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 课文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国大典课文分析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整,盛大而隆重的开国大典开始了,新中国的一代开国元勋们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神情庄重地亲手按下电钮,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与此同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
在这举世瞩目激动人心的时刻,毛泽东用响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电影《开国大典》中最为神圣庄严的一个场面,它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宣告了中华民族的新生,展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光辉形象。
然而,课文中节选的内容,却从生活的多个角度,展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形象,同样具有令人感动的魅力。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将——
1.了解剧本的艺术特点,了解本剧的艺术成就。
2.通过分析剧中独特的矛盾冲突,把握剧中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形象。
3.在分角色朗读等带有表演性的学习活动中,深刻体会作品内涵,了解戏剧冲突,以及戏剧语言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
4.体会本剧以小见大,通过生活中一系列平凡小事和感人细节来刻画人物的特点。
5.深刻认识中国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走近作者
一、作者简介
本文是由张天民、张笑天、刘星、郭晨等人集体创作的。
最先发表在《电影文学》1988年第10、11期上。
二、影视文学介绍
影视文学,主要是指影视文学剧本,就是为银屏艺术拍摄提供文字基础的文学脚本,它不同于导演再加工的分镜头剧本或完成台本。
影视文学除了影视剧本这个主要体裁之外,还包括影视小说、影视散文、影视诗等。
如《列宁在十月》、《一个都不能少》是电影小说;《城南旧事》、《海之歌》是电影散文;《伊凡的童年》、《今夜星光灿烂》是电影诗;《寻找回来的世界》是电视小说;《月夜》是电视散文。
影视文学一方面要利于影视排演,一方面也要有独立的阅读价值。
三、相关知识
毛泽东简介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
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
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
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
1923年,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
1924年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报告》等著作,指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思想。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会后,到湖南、江
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
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他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朱德任军长。
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
他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了阐述。
1930年5月,写《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同年8月,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任总政治委员。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选为主席。
1933年,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从1930年底起,同朱德领导红一方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
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领导集团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将毛泽东排斥于党和红军的领导之外,他们执行不同的战略和政策,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
1934年10月,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
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
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
12月,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936年1O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经过长征到达甘肃境内,先后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同年12月,同周恩来等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成为由内战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时局转换的枢纽。
1936年12月,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937年夏,写《实践论》和《矛盾论》。
抗日战争开始后,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大块的抗日根据地。
这些抗日根据地大部分是在华北山区,但也有的是在河北平原和苏北平原。
1938年10月,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原则。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发表《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
1942年,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纠正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使全党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向,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1943年,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生产运动,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
同年3月,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
1945年,主持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大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战略。
毛泽东思想在这次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他从七届一中全会起至1976年逝世为止,一直担任中共中央主席。
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蒋介石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的现实,他提出“针锋相对”的斗争方针。
1945年8月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表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国内和平的愿望。
1946年夏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积极防御,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同周恩来、任弼时转战陕北,指挥西北战场和全国的解放战争。
1947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以他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1949年4月渡长江以后的作战,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1949年3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作重要报告,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的各项基本政策,号召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7月1日,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规定了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的性质及其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950年6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总任务。
同年10月,迫于美国军队攻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威胁中国东北部的形势,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决定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1950—1952年,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镇压反
革命和其他民主改革,开展了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1953年,按照他的建议,中共中央宣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他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任职到1959年。
1956年4月,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个讲话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接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同年9月,中共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已经转变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但是这个方针后来没有得到认真的执行,因而导致以后的一系列指导工作上的错误和挫折。
1957年2月,他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同年7月,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的要求。
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年,主持召开庐山会议。
他本想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但在会议后期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的批判,会后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
从1960年冬到1965年,在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初步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使国民经济得到比较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在这期间,他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初步纠正了农村工作中和其他方面的“左”的错误。
但在1962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他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发展了他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以后提出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观点。
1963—1965年,发动农村和城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斗争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从50年代开始,他领导中共同苏共领导人奉行的大国主义和干涉、控制中国的企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66年,由于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极端的估计,他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这个运动因受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操纵而变得特别狂暴,大大超出了他的预计和他的控制,以至延续十年之久,使中国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
他领导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不让江青、张春桥等夺取最高领导权的野心得逞。
在对外政策方面,他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和中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并且开始打开对外工作的新局面,为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毛泽东在他的晚年虽然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磨灭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
中国共产党在他逝世5年以后,对他的全部革命活动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员会决议的形式作出了全面的评价。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他的主要著作收人《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
(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融入文本
一、跨越障碍
1.字音字形
阑(lán)踞(jù)奄(yān)勒(lè)
2.词语注释
[勾勒] 用线条画出轮廓;用简单的笔墨描绘出事物的大致情况。
[阑珊] 将尽;衰落。
[金碧辉煌] 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龙盘虎踞] 像龙盘着,像虎蹲着,形容地势险要。
也说虎踞龙盘。
[奄奄一息] 形容气息微弱。
3.多音字辨析
分:读fēn时,可组“分类、分配、分清、分数、分寸”等词;
读fèn时,可组“本分、成分、养分”等词。
二、整体解读
146 双清别墅
……
147 北平市区(黄昏)
……
148 圆明园废墟前
……
149 市区
……
150 灯火阑珊的闹市
……
151 西安羊肉泡馍馆
……
毛泽东坐在长凳上往大海碗里掰馍,边看着吃饭的人们,同桌的两位只顾埋头大吃,并未注意他。
旁边的几张桌子上人们有吃有喝,十分热闹,有一个年轻人臂上有“南下工作团”臂章。
市民甲:“我一看毛泽东的面相,嘿!那人可是大富大贵。
”
市民乙:“您,就凭您?您能给他看相?”
市民甲:“看相片儿。
”
市民乙:“那我也见过。
”
市民丙:“您那画眉开口了没有?”
市民丁:“哨得那个好,比筱白玉霜强!”
市民丙:“今晚上电匣子可有马三立的段子。
”
市民丁:“讲听戏,还是听梅老板的,过瘾!”
这中间毛泽东端碗去窗口浇羊肉汤,回来埋头大吃,香得很。
继续传来议论声:“人家马老板眼睛那么一闭,‘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他敲着桌沿唱上了。
“现在咱们蹬三轮的,不那么下三烂了,嘿,那天一个大兵坐车,我一拐弯,这么一伸胳膊,他坐在车后就叭地敬个礼。
”
“那是怎么一说?”
“他以为我跟他打招呼呢!”
“噗!”毛泽东差点喷饭。
这引起了同桌人的注意,那人边吃边看他。
毛泽东紧吃。
毛泽东吃完站起身来:“结账吧。
”
跑堂的:“好咧!三千五百块,您哪!”毛泽东一面说;“好,好!”一面伸手摸口袋,他有点慌神了,摸遍了所有的口袋,除了那半包烟,一文不名。
刚要启齿,看到了账房里的八个大字:“概不赊欠,免开尊口。
”
正在他难堪之际,叶子龙跨进门来,把一卷子纸币往账房桌上一拍,然后拉起主席就走。
同桌的这时才大叫一声:“嘿!毛泽东!刚才那位是毛主席。
”
“真的?”“不能吧?”人们不信。
同桌的:“没错儿!”人们都跑出屋去。
跑堂的一拍大腿:“咳!我真混!怎么跟他老要钱呢?”
这些人站在门口台阶上望着,但已不见毛泽东的身影。
……
【第一件小事:吃羊肉泡馍。
】
158 韶山冲
……
159 中南海(黄昏)
毛泽东与程潜在湖边散步。
字幕并画外音:1949年9月7日在长沙与陈明仁等一起率部起义的程潜到了北平。
毛泽东亲往车站迎接。
次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宴请了程潜。
毛泽东:“我年轻时气盛,对老师多有得罪,那年在湖南第一师范我驱赶校长张干,搞了个‘驱张运动’,现在张干还在长沙?”
程潜:“他挺惨,一大群孩子,没职业,快讨饭了。
”
毛泽东:“怎么会没职业?”
程潜:“张干当年想开除你的学籍,这样的人,你想,谁敢给他饭碗子?”
毛泽东连说:“岂有此理。
我马上给湖南省委写信,再寄点钱,我要把他请到北京住上一年半载。
”
程潜:“这样好,这样好。
大家风度。
”
毛泽东风趣地说:“颂公搞了几十年,几起几落,始终没有被打倒,不简单。
你的旧部很多,有要钱的就给一点,有要官的你就安插一下。
颂公也要有点大家风度嘛!”
程潜:“不,不!我知道共产党不讲这个。
”
毛泽东:“政府每月给你特别费大米五万斤,任你开支,够吗?”
程潜:“够了!够了!谢谢!”
一个秘书悄然走近。
毛泽东侧过头来:“是朱老总叫我?”
秘书摇摇头,面有难色。
毛泽东:“蒋介石叫我,也不至于这个样子嘛!”
秘书这才敢进言:“您家乡……韶山冲的乡亲们来了。
”
毛泽东兴奋地说:“好,好!”一看程潜,又改变主意,对秘书,“你先接待一下。
”
程潜:“主席事忙,我告辞了。
”
毛泽东对程潜耳语:“小小的韶山冲出了个大官儿,唔,就像当年凤阳出了朱元璋,也许是来攀攀亲,打点秋风什么的。
”
程潜笑了。
毛泽东神情严肃起来:“他们帮助过我抚养孩子。
我家几口人死在白区,如果没有他们的掩护,也许付出的代价更大……好,改日再谈。
”
对秘书:“送送程老前辈。
”
【第二件小事:宴请程潜。
】
160 一间古色古香的接待大厅
客人们被招待在这屋子里用茶,吃瓜果。
人们眼睛不够使地看着彩绘藻井,金碧辉煌的景泰蓝饰物。
这儿捏捏,那儿摸摸,少有的满足心使他们发出轻声的议论。
山羊胡子:“这就是金銮殿!瞧,龙盘虎踞的。
”
年轻人:“说不定乾隆爷就在这批帖子!”
山羊胡子坐上太师椅颠颠屁股;“嘿,如今江山叫咱姓毛的坐了。
”
正在这时,毛泽东伟岸的身躯出现在门口,他亮起嗓门说了声:“乡亲们好!”
人们忽啦一下子站起来,都拿眼睛瞟着山羊胡子老者。
山羊胡子掸掸衣服,迈出方步,准备下跪。
毛泽东赶忙上去扶住山羊胡子:“九叔,这可不行,大家快请坐。
”
人们你看我,我看你,迟迟疑疑地落了座。
毛泽东:“我在家乡搞革命的时候,见面没这规矩呀!”
山羊胡子:“现在不是那个……了嘛!大侄子,我说咱这国号叫什么?”
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好不好?”
山羊胡子:“嗯,这我得替你想想,年号呢?”
毛泽东:“准备采用公元纪年,今年是一千九百四十九年。
”
山羊胡子:“嗯,这个好。
显得年头多。
”
毛泽东:“咱们家乡在划成分吧?”
众人:“对!”“是!”
毛泽东笑眯眯地给大家分烟:“我家划的什么呀?”
山羊胡子:“贫农,你家不贫农谁家贫农。
”
毛泽东爽朗大笑:“九叔,你还不知我家老底吗?这得公事公办。
我家应是富农,一会,我写封信给农会,你给捎回去。
”
山羊胡子:“你贴上印花寄去吧,我们这些人,不想回去。
在你手下干点杂差。
”
毛泽东:“唔?那可不行。
”
山羊胡子:“打虎还是亲兄弟,上阵莫过父子兵呀!这江山,我们得替你看着点!”
毛泽东:“做不得,做不得,做不得!”
山羊胡子跳起来,生气地说:“好哇!你?姓毛的不封,你净用国民党、大地主?”
毛泽东:“您指的是?”
山羊胡子:“我们知道,你刚才封了那个姓程的!”
毛泽东笑呵呵地说:“您说的是程潜呀?岂止是他?多了!还有张治中、傅作义、陈明仁……他们起义,我们少死多少人?他们一封信,甚至可以消灭国民党一个两个兵团。
九叔,这笔账您没算过来呀。
”
山羊胡子又坐下了,扳着指头:“那我得替你算算!我怕你上当!”
【第三件小事:招待乡亲。
】
167 中南海毛泽东办公室
……
169 中南海毛泽东办公室(深夜)
……
【第四件小事:与儿子交谈。
】
……
毛泽东不是神,而是人。
他也会“坐在长板凳上往大海碗里掰馍”,“埋头大吃”,他也会倾听普通市民的聊天,也会笑得差点喷饭,发现没有带钱,也会“有点慌神”,难堪至极。
这两处细节写活了一个在生活中平凡朴实,可亲可爱,真实可信的毛泽东。
写他对于“率部起义”的党外人士“程潜老前辈”非常尊重,“亲往车站迎接”,并且不计前嫌,关心当年得罪自己的张干校长,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大家风度”,以及与党外人士团结合作的诚心。
作为一个普通人,毛泽东也有乡情,有亲情,但在理与情、公与私、国家与个人的原则问题上,他没有丝毫犹豫,一心为公,表现出一个革命领袖的崇高境界和一个普通人的不平
凡。
当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韶山冲乡亲们来到北京“攀亲”、“打秋风”的时候,毛泽东热情接待,却直言拒绝了他们提出的要求。
强调自家的成分应该“公事公办”地划为富农。
山羊胡子老人满脑袋封建意识,毛泽东巧于应付,热情接待。
一方面循循善诱,极尽地主之谊;一方面又直言拒绝了乡亲们的要求。
平易近人而又不徇私情。
四件小事使一个生活中的毛泽东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三、问题研讨
1.通过生活中一系列平凡的小事和感人的细节来刻画人物,是本文的突出特点,请你举例稍作分析。
剧中主要写了毛泽东的四件小事:吃羊肉泡馍、宴请程潜、招待乡亲和与儿子交谈。
这位叱咤风云、领导中国革命的伟人,在生活中是如此平凡、普通。
有两处细节描写特别富有生活气息:一处是写毛泽东“坐在长板凳上往大海碗里掰馍”,“埋头大吃”,同时倾听着普通市民的聊天,当听到有趣之处,毛泽东竟笑得差点喷饭;另一处是写毛泽东吃完饭准备结账的时候,却发现没有带钱,“他有点慌神了,摸遍了所有的口袋,除了那半包烟,一文不名”,他难堪极了。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生活中平凡朴实、可亲甚至有些可爱的毛泽东,是一个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
2.作为一个普通人,毛泽东也有乡情,有亲情;但在理与情、公与私、国家与个人的原则问题上,他没有丝毫犹豫,一心为公,表现出一个革命领袖的崇高境界和一个普通人的不平凡。
举例说明剧本是怎样表现毛泽东身上的这些闪光点的。
甲生:当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韶山冲乡亲们来到北京“攀亲”、“打秋风”的时候,毛泽东热情接待,却直言拒绝了他们提出的要求,还强调自家的成分应该“公事公办”地划为富农。
乙生:当儿子岸英的工作被安排在政务院的时候,毛泽东坚决不同意,他要求给儿子的权利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而不是“浮在上边”。
他为那些英勇牺牲的烈士们默默流泪,为最亲爱的妻子献出了宝贵生命默默流泪,他嘱咐儿子岸英去抚慰外婆:“告诉她老人家,毛泽东永远是她的儿子。
”如此深情,可敬可叹。
师评:作者通过毛泽东对待乡亲、对待家人,甚至是吃饭这些平凡小事,展现出一个生活中的毛泽东的形象,表现了他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不徇私情、严于律己的崇高品格。
3.请写出本文描写的主要事件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它们是通过什么形式表现出来的?
事件毛泽东
吃羊肉泡馍语言生活简朴
设宴请程潜动作平易近人
招待乡亲神态不为私情
与儿子交谈细节严于律己
电影剧本的表现:视觉画面动作
四、语言品析
1.现在咱们蹬三轮的,也不那么下三烂了,嘿,那天一个大兵坐车,我一拐弯,这么一伸胳膊,他坐在车后就叭地敬个礼。
(这一段中的北京市民的语言很有特点,它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情?)
北京市民的语言风趣诙谐,具有丰富的地方风味。
这里用地道的北京口语,真切幽默地写出了人民对于中国迎来新的一天的喜悦和对人民子弟兵的热爱。
2.毛泽东:“我年轻时气盛,对老师多有得罪,那年在湖南第一师范我驱赶校长张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