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基础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三)思想文化考前复习提纲(精华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二轮主题复习提纲主题之一 古代中西方思想和文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二轮主题复习提纲主题之一  古代中西方思想和文化

必修三二轮主题复习提纲主题之一古代中西方思想和文化一、考点建构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㈡西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二、重点突破⒈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

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⑴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是什么?概述其历史地位、演变过程。

主流思想:。

历史地位:中国主流思想,中华民族宝贵的;极大地影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演变过程:⑴春秋战国:形成,逐渐适应,成为蔚然大宗。

①春秋时期,孔子了儒家学说;②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吸收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⑵汉朝:形成新的儒学体系,取得地位。

董仲舒把家、家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并建议汉武帝“”。

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

⑶宋明:①两宋: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阶段。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长期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②南宋提出“心即理也”,开创心学。

明代继承和发展了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⑷明清:①明代后期,大胆向正统思想发现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期的要求。

②、、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⑵列举为其演变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著名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

⑶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

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

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

于是,明清时期思想界出现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和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成为这一时期新的文化潮流。

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

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

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二、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春秋末期,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以德治民”。

(2)战国时期初步发展: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赋,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

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还提出“三纲五常”,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新课标人民版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总结及复习提纲

新课标人民版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总结及复习提纲

诚信中学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文科)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儒家孔子⑴提出“仁”与“礼”的学说;⑵政治思想:主张“德治”(含民本思想);⑶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⑷教育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孟子⑴“仁政”学说;⑵君轻民贵。

荀子⑴“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⑵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道家老子哲学思想:⑴“道”是世界的根本;⑵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朴素辩证法)。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齐物”、“逍遥”。

法家韩非⑴“法”、“术”、“势”结合;⑵加强君主集权;⑶主张变法。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

2、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

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儒学的兴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大一统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三、宋明理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思想来源:三教合一(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程朱理学:(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 ↑3、相关人物创立者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明)王守仁(王阳明)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异端”李贽:⑴批判程朱理学;⑵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⑴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⑵经济上: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⑶学术上:“经世致用”。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二)儒家:孟子和荀子1、孟子①孟子的思想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2、荀子①荀子的思想: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A、被视作儒家异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三)墨家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③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俭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四)道家1、庄子与道家2、庄子的思想:“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五)法家1、韩非与《韩非子》2、韩非的思想: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高中历史人教版新课标必修3提纲(方便复习,不下后悔)

高中历史人教版新课标必修3提纲(方便复习,不下后悔)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社会原因(1)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3)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主要流派: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

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1)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1)政治:核心是“仁”含义:仁者爱人道德: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政治:以德治民(民本思想);“克己复礼”(2)教育:举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推动“学在民间”2、战国时期儒家代表1)孟子(孟轲,亚圣)的思想:(1)“仁政”思想;(2)“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3)“性善说”,以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2)荀子(荀况)的思想:(1)“仁义”、“王道”;(2)“君舟民水”;(3)“性恶论”,以礼乐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儒学境遇春秋:应运而生战国:蔚然大宗秦朝:遭打击西汉初期:逐渐复苏三、道家和法家(一)道家:1、春秋晚期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老子》(《道德经》)1)世界万物本原是“道” (核心)2)“无为”思想--顺其自然(1)人生:清静无为,知足寡欲(2)社会关系:小国寡民(3)政治:“无为而治”3)朴素辩证法思想2、战国时期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观点,把世间的事物都看成是相对的;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1)君主要以法治国(2)利用权术驾驭大臣(3)以绝对权势震慑臣民。

(核心)作用: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从“无为”到“有为”1、汉初,吸取道家“无为而治”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诸子百家家老子、庄子儒家孔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历史影响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__________体系。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孔子春秋晚期,创立儒家学派。

核心思想“仁”,即爱人,待人宽容。

政治思想统治者要以____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希望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___的要求。

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_______”,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代表作:“六经” 孟子(战国中期)政治思想: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_______”,进一步提出“ ,社稷次之,_________”的民本思想。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战国后期,儒家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伦理观:主张“性本____”,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荀子(战国后期)政治思想:主张统治者施政用“_____”、“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 舟水”的著名论断,强调_________的力量巨大。

伦理观:提出“人之性”,强调用_____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背景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为了加强_________,适应__________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_____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知识要点总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知识要点总结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思想1、百家争鸣及孔子和老子的思想(1)“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背景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

经济:铁犁牛耕的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

文化: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3(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三民主义(1)提出:①1905年,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

②1905年11月,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①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重任人民要求实现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发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②实践:a、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b、1912年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

2、新三民主义(1)背景:①十月革命的影响;②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③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④孙中山的与时俱进精神(2)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3)内容(与旧三民主义相比的发展):①民族:增加了反帝和实现国内民族平等的思想。

②民权: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给予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及权利),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③民生: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4)历史作用①评价: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虽然在内容上仍属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但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精编】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人教版)

【精编】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人教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文科)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儒学的兴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大一统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2、成为正统思想:1)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三、宋明理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思想来源:三教合一(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程朱理学:(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3、相关人物创立者集大成者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明)王守仁(王阳明)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异端”李贽:⑴批判程朱理学;⑵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⑴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⑵经济上: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⑶学术上:“经世致用”。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发明概况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发明:西汉。

改进:东汉的蔡伦造成“蔡侯纸”。

1、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2、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

指南针发明:战国——司南(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保证。

火药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实践有关。

使用:唐末用于战争。

改变人类作战方式;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印刷术1、唐:公元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202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基础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三)思想文化考前复习提纲(精华版)

202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基础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三)思想文化考前复习提纲(精华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考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二.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三.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四.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考点解读】一、百家争鸣1.社会背景:(认识:思想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①经济:铁器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2.历史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诸子百家人物时期观点备注孔子至圣春秋末期①思想核心:“仁”。

(仁就是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②民本思想: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刑杀。

③恢复周礼:主张“克己复礼”。

(具有保守性)④教育方面: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⑤著作方面:整理了六经。

主张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奴隶社会制度,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但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有积极意义。

孟子亚圣战国①主张实行“仁政”;②民本思想:“民贵君轻”;③伦理观:“性本善”。

荀子战国①主张施政用“仁义”、“王道”②民本思想:“君舟民水”③伦理观:“性本恶”。

外儒内法老子春秋末期①世界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③哲学思想: 世界万物是运动的,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和不断转化的。

(朴素辩证主义)三、董仲舒的新儒学(汉代)1.董仲舒的新儒学的内容(1)特点: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2)①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为了加强君权,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③在道德标准方面,提出“三纲五常”。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核心知识点考点全面复习提纲,实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核心知识点考点全面复习提纲,实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核心知识点考点全面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一)百家争鸣:背景: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③阶级关系:“士”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主要流派: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

法家:韩非子。

墨家:墨子。

意义: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1、春秋晚期孔子创立:(1)孔子生平和地位:①春秋晚期鲁国人。

②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世尊为“至圣”。

(2)主要思想:A.哲学思想:核心思想“仁”。

①何为仁?(仁者爱人);怎样才能实现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如何评价孔子“仁”思想?a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b仁者爱人的爱是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爱有差等(爱是有差别和等级的,这一点与墨子的兼爱不同)B.政治思想(政治主张):①为政以德(德治),以德治民(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体现孔子思想的进步性,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②主张克己复礼,强调贵贱有序。

(什么是礼乐制度?——西周初期建立的一套维护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的制度。

孔子为什么要求恢复周礼?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面对礼崩乐坏的残酷现实,为维护和挽救奴隶制度,缓和阶级矛盾提出)。

——体现孔子思想中落后、保守的一面(开历史的倒车)。

③自然观: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体现其人本思想)。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提纲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提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思想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

“仁”(仁者爱人)B。

“为政以德”C.“礼”(“克己复礼”)【实质是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政治思想中保守一面)】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补充:1.孔子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执政者应该以民为本,制定政策要人性化,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冲击了当时的礼法秩序;社会变革,各国争霸,急需大量人才,出现了对各种问题持不同见解的各种学派,史称“百家争鸣”。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1、孟子(1)思想:①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重民) ②性善说(人性本善——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③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重义轻利);(2)影响:①孟子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②《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

③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2、荀子(1)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②性恶论③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2)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①被视作儒家异端②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三)墨家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2、墨家思想:(1)主张“兼爱”、“非攻”(政治思想) (2)主张“尚贤”“尚同”(3)承认上天,鬼神的存在——哲学思想(4)提倡“尚力”、“节用”、“节葬”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1)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2)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四)道家1、庄子与道家2、庄子的思想:(1)“齐物”(2)逍遥的人生态度(“无所恃”)(3)天与人“不相胜”(五)法家1、韩非与《韩非子》2、思想:(1)将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及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及复习提纲

最全!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及复习提纲(建议收藏)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专题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专题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文学特色: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整理《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②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

③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

④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⑤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

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不一样作用的原因和启示。

原因: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

西方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很快,日益瓦解封建经济、封建制度。

启示:科技发明能否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往往取决于包括社会制度、经济水平、思想观念等多种社会条件的制约。

专题四、近代以来的科学发展历程生物学领域的牛顿:①牛顿力学体系把天上、地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统一的理论中,同时,牛顿力学也得到验证。

从此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并不断向前发展。

②达尔文进化论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③可见,牛顿把神从无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生物进化论则把神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后者最终完成了驱逐上帝的使命。

宗教与科学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不同:宗教:神创论科学:进化而来产生这种不同的根源: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①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②改变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③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丰富了人们生活。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提出了“仁”与“礼”的学说,儒家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被称为“六经”。

2.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提出了“君轻民贵"的思想,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君舟民水"的重要思想。

3.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老子的思想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4.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重要特点。

李悝所著的《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5.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重法、重术、重势的不同学派。

战国末期的韩非将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6.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提出非攻、尚贤等一系列主张。

这些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

二、儒学的兴起1.秦的“焚书坑儒”使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2.太堂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隋唐科举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三、宋明理学1.魏晋时期道教的兴起尤其是佛教的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的地位。

2.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理学又称新儒学。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明代王守仁建立了系统得心学理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明末清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领域出现了活跃的局面,使债学正统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

2.黄宗羲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梁启超把顾炎武的思想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o3.王夫之从三个方面批判了秦以来的暴政,第一、帝王横征暴敛是民生疾苦的根源; 第二、帝王独尊石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第三、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的根源。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人教版)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人教版)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儒学的兴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大一统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2、成为正统思想:1)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三、宋明理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思想来源:三教合一(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程朱理学:(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3、相关人物创立者集大成者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明)王守仁(王阳明)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异端”李贽:⑴批判程朱理学;⑵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⑴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⑵经济上: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⑶学术上:“经世致用”。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发明概况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发明:西汉。

改进:东汉的蔡伦造成“蔡侯纸”。

1、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2、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

指南针发明:战国——司南(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保证。

火药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实践有关。

使用:唐末用于战争。

改变人类作战方式;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印刷术1、唐:公元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知识点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儒家孔子⑴提出“仁”与“礼”的学说;⑵政治思想:主张“德治”(含民本思想);⑶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⑷教育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孟子⑴“仁政”学说;⑵君轻民贵。

荀子⑴“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⑵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道家老子哲学思想:⑴“道”是世界的根本;⑵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朴素辩证法)。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齐物”、“逍遥”。

法家韩非⑴“法”、“术”、“势”结合;⑵加强君主集权;⑶主张变法。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

2、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

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儒学的兴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大一统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三、宋明理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思想来源:三教合一(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程朱理学:(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3、相关人物创立者集大成者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明)王守仁(王阳明)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异端”李贽:⑴批判程朱理学;⑵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⑴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⑵经济上: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⑶学术上:“经世致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
202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基础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
1/ 9
三)思想文化考前复习提纲(精华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考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二.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三.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四.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考点解读】一、百家争鸣 1.社会背景:(认识:思想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①经济:铁器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历史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诸子百家人物时期观点备注①思想核心:“仁”。

(仁就是爱人,“己主张恢复周礼,所不欲,勿施与人”)实质是维护奴②民本思想: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隶社会制度,体政和刑杀。

现了思想保守孔子春秋③恢复周礼:主张“克己复礼”。

(具的方面;但追求至圣末期有保守性)统一安定、和谐
④教育方面: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有序的社会局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有积极意面。

义。

⑤著作方面:整理了六经。

3/ 9
孟子亚圣战国①主张实行“仁政”;②民本思想:“民贵君轻”;③伦理观:“性本善”。

①主张施政用“仁义”、“王道” ②民荀子战国本思想:“君舟民水”③伦理观:“性外儒内法本恶”。

①世界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老子春秋末期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③哲学思想: 世界万物是运动的,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和不断转化的。

(朴素辩证主义)三、董仲舒的新儒学(汉代) 1.董仲舒的新儒学的内容(1)特点: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2)①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为了加强君权,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③在道德标准方面,提出“三纲五常”。

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3)代表作:《春秋繁露》 2.汉武帝的崇儒措施(1)思想上: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政治上: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的标准。

(3)教育上:①将儒家经典定为教科书。

规定五经和博士,教育为儒家垄断。

②中央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③在各郡设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5/ 9
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四、程朱理学 1.特点:融合了佛、道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2.代表人物及观点:人物时观点间①世界观:“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

(核程颢北程颐宋心思想)②道德观: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③认识论:“格物致知”。

①世界观: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朱熹南集大成者宋性的最高境界。

②道德观:人性与天理一致,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③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评价:(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理学重视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3)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

(4)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5)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

在日本、朝鲜形成“朱子学”学派。

五、陆王心学人物时观点间陆九渊南宋①世界观:“心”是万物的本原;②认识论: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王阳明明①世界观: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7/ 9
集大成朝②认识论:“致良知”“知行合一” 者六、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1.产生的条件:①经济: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② 政治:封建制度的腐朽,社会危机的加深。

③思想:思想专制,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

2.主要思想与评价人物思想评价李贽(离经叛道)
①自称异端,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②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黄宗羲①抨击封建君主专制,揭露君主专制是抨击了君主专制(反对天下之大害;制度,对以后反君主专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专制斗争起了积制)想。

极的作用。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①倡导经世致用,到实践中求真知;②实地考察,撰写了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③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

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王夫之(唯物思想)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②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都是可知的;③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
的意义。

3.影响:①冲击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②启迪后世;③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源头与基础,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④没形成主流,影响有限。

【单元盘点】一、
9/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