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生理学

合集下载

麻醉生理学重点

麻醉生理学重点

名词解释1. 内环境:是指机体内围绕在各细胞周围的细胞外液,因它居于机体的内部,为机体的细胞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而得名。

2. 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各种成分等)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3. 自身调节:许多组织细胞自身能对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是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并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所以称为自身调节。

4. 应激反应:是指人体对一系列有害刺激作出的保护自己的综合反应,又称适应综合征。

5. 脑电图:在头皮表面用双极或单极电极缩记录的无明显刺激情况下自发产生的脑电波称为脑电图,正常人脑电图可分为δ、θ、α、β波四种。

6. α阻断:正常人的α波是皮层处于安静状态时脑电图的主要表现,通常在成人清醒、安静并闭眼时出现。

睁眼或接受刺激时,α波立即消失而呈现快波(β波)的现象称为α阻断。

7. 诱发电位(EP):当外周感受器、感觉神经、感觉通路或感觉系统的有关结构或脑的某一部分在给予或者撤除刺激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有锁时关系的电位变化统称为诱发电位。

8. 暴发性抑制:麻醉状态下或昏迷时脑电图发生特征性改变,即随着麻醉深度的增加脑电波形表现为基础频率变慢、波幅进行性增加和等电位周期性出现,并伴有电活动的突然改变。

9. 意识:是机体对外部世界和自身心理、生理活动等客观事物的觉知或体验。

人的意识包括意识内容和觉醒状态两个组成部分,意识内容包括语言、思维、学习、记忆、定向和感情。

10. 意识障碍:指大脑功能活动变化所引起的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意识障碍分两类: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和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11.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是大多数疾病的共有症状,为人类共有且差异很大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包括痛觉和痛反应两种成分。

12. 痛觉:是指躯体某一部分厌倦和不愉快的感觉,主要发生在脑的高级部位,即大脑皮层。

麻醉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麻醉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麻醉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 麻醉生理学是研究生理学在临床急救 , 急救复苏,重症监测和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2.人体功能的稳态有赖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来实现。

3.麻醉达到意识活动稳定、疼痛消失或减轻、肌肉松弛等效果主要是通过影响神经系统的生物功能而实现的。

4. 根据形成的过程和条件不同,可将反射分为_条件反射_和非条件反射两种形式。

5. 各种麻醉手段对人体功能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的活动。

二、选择题1. 机体的内环境是指BA体液; B细胞外液; C血液; D小肠内的液体; E细胞内液2. 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A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调节; E 负反馈调节3.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AA迅速、短暂而精确; B持久; C缓慢而弥散; D广泛而高效; E局限4.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是DA内分泌系统; B免疫系统; C血液循环系统; D神经系统; E泌尿生殖系统5.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正反馈; E负反馈6. 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DA保持内环境的稳态; B使人体血压维持稳定; C 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D加速某一生理过程的完成; E使血糖浓度保持相对恒定7.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CA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B反射所必须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同一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效应应当完全相同; D反射可有体液因素参与;E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8.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正确叙述包括A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的绝对稳定; B它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C负反馈是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 D失去稳态,生命受到威胁;E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9. 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B、CA屈肌反射; B看到水果引起的唾液的分泌; C食物的气味引起的胃液分泌;D排尿反射; E胃液分泌的肠期10. 手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影响表现在ABCDEA产生应激反应; B引起出血、疼痛和情绪紧张; C启动生理性止血反应;D局部炎症细胞聚集; E反射性骨骼肌收缩增强三、名词解释:内环境:指机体内围绕在个细胞周围的细胞外液稳态:内环境各种物理、化学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生物节律:指以24小时为单位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一贯性、规律性的变化模式。

麻醉生理学教学大纲

麻醉生理学教学大纲

麻醉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麻醉生理学是麻醉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主要研究麻醉过程中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调控机制,为临床麻醉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麻醉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麻醉学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麻醉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麻醉过程中各系统生理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调控机制;3、熟悉常用麻醉药物的生理作用及不良反应;4、了解围术期常见并发症的生理机制及防治措施;5、培养学生对麻醉生理学研究的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4学时)1、麻醉生理学的定义与任务;2、麻醉生理学的发展历程;3、麻醉生理学在麻醉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章:麻醉与呼吸系统(8学时)1、麻醉对呼吸功能的影响;2、呼吸衰竭及其防治;3、围术期呼吸管理。

第三章:麻醉与循环系统(8学时)1、麻醉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2、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评估与防治;3、循环系统的调控与维护。

第四章:麻醉与神经生理学(4学时)1、麻醉对神经系统的影响;2、围术期神经系统的保护与治疗;3、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生理机制及防治。

第五章:麻醉与内分泌系统(4学时)1、麻醉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2、应激反应的生理机制及调控;3、围术期代谢紊乱的防治。

第六章:麻醉与免疫系统(4学时)1、麻醉对免疫功能的影响;2、围术期感染的预防与治疗;3、免疫调节在围术期中的应用。

第七章:特殊病人的麻醉生理学(4学时)1、老年病人的麻醉生理特点及处理;2、小儿病人的麻醉生理特点及处理;3、妊娠期妇女的麻醉生理特点及处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2、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3、开展实验课程,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课外辅导,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麻醉生理学教学大纲

麻醉生理学教学大纲

麻醉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麻醉生理学是麻醉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麻醉状态下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机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麻醉药物和麻醉操作对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麻醉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确保麻醉的安全与有效。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麻醉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熟悉麻醉期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变化及调节。

了解麻醉与体温、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等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麻醉生理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麻醉中出现的生理问题。

具备观察和评估麻醉患者生理功能变化的能力,并能根据变化及时调整麻醉方案。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职业责任感,提高其对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视程度。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1、绪论麻醉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麻醉生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麻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2、麻醉与神经系统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包括对神经元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等的影响。

全身麻醉药的麻醉分期及各期的生理表现。

局部麻醉药对神经传导的阻滞作用及机制。

麻醉对意识、疼痛感知、认知功能等的影响。

3、麻醉与心血管系统麻醉药对心血管系统的直接作用,如对心肌收缩力、心率、血管张力等的影响。

麻醉期间的心血管反射调节,如压力感受性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等。

不同麻醉方法和麻醉深度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麻醉期间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及其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

4、麻醉与呼吸系统麻醉药对呼吸中枢、呼吸肌功能和肺通气的影响。

麻醉期间肺换气功能的变化,包括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的影响。

麻醉期间呼吸道的管理,包括气道通畅的维持、呼吸功能的监测等。

常见的麻醉相关呼吸系统并发症,如呼吸抑制、肺不张、肺水肿等的原因、表现和处理。

5、麻醉与消化系统麻醉药对胃肠道蠕动、分泌和吸收功能的影响。

麻醉生理学习题集

麻醉生理学习题集

麻醉生理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内环境2、内环境稳态3、自身调节4、应激反应二、填空题1、细胞外液又可分为血浆和组织液两部分。

血浆量约占体重的( 5% ),组织间液量约占体重的( 15% )。

2、内环境特点( 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3、稳态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4、人体功能的稳态有赖于()、()和()来实现。

5、各种麻醉手段对人体功能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的活动来实现。

三、简答题1、学习麻醉生理学的目的是什么?2、麻醉生理学的内容是什么?3、人体内环境作用是什么?4、内环境稳态意义是什么?5、内环境稳态如何维持?6、何为稳态的调节?7、稳态的调节方式有哪些?8、手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影响有哪些?9、应激反应的特点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内环境:是指机体内围绕在各细胞周围的细胞外液,因它居于机体的内部,为机体的细胞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而得名.2、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各种成分等)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3、自身调节:许多组织细胞自身能对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是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并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所以称为自身调节。

4、应激反应:是指人体对一系列有害刺激作出的保护自己的综合反应,又称适应综合征。

三、填空题1、5%、15%2、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3、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4、神经、体液、自身调节5、神经系统、内分泌腺四、简答题1、学习麻醉生理学的目的是什么?答:是研究生理学在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测、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以及麻醉和手术对机体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影响的科学。

2、麻醉生理学的内容是什么?答:与麻醉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知识,并适当深化与拓宽。

3、人体内环境作用是什么?答:为细胞提供所需的氧和营养物质,接受细胞排出的代谢产物,为细胞的生存提供必需的理化条件。

麻醉学专业介绍

麻醉学专业介绍

麻醉学专业介绍麻醉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麻醉和术后监护等相关领域。

麻醉学的发展对于现代医学的进步和手术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简要介绍麻醉学专业的培养内容、就业前景以及麻醉科的重要性。

一、麻醉学专业的培养内容麻醉学作为一门专业领域,培养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生物学和化学等基础知识。

主要的培养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麻醉药理学麻醉药理学是麻醉学的核心学科,主要研究麻醉药物对人体的作用机制、吸收和分布规律,以及麻醉深度的评估等方面的知识。

1.2 麻醉生理学麻醉生理学探讨麻醉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影响和调节,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以便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患者的稳定状态。

1.3 麻醉技术与器械麻醉技术与器械是麻醉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掌握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如全身麻醉、局部麻醉、镇痛技术等,并了解并熟练操作麻醉器械。

1.4 麻醉并发症与风险评估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学生需要学习识别和处理这些并发症,并进行麻醉风险评估,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

1.5 术后监护与疼痛管理麻醉学专业还包括术后监护和疼痛管理的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术后的观察与监测,以及疼痛管理的方法,帮助患者恢复。

二、麻醉学专业的就业前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麻醉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麻醉师是医疗团队中至关重要的一员,他们负责手术过程中的麻醉和术后的监护工作。

2.1 医院麻醉科医院麻醉科是麻醉学专业的主要就业领域,麻醉师可以在医院的麻醉科中担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职称,参与各类复杂手术的麻醉工作。

2.2 麻醉药品研发及制造企业另外,麻醉药品和相关器械的研发和制造企业也需要麻醉学专业的人才,他们可以在研究机构或制药公司从事相关工作,推动麻醉学科的发展。

2.3 麻醉咨询与教学在麻醉领域积累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还可以从事麻醉咨询和教学工作,为其他医务人员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三、麻醉学的重要性麻醉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分支,在手术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麻醉生理学

麻醉生理学

麻醉生理学麻醉生理学:是研究生理学在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检测和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内环境:指机体内围绕在各细胞周围的细胞外液。

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

意识障碍:是指大脑功能活动变化所引起的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

肌紧张: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因骨骼肌受到重力的持续牵拉引起肌肉的持续收缩,所产生张力使机体得以保持一定的姿势和进行各种复杂的活动。

意识:是机体对自身和环境的感知。

术中知晓:少数病人在术后能完全回忆或部分回忆麻醉和手术过程,称为术中知晓。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是大多数疾病的共有症状。

皮层觉醒:是指人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时,具有清晰的意识内容活动和高度的机敏力,它有赖于上行投射系统的活动来维持。

皮层下觉醒:是指觉醒、睡眠交替出现的周期以及情绪、自主神经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等本能行为。

闸门控制学说:意识障碍:是指大脑活动变化所引起的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

R落入T现象: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当期前兴奋出现在心电图的T波内时,也易引起心室颤动,称…后除极:是指在动作电位复极化过程中或复极化完毕后出现的膜电位震荡。

心肌顿抑:在心肌短暂缺血再灌注后,尽管缺血心肌的血供迅速恢复,但其舒缩功能障碍可持续较长时间,这一现象称之为…冬眠心肌:冠脉血流长期慢性减少时心肌收缩发生可逆性降低,冠脉供血恢复后心肌收缩即可部分或全部恢复,这一现象称之为…肌牵张反射:是指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牵拉刺激时引起同一块肌肉收缩,包括肌紧张和腱反射两种类型。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脂蛋白复合物,由脂质、蛋白质、和糖基组成。

神经上皮体:NEB:神经内分泌细胞一般为散在分布,有时数个细胞集中成簇形成类器官样结构,称为神经上皮体。

肺内压:自然状态下,呼吸时气体进出肺的直接驱动力是肺泡内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压力差,即肺内压。

无效腔:在肺或呼吸道中,虽有通气但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区域,称为呼吸死腔或无效腔。

麻醉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麻醉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麻醉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举例说明麻醉对神经系统生物电活动的影响:1)麻醉药可通过阻断手术部位各种离子通道的活性来影响甚劲系统的生物电活动。

如:a局麻药可阻断手术部位神经细胞的电压门控Na+通道b全麻药氯胺酮可产生“闪烁样”阻断作用,使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不能产生动作电位c恩氟烷能抑制Ca2+依赖性的K+通道2)某些麻醉药可通过作用于神经递质的受体间接影响神经细胞的电位变化。

如:异氟烷可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与腺苷酸环化酶,分别使神经细胞的cAMP 和cGMP含量增加,前者使肌浆网膜的钙泵活性增加,降低细胞内的Ca2+浓度,后者可激活NO合酶,细胞内NO增加,而Ca2+浓度降低,使神经细胞的递质释放来影响生物电的变化2.全麻药与局麻药的镇痛机制有何区别:1)全麻药的作用机制复杂。

大多数人认为麻醉药物的作用部位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特别是离子通道、膜受体和酶系统。

药物整体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网络,干扰或阻断信息的交流和传递是其作用的基础。

如:调控突触后离子通道的递质可能是麻醉药物作用的主要靶位,也可改变动作电位的传导影响信号的传导。

全麻药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递质如GABA 的释放,降低对神经系统兴奋性递质如谷氨酸的敏感性。

因此,全麻药的镇痛机制可能主要是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内疼痛调制系统的功能。

2)局麻药是一类能阻断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的药物,对任何神经,无论是外周或中枢,传入或传出,轴突或胞体,末梢或突触都有阻断作用。

局麻药引起Na+通道失活和阻滞Na+内流后使动作电位不能产生或磨得去极化速率和幅度受限,膜电位达不到阈电位,导致兴奋阈升高、动作电位幅度降低、传导速度减慢、不应期延长,从而影响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

3.麻醉药和肌松药对躯体运动的影响有何不同:1)不同的局麻药种类和给药途径对躯体运动的影响不同。

如:椎管内麻醉可使麻醉范围内的肌肉松弛,局麻药主要作用于局部神经组织。

适量的麻醉药通常对麻醉范围以外的躯体运动和肌张力无明显作用;如果用药过多,学些中麻醉药骤然升高,可引起一系列的毒性症状,其中之一是出现肌肉震颤和惊厥。

麻醉生理学

麻醉生理学

整理ppt
24
正常人脑电图
δ波 0.5-3次
θ波 4-7次
α波 8-13次
β波 14-30次
一般频率慢的波幅较大,频率快则波幅较小
整理ppt
25
整理ppt
26
整理ppt
27
2.脑诱发电位的基本波形
当外周感受器、感觉神经、感觉通路或感觉系 统的任何有关结构或脑的某一部分,在给予或 者撤除刺激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有锁时关 系(time-locked)的电位变化统称为诱发电位 (evoked potential) 临床上常用的有体感诱发电位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 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AEP ) 和 视 觉 诱 发 电 位 ( visualevoked potential, VEP)
整理ppt
34
小结
麻醉生理学的目的与内容 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手术和麻醉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正常脑电图和诱发电位 麻醉与手术对神经系统生物电活动的影响
整理ppt
35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内环境?什么是稳态? 2、手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3、麻醉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4 、正常脑电图基本波形 5 、手术与麻醉对神经系统生物电活 动的影响
活动的基础。当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
动系统传入冲动激活大脑皮层,使其
维持一定的兴奋状态时机体表现为觉
醒。如果觉醒系统的不同部位受到损
伤时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全
身麻醉药能使意识消失,即抑制了大
脑皮层,又抑制了脑干网状结构上行
激活系统的功能。
整理ppt

麻醉副高考试知识点汇总

麻醉副高考试知识点汇总

麻醉副高考试知识点汇总一、麻醉生理学基础。

1. 神经系统生理。

- 神经冲动的传导:包括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机制。

例如,在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有髓神经纤维的跳跃式传导速度更快。

- 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和兴奋:如突触后抑制分为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它们在调节神经元活动中的作用不同。

- 脑血流的调节:主要受自身调节、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等因素影响。

自身调节在平均动脉压60 - 140mmHg时可保持脑血流量相对稳定。

2. 心血管系统生理。

- 心脏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例如窦房结细胞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其自律性最高。

- 心脏的泵血功能:包括心动周期各时相的特点,如等容收缩期室内压急剧升高但心室容积不变;射血期心室将血液射入动脉。

- 血管生理: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心血管系统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心脏射血、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以及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心肌收缩力、体位改变等)。

3. 呼吸系统生理。

- 肺通气:呼吸运动的形式(平静呼吸、用力呼吸),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和阻力(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

- 肺换气: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的扩散),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呼吸膜的厚度和面积、通气/血流比值)。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通气/血流比值约为0.84。

- 呼吸的调节:化学因素(二氧化碳、氧气、氢离子)对呼吸的调节。

二氧化碳是调节呼吸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一定水平的二氧化碳分压可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性。

4. 血液生理。

-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浆和血细胞的组成。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具有免疫防御等功能;血小板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

- 血液凝固:凝血过程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最终都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

抗凝系统(如抗凝血酶Ⅲ、肝素等)可防止血液在血管内凝固。

麻醉生理学

麻醉生理学

第三章麻醉生理学Ⅰ名词解释1.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脂蛋白复合物,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组成,主要成分是二棕榈腺磷脂酰胆碱,以单分子层排列于肺泡内衬液气界面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作用的物质。

P422.无效腔:在肺和呼吸道中,虽有通气但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区域。

有生理无效腔(由解剖无效腔和肺泡无效腔组成)和机械无效腔之分P463.氧离曲线:它是表示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和解离的曲线,两者呈正相关。

当P a O2降低,氧解离增多,氧饱和度下降。

氧离曲线呈“S”形,当氧分压在60~100mmHg时,氧分压变化大,但氧饱和度变化很小。

P484.P50:表示pH为7.4,PaO2为40mmHg及体温37℃及氧饱和度是50%时的氧分压,是反映氧释放功能、Hb与O2亲和力的常用指标,正常人为26.5mmHg。

P48/P5045.心指数:指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用来衡量心脏功能。

P576.前负荷:心肌收缩前所负载的负荷称前负荷,它决定心肌收缩前的长度。

P57 7.后负荷:心肌开始收缩时遇到的负荷或阻力称为后负荷。

通常以平均动脉压的高低反映后负荷的大小。

P588.脑缺血反应:当脑血流量减少时,心血管中枢的神经元可对脑缺血发生反应,引起交感缩血管紧张显著增强,外周血管强烈收缩,动脉血压升高,称为脑缺血反应。

P669.食物热价:1g某种食物氧化时释放的热量。

P9810.食物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

P9811.呼吸商:各种供能物质氧化时产生的CO2量与O2的消耗量的比值。

P98 12.基础代谢率:是基础状态(即清晨清醒进食前,排除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平卧,排除肌肉活动的影响;环境温度在20~25℃;安静)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P9813.恶性高热:目前所知的唯一可由麻醉药引起围麻醉期死亡的遗传性疾病,是一种亚临床肌肉病,在全麻过程中接触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如氟烷)和去极化肌松药(琥珀胆碱)后出现骨骼肌强直性收缩,产生大量能量,导致体温持续快速升高,进而进行性循环衰竭,是一种代谢亢进危象。

试题.习题—--麻醉生理学解答题及习题集

试题.习题—--麻醉生理学解答题及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1、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那些?其特点如何?调节方式特点神经调节:基本方式为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在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中起主导作用。

反应迅速,历时短暂,作用准确、局限。

体液调节:指人体体液中的某些化学成分(例如激素和代谢产物等),可随血液循环或体液运送到靶器官或靶细胞,对其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

许多内分泌腺受到神经系统控制,故可将通过这些内分泌腺的激素所进行的体液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作用缓慢,历史持久,影响广泛,但精确性差。

自身调节:生物机体的器官或组织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可不依赖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而产生适应性反应。

调节准确、稳定,但调节幅度和范围较小,常局限在一个器官或一部分组织或细胞内。

2、试述负反馈、正反馈在生理功能调节过程中的重要生理意义。

负反馈的作用是使系统保持稳定;正反馈的作用是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

3、何谓内环境与稳态?有何重要生理意义?人体细胞大部分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而是浸浴在细胞外液(血液、淋巴、组织液等)之中。

细胞外液成为细胞生存的体内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使其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稳态。

机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在保证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①为机体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各种必要的理化条件,使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进行。

②为细胞的新陈代谢提供各种必要的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产物,通过体液循环将其运走,以保证细胞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

因此,机体内通过各种调节机制,使体内的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相互协调,以达到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稳态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平衡过程:一方面,代谢过程本身使稳态不断受到破坏;另一方面,机体又通过各种调节机制使其不断地恢复平衡。

内环境及其稳态一旦遭到严重破坏,势必会引起人体发生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

4、麻醉和手术对人体稳态有何影响?手术对人体是一种强烈、创伤性的刺激,人体随创伤的程度会发生不同的生理性与病理性反应,是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麻醉生理学绪论 2012版3-20

麻醉生理学绪论 2012版3-20

稳态意义:为细胞活动提供理化性质相对 恒定的环境,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命活 动。
稳态:动态平衡,各器官系统共同维持
二、
稳态的调节
神经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 行调节。
基本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 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结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5部分。 特点:迅速、准确、短暂
麻醉生理学
生理教研室 副教授朱亮 zhuliang0708@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麻醉生理学的目的和内容
概念:生理学 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 的科学。 麻醉生理学 麻醉和手术对人体各种生 命活动规律用影响的科学。 内容:研究麻醉状态下生命活动变化的特点 和规律。 目的:掌握这些的规律,后续课程的基础

你是找感情的,我是找婚姻的! 婚姻怎么选都是错的,长久的婚姻是将错就错 一辈子很短,我愿意和你,将错就错
秦奋求婚时对笑笑说
4.局部炎症细胞聚集 手 • 术创伤
5.反射性骨骼肌收缩
二、 麻醉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影响
镇痛 激活下行抑制系统,抑制后角痛觉传入 肌肉松弛 激活下行抑制系统,抑制前角α运动神经元传出 意识消除 抑制大脑皮层功能 减轻各种手术反应 钠通道关闭或通透性下降,抑制神经细胞除极、 抑制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递
肾脏血流的自身调节:

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 围内变化时,肾脏血流维持不变。 肌原学说:肾A灌注压↑ → 血管 收缩→ 血流阻力↑ →肾血流量 ↓ →肾血流相对恒定。

闭环式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
控制部分受到受控部分的影响
正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性质与控制 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

麻醉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麻醉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麻醉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041080课程名称:麻醉生理学/ anesthesia physiology课程属性:必修实验属性:非独立设课开课学期:4 学时:18学时适用专业:麻醉专业(五年制本科)学分:0.5开课部门:医学院考核要求:考核课程简介:麻醉生理学实验是为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以动物实验为主的一门基础课程,是麻醉学基础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观察实验中存在的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中需要相互配合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总之,通过动物实验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今后学习临床麻醉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实验项目设置及学时分配二、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实验项目1:麻醉药对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影响1、教学内容(1)制备坐骨神经干标本;(2)观察双相动作电位波形;(3)测定动作电位传导速度;(4)麻醉药等因素对传导速度影响2、教学目标(1)了解:电生理仪器使用方法。

(2)熟悉: 离体神经干动作电位纪录方法及传导速度的测定。

(3)掌握: 几种因素对传导速度的影响。

实验项目2: 前后负荷对心输出量的影响1、教学内容(1)打开胸腔,暴露心脏;(2)插后腔静脉和左主动脉进行心脏灌流;(3)改变前后负荷观察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2、教学目标(1)了解:心脏的结构和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

(2)熟悉: 不在体蛙心灌流方法。

(3)掌握: 前后负荷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实验项目3:肌松药对坐骨神经腓肠肌的作用1、实验内容(1)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2)给阈上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使其腓肠肌收缩。

(3)观察琥珀酰胆碱作用于不同部位腓肠肌收缩的情况。

2、教学目标(1)了解:肌松药(琥珀酰胆碱)的松弛作用的部位。

(2)熟悉:记录骨骼肌收缩的方法。

(3)掌握: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技术。

实验项目4:麻醉期间不良刺激对循环功能的影响1、实验内容(1)家兔麻醉固定。

麻醉生理学 名词解释

麻醉生理学 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2、稳态Homeostasis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稳态。

3、反射Reflex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称为反射。

4、反馈Feedback在人体生理功能自动控制系统原理中,受控部分不断将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以纠正或调整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影响,从而实现自动而精确的调节,这一过程称为反馈。

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之分。

5、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6、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相反,使反馈后的效应向原效应的相反方向变化,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7、前馈Feedforward干扰信号在作用于受控部分引起的输出变量改变的同时,还可以直接通过感受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使输出变量在未出现偏差而引起反馈性调节之前得到纠正。

这种干扰信号对控制部分的直接作用,称为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生理1、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其中镶嵌着许多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与功能的蛋白质。

2、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可兴奋细胞受外来的适当刺激时,膜电位在原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电极的快速而短暂的逆转并且可以扩布的电位变化。

3、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活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是存在于细胞两侧的电位差,在大多数细胞中表现为稳定的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

4、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的过程。

5、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较小的物质,在特殊膜蛋白的协助下,顺浓度差转运的过程。

6、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通过耗能,在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将某些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转运的过程。

麻醉生理学

麻醉生理学

麻醉生理学麻醉生理学是研究麻醉药物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麻醉状态的产生机制的学科。

麻醉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麻醉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药物动力学和药物代谢等方面。

麻醉药物可以分为全身麻醉药、局部麻醉药和镇痛药。

全身麻醉药可以通过让患者处于无意识的状态来达到手术目的,局部麻醉药则是通过阻断疼痛传导来实现局部麻醉效果,镇痛药则是用于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

麻醉药物主要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来产生麻醉效果。

全身麻醉药物可以通过作用于大脑皮层来抑制神经传导,从而产生无意识的状态。

局部麻醉药物则是通过作用于周围神经末梢来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

在人体内,麻醉药物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与神经递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传递神经信号。

麻醉药物可以干扰神经递质的释放、再摄取或者作用受体,从而改变神经传导的过程。

麻醉药物的药物动力学研究主要包括吸入麻醉药物和静脉麻醉药物两种。

吸入麻醉药物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吸入,并通过肺部进入血液循环。

静脉麻醉药物则是通过静脉注射或输液的方式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麻醉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主要通过肝脏和肾脏来完成。

麻醉生理学的研究对于麻醉的安全性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麻醉药物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从而能够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提高麻醉的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麻醉生理学的研究还有助于了解麻醉状态的产生机制。

麻醉状态是一种特殊的生理状态,患者在这种状态下对疼痛和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降低。

通过研究麻醉状态的产生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意识和疼痛的神经生理基础,对于研究意识和疼痛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麻醉生理学是研究麻醉药物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麻醉状态的产生机制的学科。

通过对麻醉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药物动力学和药物代谢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麻醉的安全性和效果,提高麻醉的质量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麻醉生理学的研究还有助于理解麻醉状态的产生机制,对于研究意识和疼痛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麻醉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麻醉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麻醉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041080课程名称:麻醉生理学/anesthesia physiology学时:36 学分: 1.5适用专业:麻醉学开课学期:第4学期开课部门:医学院先修课程:《麻醉解剖学》考核要求:实验课平时考核成绩(15%)+实验考试成绩(15%)+理论考核成绩(70%)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罗自强、闵苏主编《麻醉生理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年一、麻醉生理学的性质和任务麻醉生理学是研究生理学在麻醉中的应用以及麻醉和手术对机体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影响的学科。

它是麻醉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其内容主要介绍与麻醉专业密切相关的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并介绍在麻醉状态下生命活动变化的特点与规律,以便使麻醉专业学生熟悉这些特点与规律,为毕业后在医疗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供必要的基础.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麻醉生理学教学内容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

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及了解三种要求,要求掌握的内容为学生必备的医学基础知识、重点内容,要求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准确表达,并能联系实际、分析综合、灵活应用;要求熟悉的内容是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其基本概念、基本过程、生理意义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能熟悉其应用范围;要求了解的内容是使学生了解其基本概念。

为了更好地阐明生理学的理论问题,为学习临床麻醉学打好基础,授课中应适当联系临床。

教学大纲理论部分所列课程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不一定都在课堂讲授,可通过多种方式教给学生(包括自学)。

用“[]”标记的内容,是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的重点项目。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特别重视生理学与临床各科医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基本内容麻醉生理学研究的方法:动物实验方法,临床观察。

人和高等动物功能活动的特征。

麻醉生理学教学大纲

麻醉生理学教学大纲

麻醉生理学教学大纲参考学时 36 理论 24 实验 12第一章绪论介绍麻醉生理学研究的目的和内容以及麻醉生理学研究的方法;阐述生命的基本特征和人体的自身生理特征。

麻醉生理学研究的目的:生理学在麻醉中的应用;麻醉和手术对机体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影响;是麻醉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麻醉生理学研究的方法:动物实验、临床观察人和高等动物功能活动的特征: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人体自身生理特征:内环境稳态、生物节律第二章麻醉与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具有四大功能:感觉、运动、内脏活动调节功能和脑的高级机能麻醉的作用在于通过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使意识暂时可逆地消失、疼痛减轻或消失、肌肉松弛、内脏活动稳定。

本章内容主要阐述:意识的概念、产生的机制、意识的特性、正常意识和意识障碍;疼痛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疼痛的分类和特点、疼痛产生的机制和镇痛产生的机制、疼痛的测定与评估;躯体运动的概念和分类、肌紧张的概念和机制、全麻药和局麻药对躯体运动的主要影响;植物性神经的分布、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结构与功能特点、植物性神经系统兴奋传递的递质与受体、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对内脏活动的调节、麻醉对循环系统的反射、麻醉对呼吸系统的反射、麻醉对呕吐反射的影响、麻醉深度与反射活动。

第三章麻醉与呼吸在麻醉手术期间,由于麻醉用药、手术操作、麻醉管理以及术前已有疾患的影响,均可能发生呼吸功能紊乱,对机体的康复和预后带来影响。

了解呼吸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对于提高麻醉管理水平,防治呼吸功能紊乱十分重要。

本章主要内容:呼吸器官的解剖生理:呼吸道、肺泡、肺循环和肺血管平滑肌受体、麻醉常用药物对呼吸道及肺血管的影响;肺通气:气流的阻力、无效腔和肺泡通气效率、常用的肺功能测定及其生理意义、肺通气的化学性调节、麻醉对肺通气的影响、通气方式对机体的影响;肺内气体交换:影响气体弥散的因素、肺弥散容量、肺泡通气/血流比值、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无呼吸氧合、麻醉对肺内气体交换的影响;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的运输、二氧化碳的运输、血氧的改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改变。

麻醉生理学绪论

麻醉生理学绪论

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通过反射活动来完成其调节功能。
反射: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刺 激发生的规律性的适应性反应。
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组成: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特点:反应迅速,历时短暂,作用准确、局限。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应急反应 emergency reaction
机体内外环境急剧变化时,不仅肾上腺皮质激素 大量分泌,而且交感神经系统与肾上腺髓质的活动同 时增强,使中枢兴奋、血压升高、呼吸增加,肝糖原 与脂肪分解。
二、麻醉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影响
麻醉的目的:使人体功能处于稳定,从而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麻醉时使用镇静药、镇痛药、肌松药 和其他手段对病人会产生程度不等的不良 影响。
一、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ment) : 细胞外液为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稳态(homeostasis): 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一旦稳态不能维持,新陈代谢将不能正常 进行,机体的生命活动将会受到威胁。
二、稳态的调节
神经调节 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应激反应
机体遭受伤害性刺激时,血中ACTH和糖皮 质激素的浓度立即增高,称为应激(stress)。
糖皮质激素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①减少应激刺激的不良作用; ②保证重要器官的能量供应; ③在维持血压方面起“允许作用”。
应激
内环境改变
应 刺激感受器
激 反
CRH

ACTH
糖皮质激素
组织细胞
血糖↑ 氨基酸↑ 脂肪酸↑
施行麻醉前必须对病人进行全面的体 检,以便选择适合于病人的麻醉方法和麻 醉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 内环境:是指机体内围绕在各细胞周围的细胞外液,因它居于机体的内部,为机体的细胞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而得名。

2. 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各种成分等)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3. 自身调节:许多组织细胞自身能对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是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并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所以称为自身调节。

4. 应激反应:是指人体对一系列有害刺激作出的保护自己的综合反应,又称适应综合征。

5. 脑电图:在头皮表面用双极或单极电极缩记录的无明显刺激情况下自发产生的脑电波称为脑电图,正常人脑电图可分为δ、θ、α、β波四种。

6. α阻断:正常人的α波是皮层处于安静状态时脑电图的主要表现,通常在成人清醒、安静并闭眼时出现。

睁眼或接受刺激时,α波立即消失而呈现快波(β波)的现象称为α阻断。

7. 诱发电位(EP):当外周感受器、感觉神经、感觉通路或感觉系统的有关结构或脑的某一部分在给予或者撤除刺激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有锁时关系的电位变化统称为诱发电位。

8. 暴发性抑制:麻醉状态下或昏迷时脑电图发生特征性改变,即随着麻醉深度的增加脑电波形表现为基础频率变慢、波幅进行性增加和等电位周期性出现,并伴有电活动的突然改变。

9. 意识:是机体对外部世界和自身心理、生理活动等客观事物的觉知或体验。

人的意识包括意识内容和觉醒状态两个组成部分,意识内容包括语言、思维、学习、记忆、定向和感情。

10. 意识障碍:指大脑功能活动变化所引起的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意识障碍分两类: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和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11.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是大多数疾病的共有症状,为人类共有且差异很大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包括痛觉和痛反应两种成分。

12. 痛觉:是指躯体某一部分厌倦和不愉快的感觉,主要发生在脑的高级部位,即大脑皮层。

13. 牵涉痛:内脏疾患往往引起与疼痛起源部位不同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称为牵涉痛。

14. 肌紧张: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因骨骼肌受到重力的持续牵拉引起肌肉的持续收缩,所产生张力使机体得以保持一定的姿势和进行各种复杂的活动。

15. 运动单位:由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

16. 眼心反射:压迫眼球、激惹或牵拉眼外肌,经由三叉神经眼睫支传入到脑干心血管中枢,整合后再由迷走神经传出,使心动过缓甚至停博。

17. 腹膜反射:机械刺激腹膜反射性引起心率和血压波动,呼吸浅快,该反射的传入与传出神经在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内,基本中枢在延髓和脊髓侧角灰质。

18. 顺应性(C):肺弹性阻力是肺组织抵抗外力、对抗变形的力,肺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特性称为顺应性。

19. 无效腔:在肺或呼吸道中,虽有通气但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区域,称为呼吸无效腔或死腔。

无效腔包括解剖无效腔和肺泡无效腔,二者合称生理无效腔。

20. 机械无效腔:在麻醉时,由麻醉面罩、接管等麻醉器械所造成的无效腔,称为机械无效腔。

21.用力肺活量(FVC):是受试者从最大吸气末开始进行快速用力呼气所呼出的最大气量。

22. 用力呼气量(FEV):旧称时间肺活量,是指在进行用力肺活量测定时,某一指定时程内的呼出气量,可以用FEVt 占FVC 的百分比来表示,即FEVt/FVC%。

23. 功能余气量(FRC):代表吸气肌处于松弛状态的肺容量。

24. 闭合容量(CC):气道开始闭合时,肺内气体容量称为闭合容量(CC),闭合容量=闭合气量+余气量。

25. 闭合气量(CV):是肺底部气道闭合时,在余气量位以上的肺容量,亦即来自肺上部的呼出气量。

26. 通气/血流比值(V A/Q 比值):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平均值为0.84,是肺通气和肺循环的最适匹配状态。

27. P50:是指pH 为7.4,PaCO2 为40mmHg 及温度为37℃的条件下氧饱和度为50%时的PaO2 值。

在正常成人P50 为26.6mmHg。

28. 波尔效应:pH 降低或PCO2 增高,氧离曲线右移,血氧饱和度下降;pH 升高或PCO2 下降,则氧离曲线左移,血氧饱和度增高。

pH 和PCO2 引起的这种氧离曲线的偏移称为波尔效应。

29. Haldane 效应:当血红蛋白被氧饱和时,二氧化碳解离曲线右移(下移);而当血红蛋白脱氧时,二氧化碳解离曲线左移(上移)。

此即所谓Haldane 效应。

30. 窃血综合征:对于脑组织已有损害或占位性病变,其病变及周围区域脑血管已有舒缩功能障碍,PaCO2 升高所致脑血管扩张可使血液自病变部位流向正常扩张的血管,产生“窃血综合征”。

31. 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高二氧化碳血症通过急速排除二氧化碳可导致二氧化碳血症表现,并较一般的低二氧化碳血症所致者更严重,表现为血压骤降、脉搏减弱、呼吸抑制或呼吸恢复延迟、意识障碍等征象,即为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甚或心脏停搏。

32. 易损期:在整个心房或心室中,当相对不应期开始之初有一个短暂的时间,在此期间应用较强的刺激(阈上刺激)容易发生纤维性颤动,称为易损期。

33. 后除极:指在动作电位复极化过程中或复极化完毕后出现的膜电位振动,若除极达到阈电位即可产生单个或一连串的动作电位,即触发性活动。

34. 浦肯野纤维的闸门机制:在心室浦肯野纤维网的远端,兴奋时动作电位时程(APD)和有效不应期(ERP)时程最长,一方面它可阻止过早的激动传至心室,另一方面也可防止心室肌的兴奋向浦肯野纤维逆向传导,这被称之为浦肯野纤维的闸门机制。

35. 兴奋折返:某处传出的兴奋沿一条途径传出,又从另一条途径折返回原处,使该处再次兴奋,称为折返。

36. 异长自身调节:通过心肌细胞本身初长的改变而引起心肌收缩强度的变化称为异长自身调节。

37. 等长调节:与初长度无关而改变心肌收缩性能的调节,称为等长调节。

38. 心力衰竭:是指在有适当静脉回流的情况下,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39. 法-林效应:当血液在直径小于0.2~0.3mm 的微动脉内流动时,只要切变速率足够高,则随着血管口径的进一步变小,血液的黏性也变低,这一现象称为法-林效应。

40. 法-林效应的逆转:当血管直径小至某一临界值时,血液黏滞度反而急剧增高,这称为法-林效应的逆转。

41. 临界闭合压:当动脉血压降至某一临界水平时,即使动静脉压差仍然存在,血管将完全关闭,血流停止。

称为临界闭合压,正常值约20mmHg。

42. Cushing 反应:颅内压升高也可因脑血流下降引起脑缺血,使动脉血压上升,因其被cushing 在1900 发现,称之为Cushing 反应。

43. 酶诱导(酶促):肝生物转化的酶活性受到某些药物的作用而加强,从而加快药物的生物转化速率。

44. 酶抑制(酶抑):许多物质或肝细胞病变本身,可抑制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延缓药物代谢,使药效延长,易致药物蓄积,甚至相对逾量中毒。

45.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两肾在单位时间内(每分钟)将肌酐完全清除出去的血浆毫升数,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正常人内生肌酐清除率可达175ml/min。

46.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当动脉血压(肾动脉的灌注压)在一定范围内(80~180mmHg)变化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并维持正常的泌尿功能。

这种调节称为自身调节。

47. 肾糖阈:当血糖大于8.9~10mmol/L 时,尿中葡萄糖呈阳性,该血糖值为肾糖阈。

48. 肾性糖尿:当血糖低于肾糖阈而尿糖呈阳性时,表现为近曲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下降,称为肾性糖尿。

49. 脂肪动员:当机体需要时,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渐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并释放入血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该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50. 基础代谢:是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其产热量70%来源于机体的内脏器官和脑组织,消耗的能量是用于维持血液循环、呼吸和基本意识活动等基本的生命活动。

51. 水利尿:当大量饮清水,体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或停止,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明显增加,出现水利尿现象。

52. 应激:当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如创伤、失血、手术、饥饿、疼痛、缺氧、寒冷、过度的精神刺激等,机体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和耐受性的反应,称为应激。

53. 自主性体温调节:是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通过增减皮肤血流量、发汗、寒战等生理反应,维持产热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54. 恶性高热(MH):是指某些麻醉药诱发的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并发体温急剧上升及进行性循环衰竭的代谢亢进危象。

55.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妊娠晚期孕妇仰卧位时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静脉回流减少,心输出量降低,而出现的低血压、脸色苍白、恶心呕吐,侧卧位症状可解除的一组综合征。

填空题1. 麻醉生理学是研究生理学在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护和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2. 细胞外液又可分为血浆和组织液两部分。

血浆量约占体重的5%,组织间液量约占体重的15%。

3. 人体功能的稳态有赖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来实现。

4. 各种麻醉手段对人体功能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的活动。

5. 神经细胞的生物电活动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6. 动作电位的全过程为:极化→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超极化→恢复极化。

7. AP 的上升支由Na+内流形成,下降支是K+外流形成的,后电位是Na+-K+泵活动引起的。

8. 大脑皮层的电活动包括自发脑电活动和皮层诱发电位两种形式。

9. 手术产生诱发电位,其中眼部手术可产生视觉诱发电位;内耳手术产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躯体皮肤手术可产生体感诱发电位。

10. 人的意识包括意识内容和觉醒状态。

人意识内容活动的核心是语言和思维,其中语言是意识内容的外在表现,思维是随语言的发生而发展起来的。

意识内容形成的器官是大脑皮层。

11. 觉醒状态包括行为觉醒与脑电觉醒。

12. 记忆过程包括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

13. 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包括意识模糊和谵妄。

14. 以觉醒状态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多为ARAS 功能受损或抑制所致,分为嗜睡、昏睡、意识模糊和昏迷。

15. 按照伤害性刺激作用的部位,疼痛可分为躯体痛和内脏痛。

16. 内脏痛的特征是持续时间较长;定位不准确;对烧灼、切割等刺激不敏感,但对机械性牵拉、缺血、痉挛、炎症及化学刺激很敏感;往往可引起牵涉痛。

17. 在炎症和神经病理痛的条件下,痛觉感受发生改变,出现痛觉过敏和触诱发痛及自发痛。

18. 传导伤害性感受的C 类传入纤维终止在脊髓Ⅱ层。

19. 全身麻醉药是通过抑制大脑皮层的功能来消除意识和疼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