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教育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_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
1.通过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医学数学农学的成 就、司马迁写作《史记》、道教兴起和佛教传 入等基本史实,知道两汉时期科技、文化发展 概况。 2.通过分析两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探究这一时 期科技、文化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3.认识两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 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
四.道教和佛教
:
第
三
单封
元建
秦 汉 时 期
国 家
的 建 立
统和
一巩
多固
民
族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新课标新教材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中医学发展背景 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
历史,在两汉时期已发展到较高 的水平,诊断和治疗的手段更加 先进,并建立起中医学的基础理 论。 ·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望闻问切 四诊法。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 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
二 医学、数学和农学的成就 1.中医学的发展
(2)秦汉时期医学的发展
悬泉置遗址出土的 西汉简牍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帛书
新课标新教材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022版课程标准:
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了解佛教 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
新课标新教材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CONTENTS
教学目标
一.造纸术的发明 二.医学、数学和农学的成就 三.司马迁与《史记》
二 医学、数学和农学的成就 1.中医学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三 中华文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时期 - 3
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司马迁《史记·曹相国世家》一、从焚书坑儒到 Nhomakorabea尊儒术:
(二)汉初的“黄老之学”
3.表现: 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间里不讼于 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邮驿无夜行之吏,乡间无夜名之征。犬不 夜吠,乌不夜鸣。老者息于堂,丁男者耕耘于野。
一、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四)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儒学成为正统的影响:
对政治秩序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 对民族精神 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 对学术文化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对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3)从人道到天道。董仲舒认为“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 明确指出了“人本于天”,天为“人之曾祖父”。他把天地、阴阳、四时和五行都封 建人伦化,他“首推阴阳”,把阴阳五行说纳入了儒家学说,这可以说是董仲舒新儒 学区别于先秦儒学的主要特色之一,甚至是天的核心性质。
总之,西周末至春秋前期,王室政权降落到强大诸侯;春秋后期,诸侯争权又降落到卿大夫之家。 ——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二、秦汉时期的科技:
2.文字: 秦朝把小篆作为官方字体,后来又出现隶书。汉代楷书形成(钟繇)
3.文学: 汉赋出现,是一种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继承了先秦
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和《上林赋》。 4.史学:《史记》、《汉书》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西汉 司马迁;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东汉 班固 5.绘画:秦汉时期,门类的丰富。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绘画艺术代表作 :有汉代马王堆墓帛画、壁画、《夫妇宴饮图》等 6.宗教:佛教西汉末年传入。道教形成于东汉: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结合 。冲击 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二)汉初的“黄老之学”
3.表现: 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间里不讼于 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邮驿无夜行之吏,乡间无夜名之征。犬不 夜吠,乌不夜鸣。老者息于堂,丁男者耕耘于野。
一、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四)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儒学成为正统的影响:
对政治秩序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 对民族精神 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 对学术文化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对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3)从人道到天道。董仲舒认为“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 明确指出了“人本于天”,天为“人之曾祖父”。他把天地、阴阳、四时和五行都封 建人伦化,他“首推阴阳”,把阴阳五行说纳入了儒家学说,这可以说是董仲舒新儒 学区别于先秦儒学的主要特色之一,甚至是天的核心性质。
总之,西周末至春秋前期,王室政权降落到强大诸侯;春秋后期,诸侯争权又降落到卿大夫之家。 ——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二、秦汉时期的科技:
2.文字: 秦朝把小篆作为官方字体,后来又出现隶书。汉代楷书形成(钟繇)
3.文学: 汉赋出现,是一种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继承了先秦
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和《上林赋》。 4.史学:《史记》、《汉书》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西汉 司马迁;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东汉 班固 5.绘画:秦汉时期,门类的丰富。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绘画艺术代表作 :有汉代马王堆墓帛画、壁画、《夫妇宴饮图》等 6.宗教:佛教西汉末年传入。道教形成于东汉: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结合 。冲击 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七年级历史上侧第9课《秦统一中国》PPT课件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二 确立中央集权制
1、背景
秦实现大一统后,原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 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 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二 确立中央集权制
2、措施
皇权至高无上;“始皇帝”——秦始皇 中央设三公,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
地方推行郡县制
皇帝
பைடு நூலகம்
最高统治者
君
巩 丞 太御
主 专
固 统
相
尉史 大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 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
常见主观题答题思路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 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 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 三要在形式上”三化“, 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 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 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 咸阳
一 秦灭六国
3、秦拓展疆域
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 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课件-PPT
文 丝绸 明 之路 交
流
中国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到欧洲,佛教、伊 斯兰教、基督教由丝绸之路先后向东传入中国
丝 绸
历 史 意 义
(1)“丝绸之路”成为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有力 地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汉朝的兴盛起了 积极的作用; (2)促进了民族融合; (3)促进了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推动了西方社会转型
之 路
现 实 意 义
(1)对发展连接亚太地区国家和欧洲国家在这一交通走 廊的过境运输具有战略意义,促进了区域合作与经济发展; (2)有利于促进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有 利于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的经贸往来; (3)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当今如何 开发利用 丝绸之路
(1)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2)在开发丝绸之路沿线的旅游景点时要重视对沿线文物古迹的保护; (3)加强与中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积极参与并落实“一带一路” 倡议
考点 7 华佗、张仲景(识记)
人物
华佗
张仲 景
朝代 东汉 东汉
成就
(1)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 “麻沸散”; (2)模仿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能强身健体的医学体 操“五禽戏”
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 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称谓
外科鼻祖
“医圣” “坐堂医生”
结果: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起义失败。但是,其给东汉统治带 来了沉重打击,使其一蹶不振
考点 6 丝绸之路(理解)
西域
张骞出 使西域
西域 都护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也就是 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汉武帝时期,张骞分别于公元前138年、前119年两次出 使西域,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 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 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ppt课件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 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时课标: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 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 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自主研习
造纸术的发明 1. 发明: 西汉 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 改进:东汉时期,宦官 蔡伦 改进造纸工艺。 3. 意义: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3. [2024年1月三明期末]东汉末年爆发了大瘟疫。张仲景四 处行走,观察各个地方的流行疫病,一边走一边想办法防
御和破解。经过多年的研究,张仲景终于发明了治疗瘟疫
的方法。这体现了张仲景( C )
A. 吸取前人的经验
B. 聪慧的个人天资
C. 积极地临床实践
D. 刻苦的闭门研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科技篇】 (1)右图造纸术的传播,对世界文明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
近代化进程起到巨大的促 进作用。
【史学篇】 (2)《史记》是在司马迁在狱中遭受酷刑的情况下写的,他在
命运的灾难面前写出这本历史巨著,从他身上我们能学习 到什么精神品质? 答案:面对艰难挫折和身心摧残,毫 不畏惧的精神;为了理想和正义, 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等。(言之有理 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2024年1月福州期末]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 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
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由此可知
(C)
A. 使用简牍成本较高 C. 纸的应用影响文辞
B. 纸的应用禁锢思想 D. 纸张促进文化交流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时课标: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 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 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自主研习
造纸术的发明 1. 发明: 西汉 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 改进:东汉时期,宦官 蔡伦 改进造纸工艺。 3. 意义: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3. [2024年1月三明期末]东汉末年爆发了大瘟疫。张仲景四 处行走,观察各个地方的流行疫病,一边走一边想办法防
御和破解。经过多年的研究,张仲景终于发明了治疗瘟疫
的方法。这体现了张仲景( C )
A. 吸取前人的经验
B. 聪慧的个人天资
C. 积极地临床实践
D. 刻苦的闭门研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科技篇】 (1)右图造纸术的传播,对世界文明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
近代化进程起到巨大的促 进作用。
【史学篇】 (2)《史记》是在司马迁在狱中遭受酷刑的情况下写的,他在
命运的灾难面前写出这本历史巨著,从他身上我们能学习 到什么精神品质? 答案:面对艰难挫折和身心摧残,毫 不畏惧的精神;为了理想和正义, 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等。(言之有理 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2024年1月福州期末]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 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
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由此可知
(C)
A. 使用简牍成本较高 C. 纸的应用影响文辞
B. 纸的应用禁锢思想 D. 纸张促进文化交流
秦汉时期PPT课件
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 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 、形成
⑴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⑵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①生产工具因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生产关系因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③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
④封建政府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12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课时2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文化科技
[考纲要求]
1.秦汉时期的农耕技术; 2.秦汉时期的手工业发展与“丝绸之路“; 3.秦汉时期的商业发展; 4.秦朝“焚书坑儒”; 5.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汉代造纸术;小篆和隶书;汉赋
13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时间 秦朝:前221----前207年
西汉:前202----公元23年 东汉:25----220年
【阶段特征】
总特征: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建立和初步发展。 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成立和巩固; 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 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文化上: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 思想,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1
官员职权 拥有政、财、军大权
___地__方__行__政___机构
与中央关 承认权威,承担义务; 听命于__中__央_____,随
系
具有较强__独_立_性。
时调换
弊端
随时间推移,容易形成 (空间)缺乏稳固的统治
___割__据____势力
基础
目的上, 都是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2 、形成
⑴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⑵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①生产工具因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生产关系因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③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
④封建政府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12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课时2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文化科技
[考纲要求]
1.秦汉时期的农耕技术; 2.秦汉时期的手工业发展与“丝绸之路“; 3.秦汉时期的商业发展; 4.秦朝“焚书坑儒”; 5.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汉代造纸术;小篆和隶书;汉赋
13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时间 秦朝:前221----前207年
西汉:前202----公元23年 东汉:25----220年
【阶段特征】
总特征: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建立和初步发展。 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成立和巩固; 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 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文化上: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 思想,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1
官员职权 拥有政、财、军大权
___地__方__行__政___机构
与中央关 承认权威,承担义务; 听命于__中__央_____,随
系
具有较强__独_立_性。
时调换
弊端
随时间推移,容易形成 (空间)缺乏稳固的统治
___割__据____势力
基础
目的上, 都是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第二讲_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教育(共28张PPT)
❖ 王充十分注重效验,他把效验作为认 识的标准。“效验〞,即实效和验证,就 是用事实加以验证。
二、论人性与教育和环境的关系
〔一〕论人性
王充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王充认为,由于先天禀气之 不同,人的生理素质是有差异的。
“实那么人性有善有恶,犹人才有高有下也。〞 “人之善恶,共一元气;气有多少,故性有贤愚。〞
“众少成多,积少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蓬生麻间,不扶自直;
关于认识的来源,王充强烈反对汉代 第一章 秦汉时期的文教政策
❖ ?颜氏家训?在封建家庭教育开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流行的圣人“生而知之〞或“神而先知〞的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父母威严而有慈,那么子女畏而生孝矣。 他先后任过江都王和胶东王的国相,但终不得志,后托病弃官归家,潜心学问。
谬论,肯定不学不知、学而后知。 作为官吏告等学府的太学始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
“蓬生麻间,不扶自直; 强勉学问,那么闻见博而知益明。
“人才有高低,知物由学,学之乃知, 他的教育思想对汉代和后来封建王朝制定中央集权的文化教育路线、方针、政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不能二事,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莫
能成。……是故君子贱二而贵一。〞
❖ 2.形静志虚
❖
为学必须虚心沉静,惟如此才
能深入悟解,体会精微。
❖ “夫欲致精志者,精气之所趣也。
Hale Waihona Puke 第四章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生平简介
颜之推〔公元530—595年〕,字介,梁朝金陵〔今江苏南京〕 人,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出生于士族家庭,有家学传统。他被 称为是6世纪后期“最博学而有思想〞的学者,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杰 出的教育家。他的一生主要从事学术和编书的活动,是南北朝和隋 朝时期学问渊博、颇有见识的大学问家。
二、论人性与教育和环境的关系
〔一〕论人性
王充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王充认为,由于先天禀气之 不同,人的生理素质是有差异的。
“实那么人性有善有恶,犹人才有高有下也。〞 “人之善恶,共一元气;气有多少,故性有贤愚。〞
“众少成多,积少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蓬生麻间,不扶自直;
关于认识的来源,王充强烈反对汉代 第一章 秦汉时期的文教政策
❖ ?颜氏家训?在封建家庭教育开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流行的圣人“生而知之〞或“神而先知〞的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父母威严而有慈,那么子女畏而生孝矣。 他先后任过江都王和胶东王的国相,但终不得志,后托病弃官归家,潜心学问。
谬论,肯定不学不知、学而后知。 作为官吏告等学府的太学始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
“蓬生麻间,不扶自直; 强勉学问,那么闻见博而知益明。
“人才有高低,知物由学,学之乃知, 他的教育思想对汉代和后来封建王朝制定中央集权的文化教育路线、方针、政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不能二事,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莫
能成。……是故君子贱二而贵一。〞
❖ 2.形静志虚
❖
为学必须虚心沉静,惟如此才
能深入悟解,体会精微。
❖ “夫欲致精志者,精气之所趣也。
Hale Waihona Puke 第四章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生平简介
颜之推〔公元530—595年〕,字介,梁朝金陵〔今江苏南京〕 人,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出生于士族家庭,有家学传统。他被 称为是6世纪后期“最博学而有思想〞的学者,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杰 出的教育家。他的一生主要从事学术和编书的活动,是南北朝和隋 朝时期学问渊博、颇有见识的大学问家。
秦汉时期学习教育课件PPT
“六王毕法令由一统”:大一统帝制之创建
以步楚秦 青,,为 松三江驰 。丈湖道 而之于 树上天 ,,下 厚濒, 《 筑海东 汉 其之穷 书 外观燕 》 ,毕、 卷 五 隐至齐 二 以。, 《 金道南 贾 椎广极 山 ,五吴 传 》 树十、
——
分封制 郡县制
不同点一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 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 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 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 的。
不同点二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 有封地;(世卿世禄) 不同点三 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 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 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 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 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 的统一。
(3)地方制度:郡县制度(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李斯建议,秦始皇采纳废分封性郡县(材料) (4)用人制度:(对世卿世禄的否定) (5)法律制度: 3.作用: 打破传统的……;开始形成中央集 权的政治体制;开拓疆域,加强国 家统一;奠定……的基础;对2000 多年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这是一个空前广袤的帝国,面积大约三百万平方公里。嬴 政大帝摆脱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分封制度,把帝国划 分为四十一个郡。郡是地方行政单位,直属中央政府,郡下再 划分为若干县,县下再划分为若干乡。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 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 男。…… ——柏杨《中国人史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释制度(图示)
2.特点:地方→中央→皇帝→皇权至高无上 3.全国范围实行郡县制的作用: 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 统一国家形成(部族国家转化为疆域国家)
4.制度变化的特点
改姓易号——朝代的更替
机构的调整——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初中历史】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内容: 《史记》是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2本纪
30世家
70列传
10表
8书
黄帝
3000多年
夏商
周
朝朝
朝
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的综合性史 书体裁。“纪”指本纪,主要是按 年编写帝王的传记及国家大 事;“传”指列传,以传记的方式 记录各类人物。
秦 朝
汉武帝
全书52万字。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本纪:历代帝王政绩。 世家: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 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蔡侯纸’。” ——范晔《后汉 书》
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 工业,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 为原料造纸,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汉朝造纸工艺流程想象图
学史崇德:
陕西韩城司马迁祠
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期间,因替 他人仗义执言被关入狱中,遭受酷刑, 肉体和精神受到极大摧残。为了心中的 理想,出狱后他继续撰写《史记》。在 给朋友的回信中,他说:“人固有一死, 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有的人 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羽毛还轻。
纸的使用日益普遍,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材料二:(东晋)当时不但用纸抄写经史子集书及公私文件,佛教、道教 的兴起也耗去大量纸张。
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材料:我国在发明造纸以后,起先是把纸本书携往国外,然后造纸术也逐渐外传。 造纸术到公元7世纪 初期(隋末唐初)开始东传至朝鲜、日本;8世纪西传入撒马尔罕,就是后来的阿拉伯,接着又传入巴 格达;10世纪到大马士革、开罗;11世纪传入摩洛哥;13世纪传入印度;14世纪到意大利,意大利很 多城市都建了造纸厂,成为欧洲造纸术传播的重要基地,从那里再传到德国、英国;16世纪传入俄国、 荷兰;17世纪传到英国;19世纪传入加拿大。
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课件
第十页,共二十五页。
2021/12/9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选择题
第十一页,共二十五页。
◎非选择题
2021/12/9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选择题 ◎非选择题
第十二页,共二十五页。
2021/12/9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选择题
第十三页,共二十五页。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选择题 ◎非选择题
第二十页,共二十五页。
2021/12/9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选择题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五页。
◎非选择题
2021/12/9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选择题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五页。
◎非选择题
2021/12/9
2021/12/9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选择题 ◎非选择题
第一页,共二十五页。
2021/12/9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选择题 ◎非选择题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页,共二十五页。2021/12/9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选择题
第三页,共二十五页。
◎非选择题
2021/12/9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选择题 ◎非选择题
第四页,共二十五页。
2021/12/9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选择题
第五页,共二十五页。
◎非选择题
2021/12/9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选择题 ◎非选择题
第六页,共二十五页。
2021/12/9
《先秦秦汉南北朝》课件
南北朝时期的杰出人物
北魏孝文帝:改革家,推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融合 南朝宋武帝:开国皇帝,统一南方,建立南朝宋 南朝梁武帝:文学家,推动文学发展,创作《文心雕龙》 北齐文宣帝:政治家,推行均田制,促进经济发展 北周武帝:军事家,统一北方,建立北周 南朝陈后主:诗人,创作《玉树后庭花》,被誉为“南朝第一才子”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张无为 而治、顺应自然、追求自由。
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 节俭、尚贤等政治理念。
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主张法治、中 央集权、改革创新等政治理念。
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主张阴阳五行、 天人合一等哲学观念。
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青铜器:铸造 技术高超,造 型精美,具有 很高的艺术价
源和发展
第三章
秦汉时期
秦朝统一六国
秦朝: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
统一时间:公元前 221年
统一过程:通过战 争和外交手段,先 后灭掉六国
统一意义:结束了春 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 面,实现了国家的统 一和民族的融合
秦朝的政治制度与建设
汉朝的政治演变
汉朝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汉朝的政治制度: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汉朝的皇帝制度:皇帝拥有最高权力,实行三公九卿制 汉朝的法律制度:实行《汉律》,注重法律公正和公平 汉朝的军事制度:实行征兵制,注重军队训练和装备 汉朝的文化制度:实行儒家思想,注重文化教育和道德修养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
政治变革: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 经济变革:铁器牛耕的推广,商品经济的发展 思想变革: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兴起 军事变革:战争频繁,兵法、兵器、战术的进步
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 纷兴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
秦汉时期的文化ppt3 人教版
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
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 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 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 大贡献。
二、哲学与宗教
西汉董仲舒的思想及核心 东汉王充的唯物思想 佛教与道教
哲学和宗教
董仲舒(西汉)主思张想:核心儒:家“思天想人统感治应”天下“君权神授”
哲
著作: 《天人三策》 《春秋繁露》
学 王充(东汉) 主张: 否定“天人感应”; “人死何
这是东汉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王充著的《论衡》。
王充针对当时盛行的鬼神学,在《论 衡》一书中,根据当时自然科学的成 果,论证天是“自然”体,没有意识, 不会赏善罚恶和予知吉凶;认为人死 “精气灭”,不会为鬼;人的感官经 验是知识的来源,不存在什么先知的 圣人等观点。
《论衡》打破了人们对于天的神秘观 念,阐发了王充的无神论思想,丰富 了我国的唯物主义思想宝库。 王充著《论衡》
➢ 纸的发明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早在西汉前 期,已经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
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 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
蔡伦改进造纸术
蔡伦 (?--121年) 东汉人
蔡伦改进造纸术
公元105年,蔡 伦改进造纸术。纸 逐步取代竹木简和 帛,为纪念蔡伦的 功绩,人们把这种 纸叫作“蔡侯纸”。
小结 秦汉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有哪些
值得我们自豪的成就?
1、西汉时期我国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是 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 震仪
4、《九章算术》一书的许多成就,在当时世界上 都是先进的,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 的特点
5、华佗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
西汉末年 佛教经中亚传 入我国。
秦汉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ppt课件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 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 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 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 《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 为师。此即为“焚书”。
2、汉武帝的“有为”政治
(1)背景 国力增强;社会的危机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 广川人(今河 北衡水),西汉时期著名的今文经学大师。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 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 基本要点。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 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 个新的儒学思想体系,并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之后儒学 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 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晚年著 《春秋繁露》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正统化,实现思想上的统一与专制
(3)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① 设立内外朝制度
② 颁行“推恩令”
面对王国坐大,文帝时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但未得实 施;景帝时晁错提出“削藩”,地方王国以此为借口引发了“七国之乱”,平 叛后,王国力量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王国依然对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是个巨 大隐患;至武帝,主父偃“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 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王国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 业主要耕作方式
秦汉时期关中水利图
六辅渠 郑国渠
白渠 漕漕渠 渠
2、汉武帝的“有为”政治
(1)背景 国力增强;社会的危机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 广川人(今河 北衡水),西汉时期著名的今文经学大师。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 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 基本要点。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 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 个新的儒学思想体系,并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之后儒学 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 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晚年著 《春秋繁露》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正统化,实现思想上的统一与专制
(3)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① 设立内外朝制度
② 颁行“推恩令”
面对王国坐大,文帝时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但未得实 施;景帝时晁错提出“削藩”,地方王国以此为借口引发了“七国之乱”,平 叛后,王国力量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王国依然对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是个巨 大隐患;至武帝,主父偃“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 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王国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 业主要耕作方式
秦汉时期关中水利图
六辅渠 郑国渠
白渠 漕漕渠 渠
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6课 秦汉时期的文化课件
第十五页,共四十二页。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2021/12/9
◆知识梳理
◆达标演练(yǎn liàn)
第十六页,共四十二页。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2021/12/9
◆知识梳理
◆达标(dá biāo)演练
第十七页,共四十二页。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2021/12/9
◆知识梳理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2021/12/9
◆知识梳理
◆达标演练(yǎn liàn)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二页。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2021/12/9
◆知识梳理
◆达标演练
◎基础知识过关(guò〃guān) ◎综合能力提升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二页。
2021/12/9
◆知识梳理
◆达标演练(yǎn liàn)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二页。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2021/12/9
◆知识(zhī shi)梳理 ◆达标演练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二页。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2021/12/9
◆知梳理
◆达标演练
◎基础知识过关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二页。
◎综合能力(nénglì)提升
2021/12/9
◆知识(zhī shi)梳理 ◆达标演练
第十二页,共四十二页。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2021/12/9
◆知识梳理
◆达标(dá biāo)演练
第十三页,共四十二页。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2021/12/9
◆知识梳理
◆达标(dá biāo)演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2021/12/9
◆知识梳理
◆达标演练(yǎn liàn)
第十六页,共四十二页。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2021/12/9
◆知识梳理
◆达标(dá biāo)演练
第十七页,共四十二页。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2021/12/9
◆知识梳理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2021/12/9
◆知识梳理
◆达标演练(yǎn liàn)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二页。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2021/12/9
◆知识梳理
◆达标演练
◎基础知识过关(guò〃guān) ◎综合能力提升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二页。
2021/12/9
◆知识梳理
◆达标演练(yǎn liàn)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二页。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2021/12/9
◆知识(zhī shi)梳理 ◆达标演练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二页。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2021/12/9
◆知梳理
◆达标演练
◎基础知识过关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二页。
◎综合能力(nénglì)提升
2021/12/9
◆知识(zhī shi)梳理 ◆达标演练
第十二页,共四十二页。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2021/12/9
◆知识梳理
◆达标(dá biāo)演练
第十三页,共四十二页。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2021/12/9
◆知识梳理
◆达标(dá biāo)演练
秦汉时期的教育20页PPT
育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教育
一、秦汉时期的文教政策 二、汉朝教育制度的确立 三、汉代的教育思想
1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 之政,得始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 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 国也。”
2
一、秦汉时期的文教政策
(一)秦朝的文教政策(前221年——前206年) 1、书同文:小篆
➢ 熹平石经,是我国古代由政府颁布的第一套标 准教村,是经学发展史上第一部公诸于世的官 定经书,是书法被视为一门艺术的重要标志, 也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令人瞩目的创举。
12
(一)太学
▪ 4、太学的考试与学生出路
▪ 汉代太学没有规定修业年限,只要通过了考试就可以毕 业授官。考试方法:
➢ “射策”,类似于抽签考试;
4、禁止私学,焚书坑儒
➢ 私学而相与非法教。李斯提“挟书”之策;前213年焚书 ➢ 前212年,坑杀(活埋)460个儒生
5、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 “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3
二、汉代“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 西汉(前206年—25年) ▪ 东汉(后25年—220年) ▪ 汉初,奉行黄老学说,主张“无为而治”、 “静作相
10
(一)太学
▪ 3、太学的教学内容与形式
▪ 汉代师少徒多,所以太学的教学是一种以经师 讲学为主(“大都授”)、学生自学互教为辅 的方式。
▪ 太学的“师法”和“家法”:
➢ 所谓师法是指传经时以汉初立为博士的经师的经说 为准绳。如《公羊春秋》以董仲舒所传经说为师法。
➢ 所谓家法:大师们的弟子在传经时,又有新发展, 形成一家之言。那么,博士教授要专主一家,这便 形成家法。
➢ 丞相李斯编的《苍颉》,中书令赵高编的《爰历》,太史令 胡毋敬编的《博学》成为当时蒙童读书识字的标准版本。
2、行同伦
➢ 匡正异风异俗,使原六国旧的风尚习俗均合乎秦朝法度。
3、设三老以掌教化
➢ 秦实行郡县制,县下有乡。“三老”是乡官之一,负责向乡 民宣教统治阶级的思想、法度、纲纪、伦理道德行为规范。
5
二、汉代“独尊儒术”的文教政 策
▪ “尊孔”是实施崇儒政策的一个具体步骤 ▪ 经思想家陆贾奉劝,高祖十二年过鲁以“太牢”
祀孔子后,两汉各帝常有亲至孔子阙里祭祀孔子 的举动。 ▪ 自元帝令孔霸食邑八百户伺孔子起,以后屡封孔 子后代为奉祀孔子的专官。 ▪ 平帝元始元年(1年),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这里追封孔子爵位的开始。 ▪ 明帝永平二年(59年)开始在太学及郡国学校举 行祭孔仪式,以至于它成了后来封建社会学校的 例行活动。
▪ 建元六年,根据丞相田蚡(焚)的奏请,公开“黜 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 经”之大举
▪ 元溯五年(前124年),采纳董仲舒、公孙弘建议, 长安开办太学以研究儒家,培养儒家治术人才
▪ 同年令郡县察举孝廉秀才,加重考核经术的成分 ▪ 在教育上,采用儒经作为养士和取士的唯一依据,
实现了教育的儒学化。
7
(一)太学
▪ 1、太学的创立与发展
▪ 太学兴办的动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 太学的兴办和发展
➢ 董仲舒:“设太学,置明师” ➢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公孙弘与太常孔臧拟定了创办
太学的具体方案,获批准,当年汉代太学建立。 ➢ 太学初年,规模很小,只有几个经学博士和五十名博士弟
子(太学生),以后逐步得到发展,汉昭帝时增至一百人, 宣帝时增至二百人,元帝时设员千人,成帝时增弟子员三 千人。 ➢ 东汉年间,太学规模比西汉更大了;汉质帝时,太学生多 至三万人,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
➢ “师之所传,弟子所授,一字毋敢出入,背师说即 不用。” ——(清末 皮锡瑞《经学历史》)
11
3、太学的教学内容与形式▪ “一字石 Nhomakorabea”(汉石经)
➢ 东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发生了刻石经 立于太学门外的盛举。由蔡邕用隶书一体写成 七经,历经八年。
➢ 这部石经共有46枚,分布在太学之东、西、南 方;其遗址在今河南偃师朱家圪垱村。
6
三、汉代封建官学制度的确立
▪ 自“独尊儒术”以后,无论官学和私学都 得到空前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 方的学制系统;
▪ 汉代的官学又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 中央官学中以太学为最主要,别还有鸿都 门学、贵胄学校等。
▪ 汉代官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官学制 度的确立,以后的中国封建官学都是汉代 官学形式与格局的延续、发展和完善。
➢ “对策”,根据皇上或学官提出的重大政治理论问题,撰文 以对。
▪ 太学的考试,大致西汉为一年一次,东汉为两年一次; 经过考试,根据通经的多少任以相应官职。
➢ 通二经可补文学掌故;通三经为太子舍人;通四经为郎中; 能通五经者,擢其高第补吏,随才而用。(《文献通考》)
养,德虐相成。” ➢ 黄老学说要求统治者“清静无为”——节欲、使民
“休养生息”,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的安定、文 化教育随之发展。 ➢ “而治”——以积极入世的态度,行仁义之道 ▪ 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年——前88年),确立“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4
二、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 建元五年,汉武帝将儒家经典列为官学,设置五经 博士,诸子学官一时并罢
➢ 汉代太学素有“严于择师”的传统。西汉的博士多由名流充 当,采用征拜或荐举的方式选拔;如汉成帝时,要求博士要 “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
➢ 东汉的博士要经过考试,还要写“保举状”。德才兼备、五 十岁以上者。
➢ 博士均为精通儒经的权威学派的名儒。
9
2、太学中的教师和学生
▪ 学生:太学的学生称博士弟子,东汉简称“太学 生”、“诸生”等。 ➢ 生源:一是由太常直接选送;二是地方官府选 送。 ➢ 其条件、年龄限在18岁以上,“好文学、敬长 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者。”(《汉 书·儒林传》)。至于学生成分多为贵族,但 也有个别相对出身微贱者。 ➢ 太学生在政治上享有特权,终身免除劳役。
8
(一)太学
▪ 2、太学中的教师和学生
▪ 主管:太学隶属掌“礼”的国家部门;由居于“九卿”首位、 在朝廷中掌管文教的官员“太常”主管。此外,皇帝还亲自到 太学进行视察,称作视学。
▪ 教师:太学的老师称博士,掌教弟子。
➢ 西汉时博士首席称仆射,东汉时改称祭酒,由太常差选“聪 明威重”的博士担任。实际上是后来大学校长的前身。
一、秦汉时期的文教政策 二、汉朝教育制度的确立 三、汉代的教育思想
1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 之政,得始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 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 国也。”
2
一、秦汉时期的文教政策
(一)秦朝的文教政策(前221年——前206年) 1、书同文:小篆
➢ 熹平石经,是我国古代由政府颁布的第一套标 准教村,是经学发展史上第一部公诸于世的官 定经书,是书法被视为一门艺术的重要标志, 也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令人瞩目的创举。
12
(一)太学
▪ 4、太学的考试与学生出路
▪ 汉代太学没有规定修业年限,只要通过了考试就可以毕 业授官。考试方法:
➢ “射策”,类似于抽签考试;
4、禁止私学,焚书坑儒
➢ 私学而相与非法教。李斯提“挟书”之策;前213年焚书 ➢ 前212年,坑杀(活埋)460个儒生
5、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 “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3
二、汉代“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 西汉(前206年—25年) ▪ 东汉(后25年—220年) ▪ 汉初,奉行黄老学说,主张“无为而治”、 “静作相
10
(一)太学
▪ 3、太学的教学内容与形式
▪ 汉代师少徒多,所以太学的教学是一种以经师 讲学为主(“大都授”)、学生自学互教为辅 的方式。
▪ 太学的“师法”和“家法”:
➢ 所谓师法是指传经时以汉初立为博士的经师的经说 为准绳。如《公羊春秋》以董仲舒所传经说为师法。
➢ 所谓家法:大师们的弟子在传经时,又有新发展, 形成一家之言。那么,博士教授要专主一家,这便 形成家法。
➢ 丞相李斯编的《苍颉》,中书令赵高编的《爰历》,太史令 胡毋敬编的《博学》成为当时蒙童读书识字的标准版本。
2、行同伦
➢ 匡正异风异俗,使原六国旧的风尚习俗均合乎秦朝法度。
3、设三老以掌教化
➢ 秦实行郡县制,县下有乡。“三老”是乡官之一,负责向乡 民宣教统治阶级的思想、法度、纲纪、伦理道德行为规范。
5
二、汉代“独尊儒术”的文教政 策
▪ “尊孔”是实施崇儒政策的一个具体步骤 ▪ 经思想家陆贾奉劝,高祖十二年过鲁以“太牢”
祀孔子后,两汉各帝常有亲至孔子阙里祭祀孔子 的举动。 ▪ 自元帝令孔霸食邑八百户伺孔子起,以后屡封孔 子后代为奉祀孔子的专官。 ▪ 平帝元始元年(1年),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这里追封孔子爵位的开始。 ▪ 明帝永平二年(59年)开始在太学及郡国学校举 行祭孔仪式,以至于它成了后来封建社会学校的 例行活动。
▪ 建元六年,根据丞相田蚡(焚)的奏请,公开“黜 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 经”之大举
▪ 元溯五年(前124年),采纳董仲舒、公孙弘建议, 长安开办太学以研究儒家,培养儒家治术人才
▪ 同年令郡县察举孝廉秀才,加重考核经术的成分 ▪ 在教育上,采用儒经作为养士和取士的唯一依据,
实现了教育的儒学化。
7
(一)太学
▪ 1、太学的创立与发展
▪ 太学兴办的动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 太学的兴办和发展
➢ 董仲舒:“设太学,置明师” ➢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公孙弘与太常孔臧拟定了创办
太学的具体方案,获批准,当年汉代太学建立。 ➢ 太学初年,规模很小,只有几个经学博士和五十名博士弟
子(太学生),以后逐步得到发展,汉昭帝时增至一百人, 宣帝时增至二百人,元帝时设员千人,成帝时增弟子员三 千人。 ➢ 东汉年间,太学规模比西汉更大了;汉质帝时,太学生多 至三万人,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
➢ “师之所传,弟子所授,一字毋敢出入,背师说即 不用。” ——(清末 皮锡瑞《经学历史》)
11
3、太学的教学内容与形式▪ “一字石 Nhomakorabea”(汉石经)
➢ 东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发生了刻石经 立于太学门外的盛举。由蔡邕用隶书一体写成 七经,历经八年。
➢ 这部石经共有46枚,分布在太学之东、西、南 方;其遗址在今河南偃师朱家圪垱村。
6
三、汉代封建官学制度的确立
▪ 自“独尊儒术”以后,无论官学和私学都 得到空前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 方的学制系统;
▪ 汉代的官学又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 中央官学中以太学为最主要,别还有鸿都 门学、贵胄学校等。
▪ 汉代官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官学制 度的确立,以后的中国封建官学都是汉代 官学形式与格局的延续、发展和完善。
➢ “对策”,根据皇上或学官提出的重大政治理论问题,撰文 以对。
▪ 太学的考试,大致西汉为一年一次,东汉为两年一次; 经过考试,根据通经的多少任以相应官职。
➢ 通二经可补文学掌故;通三经为太子舍人;通四经为郎中; 能通五经者,擢其高第补吏,随才而用。(《文献通考》)
养,德虐相成。” ➢ 黄老学说要求统治者“清静无为”——节欲、使民
“休养生息”,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的安定、文 化教育随之发展。 ➢ “而治”——以积极入世的态度,行仁义之道 ▪ 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年——前88年),确立“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4
二、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 建元五年,汉武帝将儒家经典列为官学,设置五经 博士,诸子学官一时并罢
➢ 汉代太学素有“严于择师”的传统。西汉的博士多由名流充 当,采用征拜或荐举的方式选拔;如汉成帝时,要求博士要 “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
➢ 东汉的博士要经过考试,还要写“保举状”。德才兼备、五 十岁以上者。
➢ 博士均为精通儒经的权威学派的名儒。
9
2、太学中的教师和学生
▪ 学生:太学的学生称博士弟子,东汉简称“太学 生”、“诸生”等。 ➢ 生源:一是由太常直接选送;二是地方官府选 送。 ➢ 其条件、年龄限在18岁以上,“好文学、敬长 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者。”(《汉 书·儒林传》)。至于学生成分多为贵族,但 也有个别相对出身微贱者。 ➢ 太学生在政治上享有特权,终身免除劳役。
8
(一)太学
▪ 2、太学中的教师和学生
▪ 主管:太学隶属掌“礼”的国家部门;由居于“九卿”首位、 在朝廷中掌管文教的官员“太常”主管。此外,皇帝还亲自到 太学进行视察,称作视学。
▪ 教师:太学的老师称博士,掌教弟子。
➢ 西汉时博士首席称仆射,东汉时改称祭酒,由太常差选“聪 明威重”的博士担任。实际上是后来大学校长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