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
大学无机化学第五章 氧化还原
解:① 把此反应改写为离子反应方程式:
2MnO4- + 16H+ +10 Cl - ≒ 2Mn2+ +5Cl2 + 8H2O ② 根据离子反应式写出电极反应 正极(还原): MnO4- + 8H+ + 5e ≒ Mn2+ + 4H2O 负极(氧化): 2Cl- - 2e ≒ Cl2
3. 标准电极电势表(298.15K,酸性溶液中)
氧化态 电子数 还原态
氧 化 剂 的 氧 化 能 力 增 强 K+ + e Na+ + e Zn2+ +2e Fe2+ +2e Sn2+ +2e Pb2+ +2e 2H+ +2e Cu2+ +2e I2 +2e Fe3+ + e Ag+ + e MnO4-+8H+ +5e F2 + 2e ≒ ≒ ≒ ≒ ≒ ≒ ≒ ≒ ≒ ≒ ≒ ≒ ≒ EΘ/V K -2.931 Na -2.710 Zn - 0.762 Fe - 0.447 Sn - 0.14 Pb - 0.126 H2 +0.000 Cu +0.342 2I+0.536 Fe2+ +0.771 Ag +0.800 Mn2++4H2O +1.507 2F+2.866 还 原 剂 的 还 原 能 力 增 强
(3) 电极符号:Pt(s) ︳H2 (P θ) ︳H+ (c=1)
氢电极作为标准电极,使用条件非常严格,制作和纯化 复杂故在实际测定时,常采用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
饱和甘汞电极: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位
氧化还原反应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大类非常 重要的化学反应,它在生命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 要的角色。如人体动脉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同 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通过血液循环 氧被输送到体内各部分,以氧合肌红蛋白(MbO2) 的形式将氧贮存起来,人需要氧的时候,氧合肌 红蛋白释放出氧将葡萄糖氧化,并放出能量。
三、非标准态下电极电位的应用示例
2. 因为电池半反应通常是用 Ox + ne− 所以电极电位又可称为还原电位。 Red表示的,
3. 电极电位的数值反映了氧化还原电对得失电子的 趋向,它是一个强度性质,大小与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方向无关,也与电极反应中物质的计量系数无关。
(四)、标准电极电位表的应用
1. 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φθ越高,电对 中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强,还原态的还原能力越弱; φθ越低,电对中还原态的还原能力越强,氧化态的氧 化能力越弱。 2. 较强的氧化剂和较强的还原剂相互作用,向生成它 们较弱的还原剂和较弱的氧化剂的方向进行。 3.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在标准状态下, 电池电动势Eθ >0(即φ θ +>φ θ −),则反应按给定 的方向正向进行;若Eθ <0(即φ θ +<φ θ −),反应 按给定的方向逆向进行。 4. 选择适当的氧化剂、还原剂。 5. 判断溶液中离子的共存性。
将两个电极组合起来就可构成一个原电池,原电池 的装置可用简易的化学式和符号来表示。如
MnO4− + 8H+ + 5Fe2+
其原电池的电池组成式为
Mn2+ + 5Fe3+ + 4H2O , H+(c4) ,
《无机化学》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基础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 氧化值法
配平原则:氧化剂中元素氧化值降低的总数等 于还原剂中元素氧化值升高的总数。
配平步骤: (1)写出反应方程式,标出氧化值有变化 的元素,求元素氧化值的变化值。
(2)根据元素氧化值升高总数和降低总数相等 的原则,调整系数,使氧化值变化数相等。
(3)用观察法使方程式两边的各种原子总数相 等。
酸表。
(4)E是电极处于平衡状态时表现出来的特
征,与反应速率无关。
(5)E仅适用于水溶液。
5.饱和甘汞电极:
Hg | Hg2Cl2(s) |KCl (饱和)
Hg2Cl2 (s) + 2e
2Hg(l) +2Cl-
E (Hg2Cl2/Hg)=0.245V
三、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1.影响 因素
(1)电极的本性:即电对中氧化型或还 原型物质的本性。
还原型:在电极反应中同一元素低氧化值的物质。)
电对:氧化型/还原型
例:MnO2 +4H+ + 2e
Mn2+ +2H2O
电对:MnO2 / Mn2+
(2)E与电极反应中的化学计量系数无关。
例:Cl2 + 2e 1/2Cl2 + e
2Cl- E(Cl2/Cl-)=1.358V Cl-
(3)电极反应中有OH- 时查碱表,其余状况查
(3)分别配平两个半反应,使等号两边的原子 数和电荷数相等。
(4)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的原则,给两个半 反应乘以相应的系数,然后合并成配平的离子 方程式。
(5)将离子方程式写成分子方程式。
离子电子法配平时涉及氧原子数的增加和减 少的法则:
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电位要点
3.离子−电子法配平的关键:(1) 每个半反应两 边的电荷数与电子数的代数和相等;(2)原子数 相等;(3)正确添加介质。
氧化值法不仅适用于在水溶液中进行 的反应,而且适用于在非水溶液和高 温下进行的反应;离子−电子法仅适用 于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
第二节 原电池和电极电位
一、原电池 (一)、原电池的概念 图5−1原电池结构示意图
将两个电极组合起来就可构成一个原电池,原电池 的装置可用简易的化学式和符号来表示。如
MnO4− + 8H+ + 5Fe2+
Mn2+ + 5Fe3+ + 4H2O
其原电池的电池组成式为
(−)Pt∣Fe2+(c1) , Fe3+(c2) Mn2+(c5) ∣Pt(+);
Pt为辅助电极。
‖MnO4−
红蛋白释放出氧将葡萄糖氧化,并放出能量。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值 为表示各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处的化合状态,
无机化学中引进了氧化值的概念,氧化值又 称为氧化数。1970年纯粹和应用化学国际联 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 缩写为IUPAC)。
电池电动势Eθ>0(即φθ+>φθ−),则反应按给 定的方向正向进行;若Eθ<0(即φθ+<φθ−),
反应按给定的方向逆向进行。
4. 选择适当的氧化剂、还原剂。 5. 判断溶液中离子的共存性。
第三节 能斯特方程式
一、能斯特方程式
在aOx +neb
Red :
(Ox/Red)
θ (Ox/Red)
(二)、沉淀的生成对电极电位的影响
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知识点总结(一)
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知识点总结(一)
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前言
本文是对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正文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电荷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
2.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氧化剂、还原剂和电子的转移。
二、电跨区和离子方程式
1.电跨区是指在含有水的溶液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发生反应,并通
过电子转移的过程完成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方程式是用离子表示氧化还原反应。
三、氧化数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分类
1.氧化数是指化学元素在化合物中传递电子的能力。
2.氧化还原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种类型。
3.氧化反应指物质失去电子或氧化数增加的反应。
4.还原反应指物质获得电子或氧化数减少的反应。
四、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包括高价氧化物、氧气和过氧化氢等。
2.常见的还原剂包括金属、非金属和还原性物质等。
五、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1.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例如电池、电解和
金属的腐蚀等。
2.氧化还原反应也是化学反应速率、溶液浓度和溶液电导率等方面
的重要研究对象。
结尾
通过对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的知识点总结,我们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电跨区和离子方程式的应用,以及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特点。
这些知识不仅是化学学习中的基础,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希望本文对读者在学习和应用化学知识中有所帮助。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
左边
右边
酸性 多O缺H时,多一个O加2个 加相应的H2O 介质 H+, 缺1个H加1个H+
碱性 多H缺O时,多一个H加1个 加相应的H2O 介质 OH– ,缺1个O加2个OH –
中性 多 n 个 O 加 n个 H2O 介质 加 n 个 H2O
加 2n 个 OH– 多 n个 O 加 2n 个H+
酸性介质中配平的半反应方程式不应出现OH–,在 碱性介质中配平的半反应不应出现H+
氧化值和化合价
• 氧化值是元素在化合状态时的形式电荷,按一定 规则得到,不仅可有正、负值,而且可为分数。 • 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时原子的个数比,它只能 是整数。
1. 多数情况下二者数值相同,也可混用,但它们在 数值上也有不一致的情况 2. 在离子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值等于其离子单原子 的电荷数 3. 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值和共价数常不一致
倍数。找出氧化剂、还原剂的系数。 4. 核对,可用H+, OH–, H2O配平。
例题 (1)
HClO3 + P4 HCl + H3PO4 氧化值升高的元素:
Cl5+ Cl–
氧化值降低 6
P4 4PO43– 氧化值升高20 10 HClO3 + 3P4 10HCl + 12H3PO4 方程式左边比右边少36个H原子,少18个O原子,应 在左边加18个H2O
配平 Cl2 (g) + NaOH → NaCl + NaClO3 解: 半反应
Cl2 (g) + 2e- =2Cl-
(1)
Cl2 (g) + 12OH- = 2ClO3- + 6H2O + 10 e- (2)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
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 电极反应 AgCl(s)+ eAg(s)+ Cl- (aq)
电极符号
Ag-AgCl (s)∣ Cl- (aq)
氧化还原电极或浓差电极
电极反应 Fe 3+ (aq)+ e电极符号 Fe 2+ (aq)
Pt∣Fe 3+ (aq, c1), Fe 2+ (aq, c2)
12
原电池的表示法(The notation of galvanic cell)
(一) Pt︱H2(105Pa)∣H+ (lmol · -1)‖Cu2+ (lmol · -1)∣Cu(s)(+) L L 界面 界面 c1 盐桥 c2 界面
原电池的电动势 E池 =E正-E负 =E阴-E阳
13
标准电极电势
Cl 2 (g ) 2e 2Cl (aq) , E θ = 1.36V
1 Cl 2 (g) e Cl (aq) , E θ = 1.36V 2 θ 一些电对的 Eo与介质的酸碱性有关, 因此有 E A 表和
θ E B表之分。
19
Question 11 Solution
10
电极类型(The various types of electrodes )
金属-金属离子电极 电极反应 Zn2+ + 2e-
Zn
电极符号 Zn (s) ∣ Zn2+ (aq)
气体-离子电极 电极反应 2H+ (aq)+ 2e电极符号 Pt ∣ H2(g) ∣ H+ (aq)
11
H2(g)
标准电极电势
指标准电极的电势。凡是符合标准态条件的电极都是标
第5章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三、影响土壤pH值的因素
(一)土壤胶体类型和性质对pH值的影响 1.土壤胶体的极限pH值
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全部是致酸离子,称为 盐基完全不饱和态。此时土壤的pH值,称为土壤的极限 pH值。
2.土壤胶体酸基的解离常数K对pH值影响 不同类型土壤胶体的pK值就各异。有机胶体pK值 为4.5~5.0,硅酸盐类粘粒为5.2~5.8;含水氧化铁为6.0~7.0。 致酸离子解离度的大小的排列顺序: 有机胶体 >蒙脱石 >含水云母和拜来石 >高岭石 >含水氧化铁、铝
(二)土壤吸附性阳离子组成和盐基饱和度对pH的影响
氢-铝质土壤是酸性; 钙质土 pH值大多数在7左右,呈中性反应;
钠质土壤 pH值可达8.5以上,呈碱性反应。
盐基饱和度大小,反应土壤潜性酸及活性强度的大小。
(三)土壤含水量对土壤pH的影响 土壤的pH值随土壤含水量增加有上升的趋势。因此, 在测定土壤pH值时,应注意土水比。土水比愈大,所测得的 pH值愈大。
2、Eh和pH的关系
式中m是参与反应的质子数,Eh随pH增加而降低。 因此,同一氧化还原反应在碱性溶液中比在酸性 溶液中容易进行。
图9-2 铁体系的Eh-pH稳定范围图
三、影响土壤氧还原的因素 1.微生物的活动
2.易分解有机的含量
有机质的分解主要是耗氧的过程,在一定的通 气条件下,土壤中的易分解的有机愈多,耗氧也 愈多,其氧化还原电位就较低。 3.土壤中易氧化和还原的无机物的含量
(一)碱性土的成因
土壤碱性反应及碱性土壤形成是自然成 土条件和土壤内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碱性 土壤的碱性物质主要是钙、镁、钠的碳酸盐和 重碳酸盐,以及胶体表面吸附的交换性钠。形 成碱性反应的主要机理是碱性物质的水解反应。
无机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
图5-1原电池
二、原电池的表达式
1、负极写在左边,正极写在右边 2、用∣表示电极与离子溶液之间的物相界面 3、不存在相界面,用“,” 分开。加上不与金属 离子反应的金属惰性电极。 4、 用表示盐桥 5、 表示出相应的离子浓度或气体压力。
(1)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2)确定有关元素氧化态升高及降低的数值 (3)确定氧化数升高及降低的数值的最小公倍数。 找出氧化剂、还原剂的系数。 (4)核对,可用H+, OH–, H2O配平。
例1 : HClO3+ P4 HCl+ H3PO4 Cl5+ Cl–
P4 4PO43–
氧化数降低 6
4
Sn 2
0.15 0.72
3
Fe 2
E 根据 > 0,反应正向自发进行
三、电对的电极电势 1.电极电位的形成 (见P105图)
金属晶体组成:是由金属原子、 金属离子和一定数量的自由电子。
M(s)
Mn+ (aq)+ n e
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中,金属带多余的负电荷。 金属离子回到金属表面,带正电荷。
电极电势:金属与其盐溶液间的电势差就是该金属的电极电势。 (其绝对值不可知)
例 4 配平酸性介质下KMnO4溶液与Na2SO3的反应方
程式 解:第一步:MnO4–+SO32–+ H+ Mn2+ + SO42– 第二步: 半反应 SO32– SO42– + 2e MnO4– + 5e Mn 2+ 第三步:配平半反应: SO32 – + H2O SO42 – + 2e + 2H+ (1) MnO4 – + 5e + 8H+ Mn 2+ + 4 H2O (2) 第四步: (1)×5+(2)×2
大学化学 第5章氧化还原反应课件
21
电化学上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零,即 φθ(H+/H2) = 0.0000V。
在原电池中,当无电流通过时两电极之间的电势差 称为电池的电动势,用E表示。当两电极均处于标准 状态时称为标准电动势,用Eθ表示,即
E=φ(+) -φ(-) 或者 Eθ=φθ(+) -φθ(-)
例如:将标准锌电极与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
氧化能力逐渐增强
φθ (V) -2.714 -0.763 0.0000 0.342 0.401 2.866
2022/5/3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
24
5.3.3 原电池电动势与吉布斯函数变
根据热力学原理,恒温恒压下系统吉布斯函数变(rGm)的降低 值等于系统所能作的最大有用功:
G = Wmax 在原电池中,系统在恒温恒压下做的最大有用功即为电功:
电极反应
Na+/Na
Na+(aq)+e Na(s)
Zn2+/Zn
Zn2+(aq)+2e Zn(s)
H+/H2 Cu2+/Cu O2/OH- F2/F-
2H+(aq)+2e H2 (g) Cu2+(aq)+2e Cu(s) O2(g)+2H2O+4e 4 OH-(aq)
F2(g)+2e 2F-(aq)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
2022/5/3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
1
学习要求
1.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氧化还原方 程式的配平方法
2. 理解电极电势的概念,利用能斯特公式计算 不同条件下的电极电势
3. 掌握电极电势在有关方面的应用 4. 掌握原电池电动势与吉布斯自由能变之间的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
医药上用于消毒杀菌,清洗伤口
2、高锰酸钾(KMnO4)
医药上常用其稀释液作外用消毒剂
3、硫代硫酸钠( Na2S2O3) 医药上可用于治疗慢性麻疹或用解毒剂
化合价升高, 被氧化
练习1
Cl2 + H2O = HCl
化合价降低, 被还原
0
+1 -2
+1 -1
+ H Cl O
+1 +1 -2
氯气是还原剂 也是氧化剂
物质所含元素 化合价升高 的 反应 是 氧化反应 所含元素 化合价升高 的 物质 是 还原剂 物质所含元素 化合价降低 的 反应 是 还原反应 所含元素 化合价降低 的 物质 是 氧化剂
CuO + H2 = Cu + H2O
0
0
+1 -2
(氧化剂)(还原剂) 化合价升高, 被氧化
物质所含元素 化合价升高 的 反应 是 氧化反应 所含元素 化合价升高 的 物质 是 还原剂 物质所含元素 化合价降低 的 反应 是 还原反应 所含元素 化合价降低 的 物质 是 氧化剂
从化合价升降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3:
分析化合价变化的情况,说明反应中的
电子得失。
0 +1 +2 0
Mg + 2HCl = MgCl2 +H2
镁元素的化合价由 0 升高至 +2 失去 2e
(一个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 氢元素的化合价由 +1 降低至 0
得到 2 * e
(一个氢原子得到一个电子, 有两个氢原子,共得到两个电子)
学会比较,学会总结
元素化合价和电子得失的关系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离子化合物:
+1 -1
第五章天然水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第五章天然水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节天然水的氧化还原电位一、天然水中的氧化还原反应1、天然水中变价元素的存在形态地球化学通常根据环境所存有游离氧(O2)量的多少,将环境划分为氧化环境或还原环境。
氧化环境指大气、土壤和水环境中含有一定量游离氧的区域,不含游离氧或游离氧含量极低的区域称为还原环境。
通常将含溶解氧丰富的水称为处于氧化状态的水,即其属氧化环境。
一般未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与外界交换良好的天然水域,均为处于氧化状态的水环境。
反之,则属还原性环境。
如果池塘采用过高放苗密度和高投饵量的养殖方法,同时又不能充分地增氧与适时地排出污物,必将使池水溶解氧含量降低到极低值,特别是处于高温季节的池塘底层水可能转化为还原性环境;此外,含丰富有机质的沼泽水、地下水以及封闭或半闭的海湾底层等水域,也常呈还原状态。
在含溶解氧丰富的氧化水环境与缺氧的还原水环境中,常见变价元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列于表5-1 。
由表5-1 可知,变价元素可同时以多种价态形式存在于水环境中,但在不同的水环境中,其主要的存在价态形式不同。
如氮元素,在富含溶氧水的氧化环境中,主要以最高价(5+)的NO-3 形态存在,即其含量最高;在溶氧量极低、甚至缺氧的还原性水环境中,NH4+(NH3)的含量较高,即氮以最低价(3-)的NH3(NH4+)为主要存在形态,NO-3 含量很低,甚至可能无法检出。
天然水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氧化还原体系,其中同时存有多种处于氧化态与还原态的物质,如随雨水、河水等流入天然水域的风化壳、土壤和沉积物中的矿物质均为氧化态。
来源于火成岩风化产物的矿物质在其形成时,所含有的成分均被完全氧化,因此这些成分中的元素存在形态也多为氧化态。
水中也有一些元素主要以还原态存在,如海水中的氯、溴元素主要以低价的Cl-、Br-形态存在。
但天然水域中的多数无机物通常以氧化态形式存在。
天然水环境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与淋洗土壤的雨水,但在养殖池水中,情况则复杂得多,残饵与生物的粪便、尸体等代谢产物则是水中有机物的重要来源。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五章
2、原电池中的反应
锌电极:氧化反应 铜电极:还原反应 Zn Zn 2 2e 负极(失电子) Cu 2 2e Cu 正极(得电子)
电池反应:氧化还原反 应 Zn Cu 2 Zn 2 Cu
3、表示方法
(-) Zn | Zn2+ (c1) ¦ ¦ Cu2+ (c2) | Cu (+)
5-4-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1、把氧化还原反应排成原电池,计算其E,进而判断方向 E>0,可按原指定方向进行 E<0,按逆方向进行 例5-10 2、用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来判断 比较强的氧化剂与比较强的还原剂相互作用,生成比 较弱的氧化剂和比较弱的还原剂,可以此判断方向
例: 2 Fe 3 Sn 2 Sn 4 2 Fe 2
3、氧化数与化合价的异同
在离子化合物中,二者数值上相同;在共价化合物中, 往往相差很大。 (1)化合价是用整数来表示的元素原子的性质,这个整数就是 化合物中该原子的成键数。 (2)氧化数是按一定规则指定的形式电荷的数值,它可以是负 数、正数甚至分数 如: CrO5 其中Cr氧化数+10,化合价+6 CH4、CH3Cl、CH2Cl2、CHCl3、CCl4 其中C的氧化数分别为-4、-2、0、+2、+4,化合价为4 Na2S4O6 其中S的氧化数+5/2,化合价可以是-2、+4、+6
5-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5-1-1 氧化和还原
氧化作用:失电子,氧 化数升高,还原剂,被 氧化 半反应: Cu 2 2e Cu 还原作用:得电子,氧 化数降低,氧化剂,被 还原 Zn Zn 2 2e 两个半反应得失电子数 相等 全反应: Zn Cu 2 Zn 2 Cu H 2 ( g ) Cl2 ( g ) 2 HCl ( g ) 氯的电负性大于氢,共 用电子对偏向氯
大学化学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
上一页
下一页
30
本章目录
§5.4 电极电势的应用
一、 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E 或 E
二、 表示氧化还原能力的相对强弱
越大,其电对中氧化型物质的氧化性越强。 越小,其电对中还原型物质的还原性越强。
例:电对 MnO4-/Mn2+ Br2/Br-
φ
1.51 1.068
Cu2+/Cu 0.342
大学化学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学习要求
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掌握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
3.理解电极电势的概念
4.掌握能斯特公式并进行有关的计算,学
会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次序及选择氧化剂和还原剂
5.掌握原电池电动势、吉布斯自由能变、 平衡常数及容度积常数的关系及应用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2. 标准电极电势和标准氢电极
(1) 标准电极电势
标准状态下的电极电势。用 表示。
所谓标准状态是指组成电极的物质,气体 的分压为100KPa,离子浓度为1mol·L-1。
标准电池电动势用E 表示,根据物 理学可知:
E
上一页
下一页
19
本章目录
(2) 标准氢电极 电极构成:
电极符号:Pt,H2(100KPa)∣H+(1mol·L-1)
298K时
0.0592 z
lg
[Ox]a [Red]b
上一页
下一页
26
本章目录
说明:
⑴ 溶液中离子代入相对浓度,气体带入相对
分压; 2H+ + 2e
氧化还原反应
标准氢电极装置图
4.电极电势的确定 电极电势的确定 有了标准氢电极作相对标准,就可以测量其它电极 的电极电势。 例:测 φθ(Zn2+/Zn) 用标准状态下的Zn电极与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
(-)ZnZn2+(1.0molL-1)‖H+(1.0molL-1)H2(100kPa) Pt(+)
测原电池的电动势,可确定Zn电极的电势。 用类似的方法可测出其它电对的电极电势,表5-1 列出了一些电对的电极电势,详细的见书后附录十四。
离子电子法配平时很重要的一点是氧原子数的配平, 不同介质条件下,配平氧原子数的规则是:
介质条件 酸性 碱性 中性 多氧的一边 H+ H2O H+ 或 H2O 少氧的一边 H2O OHH2O OH-
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式中不应出现OH-;在碱性条 件下反应式中不应出现H子电子法配平: ClO- + CrO2- → Cl- + CrO42- (碱性介质中) 3× 2× ClO- + H2O + 2 e - = Cl- + 2 OHCrO2- + 4 OH- = CrO42- + 2 H2O + 3 e -
5.2.2 离子电子法
配平原则: (1) 得失电子数相等。即在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 子数应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 (2) 质量平衡。在反应式两边各种元素的原子总数 必须各自相等。 (3) 电荷平衡。反应式两边总的电荷数应相等。
配平 KMnO4 + H2C2O4 → Mn2+ + CO2 (1) 方程式写成离子方程式: MnO4- + C2O42- → Mn2+ + CO2 (2) 写出两个半反应式并配平: MnO4- + 8 H+ + 5 e - = Mn2+ + 4 H2O C2O42- = 2CO2 + 2 e (3) 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的原则,两个半反应乘以适 当系数再合并,得到配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2MnO4- + 5C2O42- + 16 H+ = 2Mn2+ +10CO2 + 8 H2O 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特点: 配平时不需要知道元素的氧化值,得失电子数是根 据电荷平衡的原则确定的。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
(4)用电子配平半反应的电荷数
H2C2O4 → 2CO2 +2H+ +2e
MnO4- +8H+ +5e→ Mn2+ +4H2O
×5
×2
( 5 )根据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的总数相等的原则, 将两个半反应合并成一个已配平的离子方程式。 2MnO4- + 5H2C2O4 +6H+═ 2Mn2+ + 10CO2↑ + 8H2O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
本章教学要求
1. 氧化数、方程式配平 (氧化数法,离子电子法)
2. 原电池:电池电动势( E )、电极电势( )
① 电池符号;② 标准电极电势( )、标准电动势(E) ③ 标准电极电势的确定
1)实验( 表的应用) 2)计算: G = -nF 和 G = -nFE 3)间接计算: 元素电势图的应用
(2)2Fe2+(1.0mol/L) + Cl2(101.325 kPa ) →
2Fe3+(aq)(0.10mol/L) + 2Cl- (aq) (2.0mol/L)
解:正极 负极
原电池符号为:
(-)Pt Fe2+ , Fe3+(0.10mol/L) Cl- (2.0mol/L) Cl2(101.325 kPa ) Pt(+)
二、离子电子法
配平原则: 1. 反应过程中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和还原剂失去 电子的总数相等。 2. 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3. 方程式两边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
离子−电子法主要适用于配平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特别 是对于有介质参加的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比较方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电极电势的高低主要决定于金属的 本性、温度、金属离子的浓度和溶液的温度。 标准电极电势(standard electrode potential): 在指定温度(通常为298K)下,金属同该离子 浓度为1.0mol· L-1(严格说是单位活度)的溶液 所产生的电势称为该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用 符号 表示。目前还无法测定电极电势的绝对 值。
-
2+
+
5.3.2 电极电势(electrode potential)
M活泼
双电层
M不活泼
Mn+稀
Mn+浓
溶解 >沉积
沉积 >溶解
M Mn+(aq) +ne-
金属与其盐溶液之间 溶解与沉积建立平衡 时形成了双电层,使 金属与其盐溶液之间 产生了电势差, 这个电 势差叫做该金属的电 极电势 (用“”表示.)
(-)Pt | Fe2+, Fe3+(0.10mol· L-1) Cl-(2.0mol· L-1) | Cl2(100 kPa), Pt(+)
【例5-6】 已知原电池组成式为:
Fe ,Fe Pt (+) 试写出其电池反应方程式。 解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反应式: 2Fe3++2e 2Fe2+ (-)反应式: Sn2+ Sn4++2e将两个电极反应式相加即得电池反应式: 2Fe3++Sn2+=2 Fe2++Sn4+ (-) Pt Sn ,Sn
标准电极电势是强度性质,与物质的量无关,如
Zn2+ + 2e1/2Zn2+ + eZn (Zn2+/Zn) = -0.7618 1/2Zn (Zn2+/Zn) = -0.7618V
5.3.3 能斯特(Nernst )方程
标准的电极电位是在标准 状态及温度为298K时测得的。 当浓度和温度改变时,电极 电势也就跟着改变,可由能 斯特方程给出关系。
【例5-1】 求NH4+中N的氧化数。
解:H的氧化数为+1,设N的氧化数为x, x + (+1)×4 = +1 解得: x = -3
【例5-2】求Fe3O4中Fe的氧化数。
解: O的氧化数为-2,设Fe的氧化 数为x,则: 3x + (-2)×4 = 0 解得: x = 8/3
5.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
Mn +4H2O
氧化半反应在负极发生,由电对Fe /Fe 组成
3+
2+
还原半反应在正极发生,由电对MnO4 /Mn 组成
电极组成式分别为: PtFe ,Fe ; Pt 电池组成如下 (-) Pt Fe ,Fe
3+ 2+ 3+ 2+ 2+ + MnO4 ,Mn ,H
-
2+
MnO4 ,Mn ,H Pt (+)
学习要求
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能配平氧 化还原反应式。 2.理解电极电势的概念,能用能斯特方 程进行有关计算。 3.掌握电极电势在有关方面的应用。 4.掌握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5.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5.1.1 氧化和还原 还原(reduction)是物质获得电子的作用。
Cu2+ + 2e
Cu I2 + 2e2Fe3 + + 2eBr2(l) + 2eCl + 2e2
2+
+ 2e+ 2e-
还 原 型 的 还 原 性 增 强
此表包括: 电极组成; 电极反应; 电极电势值(为25oC时的标准值) 电极反应中,左侧为氧化态,右侧为还原态。 此表的应用: (1) 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
电极电位的测定
将待测电极和已知电极组成 原电池,原电池的电动势: E ө =ө待测- ө已知 理论上一般选择标准氢电 极为参比电极. IUPAC建议电极电位应是下 述电池的平衡电动势: Pt,H2(100kPa) |H+(a=1) Mn+(a) |M
【例5-8】铜电极标准电极电位的测定
铜电极为正极,标准氢电极为负
极,测得的电池电动势为0.337V。
E ө(Cu 2 / Cu) ө( H / H 2 )
ө
Cu
0.337 V (Cu / Cu) 0V
ө
2
(1.0mol· L-1)
CuSO4
(Cu / Cu) 0.337 V
ө
2
【例5-9】Zn2+/Zn电极反应电势的测定:
Walther Hermann Nernst (1864-1941)
对于电极反应:mOx + ze-
nRed
n
RT aRe d ln m zF aOx
(5-1)
2.303RT aRe d lg m zF aOx
n
(5-2)
298K时,电极电位能斯特表达式为:
0.0592 V aRe d lg m z aOx
n
(5-3)
0.0592 V aOx lg n z aRe d
m
(5-4)
应用Nernst方程时必须注意:
①组成电极的物质中若有纯固体(例如固体
单质、难溶强电解质等)或纯液体(例如金
属汞、液体溴等),可以认为其浓度为常数
o大的氧化 o小的。
(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3) 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
标准电极电势的符号是正或负,不因电 极反应的写法而改变。
Zn2+ + 2eZn
(Zn2+/Zn) = -0.7618V
Zn - 2e-
Zn2+
(Zn2+/Zn) = -0.7618V
3Cu2S + HNO3
Cu(NO3)2+ 3H2SO4+10NO+ H2O
3Cu2S + HNO3 3Cu2S +22HNO3 3Cu2S +22HNO3
6 Cu(NO3)2+ 3H2SO4+10NO+ H2O 6 Cu(NO3)2+ 3H2SO4+10NO+ H2O 6 Cu(NO3)2+ 3H2SO4+10NO+8H2O
【例5-5】将反应: 2Fe2+(1.0mol· L-1) + Cl2 (100kPa) → 2Fe3+(0.10mol· L-1) + 2Cl-(2.0mol· L-1)设计成原电池, 并 写出电池符号.
解: 正极:Cl (g) + 2e- → 2Cl- (aq); 2 负极:Fe2+(aq) - e- → Fe3+(aq).
+ -
(1)改变氧化型或还原型浓度对电极电势的 影响
【例5-10】将锌片浸入含有0.01molL-1或4.0molL-1浓 度的Zn2+离子溶液中,计算25℃时锌电极的电极电势。
解: 电极反应式是 Zn2++2e查表得 = - 0.762V
Zn
当c(Zn2+)=0.0100molL-1,应用Nernst方程式(7-2)得
(确切地说活度为1),用数值1代入方程中;
若有气体物质,可在方程中代入其分压,
但该分压的数值须以100kPa的倍数表示之,
即用p/p 表示(p =100kPa)。
②电极反应中若有其它物质(不是电对的氧 化型或还原型,如H 或OH 离子的浓度也 必须按以各自计量系数为指数的乘幂代入方 程。 ③在应用Nernst方程解题时,最好先写出电 极反应式,以便正确代入电子得失数z以及 氧化型和还原型各自的计量系数等值。
5.2.1 氧化数法 氧化数法类似于中学化学介绍的化合价法。 【例5-3】配平下列反应式: Cu2S+HNO3 Cu(NO3)2+H2SO4+NO+H2O
解:各元素的原子氧化数变化: 2Cu: 2(+1 +2) 2 10 ×3 S: -1 +6 8 N: +5 +2 3 ×10
可见要在Cu2S前面加系数3,NO前面加系数10,之 后配其他物质前面系数
铜锌原电池总反应为:
Cu2+ + Zn Cu + Zn2+
常使用下列符号表示铜锌原电池。
(—)Zn Zn (c1) Cu
负 极 相 界 盐 桥
2+
2+
Cu(+)
正 极
原电池是由两个半电池组成。每一个 半电池是由还原态物质与氧化态物质组成, 我们称之为电对,电对表示方法如下: Zn2+/Zn; Cu2+/Cu; Fe3+/Fe2+; MnO4-/Mn2+; H+/H2; Cl2/Cl-
确定氧化数的规则:
(1)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零;
例如: Cl2中Cl的氧化数为0。 (2)中性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氧化数的代
数和为零。
(3)复杂离子所带的总电荷数等于所有 原子氧化数的代数和。单原子离子的氧 化数等于它所带的电荷数。
(4)若干关键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的氧化 数为定值。 例如:H为+1;O一般为-2;F,Cl,Br,I的卤化物 为-1;S在硫化物中为-2; 特殊情况:OF2中O的氧化数为+2 H2O2中O的氧化数为-1; KO2中O的氧化数为-1/2。 NaH中H的氧化数为-1
(-)Zn|Zn2+(1mol· L-1)||H+(1mol· L-1)|H2(100kPa),Pt(+) 298K时测得标准电动势 :E= 0.763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