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地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地理》论文作业

题目:论中国文化地理之饮食文化

姓名:孙云楠

专业: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

学号:01210132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论中国文化地理之饮食文化

摘要:

中国饮食是中国各地差异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也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各地饮食的差异很明显。中国地里的差异成就了中国多元的文化,丰富多样的民俗,也成就了饮食的多样化。在文化形成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不同导致人们对它的适应方式不同,进而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和心理特征,中国的饮食文化一方面集中地体现了传统文化特征,另一方面表现出了强烈的地域特色。其中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是十分宝贵的历史遗产。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一种文明的标尺和民族特质的体现,从一个方位体现了本民族的创造精神和独特风格,标志着各个时期文明进程和美的神韵。

一、地理与饮食的联系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惯、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不同,在饮食烹调和菜肴品类方面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美味。南北两大风味子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唐宋时期完全形成。到了清代初期鲁菜、苏菜、粤菜、川菜已成为我国最有影响的地方菜,后称“四大菜系”。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穿越四季,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二、中四大菜系

菜系代表着一个地方的风味特色,风味特色代表当地人的饮食口味。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气候和人们的饮食习惯不尽相同,个省区人们都有其特殊的口味偏爱和要求,如山东、东北多喜欢咸味;江苏、浙江多喜欢甜味;山西、陕西多喜欢酸味;四川、湖南多喜欢辣味,正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同时,这些饮食口味的偏爱是形成地方地方风味特色的根本原因。

(一)鲁菜

鲁菜,即山东菜系,山东菜的孕育期可追溯到春秋战国,南北朝

发展迅速。经元、明、清三代被公认为一大流派。其靠近黄河,以下货(动物内脏),河鲜为特色,处于沿海的胶东以“鲜”为主味,对北方各地区的烹饪有很大影响。

(二)粤菜

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它以特有的菜式和韵味,独树一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南方天气温暖。除海鲜外,以一些野生动物如蛇等为特色。天气炎热,食材不宜久存,以“生猛、鲜”为主,对原料的新鲜程度要求很严用料十分广泛,不仅主料丰富,而且配料和调料亦十分丰富。

(三)川菜

川菜,即四川菜,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四川离海较远,主要由成都、重庆和自贡等地的菜肴组成。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

(四)苏菜

苏菜,即淮扬菜系,形成于明清,而尤以清时为盛。在明清以前,淮安(今淮安市楚州区)、扬州都是全国有名的大都市,都有各自的饮食文化传统。明清以后,淮菜和扬菜开始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并糅合南北风味于一炉,从而形成了统一的菜系。淮扬菜源于江苏,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鱼米之乡,因此食材多样,菜蔬、禽畜肉、河鲜等皆有多种著名菜式。

三、菜系的形成与地理

菜系的形成是与一个地区的地理历史条件紧密相连的。从文化学的观点来看,每一个民族对自身赖以生存的求食方式和内容,并不完全取决于人的主观选择,他同时还受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客观条件的制约。

中国各地都有独特的名产和美食,常与地域景观形成独特的韵味,使人终生难忘。譬如说岭南人,无论到了什么地方都不会忘怀故乡雨打芭蕉和椰树迎风的神韵。苏东坡说过:“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可见地方名产和风物独居的魅力。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一个概念:北方人喜欢吃面食,而南方人则离不开米饭,这

是因为一千年前形成的两大农业布局,一个是黄河流域以黍和麦为主的旱作农业,而另一个则是长江流域的稻作农业。因此出现了中国独特的“南米北面”主食格局。松江鱼、太湖菜是浙江美肴的象征。地方风味特色也是一个旅游地的标志之一。

四、各地域的不同美食

(一)盐

在云南大理北部山区,醒目的红色砂岩中间,散布着不少天然的盐井,这些盐成就了云南山里人特殊的美味。虽然在这个古老的产盐地,盐业生产已经停止,但我仍然相信诺邓盐是自然赐给山里人的一个珍贵礼物。

(二)馒头

黄馍馍就是用糜子面做成的馒头。是陕北人冬天最爱吃的一种主食。糜子,又叫黍,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最主要的农作物。8000多年前,中国黄河流域开始栽培黍。

在中国,五谷始终是一个变化中的概念。大约两千年前,五谷的排序为稻、黍、稷、麦、菽。而今天,中国粮食产量的前三名已经变成稻谷、小麦和玉米。中国,从南到北,广袤的国土,自然地理的多样变化,让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中国人,享受到截然不同的丰富主食。(三)奶豆腐

草原上的人离不开奶茶和奶豆腐。无法靠蔬菜和水果来补充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都可以从这里获得。

几千公里外的云南,几乎是同样的情形。白族人家用相似的手法转化这里的牛奶。乳扇被晾到院敞里风干,像是挂起了巨大的风铃。

这种远隔万里的默契,或许要追溯到蒙古人开疆拓也的年代。在800多年前,忽必烈时期的蒙古人远征到云南。定居至此的蒙古人也带来了遥远家乡的奶食味道。他们不会想到,这种转化的手法一直被流传下来,生机勃勃。

在蛋白质的提供上,大豆食品是唯一能够抗衡肉类的植物性食材。对于素食者来说,这相当完美。中国古人称赞豆腐有和德。吃豆

腐的人能安于清贫,而做豆腐的人也懂得“顺其自然”。

五、地域饮食的总结

中国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从古到今,这个农耕民族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获取食物的活动和非凡智慧,无处不在

不同地域的中国人,运用各自智慧,适度、巧妙的利用自然,获得质朴美味的食物。能把对土地的眷恋和对上天的景仰,如此密切系于一心的唯有农耕民族。一位作家这样描述中国人淳朴的生命观:他们在埋头种地和低头吃饭时,总不会忘记抬头看一看天。

参考文献:

舌尖上的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中国饮食文化朱永和

中国传统文化张恺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