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简介
著名作家老舍人物简介
• 这种正直、善良的个性使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为后世作家提供了榜样
老舍的处事风格以真诚、宽容、机智著称
• 如他在作品中经常通过讽刺和幽默的手法揭示社会现象和人性
• 这种真诚、宽容、机智的处事风格使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义
• 为后世作家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榜样
• 此后,陆续发表了《赵子曰》、《二马》等作品
1930年代,老舍的创作进入成熟期
• 创作了《骆驼祥子》、《茶馆》等代表作
• 以平民化的语言和深入人心的描绘赢得了广泛好评
• 这一时期的作品,如《四世同堂》,展现了对民族精神的深刻思考
老舍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
老舍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
•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频发
-他的作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人
民艺术家”
老舍的作品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 他的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繁荣和发
• 他的讽刺和幽默手法为后世作家提供
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了借鉴和学习的榜样
• 他的人物塑造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为
后世作家提供了启示和思考
03
老舍的代表作品及其分析
《茶馆》:对人性的深刻揭示
• 研究方法和视角将更加创新,采用新的技术和手段对老舍作品进行深入挖掘
• 老舍研究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将更加密切,加强国内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
老舍研究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
• 深入研究老舍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挖掘其新的意义和价值
•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老舍的作品和价值,挖掘其新的意义和价值
• 加强老舍研究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老舍研究的发展和创新
关于老舍读书的故事
关于老舍读书的故事摘要:一、老舍简介二、老舍的读书经历1.童年时期2.青年时期3.创作生涯中的阅读三、老舍的读书方法与见解1.深入阅读2.读书与生活相结合3.批判性思考四、老舍的读书成就1.文学作品的影响力2.学术贡献五、总结老舍读书的故事对我们的启示正文:关于老舍读书的故事一、老舍简介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著名作家,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
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为推动新文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老舍的读书经历1.童年时期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满族旗人家庭,幼年时期便开始接触传统的启蒙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等。
尽管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对读书的渴望始终如一。
2.青年时期老舍青年时期,正值五四运动风潮席卷全国,这使得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西方文化。
在北京师范学校就读期间,他广泛阅读了鲁迅、郭沫若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深受启发。
3.创作生涯中的阅读老舍的创作生涯中,始终保持着勤奋的阅读习惯。
他曾说:“我写小说,就是读书读出来的。
”在他的作品里,可以见到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敏锐把握,这都离不开他大量的阅读积累。
三、老舍的读书方法与见解1.深入阅读老舍主张深入阅读,他认为:“读书要像交朋友一样,慢慢地去了解、认识作者。
”这种方法使他能够充分吸收作品中的养分,为自己的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2.读书与生活相结合老舍强调读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他认为,读书是为了丰富生活,提高自己,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因此,他的作品充满生活气息,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3.批判性思考在阅读过程中,老舍始终保持批判性思考。
他主张:“读书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
”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使他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独树一帜。
四、老舍的读书成就1.文学作品的影响力老舍的作品,如《茶馆》、《四世同堂》等,深受读者喜爱,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他的作品被誉为“人民的声音”,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完整word版)老舍生平简介
老舍生平简介(了解老舍)老舍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满族正红旗人。
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
老舍的父亲是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
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微薄收入为生。
老舍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
大杂院的日常生活,使他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娼妓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
大杂院的艺术熏陶,使他从小就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传统艺术(如曲艺、戏剧),为它们的魅力所吸引.他从这样的环境中,接受了与现代中国大多数作家不同的生活教育和艺术启蒙。
这些,都对他有极大的影响,并在他的创作中留下鲜明的印记。
1906年,在别人的资助下,老舍进私塾读书;三年后,转入新式学堂。
1913年,考入学杂膳宿费用都由国家供给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老舍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任北京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校长。
当“五四"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呼声,把他从“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信条中惊醒(《“五四”给了我什么》),他作出了新的抉择.1922年9月,老舍辞去所有职务,到以开明新派著称的天津南开学校中学部任国文教员,在那里写下了第一篇新文学习作《小铃儿》.“五四”推动他进一步挣脱了封建的、世俗的羁绊,去寻求一种比他已经得到的更有意义的生活。
1924年,老舍去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汉语讲师。
多彩的世界和浓烈的乡思,将他拉入文学的天堂.1926年写成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接着又写下了长篇《赵子曰》(1926)和《二马》(1929)。
他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显现出现实主义的特点,并且从语言、笔调到内容、主题,都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在文学事业中找到了值得为之献身的工作和充实的生活。
老舍的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
夫人胡絜青(1905-2001)。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
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
老舍九岁得宗月大师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于1918年毕业。
曾任小学校长(北京东城区方家胡同路小学)、中学教员(北京市第一中学)、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讲师,任教5年。
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絜青、絜予、口青等笔名。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含有庆贺新春、前景美好之意。
舒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有“忘我”的意思。
“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
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
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
他用“老舍”这一笔名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以致不少人只知道他的笔名。
1、北京的风俗文化、市民形象、人生步履与作者的主观情愫水乳交融,三位一体,调配出老舍小说特有的“北京味儿”。
2、以通俗化得幽默为重要特征的讽刺色彩,是老舍小说的又一重要特色。
这一特色是狄更斯等英国讽刺小说中夸张、廓大、漫画化的讽刺手法与北京市民文化中的“打哈哈”两者糅合而成得。
这种幽默既是以笑代愤,又是一种自我解嘲,即老舍自己所说的把幽默看做生命的润滑剂。
3、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总结范文]老舍的简介
[总结范文]老舍的简介老舍的简介老舍的简介(一):老舍(1899—1966),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一说姓舒穆禄氏,存疑),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他1948年唱过黄梅戏,还受到严凤英的表扬。
由于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
夫人胡絜青(1905-2001)。
代表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老舍的简介(二):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一说姓舒穆禄氏,存疑),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他1948年唱过黄梅戏,还受到严凤英的表扬。
由于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
夫人胡絜青(1905-2001)。
其代表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老舍一生共写了约计800余万字的作品,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
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
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
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1930年老舍。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二马》《猫城记》,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月牙儿》《赶集》《樱海集》《东海巴山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
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他所描述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述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老舍简介简短
老舍简介简短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别名舍予,北京人。
他是一位著名
的现代作家、剧作家、评论家和翻译家。
自幼受到封建思想的熏陶,后逐渐抛弃传统观念,接受现代文化思潮。
他的创作风格独特,深受读者喜爱。
早期,老舍曾在《晨报》、《大公报》、《申报》等报纸上发表过许多小说和杂文,但他的真正成名作是小说《骆驼祥子》。
这部小说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的
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困境,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此外,老舍还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如《四世同堂》、《茶馆》等。
老舍的戏剧作品也广受好评,他的代表作包括《雷雨》、《龙须沟》、《日出》等。
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心理变化。
老舍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他的文学才华不仅表现在小说和戏剧上,还表现在诗歌、散文、评论等领域。
他的翻译作品也颇具特色,他将外国文学名著如《老人与海》、《红楼梦》等翻译成了中文。
尽管老舍的创作生涯经历了很多波折和磨难,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文学信仰,不断探索文学的新领域。
他的作品一直深受读者喜爱,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舍的简介
老舍的简介老舍的简介老舍简介:老舍(1899~1966) 现、当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满族,北京人。
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讨论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讨论会副主席等职。
参与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沟通等活动,留意对青年文学工的培育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主要著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风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生平简介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生平简介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民艺术家老舍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老舍生平简介八十年代末的时候,老舍诞生在这个世界,他的父母为其取名为舒庆春,因为出身的时候刚好是快到了春天,意味着迎接春天得到来,不过后来老舍在踏入文学界之后就为自己改名为舍予,将自己的姓氏拆开来,不过后来又称之为老舍,下面就让我们说说老舍简介。
老舍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小说家以及话剧家,他的创作得到了多个国家的认可。
但是老舍小的时候家境十分的窘迫,所以在读书后就十分的好学,大学毕业后他就当上了小学的校长,后来又当任大学的教授,最后还被英国聘请去讲课,在英国的期间老舍的生活过的十分拮据,可以说只能靠着自己的小说来吃饭。
但是老舍也没有放弃,依旧坚持了下来。
后来老舍回到国家又写下了几部经典的名作,比如说他的代表作之一《骆驼祥子》,这本书在文学的论坛上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
但是天也有不测风云啊,在文革的期间,老舍被当成了叛国贼,被当时的红卫兵抓走了,经过一番审讯之后,老舍终于沉睡在了一片冰冷的湖水之中,从此于世长辞,这真的是文学圈的一重大损失啊。
老舍去世没几年之后,他的作品荣获的世界诺贝尔金奖,但是很可惜的是这份奖并不授予已经去世的人,最后奖项归于其他的人。
老舍的一生可谓是十分奇妙的,他的存在以及他的去世都给我们世人带来了一个谜团。
老舍的作品舒庆春后又改名为老舍,是一位现代史中比较出名的文学家,他出生于八国联军时期,那时,他的父亲不幸在战争中身亡,他从小被母亲带大,因为家庭的原因,老舍好不容易才上到学所以在学校的期间十分的刻苦,最后他终于在文学界中一展拳脚,成为了著名的小说家,红遍了国内国外,并且得到了许多的赞赏,老舍的作品还保存完好的大概就有一千多份,其中他最出名的代表作就是《骆驼祥子》。
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是一本描述低层次无产阶级的人们,主人公是一位靠着拉黄包车而生活的人他的名字叫做祥子,老舍通过对他们的生活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个黑暗现实,小说中以幽默的手法来描绘了无产阶级的一种生活上的辛酸,这也是一种另类的讽刺。
老舍简介100字到200字
老舍简介100字到200字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北京满族正红旗舒穆禄氏,祖籍辽宁辽阳。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8月24日,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
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
老舍 简介
老舍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
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
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
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
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龙须沟》《西望长安》《茶馆》以及京剧《十五贯》等23个剧本。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草原》这篇课文摘自老舍写的访问记《内蒙风光》。
老舍先生的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北京满族正红旗舒穆禄氏,祖籍辽宁辽阳。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8月24日,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
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
关于老舍先生的资料
关于老舍先生的资料
老舍(1899年1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昌,
字豫才,笔名老舍,男,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北京。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代表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等。
他是文学改革时期的杰出代表。
他的早期作品以写实为主,如《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后期作品,如《茶馆》则更多地表现社会和人性问题。
他在思想上积极倡导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思想和文化,提倡民族意识和自由精神。
1949年以后,老舍先生移居海外,先后在英国、美国等地任教、写作,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
1966年,老舍
先生因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被迫自杀,享年67岁。
他的作品
对中国文学和文学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新文化运动
中影响最广的作家之一”。
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
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
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
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
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
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
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
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
老舍简介
13
小说内容
《骆驼祥子》讲的是通过一个洋车夫的苦难史,描绘了旧社 会如何把一个正直,好强,好体面,自食其力的洋车夫从肉 体到灵魂加以毁灭的过程。骆驼祥子善良淳朴,对生活具有 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精神,他的唯一愿望就是买一辆自己 的车来拉 ,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后来,经过3年的努力, 他用自己的血汗钱换来了一辆崭新的洋车,但是没过多久, 却被大兵抢走,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骗去了他所有的积蓄, 他又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 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后,终于完全破灭。 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熄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 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 为自甘坠落。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 深刻地揭示了生产这个悲剧的原因。
5
老舍小说创作的主要阶段
(1)20年代中后期,在英国期间创作了三个长篇《老 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初步显露了老 舍创作独特的艺术个性:擅长描写北京市民的生活, 笔调幽默,视野开阔,擅长写结构完整的故事。 (2) 30年代中后期,老舍连续创作了《猫城 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 《大明湖》(书稿毁于战火)等长篇小说,《阳光》、 《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赶集》、《樱海集》 等短篇小说集,显示了旺盛的创作力,这些作品标志 着老舍小说创作的成熟。
10
关于老舍的评价
老舍是一位注重实际生活体验的作家,他生在北 京,长在北京,对北京市民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因而他的创作,带有鲜明的北京地方色彩,即浓郁的 “京味儿”。老舍的市民小说,以写北京市民生活为 基点。他的创作,以北京为中心,他的作品,写的是 北京人,记的是北京事,给的是北京景,说的是北京 话,从题材内容到语言形式,里里外外都透出“京味 儿”,地域色彩极为浓郁,京都文化蕴涵极深,这正 是老舍的创作个性所在。由于老舍本身即北京市民一 分子,由于他对北京市民生活深切的体验和文化心理 乃至哲学层面的理解,因而老舍的“京味儿”便具有 了市井味、现代性和写实化等诸多独特风韵,使之独 步文坛,独领风骚。
[老舍简介及作品]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及作品]老舍简介第一篇老舍简介:老舍简介老舍(1899.2.3~1966.8.24),字舍予,原名舒庆春,老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鸿来、非我等笔名。
曾经担任山东大学等名校教授。
一生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红旗下》,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满族正红旗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
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旗人家庭。
一岁半丧父,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
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
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于1918年毕业。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侍奉老母,规规矩矩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
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
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
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做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
满族文化 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生平简介
满族文化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生平简介>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满族,北京人。
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
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满族正红旗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老舍的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
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
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写了在底层生活者的悲惨生活,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达到了他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
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
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
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
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1913老舍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
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贫苦童年
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一个旗人家庭,其家当时住在今小杨家胡同。
1913年,老舍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
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1918年毕业。
1918年至1924年间,先后任师公立第17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现方家胡同小学)校长、北京市北郊劝学员、天津南开中学教员、北京一中教员。
赴英讲学
1924年秋季,老舍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学系任华语讲师,教导英国人学习中国的官话和中国古典文学。
1929年夏季,离英,途经新加坡并滞留半年,在华侨中学任教,创作以新加坡为背景的小说《小坡的生日》。
1930年春季,返回到北京。
1930年至1937年间,老舍先后任教于济南的齐鲁大学和青岛的山东大学。
1936年写出长篇小说文学代表作《骆驼祥子》。
抗日战争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老舍离别家小奔赴国难。
1938年初,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武汉成立,老舍被推为常务理事和总务部主任,同年随文协迁到重庆。
自此主持文协工作直至抗战胜利。
其中的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战后回国
抗战结束后,老舍于1946年3月接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
在美国写完了《四世同堂》第三部及长篇小说《鼓书艺人》。
1949年12月,应周恩来委托文艺界之邀回到北京。
自1950年起,老舍写了一些歌颂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作品,以话剧《龙须沟》为代表。
1956年到1957年,老舍创作了话剧《茶馆》。
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元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3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
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
《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
1966年8月伤心之至的老舍独自出走到北京城西北角外的太平湖畔,当日深夜,中国近代大文豪老舍自沉于太平湖,年67岁。
恢复名誉
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作品风格
老舍有文学语言大师的称号。
其中包括三百多万字的小说,四十二部戏剧,约三百首旧体诗等。
他的作品多为悲剧,作品的语言以北京方言为主,风格幽默。
他的代表作是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这两部作品现已列入中国初高中语文必读书目,和大学中文专业必读书目。
《茶馆》也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高中华文文学必修的作品。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文学作品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另有一说为900万字)以上的文学作品,文革期间亦漏失了一些尚未发
表的文章。
其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
《离婚》
《牛天赐传》
《文博士》
《骆驼祥子》
《火葬》
《四世同堂》
《鼓书艺人》
《我这一辈子》
《正红旗下》(未完成)
中篇小说
《月牙儿》《阳光》
短篇小说集
《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
《龙须沟》《茶馆》《桃李春风》
《大地龙蛇》
《残雾》
《神拳》
其他合集
《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老舍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