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1)
福建省平潭县新世纪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平潭新世纪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1.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
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①改革就是要彻底地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②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的目的是革除旧制度中的不合理因素从而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统治者的统治,改革不同于革命,一般是统治者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进行,但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所以②③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答案选B。
考点:改革的含义点评: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2.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梭伦因改革而被流放。
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A. 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B. 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C. 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D. 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说明改革必然遇到很大的阻力,改革家需要具有奉献和牺牲精神;A说法绝对,并非改革者都不会有好结果;B说法也不对,改革者不能只想到明哲保身;D不对,改革需要循序渐进,但也不能激进。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一中高二(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文科)(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一中高二(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文科)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90分)1.(3分)英国艺术家1795年的画作《牛顿》,表现了一颗伟大的头脑正在规划世界。
牛顿力学所反映的宇宙规律是()A.自由落体定律B.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C.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D.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2.(3分)被誉为“生物学中的牛顿”,第一次把生物学完全放在科学基础之上的科学家是()A.瓦特B.达尔文C.爱迪生D.爱因斯坦3.(3分)孙中山指出:“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4.(3分)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5.(3分)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古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是在()A.战国B.秦朝C.西汉D.明朝6.(3分)某书序言中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该书是()A.《四洲志》B.《资政新篇》C.《海国图志》D.《青年杂志》7.(3分)“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郭沫若称颂下列哪位诗人()A.屈原B.李白C.杜甫D.白居易8.(3分)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吃了。
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她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感慨地对弟子化说“苛政猛于虎也!”由此他提倡()A.克己复礼B.仁者爱人C.为政以德D.施行仁政9.(3分)“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八市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八市高二(下)第二次质检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在春秋战国时期多数思想家看来,人类在宇宙中有卓越的地位,“天地之性人为贵”;人有知觉,是“天地之心”;人能凭借道德和智慧“参天地、赞化育”。
这说明该时期()A. 摆脱宗教束缚B. 现实功利思想浓厚C. 富有人文精神D. 道德认同意识增强【答案】C【解析】从材料“天地之性人为贵”看出强调“人”;从“人有知觉”是“天地之心”看出在天地之中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体现了人文思想,故C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宗教束缚,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功利思想,故B错误。
道德认同就是个体对社会道德体系中诸多规范的认可程度和接受程度,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文思想。
解题的关键是对“天地之性人为贵”、“人有知觉”是“天地之心”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文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2.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学”“思”“行”结合,形成了“养心、养气、慎独”之说,即所谓“有心养心”“养浩然之气”等。
这说明先秦儒家学派()A. 肯定主体自觉B. 主张格物致知论C. 突出教化功能D. 强调仁礼重要性【答案】A【解析】题目中“养气”“养心”和“学”“思”“行”都强调自己对自己的督促,体现主体自觉性。
故A项正确。
“格物致知”是指探究事物原理,获得智慧与感悟,而题目强调的是自己对自己的约束,故B错误。
题目中强调的并不是需要教化。
故C项错误。
题目中“养气“养心”与仁、礼没有关系。
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主要考察先秦儒学的主要内容。
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学思行”相结合,重视道德修养,致力于人伦关系中实现人生价值和人格完善,说明他们注重主题自觉性3.先秦某思想家主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复”。
下列言论与其属于同一流派的是()A.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B.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C. 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D.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答案】D【解析】材料中某思想家主张的意思是尽力使心灵达到一种虚寂的状态,牢牢地保持这种宁静。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18-19学年度高二10月月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庙是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今天我们如果想要去参观孔庙,了解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A.《春秋》B.《尚书》C.《论语》D.《道德经》2.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A. 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B. 凸显出两人不同的阶级立场C. 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D. 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3. 《墨子》中说,天帝经常监察人的行动,特别是统治者的行动。
他以祸惩罚那些违反天意的人,以福奖赏那些顺从天意的人。
这主要反映了墨子思想()A. 严厉批评儒家现实主义B. 体现下层百姓精神诉求C. 构建中国最早宗教信仰D. 为统治者营造集权氛围4.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注:同“盈庭”,充满朝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A. 法家学说B. 道家学说C. 儒家学说D. 墨家学说5.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上述材料主张治国要()A.重视礼仪教化B.实行礼法并施C.强调严刑峻法D.提倡为政以德6.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齐地阴阳、道家、儒学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
这反映了()A. 学术思想的地域性B. 儒学正统地位衰落C. 北方文学发展缓慢D. 秦国学术水平落后7.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0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试题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1)党内指导思想上的①倾错误泛滥。
(2)毛泽东错误估计形势,认为中央出了②。
(3)林彪、江青一伙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宪法不能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
(2)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3)③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无法正常运行。
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背景:“ ④ ”的惨痛教训。
2.表现(1)提出法制建设方针: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⑤,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平反冤假错案: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3)修订宪法: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⑥》。
(4)形成法律体系:形成了以⑦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1.重新召开各级⑧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时间:1982年。
(2)表现:中国共产党提出“ ⑨,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3.健全民族区域自治(1)时间:1984年。
(2)表现:政府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⑩》。
4.加强基层民主建设(1)时间:1998年。
(2)表现: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⑪》。
a改变村委会干部任免制度。
b推行村民自治、⑫,发展各种村民选举制度。
K知识参考答案⑦宪法⑧人民代表大会⑨长期共存⑩民族区域自治法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⑫民主选举//“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1.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2.必须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专断。
4.决不能把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问题扩大化和绝对化(2017-2018学年河南洛阳月考)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十年“文革”在政治制度方面给党和人民最深刻的教训是A.必须打破个人崇拜B.必须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C.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参考答案】B/从“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1.从“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看,民主法制不健全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0课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测试题
第20课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
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
”这则史料作为背景材料可用于研究(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苏俄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余粮收集制解析:B。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从材料信息看,这段话体现了对农业和农民问题的重视,提出要改善农民生活,苏俄新经济政策含有这方面的内容和规定。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是对农民的剥夺,斯大林模式注重发展重工业,故可排除。
2.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A.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B.把大中小工业企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倒把D.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新地主、富农产生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当时正是国内战争时期,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取得战争的胜利。
3.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老农曾对列宁说:“我看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
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
”据此判断,与老农反映的问题相关的苏俄(联)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改革集体农庄政策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认识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这位老农反映的是余粮收集制的问题,于是可判断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20世纪20年代,有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
”这主要体现了()A.十月革命胜利的作用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C.新经济政策的作用D.国内战争的结束解析:C。
本题考查分析能力。
把握几个关键信息:“20世纪20年代”“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大地开始复苏”,A、D两项与“20世纪20年代”“商业”不符;B项与“复苏”不符,只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会宁四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级中期考试历史试卷1.商朝的统治区分内外服,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
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王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
有的方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据此,与商朝内外服制度相比,西周分封制的重大发展在于()A.扩大了中央王朝的疆域B.遏制封国间的相互攻伐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D.地方独立性较强2.西周的舆服制度是贵族等级的标志之一。
所谓“舆”是指车,“服”是指冠冕和服饰。
册命舆服为官方的信物,为政府任命官员爵位、身份及权利的象征。
公、侯、伯、卿、大夫、士的等级不同,所享用的舆服都不相同。
这表明()A.舆服适应周礼的发展而得以不断完善B.舆服制度与分封制及礼乐制联系紧密C.舆服制度对平民和奴隶的限制比较少D.舆服制度是专制王权强化的标志之一3.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
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A.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实现脱离B.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识C.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D.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4.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
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
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
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
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
“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A.摧毁了门阀政治B.扩大了政权基础C.促进了社会公平D.与政治人才培养脱节5.据记载,元代中书省多次要求各地行省“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
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凡事都请示中书省)”。
2018-2019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文科)-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文科)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西周初年,周王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而是整个天下的保护神。
周王此举有利于()A. 强化血缘宗法B. 维护尊卑关系C. 凸显宗教信仰D. 加强文化认同2.“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因素是()A. 宗法制B. 皇帝制C. 世官制D. 察举制3.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投士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据,又规定受封诸侯的一系列义务,并载之文告。
周天子这一做法旨在()A. 遏制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B. 鼓励诸侯积极开疆拓士C. 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D. 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4.殷商晚期,商王的配偶逐渐有了妻妾之分。
在此基础上,西周将其进一步严格化,并将其由天子、诸侯推广到卿大夫、士等各级贵族阶层。
这一变化()A. 强化了天子权力B. 有利于加强政权稳定性C. 降低了女性地位D. 标志着贵族政治的形成5.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承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
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
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A. 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B. 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C. 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D. 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6.秦朝时期,“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
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
这反映出秦朝()A. 实行依法治国B. 百官胆小怕事C. 皇帝独裁专断D. 行政机构缺失7.(2018•河南郑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2)在汉武帝的主持下,察举制度进一步规范,一是规定以儒术作为取士标准,二是规定察举的内容包括德行、学问、法令和谋略四个方面。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12月月考试卷历史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3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20:05—21:25)。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甚至春秋早期,不但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就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
不唯如此,铭文和文字制度等也随着器物本身与工艺技术流往分封各地。
这说明分封制()A.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导致诸侯国离心力的不断增强C.推动国家由分散走向统一 D.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2.许倬云在《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指出:“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构。
国家就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
”这表明当时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家国一体固化 B.地方相对独立 C.体制尚未健全 D.君主专制出现3.史载: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景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
梁孝王死后,景帝把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提升为王。
对这段故事理解正确的是()A.兄弟情谊 B.分割实力 C.爱屋及乌 D.分封爵位4.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
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
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
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
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
”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A.扩大了政权基础 B.摧毁了门阀政治C.促进了社会公平 D.与人才培养脱节5.北宋基本解决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矛盾,主要是通过以下哪些官制的变化实现的( ) ①文官任州郡长官②转运使的设立③通判的设置④刺史制⑤三司使的设置A.②③④⑤B.①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6.下边是《中国历代官称辞典》中的一个辞条,依据辞条内容推断这一机构是()A.礼部 B.中书省 C.内阁 D.军机处7.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为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而这一行为并没有受到清军的干扰。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每日一题“开眼看世界”(含解析)新人教版
“开眼看世界”(2017—2018学年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这里所说的“实倡先声”是指A.编译《四洲志》,引导国人关注了解世界B.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起洋务运动C.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向西方学习D.最早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参考答案】C【解题必备】新思潮萌发1.背景(1)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开眼看世界。
2.内容(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是指军事技术。
(2)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3)当时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还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畬的《瀛环志略》等。
3.影响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4.认识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迈出了新时代的第一步,但其思想依然有着较深的旧时代烙印,他们对西方的认识依然是肤浅的、表面的,甚至是荒诞的,如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仍把西方人当作“蛮夷”看待,这体现了其时代局限性。
有学者指出,虽然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其认识仍然没有高于当时中国社会的传统主流思想。
其意在说明林则徐在认识上A.并非真心主张学习技术B.尚不足以引领时代潮流C.并未摆脱天朝上国局限D.仍然坚持传统对外政策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之“新”的主要含义是A.揭露制度腐朽,呼吁革除弊端B.批判程朱理学,倡导“经世致用”C.抛弃“闭关锁国”,放眼看世界D.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主张“向西方学习”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述及菲律宾、印尼亡国,越南、缅甸抵御外敌时指出“夷烟夷教,毋能人界,嗟我属藩,尚堪敌忾”;他还探讨英国所以强大的原因,对照中国的积弱,提出自守、攻夷、款夷之策。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含参考答案)
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内容:战争与和平时间:2019.4(90分钟满分10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1.国联自从成立就一直为人所诟病,被称为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其局限性从权威A.对侵略和被侵略的含义未作明确说明B.C.“全体一致”的原则使其缺乏执行力D.“委任统治”违背了小国意愿2.意大利在一战开始保持中立。
协约国这时慷慨地提出将奥地利所占的部分领土以及战胜土耳其后的另外一些领土分给意大利。
这一诱饵证明很有效,意大利同意在一个月内加入协约A.三国同盟内部矛盾尖锐 BC.国家利益影响对外政策 D3.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表,这一状况直接导致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B.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D.4.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在此影响下中国、巴西等一批国家相继对德宣战,第一次世A.科技进步的负产品 BC.世界整体化的产物 D5.“这场战争(一战)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
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文中的“开A.社会主义运动 BC.殖民主义扩张 D6.《魂断蓝桥》讲述的是1917年的英国,青年军官罗伊撇下未婚妻玛拉奔赴战场,听说罗伊战死疆场的玛拉在失业、饥饿、寂寞和空虚的折磨下被迫沦落风尘。
当玛拉在火车站意外邂A.一战以后人民的反战情绪B.C.一战带给人们的精神创伤D.7.1921年11月,日本对某一条约的签订十分不满,日本代表曾私下讽刺英国代表说:“无论A.有利于美国在远东争夺霸权 BC.确立了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D8.1934—1937年,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
但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允许其它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
山东省莒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莒县二中高二级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2018.9.30说明: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n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 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n 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 后,只交答题卡。
第I 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 (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
”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A.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C.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2.孟子认为:“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 孟子•公孙卫上》)对此阐释,最准确的是A. 政治生活是伦理道德生活的廷伸B. 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C. 重视德教在仁政施行中的作用D. 德行是王位继承的主要考量因素 3.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 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 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4.下图表达了政治、教育、思想、儒学四位一体的主张,这一主张最早可能出现在A. 《史记•孔子世家》B. 《史记•秦始皇本纪》C.《汉书•董仲舒列传》D.《旧唐书•韩愈列传》学楼学术ftflf ■ ■A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 .儒5•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 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董仲 舒意在强调A. “天人合一”思想 B •“君权神授”思想 C. “天人感应”思想D. “弃恶从善”思想6. 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二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有学者指出,周代的中央行政体制应是君主制,分封制只是建立在君主制基础上的一种地方行政体制,因此周代的国家政体,准确地说应是“君主制+分封制”。
据此可推知,周代A.实行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B.实现了统治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C.建立起“多元一体”的民族 D.协调了中央权威和地方分权关系2.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A.西周政治统治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B.血缘政治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C.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决策失误3.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可以视作西周的“前庭后院”,它们之间相互交流,人才往来,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
该观点A.认为西周政治制度有利于巩固统治 B.认为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C.强调分封制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 D.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4.据《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国,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和舞蹈。
季札观后皆能“尽知其意”,并一一作了恰当的评论,博得了鲁人的敬佩。
据此推断合理的是A.华夏文化影响扩大 B.经济区域差异缩小C.民族融合现象出现 D.诸侯结盟成为常态5.《礼记·王制》云:“丰年不者,四年不位,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材料说明周代的统治者A.要求百姓生活勤俭节约 B.鼓励消费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大力倡导重农抑商政策 D.提倡国家要建立粮食储备制度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
内蒙古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内蒙古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24.“12月18日,天津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会……到会者十万余人。
社会人士李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满蒙领土完全。
经全场同意后,致电张仲述,请其在美仍‘督促专使提鲁案于太会讨论’。
津埠民众运动达到高潮。
”上述史实发生于()A.五四运动期间B.巴黎和会期间C.华盛顿会议期间D.开罗会议期间25. 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
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
这些行为()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26.右图所示,1939-1942年间,法西斯德国在欧洲疯狂地侵略扩张,下列按侵入时序所作的排列,准确的选项是()②①③④ B. 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 ③①②④27.在苏德战争关键时刻的一场战役中,斯大林发表讲话:“今天是我们在严重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
……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到门前。
”随后战场形势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苏联南方。
这次战役是()A.莫斯科战役B.库尔斯克战役C.斯大林格勒战役D.列宁格勒战役28.1940年12月23日,重庆《大公报》报道:“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张书旂为庆祝美国罗斯福总统第三届连任大典……特制《百鸽图》一巨幅(相赠),甚为精致,蒙委员长赞许,亲题‘信义和平’四字,以颜其额。
”此图赠与美方的深层用意应该是()A.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B.对美国珍珠港遭到袭击表示慰问C.庆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D.感谢美国在开罗会议上支持中国29.《大西洋宪章》宣称,“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使全世界所有人类悉有自由生活,无所恐惧,亦不虞匮乏的保证”。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含答案
2019年上期衡阳市八中高二四月月考历史(文科)试题请注意: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中提到“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从有余的地方取出来,以补不足),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
”这反映了西周的政治机制()A.有利于边疆的开发与拓展B.有利于西周中央高度集权C.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有利于稳定社会政治秩序2.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
”由此可见,西周时期()A.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D.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3.《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
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
”由此推断姓氏对西周的政治影响是()A.确定分封诸侯的主要依据B.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C.导致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D.导致形成严格的晋升制度4.有学者认为,秦汉以来的“国”与“家”是相通的,“孝”和“忠”是一致的,作为生产和生活单位以及社会细胞的“家”同作为上层建筑的统治机构的“国”,在长期的历史条件和时期内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治理模式。
据此可知,该治理模式()A.是以宗法制的存在为前提条件B.促进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C.有利于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延续D.确保了皇权在基层社会的独尊地位5.秦始皇在全国进行各项标准化建设,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注意整顿各地风俗习尚。
这主要借助于()A.君主专制的决策模式B.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C.赢政本人的雄才大略D.分久必合的历史大势6.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阿房宫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A.秦二世为先帝营造阿房宫B.文献记载各异不足为信C.杜牧曾游览秦朝宫殿遗址D.秦营造阿房宫但未建成7.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习题: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11课1一五计划的原因内容成就影响及特点测试题
第11课 1 一五计划的原因、内容、成就、影响及特点1.某同学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进行研究调查,了解当时工业化起步的有关史实。
下列史实与当时时代不符的有()A.主要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地区B.中西部地区新建了钢铁、煤炭等工业设施C.农村正进行土地改革D.城市公私合营掀起高潮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掌握。
“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而土地改革在1952年完成,因此C项与“一五”计划的史实不符。
2.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A.中外合资 B.承包经营(承包责任制)C.私有化D.公私合营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影响下,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完成改造。
3.针对下表情况,建国初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A.农业合作化B.实行土地改革C.优先发展重工业D.掀起大跃进运动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解题关键是抓住时间1950年及中国钢产量、发电量落后于美国和印度。
这说明建国初我国是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重工业基础薄弱,为此,国家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4.下图为刘少奇、邓小平、杨尚昆视察沈阳飞机制造厂时拍摄的相片。
该厂投厂建成应在( )A.建国初期恢复发展经济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文革”十年间解析:B。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从关键信息“沈阳飞机制造厂”可知是在“一五”计划时期。
5.1957年全国工业工程技术人员达到17.5万人,比1952年增长两倍。
工业和基本建设部门的职工达到1 019万人,比1952年增长66%。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农村经济的发展解放了生产力B.文化教育事业长足发展C.国家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D.党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解析:C。
名校协作体(G12)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G12)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
所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孔子自述身世时尝称:“而丘也,殷人也”。
(《礼记•檀弓上》)后人也以“殷汤之后”、“微子之后”等称呼孔子。
由此推断,西周时孔子先祖可能受封于A。
晋国B。
鲁国C. 宋国D。
齐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殷汤之后”、“微子之后"可知,微子启不是姬姓贵族,而是商朝旧贵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晋国、鲁国是姬姓贵族,故AB项排除;宋国是微子启的封地,故C项符合题意;齐国是功臣姜尚的封地,故D项排除。
【点睛】“殷汤之后”、“微子之后”是解题的关键。
2。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是某一古代思想学派的重要主张,下列与该主张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B。
“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C。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D。
“人之性恶……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而辞让亡焉”【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反映的是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这是道家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 项是道家思想,符合题意;B项是法家思想,排除;C项是儒家思想,排除;D项是法家思想,排除。
【点睛】“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是解题的关键。
3.唐德刚在《胡适杂忆》中说:大秦帝国一旦统一天下,当务之急便是来个全国性的“文字改革”。
第一步便是“篆字简化”——把“大篆”变“小篆”;第二步则是废除篆字,代之以效率极高的“”.中应该是A. 隶书B. 楷书C. 行书D. 草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步便是“篆字简化"—-把“大篆”变“小篆";第二步则是废除篆字,代之以效率极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字体是指隶书,它比小篆更简便,故A项正确;BCD项是汉代出现的,排除;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遥二中高二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题2分,满分50分)1.孔子曾说自己“累累如丧家之犬”,后世许多学者也把孔子喻为“丧家狗”。
这可能是在说孔子和孔学A.思想极端,不受人欢迎B.游走官府,不关心民生C.学说主张,不适应政治D.荫被后世,却屡被否定2.在中国历史上,先秦诸子百家的①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②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③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④只有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
上述①②③④处应依次填入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C.儒家、法家、墨家、道家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3.“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成为被崇拜的偶像。
”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A.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B.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C.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D.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4.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
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5.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举世闻名的启蒙思想家。
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为主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6.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A.重人伦轻自然B.理论体系完备C.重实用和经验D.重实验科学7.某些书法家传世的作品中,不论单一线条的造型,还是不同线条间的组合变化,文字的可读性完全让位于书写时的情绪表达,或喜怒、或穷困、或忧悲、或怨恨……种种情致尽现于线条的纵横跳跃、连绵环绕之中。
这类作品的字体形式是A.篆书 B.隶书C.草书D.行书8.有学者在评价古代某一小说时认为:“所有历史形式都不过隐藏着国家政治的机械运动和权力的逻辑循环。
换言之,历史只不过是暴力和权力的竞技场,是阴谋和权术的帷幕下的各种社会力量的转换与平衡。
”该学者评论的名著是A.《三国演义》B.《聊斋志异》C.《西游记》D.《红楼梦》9.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能书者皆能画。
”赵孟頫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他们二人共同关注的是A.浓妆淡抹的山水画B.人木三分的人物画C.注重民俗的风俗画D.意境深远的文人画10.京剧研究学者刘老君在《浅谈京剧的发展——京剧与城市的关系》一文中认为“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则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
”这说明京剧产生的重要前提是A.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B.各地商人纷纷在北京建立会馆C.北京地区的贵族、官员十分多D.四大徽班相继到北京汇报演出11.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斯曾说:“我们所应当悲伤的不是房屋或土地的丧失,而是人民生命的损失。
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
…使我们城邦光明灿烂的是这些人和类似他们的人的勇敢和英雄气概。
”他的这一思想A.否定了基督教神学世界观B.使人们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C.蕴涵着人文主义精神本质D.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观念12.历史上某一运动兴起期间,“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
”这一运动A.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B.构成欧洲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C.促使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D.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构建提供理论基础13.16世纪,马丁·路德说:“善功不能造就善人,但是善人行善功。
邪恶之行不能制造邪恶之人,但是邪恶之人行邪恶之事……善功不是凭借着上帝之言,也不是出自人的内心,只有信仰上帝之言才能对人的内心加以改造。
”马丁·路德此话的主旨是A.肯定基督教礼拜仪式的作用B.强调善功对于灵魂救赎的意义C.善功是信仰的前提而非结果D.灵魂救赎的关键是自我的信仰14.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
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
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
”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A.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B.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C.倡导君主立宪的政体形式D.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15.英国史学家阿伦·布洛克说:“启蒙运动的了不起的发现,是把批判的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不管这权威传统习俗是宗教、法律社会方面的,还是政府方面的。
”据此可知,阿伦·布洛克A.赞赏启蒙思想家抨击专制统治的腐朽 B.认为批判的理性能够应用于所有领域C.肯定启蒙思想家敢于挑战权威和政府 D.指出英国启蒙运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6.这两次革命都对人与世界的意义进行了“拉平”,前者(牛顿、哥白尼的科学革命)将人和“神”拉平,后者(生物进化论)将动物和人拉平。
这两次科学革命的进步意义是A.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兴起B.改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C.将人从神学桎梏中解放出来D.引导了实验科学的产生17.“他们认为感情比理性更可靠,主张自由创造和效法自然。
他们一般过着波希米亚式的生活,留着长发,不修边幅把人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作为生活的最高目标。
”这一流派是A.新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18.在莫奈的画中有如此场景:宁静的午后,深奥的黄昏,撑阳伞的美丽忧伤女子,草地上读书的少女,阳光下的田野和树林……一切都是那么优美、雅致、美妙,那明亮的调子总是给人一种希望、一种慰藉。
材料体现莫奈的作品A.追求主观化的艺术表现B.重在描绘山水田园风光C.执着于对同一主题写生D.采用夸张手法表情达意19.电影是继建筑、音乐、美术、雕塑、诗歌、舞蹈这这种艺术后的一种新兴艺术,它是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而成的“第七种艺术”。
促使电影艺术迅速发展的主要社会物质条件是A.社会剧烈动荡,人们对现实生活感到迷惘B.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为电影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物质支撑C.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对艺术享受产生了新的需求D.传统艺术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20.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助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
”这一观点评价下列哪项较为恰当A.中体西用的思想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21.1922年,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指出,法家思想“以‘唯物观’为出发点,常注意当时此地之环境,又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其政治论主张严格的干涉主义,但干涉须以客观的‘物准’为工具,而不容主治者以心为高下,人民惟于法律容许之范围内,得有自由平等”。
该观点A.体现了梁启超的保守倾向B.带有资产阶级法制色彩C.凸显法家思想的历史价值D.意图增强国人民族自信22.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称:“中国的书写文体,一向是上层阶级借以独享中国文化成果并维护其社会统治地位的工具之一,文体改革以及改革后可能办到的普及识字便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
”为此A.维新派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B.维新派主张社会改良力图救亡图存C.激进派提倡新文学注重思想启蒙D.激进派发动文学革命批判复古思潮23.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如有明及太平天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
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
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
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
”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准确的是A.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精神B.与传统革命相区别,赋予了近代革命全新内容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实为三民主义的核心D.其思想缘于中国的历史传统与西方的启蒙思想24.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材料中第二次结合时期的探索包括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步走C.正确区分两类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D.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5.1978年邓小平带领中国,开始缔造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
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从根本上说,就是基于人类理性能力的有限性与信息知识的有限性,通过试错反弹来找到通往中国现代化路径的经验主义思想。
”这段话体现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A.“大胆地试,大胆地闯”B.“摸着石头过河”C.“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阅读题26.(16分) 儒家思想孕含着的许多治国理念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道之以政(政令),齐之以刑(刑罚),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其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