食调查和临床评估等。

1. 体重指数(BMI)体重指数是根据体重与身高的比值计算得出的数值,常用于评估一个人的体重状况。

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2(m^2)。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BMI范围可以分为偏瘦、正常、超重和肥胖四个等级。

通过比较个体的BMI数值与标准范围,可以初步评估其体重状况。

2. 腰围腰围是评价脂肪在腹部堆积程度的指标,对于评估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风险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般来说,男性腰围超过85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就被认为是腹部肥胖。

3. 生化指标人体内的各种生化指标,如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等,可以反映个体的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

通过测量这些指标的数值,可以对个体的血液、肝脏、肾脏等器官的功能进行评估和判断。

4. 饮食调查饮食调查是指通过记录和分析个体的饮食结构和摄入量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可以通过食物频率问卷、24小时回忆法等方式进行饮食调查。

通过了解个体的食物种类、摄入量以及饮食行为,可以初步评估其膳食结构的合理性和摄入营养素的情况。

5. 临床评估临床评估是指通过医生或专业人士的体格检查和症状询问来判断个体的营养状况。

通过检查个体的皮肤、黏膜、眼睛、口腔等外部特征以及感觉、力量、神经系统等内部特征,可以对个体的脱水、缺乏微量元素、贫血等情况进行评估。

二、人体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根据人体不同营养素的需要和代谢情况,综合考虑个体的测评结果而得出的,常用的评价指标有能量摄入、营养素摄取、生长发育情况等。

营养状况评定指标

营养状况评定指标

营养状况评定指标简介营养状况评定指标是用于评估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人体的身体指标、生化指标以及膳食摄入等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判断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营养状态是否正常。

营养状况评定指标对于制定个性化的膳食计划和健康管理非常重要。

身体指标身体指标是衡量个体营养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

常用的身体指标包括身高、体重、BMI(Body Mass Index)、皮脂厚度等。

1.身高:身高是评估个体生长发育情况和判断是否存在发育迟缓问题的重要参考指标。

正常情况下,年龄相同的人群中,身高较高者往往更健康。

2.体重:体重与身高相结合可以计算出BMI,是判断个体是否超重或肥胖的重要依据。

BMI = 体重(kg)/ 身高(m)^2。

3.BMI:BMI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超重或肥胖的常用指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BMI在18.5以下为偏瘦,18.5-24.9为正常,25-29.9为超重,30及以上为肥胖。

4.皮脂厚度:皮脂厚度是评估体脂肪分布情况的指标之一。

通过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脂厚度,可以判断个体是否存在局部脂肪堆积问题。

生化指标生化指标是评估个体营养状况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维生素水平等。

1.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评估贫血情况的关键指标。

低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意味着缺铁性贫血或其他类型的贫血。

2.血清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是评估营养状况和肝功能的重要指标。

低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意味着营养不良或肝功能异常。

3.血清总蛋白:血清总蛋白是评估营养状况的另一个指标。

低血清总蛋白水平可能意味着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蛋白质消耗过多。

4.血清维生素水平:血清维生素水平是评估个体是否存在维生素缺乏的重要指标。

例如,低血清维生素D水平可能意味着缺乏维生素D。

膳食摄入膳食摄入是评估个体营养状况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记录个体的饮食内容和量,可以判断其是否摄入了足够的营养物质。

1.热量摄入:热量是人体所需能量的来源之一。

判断营养状况的指标

判断营养状况的指标

判断营养状况的指标营养状况是指个体身体所摄入的营养物质与其所需营养物质之间的平衡状态。

了解个体的营养状况对于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的营养状况呢?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指标。

1. 体重指数(BMI)体重指数是衡量个体体重与身高之间关系的指标。

它可以通过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

BMI的值可以用来判断个体是否偏瘦、正常、超重或肥胖。

一般来说,BMI值在18.5以下表示偏瘦,18.5-24.9表示正常,25-29.9表示超重,30及以上表示肥胖。

2. 腰臀比腰臀比是通过腰围和臀围之间的比值来评估个体的体脂分布情况。

腰臀比值过高说明个体腹部脂肪堆积较多,可能存在着潜在的健康风险,如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等。

3. 营养摄入量个体的营养摄入量是判断其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摄入记录或问卷调查等方法,可以评估个体摄入的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情况。

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的需要,可以判断个体是否满足了营养需求。

4. 血液指标血液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

例如,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反映个体的贫血程度,血清蛋白水平可以反映个体的蛋白质摄入情况,血清维生素D水平可以反映个体的维生素D摄入情况等。

通过检测这些血液指标,可以初步判断个体的营养状况是否良好。

5. 体能测试体能测试可以评估个体的身体功能和运动能力,间接反映个体的营养状况。

例如,肌肉力量测试可以评估个体的肌肉质量和功能,有氧耐力测试可以评估个体的心肺功能和体能水平等。

一个健康的个体通常具有较好的体能水平。

6. 骨密度检测骨密度检测可以评估个体的骨骼健康状况。

低骨密度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表现,而骨质疏松症与营养状况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骨密度检测可以初步判断个体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

通过以上几个指标的评估,可以初步判断个体的营养状况。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指标只是评估个体营养状况的一部分,综合考虑才能更准确地判断个体的营养状况。

营养状况案例分析及评价

营养状况案例分析及评价

营养状况案例分析及评价
营养状况是指一个人体内营养素的摄入、吸收和利用的状况。

良好的营养状况对个体的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而营养不良则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个营养状况案例分析及评价的范例:
评价:
1. 体重指数(BMI):BMI = 体重(kg) / (身高(m) ^ 2)
张先生的BMI=60/(1.75^2)≈19.6,处于正常范围,暂无肥胖问题。

2.饮食习惯:张先生的饮食习惯存在一些问题。

他经常选择方便的外卖食物,这些食物通常富含脂肪、盐和添加剂,而且营养价值较低。

他还喜欢喝含糖饮料和啤酒,这些饮品含有大量的空热量和糖分,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和血糖波动。

3.营养素摄入:由于张先生的食物选择比较单一,他可能未能获得足够的各类营养素。

例如,蔬果摄入不足可能导致维生素和纤维素缺乏,肉类和鱼类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蛋白质和必需脂肪酸不足,而含糖饮料和啤酒的摄入可能导致维生素B族和矿物质的缺乏。

根据以上评价
1.多样化饮食:建议张先生增加蔬果、肉类、鱼类和豆类等多种食物的摄入,以保证各类营养素的充足。

2.控制热量和糖分摄入:建议张先生减少外卖食物、含糖饮料和啤酒的摄入,以减少热量、糖分和不健康脂肪的摄入,并降低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

3.平衡膳食:建议张先生合理组合各类食物,保证膳食均衡,包括蛋
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的充足摄入。

总结:营养状况对个体的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个体的饮食习惯、BMI和营养素摄入等进行评价,可以为个体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干预,帮助其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健康水平。

营养状况评定指标

营养状况评定指标

营养状况评定指标1. 引言营养状况评定指标是用来衡量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的一种方法。

通过评估人们的营养摄入、生长发育、身体组成和生理功能等因素,可以判断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态是否健康。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营养状况评定指标及其应用。

2. 身体组成指标身体组成是评估个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身体组成指标有体重、身高、BMI(Body Mass Index)和皮脂厚度。

•体重:是衡量一个人整体肌肉、脂肪和水分含量的重要指标。

正常范围内的体重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代谢和功能。

•身高:与体重结合使用,可以计算出BMI,进一步评估个人是否超重或肥胖。

•BMI:是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得出的数值,常用于评估个人是否处于健康范围内。

•皮脂厚度:通过测量皮下脂肪层厚度来评估个人脂肪分布情况,进而判断是否存在脂肪过多或过少的问题。

3. 营养摄入指标营养摄入是评估个体营养状况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常用的营养摄入指标有能量摄入、蛋白质摄入和微量元素摄入等。

•能量摄入:衡量个体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

根据个人年龄、性别、体重和活动水平等因素,可以计算出每天所需的能量摄入量。

•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对维持身体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通过评估个体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量,可以判断其是否满足身体需求。

•微量元素摄入:微量元素如铁、钙、锌等对于人体健康也非常重要。

通过评估个体每天从食物中获取的微量元素数量,可以判断其是否存在缺乏或过多的情况。

4. 生长发育指标生长发育是评估儿童和青少年营养状况的关键指标。

常用的生长发育指标有身高、体重、年龄和性别相关的百分位数等。

•身高和体重:通过与同年龄和性别的儿童相比较,可以判断个体是否处于正常生长发育范围内。

•年龄和性别相关的百分位数:根据儿童或青少年的年龄和性别,可以计算出其身高、体重等指标在同年龄和性别群体中所处的百分位数。

低于第5百分位数或高于第95百分位数可能表示存在生长问题。

5. 生理功能指标生理功能是评估个体营养状况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营养状况评估的主要内容

营养状况评估的主要内容

营养状况评估的主要内容营养状况评估是指通过对人体的营养摄入、消耗和代谢等方面的综合评估,以了解个体的营养状况。

营养状况评估是营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营养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

营养状况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的身体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指标是评估个体营养状况的基本数据。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计算出身体质量指数(BMI),判断个体的体重是否正常。

此外,还可以通过皮褶厚度测量和肌肉质量评估来进一步了解个体的体脂肪含量和肌肉状况。

2. 食物消耗评估:了解个体的食物消耗情况对评估营养状况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记录个体的饮食记录来了解其摄入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

同时,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个体的饮食习惯、喜好和限制,以及是否存在特殊的饮食需求。

3. 生物化学指标评估:通过检测个体的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可以评估其营养状况。

例如,血红蛋白、白蛋白和总蛋白是评估蛋白质状况的重要指标;血清钙、镁、铁和维生素D等是评估矿物质和维生素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这些指标的测量,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个体的营养状况。

4. 营养相关疾病评估:一些特定的疾病和症状与营养状况密切相关。

例如,贫血、骨质疏松症、抵抗力下降等都可能与营养不良有关。

因此,通过评估个体是否存在这些疾病和症状,可以间接反映其营养状况。

5. 社会经济因素评估:个体的社会经济状况也会对其营养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经济贫困和社会排斥可能会导致个体的营养不良。

因此,评估个体的社会经济状况,包括收入、教育水平和住房条件等,对于全面了解其营养状况是非常重要的。

营养状况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体的身体测量、食物消耗评估、生物化学指标评估、营养相关疾病评估和社会经济因素评估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综合评估,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个体的营养状况,为其提供相应的营养建议和干预措施,以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

人体营养状况评价内容

人体营养状况评价内容

人体营养状况评价内容
人体营养状况评价是衡量个体营养摄入与需求之间是否平衡的一种方法。

通过
评价人体的营养状况,我们能够了解个体是否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以满足其生理和代谢需求。

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常见指标包括体重、身高、体质指数(BMI)、腰围、皮
褶厚度、肌肉质量等。

这些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个体的整体营养状况。

体重作为最基础的评价指标,能够直观地反映一个人是否处于正常体重范围内。

通过与身高相结合,可以计算出体质指数(BMI),进一步评估个体是否存在体重偏低或超重等问题。

腰围则是评价脂肪分布和腹部肥胖的重要指标。

过多的脂肪分布在腹部会增加
健康风险,因此,腰围的测量对评价个体的营养状况至关重要。

皮褶厚度是测量皮下脂肪含量的一种方法,常用于评价个体的体脂含量。

通过
测量特定部位(如上臂、肱骨尺骨脂肪褶)的皮褶厚度,可以间接地推测体脂含量,从而评估个体的脂肪状况。

此外,肌肉质量也是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肌肉是支撑身体的主
要组织之一,其质量的减少可能表示缺乏足够的蛋白质或运动不足。

综上所述,评价人体营养状况需要考虑多个指标,并综合分析个体的整体情况。

通过定期监测这些指标,我们可以及早发现营养不良或肥胖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个体的营养状况,从而促进健康和幸福。

论述我国目前营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论述我国目前营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目前我国营养现状在当前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我国的营养状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总体来说,我国的人民消费能力增加,饮食结构逐渐优化,膳食种类逐渐增加,大众对健康饮食的认识也有所提高。

然而,我国的营养现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膳食结构不合理尽管饮食结构在逐渐改善,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饮食结构仍然存在问题。

大多数人的主食依然是米饭和面食,肉食摄入量不足,蔬菜和水果摄入量也不够,造成了膳食结构的不合理。

2. 营养不良问题仍然存在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消费能力,但是营养不良问题在一些地区和裙体中仍然存在。

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由于生活水平不高以及食物资源有限,营养不良问题比较严重。

3. 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过度肥胖和超重问题也日益凸显。

大量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摄入,加上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缺乏运动,导致了很多人的超重和肥胖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1. 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由于我国饮食习惯的传统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导致了主食摄入过多,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肉食摄入量也不够。

膳食结构不合理会导致营养不良或肥胖等问题。

2. 营养不良问题营养不良问题主要集中在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

由于生活水平不高以及食物资源有限,导致了这些地区和裙体的营养不良问题长期存在。

3. 超重和肥胖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过度肥胖和超重问题愈发严重。

高脂肪、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摄入,加上缺乏运动等原因,导致了这一问题的加剧。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1. 宣传健康饮食理念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健康饮食理念的宣传,指导大众科学合理地选择食物,优化膳食结构,合理搭配各种食物,确保膳食的均衡和多样性。

2. 提高营养信息的普及率提高全民的营养知识和素养,加强学校等场所的营养教育,培养人们对营养的重视与认知,避免因为无知而导致的营养不良或肥胖问题。

3. 加强贫困地区的营养补助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营养补助力度,确保这些地区和裙体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改善营养不良问题。

营养状况评价

营养状况评价

营养状况评价营养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人体的营养状况对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营养状况进行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基于身体指标、膳食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来评价个体的营养状况。

一、身体指标评价身体指标是衡量个体营养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

常见的身体指标包括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等。

身高是评价个体生长发育状态的重要指标,而体重和BMI则是判断个体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者肥胖的依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BMI可以通过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来计算。

BMI的范围划分如下:- BMI < 18.5:体重过轻- 18.5 ≤ BMI < 24:正常体重- 24 ≤ BMI < 28:超重- BMI ≥ 28:肥胖通过身高、体重和BMI的评估,可以初步判断一个人的营养状况。

二、膳食调查评价膳食调查是评价个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详细记录个体日常摄入的食物种类、数量和频率,可以了解个体的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情况。

在进行膳食调查时,常用的方法包括记录食物摄入量的问卷调查和食物消费记录法。

问卷调查可以通过询问个体一段时间内摄入的食物种类和频率来评估其膳食结构,而食物消费记录法则通过记录个体在一段时间内食物的重量或体积来估算其摄入量。

根据膳食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判断个体膳食中是否存在不平衡或者不足的情况,并进一步评估其营养状况。

三、实验室检测评价实验室检测是一种更加直接和精确的评价个体营养状况的方法。

通过检测个体的血液和尿液中的生化指标,可以了解个体的营养代谢情况和相关疾病风险。

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脂、血糖、血清蛋白和矿物质浓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营养状况、水平和代谢功能。

利用实验室检测结果,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个体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脂代谢紊乱、血糖异常等问题,并根据结果提供相应的营养干预建议。

综上所述,营养状况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身体指标、膳食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等多种方法。

营养状况评估量表

营养状况评估量表

营养状况评估量表1. 引言营养状况评估是评估个体或人群营养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

营养状况评估量表作为一种系统化的评估工具,能够帮助专业人士更准确地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为合理制定营养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2. 概述营养状况评估量表是根据人体营养需求和临床实际需求设计的评估工具。

这些量表通常包括一系列的数据采集项目,涉及到个体的生物学指标、疾病状况、饮食摄入和生活方式等因素。

通过综合评估这些指标,可以得出一个较为准确的营养状况评估结果。

3. 常见的营养状况评估量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营养状况评估量表:3.1 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BMI)是根据个体身高和体重计算得出的一个数值,用于评估个体的肥胖程度。

一般来说,BMI指数大于25表示超重,大于30表示肥胖。

3.2 生物电阻抗分析生物电阻抗分析(BIA)是通过测量体内电导率来评估个体体脂含量和组织水分分布的一种方法。

通过BIA分析可以得到个体体脂率、肌肉质量等指标。

3.3 饮食调查饮食调查是通过问卷调查或记录个体的饮食日记来评估个体的膳食摄入情况。

饮食调查可以了解个体的能量摄入、营养素摄入以及饮食结构等信息,进而评估个体饮食合理性。

3.4 临床指标临床指标指的是通过对个体进行一系列生化学检验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常见的临床指标包括血清蛋白、白蛋白、尿素氮等。

4. 营养状况评估的意义营养状况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个体的营养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营养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

通过营养状况评估,可以帮助个体预防和治疗疾病,提升生活质量,延年益寿。

5. 结论营养状况评估量表是一项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专业人士评估个体的营养健康状况。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营养状况评估量表,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做出准确的评估和判断。

(字数:856)。

如何评估自己的营养状况

如何评估自己的营养状况

如何评估自己的营养状况评估自己的营养状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良好的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通过科学的方法评估自己的营养状况,可以及时发现不足或过剩的营养摄入,从而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身体健康。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来评估自己的营养状况。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体重变化来评估营养状况。

体重是反映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体重的维持需要摄入和消耗平衡,如果体重持续下降可能是营养摄入不足或者消耗过大的表现,而体重持续上升可能是摄入过多或者运动不足的表现。

因此,定期称量体重并观察体重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营养状况。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评估自己的饮食结构来判断营养状况。

合理的饮食结构是保持营养平衡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记录自己每天的饮食内容和摄入量,然后结合膳食指南或者营养学知识来评估自己的饮食结构是否合理。

比如,是否摄入了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是否摄入了过多的油脂、糖分和盐分等有害物质。

通过评估饮食结构,我们可以及时调整饮食习惯,改善营养状况。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水平来评估营养状况。

血液检测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我们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的水平,比如血红蛋白、血糖、血脂等指标。

通过检测这些指标,我们可以了解自己是否存在贫血、高血糖、高血脂等问题,从而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善营养状况。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评估营养状况。

比如皮肤的光泽度、头发的健康程度、指甲的强度等都可以反映出我们的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往往会导致皮肤干燥、头发无光泽、指甲脆弱等问题,而营养过剩则可能导致肥胖、痤疮等问题。

因此,通过观察身体状况,我们也可以初步判断自己的营养状况是否良好。

综上所述,评估自己的营养状况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指标和方法来进行判断。

通过体重变化、饮食结构、血液检测和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评估,我们可以全面了解自己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

营养状况的评估标准

营养状况的评估标准

营养状况的评估标准营养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之一,营养状况的评估对于了解个体的健康状况、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营养状况的评估标准,以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准确评估自己的营养状况。

1. 体重指数(BMI)体重指数(BMI)是最常用的评估人体营养状况的指标之一。

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BMI在18.5以下为偏瘦,18.5-24.9为正常,25-29.9为超重,30及以上为肥胖。

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和体重,可以计算出BMI,从而初步了解自己的营养状况。

2. 腰围与臀围比例腰围与臀围比例是评估脂肪分布和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

女性腰围大于88厘米、男性大于102厘米的人群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

因此,除了体重指数外,腰围与臀围比例也是评估营养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3. 血液生化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糖、血脂、血红蛋白等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营养状态和健康状况。

例如,血糖水平过高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表现,血脂异常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通过定期检查血液生化指标,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营养状况,采取相应的调整和干预措施。

4. 膳食记录膳食记录是评估个体的膳食结构和摄入量的重要方法。

通过记录每天摄入的食物种类、数量、食用方式等信息,可以了解自己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入情况。

根据膳食记录的结果,可以判断个体是否存在营养不足或过多的情况,从而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

5. 身体成分分析身体成分分析是评估人体脂肪、肌肉、骨骼等组织比例的方法。

通过测量体脂率、骨密度等指标,可以了解个体的身体组成,评估是否存在肥胖、骨质疏松等问题。

身体成分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指导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

综上所述,营养状况的评估标准包括体重指数、腰围与臀围比例、血液生化指标、膳食记录和身体成分分析等多个方面。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评估方法,可以准确了解个体的营养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持健康的营养状态。

营养状况的评定

营养状况的评定

评定的方法与步骤
方法
01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身体检查
、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方法进行 营养状况评定。
1. 收集基本信息
02 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
、饮食习惯等。
2. 进行身体检查
03 包括身体组成、皮下脂肪厚度
、肌肉量等。
3. 进行实验室检查
04 包括血液、尿液等样本的生化
指标检测。
4. 分析数据
05 将收集到的数据与评定标准进
03
设计调查表
根据选定的调查方法,设计相应的调 查表或问卷,包括食物名称、分量、 烹饪方式等信息。
05
0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施调查
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记录其膳食摄 入情况,确保调查过程真实、准确、 完整。
膳食调查的内容与目的
摄入量
饮食习惯
调查目标人群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了解其 膳食结构及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 合物等主要营养素的摄入情况。
脂肪和肌肉含量的正常范围因年龄、性别、种 族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男性脂肪含量约为 10%-20%,女性脂肪含量约为20%-30%。
03
实验室检查与营养状况
实验室检查项目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血液中蛋白质含量
反映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缺乏可能导致水 肿、免疫力下降等。
血清维生素和矿物质水平
反映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情况,缺乏可能导 致相应缺乏症。
解读结果
根据检测结果,结合患者具体 情况进行营养状况评定。
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解读与意义
01
02
03
正常值范围
各营养成分的正常值范围 因年龄、性别、生理状况 等因素而异。
结果解读
根据检测结果与正常值范 围的对比,判断营养状况 是否良好或存在缺乏。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慢性病发病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慢性病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个人提供科学的参考,促进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一、营养状况。

1.1 饮食结构。

中国的饮食结构一直以来都以主食为主,谷类食物是中国人的主要能量来源。

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油脂和糖类的摄入量逐渐增加,而蔬菜、水果和纤维素的摄入量则相对不足。

这种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了营养结构的失衡,很多人的营养摄入不达标,存在着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问题。

1.2 营养相关疾病。

营养不良和肥胖是当前中国居民营养状况的两大突出问题。

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贫血、佝偻病、低体重等,而肥胖则成为了慢性病的高危因素,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居民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逐年上升,而营养不良的问题也依然存在,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地区和特定人群中。

二、慢性病状况。

2.1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中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是心血管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糖尿病。

糖尿病已成为中国居民的“头号慢性病”。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庞大,而且呈现年龄趋势低龄化的特点。

不良的饮食结构和缺乏运动是导致糖尿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2.3 肥胖症。

肥胖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而在中国也不例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肥胖不仅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还会对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

三、对策建议。

3.1 健康教育。

加强对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营养意识和健康意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营养状况评估的主要内容

营养状况评估的主要内容

营养状况评估的主要内容营养状况评估是对个体的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对个体的食物摄入、营养吸收、生理功能、生化指标等方面的评估,可以判断出个体的营养状况是否健康,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营养状况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食物摄入评估食物摄入评估是了解个体摄入的食物种类、数量和频率的过程。

通过记录个体在一段时间内的食物摄入情况,可以评估个体是否摄入了足够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常用的方法包括食物频率调查、24小时膳食回顾和食物记录等。

2. 营养吸收评估营养吸收评估是了解个体对摄入的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情况的过程。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如血清蛋白、血红蛋白、血清铁、维生素水平等,可以评估个体对蛋白质、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吸收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定尿液和粪便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来评估个体的营养吸收情况。

3. 生理功能评估生理功能评估是了解个体的生理功能状态的过程。

通过评估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皮肤状态、口腔健康、生长发育等指标,可以判断个体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

例如,身高和体重指数可以反映个体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肥胖程度,皮肤状态可以反映个体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摄入是否足够,口腔健康可以反映个体对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是否足够等。

4. 生化指标评估生化指标评估是通过检测个体血液和尿液中的生化指标,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的过程。

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血清蛋白、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维生素水平、尿液中的肌酐、尿氮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蛋白质、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情况,从而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是否正常。

5. 疾病风险评估疾病风险评估是通过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来判断个体是否存在患疾病的风险。

营养不良会增加患疾病的风险,而过量摄入某些营养物质也会增加患疾病的风险。

通过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可以及早发现患疾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儿童营养状况评价

儿童营养状况评价

骨膜下出血
维生素C
神经 肌肉无力,四肢末端蚁行 维生素B1 感,下肢肌肉疼痛
中枢神经系统失调
维生素B12、B6
精神病
维生素B1、PP
部位 体征 循环 水肿
缺乏的营养素 维生素B1、蛋白质
右心肥大,舒张压下降 维生素B1
其他 甲状腺肿

肥胖症,高血脂症
能量、饱和脂肪、 各种营养失调
三、膳食调查
膳食中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摄入量的估计
3、上臂围
• 可评价脂肪、蛋白质的营养状况。
4、皮褶厚度
(1)三头肌皮褶 (2)肩胛下皮褶 (3)腹部皮褶
(二)营养不足或缺乏的临床检查
• 询问病史、主诉症状、与营养状况改变有 关的体征。
• 眼睛观察、手触、听诊等方法 • 头发、皮肤、眼、唇、舌、齿、龈、指甲、
心血管、消化、神经系统等的状况。 • 亚临床的表现:易疲劳、免疫功能改变、
蛋白质,维生素A
眼睛 毕脱氏斑,角膜干燥, 维生素A 夜盲
唇 唇炎、口角炎、口角裂 维生素B2
口腔 齿龈炎,齿龈出血,齿 维生素C 龈松肿
舌炎,舌猩红,舌肉红 维生素B2、PP
地图舌
维生素B2、PP,锌
部位 体征
缺乏的营养素
指甲 舟状甲

骨骼
颅骨软化,方颅,鸡胸, 维生素D,钙 串珠肋,O型腿,X型腿, 骨软化症
一、营养状况的临床检查:
(一)体格发育的测量 (二)营养不足、缺乏和营养不平衡症状和
体征的询问与检查
(一)人体测量与评价
• 身高、体重、头围、胸围、上臂围、皮褶厚度 • 身高、体重:综合反映蛋白质热能和一些无机盐
的摄入、利用和储备情况 • 皮褶厚度:推算出全身脂肪的含量

营养状况测定与评价

营养状况测定与评价

营养状况测定与评价营养状况测定与评价是指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指标评估一个人的营养状态,包括体重、身高、体脂肪含量、骨密度、饮食习惯、运动状况和生物化学指标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或营养师判断一个人的营养状况是否正常,以及提供科学依据来制定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方案。

常用的营养状况测定与评价方法包括:1.体重测定:体重是评价一个人营养状况的最基本指标之一,可以通过秤进行测量。

2.身高测定:身高和体重的比例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发育情况,也是评估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3.体脂肪含量测定:体脂肪含量可以通过皮脂测量或者电阻测量等方法进行估算,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肥胖或营养不良。

4.骨密度测定:骨密度是评估骨骼健康状况的指标,可以通过骨密度仪进行测量,对老年人饮食和运动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5.饮食习惯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个体的饮食习惯,包括每日的摄入量、饮食结构以及膳食多样性等,有助于评估个体的营养摄入是否合理。

6.运动状况评估:了解个体的运动量、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等,有助于评估个体的身体活动水平和能量消耗情况。

7.生物化学指标测定:血液中的各类生化指标(如血红蛋白、血清蛋白、血糖、血脂、维生素、矿物质等)可以反映人体内营养状况和代谢功能,常用于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通过综合上述方法和指标的测定与评价,可以对个体的营养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干预建议。

例如,体重和身高的比例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发育不良或肥胖;骨密度的测定可以评估骨骼健康状况;饮食习惯和运动状况的调查可以提供改善饮食结构和增加身体活动量的建议;生物化学指标的测定能提供具体的营养缺乏或代谢紊乱的判断。

总之,营养状况测定与评价是一个多方面、多指标的过程,可以帮助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并提供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方案。

在现代医学中,它已经成为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营养状况案例分析与评价

营养状况案例分析与评价

营养状况案例分析与评价营养状况是指个体摄入的营养物质与需要的营养物质之间的平衡程度。

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个体的健康成长发育和预防疾病。

本次案例分析以一位62岁的女性为例,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该女性的个人背景信息。

据了解,她是一位退休教师,每天的活动量相对较小。

根据她的身高和体重,计算出她的体质指数为26.5,属于超重。

她还有高血压的病史,并且在之前的体检中被检测出患有血脂异常。

接下来,我们来评价该女性的营养摄入。

根据她的日常饮食记录,她通常以米饭、面食、肉类、蔬菜和水果为主食。

她的膳食结构相对合理,但是需要留意的是她摄入的热量量可能偏高。

这可能与她退休后的生活方式有关,日常活动减少,导致能量消耗不足。

建议她适量减少主食摄入量,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并注意控制摄入的油脂和糖分。

然后,我们来评价该女性的营养需求是否满足。

根据她的年龄、性别和生活状态,她的营养需求主要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根据她的饮食记录,她的能量摄入量在日常活动水平下略高于她的需求。

蛋白质摄入看起来适中,但可能需要增加植物性蛋白质的摄入。

脂肪的摄入量可能超过了她的需求,尤其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

她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相对过多,需要合理调整。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情况未知,建议她在主食中适量添加全谷物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并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果、奶类和豆类等。

最后,我们需要评价该女性的健康状况与营养的关系。

血压异常和血脂异常是她的慢性疾病问题,而这些问题与高血压、高血脂和超重的营养因素有关。

研究表明,适量的能量摄入、低脂低盐饮食和食物纤维的摄入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压和血脂水平。

因此,对于这位女性来说,需要控制热量摄入,减少脂肪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并注意限制食盐的摄入。

综上所述,该女性的营养状况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超重、能量摄入过多以及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偏多。

人营养状况评价

人营养状况评价

称重法准确性高,可作为膳食调查的“金标准”,用以衡量其他方法的准确性
1.称量(重)法
称重法步骤
①准确记录 每餐各种食物及调味品的名称; ②准确称量 食物的生重、熟重、剩余量、零食 从市场采购的样品——市品; 市品去掉不可食部分之后所剩余物——食部 食品烹调后的重量——熟重; 吃剩饭菜的重量——剩余量 ③计算生熟比 生熟比=生食物重量/熟食物重量; ④计算生重消耗量 ⑤将食物按品种分类,求得平均每人每日的食物消耗量;查食物成分表计算平均每人每日的营养素摄入量。
膳食调查 体格测量 临床体征检查 实验室检查
检验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人群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
了解与食物不足和过度消费有关的营养问题.
发现与膳食营养素有关的营养问题,为进一步监测进行原因探讨提供证据.
为某些与营养有关的综合性或专题性研究课题提供基础资料.
评价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的发展,并预测今后的趋势.
Ⅲ°营养不良—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的 60%以下
人体测量
按理想体重 营养状况
≥120% 肥胖
90∽109 适宜
体重测量
方法:被测者踏上台面站稳,体重计显示重量,不能晃动。称量前脱去鞋帽和外衣,仅穿背心和短裤,或估计衣物重量。 记录,以kg为单位,记录到小数点后1位。
体格围度的测量 身高、体重反映机体、肌肉、内脏发育和潜在能力,而体格围度反映人体局部生长发育情况 (1)胸围的测量 使用塑料带尺测量 意义:表示胸腔容积、胸肌、背肌和皮脂蓄积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2)体重的测量 存在季节改变、每日改变,随运动、排泄、出汗改变; 宜在早晨空腹排便后进行,群体可在上午10h进行; 测量工具:体重计(脱去外衣、鞋帽)
意义:成人身高发育已完成,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时候体重变化灵敏。因此是反映蛋白质和能力摄入的重要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在调查期间所消耗的食物全部分别
称重的方法。
调查时应分别称出每日每餐所消耗的食物
的生重、熟重和每餐剩余食物的重量,
并作记录。
主食应先称后做,副食应在烹调前后分别称重,计
算生熟比。用餐结束后再称出剩余食物的重量,
包括厨房剩余和个人食后的剩余重量,然后分别
计算出实际消耗的生重、熟重。 1、实际消耗的熟重=烹调后熟食重量-熟食剩余量 2、实际消耗的生重=实际消耗的食物熟重/生熟比 =(熟食重-熟食剩余重)/生熟比
三、临床生化监测
营养缺乏病临床体征和症状的出现,表明 体内营养素缺乏已达较严重程度,实际 上,机体在此之前,组织中营养素浓度 可能出现降低,血和尿中营养素或代谢 产物的含量也可发生变化。用生化监测 的手段测定被测者体液或排泄物中与营 养有关的成分,可判断人体营养水平, 对早期诊断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方法
根据膳食调查、人体测量及临床体
征检查、临床生化检测三个方面的 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定。
人体营养状况评价目的是
★ 了解各种人群,膳食营养摄取情况与其
供给量标准的符合程度。
★ 了解与营养状况有关的居民体质与健康
状况,发现营养不平衡的人群,为进行 营养监测、实施营养政策、复核营养素 供给量标准、制定食物生产计划和食品 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人体测量及临床体征检查
人体测量和临床体征检查的结果是评价 群体或个体营养状况对生长发育及某些 生理功能所产生影响的可靠数据。常用 的人体测量指标有身高、体重、皮褶厚
度、上臂围、上臂肌围等。
(一)身高
是评价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基本指标之
一,尤其对儿童有重要意义。身高在一
日之内有波动,是由于脊柱弯曲度的变
2.ROHRER指数:适用于学龄期儿童
ROHRER指数=[体重(kg)/身高(cm)3] ×107
<92过度消瘦
92~109消瘦
109~139中等
140~156肥胖
>156过度肥胖。
3.身体质量指数(BMI)
BMI=体重(kg)/身高(m2)
男、女正常值分别为20~25和19~24 消瘦为<20和<19 肥胖为>25和>24
一、膳食调查
膳食调查是营养调查的基本组成部分。 目的:了解在调查期间被调查者通过膳食所 摄取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和质量, 对照供给量标准评定正常营养需要的满足 程度;了解烹调方法、膳食调配和伙食单 位的卫生情况。 方法:称重法、记(查)账法、询问法、化学 分析法、食谱计算法等。
(一)称重法
概念:是对被调查单位,如食堂或家庭,
(三)皮褶厚度
是人体一定部位连同皮肤和皮下脂肪在内 的皮肤皱褶的厚度。测量皮褶厚度可以 反映体脂的状况,以代替人体脂肪的测 量。皮褶厚度测量通常用特定的皮褶计 进行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单位用 mm表示。 常用测量部位为三头肌、肩胛下、脐旁
1.三头肌皮褶厚度(TSF)
被测者立位,上臂自然下垂,取左上臂背 侧肱三头肌肌腹中点,即左肩峰至尺骨 鹰嘴连线中点上方约l~2cm处。测量者 位于被侧者的后方,用左手拇指和食指
是反映机体蛋白质储存情况的较好指标,
其与血清白蛋白含量有密切关系,若病
人的血清蛋白低于28g/L时,约87%的
病人上臂肌围也减少。
AMC=AC(cm)-TSF(cm) ×3.14
正常值:男25.3cm
女23.2cm
临床体征检查的目的 是通过全面的检查,发现营养不平衡的存在, 进行正确酌膳食指导,予以纠正。 营养缺乏的严重程度与所缺乏营养素的种类、 数量和持续时间有关。 营养缺乏病体征是在经过体内营养素储存量 降低致组织中营养素缺乏引起一系列生理 功能改变而出现的病理状态的一个过程, 临床上常常表现为非典型的体征,检查时 应认真做好鉴别。
化以及脊柱、股关节、膝关节等处软骨
的压缩引起。故身高的测量时间应固定,
一般多在上午10点进行。
测量方法
用身高计、身高坐高计,或利用墙壁或软尺进行
测量。被测者脱去鞋袜、帽子,背靠身高计, 两眼平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两脚尖呈40~ 60°,膝伸直,头、背部、臀部、脚跟紧靠立 柱,测量者轻轻把滑板移动至头顶后读数。测
两遍取平均值。3岁以下儿童需测卧位身长,
用专用的身长计测量,婴儿平卧,头部接触头
板,移动足板使紧贴足跟,读数记录。
(二)体重
是反映机体营养状况的综合指标之一。体重在一
日之内随饮食、大小便、出汗等的影响而出现
波动,因此体重测量也应固定时间。被测者最
好清晨空腹,排空膀胱,仅穿内衣,立于体重 计的中央,读数并记录。测量体重前体重计应 进行校正,测量成人体重,体重计要求读数精 确到100g,测儿童体重的要求精确到50g,婴儿
脐左方1cm处。
(四)上臂围:上臂中点的围长
包括皮下脂肪和上臂肌肉,是反映能量和
蛋白质营养状况的指标之一。测量时被
测者左上臂自然下垂,用软尺测量上臂
外侧肩峰至鹰嘴连线中点的围长。
测量值相当于正常值的80%~90%为轻度
营养不良,60%~80%为中度营养不良,
<60%为重度营养不良。
(五)上臂肌围
3、统计就餐人数并计算总人日数
当用餐者年龄、劳动强度较一致时,可分别登记各
餐就餐人数,再根据主食的消耗量折算总人日数。
根据我国的膳食习惯,三餐食物消费量比例分别 为25/100、40/100、35/100,若某单位某日
食堂早、午、晚餐的就餐人数分别为120人、150
人 、 1 4 5 人 , 则 该 日 总 人 日 数 为 1 2 0 × 25% +
人体营养状况评价前,应做好组织工作,除调查 设计外,要明确调查对象、规模、目的、内容 和方法。 调查工作的质量取决于工作计划的科学性、严密 性和可行性,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态度,组织 工作的分工及合作。
确定调查的年份应每个季节调查一次,至少要在 夏秋和冬春进行两次,每次不少于4天,其中 不应包括节假日。
精确到10g。
标准体重又称为理想体重,是对维持健康 最为有利的体重状态。标准体重可通过 调查相应的健康人群的体重资料,即该 人群中体重分布处于中间的大部分人的 平均体重;另外,在上述资料的基础上, 进一步归纳、设计出的简单的计算公式。 由于适用人群不同,标准体重计算公式 有许多。
国外常用Broca公式:
4、计算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消耗量
用调查期间实际消耗的各种食物的总量除以总人
日数即得。
5、根据食物成分表或特定的计算机软件进一步 计算出平均每人每日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 量。 称重法适用于单位、家庭和个人的膳食调查。经 称重所得数据准确可靠,但较费时、费力。
(二)记账法
概念:对建有伙食账目的集体单位或家庭, 通过查阅过去一定期间内各种食物的消 费总量,并根据同一时期的进餐人数, 计算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摄入量的 方法。 该法所需人员较少,手续简便,但不准确。 为了减少误差,可尽量延长查账的期限。
标准体重(kg)=身高(cm) -100
我国常用Broca改良式:
标准体重(kg)=身高(cm) -105 平田公式: 标准体重(kg)=[身高(cm) -100]×0.9
幼儿的标准体重一般不考虑年龄因素,只 考虑身高。幼儿身高为125cm以下时, 其体重与身高是一起发展的,即身高每 增加3.8cm,体重增加1kg。 按以下公式计算: 标准体重(kg)=3+ [身高(cm) -50] /3.80
据食物成分表计算平均每人每日能量和
各种营养素摄入量。
(三)询问法 (24小时回顾法)
通过询问调查对象在近期或几日内每天摄 入的食物种类和数量,据此对膳食营养 进行评价。该法简便易行,调查结果误 差大,该法适用于家庭、个人、门诊或
病房病人的查。询问法调查中,对有
疑问的内容,应用称重法核实,以提高
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从测量点旁lcm处将皮肤连同皮下脂肪顺
臂之长轴捏起皮褶测量。
成年人正常值:
男:12.5mm, 女:16.5mm; 实测值>90%为正常 80%~90%为轻度营养不良 60%~80%为中度营养不良 <60%为重度营养不良
2 .肩胛下皮褶厚度
被测者上臂自然下垂,测量点为左肩胛骨 下角下方2cm处。
3.脐部皮褶厚度
标准体重的应用一般是将实测体重与标准 体重进行比较 • 标准体重±10%范围,则认为体重正常
• +10%~20%为超重
• +20%以上为肥胖
• -10%~20%为消瘦
• -20%以下为严重消瘦
根据身高和体重进行评价
1.KAUP指数:此指数适用于学龄前儿童, KAUP指数= [体重(kg)/身高(cm)2] ×104 <10消耗性疾病 10~13营养不良 13~15消瘦 15~19 正常 19~22良好 >22肥胖
具体步骤:
①登记调查期间各种食物的消耗量应逐日
查阅并登记调查期间所购买食物,将相
同食物累加,计算出一定时期内各种食
物的总消耗量。若原有帐目不清,则采 取从规定之日起开始进行登记,并记录 原有食品库存量,以便计算调查期间各 种食物消耗量。
②登记每日每餐就餐人数,按称重法计算 总人日数。
③计算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消耗量,根
150×40%+145×35%=141人。
计算方法:根据各餐的就餐人数和各餐的
主食消耗量来计算。
例:某食堂某日三餐的就餐人数同上,三
餐用主食生重,早餐24kg、午餐52.5kg、
晚餐43.5kg,则该日的总人日数为
120×24/(24+52.5+43.5)+150×52.5/120+145×43.5/ 120=142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